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经济法产品质量法
- 格式:pptx
- 大小:147.49 KB
- 文档页数:45
课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企业法(1)①甲的主张不能成立。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故甲对其退伙前发生的银行贷款应负连带清偿责任。
②乙的主张不能成立。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之间对债务承担份额的约定对债权人没有约束力,故乙提出应按约定比例清偿债务的主张不能成立,其应对银行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③丙的主张不能成立。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以劳务出资成为合伙人,也应承担合伙人的法律责任,故丙也应对银行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④丁的主张不能成立。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故丁对其入伙前发生的银行贷款应负连带清偿责任。
(2)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所欠银行贷款首先应用合伙企业的财产清偿,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各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乙、丙、丁在合伙企业解散时,未清偿债务便分配财产,是违法无效的,应全部退还已分得的财产;退还的财产应首先用于清偿银行贷款,不足清偿的部分,由甲、乙、丙、丁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3)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各合伙人在其内部是依合伙协议约定承担责任。
据此,甲因已办理退伙结算手续,结清了对合伙企业的财产债务关系,故不再承担内部清偿份额;如在银行的要求下承担了对外部债务的连带清偿责任,则可向乙、丙、丁追偿。
乙、丙、丁应按合伙协议约定分担清偿责任;如乙、丙、丁任何一人实际支付的清偿数额超过其应承担份额时,有权就其超过部分,向其他未支付或未足额支付应承担份额的合伙人追偿。
第二章公司法1.以非货币形式出资,应办理以下手续:(1)评估作价;(2)办理财产权移转手续;(3)验资。
2•丙未足额缴纳出资,应当向甲和乙承担违约责任。
3.设立公司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文件、资料: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验资证明等。
4•丙的出资不符合法律规定。
《公司法》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
产品质量法讲义一、概说2000年7月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修正案,这是1993年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产品质量法》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产品质量法》第一次进行的较大的修改.自《产品质量法》颁行、修正以来,我国的产品质量水平明显得到改观,企业的质量意识也得到明显提高,用户、消费者利用产品质量法来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明显增强,制假造假的越来越少.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产品质量领域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产品质量虽然一般能控制到合格的范围内,但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所以民族自有品牌较少.有些企业谋求自身发展不是从产品质量本身入手,不是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入手,而是把功夫做在广告上,做在炒作概念上,这是与产品质量法的立法精神相违背的。
一等企业做标准,二等企业做品牌,三等企业做产品,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做产品的水平。
彻底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我们深入贯彻产品质量法,把产品质量法的立法精神,贯彻到企业的生产一线上去。
一、产品产品在产品质量法中的含义是什么?依据该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该法所称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产品。
这表明该法所调整的产品的范围小于一般意义上的产品。
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产品质量法来调整。
农产品、渔业产品等直接来自自然界的物品,未经过加工制作过程,不属于该法所称的产品。
虽经过加工制作但不用于销售,仅用于个人消费的产品,也不属于产品质量法的调整范围.不属于产品质量法调整范围的产品,由其他法律规范来调整。
根据该法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建设工程不适用产品质量法,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适用产品质量法。
依据质检总局[2001]43号文(以下简称43号文)的解释,兽药不适用产品质量法。
二、产品质量责任及其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产品质量一般是指产品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特征的总和,如可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维修性等。
经济法之产品质量法一、概述产品质量法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法律,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
该法律规定了产品质量监管的相关要求和措施,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则产品质量法是以以下基本原则为指导的:1.保护消费者权益:产品质量法的核心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通过确保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可靠性、符合标准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依法监管:产品质量法强调依法监管的原则,要求相关监督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3.完善市场机制:产品质量法鼓励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加强市场监管,促进产品质量竞争力的提升。
4.公开透明:产品质量法倡导公开透明的原则,要求企业应向消费者公示产品质量信息,以便消费者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
