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综合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256.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一数学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已知集合M={0,1,2},N={xx=2a,a∈M},则集合MN=A、{ }B、{0,1}C、{1,2}D、{0,2}答案:B解析:将M中的元素代入N中得到:N={2,4,8},与M 的交集为{0,1},故MN={0,1}。
2、若f(lgx)=x,则f(3)=()A、lg3B、3C、10D、310答案:C解析:将x=3代入f(lgx)=x中得到f(lg3)=3,又因为lg3=0.477,所以f(0.477)=3,即f(3)=10^0.477=3.03.3、函数f(x)=x−1x−2的定义域为()A、[1,2)∪(2,+∞)B、(1,+∞)C、[1,2)D、[1,+∞)答案:A解析:由于分母不能为0,所以x-2≠0,即x≠2.又因为对于x<1,分母小于分子,所以x-1<0,即x<1.所以定义域为[1,2)∪(2,+∞)。
4、设a=log13,b=23,则().A、a<b<cB、c<b<aC、c<a<bD、b<a<c答案:A解析:a=log13=log33-log32=1/2-log32,b=23=8,c=2^3=8,所以a<b=c。
5、若102x=25,则10−x等于()A、−15B、51C、150D、0.2答案:B解析:由102x=25可得x=log10(25)/log10(102)=1.3979,所以10^-x=1/10^1.3979=0.1995≈0.2.6、要使g(x)=3x+1+t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t的取值范围为A.t≤−1B.t<−1C.t≤−3D.t≥−3答案:B解析:当x=0时,y=1+t,要使图像不经过第二象限,则1+t>0,即t>-1.又因为g(x)的斜率为正数,所以对于任意的x,g(x)的值都大于1+t,所以t< -1.7、函数y=2x,x≥1x,x<1的图像为()答案:见下图。
高中化学必修一综合测试题注意事项: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2.下列每组分别给出了两个量,其中可以组成一个物质的量的公式的组有()①②③④⑤物质微粒数固体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非标准状况下某物质的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固体密度溶液体积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物质的摩尔质量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③④3.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干燥Cl2B.吸收HCl C.石油的蒸馏D.吸收NH34.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B.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2-3+2H+===CO2↑+H2OC.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溶液:Al3++4OH-===AlO-2+2H2O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2-4+H++OH-===BaSO4↓+2H2O5.已知:①向KMnO4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I2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6.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
现加热5.0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0.31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A.3.38g B.4.58g C.4.16g D.4.41g7.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出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
生物《必修1》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每小题2分,共60分)1.细胞学说揭示了()A.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B.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D.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2.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A.N、S、O、MgB.H、O、K、BC.P、N、C、MoD.Ca、C、O、Mn3.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B.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C.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结构①②③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4.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A.5、9、4、1 B.4、8、5、1 C.5、8、4、1 D.4、9、4、15.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①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②具有双层膜;③产生氧气;④水是其中化学反应的原料;⑤含有DNA;⑥内部含有酶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⑥6.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A.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易涨破 B.此类细胞容易得到C.此类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易观察 D.此类细胞内无核膜,线粒体膜等结构7、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死活。
