登革热监测标本采集运送与检测
- 格式:pptx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20
附件2登革热实验室检测指南一、目的(一)及时发现、诊断病例。
(二)及时了解伊蚊媒介携带登革病毒状况。
(三)病毒分型和溯源。
(四)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检测对象(一)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按照登革热诊断标准WS216-2008)。
(二)伊蚊成蚊和幼虫。
三、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一)临床标本采集用无菌真空干燥管,采集患者非抗凝血,及时分离血清,分装2份,保存于带螺旋盖、内有垫圈的冻存管内,标记清楚后低温保存,其中1份用于现场实验室检测,1份用于上级预防控制机构复核(附件1,附表1)。
1.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及疑似病例,每次采集血液标本5mL。
2.登革热临床诊断和疑似的住院病例(包括初筛阴性),应采集双份血液标本,入院当天和出院前1天各一份。
3.疫点首发病例,必要时应采集第二份血标本,距第一份血样采集日期间隔在7天以上。
(二)蚊媒标本采集疫点内采集的伊蚊成蚊及幼虫,分类鉴定后,填写媒介标本采集信息表,按照采集地点分装,每管10-20只。
(三)标本保存、运送标本应-70℃以下保存,血液标本可-20℃以下保存,但不超过1周。
标本运送时采用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冻融,样本运输应遵守国家相关生物安全规定。
四、检测内容(一)实验室检测登革热疑似病例发生所在地医院和/或县(市)疾控机构采集病例血清,检测登革病毒抗原、核酸或抗体,检测流程参见图1。
(二)复核检测1.送市或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临床标本,抽样30%进行复核检测,疫点首发病例需采用病原学和/或双份标本血清学方法复核检测,暴发疫情复核检测不少于5例,疫情少于5例者应全部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应分型检测。
2.疫点首发病例,重症病例、输入病例急性期标本应采用PCR方法进行分型检测,阳性者分离病毒,从临床标本或所分离病毒中扩增E蛋白编码基因,完成序列分析。
3.每次暴发疫情应开展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4.实验室检测阴性临床病例以及重症病例,应对恢复期血清进行IgM、IgG 抗体和/或中和抗体检测。
登革热实验室检测指南一、目的(-)及时发现、诊断病例。
(二)及时了解伊蚊媒介携带登革病毒状况。
(三)病毒分型和溯源。
(四)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检测对象(-)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按照登革热诊断标准WS216-2008) o(二)伊蚊成蚊和幼虫。
三、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临床标本采集用无菌真空干燥管,采集患者非抗凝血,及时分离血清,分装2份,保存于带螺旋盖、内有垫圈的冻存管内,标记清楚后低温保存,其中1份用于现场实验室检测,1份用于上级预防控制机构复核(附件1,附表1) o1.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及疑似病例,每次采集血液标本5mLo2.登革热临床诊断和疑似的住院病例(包括初筛阴性),应采集双份血液标本,入院当天和出院前1天各一份。
3.疫点首发病例,必要时应采集第二份血标本,距第一份血样采集日期间隔在7天以上。
(二)蚊媒标本采集疫点内采集的伊蚊成蚊及幼虫,分类鉴定后,填写媒介标本采集信息表,按照采集地点分装,每管10-20 Ro (三)标本保存、运送标本应-70°C以下保存,血液标本可-20°C以下保存,但不超过1周。
标本运送时采用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冻融,样本运输应遵守国家相关生物安全规定。
四、检测内容(-)实验室检测登革热疑似病例发生所在地医院和/或县(市)疾控机构采集病例血清,检测登革病毒抗原、核酸或抗体,检测流程参见图1。
(二)复核检测1.送市或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临床标本,抽样30%进行复核检测,疫点首发病例需采用病原学和/或双份标本血清学方法复核检测,暴发疫情复核检测不少于5例,疫情少于5例者应全部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应分型检测。
2.疫点首发病例,重症病例、输入病例急性期标本应采用PCR方法进行分型检测,阳性者分离病毒,从临床标本或所分离病毒中扩增E蛋白编码基因,完成序列分析。
3.每次暴发疫情应开展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疑似及确诊登革热患者转运流程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一旦出现疑似登革热病例,及时的转运流程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种疑似及确诊登革热患者转运流程的参考方案。
1.疑似登革热病例的识别和初步评估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怀疑登革热:-高热,持续2-7天-头痛,眼眶后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出血点或出血斑-乏力,容易疲劳2.寻找病原体在疑似登革热病例中,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是否为登革热病毒感染。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血液检测:通过PCR、抗原及抗体检测来确定病毒感染-血小板计数:登革热常伴有血小板减少-出血指标:如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3.