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构成与行为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6.92 KB
- 文档页数:3
网购活跃用户特征及行为习惯的分析报告一、女性、未婚比例高于非网购用户;19-35岁用户是主体;学历水平整体较高;华东、华南地区用户比例高;中低收入者为主二、大龄网民激增‘偏爱B2C网购,相对于3C产品,服装鞋帽等“网购大户”则并不太受大龄用户青睐。
三、有36.5%的网络用户表明主要是通过朋友了解的,居第一位。
而通过媒体和广告了解的占比之和达到了45.7%;100-500元的网购用户占绝大多数,其中100-200元的占比达41.3%,200-500元占39.7%。
金额在100元以下的网购用户也占了16.1%,500-1000元、1000元以上的占比则分别是7.6%和5.3%,这说明网购用户平均一次花在网购上的金额相对较少,低价商品在网购中仍占主导地位对于网上购频率,多数网购用户选择了“看情况而定”,说明用户网上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类用户占比高达58%。
除此之外,回答“大约一月一次”占比最高,为28%,另有9%选择了“大约一周一次”,5%选择了“大约半年一次”。
四、网购交易金额达1.85万亿元 20-29岁成网购主力;手机购物用户比例大46.1% 未来呈现PC购物的替代之势五、女性用户网络购物频次整体上高于男性用户;女性用户网络购物常购服装类商品,比例远高于男性用户六、消费人群的人格分类胆汁质的人最典型的特点是冲动和易怒,很情绪化,俗话说没长大。
这类人购物特别根据当时的心情,受情境的影响,不喜欢特别复杂和理性的信息。
针对这类消费者,促销员就应该激励他鼓动他,让他一冲动就买了,千万不要跟他争辩,他会很容易跟你吵架。
多血质的人最典型的特点是开朗和乐观,很稳定,对问题的看法比较全面和正向。
这类人购物相对比较独立,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感性情绪,促销员对这类顾客更多的是支持和赞赏,不用太多推销,要多给他选购空间。
当然这类人一般购物都有同伴,所以还可能从同伴身上找到商机和支持。
黏液质的人最典型的特点是安静和谨慎,很闷很不活跃,反应比较缓慢,动力相对不足这种人一般都是自己购物,不太有同伴,对这类顾客要多一些介绍和推销,跟他说产品的特点和好处,说促销的紧迫性和难得性,激发他的购物冲动和动机,这种人冲动比较少,但冲动起来可能购物能力极强,也许会带来大单。
中国网民搜索行为调查报告中国网民搜索行为调查报告中国网民搜索行为调查报告内容简介2015 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数量稳步增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搜索行业继续保持蓬勃发展。
新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应用,使搜索产品、搜索功能更加丰富,用户体验有大幅提升;搜索企业不断扩大自身业务布局的同时,加强与不同产业纵向连结,主打“连接”战略,打造平台化生态体系;移动搜索发展继续起到核心推动作用,与本地生活服务和社交的结合更加紧密。
本《报告》对中国网民的搜索行为发展场景、搜索引擎品牌的使用、搜索服务的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展示,以反映搜索引擎用户市场和搜索服务应用与发展现状。
目录摘要 (1)第一章中国搜索引擎用户市场概况 (3)一、 201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用户规模 (3)(一)搜索引擎用户规模 (3)(二)手机搜索引擎用户规模 (3)二、 2015年搜索引擎市场发展特点 (4)(一)移动搜索市场延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4)(二)搜索引擎由信息服务向生态化平台的转型持续推进 (4)(三)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相辅相成推动搜索技术发展 (5)三、各类搜索引擎用户渗透率 (6)四、综合搜索引擎品牌渗透率 (6)第二章用户手机端搜索行为 (8)一、用户手机端搜索行为概况 (8)(一)手机端各类搜索引擎渗透率 (8)(二)手机端综合搜索引擎品牌渗透率 (8)(三)手机端搜索使用场景 (10)(四)手机端搜索输入方式 (10)二、用户综合搜索APP使用情况 (11)(一)综合搜索APP品牌渗透率 (11)(二)综合搜索APP服务使用情况 (13)三、用户手机地图搜索使用情况 (14)(一)手机地图品牌渗透率 (14)(二)地图APP服务使用情况 (15)第三章用户PC端搜索行为 (17)一、用户PC端搜索行为概况 (17)I (五)用户PC端搜索后页网站访问情况 (26)(一) PC端各类搜索引擎渗透率 (17)(二) PC端综合搜索引擎品牌渗透率 (17)(三) PC端搜索使用场景 (19)二、用户PC端搜索引擎访问路径分析 (19)(一)用户PC端搜索日频次分布 (19)(二)用户PC端搜索页面平均访问时长 (20)(三)用户PC端搜索引擎站内访问深度 (22)(四)用户PC端搜索前页网站访问情况 (23)4 第四章搜索广告用户接受度 (29)一、搜索引擎广告用户接受度 (29)二、购物搜索广告用户接受度 (31)附录一调查介绍 (33)附录二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介绍 (35)图目录图1 2010-2015年搜索引擎用户规模与增速 (3)图2 2010-2015年中国手机搜索用户规模与增速 (4)图3 各类型搜索引擎渗透率 (6)图4 综合搜索引擎品牌渗透率 (7)图5 手机端各类型搜索引擎渗透率 (8)图6 手机端综合搜索引擎品牌渗透率 (9)图7 手机端综合搜索引擎品牌常用率 (9)图8 手机端搜索使用场景 (10)图9 手机端搜索输入方式 (11)图10 综合搜索APP品牌渗透率 (12)图11 不使用综合搜索APP 的原因 (12)图12 综合搜索APP部分服务使用率 (13)图13 首选综合搜索APP 购买或预订服务的情况 (14)图14 手机地图品牌渗透率 (15)图15 用户地图APP使用情况 (15)图16 地图APP 部分服务使用率 (16)图17 PC端各类型搜索引擎渗透率 (17)图18 PC端综合搜索引擎品牌渗透率 (18)图19 PC端综合搜索引擎品牌常用率 (18)图20 PC端、手机端搜索使用场景对比 (19)图21 主要搜索引擎分时段访问频次分布 (20)图22 分品牌的搜索引擎单一页面平均访问时长 (20)图23 主要搜索引擎分时段单一页面平均访问时长 (21)图24 分品牌分时段单一页面平均访问时长 (22)图25 分品牌的搜索引擎平均访问深度 (23)图26 分品牌访问深度分布情况 (23)III图27 主要搜索引擎前页网站分布情况 (24)图28 百度搜索前页网站分布情况 (25)图29 搜狗搜索(含腾讯搜搜)前页网站分布情况 (25)图30 360 搜索/好搜搜索前页网站分布情况 (26)图31 主要搜索引擎后页网站分布情况 (27)图32 百度搜索后页网站分布情况 (27)图33 搜狗搜索(含腾讯搜搜)后页网站分布情况 (28)图34 360 搜索/好搜搜索后页网站分布情况 (28)图35 用户对搜索引擎广告的识别情况 (29)图36 用户对搜索引擎广告的信任情况 (30)图37 用户对购物搜索广告的识别情况 (31)图38 用户对购物搜索广告的信任情况 (31)6摘要◇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5.66亿,使用率为82.3%;手机搜索用户数达4.78 亿,使用率为77.1%。
