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高考政治总复习3-4-10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1)
- 格式:doc
- 大小:332.00 KB
- 文档页数:7
2014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检测:4.10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必修3)一、选择题近段时间,“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
现实生活中,随意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但许多人一边痛恨这些陋习,一边在自觉不自觉中“随大流”。
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所说的“中国式过马路”的不文明现象,告诫我们应该( )①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②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倡导文明出游和文明出行③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2.材料启示我们:应该开展对公民的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等文明素质主题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我们之所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③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这是因为( )。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④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都是培育“四有”公民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④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大意是不要认为坏事较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较小就不去做。
这勉励我们( )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②要严于律己,不断完善道德修养③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④道德理想的实现不仅在知善恶,更在为与不为的行动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5.“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课题:必修三《文化常识》复习提纲一(6—10课)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 (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表现在许多方面。
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也表现在许多方面。
A.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国文学艺术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各具特色。
B.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包容性。
2. (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含义、意义)(1)含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住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 (了解)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个 性 笔记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1.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内涵:(1)重要作用、意义: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和基石。
高中政治第十章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只是对共产党员的要求,对广大群众没有这种要求。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先进文化来武装广大党员。
以先进文化武装广大党员,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加强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提高党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
之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②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人类文化的瑰宝③马克思主义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④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2005年6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义工”、歌手丛飞的事迹。
今年36岁的丛飞是名歌手,也是深圳的“五星级义工”、“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
近10年间,他频频出现在福利中心、老人院、孤儿院,出现在劳教所、戒毒所,出现在赈灾救助、慈善捐赠现场,共义演300多场次,义务服务时间超过3600多个小时,“帮困助弱”捐款累计300多万元。
这启示我们( )A.发展大众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B.在加强自身修养过程中要从我做起C.发展大众文化要大力发展经典文化作品 D.要注重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4,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指出,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保障教育公平,构建健全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全民族素质不断提高。
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公民的知识文化修养水平,有助于公民 ( )①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②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③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5,2005年6月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先进本色--向王顺友同志学习》的评论员文章。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例题1】中国式摔跤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宋朝调露子所著的《角力记》详细记载了我国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的摔跤历史。
后来,蒙古族的博克、新疆维吾尔族的切里西、藏族的北嘎、彝族的格和朝鲜族的摔跤等各民族摔跤技艺不断交流、切磋,形成了中国式摔跤。
这说明()①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②各民族文化既相互吸引又保留自身特色③中华文化共性寓于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中④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中走向同一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蒙古族的博克、新疆维吾尔族的切里西、藏族的北嘎、彝族的格和朝鲜族的摔跤等各民族摔跤技艺不断交流、切磋,形成了中国式摔跤”。
这表明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共性寓于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中,①③符合题意。
材料表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学习形成了中国式摔跤,没有体现“保留自身特色”的内容,②不符合题意。
各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但不是走向同一,这种说法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④错误。
故选B。
【例题2】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
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
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固守民族传统文化,抵制文化走向融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保护好古村落,②③符合题意;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并不是多数人的选择﹐①违背客观事实﹔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固守民族传统文化,④错误。
故选C。
【例题1】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强调,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3·海南高考)一个个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赓续着农耕文明。
尽管农机取代了牛马,电灯取代了油灯,但“勤劳节俭”“耕读传家”“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仍然没有改变。
传统村落保护,既要塑村容村貌之“形”,也要铸农耕文明之“魂”。
这表明()①农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对独立性②村容村貌之“形”依赖于农耕文明之“魂”③要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④坚守传统价值理念是保护农耕文明的必要前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暑期档电影《封神》备受关注。
据悉,主创团队走访山西、陕西等地,对历史遗迹进行考察,通过先进的摄制技术与当代的镜头叙事让经典故事焕发新的生机。
影片向社会传递正义善良的情感力量,使观众深深感受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该电影的创作表明()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能②文化交流是实现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③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文化载体可以承载、表达和展现丰富的文化内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某集团董事长说:“企业是人,文化是魂,企业无人则止,无魂则散!”“一支没有精神的团队,难以自立自强;一家没有文化的企业,难以持续长久。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边界,是企业的首要资产,更是企业增长的隐形力量。
