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00399学前游戏论试卷和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6
自考00399《学前游戏论》历年真题集电子书目录1. 目录 (2)2. 历年真题 (3)2.1 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 (3)2.2 0399学前游戏论200810[福建] (6)2.3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 (9)2.4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福建] (13)2.5 0399学前游戏论201004 (15)2.6 0399学前游戏论201010[福建] (19)2.7 0399学前游戏论201110 (21)3. 相关课程 (22)1. 目录历年真题()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08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1004()0399学前游戏论2010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1110()相关课程()2. 历年真题2.1 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学前游戏论试卷课程代码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A. 拜敦代克 B.格罗斯 C.霍尔 D.拉扎鲁斯2.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不按物体的社会意义来使用材料,这是游戏动作的【】A.非常规性 B.重复性 C.灵活性 D.随意性3.将儿童游戏分为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消遣性游戏、模仿游戏和宣泄游戏,这是【】 A.儿童游戏的体验形式分类 B.儿童游戏的活动动机分类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4.4岁以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达到【】A.独自游戏的阶段 B.平行游戏的阶段C.联合游戏的阶段 D.合作游戏的阶段5.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包括游戏的【】A.人口密度和场地密度 B.人口密度和材料密度C.室内场地密度和室外场地密度 D.场地密度和材料密度6.划分活动区时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的内容延伸至另一个活动区的需要,这是考虑【】A.各活动区之间的独立性 B.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C.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D.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7.3—4岁的幼儿,主要选择【】A.感官玩具 B.体育玩具 C.结构玩具 D.形象玩具8.教师指导幼儿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适合采用的策略是【】A.平行游戏策略 B.合作游戏策略 C.领导游戏策略 D.指导游戏策略9. 下面哪一种不属于幼儿的创造性游戏【】A.表演游戏 B.智力游戏 C.结构游戏 D.角色游戏10.亲子游戏的特点之一是【】A.教育性 B.情感性 C.交往性 D.交互性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游戏的宣泄说12.游戏性体验13.场地结构14.领导游戏策略15.有规则游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6. 游戏具有哪些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17.简述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A. 仅是娱乐- B. 促进身体发展- C. 促进认知、情感、社会技能的发展- 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A. 自主性- B. 目的性- C. 规则性- D. 强制性3. 学前儿童游戏的类型包括哪些?- A. 角色游戏、建构游戏、体育游戏- B. 角色游戏、数字游戏、体育游戏- C. 建构游戏、数字游戏、智力游戏- D. 角色游戏、建构游戏、智力游戏答案:1. D2. D3. A二、填空题1.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______,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重要方式。
2.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通过______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3. 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______,是他们自然发展的一部分。
答案:1. 基本活动2. 模仿和想象3. 内在需要三、简答题1. 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答案: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社交技能: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儿童学习如何交流、合作和解决冲突。
- 培养角色意识: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理解社会角色和期望。
- 增强同理心:在游戏中,儿童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培养同理心。
- 学习社会规则:游戏通常有规则,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遵守规则,理解社会秩序。
四、论述题1. 论述学前儿童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答案:学前儿童游戏与学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游戏是儿童的自然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游戏探索环境、尝试新事物、解决问题。
其次,游戏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儿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尝试和犯错,从而促进认知发展。
此外,游戏还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学习的重要驱动力。
在游戏中,儿童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他们的情感发展。
最后,游戏还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他们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合作和共处。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游戏对于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A. 社交技能B. 语言能力C. 精细动作D. 认知发展E. 情绪管理答案:A, B, C, D, E二、判断题1. 学前儿童通过游戏可以学习到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正确)2. 游戏只是娱乐,对儿童的教育意义不大。
(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角色扮演游戏对学前儿童自我认知的影响。
答:角色扮演游戏能够让儿童暂时置身于不同的角色之中,通过模仿和想象,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角色的社会职能和情感状态。
