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语文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课件

一年级语文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课件

2019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18课狼和鹿苏教版语文

第十八课《狼和鹿》练习 一、我能写词语。 cōnɡlǜchuán rǎn xuèpōbǔshājīhuānɡxiāo tuì 二、我会组词。 退()捕()提()贪() 狼()铺()题()贫() 三、填上合适的词词语。 ( )的森林 ( )的鹿 ( )的狼 ( )地繁殖 ( )的枪声 ( )地捕杀 四、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提防(tídī)着火(zháo zhuó)血泊(xiěxuè) 捕杀(bǔpǔ)居然(jūjù)倒下(dǎo dào) 五、选择合适的词语。 宁静安静 1. 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 2.老师一走进教室,课堂里就立刻()了下来。 居然果然 3.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4. 春风吹来了,小鸟儿()又从南方飞回来了。 六、按要求改句子。 1.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改成“被”字句) 2.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改成“把”字句) 3.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缩句)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 1.因为狼________而________,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所以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大量地捕杀狼。 2.在狼被捕杀之前,森林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鹿在林间____________。狼被捕杀之后,森林变得________,________的鹿在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 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 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为什么这么说? 的 4.为什么这么说? 第十八课《狼和鹿》答案 一、我能写词语。 葱绿传染血泊捕杀饥荒消退 解析:注意“葱、泊”的书写。 二、我会组词。 击退捕杀提防贪吃 狼牙铺地问题贫穷 解析:形近字辨析。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葱绿活泼凶残过量刺耳大量 解析:课本词语的积累。 四、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许多好朋友,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令你难忘的事?……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关于朋友间的事。相信大家学过之后,会对“朋友”有更深的理解。 师: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她是谁的朋友?她是谁?我是谁? 生2: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3:课题为什么叫《她是我的朋友》?…… 二、初读课文 (生自由读书) 师:大家读得真认真呀!生字都能读准了吗?那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生字词。 师:先来看第一组。谁来读?(生读)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答) 那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来看看它们的含义。(出示课件)(一生读)(齐读词) 出示第二组: 师:你有什么发现?

是的,在输血,血管…….等词中读xue。而在单用和口语用语中就读xie,比如: 师:谁来读一下?一生读,齐读 大家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把字音都读准了。 2、师:刚才提出的问题都读懂了吗?(生自由谈)随机板书。 三、研读课文 1、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读一遍课文就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小姑娘为什么需要输血?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生:…… 出示句子。生读。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呀,小姑娘伤得很重,如果不立即抢救,就会因为流血过多而死去。看来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课文中哪个词最能说明这一点? 学生异口同声:迫在眉睫。 师:谁能说说“迫在眉睫”的意思? 师:是呀!如果不马上输血,小姑娘就一定会死去。谁能把这种紧迫的感觉通过读表达出来? 2、同学们,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当医生问谁愿意献血时,阮恒是怎样做的呢? 生:“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课件出示文字) 师:谁来读?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 生2:我体会到阮恒心里很犹豫,但最终还是勇敢地举起了手。

18小猴子下山

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18《小猴子下山》 教 材简析《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四幅插图五段文字,通过小猴子喜新厌旧,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懂得知足,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贪得无厌,三心二意,否则最终将一无所获。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坐不住、好动、好奇心强,对什么事都是三心二意。本课内容的安排正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因而,教学本课时,在熟读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懂得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目标1.会认猴、结、掰、扛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常、往七个生字。2.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通过学习课文,快速 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 ”等动词。4.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 从故事中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重点1.会认猴、结、掰、扛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常、往七个生字。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从故事中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课时 划分 2课时 教学 准备 课件、卡片。 信息技术整合与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 要点 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文本导入课题 B A 导入课题 3 自制文本认识生字 C G 学习生字10 自制文本理解内容 E F 学习内容10 自制 1、媒体类型: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2、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3、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4、媒体来源包括:A.下载;B.自制 教学过程 初备复备 第一课时 目标: 会认猴、结、掰、扛等4个生字,会写块、非、常、往四 个生字。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一、图画导入。 1.课件出示猴子的谜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课文18:小猴子下山》 7 【省一等奖】优质课

