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收藏
- 格式:pdf
- 大小:6.21 MB
- 文档页数:49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引言概述: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帮助医院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相关内容,包括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法、采样工具和采样人员的选择。
正文内容:1. 采样时间1.1 术前采样:在手术前进行采样,可以检测手术室内是否存在细菌污染,以及手术器械是否符合消毒标准。
1.2 术后采样:在手术结束后进行采样,可以检测手术切口是否受到感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1.3 定期采样:定期对医疗机构内的关键区域进行采样,如病房、手术室、洗手间等,以监测院内感染的风险。
2. 采样地点2.1 病房:病房是患者长时间停留的地方,容易滋生细菌,需要对其进行定期采样。
2.2 手术室:手术室是高风险区域,手术器械、手术切口等都需要进行采样,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2.3 洗手间:洗手间是医务人员频繁接触的地方,对其进行采样可以检测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情况。
3. 采样方法3.1 表面采样:使用无菌棉签或无菌纱布在被检测表面上来回擦拭,将潜在的细菌收集下来。
3.2 空气采样:使用空气采样器将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捕捉,以检测空气中的细菌含量。
3.3 液体采样:将待检液体样品直接收集到无菌容器中,如尿液、血液等。
4. 采样工具4.1 无菌棉签:用于表面采样,具有无菌性,可以有效收集潜在的细菌。
4.2 空气采样器:用于空气采样,可以捕捉空气中的微生物,如霉菌、细菌等。
4.3 无菌容器:用于液体采样,确保采样样品的无菌性。
5. 采样人员的选择5.1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院感监测培训,了解采样方法和操作规范,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院感监测人员:专门负责院感监测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采样工具和方法。
总结: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法、采样工具和采样人员的选择,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标本采集与送检要求为了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医院在标本采集与送检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标本采集与送检的要求,包括常见感染标本的采集方法、送检要求以及其他相关事项。
一、标本采集方法1. 血液标本采集:a. 血培养标本采集:严格消毒采集部位,取足够数量的血液,放入无菌试管中,确保标本无污染。
b. C反应蛋白(CRP)、血浆清蛋白(PCT)等标本采集:根据所需容量采集血液,放入相应规格的采集管中,确保标本质量。
2. 呼吸道标本采集:a. 咽拭子采集:使用灭菌的咽拭子,对咽部进行刷拭,确保标本充分接触黏膜表面。
b. 痰液采集: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后,用无菌容器接收咳嗽时咳出的痰液,避免口腔的污染。
3. 尿液标本采集:a. 导尿标本采集:在清洁阴道和尿道口后,采用无菌导尿管进行导尿,收集中段尿液。
b. 非导尿标本采集:严格按照清洁程序,将尿液收集于无菌容器中。
4. 伤口渗液标本采集:a. 充分清洁伤口周围皮肤,使用无菌吸取管或采集棉签,收集伤口渗液,避免污染。
b. 若伤口为脓性分泌物,可用无菌针头或注射器吸取,并转移至无菌试管中。
二、标本采集要求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标本受污染。
2. 标本采集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采集的目的、方法和可能的不适症状。
3. 标本采集时,应关注患者的舒适度,避免过度刺激。
4. 标本采集后,标本容器应立即密封,标识患者相关信息,并填写标本采集记录。
5. 标本送检前,应按规定时间将标本送至医院感染管理实验室。
三、其他相关事项1. 标本送检前,应将送检申请单填写完整,包括患者个人信息、临床症状、医嘱内容等。
2. 标本送检时,应注意包装完好,防止漏液。
3. 标本送检后,实验室应及时开始检验,并做好记录和反馈。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标本采集与送检要求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感染的检测诊断效果和治疗效果。
因此,医院应该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来进行标本采集与送检工作,确保标本质量和准确度。
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标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或继发感染。
在医疗过程中,正确的标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的要素、常见标本采集方法以及实验室检测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标本采集的要素正确的标本采集是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以下是标本采集的要素:1. 标本种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标本种类进行采集。
例如,对于呼吸道感染,应选择痰液或咽拭子作为标本;对于尿路感染,应选择尿液作为标本。
不同的感染部位需要选择相应的标本种类进行采集。
2. 采集时机:标本采集的时机也是影响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标本应在感染病情明确后尽早采集,以避免可能的结果误差。
3. 标本采集方法:标本采集方法应根据标本种类和具体要求来选择。
常见的标本采集方法包括创伤面拭子采集、穿刺抽取、非创伤性采集等。
采集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和误操作。
4. 标本保存条件:采集后的标本应妥善保存,避免交叉感染和标本变质。
不同标本有不同的保存条件,例如,血液标本需采用抗凝管储存,尿液标本需避光保存等。
标本的保存条件应在采集前明确,以确保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
二、常见标本采集方法1. 血液标本采集:血液标本采集是常见的临床标本采集方式之一。
一般情况下,通过穿刺静脉或者指尖采集血液。
在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呼吸道标本采集:呼吸道标本采集是用于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病原体检测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呼吸道标本采集方法包括痰液采集和咽拭子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口腔和其他细菌的污染。
3. 尿液标本采集:尿液标本采集是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环节。
尿液采集应该注意避免尿液的污染,选择适当的采集器具,并在采集后及时送交实验室。
4. 创面标本采集:对于创面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创面标本采集是必不可少的。
在创面清创后,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如创面拭子采集、穿刺抽取等,以获取可靠的感染信息。
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取样指导2007-04-05 22:19:11| 分类:院感| 标签:资料转载|字号大中小订阅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应具有一定数量和代表性,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按要求指标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得﹥6小时,若样品保存在冰箱内送检时间不得﹥24小时。