这种游戏有助于儿童发展同理心,增强对他人情感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自我认知的深化,帮助他们形成更为复杂的社会认知结构。
2. 描述游戏在培养学前儿童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答: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和尝试的环境,他们可以通过游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
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可以创造出新的游戏规则,设计自己的游戏情境,或者用想象力创造出各种游戏道具。
这些活动都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思维。
四、论述题1. 论述游戏在学前儿童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
答:游戏在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游戏,儿童学习遵守规则、等待轮流、分享玩具以及处理冲突等社会行为规范。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儿童不仅能够体验到不同角色的责任感,还能够通过模拟情境学习公平、正义等道德观念。
此外,合作游戏要求儿童相互协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利他主义和团队精神。
游戏的非正式和自愿性质使得儿童在遵守规则和学习道德规范时感到更加自然和愉快,从而更容易内化这些社会行为规范。
2. 分析游戏在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答:游戏是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媒介。
在游戏活动中,儿童通过与同伴的互动,自然而然地练习语言交流和表达。
角色扮演游戏和故事讲述游戏等需要儿童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描述情境、表达想法和感受,从而促进了他们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的增长。
学前游戏论,模拟试卷二(课程代码00399)1C2B3C4D5A6A7B8A9B10C11B12B13C14C15C16A17D18D19A20C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亲子游戏的显著特点是()A.规则性B.开放性C.情感性D.目的性2.儿童在游戏中,把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汽车开;把自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如当医生或布娃娃的妈妈等,这种游戏属于()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3.用游戏和玩具来鼓励儿童表达幻想、焦虑、然后根据儿童的表现加以解释,从而帮助儿童妥善解决情感上的问题,这种游戏治疗方法称为()A.关系性游戏治疗B.非指导性游戏治疗C.分析性游戏治疗D.发泄性游戏治疗4.认为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有计划活动、主导活动、需成人指导的活动的学派是( ) A.经典学派 B.认知发展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社会文化历史学派5.“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的提出者是()A.维果茨基B.皮亚杰C.夸美纽斯D.席勒6.游戏觉醒理论建立在下列哪一学说的基础上?()A.内驱力学说B.外驱力学说C.活动学说D.情绪学说7.从材料角度区分,能判断儿童是否正在游戏的一个指标是( )A.有无玩具B.在玩玩具C.有许多玩具D.在玩逼真性程度高的玩具8.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A.机能性角色B.互补性角色C.想象的角色D.虚幻性角色9.儿童游戏的感觉运动性水平、象征性水平、规则性水平是( )A.以情感发展为主线划分的B.以社会性发展为主线划分的C.以认知发展为主线划分的D.以身体发展为主线划分的10.与成人共同的游戏中,儿童体验到成人的爱,形成对成人进一步的信任与依恋,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对其他孩子的注意和交往的兴趣,这种现象表明游戏可以满足儿童()。
00399学前游戏论押题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1.在游戏治疗中,首先采用了“娃娃游戏”技术的是()。
A.认知发展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元交际理论D.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答案】B【解析】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娃娃游戏”的研究式样。
2.儿童游戏活动出现了所谓的“仪式化”现象,这一阶段是()。
A.初级循环反应阶段B.二级图式的协调阶段C.二级循环反应阶段D.三级循环反应阶段【答案】B【解析】初级循环反应阶段出现了游戏。
二级图式的协调阶段出现了“仪式化”现象。
三级循环反应阶段能够把一些原有的、互不相关的动作图式构成新的组合进行游戏。
3.游戏复演说的提出者是()。
A.拜敦代克B.艾里康宁C.霍尔D.斯宾塞【答案】C【解析】游戏复演说的提出者是霍尔;拜敦代克提出了“成熟说”;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代表人物为艾里康宁;斯宾塞提出了“剩余精力说”。
4.“女孩子玩过家家,是为将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这一观点反映的游戏理论是()。
A.剩余精力说B.成熟说C.复演说D.生活预备说【答案】D【解析】生活预备说也叫前练习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格鲁斯,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他列举女孩子玩过家家,是为将来做妻子、养育子女做准备;男孩子喜欢玩争斗、打仗、开车也是为了将来的尽责做准备的。
5.游戏的概念直接反映人们对游戏本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认为()。
A.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B.游戏是儿童的嬉戏活动C.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D.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答案】A【解析】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主体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
6.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是()。
A.动作B.表情C.言语D.玩具【答案】B【解析】表情是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
00399学前游戏论提分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1.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的是()。
A.卢乐山B.陶行知C.张雪门D.陈鹤琴【答案】D【解析】陈鹤琴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游戏的发展变化,陈鹤琴的思想与研究,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
所以选D。
2.女孩子玩过家家,是为将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男孩子喜欢争斗、打仗也是为了将来的尽责做准备,这体现了的游戏理论。
()A.生活预备说B.剩余精力说C.成熟说D.松弛说【答案】A【解析】剩余精力说主要强调的是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所以排除B。
成熟说主要强调人有内部力量来推动心理的发展,不需要游戏做准备,所以排除C。