《小猴子下山》教案 郝霞飞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重难点: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二、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这天,猴王要过生日,一只小猴子就偷偷溜下山来想给猴妈妈找点 好吃的,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知道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小猴子下山》三、听录音读课文,明确路线 1.思考: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四、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三年级下语文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18 童年的水墨画 一、读拼音,写字词。 1.人影给溪水rǎn()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2.一双双小手拨动着làng huā(),你拨我溅笑哈哈。 3.小mó gu()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二、照样子,写词语。 1.清清爽爽(AABB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一个个斗笠 ______雨珠 ______欢叫 ______小手 ______蘑菇 三、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2.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3.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四、根据课文内容,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的诗句,是一个优美的静态景物描写。 B.“像刚下水的鸭群”诗句省略了比喻的本体,指孩子们。 C.“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诗句,是说不知哪个孩子把一个葫芦扔到水里了。 D.“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中的“斗笠”指活泼可爱的孩子。 五、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改为“被”字句。) 2.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蘑菇一样。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 这两句话中的“斗笠”的意思()。(填“一样”或“不一样”) 六、课内阅读。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1.说说你在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了哪几种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朵是春天的彩信 为了把春天到来的消息 第一时间告诉大家 太阳群发了彩信 桃树收到了 梨树收到了 该开花的树都收到了 枝条上的花蕾 是它们的收件箱 风中轻轻摇晃着 哦,这是在一点点地打开 一片片花瓣 露出来 花瓣刚一露出来 蜜蜂和蝴蝶就飞来了 它们都想抢先看看 蜜蜂一边看还一边小声念着呢

课文18小猴子下山

18.小猴子下山 一、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从故事中深受启发教育。 三、课前准备: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教学辅助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8课辅导

18她是我的朋友 一、①多音字:dàn 子弹zhà爆炸ya呜咽 弹炸咽yān咽喉 tán弹性zhá炸丸子yàn 下咽、狼吞虎咽 ②近义词:迅速—敏捷颤chàn抖—发抖消息—讯息 竭力—尽力啜chu?泣—哭泣迫在眉睫ji?—刻不容缓 ③反义词:掩盖—揭发朋友—敌人痛苦—愉快制止—纵容二①生字组词:炸zhà(爆炸、轰炸)医yī(医院、医生)输shū(输血、传输)眉m?i(眉毛、眉心)型xíng(血型、型号)否fǒu(是否、否定)垫diàn(草垫、坐垫)酒jiǔ(酒精、敬酒)掩yǎn(掩盖、掩护)咬yǎo(咬牙、撕咬)拳quán(拳头、太极拳)制zhì(制止、制定)柔r?u(轻柔、温柔)②词语表:护士、消息、确认、周围③辨字组词:炸(爆炸)昨(昨天)医(医院)匡kuāng(匡正)输(输入)愉(愉快)眉(眉毛)肩(肩膀)型(典型)形(形状)塑(塑像)否(是否)杏(杏树)垫(床垫)热(热气)酒(白酒)洒(洒水)掩(掩护)俺(俺们)淹(淹没)咬(撕咬)狡(狡猾)拳(拳击)券(债券)制(制度)掣(cha掣肘)柔(柔和)揉(揉捏) 三、词语解释:抢救:在危急情况下突击救护。休克:一种细胞 急性缺氧的综合征。主要症状是血压下降,脸色苍白、四肢发冷甚至昏迷等。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擦拭:擦抹、

啜泣:抽噎哭泣。呜咽:极力压抑地低专声哭泣。掩盖:遮盖。 轻柔:轻而柔和。 四、中心思想:本文写阮恒在给一个受伤的小姑娘献血时,以为献血是要把自己所有的血都输给她,很害怕,但他还是愿意去做,当别人问他原因时,他的回答是:“她是我的朋友。”故事赞颂了阮恒真诚无私给予朋友帮助的优良品质。 五、课后练习:1、①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答: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涰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了脸;但过了一会,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答:为了救我的朋友的生命,我就是死了也值得。2、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医生会说些什么?答:医生可能说:“不用怕,只需要你的一小部分的血,不是全部的血,但就可以挽救那个小女孩的生命,你不会有危险的,马上就好。” 19七颗钻石 一、①多音字:xiān 新鲜zuàn钻石zháo着火 鲜钻着zhe看着 xiǎn鲜见zuān钻研zhāo 着数 zhu?着力②近义词:干涸—枯竭、干枯赶紧—赶快匆忙—急忙清澈—清亮 ③反义词:清澈—浑浊欢喜—悲伤新鲜—腐烂喜出望外—大