90后网络行为习惯分析报告据了解:中国18岁以下的网民达16.6%,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为35.1%。
而这一批人,就是我们所谓的“90后”,随着时间的推移,90后将逐渐成为了中国网络的重要用户群体。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针对90后这一群体的网络行为习惯进行了调研分析,在结合公开的二手数据后,对90后的网络社交、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90后上网途径及设备(速途研究院制图)从90后上网的网络途径图表中可以看到,有线宽带仍占据第一位,比例为52%,其次的是无线的WIFI,3G网络和2G网络也占据了一定比例份额。
从上网设备来看,电脑(台式和笔记本)是90后上网的主要设备,有84.5%的人用电脑上网,也有75.3%的人通过手机上网,另外还有12.2%的人使用Pad等移动设备上网。
.90后的社交行为(速途研究院制图)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调查发现,97.6%的90后有QQ,并时常登录,80.2%的90后在人人网注册过,其中大多数上网的时候会登录。
76%的90后玩微博。
在玩微博的频率方面,一天1-2次的频率的比例最大,39%的90后以这样的频次玩微博,一天3次以上和一周2-3次的分别为16%、15%。
另外还有6%的人处于不确定状态。
90后网络游戏的频率(速途研究院制图)从90后玩网络游戏的频率图表中可以看到,一周2-3次的人数最多,占了27%,其次是半月一次,比例为20%。
还有14%的90后在天天玩网络游戏。
总的来看,90后玩网络游戏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
90后网购行为分析(速途研究院制图)从网购产品的类别来看,服装鞋帽类是目前90后网购产品中最大的类别,67%的90后都网购过服装或鞋帽,90后网购的另一大类是书籍,90后大多数还是在校学生,因而书籍类产品也是90后购买的大品类,比例为38%。
但是书籍类的购买比例却远远低于服装类。
其次分别为电子产品31%、生活用品24%、虚拟产品(游戏点卡、手机充值等)21%、化妆品18%、食品13%。
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一、引言在互联网的时代,引擎已经成为中国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网民的行为研究对于了解中国网民的信息需求、消费意愿以及最新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研究中国网民的行为,并给出相关推论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了1000名具有引擎使用经验的中国网民进行调查。
问卷包括了个人基本信息、引擎使用频率、行为偏好等问题。
三、调查结果1.引擎使用频率根据调查结果,超过90%的中国网民每天都会使用引擎进行信息,其中60%以上的人每天使用引擎的次数超过5次。
2.信息途径在信息途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人首选使用引擎,其次是社交媒体(10%)和新闻客户端(5%)等。
3.关键词偏好中国网民在关键词方面的偏好主要集中在新闻资讯、娱乐八卦和电子商务等方面。
其中,新闻资讯是最受欢迎的关键词。
4.结果选择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网民(超过80%)选择点击结果列表中的前几个链接进行点击,仅有少数人会翻阅结果页面后面的链接。
5.偏好引擎调查结果显示,百度仍然是中国网民最常用的引擎,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
谷歌以及其他国内引擎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四、推论与建议基于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推论出以下几点:1.中国网民对引擎的依赖度非常高,引擎已经成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因此,企业和组织应当重视引擎优化(SEO)工作,提高在结果中的排名。
2.中国网民的关键词偏好主要集中在新闻资讯和娱乐八卦等领域。
因此,新闻机构、娱乐公司等行业应当优化自身网站的权重,提高在结果中的曝光率。
3.由于绝大多数网民只选择点击结果列表中的前几个链接,因此,企业和组织应当注重网站的排名,尽量使自己的网站在结果中排名靠前。
4.百度仍然是中国网民最常用的引擎,因此,企业和组织应当重视在百度上的排名。
同时,也应当关注谷歌等其他引擎的市场份额,避免过分依赖于单一引擎。
综上所述,中国网民行为研究显示引擎在信息获取方面的重要性。
2020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5篇《报告》显示,截至20××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整体对互联网信任度高,依赖性强,安全意识较弱。
青少年网民规模继续上升,地区间差距缩小截至20××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7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79.6%。
中国青少年新增网民为2072万,增长率为8.1%。
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继续上升,而各地区间网民规模差距缩小。
从城乡差距来看,截至20××年12月,城镇青少年网民规模为2亿人,农村青少年网民规模为7736万人。
与去年相比,城镇青少年网民规模增长了2.4个百分点,而农村青少年网民则大幅上涨了26个百分点。
互联网在农村青少年中使用进一步扩大。
从东、中、西部地区情况来看,东部地区是互联网发展最好的地区,青少年网民中东部地区占比最高,为41.1%,网民规模为1.14亿。
但与去年相比,东部地区比例有所下降,各地区间网民规模差距不断缩减。