松弛说主要强调游戏是为了恢复精力,所以排除D。
生活预备说则强调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游戏是准备生活阶段儿童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
3.是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中最重视游戏问题的派别。
()A.社会文化历史学派B.认知发展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经典派【答案】C【解析】在西方心理学流派中,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游戏问题的一个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以及后来的追随者们,都论述了儿童的游戏问题,所以选C。
4.皮亚杰认为“仪式化”现象是在游戏的发生的。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答案】D【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中有两个重要考点,一是在第二阶段(初级循环反应阶段)发生了游戏;二是在第四阶段(二级图式的协调阶段)的游戏活动中出现了所谓的“仪式化”现象,所以选D。
5.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式,充分肯定了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的观点是()。
A.生物性本质观B.社会性本质观C.主体性本质观D.历史性本质观【答案】A【解析】游戏的本能论及其生物性的游戏本质观,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式,充分肯定了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关注了游戏对于个体的生物学意义和价值,所以选A。
00399学前游戏论提分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1.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B.夸美纽斯C.蒙台梭利D.欧文【答案】A【解析】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福禄贝尔,所以选A。
2.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宾塞B.霍尔C.拜敦代克D.格鲁斯【答案】C【解析】斯宾塞是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排除A。
霍尔是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排除B。
格鲁斯是生活预备说的代表人物,排除D。
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拜敦代克,所以选C。
3.一个孩子在他原有的认知图式中已有了“狗”的概念,以后他把大狗、小狗、黄狗统统纳入他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样的过程是()。
A.协调B.同化C.顺应D.平衡【答案】B【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中有两个重要概念: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而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题干中孩子用已有的“狗”的概念,去认识大狗、小狗、黄狗,正是一种同化,所以选B。
4.按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下列三种游戏水平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B.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练习性游戏C.练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象征性游戏D.规则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练习性游戏【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0-2岁的感知运动期阶段产生了练习性游戏,2-7岁的前运算期阶段中,象征性游戏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7-12岁的具体运算期中,规则性游戏逐渐取代了象征性游戏。
所以依照游戏水平由低到高的排序,选A。
5.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把游戏活动的本质概括为()。
A.生物性本质观B.社会性本质观C.主体性本质观D.历史性本质观【答案】C【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把游戏活动的本质概括为主体性活动,来探索建立一种更加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所以选C。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
A. 工作B. 学习方式C. 娱乐活动D. 社交手段答案:B2. 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A. 身体B. 认知C. 情感D. 所有选项答案:D3. 学前游戏论中,游戏的()是游戏的核心要素。
A. 规则B. 角色扮演C. 互动D. 创造性答案:A4.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一种方式。
A. 探索世界B. 表达自我C. 应对压力D. 所有选项答案:D5. 学前游戏论强调游戏对儿童()的影响。
A. 社会性B. 情感C. 认知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游戏是儿童自发的、自主的活动。
()答案:√2. 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唯一途径。
()答案:×3. 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答案:√4. 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逃避现实的手段。
()答案:×5. 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答案:√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学前游戏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他们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也是他们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式。
游戏论强调游戏的自发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认为游戏是儿童探索世界、表达自我和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
2. 描述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游戏在儿童发展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首先,游戏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
其次,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习新知识,发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游戏也是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表达情感,学习情绪调节。