”这是基于优秀企业文化()①是企业最关键、最核心的竞争力②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③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力量④从价值观角度影响企业行为选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4·南京高三统考)《中国京剧》作为国家京剧院与某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国粹京剧美学第一IP,将颜色与剧目、场景相结合,打造四款东方美学京剧色:天女粉、三娘青、桂英蓝、莺莺红,用更年轻、更潮流的方式,传承经典国粹文化,展现京剧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传递东方美学概念,带领传统京剧突破壁垒,赶上国潮发展快车。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一文化及其社会作用1.文化的内涵、特点【例题1】文化现象相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21年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演出《伟大征程》盛大举行②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公开亮相③202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通过④2020年10月20日,L市第二期商贸餐饮消费券开始预约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②正确,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021年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公开亮相”,均属于文化现象;③错误,“202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通过”,属于政治现象;④错误,“2020年10月20日,L市第二期商贸餐饮消费券开始预约”,属于经济现象。
故选B。
【例题2】从标记深圳开拓进取的“拓荒牛”雕塑、表达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兰州“黄河母亲塑像”,到国家体育场“鸟巢”勾勒钢铁天际线……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时代风貌,有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
这表明()①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展现人们的精神追求②文化的精神内涵取决于所处历史地理环境③精神产品往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引领社会发展方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时代风貌,有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表明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展现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说明精神产品往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说法错误,文化的精神内涵取决于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能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是优秀文化。
第三单元第九课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习近平在全国政协2021新年茶话会上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之所以要大力发扬“三牛”精神,是因为( )①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引领文化的发展方向②它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理论依据③它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具象化展现,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密码④它有助于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 【解析】“三牛”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方向,而不是“三牛”精神,①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理论依据,而不是“三牛”精神,②错误。
习近平强调要大力发扬“三牛”精神,是因为“三牛”精神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具象化展现,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密码,弘扬“三牛”精神有助于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③④符合题意。
2.国家网信办决定,开展为期2个月的网络“有偿删帖”“软色情”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清理“招募水军”“删除差评”“负面优化”等推广信息及相关虚假谣言信息。
整治打着舆论监督名义敲诈勒索及放任“有偿删帖”信息发布传播的网站平台。
国家网信办开展上述行动旨在( )①引导价值判断,增强民众辨识和改造腐朽文化的能力②共谋网络诚信之道,更好保障网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③夯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推动网络生态向上向好发展④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提高多元文化产品有效供给能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 【解析】对落后文化加以改造,对腐朽文化自觉抵制和取缔,①错误。
国家网信办决定,开展为期2个月的网络“有偿删帖”“软色情”问题专项整治,旨在夯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更好地保障网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网络生态向上向好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
这说明( )①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坚持人民立场,一切从人民的需要出发④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敦煌研究院座谈到云冈石窟考察,从指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到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和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留下了一段段动人故事。
如果围绕上述内容写一篇文章,下列标题合适的是()①守护民族文化之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②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兴盛④满园春色关不住,传统文化受热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千年弦歌不绝,文脉国脉相连。
中国书院肇始于唐朝,兴盛于宋代,经元、明、清至今,始终承载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情怀。
岁月如梭,如今大部分书院已不再教书授业,但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依然滋养着文化的血脉,贡献着生活的智慧。
由此可知,中国书院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它()①所宣扬的传统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所承载的家国情怀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客观物质基础③既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也涵养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④所蕴含的古老智慧能为构建书香社会提供有益借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英雄颂》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组织创作的一部弘扬英雄主义精神的大型声乐交响套曲。
作品将音乐的笔触对准那些在百年党史中做出牺牲和贡献的英雄模范,讴歌那些为我们国家的独立自主、富裕强盛而浴血奋战、英勇牺牲、无私奉献、拼搏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耀世功勋、崇高精神。
3-4-10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一、选择题近段时间,“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
现实生活中,随意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但许多人一边痛恨这些陋习,一边在自觉不自觉中“随大流”。
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所说的“中国式过马路”的不文明现象,告诫我们应该( )①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②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倡导文明出游和文明出行③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中国式过马路”等不文明现象的存在,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要注重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①②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故③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2.材料启示我们:应该开展对公民的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等文明素质主题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我们之所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③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①③符合题意;②错在“决定社会发展进程”上;④不符合题意。
3.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凸显,这迫切需要社会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一步弘扬敬老、爱老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列语句中能体现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有(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①体现的是友谊,③体现的是爱国,故①③与题意不符;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C项。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大意是不要认为坏事较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较小就不去做。
这勉励我们( )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②要严于律己,不断完善道德修养③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④道德理想的实现不仅在知善恶,更在为与不为的行动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B[解析] 材料说明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②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③错误,道德准则是与时俱进的,不存在永恒的道德准则。