青少年网民偏重娱乐类应用,网络游戏使用突出偏重网络娱乐类应用是青少年网民最重要的特点。
青少年网民使用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和网络文学这四类应用的比例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其中网络游戏高出7.9个百分点,小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率最高,比例达到70.9%。
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网络游戏类型偏好上差异明显。
小学生更偏重休闲、轻松,且具有一定社交性的游戏。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用户对游戏的画面感、游戏难度、操作复杂程度、挑战性,以及游戏的竞技乐趣等一系列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客户端游戏对于中学生、大学生和非学生群体更具吸引力,使用率较高。
商务交易类应用各群体表现不同,且差异明显由于青少年群体跨越年龄从6岁至24岁,因此在商务交易类应用的使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群体表现不同。
2023年中国网民消费行为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网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2023年,中国网民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和趋势。
本文将对2023年中国网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
一、消费模式的转变在2023年,中国网民的消费模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传统的线下购物逐渐被线上购物取代,网民越来越多地选择在电商平台进行商品购买。
鉴于疫情影响和生活习惯改变,线上购物已经成为主流。
据统计,2023年全年的电商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数万亿元。
二、消费品类的热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2023年中国网民消费的品类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热门趋势。
首先是电子产品,特别是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设备。
随着人们对智能生活方式的追求,智能产品的销量逐年攀升。
其次是服装和饰品类,网民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时尚的选择。
此外,健康食品、旅游度假、教育培训等领域也逐渐成为网民消费的热门品类。
三、消费行为的特点2023年中国网民的消费行为呈现出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个性化消费。
随着信息的爆炸和个人需求的多样化,网民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消费体验。
其次是社交化消费。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网民更加倾向于通过分享和影响力来进行消费决策。
此外,网民在消费时也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体验,对商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
四、消费习惯的变化2023年中国网民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移动支付的普及和应用。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网民越来越多地使用移动支付进行交易。
其次是跨境电商的兴起。
随着进口政策的放宽和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中国网民越来越多地购买海外商品。
此外,网民也更加注重线上线下的融合消费,通过在线下体验和线上购买相结合的方式满足消费需求。
五、消费安全的重视2023年,中国网民对消费安全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虽然中国的电商市场发展迅猛,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假货、售后纠纷等。
中国网民构成与行为分析王恩海ABSTRACTThe paper gives an overall analysis on Chinese Internet users demographic structure and Internet behaviors.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 published in Jan,2005by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the paper makes it clear that who are the Internet users,when do they access Internet,where do they use Internet,how do they access Internet and what are they doing on Internet. 关键词:网民;特征结构;行为一、引言中国自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已整整10个年头了。
在这10年中,中国的互联网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NNIC)2005年1月发布的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已增加到9400万人(如图1所示),成为世界互联网第二大国,上网计算机数超过4160万台,网站66 9万个,网络国际出口带宽由刚开通时的64Kbit s 剧增到74 4Gbit s。
图1 C NNIC 历年调查的网民增长情况二、数据分析(一)什么人在上网不同的上网群体对互联网产业来说有着不同的市场价值。