三、主要内容产品质量法主要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1. 产品质量要求产品质量法规定了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包括产品的安全性、功能性、可靠性和符合标准等方面。
企业在生产、销售产品时必须保证产品符合这些基本要求。
2. 产品质量监管产品质量法规定了产品质量监管的主体和职责。
相关监督部门需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企业依法履行产品质量监管责任。
同时,该法律还规定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问题的维权途径和程序。
3. 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法规定了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相关标准应当科学合理,能够反映产品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
同时,该法律还鼓励企业自主制定更高的产品质量标准,提升产品质量竞争力。
4. 缺陷产品责任产品质量法对缺陷产品的责任进行了规定。
当产品存在缺陷导致消费者损失时,企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召回产品等。
5. 产品质量宣传和投诉处理产品质量法规定了企业在产品质量宣传中的要求,要求企业向消费者公示真实、准确的产品质量信息,禁止虚假宣传。
同时,该法律还设立了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鼓励消费者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投诉,保护消费者权益。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产品质量法,以下是两个产品质量法案例分析:案例一:汽车制造企业质量问题某汽车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导致部分汽车存在安全隐患。
经济法产品质量法概述经济法产品质量法是指针对产品质量问题而制定的法律规定。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涉及产品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
产品质量法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护,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主要内容经济法产品质量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法规定了产品的质量标准。
生产者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生产产品,并对产品的质量负责。
质量标准通常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发布实施。
这些标准覆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产品要求,确保了产品在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2. 生产者责任根据产品质量法,生产者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有责任。
生产者必须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并承担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责任。
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生产者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修理、更换或退货。
同时,生产者还要为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3. 消费者权益保护经济法产品质量法重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如果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消费者有权要求生产者退货、换货或赔偿损失。
在购买产品时,消费者还有权要求了解产品的质量特点、使用方法、维修保养等信息。
如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要求召回或下架。
4.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产品质量法规定了对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监督检查制度。
相关部门可以对生产企业进行质量抽检,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停产整顿等。
同时,对于生产者和销售者存在的违法行为,还可以采取行政和刑事处罚措施。
重要意义经济法产品质量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1. 保障消费者权益产品质量法明确了消费者的权益和保护措施,有效防止了生产者生产低质量产品和销售欺诈行为。
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增强了对市场的信心,促进了消费者的积极参与。
2. 促进产业升级产品质量法要求生产者按照质量标准生产产品,这促进了产业内部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优质的产品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从而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司法考试经济法之产品质量法一、基本概念所谓产品是指通过加工、制作, 用于销售旳产品。
未通过加工制作旳天然物品, 不属于这里旳产品, 如农民生产旳粮食、蔬菜、瓜果, 建筑工地用旳沙子等。
建筑工程和军工产品不属于《产品质量法》所称旳产品范围之内, 不过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军工企业生产旳民用产品合用《产品质量法》旳规定, 即是这里所称旳产品。
如楼房不是产品, 不过建筑楼房所用旳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多种管线等, 就是产品。
《产品质量法》第2条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 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产品是指通过加工、制作, 用于销售旳产品。
建设工程不合用本法规定;不过, 建设工程使用旳建设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属于前款规定旳产品范围旳, 合用本法规定。
”产品原则是对产品所作旳技术规定, 是判断产品合格与否旳根据。
产品原则分为国标(GB)、行业原则(HB)、地方原则(DB)、企业原则(QB)、国际原则(ISO、CB)等。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能满足规定旳或者潜在需要旳特性和特性旳总和。