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利用PI鉴别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结构不同B、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C、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含量不同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8.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最能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是()A.选择透过性 B.内吞和胞吐 C.保护作用D.主动运输9. 某蛋白质分子中有M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N条肽链,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几个氧原子?( )A、2MB、M-NC、MD、M+N 10.以下是对生物体ATP的有关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蓝藻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分别通过有氧呼吸、光合作用产生ATPB.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C.ATP中存在2个高能磷酸键D.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1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 B.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C.有线粒体的细胞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D.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成熟的分泌蛋白12.为了尽量延长新鲜水果的储藏时间,储藏条件最好是()A无氧、保持干燥、零上低温 B无氧、保持干燥、零下低温C低氧、适当的湿度、零上低温 D 低氧、适当的湿度、零下低温13.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有些酶是核酸 B.在0℃~37℃范围内,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C.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D.任何活细胞内都有酶的存在14.有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A.直接氧化体内有机物B.使丙酮酸氧化分解生成CO2C.第二阶段与氢结合形成水 D.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氢结合形成水15.生长在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A.温度 B.光照强度 C.水含量 D.CO2浓度16.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B.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C.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17.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①贮存种子②提倡慢跑③稻田定期排水④糖渍、盐渍食品⑤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8.分析下列甲、乙、丙图,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a点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图甲中,b点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超过呼吸作用强度C.若图乙代表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这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f代表类胡萝卜素D.两类色素都能大量吸收蓝紫光,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用蓝紫色的塑料大棚19.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 真核细胞靠有丝分裂进行增殖,原核细胞靠无丝分裂进行增殖B.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C. 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D. 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但不利于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20.下图所示的细胞类型转换过程为()A.细胞融合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裂 D.细胞分化21.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综合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石灰水B.豆浆C.泥水D.蔗糖水2.氯气的氧化性比硫的氧化性强,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事实是()A.通常情况下硫为浅黄色固体,而氯气为黄绿色气体B.硫不溶于水,而氯气能溶于水C.与金属反应时,硫被还原为-2 价而氯被还原为-1价D.与同一种金属反应时,金属被硫氧化成低价态,但被氯气氧化成高价态3.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溶液的质量减轻A.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下列操作中最终可以得到氢氧化铝的是()A.氧化铝与水混合加热B.金属铝与水反应C.过量的烧碱溶液加入到氯化铝溶液中D.过量的氨气通入到氯化铝溶液中5.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现象和生成物是()A.产生白烟,生成氧化钠B.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氧化钠C.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D.产生白光,生成过氧化钠6.下列各组中两溶液间的反应,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是()A. Na2CO3+HCl; K2CO3+HNO3B. Fe+HCl;Fe+H2SO4C. BaCl2+Na2SO4;Ba(OH)2+H2SO4D. NaOH+H2O;Ba(OH)2+HCl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鉴别氢氧化铝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D.鉴别氯化钠溶液与硫酸铜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8.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A.加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溶液中一定有HCO3−B.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淀淀不消失,原溶液中一定有Ag+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原溶液中一定有NH4+ D.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后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有Mg2+9.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H+、Cl-、、Ba2+B.澄清透明的溶液:、Al3+、、K+C.强碱性溶液:K+、Mg2+、、D.无色的溶液:、、Cu2+、10.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综合测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0分)1.