故选B项。
5.“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这说明( )A.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B.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同传统美德是完全一致的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D.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追求的目标[答案] A[解析] 材料强调了“感恩”等传统美德对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影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过程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A正确,B错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C错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在于不断提升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D错误。
6.企业家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从文化角度看,企业家应该( )①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②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④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材料强调道德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要求企业家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以推进企业的健康发展,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③错误,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心是经济建设。
7.明星与品牌是共舞,是合谋,是双赢。
但是,貌合神离的代言对两者都是折磨。
在中国,不靠谱的代言更是不胜枚举。
有些人屈服于经济利益,大肆宣传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这是违背职业道德的。
事实上,失去严谨的判断和公正的评论,最终明星也会失去公信力。
这表明了( )A.必须加强科学文化修养B.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C.必须尊重人们的不同价值选择D.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答案] B[解析]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表明了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故选B项,A、C不是材料所表明的,D项表述错误。
8.余秋雨说:“好书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练,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
阅读它们,能够使年青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
”这表明( ) A.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B.多读好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D.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答案] D[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阅读好书的作用,体现了科学文化修养对于思想道德修养的作用,D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没有呈现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排除A。
B、C不符合题意。
9.客家人重视楹联,这些楹联作为客家土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意境悠远,韵味深长。
其中振成楼的“振纲立纪,成德达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成德达材”表明( )A.思想道德修养决定科学文化修养B.科学文化修养决定思想道德修养C.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才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D.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知识为社会造福[答案] D[解析] “成德达材”强调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符合题意。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并非谁决定谁的关系,更没有先后之分,故A、B、C错误。
10.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解决下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的是( )①普及外语学习,促进文化交流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精神文明建设的知识及考生解读漫画的能力。
漫画《出丑》的寓意是我国某些公民素质不高,影响了我国的国家形象,③④与漫画寓意相符,故选D;①谈的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②说的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均不符合漫画寓意。
11.一种道德观念,只有通过千万人的道德实践,才能蔚成风尚,成为改变社会风貌的强大力量。
自己不尽力而只想“坐享其成”,坐等享受和谐社会、文明城市的美好与幸福,不是一个现代公民的觉悟。
这告诉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①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②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③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④应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 A[解析] 题目强调社会实践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故选A项。
③④强调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观因素,与题目要求不符合,排除。
12.开卷有益——我们要读书,良师益友——我们读好书,行万里路——我们多读书,学海无涯——我们勤读书。
读书对个人发展的根本意义在于 ( )A.提高人的科学文化修养B.培养有文化的现代公民C.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D.升华人的思想道德境界[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
A、B两项是直接意义;C项是对社会的意义;D项是读书对个人的根本意义。
二、非选择题13.2012年10月1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平凡的感动》首发暨赠书仪式。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外宣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王晨致辞,指出编撰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记载和放大发端于网络、传颂于社会、感动了中国的“最美人物”和“最美故事”,让更多的人从他们身上汲取道德力量,做道德良知的守护者、传承者、践行者,激发全社会向美向善向上的力量,把崇德向善的美德唱得更响、传得更远。
希望《平凡的感动》一书的出版,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1)试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在全社会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答案] (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有利于人民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包括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进而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③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公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政府依法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的要求。
④党和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是党和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①就国家而言: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人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
②就社会而言:社会各界重视并参与思想道德建设实践,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思想道德模范,批评道德落后现象,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活动。
③就公民而言:自觉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实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4.2012年8月23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学雷锋在行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河南濮阳市举行。
部分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榜”好人与千余名现场观众共同感受温暖人心的道德力量。
据了解,自2008年5月以来,中央文明办在全国广泛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
四年来,各地群众推荐出了大量事迹感人的“身边好人”,在全社会营造了“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
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4 388位“身边好人”上榜,其中河南有353人荣登榜单,位居全国前列。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1)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为什么要主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2)上述活动的开展,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何道德启示?(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要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