从性别来看,男性网民占60 6%,女性网民占39 4%,男性依然占据网民主体;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网民占57 2%,已婚网民占42 8%,未婚者在目前仍然是我国网民的主体;从年龄来看,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 3%,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17 7%)和18岁以下的网民(16 4%),35岁及以下的网民占80 8%,35岁以上的网民占19 2%,网民在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的态势;从受教育程度来说,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到29 3%,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比例达到了69 3%,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占据大多数;从个人月收入来看,个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包括无收入和学生)的网民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4 2%,其次是月收入为501~1000元和1001~1500元的网民(比例分别为19 0%、16 7%),低收入网民仍然占据主体,其所占比例比半年前有明显增长;从用户职业来看,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32 4%,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12 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网民正逐步走向大众化,在特征结构上正在向合理与均衡的方向发展。
(二)什么时候上网上网的时间可体现出网民上网的规律,网民一天中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波动非常大:凌晨1点至早上7点是网民最少上网的时间,从早上8点起上网的人逐渐增加,到上午10点达到一天中的第一个高峰,有25 5%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到11点略有回落,从中午12点开始回升,下午15点时达到一天当中的第二个高峰,有33 0%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此后上网人数开始下降;从晚上19点开始上网人数激增,到晚上20点的时候达到一天中的顶峰,有51 8%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此后上网人数逐渐减少;到22点之后上网人数急剧减少(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人们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网民使用互联网的高峰时间仍然在晚上。
另有数据表明,网民平均每周上网4 1天,13 2个小时。
这说明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互联网对552005年第7期No.72005统计研究Statistical Research图2 网民通常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性也越来越强。
(三)在哪里上网上网地点能折射出互联网的普及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67 9%的网民在家里上网,41 1%的网民在单位上网,24 5%的网民在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上网,18 2%的网民在学校上网,2 1%的网民移动上网、地点不固定,0 4%的网民在公共图书馆上网,0 5%的网民通过其他方式上网(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家里和单位是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
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小区宽带的铺设以及互联网使用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入了网络,相应地家里成为网民上网最主要的地点;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上网场所在不断扩展,上网条件在不断改善,上网变得更为便捷。
图3 网民上网地点分布(四)怎么上网上网设备和上网方式可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互联网发展水平。
调查显示,使用台式计算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95 3%,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12 5%。
可以看出,用户上网的主要设备是台式计算机,也有部分网民在使用计算机上网的同时使用移动终端、信息家电等设备上网。
这说明网民的上网设备日趋多样化,使人们上网变得越来越简单和方便,尤其是无线网络的出现,真正满足了许多商务人士移动办公的需求。
用户的上网方式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上网的网民数和不同接入方式的上网计算机数来反映。
在我国9400万上网用户中,使用专线上网的用户数为3050万人,使用拨号上网的用户数为5240万人,使用ISDN 方式上网的用户数为640万人,使用宽带方式上网的用户数为4280万人(如图4所示)。
而在我国4160万台上网计算机中,通过专线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为700万台,通过拨号方式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为2140万台,通过其他方式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为1320万台(如图5所示)。
网民的情况及上网计算机的情况都表明拨号上网是到目前为止用户上网的主要方式,同时使用宽带上网方式的用户数和计算机数也呈现出了高速增长的趋势,而且宽带用户数有望在一年内超过拨号上网用户数。
图4 不同上网方式用户数图5 不同上网方式计算机数值得一提的是,到2004年12月底,我国宽带用户达4280万人,比半年前增长37 6%,比一年前增长了146%,其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方式上网用户的增长率(如图6所示)。
究其快速增长的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用户需求。