隔离措施一旦怀疑病例为登革热,需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包括:-单人隔离:将患者单独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防虫措施:对于患者所在的区域,要进行蚊虫防控措施,以防止传播给其他人4.转运准备在转运患者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确定转运目的地:确定患者需要被转运到哪家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准备转运车辆:选择合适的转运车辆,并确保其具备必要的隔离和消毒条件5.转运过程中的措施在实施转运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个体防护:转运人员需要佩戴防护服和验血手套,以减少感染风险-隔离措施: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保持隔离状态,防止病毒传播-消毒措施:定期对转运车辆进行消毒,以减少病毒的传播6.到达接收医疗机构将患者转运到接收医疗机构后,需要进行以下步骤:-此时,接收方医疗机构应已做好接收准备,包括隔离区域和治疗设施-将患者移送至接收医疗机构指定的隔离区域,并接收相关检测和治疗-接收医疗机构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7.后续处理在转运完成后,需要进行以下的后续处理:-接收方医疗机构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各级卫生部门要密切关注病例,以进行病例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相关部门要做好公众宣传工作,以提高人们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这是一个疑似及确诊登革热患者转运流程的参考方案,具体执行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疑似登革热疫情标本检测方法分析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常见的热带传染病。
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眼结膜出血、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皮疹。
登革热疫情的
及时监测和标本检测是控制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登革热疫情标本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最常用的登革热病毒感染标本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
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检测其中的抗体水平变化,包括抗体增加或减少。
具体的检测方
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补体结合试验(CH50)等。
这些方法可对登革热病毒抗体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检测。
2. 病毒学检测:病毒学检测是直接检测患者体内的登革热病毒存在的方法。
该方法
通常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或其他体液标本,对其中的病毒进行分离和培养,然后使用PCR(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其存在。
病毒学检测可提供针对登革热病毒的特异性诊断。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目前最敏感和特异的登革热病毒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分离和提取患者的病毒RNA或DNA,使用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等方法进行检测。
该方法可以准确检测登革热病毒的存在,并确定病毒的亚型和变异。
血液标本采集、血清分离、运送、保存标准化掾作程序1目的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分值血清、运送和保存。
2范围适用于有资质的人采集登革热患者或疑似患者血液标本、分离血清、编号、分装、保存和运送<13操作步骤3.1采血3.1.1用70%酒精擦拭解脉穿剌部位待30杪钟以上.3.1.2然后用一根硬酊或腆伏桶签消毒皮肤(1-2%碘酊30秒或10%破伏消毒60秒),从穿剌点向外以1.5-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3.1.3用70%酒精脱碘。
3.1.4严格执行♦步消毒后(注意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70%酒精消毒,消毒60秒钟),待穿剌部位酒精挥发干燥用无菌我空管,采集患者非抗凝血5m1.,3.2分成血清3.2.1轻绫颠倒采血管数次,使血液与促凝剂混匀后静置,特血块完全凝固(放置时间过长会造成溶血,避免留置过夜)。
3223000rpm离心,5分钟,然后用无菌吸管小心取上清转入3支冻存管,应避免吸取血细胞.3.2.3标记。
用标接纸或持久性标记宅在冻存管的侧壁标记标本编号,顶端标记序列号,标记清烧后将血清放进标本盒,保存于2-8℃冰箱待初筛检测或运送保存。
在编码规则为“地区拼音首字母(JH)年份<2位)月(2位)-序列号(3位)",如景洪市2013年8月份采集的第12份血标本的血清编号为JH13084)12.冻存管顶湍分别标记012-1,()12-2和012-3.3.3运送保存。
331如果24小时能够完成初筛检测.并将标本运送至上级单位,运送前应将标本保存于2-8°C冰箱,运送时采用低温冷藏运输。
3.3.2如果不能及时运送,运送前应将标本保存于-20°C冰箱,运送时采用干冰或低温冷藏运输。
3.3.3样本长期保存应记录剩余血清量和盒中位置,保存于-70°C以下冰箱。
3.3.4所有样本运输和保存应遵守国家相关生物安全规定。
4注意事项4.1使用后的注射器和针头应放置下耐扎的容器中,最后集中高压消毒,在任何情况卜均不应试图将针头重新盖相,4.2采血结束后脱掉手套并弃于耐高压的废弃袋中,以备集中高原灭菌,并立即用肥电和水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