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s内的初速度是4.2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 B. C.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B.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一定保持不变C. 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可能为负D. 速度方向发生变化时则加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作质点的是()①研究某杂技演员所做的空翻动作②研究奥运冠军在万米长跑中③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在过一座桥的时间④研究我国科学考察船去南极途中A. B. C. D.3.某新型战机在跑道上由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测得战机5s末的速度为40m/s、10s末飞离跑道时的速度为70m/s,战机在跑道上共运动了500m.则它在跑道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为()A. B. C. D.4.物体A,B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A比B运动的快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C. 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D. 内A比B运动的加速度大5.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A. 质量位移速度B. 加速度路程时间C. 质量时间路程D. 加速度位移速度6.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速度又相同,则()A.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B. 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C. 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D. 无法判断哪辆车先通过下一路标7.一物体做加速度恒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这就是说()A. 物体速度变化量是B. 每经过一秒物体的速度都增大C. 任意一秒内的末速度均为初速度的2倍D. 物体在任一秒的末速度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8.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速度为0则加速度一定为0B. 物体的加速度变小时,速度可能增大C. 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则加速度一定发生变化D. 物体速度不变时,加速度可能增大9.小明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的一端运动,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所示,由此判断纸带的运动情况是()A. 先匀速后减速B. 先加速后匀速C. 先减速后加速D. 先加速后减速10.如图,在水平板的左端有一固定挡板,挡板上连接一轻质弹簧.紧贴弹簧放一质量为m的滑块,此时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已知滑块与板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将板的右端缓慢抬起(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直到板竖直,此过程中弹簧弹力的大小F随夹角θ的变化关系可能是( )A. B.C. D.11.两固定长杆上分别套质量均为m的A、B两圆环,两环上分别用轻质细线悬吊着质量均为m两物体C、D,如图所示,当环沿长杆向下滑动时,物体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图甲中细线始终与杆垂直,图乙中细线始终在竖直方向上,则()A. A环和物体C做的是匀速运动B. B环和物体D做的是匀加速运动C. A环与物体C的加速度是D. B环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2.如图所示,两辆车在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的C. 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D. 若增大车的速度,则车的惯性增大13.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力拉木箱匀速前进,则()A. 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14.如图所示,物块1,2间用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物块1,3质量为m,物块2,4质量为M,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的基本结构?A. 细胞膜B. 细胞核C. 细胞质D. 细胞壁答案:D2.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被转化为什么?A. 化学能B. 电能C. 热能D. 机械能答案:A3. 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是?A. 脾B. 胸腺C. 扁桃体D. 淋巴结答案:A4.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蛋白质?A. 血红蛋白B. 胰岛素C. 脂肪D. 酶答案:C5.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A. DNAB. RNAC. 蛋白质D. 脂肪答案:A6.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加倍的时期是?A. 有丝分裂前期B. 有丝分裂中期C. 有丝分裂后期D. 减数分裂答案:C7. 下列哪种生物不是真核生物?A. 细菌B. 酵母菌C. 藻类D. 动物答案:A8. 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是?A. 皮肤和黏膜B. 体液免疫C. 细胞免疫D. 非特异性免疫答案:C9.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控制物质进出B. 保护细胞C. 细胞间信息交流D. 细胞内能量转换答案:D10. 下列哪种激素不是由垂体分泌的?A. 生长激素B. 促甲状腺激素C. 胰岛素D. 促性腺激素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______。
答案:细胞核2. 人体细胞中DNA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
答案:染色体3. 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皮肤、黏膜4. 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依赖于______。
答案:磷脂双分子层5. 人体中负责产生抗体的细胞是______。
答案:B淋巴细胞6. 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发生在______期。
答案:间7. 人体中负责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RNA8. 人体中负责运输氧气的蛋白质是______。