部编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8小猴子下山 课时测评方案 一、将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____āi____ěnɡ____ǎn____ēnɡ____ánɡ____uī 摘捧满扔扛追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猴子(hóuhuó)蹦跳(bènɡbèn) 结果子(jiējié)抱着(bàopào) 三、看拼音,写字词。 kuài fēichánɡ ɡuā 1.这是一甜的西,真好吃。 wǎnɡ kònɡ dì jìn 2.请你这边前吧! 四、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五、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掰②扛③摘④抱 ()玉米()娃娃 ()草莓()沙袋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1)妈妈星期日公司有事,我只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今天生病了,妈妈只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一个动词造句。 扔捧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词成句。 (1)桃子又大又红满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着手回家去小猴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

【部编人教版】2019年春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新版教案

18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

的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翠、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年级下册语文18课教案

18.四个太阳 学习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美好心愿和善良的心地。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示题质疑 1、板书课题:四个太阳。学生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 二、学生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小黑板出示生词,检查生字读音: ⑴指名教读。⑵自由认读。⑶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3、记忆生字: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还没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要求正确朗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读课文,提问:“我”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根据回答贴太阳图片)2、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你喜欢哪个太阳,就认真地读哪个自然段。 4、指名读书,检查读书情况。 5、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一起合作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四、指导书写“圆”“因”“为”“脸”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出示“圆”“因”“为”“脸”,指导书写: ⑴口头组词,理解字义。⑵指导观察字形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⑶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书写:重点指导“为”的笔顺。 五、朗读课文,感悟内容: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小哥哥为什么画这样的四个太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板书课题:四个太阳。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读音。 2、回忆旧知:课文里的小哥哥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根据学生回答贴图片)过渡:瞧,四个完全不同的太阳,多新鲜哪!小哥哥为什么要画这样的四个太阳呢?咱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太阳。 2、小朋友为什么喜欢这个太阳呢?把写它的那段再读一读,读出对太阳的喜爱。3、检查:你喜欢哪个太阳?说说你的理由: (以下内容可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进行教学) ⑴绿太阳:①你为什么喜欢绿太阳?(演示课件引导)读一读。 ②小结,指导朗读。引导看图或多媒体,感受绿太阳带来的凉爽。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金黄太阳:①哪些小朋友喜欢金黄的太阳?一起读。 ②为什么喜欢它?(演示关于秋天景物的课件,唤起想象,激发情感) ③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了解“金黄的太阳带来了丰收的季节”后,指名读出自己的感受。 ⑶红太阳:①为什么喜欢红太阳呢? ②指导看图,齐读课文。 ⑷彩色太阳:①彩色的太阳送给谁?(春天)②你为什么喜欢彩色的太阳?(学生交流)③指导朗读。师问生答,读后交换。 三、拓展思维,口语交流 1、学生介绍美术课自己画的“我心中的太阳”。准备好后说给最要好的伙伴听。2、全班交流。引导: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这样画?想表达什么心愿?根据学生的心愿,把画送给某人或贴在黑板上。 3、老师将自己画好的太阳送给学生,并提出希望。 四、指导背诵,巩固理解 背自己喜欢的太阳所对应的自然段。引导学生课下继续背。 五、指导书写“阳”“光”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指导书写“阳”“光”: ⑴了解“阳”的部偏旁和“光”的笔顺,练习书空。 ⑵指导观察字形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⑶练习写字。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案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重难点: 结合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3、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弄清文中的主要人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圈出生字和词语。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1)她:小姑娘(小伙伴)我:阮恒指点“恒”的读音。 (2)课文主要讲的是小男孩阮恒为了挽救小伙伴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 (3)检查词语: 医院消息确认输血迫在眉睫血型是否掩盖啜泣拳头竭力制止轻柔周围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A、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5~11)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 B、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 2、交流: A、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 B、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 C、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 4、朗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第一部分(1~4) 1、指名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形标出关键的词语。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 A、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B、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C、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3、交流: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8 小猴子下山 教案

18小猴子下山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全册语文课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全册语文课件 第一组 《柳树醒了》ppt课件.ppt 《柳树醒了》ppt课件2.ppt 《柳树醒了》ppt课件1.ppt 《春雨的色彩》ppt课件1.ppt 《春雨的色彩》ppt课件2.ppt 《春雨的色彩》ppt课件.ppt 《邓小平爷爷植树》ppt课件1.ppt 《邓小平爷爷植树》ppt课件2.ppt 《邓小平爷爷植树》ppt课件.ppt 《春晓》ppt课件.rar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ppt课件.ppt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ppt课件1.ppt 《春晓》ppt课件1.rar 第二组 《看电视》ppt课件.ppt 《看电视》ppt课件(25页).zip 《看电视》ppt课件.zip