目前一些网上服务内容如在线视频点播、在线游戏等对带宽、网速、稳定性等有较高要求,拨号上网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这导致一部分拨号用户转为宽带用户。
!各大网络运营商加大了宽带业务的推广力度,例如,主动进居民小区宣传、咨询,免费安装等,使得宽带接入变得很容易、很快捷。
∀资费下调降低了宽带上网的成本。
各宽带服务提供商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推出适合多种人群的多种优惠服务套餐,如20小时、40小时的限时包月,120元的不限时包月等,极大的刺激了广大网民。
#宽带接入方式的增加。
在有些小区,不只有ADSL 电话线接入、宽带网线入户,还推出了利用有线电视电缆安装宽带服务,这使得用户对宽带接入的选择变56统计研究多了。
图6 最近三次调查不同方式上网用户数增长率(五)上网干什么网民的网上行为基本上是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依据和追逐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民对互联网使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加,网络应用正走向多元化,互联网正由一个行业的互联网转变成社会的互联网。
调查显示,网民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电子邮箱、搜索引擎和看新闻等。
在电子邮箱方面,最常用的邮箱有超过90%的是免费邮箱;用户平均每周收到正常电子邮件4 4封,收到垃圾邮件7 9封,发出电子邮件3 6封。
在获取信息方面,用户在网上经常查询的信息除了新闻外,计算机软硬件信息、休闲娱乐信息和生活服务信息也占了较大比例。
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呈现出网络广告、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站短信、网上聊天、网上招聘、网上银行、网上教育等多种盈利性应用∃百花齐放%的局面。
数据显示,有40 4%的网民在过去一年内曾通过购物网站购买过商品或服务,他们购买的大多是书刊、电脑产品和音像制品,每次购物的金额多为50~500元(占72%) ;对经常和有时玩网络游戏的用户来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玩网络游戏的时间约为10 9小时;对经常使用和有时使用网上聊天的网民来说,用户平均每周用于上网聊天的时间约为9 7小时!;对使用过网站短信息服务的网民来说,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约10 9条∀;而对使用过网上招聘服务的用户来说,有近一半的人(48 2%)认为通过网上招聘完全能够或基本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这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数字,配上我国庞大的网民群体规模,必将给相关的互联网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和效益。
当互联网不再是一些高级科研人员的∃专利品%时,当用户使用的网络服务不再集中于某一两项功能时,我们才可以说互联网普及了,互联网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互联网使用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是伴随着网上应用的多样化、网上内容的丰富以及网络安全的加强等各个方面共同出现的,这说明我国互联网在法制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网络安全环境等方面都在改善,正沿着良性的发展道路稳步前进。
三、小结互联网只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但它为许多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
同时,互联网又是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大力发展互联网,不仅可以极大的方便人民的生活,还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文中的大量数据说明,互联网在我国继续稳步发展,人们的上网条件得到改善,网上服务的内容增多,服务质量也有所提高,有些网上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网络在我国正逐渐发挥出其优势和能量。
当然,与世界互联网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很落后;7 2%的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还没有达到全球的平均水平。
但我国的互联网市场无疑是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巨大的。
互联网的发展是与国家政策、市场需求息息相关的。
我们可以根据现阶段网民的不同特征和上网行为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水平,扩大网络服务范围,丰富网上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加大网络应用,推进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与繁荣,逐步缩小与世界互联网强国的差距,使互联网成为全面服务于社会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1]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2005.1.[2]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2004.7.[3]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2004.C NNIC.2004.11.[4]中国互联网络热调查报告2003.C NNIC.2003.11.作者简介王恩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工程师,曾多次负责C NNIC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项目实施与报告撰写。
57王恩海:中国网民构成与行为分析!∀#2004年7月,CNNIC 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