答案:血红蛋白9. 人体中负责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是______。
答案:胰岛素10. 人体中负责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______。
必修1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2010年8月10日6时49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十号”送入预定轨道.时隔43天后,9月22日10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一号”送入太空.卫星发射的成功,为中秋佳节增添了喜庆气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时49分”“10时42分”和“43天”分别表示“时刻”“时刻”“时间”B.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C.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D.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解析:由时刻和时间的定义可知,选项A正确;卫星飞行一圈,位移为零,路程不为零,选项B错误;飞船进行姿态调整时,飞船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并不相同,此时不能将飞船看做质点,选项C错误;卫星飞行一圈的位移为零,所以这一过程的平均速度为零,卫星始终在运动,所以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为零,选项D正确.答案:AD2.(2013~2014学年广东执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失重的物体没有惯性B.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C.两个物体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惯性大小相同D.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选项A、B错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其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故选项C、D正确.答案:CD3.在下图中,不能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解析:若v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x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 t 图线中a 不变,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答案:D4.(2013~201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蹦床运动要求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动作.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受到的压力,并在计算机上做出压力—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在空中运动可看作竖直上抛运动,则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为(g 取10 m/s 2)( )A .1.8 mB .3.6 mC .5.0 mD .7.2 m解析:由F t 图象可知运动员离开蹦床在空中的时间为2 s ,即运动员做竖直上抛运动的时间为2 s ,则上升到最高点所经历的时间为1 s ,由v =gt ,可知运动员离开蹦床时的速度为10 m/s ,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 =v2t =5 m ,选项C 正确.答案:C5.一物体自距地面高H 处自由下落,经t 落地,此时速度为v ,则( ) A .t /2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H /2 B .t /2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3H /4 C .物体下落H /2时速度为v /2 D .物体下落H /2时速度为2v /2解析:由H =12gt 2,H ′=12g ⎝ ⎛⎭⎪⎫t 22得,H ′=H 4,则B 正确.又v 2=2gH ,v ′2=2g ⎝ ⎛⎭⎪⎫H 2得v ′=22v .答案:BD6.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下图所示.则关于物体在前8 s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第6 s 末改变运动方向B .0~4 s 内的加速度大于6~8 s 内的加速度C .前6 s 内的位移为12 mD .第8 s 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解析:由图象知,0~6 s 内物体沿正方向运动,6~8 s 内物体沿负方向运动,选项A 正确;0~4 s 内的加速度a 1=4-04 m/s 2=1 m/s 2,6~8 s 内的加速度a 2=-4-02 m/s 2=-2 m/s 2,选项B 错误;前6 s内的位移x 1=6×42 m =12 m ,选项C 正确;因物体在第6 s 末改变运动方向,因此物体在第6 s 末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 错误.答案:AC7.(2013~201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一个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0~t 0时间内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 ,该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t 0内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 .在0~t 0内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在0~t 0内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D .在t 0之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解析: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如题图所示外力作用后,先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t 0时刻速度达到最大,故选项B 正确.答案:B8.如图所示,U 型槽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M 放于槽内静止,此时弹簧对物体的压力为3 N ,物体的质量为0.5 kg ,与槽底之间无摩擦.使槽与物体M 一起以6 m/s 2的加速度向左水平运动时( )A .弹簧对物体的压力为零B .物体对左侧槽壁的压力等于零C .物体对左侧槽壁的压力等于3 ND .弹簧对物体的压力等于6 N解析:槽与物体一起向左加速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a =3 N ,物体在静止时,弹簧对它的压力为3 N ,刚好提供其做加速运动的合外力,故此时物体受到左侧槽壁对其的支持力应为零,则物体对左侧槽壁的作用力也为零,故选项B 正确.答案:B9.