最后,游戏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习社会规则,发展社交技能。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游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娱乐B. 学习C. 社交D. 所有以上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游戏的特点?A. 自由性B. 创造性C. 竞争性D. 游戏性答案:C3. 学前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身体发展B. 认知发展C. 情感发展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4. 学前游戏是儿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重要方式。
答案:认知世界;情感表达5.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自然表现。
答案:内在动机;发展需求三、简答题6. 简述学前游戏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学前游戏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语言交流技巧,同时通过游戏互动,儿童能够学习新词汇和语法结构,为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
7. 描述学前游戏在培养儿童社交技能方面的重要性。
答案:学前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通过游戏,儿童学习轮流、分享、合作等社交技能。
游戏过程中的规则遵守和角色扮演,有助于儿童理解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同理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论述题8. 论述学前游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学前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媒介。
通过游戏,儿童能够探索环境,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拼图游戏可以锻炼儿童的空间智能,角色扮演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游戏还能帮助儿童理解因果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学前游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9. 观察一个学前儿童在玩积木游戏时的行为,并分析其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哪些认知和社交能力。
答案:在玩积木游戏时,儿童可能会展现出以下认知和社交能力:首先,儿童通过选择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表现出对物体属性的认知能力;其次,儿童在搭建过程中可能会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现出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再次,如果儿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他们可能会展现出轮流、分享和合作的社交技能;最后,儿童在游戏中可能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00399学前游戏论模拟卷(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玩沙、玩水、玩雪游戏属于()。
A.角色游戏B.平行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答案】C【解释】幼儿园除了开展室内的桌面结构游戏和大型结构游戏外,要充分利用不定型的材料如沙、水、雪等,开展室外的结构游游戏--玩沙、玩水、玩雪游戏。
2.模仿乐器声(1岁前)属于婴儿游戏中的()。
A.活动性游戏B.发展语言游戏C.感官游戏D.智力游戏【答案】B【解释】婴儿的语言游戏是发展儿童口语能力的有效形式。
在一岁以前,模仿乐器声的游戏,例如:成人手拿乐器,一面玩一面逗引孩子说“打鼓咚、咚、咚,敲锣当、当、当,吹号哒、哒、哒等”。
3.教师鼓励儿童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发生的事情,如问:“你在做什么?"“怎么回事?”等,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想法,这种言语指导方式称为()。
A.建议B.询问C.描述D.评论【答案】B【解释】询问的言语指导方式,是指教师鼓励婴幼儿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所发生的事例如,“你能给教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你在做什么?”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事?”等等。
询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想法,同时也鼓励儿童用言语整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4.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
A.活动性游戏B.智力游戏C.音乐及娱乐游戏D.发展语言的游戏【答案】A【解释】活动性游戏实际上就是婴儿的“体育游戏”,它侧重于培养婴儿各种基本动作的操作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
5.角色游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较,其中突出地表现最基本的特点是()。
A.教育性B.高度的独立自主性C.情感性D.真实性【答案】B【解释】角色游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两个最基本的特点:(1)高度的独立自主性(2)特殊的想象活动。
6.游戏成熟说的提出者是()。
A.艾里康宁B.霍尔C.拜敦代克D.斯宾塞【答案】C【解释】成熟说由荷兰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拜敦代克提出,这是一种根据心理动力理论建构起来的游戏理论。
学前游戏论,模拟试卷五(课程代码00399)1—5CBDBA 6—10CCDDC 11—15BAABC 16—20ACCBB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A. 蒙台梭利B. 皮亚杰C. 福禄贝尔D. 乌申斯基2. 坚持游戏的____本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
()A. 生物性B. 社会性C. 主体性D. 自主性3. 在个体那里,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A. 象征性游戏B. 结构性游戏C. 有规则游戏D. 机能性游戏4. 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是()A. 独自游戏B. 合作游戏C. 联合游戏D. 平行游戏5. 在象征性游戏中,_____成为游戏的重心。
()A. 角色B. 动作C. 规则D. 情节6. 一般认为,______的课程具有抑制幼儿游戏的数量和水平的倾向。
()A. 低结构B. 松散型C. 高结构D. 开放式7. 认为游戏领先于发展并创造“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家是()A. 埃里克森B. 艾里康宁C. 维果斯基D. 贝特森8. ________是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
()A. 发展语言的游戏B.音乐游戏C. 感官游戏D. 活动性游戏9. 幼儿其最典型的游戏形式并常作为幼儿园自选游戏来开展的是()A. 结构游戏B. 智力游戏C. 体育游戏D. 角色游戏10. _______是游戏计划制定的首要任务。
()A. 游戏场地的准备B.游戏主题的选定 C 游戏目标的确定 D.游戏常规的建立11. ____对于儿童游戏的研究,使游戏理论逐渐摆脱美学的影响,成为发展心理学理论支配下的新的游戏理论。