它详细是指产品旳安全性、合用性、可靠性、维修性、有效性、经济性等质量指标, 它反应、代表了产品旳质量状况。
产品质量责任是指产品旳生产者、销售者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旳义务应承担旳法律后果。
二、产品质量法律责任旳构成要件为(1)违反默示担保义务, 即法律、法规对产品质量有强制性规定旳, 违反了该项规定;简朴点说, 就是法律有规定, 而违反法律旳规定。
法律||教育网(2)违反明示担保义务, 即违反生产者、销售者与产品旳顾客、消费者约定旳义务;简言之, 就是有约定却违反约定。
(3)产品有缺陷, 所谓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旳不合理旳危险, 产品有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旳国标和行业原则旳, 是指不符合该原则。
三、产品质量监督产品质量监督包括政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产品质量旳监督管理、产品质量旳社会监督和对产品质量检查、认证机构旳管理四个方面。
经济法基础教程产品质量法好嘞,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经济法基础教程产品质量法”的内容: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买东西那可是家常便饭。
可您有没有想过,您买的那些东西,质量到底靠不靠谱?这背后啊,可有着一套重要的法律在给咱撑腰,那就是产品质量法。
就说我前阵子的一次经历吧。
我去买了个电水壶,想着能方便烧水喝。
结果拿回家用了没几天,这水壶居然漏电!哎呀,可把我给吓了一跳。
我当时就气不打一处来,想着这什么破玩意儿啊,质量也太差劲了!这时候我就想到了产品质量法。
按照这个法律规定,商家可不能随便卖这种有质量问题的东西给消费者。
产品质量法就像是我们消费者的保护神,它要求生产者和销售者都得对产品的质量负责。
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了产品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要求。
比如说,产品不能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要是产品不符合这些要求,生产者和销售者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
咱再说说生产者的责任。
他们得保证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合格,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过程的控制,再到最后的检验,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要是因为生产者的原因导致产品有质量问题,消费者找上门来,他们可跑不掉。
销售者也别想轻松。
他们在进货的时候就得把好关,不能进那些质量不过关的货。
而且在销售过程中,得如实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质量情况,不能有隐瞒或者虚假宣传。
比如说,有个商家明明知道自己卖的手机电池有问题,还一个劲儿地跟消费者说这电池多好多耐用,这就是违法的。
还有啊,产品质量法也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
如果我们买到了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有权要求修理、更换、退货,甚至还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就像我那个漏电的电水壶,我拿着去找商家,依据产品质量法,商家乖乖地给我换了一个新的。
这让我感觉到,法律是真的有用,能保护咱老百姓的权益。
咱们在生活中,可得多了解了解产品质量法。
买东西的时候多个心眼儿,要是真碰上质量问题,别怕,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产品质量法是保障咱们消费安全和权益的重要法律。
经济法-产品质量法(总分:3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16,分数:32.00)1.关于《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军工产品不适用该法规定B.建设工程不适用该法规定C.天然形成但用于销售的商品适用本法√D.农民家中生产的自己用的蔬菜不适用本法解析:[解析]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2条的规定可知,本法所称的产品是经过加工、制作并且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据此,BD两项是符合法律规定的,C项表述不正确;根据《产品质量法》第73条的规定,A项是正确的。
所以本题答案为C。
2.下列商品中哪一种应依照《产品质量法》的标准予以规范?(分数:2.00)A.用小麦加工成的麦片√B.某研究所正在研究的一种防震玻璃C.经济住宅商品房D.军工用品解析:[解析]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2条的规定可知,本法所称产品必须是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军工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另行制定。
故BCD三项不符合法律规定,答案为A。
3.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中关于质量监督检查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监督检查以抽查为主要方式√B.国家抽查的产品,地方认为有必要的,可以重复抽查C.抽查的样品应该从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待销产品中随机抽取√D.抽查费用应由被抽查人负担解析:[解析]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15条的规定可知,产品质量检查以抽查方式为主,并且样品应当是从市场上或者成品仓库内待销产品中随机抽取,国家抽查的产品的,地方不得再抽查,抽查费用不得向被抽查人收取。
根据以上分析,本题的答案为AC。
4.关于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其隶属于同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B.其依法有权取消经营者认证标志的资格√C.其是社会中介组织√D.其如果对产品作出质量上的承诺,而该产品又不符合其承诺的,该产品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由其和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解析:[解析]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20条和第21条的规定可知,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组织,不得隶属于任何国家机关;并且其有权利取消经营者的认证标志的资格,所以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BC两项表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