一、空气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2、采样方法:平板沉降法(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²,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两端距墙1米;室内面积>30m²,设东、西、南、北4角及中央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米。
(2)采样方法:将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3)计算公式: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³)=50000N/(A × T)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
(4)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5)质控标准: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 2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取样指导》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现将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微生学监测的采样方法、结果判定、质控标准等规范如下:第一章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采样及检查原则。
采样应具有一定数量和代表性,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按要求指标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得﹥6小时,若样品保存在冰箱内送检时间不得﹥24小时。
一、空气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2、采样方法:平板沉降法(1)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²,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两端距墙1米;室内面积>30m²,设东、西、南、北4角及中央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米。
(2)采样方法。
将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3)计算公式: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³)=50000n/(a×t)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
(4)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10min进行采样。
(5)质控标准。
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
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1、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SOP_02-2 院感样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1 检验项目环境空气的监测、物体表面的监测、手和皮肤黏膜的监测、内镜的监测、医疗器械的监测、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使用中消毒灭菌剂的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等2 物品准备与检验申请2.1 领取标本容器。
请拿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登记领取。
2.2 填写检验申请单。
用钢笔填写,字迹清楚,填写完整。
填写内容包括科别、标本类型及送检目的、送检时间。
申请单上须注明采样具体部位、采集位点编号、标本性质等。
如空气培养应注明是那个房间及那个点;物体表面应注明是何物品;手和皮肤应注明左手或右手;血液净化应注明是入口还是出口;使用中消毒液应注明属那类消毒液。
3 标本采集方法3.1 空气监测3.1.1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进行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3.1.2 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的布点部位均距墙壁1m。
采样时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80-150cm。
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立即送检。
注意: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
3.2 物体表面监测3.2.1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3.2.2 采样方法:被采样物体面积<100cm2,应取全部物体表面;物体面积≥100cm2,则取100cm2。
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然后剪去或折去采样人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装有10ml采样液(含相应中和剂的磷酸缓冲液)的试管内送检。
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3.3 手和皮肤、黏膜监测3.3.1 采样时间:一般要求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护理活动前进行采样。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准确采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采样的方法。
二、采样器材准备1. 无菌手套:用于保护采样人员和样本的无菌性。
2. 无菌采样棉签:用于采集患者体表、伤口等部位的样本。
3. 无菌容器:用于存放采集的样本,保持其无菌性。
4. 无菌采样袋:用于装载采集的样本,便于运输和保存。
三、采样方法1. 手部消毒:采样人员应先洗手,并进行手部消毒,确保双手的无菌性。
2. 采集患者体表样本: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采样。
使用无菌采样棉签,轻轻擦拭患者体表,保证样本的无菌性。
3. 采集伤口样本:对于有伤口的患者,应先清洁伤口,然后使用无菌采样棉签采集样本。
注意避免伤口二次污染。
4. 采集其他样本:根据需要,可以采集其他部位的样本,比如呼吸道分泌物、尿液等。
采集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 样本保存:将采集的样本放入无菌容器中,并尽快密封。
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样本的无菌性。
6. 采样器材处理:采样结束后,将使用过的采样器材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四、质控措施1. 采样人员培训:采样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采样方法和质控措施,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采样环境控制:采样时应确保采样环境的清洁和无菌,避免外界污染对样本的影响。
3. 采样标识:对每个样本进行标识,包括患者信息、采样时间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追踪。
4. 采样记录:采样人员应及时记录每个采样的详细信息,包括采样部位、采样方法等,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五、结果分析采样结束后,采集的样本将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室结果,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院感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分析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六、结论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正确的采样方法和质控措施,可以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院感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