《胖乎乎的小手》ppt课件1.ppt 《胖乎乎的小手》ppt课件2.ppt 《胖乎乎的小手》ppt课件.ppt 《棉鞋里的阳光》ppt课件(30页).zip 《棉鞋里的阳光》ppt课件.ppt 《棉鞋里的阳光》ppt课件(52页).zip 《月亮的心愿》ppt课件(27页).zip 《月亮的心愿》ppt课件(49页).zip 《月亮的心愿》ppt课件.ppt 第三组 《两只鸟蛋》ppt课件2.ppt 《两只鸟蛋》ppt课件2.ppt 《两只鸟蛋》ppt课件.ppt 《松鼠和松果》ppt课件(36页).zip 《松鼠和松果》ppt课件.ppt 《松鼠和松果》ppt课件(34页).zip 《美丽的小路》ppt课件(21页).zip 《美丽的小路》ppt课件(19页).zip 《美丽的小路》ppt课件.ppt 《失物招领》ppt课件1.ppt 《失物招领》ppt课件2.ppt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3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3篇 PEP first grade volume II Chinese Lesson 18 "little monkey do wn the mountain" teaching plan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3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 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 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设计 2、篇章2: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集体备 课教学设计(部编版) 3、篇章3: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篇章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 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

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讲解 知识点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采蘑菇,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 作者介绍: 张继楼:江苏宜兴人,1926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曾任四川省作协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作品有《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等。 我会写: 墨mò(墨水、油墨、笔墨、水墨画) 染rǎn(染色、染发、染绿、一尘不染) 竿gān(竹竿、钓竿、竿子、百尺竿头) 腾téng(扑腾、欢腾、奔腾、折腾) 碎suì(破碎、粉碎、零碎、心碎) 拨bō(拨打、拨水、拨动、拨开)

浪làng(浪花、海浪、风浪、浪费) 葫hú(葫芦、水葫芦、闷葫芦、葫芦丝) 爽shuǎng(清爽、凉爽、爽口、秋高气爽) 蘑mó(口蘑、白蘑、松蘑、蘑菇云) 菇gū(蘑菇、香菇、冬菇、金针菇) 多音字: 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 近义词: 梳妆——打扮平静——安静扇动——摇动 戏耍——玩耍抖落——抖动 反义词: 平静——热闹开放——凋零欢叫——哀号 清清爽爽——混混浊浊 理解词语: 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 扑腾:原指游泳时用脚打水。本课指重物落地的声音。戏耍:捉弄耍笑。 拨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

抖落:震动使(雨滴、水滴等)落下。 水葫芦:文中用来比喻水性极好的孩子。 梳妆:梳洗打扮。 虎牙:突出的尖牙,文中指孩子嘴里长出的比较突出的牙齿。 斗笠: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的宽边帽子,用以遮阳光和雨 清清爽爽:整洁干净。 词语扩展: 描写童年生活的成语: 无拘无束、天真无邪、生气勃勃 生龙活虎、欢声笑语、自由自在 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童言无忌 表示“笑”的四字词语 眉开眼笑哄堂大笑喜笑颜开 课内词语: 句子解析: 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梳妆的镜子”是指过去的妇女梳洗打扮时照的镜子,“平静”说明水面上一点波纹都没有。此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垂柳

一下语文18 小猴子下山(教案)

18小猴子下山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后,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可以把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_____又_____”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 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等7个字。 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等词,并能练习说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孙悟空的视频,出示猴子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动物名称,共同交流你知道的关于这一动物的特点。 生1:小猴子爱吃桃子、香蕉。生2:小猴子又聪明又可爱,还很顽皮。 生3:小猴子会爬树,喜欢在树上荡秋千。生4:金丝猴是一种珍稀动物。 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小猴子下山),学生齐读课题。 3.随题识字。 学习生字“猴”:“猴”读“hóu”;猴子是动物,是反犬旁,右边“侯”比“候”少了一竖。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再自主拼读,同桌互读互纠,教师随机正音。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然后和同桌相互交流。 3.(课件出示生字:掰、扛、扔、摘、捧、抱、追)指导识记。 (1)指名读,教师正音。 教师正音:“扛、扔、捧”是后鼻音,“摘、追”是翘舌音;“掰、摘”的韵母都是“ɑi” (2)分类识记:“掰、扛、扔、摘、捧、抱”都是手部动作,“追”是脚部动作。 ①“掰”:两手一分就是“掰”(动作演示)。“掰”表示双手把一物分成两份。 ②课件出示小猴子的动作图片并和生字一一对应。(课后第3题) ◆看图读生字,边读边做动作。(“扔、捧”的韵母都是“enɡ”) ◆同桌合作读:一个读生字,一个做动作,然后一个做动作,一个读生字。 ③师生一起说词语,做动作。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抱西瓜 ④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做动作,比一比谁做得快。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8课《鸭子和白兔请客》(I)卷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8课《鸭子和白兔请客》(I )卷 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共23题;共96分) 1. (3分)读拼音,写汉字。 bi e ch 1 2. (3分)我会读,还会写。 q I ng sh i ch i c ai 3. (3分)看拼音,写词语。 f en bi e zh u n b ei zh e xi e 4. (3分)看汉字,写拼音。 5. (4分)把音节补充完整。 ch _______ d ___________ j 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 吃到家另【J 6. (5分)读句子。