A. 认知发展理论B. 精神分析理论C. 维列鲁学派D. 元交际理论12. 经典的游戏理论主要是试图解释()A. 游戏产生的原因B. 游戏的生理机制C. 游戏的心理机制D. 游戏的社会起源13. 弗罗伊德认为驱使儿童去游戏的是心理生活的()A. 唯乐原则B. 现实原则C. 理想原则D. 自主原则14. 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计划以_____为单位加以制订更为适合。
学前游戏论,模拟试卷一(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一、1C2B3A4D5A6A7B8B9A10B11D12C13B14A15B16B17B18A19D20D1.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C )A.科学教育活动 B.日常生活活动 C.游戏 D.上课2.我国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全面向苏联学习是在下列哪一个阶段?(B )A.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初期B.第二阶段,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C.第三阶段,“十年浩劫”时期D.第四阶段,“十年浩劫”后至今3. 按儿童的认知发展来分类,游戏可分为( A )A. 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B. 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C. 运动性游戏、智力性游戏、装扮性游戏、操作性游戏D. 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模仿性游戏、渲泄性游戏4.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往往比在独自游戏和伙伴游戏中所获得的更丰富、更有益于认知发展,这种现象主要表明亲子游戏具有( D) A.情感性 B.象征性 C.开放性 D.发展性5.“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A )A.霍尔B.皮亚杰C.夸美纽斯D.康德6.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 A)A.感觉运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7.一个孩子在他的认知图式中没有羊的概念,在第一次看到羊以后,他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羊的概念,这一现象属于(B )A.冲突B.顺应C.同化D.平衡8. 游戏的概念逐渐由抽象到具体、思辩到实用的演变,主要是由于游戏的( B )A.非自觉性理解B.社会性本质观的建立C.生物性本质观的建立D.生物—社会性理解9.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 A ) A.感知运动期 B.前运算期 C.具体运算期 D.形式运算期10.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B ) A.蒙台梭利 B.福禄培尔 C.皮亚杰 D.夸美纽斯11.“我们来玩过家家吧!”“这是我的,不给你玩!”,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 D)A.游戏性语言 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D.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12.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是指游戏的( C)A.生物性 B.社会性 C.自主性 D.工具性13. 亲子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情感性和(B )A. 教育性B. 发展性C. 长期性D. 随机性14.一般而言,混合班幼儿有更多的积极交往行为,且平行游戏和小组游戏比同龄班幼儿( A) A.显著增多 B.显著减少 C.差不多 D.完全相同15.最早的游戏理论是在下列哪一种思想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B )A.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C.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D.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16.在象征性游戏和智力类游戏中,主导性动机是( B)A.活动性动机 B.探究性动机 C.成就性动机 D.亲合性动机17. 坚持游戏的(B ) A.生物性 B. 社会性 C. 主体性 D. 自主性18.心理学对儿童游戏价值的研究,侧重了游戏对(A )A.儿童思维集中发展的作用 B.儿童情感发展的作用C.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D.儿童身体发展的作用19.研究证明,影响儿童游戏社会性品质的因素是(D )A.场地方位 B.场地结构特征 C.设备位置 D.场地空间密度20.发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基础是( D)A.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B.提供适合的游戏场所C.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D.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简答题:简述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
学前游戏论真题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将游戏看作是9A.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B.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连续和再现C.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打算D.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2.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法,充分肯定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10A.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B.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C.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D.游戏的历史性本质观3.角色游戏指导的首要任务是194A.分配游戏角色B.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打算C.教会儿童扮演游戏角色D.确定游戏规则4.关于儿童在游戏时的表情,正确的说法是A.茫然发愣B.总是专注认真的C.总是在笑D.有多种表情5.“医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请您给看看〞,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34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言语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言语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互补性言语6.学前儿童的游戏划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四种,其划分依据是43A.按学前儿童的认知开展分类B.按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行为表现C.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D.按游戏的主题7.游戏中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或开展相类同的活动。
