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基本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46
精神科护理基本内容一、安全护理精神病人受由于精神症状的影,易出现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等破坏行为,或外走。
精神科意外情况常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因此,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理,不仅能使病人的安全得到保障,不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护理措施1、掌握病人的病情,护士要熟悉病史,密切观察的,掌握病人的精神症状,疾病诊断治疗、护理要点,对有自杀自伤毁物外走藏药的病人,要心中有数,将病人置于视线范围内,随时观察其动态,重症病人必有须安置于重病室,并重点交班,必要时24小时监护。
2、加强巡视每10-15分钟巡视病房一次,观察病人的精神症状,躯体情况,治疗效果和药物反应,及时发现自杀、自伤、冲动、外走先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在夜间、交接班、午间、节假日等特殊时段,病房工作人员少,要特别注意加强巡视。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以确保病人住院安全4、加强安全管理(1)病区环境安全,定期检查病房门、窗、床、锁、护栏、家具,以及抢救物品及设备,消防和电源设备等,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并做好记录,保持地面干燥,防止病人跌倒,妥善保管病区钥匙。
(2)严格管理危险品,病房内危险品如药品,玻璃制品,约束带,器械,易燃品,锐利物品,要定点加锁,每班清点,如有缺失,及时查找,危险品不许带入病室,若有使用,必须在工作人员的看护下进行,并及时收回。
(3)严格安全检查,入院、探视外出返院,每天晨间护理进行一次常规检查,每周一大检查。
(4)加强重症及高风险病人的管理,重点病人“五防”(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拒食、木僵、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的病人,这些病人易出现安全问题,必须巡视,重点观察,发要时专人管理,做好相应护理工作,确保病人安全。
(5)加强病人和家属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向病人和家属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病人和家属,安全意识,使病人和家属主动配合治疗,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精神科基础护理及基本技能第一节基础护理一、入院病人的护理多数精神障碍病人对疾病缺乏自知力。
病人入院多系被哄劝、诱导而来,常因抵触情绪而出现吵闹冲动行为。
因此,护理人员首先热情接待病人,以消除病人对住院的恐惧心理,稳定病人情绪。
当班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病情特点、心理社会因素、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问题,并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接触方法,做到亲切热情、耐心细致、积极主动。
入院时要妥善安置,并进行护理安全检查及护理体检,按护理常规为病人测量体温、血压、体重(如不合作者,待病情稳定后测量)等,病情许可情况下须进行卫生处置,包括沐浴、剪指(趾)甲、理发及更衣。
在更衣时护士要对病人进行初步的体检如有无畸形、四肢皮肤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在护士记录首页上记录清楚。
对合作的病人应向其介绍入院须知、病区环境、作息时间、吸烟制度、探视制度、主管医师和床位护士等。
同时热情接待病人家属,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向家属告知病区的有关管理制度,以取得家属配合,并发放入院宣教单,检查病人的日用品是否安全,不需要的私物请家属带回。
I级病人的个人用品及私物应写上名字并作好登记。
贵重物品由家属带回,但若无家属陪同,病人的贵重物品必须有二位以上工作人员(其中一位最好是护士长)共同清点登记签名,并妥善保管。
待家属来院时归还并由家属在登记本上签名。
做好一切入院登记工作,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躯体情况及治疗要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按护理记录常规写好入院护理记录及入院评估单,执行电脑新病人入区操作。
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和心理活动,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做好疾病预防健康宣教及各种治疗的宣教工作,认真写好护理交班记录。
二、住院病人的护理住院期间病人的病情会发生各种变化,护士应加强巡视及观察,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做好治疗、护理工作,正确书写各类护理文件。
病人的睡眠好坏将直接影响其病情,故应加强睡眠护理。
精神专科护理学科
精神专科护理学科是护理学中的一个分支,专注于提供对精神健康问题和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和支持。
这个领域的护理专业人员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以有效地管理和协助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需求。
以下是精神专科护理学科涉及的主要内容:
1.精神疾病知识:护士需要了解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2.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技巧:护士需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技巧,以便有效地与患者沟通、建立信任,并提供支持和心理疏导。
3.药物治疗:护士需要了解常用的精神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4.危机干预和紧急护理:护士需要具备处理精神危机和紧急情况的能力,包括自杀风险评估、危机干预技巧等。
5.团体治疗和康复:护士可能参与团体治疗活动和康复计划的实施,帮助患者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6.家庭和社区支持:护士在精神专科护理中还可能与患者的家人、社区机构和其他卫生服务提供者合作,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协调护理服务。
7.法律和伦理问题:护士需要了解与精神健康护理相关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包括隐私权、知情同意、精神病患者权利等,确保护理实践符合法律和伦理标准。
精神专科护理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护士在这个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护理需求和挑战。
同时,与其他护理领域一样,精神专科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全面恢复。
精神科护理学ppt•精神科护理学概述•精神科护理的基本理念•精神科护理的实践范围•精神科护理的主要任务•精神科护理的技能要求目•精神科护理的未来发展录01精神科护理学概述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在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防治过程中护理、康复、管理、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定义强调整体护理观念,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关注个体差异和全面评估,以及与医生、心理学家等其他专业领域的密切合作。
特点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1精神科护理在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23精神科护士通过密切观察和了解患者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并在治疗过程中协助实施各种治疗方案。
协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精神科护士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疏导、支持和鼓励,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和增强治疗信心。
提供心理社会支持精神科护士负责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管理患者病情精神科护理学不断发展壮大,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
挑战由于精神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精神科护士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职业风险,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医疗环境。
发展趋势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VS02精神科护理的基本理念患者需求至上精神科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的需求置于首要位置,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全面照顾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要求关注患者的各个方面,包括身体、精神、社会和环境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照顾。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精神科护理强调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并尊重患者对于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
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应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
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精神科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症状,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和支持。
精神科护理学【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的感受性增强。
【内感性不适】身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挤压、虫爬样等),患者对此种感觉难以用言语准确描述。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即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幻觉】虚幻的知觉,即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类似知觉。
【内脏性幻觉】患者能清楚地描述到自己某一器官或躯体内部结构存在扭转、穿孔、断裂感受,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结合在一起。
多见于精分,抑郁。
【感知综合障碍】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发生错误感知。
【思维迟缓】与思维奔逸相对,是指联想的速度慢,患者体验到的是“脑子就像没抹油的机器,转不过来了”,并可出现言语对坐反映迟缓,心境低落等现象。
多见抑郁发作【思维贫乏】不同于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指的是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通常表现出对提问回答“没有”、“嗯”等简短词语,有的患者会有“脑子空空的感受”。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破裂】患者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概念之间联想断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单独语句在结构与文法上正确,但词语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使人无法理解用意。
【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是指思维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大量涌现在脑中。
常表现为出乎患者意料之外,甚至是他所厌烦的内容突然大量涌现,难以排除,然后又迅速消失。
多见于精分。
【强迫性思维】强迫观念脑中反复不自觉地出现同一内容的思维,患者明知此观念没有必要,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总是挥之不去,并有明显的压抑此观念的观念产生,因此常痛苦不堪,可伴有仪式动作来减轻内心痛苦。
多见于强迫症,也可见于精分。
【病理性象征思维】概念转换,讲一个简单的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混淆,不经患者的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常见于精分。
【妄想】指一种人所独有的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移的观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精神分裂症.【假性痴呆】临床上可见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产生的一种类似于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