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则()A .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μ>tan θ,滑块将下滑B .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 θ,滑块将减速下滑C .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2mg sin θD .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mg sin θ解析:由μ=tan θ条件可知μmg cos θ=mg sin θ,即滑动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滑块匀速上滑,滑块沿斜面方向合力为零,即拉力F T =mg sin θ+μmg cos θ=2mg sin θ.故选C.答案:C10.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 s 时间内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 1分别为()A.13和0.3 s B .3和0.3 s C.13和0.28 s D .3和0.28 s解析:由物体乙的v t 图象可知,乙的加速度大小a 乙=10 m/s 2,则当v 2=1 m/s 时,t 1=4-110 s=0.3 s.物体甲的加速度大小a 甲=10.3 m/s 2=103 m/s 2,根据题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 甲a 甲=m 乙a 乙 所以m 甲m 乙=a 乙a 甲=10103=3,故B 正确.答案:B11.(2013~2014学年江西省赣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一只猫在半球形屋顶向上缓慢爬行(右图所示),它在向上爬的过程中( )A .屋顶对它的支持力变大B .屋顶对它的支持力变小C .屋顶对它的摩擦力变大D .屋顶对它的摩擦力变小解析:以猫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由支持力F N 、摩擦力F f 、重力mg 组成矢量三角形PMQ 与三角形OBA 相似,则有mg R =F f x AB =F Nx OB,随着猫向上缓慢爬行,x OB 逐渐增大,x AB 逐渐减小,则可知F f 逐渐减小,F N 逐渐增大,故选项A 、D 正确.答案:A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12.(5分)依据“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是一种________的科学思想方法.(2)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平行于木板如图放置,然后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请你指出这样操作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等效替代(2)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细线套不在同一直线上,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 答案:见解析13.(7分)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2)某学生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他所得到的aF关系是下列的哪根图线?图中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答:________(3)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后,可用钩码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此时钩码质量m 与小车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已知实验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解析:该实验将钩码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合力,需平衡摩擦力,正确做法为C.而在实验中,当钩砝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误差较小,利用Δx=aT2可算出加速度的大小.答案:(1)C (2)C (3)m≪M(4)1.3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要注明单位)14.(10分)(2013~2014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为2.0×106kg的列车以20 m/s 的速度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为达到前方过桥的限速要求,列车匀减速行驶120 s后,速度减为8 m/s.此时列车刚好到达铁路桥.求:(1)列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列车减速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大小; (3)列车开始减速时与铁路桥的距离. 解析:(1)根据v =v 0-at ,得a =v -v 0t =20-8120m/s 2=0.1 m/s 2.(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a 解得F =2.0×105N. (3)由运动学公式v 2-v 20=2ax 解得x =1 680 m.答案:(1)0.1 m/s 2(2)2.0×105N (3)1 680 m15.(10分)如图所示,A 、B 两个物体间用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 N ,已知m A =4 kg ,m B =8 kg.两物体在拉力F 作用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取g =10 m/s 2,为使A 、B 间轻绳不被拉断,求:(1)B 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 (2)F 的最大值.解析:(1)以B 为研究对象,设轻绳的最大拉力为F T .则F T -m B g =m B a ,a =2.5 m/s 2.(2)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当B 有最大加速度时,有F -(m A +m B )g =(m A +m B )a ,F =150 N. 答案:(1)2.5 m/s 2(2)150 N16.(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1=5 kg 的物体,置于一粗糙的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30 N 的力F 推物体,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质量m 2=10 kg ,且始终静止,取g =10 m/s 2,求:(1)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的大小;(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解析:(1)用隔离法:对滑块作受力分析.在平行斜面的方向上.F =m 1g sin30°+F fF f =F -m 1g sin30°=(30-5×10×0.5)N =5 N.