彼此间和谐相处,但他们仍在单独游戏,活动中没有合作行为,这种游戏是45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8.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法,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这一概念被称为68A.游戏内容B.游戏形式C.游戏规则D.游戏主题9.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关于内在动机的研究,儿童第一层次的需要是76A.维持生命、平安和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B.认知水平的需要C.社会性需要D.自我开展的需要10.2岁以内的婴儿,应为他们提供44A.智力玩具B.形象玩具C.开展感觉运动的玩具D.结构玩具11.教师通过模仿学前儿童的游戏来对儿童游戏施加影响,这种游戏指导方法称为164A.平行游戏指导B.共同游戏指导C.旁观者指导D.非言语指导12.婴儿游戏的组织实施方法要注重184A.以集体指导为主B.以小组指导为主C.以个别指导为主D.以集体指导与小组指导相结合13.有规则游戏的几个根本因素中,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评价有规则游戏是否有效的依据是220A.游戏的任务B.游戏的玩法C.游戏的规则D.游戏的结果14.亲子游戏的早期阶段和启蒙阶段是224A.婴儿时期B.学前时期C.幼儿时期D.儿童时期15.相关研究说明,低结构课程〔如英国的放开教育方案〕班级中的儿童比高结构课程〔如蒙台梭利学校方案〕班级中的儿童进行更多的119A.练习性游戏B.建构性游戏C.操作性游戏D.想象游戏16.保证儿童游戏权利得以完成的决定性条件是151A.游戏教育实施方案的制定B.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C.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D.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17.我国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全面向苏联学习是在以下哪一个阶段?247A.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初期B.第二阶段,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C.第三阶段,“十年浩劫〞时期D.第四阶段,“十年浩劫〞后至今18.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根底的教育家是9A.夸美纽斯B.皮亚杰C.福禄培尔D.蒙台梭利19.依据室内游戏区创设要求,不适宜与积木区邻近设置的活动区是142A.娃娃家B.美术区C.图书区D.音乐区20.运用人类学、逻辑学和数的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实质的理论是305A.认知开展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游戏的元交际理论D.维果茨基理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浙江省2010年10月自学测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强调( A )1-14A.成人和教育影响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B.游戏是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C.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或运用D.游戏是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2.游戏成熟说的提出者是( C )10-254A.艾里康宁B.霍尔C.拜敦代克D.斯宾塞3.儿童游戏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 B )1-30A.表情B.动作C.角色扮演D.言语4.“医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请您给看看”,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 B )1-34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互补性语言5.游戏中,儿童把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马骑,这种游戏是( B )2-43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6.以下几种游戏中,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是( D )2-66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7.选择玩具最基本的标准是( A )6-146A.安全、卫生B.符合艺术要求C.具有新颖性D.具有教育性8.游戏过程中,教师通过言语试探性或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这种语言指导策略属于( A )6-166A.建议B.评论C.描述D.询问9.有规则游戏的最大特点是( B )7-222A.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B.把学习的任务和游戏的形式结合起来C.以刺激儿童各种感官、运动机能发展为主D.以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的活动为特征10.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社会生活的游戏是( A )7-191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C.结构游戏D.有规则游戏11.奠定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的代表人物是( D )9-246A.张雪门B.张宗麟C.陶行知D.陈鹤琴12.用认知发展的术语来说,游戏的实质在于( A )10-270A.同化超过了顺应B.顺应超过了同化C.就是一种同化D.就是一种顺应13.根据游戏的觉醒理论,新生刚入园时,陌生的环境使其觉醒水平增高,这时教师应当安排一些( D )10-305A.象征性游戏B.娃娃家活动C.表达、表现因素较多的活动D.镶拼图形之类的智力游戏或认知成分较高的活动14.在游戏治疗中,首先采用了“娃娃游戏”技术的学派是( B )9-237A.认知发展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D.元交际理论1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的研究,儿童游戏的前提是( C )3-78A.和外界环境保持平衡和协调需要的满足B.认知水平需要的满足C.基本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D.社会性和自我发展需要的满足16.按照玩具的功能特点划分,布娃娃、玩具听诊器及模拟日常用品的玩具如被子、碗、锅等属于( A )4-101A.形象玩具B.智力玩具C.结构造型玩具D.体育玩具17.评判教师游戏指导水平高或低的关键指标是( B )1-18A.游戏的教育作用发挥得如何B.儿童主体性发挥的程度C.游戏有没有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D.教师的主观意志有没有实现18.将游戏划分为机能游戏、想象游戏、制作游戏和接受游戏,其划分的依据是( A )2-45A.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B.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C.按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D.按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行为表现分类19.“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的提出者是( A )10-293A.维果茨基B.皮亚杰C.夸美纽斯D.席勒20.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和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现象表明游戏可以满足儿童( D )3-79A.认知发展的需要B.社会性发展的需要C.生理发展的需要D.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目录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00399学前游戏论模拟卷(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1.拜敦代克提出游戏不是本能,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主动的________的表现。