q i ng n i d a o w o men ji a zu o k e 7. (6分)比一比。 鸭________ 丫_ 准客些菜 吃备请这 9. (5分)将下列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的我好吃找到了东西 10. (1分)我来猜。 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 谜底是_________。 11. (4分)组一组。 西________ __________ 下________ __________ 12. (2分)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准________ 碰_____________ 13. (4分)比一比,组成词语,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兔________ 、免_________

行 、 待 14. (1 分) 请的笔画顺序是 15.(3 分)选字填空。 (嘟都)嘴__________ (泥呢)鳅____________ 准(倍备) 16. (12分)先组词,再加个部首、组词。 水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青可 17. (2 分) 准共画,些共画。 18. (8 分) (2019五上?新会月考) 比一 比, 再组词。 哨塔访慕消搭仿幕 19.(6 分) 加不同的偏旁,变新字,并组词。 青__ 20. (3分)对课文《鸭子和白兔请客》,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我请 ________ 。 2 _______ 请我们一起去_________ 。 21. (6分)读课文《鸭子和白兔请客》填一填。 1白兔爱吃 _________ 。 2鸭子爱吃 _________ 和 ________ 。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学校:伏山镇中心小学教师姓名:程冉 教学目标:(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输睫恒拭捂竭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字谜识字:制:牛刀缺口。 3.易读错字:捂(易读成二声) 4.多音字:颤抖【chàn :颤动;zhàn:打颤】。 5.应会写字:炸医输眉型否垫酒掩咬拳制柔 (1)写正确:易写错字:“眉”:外面容易写成“尸”;“酒”容易写成“洒”。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否咬 ②指导要点:注意“否”“咬”中,“口”在不同位置时的书写特点。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迫在眉睫一动不动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写阮恒为了救护受了重伤的朋友,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的故事。 (2)概括方法:段意联接法 2.体会整篇文章的表达顺序

文章结构:学习时,先按照“输血前“输血时”“输血后”的顺序理清故事的条理。 3.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1)开头设疑。 (2)描写人物表情和动作的方法。 4.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1) ①输血迫在眉睫 ....。 “迫”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 紧迫;b 急促;c 接近“迫在眉睫”中的“迫” 的意思应为紧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②体会方法:先解释每个字的意思,再连起来就是这个词的意思。 重点词句(2) ①句子: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去,然后又 ......。忽然又放下 举起 ..来。(动作描写,举起—放下----举起这一系列的矛盾举动,说明了阮恒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 ②体会方法:感情朗读。 重点句子 ⑶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⑷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⑸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⑹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②体会方法:把自己当做阮恒,体会他当时的想法。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

2017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 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瓜、空”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从中明白做事情的道理。 3.理解“非常”的意思,并能说一句话;学会运用量词“一块、一棵、一片、一个”;积累“又×又×的××”的短语。 教学重点: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瓜、空”等7个生字。 2.理解“非常”的意思,并能说一句话;学会运用量词“一块、一棵、一片、一个”;积累“又×又×的××”的短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插图、板书等复述故事,从中明白做事情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学习“猴”字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师板书课题。提示:“猴”字反犬旁,跟动物有关,右边是王侯的“侯”,中间没有一竖。 2.指导读“小猴子”,“子”读轻声。 3.回忆带“犭”的字。(狼、狗、猪)如果是口字旁,师板书“喉”,应该是什么意思?(跟口有关),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它也读hóu,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可以组词“咽喉”。 二、初读课文,明确路线 1.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结合学生回答,粘贴图片,板书: 一块(kuài)玉米地一棵桃(táo)树下 一片西瓜地树林 (1)教学“块”。 ①在“一块玉米地”里,“块”是量词,还可以说“一块糖、一块饼干、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②出示另一种解释:成疙瘩或成团的东西。组词(糖块儿、土块儿)一般会带儿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