(2)用整体法:因两个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故可以将滑块与斜面体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 在水平方向上有F 地=F cos30°=15 3 N ; 在竖直方向上有F N 地=(m 1+m 2)g -F sin30°=135 N.答案:(1)5 N (2)15 3 N 135 N17.(12分)(2013~2014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 B =30 kg 的车厢B 内紧靠右壁放一质量m A =20 kg 的小物体A (可视为质点),对车厢B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且F =120 N ,使之从静止开始运动.测得车厢B 在最初t =2.0 s 内移动s =5.0 m ,且这段时间内小物块未与车厢壁发生过碰撞.车厢与地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1)计算B 在2.0 s 内的加速度大小; (2)求t =2.0 s 末A 的速度大小; (3)求t =2.0 s 内A 在B 上滑动的距离. 解析:(1)根据x =12a B t 2解得a B =2.5 m/s 2.(2)由牛顿第二定律对B 有F -F f =m B a B 对A 有F f =m A a A根据v =a A t ,联立解得v =4.5 m/s. (3)在t =2.0 s 时,x A =12a A t 2=4.5 mA 在B 上滑动的距离Δx =s -x A =0.5 m.答案:(1)2.5 m/s 2(2)4.5 m/s (3)0.5 m。
乌市实验学校2012-2013第一学期必修一综合测试卷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萨满教萨满教本质上是一种作为生存手段被不断重复的巫术的实践。
它具有信仰的统一性,但这个统一性不是以神灵的唯一作为标志的,即使在萨满教发展的兴盛阶段,多神信仰的格局也依然存在。
萨满教信仰的统一性表现在其信仰群体对自己所有崇拜对象的共同认可,而这些对象,作为神圣传统的载体,是共同宗教活动的出发点。
在北方民族里,以血缘联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同生共长的伙伴,与信仰对象互相服务,相互依存,可以说,社会组织是萨满教必然的信仰群体。
由血缘关系支配的社会制度早已消失,但血缘——地域居住格局却普遍存在,因而社会组织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并依赖着宗法关系,可以说,宗法关系对萨满教信仰的传承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萨满作为巫术实践者,纷纷采取以祖先神灵的名义维持传统的形式,常常把对神的引领和某人成为萨满的原因解释成来自祖先的召唤和命令。
再如,虽然萨满们不断地吸收外来神灵,把它们纳入自己的神堂,但总要或是把它们放臵在自己祖先系统的神灵之外,或是通过既定仪式使它们在萨满本人死后才获得资格逐渐成为祖先神灵。
今天,在信奉萨满教的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蒙古等民族中,萨满教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在宗法关系的社会背景中仍起着某种作用。
所以,北方民族祭祀祖先的礼仪至今仍然比较普遍,它和人们缅怀祖先、景仰先辈的伦理观念融合在了一起,已经成为得到倡导的民间习惯。
虽然这种祭祀行为已经不很规范,祭礼也不完整,但它作为习俗的一部分保留在了日常生活中。
有的民族,大型氏族、家族祭祀活动的历史刚刚终结,氏族长老和萨满们仍然能够积极配合,熟练地主持萨满教祭祀活动。
这些按照原来传统进行的仪式表演,使我们有机会看到粗犷火暴的原始祭祀场面。
此外,萨满教研究者搜集的丰富多彩的萨满教遗留物,组成了一条文化长廊,展现了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我国北方不同民族社会里的实实在在的宗教信仰状况,因而具有广泛的客观性和很高的文化价值,如神偶、祭祀用品、萨满器具、萨满服装、口头传说、个别宗教仪式等等。
这些直观的对象,会帮助我们更真切地认识我国北方民族宗教信仰和文化发展的过去和现在。
1.下列对“萨满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萨满教是一种巫术的实践。
B.萨满教有多神信仰的格局。
C.萨满教有自己的信仰群体。
D.萨满教承载了神圣的传统。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北方民族里,社会组织与它信仰的对象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不可分割的。
B.北方民族祭祀祖先的礼仪比较普遍,因此,它已经成为得到倡导的民间习惯。
C.现在,在一些北方民族按照原来传统举行的仪式上,我们还能看到有特色的原始祭祀场面。
D.通过萨满教的口头传说等遗留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北方民族宗教信仰的一些情况。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理解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巫术实践中,萨满们纷纷采取以祖先神灵的名义维持传统的形式,这表明宗法关系影响着萨满教的传承。
B.正因为萨满教信仰者共同认可自己所有的崇拜对象,萨满教才得以最终超越了其他宗教信仰而流传到今天。
C.虽然能够支配血缘关系的社会制度早已经消失,但血缘——地域的居住格局仍然普遍存在于北方各民族中。
D.只要我们研究一些民族中氏族长老和萨满们所主持的萨满教祭祀活动,就可以真切地预见我国北方民族宗教信仰的未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曹摅(shū)字颜远,少有孝行,好学工书善属文,用太尉王远见而异之,调补临淄令。
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守节不移。
姑以其年少,劝令改妻其幼子。
妇坚拒不从,间自杀。
其亲告姑杀妇,官数为考鞫,姑不胜苦楚,乃自诬。
法当诛,适值摅到。
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
狱有死囚之将诛者,岁夕,摅行狱,悯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
”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
掾吏固争,咸谓不可。
摅曰:“此虽小人,义不相负,自为诸君任之。
”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为圣君。
入为尚书郎。
仁惠明断,百姓怀之。
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用以阻止人马通行的木栅),群官检察,莫知所在。
摅使收门士,众官感喟不然。
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
”诘之,果服。
及齐王辅政,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
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令人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
于卿意如何?”摅曰:“荡平国贼,匡复帝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
然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
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谦虚),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诣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