()A.渴望B.能量C.能力D.欲望【答案】D【解析】心理学家拜敦代克提出游戏成熟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得以进行的活动,不是单纯的机能,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
并指出游戏不是本能,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主动欲望的表现。
2.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一种________的活动。
()A.可培养B.后天性C.发展性D.本能性【答案】D【解析】德国的福禄培尔是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儿童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展神的本源。
3.席勒、斯宾塞认为游戏是剩余精力的________的消耗发泄。
()A.有意义B.无意义C.无目的D.有目的【答案】C【解析】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将游戏看做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把人与动物游戏的动力都归结为是剩余精力的发泄或运用,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4.霍尔认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________和再现。
()A.延迟B.延期C.延伸D.延续【答案】D【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则游戏复演论的观点出发,指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将儿童对游戏的爱好和参与理解为生物进化复演规律的被动适应。
5.拜敦代克提出游戏________说。
()A.成熟B.幼稚C.松弛D.生长【答案】A【解析】拜敦代克提出游戏成熟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得以进行的活动,不是单纯的机能,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
6.罗伊斯认为游戏活动具有几种特点?()A.3B.4C.5D.6【答案】D【解析】法国克罗伊斯指出游戏活动具有以下六种特点:(1)自由;(2)松散;(3)易变;(4)非生产性;(5)由某种规则和玩法所支配;(6)虚构的。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 A )1-9A.福禄贝尔B.柏拉图C.夸美纽斯D.蒙台梭利2.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肯定了( C )1-16A.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B.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C.游戏活动的自由自主性D.游戏作为教育手段的有效性3.“游戏仅仅被作为获取大纲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的补充教学手段。
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幼儿的游戏。
”,这种游戏组织方式的理论基础是( B )1-14A.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B.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C.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D.游戏的历史性本质观4.游戏活动的外显因素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 B )1-30A.表情B.动作C.角色扮演D.言语5.“我们来玩过家家吧!”“把这个借给我用一会儿行吗?”“这是我的,不给你玩!”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 A )1-33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互补性语言6.婴幼儿反复地拍击盆子里的水,或摇晃哗嘟棒,或绕着房间四周跑,或把悬挂着的玩具一会儿拉拉一会儿丢开,这种游戏称为( A )2-43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性游戏D.规则游戏7.学前儿童末期,由于儿童认知范围的扩大、思维能力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游戏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即( C )2-62A.感觉运动性水平B.象征性水平C.规则性水平D.社会性水平8.在幼儿园的三、四岁的孩子身上,常常看到这种形式的游戏:一个孩子在切菜,其他孩子看到后马上过来切菜;一个孩子把菜放到玩具动物嘴里,马上有孩子会跟着这么做,他们互相模仿,但彼此没有交流,说明这时儿童游戏发展到( D )2-65A.独自游戏阶段B.合作游戏阶段C.联合游戏阶段D.平行游戏阶段9.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到最佳水平,说明游戏可以满足儿童( A )3-78A.生理发展的需要B.认知发展的需要C.社会性发展的需要D.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10.在游戏和发展的关系上,认为游戏领先于发展,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人是( B )10-293A.皮亚杰B.维果茨基C.霍尔D.蒙台梭利11.教师直接参与到儿童游戏中,与儿童一起游戏,如和儿童一起下棋,一起捉迷藏等,同时进行游戏指导,这种游戏指导方式称为( C )6-164A.平行游戏指导B.旁观者指导C.共同游戏指导D.非言语指导12.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 B )7-184A.智力游戏B.活动性游戏C.音乐及娱乐游戏D.发展语言的游戏13.从材料角度区分,能判断儿童是否正在游戏的一个指标是( C )1-34A.玩具的逼真程度B.有无许多玩具C.有无玩具或游戏材料D.玩具的贵贱14.某教师为大班积木区的教育目标制定为:“能为所建造的物体命名”,你认为这一目标( B )6-155A.太笼统、太空泛B.不符合大班儿童年龄特征C.太抽象D.不够清晰15.教师通过语言试探或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去做,重在对学前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这种言语指导方式称为( B )6-166A.询问B.建议C.描述D.评论16.明确规定了游戏任务、玩法、规则、结果这四个基本因素的游戏,是下列哪一类游戏?( D )7-220A.角色游戏B.结构游戏C.创造性游戏D.有规则游戏17.20世纪50年代,游戏价值观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 D )9-239A.身心全面发展价值B.认知发展价值C.行动发展价值D.情感发展价值18.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这种情况皮亚杰称之为( A )10-270A.同化B.顺应C.平衡D.协调19.以下几组玩具中,侧重于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玩具是( A )4-102A.拼图、拼板、镶嵌板、魔方、棋类玩具B.积木、积塑、橡皮泥、沙、雪C.秋千、木马、平衡木、皮球、跳绳D.口琴、铃鼓、铃铛、不倒翁、笛子20.游戏的觉醒理论告诉我们,组织和创设托幼机构的环境应注意( B )10-305A.