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
- 格式:ppt
- 大小:721.50 KB
- 文档页数:13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煤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质量与消耗掉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温馨提示:1.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变化有意义,对物理变化无意义。
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也不是反应前后分子数守恒。
3.不能把“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简单地理解为“各种反应物”,因为化学反应中往往存在“某些物质过量”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实质(1)宏观上,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在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但组成物质的种类不变。
(2)微观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变化。
4.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设计常利用天平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反应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容器内进行。
5.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一物质的质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3)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4)判断化学反应或反应类型例1浓硝酸和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4HNO3==Zn(NO3)2+2H2O+2X↑,则X为( ) A.H2B.NH3C.NO D.NO2例2 2.3 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例3 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80 g A与24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2 g C,则生成D的质量为( )A.56 g B.62 g C.52 g D.60 g例4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下:物质 A B C D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0 80 10 25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11 0 1 3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A、A+B→C+DB、B+C+D→AC、A→B+C+DD、B+D→A+C例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A B C D反应前物质质量/g 90 10 8 2反应后物质质量/ g 11 59.25 29.75 12该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例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解释: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因此在反应的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在反应前后均保持不变。
[拓展]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质量均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4.应用:(1)解释有关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现象。
(2)确定某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3)求算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4)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易错易混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注意] ①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体积不一定不变;②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会发生改变,分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象是化学变化,对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练习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20 m16 14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50 A.m的数值为64B.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C.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D .若X 为化合物,Y 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2.现有锌粉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6.5g 该混合物中加入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后,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混合物为Zn ,Mg ,m 可能是0.2g B .若混合物为Zn ,Fe ,m 等于0.2gC .若混合物为Zn ,Fe ,m 等于0.1g ,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0%D .若混合物为Zn ,Mg ,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3.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氧化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碳元素).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A .40%B .60%C .30%D .50%4.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 2+4HCI (浓)=====△MnCl 2+2X+Cl 2↑,其中X 的化学式为 A. H 2O B. H 2O 2 C. HClO D. O 25.下列有关“2CO+O 2=======点燃2CO 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A .若56g CO 参加反应,则消耗O 2的质量一定是32gB .若16g O 2参加反应,则生成CO 2的质量一定是44gC .若10g CO 2生成,则消耗CO 和O 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gD .若5g CO 和2g O 2混合点燃,则CO 2生成的质量一定是7g6.在某H 2O 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19g 该H 2O 2溶液中加入1g 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 .1gB .1.6gC .4.2gD .8.5g7.雅安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ClO 2。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又称质量守恒原理,是自然科学中一个基本的物质守恒原理。
它是指在封闭系统中,物体的质量在任何物理或化学变化中都是守恒的。
简单来说,质量守恒定律规定了质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而只能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反应进行转移或转化。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它告诉我们,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换句话说,质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而只能在反应过程中转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背景和历史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拉瓦锡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发现反应前后实验器皿中物质的质量没有变化。
他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质量守恒定律,并将其与自然界的其他守恒定律相对应,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质量守恒定律的背后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引入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牛顿力学体系中,质量守恒定律是由牛顿的第二定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推演而来的。
这些定律表明,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其质心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质量是守恒的。
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1. 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牛顿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
动量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即动量=质量× 速度。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所有物体的总动量在任何物理过程中都保持不变。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能量转化中的体现。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能量总量在任何物理过程中都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但总能量的值保持不变。
3. 质能关系质能关系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直接推论。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等价关系。
根据质能方程E=mc²,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而能量也可以转化为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中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化学反应前后有:①“六个不变”宏观方面:总质量不变、种类不变、的质量不变。
微观方面:的种类不变、不变、质量不变。
②“两个一定改变”宏观方面:改变;微观方面:的种类一定改变。
③“一个可能改变”可能改变3、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1: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必然相等。
知识点2:化学方程式一、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1、表示反应物是 C和O2 ;2、表示生成物是 CO2 ;3、表示反应条件是点燃;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1.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微观:每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分子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 个二氧化碳分子3.质量: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
例:2H2+O2 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练习(2013•重庆)精美的雕花玻璃可以通过氢氟酸(HF)对玻璃的腐蚀作用制成.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X↑+2H2O,则X的化学式为()A.F2B.O2 C.SiH4D.SiF42、反应A+B=C+D中,已知2 g A和5 g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 g C,则有____g D生成。
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质量守恒是化学中一条重要的法则,它表明在任何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
这意味着反应前后所涉及的物质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质量守恒法则是化学反应理论的基础,也是实验和计算的基础,它使得我们能够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并优化化学反应过程。
质量守恒法则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拉瓦锡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到,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不变的。
他发现,无论他使用多少反应物,以及反应产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这一观察结果引发了他对反应中质量变化的研究,并最终形成了质量守恒法则。
质量守恒法则可以通过许多实验进行验证。
其中一个经典实验是硫酸铜溶液和锌粉的反应。
在实验中,我们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并观察反应过程。
反应进行时,我们会发现溶液逐渐变色,由蓝色变成无色,同时锌粉逐渐消耗。
当反应结束后,我们可以发现反应液中没有残余的锌粉,但我们可以测量到溶液的质量增加了。
这是因为锌原子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在这个实验中,质量守恒得到了验证。
锌粉的质量减少了,而溶液的质量增加了,两者的变化互相抵消,使得整个系统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这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法则的准确性。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法则不仅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还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来预测。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反应中涉及的物质的质量比例。
通过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反应物的摩尔比例,我们可以预测反应产物的质量。
这个预测可以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化学反应的机制和特性。
质量守恒法则对于化学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为化学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了依据,使得他们能够设计更高效、环保的化学反应过程。
通过理解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我们可以优化反应条件,以提高产物的纯度和产量。
例如,在制备药物过程中,质量守恒法则可以帮助科学家掌握物质转化的过程,确保合成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