”后战死,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晋书·良吏传改编》)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当诛,适值摅到法:按法令 B. 官数为考鞫.鞫:审讯C.死无恨.也恨:遗憾D.此虽小人,义.不相负义:道义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曹摅“仁惠明断”的一组是(3分)()①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②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③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④相率而还,并无违者⑤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⑥然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A.②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摅初为县令便遇上“婆婆杀媳妇”案,他没有主观臆断,也不轻信他人,而是仔细调查,据实判断,为婆婆伸冤,一县之人均称赞他很圣明。
B.新年即来,曹摅不顾众官反对,而把狱中囚犯私放回家,限期返回。
这些囚犯无比感动,准时回狱,无一违令。
C.曹摅为尚书郎时,在宫马走失、群官查问、众人不知的情况下,果断采取提审守门士兵的办法,有理有据地断出了此案。
D.有大功于当朝的齐王,向曹摅征求是退还是进时,曹摅用“物极必反”的天理劝他居高思危,进贤举善,然后还乡,见解甚为高明。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好学工书善属文,用太尉王远见而异之,调补临淄令。
⑵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存公屏欲。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谢亭①送别许浑劳歌②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③。
【注】①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②“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③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8.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加以简析。
(5分)。
9.有人认为本诗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2)灵台无计逃神矢, 。
寄意寒星荃不察, 。
(3),。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略)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钱伟长:科学巨子传奇人生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
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
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
他就是钱伟长。
清华的招生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
“我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
”钱伟长回忆说:“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
后来他给了一百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二十四史都有哪些;作者是谁;各有多少卷;注释者是谁。
钱伟长答得分毫不差,又是一个满分。
可是,19岁的钱伟长对理科却十分陌生,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总共考了25分。
所幸靠着文科成绩,通过了清华的考试。
他听从四叔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但是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志向,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
这一天,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而南京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说中国战则必败,因为日本人有飞机大炮。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钱伟长回忆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
所以我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
”起初,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根本不收他,经他软磨硬泡才勉强同意,但只能试学一段时间。
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他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结束,钱伟长的物理及格了。
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1939年,钱伟长考取了庚子赔款的留英公费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发,船运中断,改派至加拿大。
去加拿大留学,是英国人安排的行程,先让公费生们在上海等着。
当得知所乘船只要经过日本,让他们在横滨逗留3天后再起程时,钱伟长和其他公费生一致认为,在抗日战争期间,经留日本有损国格,于是他们全体愤然离船,大家一齐把加有日本签证的护照扔到了黄浦江里。
后来,英国人道歉说“不知道你们会有如此强烈的爱国心”。
1940年9月,钱伟长第三次出发,终于抵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开始了艰辛的留学生涯。
三年后,钱伟长来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后来成为冯〃卡门的得力助手,成长为引人瞩目的一颗科学新星。
1946年5月,正当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必要的书籍,从洛杉矶返回清华。
当时中国处在内战时期,清华的教授生活都非常苦。
这时,一个老朋友从美国回到北京看望他。
老朋友觉得钱伟长的生活太困难了,告诉他美国仍然欢迎他回去工作,还可以把全家一起带去。
但在办理签证手续的时候,当中有一栏:“如果中美交战你能不能站在美国一边?”他的答案是“NO”,毅然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
1957年6月,钱伟长被划为“右派”,并被撤销一切职务。
从被打成“右派”到1966年的9年间,他先后为各方提供咨询、解决技术难题100多个。
1968年,这位56岁的科学家又被下放到北京首都特钢厂做了一名炉前工。
炉前工很苦,用的铁棒足有52公斤重,一般人是拿不起来的,钱伟长同样也拿不起来,但他发挥了自己懂力学的优势,把铁棒的一头放在一个和炉子一样高度的铁架子上,再去另一头把铁棒按下去,这样就拿起来了。
工人们试了后都说好,于是就在10个炉子前都做了铁架子,钱伟长一时成了发明家。
“我回国以后,干过十几桩事情,”钱伟长说,“奇奇怪怪的专业,所以有人骂钱伟长是万能科学家。
我不理。
”他的研究项目五花八门。
“我觉得国家需要的,我都干。
”他总结道,“我的目的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