环境刺激越丰富越有利于儿童发展B.环境刺激应注意适当性、合理性C.环境刺激越少越有利于儿童发展D.环境刺激与儿童发展无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属于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学说有( BCD )1-9A.游戏的主体性学说B.游戏的剩余精力说C.游戏复演论D.游戏成熟说E.精神分析学派22.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有( ABD )4-100A.玩具及材料B.场地C.儿童个性D.游戏时间E.大众媒体23.关于幼儿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BE )5-125A.幼儿园应以游戏代替教学B.两者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互相独立C.幼儿园应以教学代替游戏D.教学即游戏E.是现代学前教育的两种重要手段24.亲子游戏具有以下特点( BC )8-227A.短暂性B.发展性C.情感性D.随机性E.灵活性25.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关于儿童游戏的智力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表明,游戏与以下哪些因素存在着相关?( ABD )3-82A.创造性B.发散性思维C.健康D.问题解决E.审美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6.角色扮演1-32答: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27.表演游戏2-48答: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28.专门化玩具4-103答:在各种各样的玩具世界里,有的是模拟实物的玩具(如小汽车、小手枪、小动物、小勺子、杯子、小秤、电话等形象玩具),其构型精美逼真,功能的确定性强,游戏的主题也比较固定(如听诊器、注射器等医疗玩具,只能用来玩“医院”或“当医生“的游戏),在性质上具有专门化的特点。
此类玩具大都是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可称为专门化的玩具。
29.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2-43答:象征性游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0.简述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
4-111答: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1)母子早期关系对学前游戏的产生及发展的影响(2)家庭结构和气氛对学前游戏的影响(3)儿童伙伴对学前游戏的影响(4)电视对学前游戏的影响(5)课程对学前游戏的影响31.如何贯彻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主体性原则?5-131答:(1)首先,组织实施游戏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根据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其难度应适中。
(2)组织幼儿园游戏时贯彻主体性原则,还应考虑到确保游戏的安全性。
(3)贯彻主体性原则应保证游戏的趣味性。
(4)贯彻主体性原则,应充分尊重幼儿的积极主动性。
(5)要贯彻幼儿园游戏实施的主体性原则,应保证幼儿游戏的活动性。
(6)贯彻游戏实施的主体性原则,还应注意游戏的发展性。
(7)组织幼儿游戏要贯彻主体性原则,还应做到“全面”。
32.简述有规则游戏的指导要点。
7-222答:(1)选择和编制适合的有规则游戏。
(2)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教育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33.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相比,有哪些方面的不同?1-24答:也有人从对儿童的游戏和成人的游戏进行对比中,概括出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三个方面的不同:(1)游戏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2)游戏中的主体的情况不一样(3)游戏的内容不同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4.联系实际分析在进行游戏教育作用评价时,衡量游戏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6-174答:具体来讲,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游戏是否成功。
(1)儿童按自己的意愿做游戏,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游戏是否成功或游戏的教育作用是否得以充分的实现,根本上取决于游戏是否充分体现儿童主人翁的地位。
好的游戏能充分体现游戏的特点,即儿童能主动、自愿、愉快地根据自己的意愿、经验开展游戏。
(2)儿童做游戏很认真,能克服困难,能遵守游戏的规则,游戏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独立性好的游戏中,儿童出于对游戏的极大兴趣,能克服困难坚持进行游戏。
成功的游戏中,儿童既能遵守规则,与同伴合作表现出一定的组织性,也有一定的独立游戏的能力。
(3)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并爱护玩具成功的游戏中,儿童不仅能正确地使用玩具,而且能创造性地使用玩具。
在游戏过程和结束后,不争抢玩具,能正确收放玩具,爱护玩具。
(4)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无论是独自游戏还是合作游戏,在游戏中都存在有与同伴的关系问题。
成功的游戏中儿童能与同伴友好合作,能正确处理玩具、场地、角色等问题,并有组织地分工合作开展游戏。
(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成功的游戏中,儿童游戏内容丰富,能广泛地创造性地反映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且内容健康向上,有利于儿童身体、智力、品德的全面发展。
35.举例说明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3-91答:(1)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游戏(及玩具)是学前儿童交往的媒介。
通过游戏活动,特别是社会性游戏活动,儿童实现与同伴的交往活动,并形成他们的社会性行为。
(2)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学前儿童往往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以自己的想法、体验、情感来理解周围现实的人和事,这反映了儿童在社会性认知上的自我中心化特点。
在游戏中,由于担当了角色,出于角色的需要,他必须以别人的身份出现,把自己当作别人来意识,这时,他既是“别人”,又是自己。
在这种自我与角色的同一与守恒中,他学会发现自我,发现自我与他人的区别,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人——我意识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知道别人与自己不同,也才能够理解别人,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
(3)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游戏是幼儿学习和掌握社会角色的一个途径。
可以说,性别角色的获得首先是在游戏中发生的。
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成人行为、态度的模仿,逐渐习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方式,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也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