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 格式:docx
- 大小:23.17 KB
- 文档页数:3
水样采集与保存条件
注:1)P. 为聚乙烯瓶(桶)G 为硬质玻璃瓶BG 为硼硅酸盐玻璃瓶
2)y 表示年,m 表示月, w 表示周,d 表示天,h 表示小时,min 表示分。
3)Ⅰ,Ⅱ,Ⅲ,Ⅳ表示四种洗涤方法。
如下:
Ⅰ: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
对于采集微生物和生物的采样容器,须经160℃干热灭菌2 h。
经灭菌的微生物和生物采样容器必须在两周内使用,否则应重新灭菌。
经121℃高压蒸汽灭菌15 min 的采样容器,如不立即使用,应于60℃将瓶内冷凝水烘干,两周内使用。
细菌检测项目采样时不能用水样冲洗采样容器,不能采混合水样,应单独采样2h 后送实验室分析。
Ⅱ: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O3 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
Ⅲ: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O3 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去离子水洗一次。
Ⅳ:铬酸洗液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
如果采集污水样品可省去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清洗的步骤。
icp-ms水样实验步骤ICP-MS水样实验步骤一、实验介绍ICP-M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药物研发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利用ICP-MS技术对水样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二、实验准备1. 实验仪器:ICP-MS仪器。
2. 实验试剂:纯净水、标准物质溶液等。
3. 实验设备:洗净的容器、移液器、量筒、磁力搅拌器等。
三、样品处理1. 样品采集:选择适当的采样点,使用洗净的容器采集水样。
2. 样品保存:将采集到的水样保存在干净的密封容器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污染。
3. 样品预处理:将水样通过过滤器过滤,去除悬浮物和颗粒杂质。
四、标准曲线制备1. 标准物质溶液制备:选取适当浓度的金属标准物质溶液,加入纯净水稀释至不同浓度。
2. 标准曲线制备:分别取一定体积的不同浓度的标准物质溶液,加入相同体积的稀释液,制备出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
3. 标准曲线检测:将制备好的标准溶液依次注入ICP-MS仪器进行检测,记录相应的峰面积或峰高值。
五、仪器设置1. ICP-MS仪器设置:打开ICP-MS仪器,进行仪器预热和稳定。
2. 气体流量设置:设置氩气流量、氧气流量、氮气流量等,确保稳定的离子源和等离子体发生器。
3. 质谱参数设置:设置离子源温度、质量分析器参数等,优化离子信号的稳定和灵敏度。
六、样品检测1. 样品稀释:将经过预处理的水样适当稀释,以满足仪器的检测范围。
2. 样品进样:使用移液器将稀释后的样品注入ICP-MS仪器的进样器中。
3. 检测条件设置:根据样品的特点和要检测的元素选择合适的检测模式和参数。
4. 数据记录与分析:ICP-MS仪器进行检测后,记录得到的峰面积或峰高值,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七、质量控制1. 空白对照:使用纯净水作为空白对照,进行仪器的零点校准和背景峰的消除。
1、水质分析仪的水库样品采集和保存在水质检测的过程中,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是水质分析的重要环节。
要想获得准确、全面的水质分析资料,首先必须使用正确的采样方法和水样保存方法,并及时送样分析化验,正确的采样和保存方法是获得可靠检测结果的前提。
既然水样的采集和保存这么关键,那对于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有什么样的要求呢?又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一、水样的采集1、先要选择好具体的采样位置,避免周围环境对采样器或采样装置进水口的污染,包括采样者手指污染的可能性也要防止。
特别是采集微生物指标的水样,使用前要求严格无菌,因此就要对容器进行干热或湿热灭菌处理。
2、采样前,应让水放流数分钟,特别是采集自来水或具有抽水设备的井水时,以冲去水管或采样装置管线并积留的杂质。
3、水样采得后应立即在盛水器(水样瓶)上贴上标签或在水样说明书上作好详细记录。
水样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水样采集的地点、日期、时间、水源种类、水体外观、水位高度、水源周围及排出口的情况、采样时的水温、气温,气候情况,分析目的和项目、采样者姓名等等。
二、水样的保存水样采集员采集水样后,应尽快进行分析和检验。
有些项目还需要现场测定(如水中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游离氯等)。
但由于各种条件(如仪器、现场等),现场只能进行少数测量项目(温度、电导率、pH值等),大部分项目仍需送至用于测量的实验室。
因此,水质自动采样器水样的保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水样保存不当,采集后水中的物质会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这是很常见的。
大家都知道水质样品的收集和保存方式对于水质分析仪的数据结果非常重要,为了尽量减少水质在收集过程中被污染的风险并确保样品的完整性,所以在采集池塘或者是水库样品时必须采取基本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确保样品的质量。
⽔样的采取、保存和送检规程⽔样的采取、保存和送检规程(试⾏)⽔质分析成果是⽔⽂地质、⼯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样的采取与保存是⽔质分析⼯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样中被测组份具有真实性的⾸要条件。
要取得有代表性的正确数据,不仅要考虑所⽤分析⽅法,分析技术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更重要的是⾸先要考虑从采样到分析这段时间内如何防⽌样品不发⽣物理、化学、以及⽣物化学的变化,使⽔化学分析数据具有与现代测试技术⽔平相应的准确性和先进性,不断提⾼⽔分析成果的可⽐性和应⽤效果,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样的采取、保存和送检要求。
⼀、采样容器的选择与洗涤(⼀) 采样容器1.原样:是指⽔样采取后,不加任何保护剂,即原样保存于容器中的样品,供测定游离⼆氧化碳、pH值、碳酸根、重碳酸根、氢氧根、氯离⼦、磷酸根、硝酸根、氟、溴、总硬度、钾、钠、钙、镁、铜、砷、铬(六价)、固形物、灼烧残渣,灼烧减量等项⽬的⽔样,要求⽤硬质玻璃或聚⼄烯塑料瓶取样。
测定硼的⽔样:必须⽤聚⼄烯塑料瓶取样。
2.碱化⽔样:是指pH值在9以上和加碱碱化的⽔样,要求⽤聚⼄烯塑料瓶取样。
但是,供测定酚、氰和硫化物的⽔样要求⽤硬质玻璃瓶取样。
3.酸化⽔样:是指⽔样采取后,要加⼊酸酸化的样品,如测定铜、铝、锌、镉、锰、全铁、镍、总铬、钒、钨、汞、锶、钡、铀、镭、钍、硒、可溶性⼆氧化硅、碳酸根等项的⽔样,要求⽤聚⼄烯塑料瓶或硬质玻璃瓶取样。
(⼆) 容器的洗涤1.新启⽤的硬质玻璃瓶和聚⼄烯塑料瓶,必须先⽤10%的硝酸溶液浸泡⼀昼夜后,再分别选⽤不同的洗涤⽅法进⾏清洗。
2.硬质玻璃瓶的洗涤:采样前先⽤lo%的盐酸洗涤后,再⽤⾃来⽔冲洗。
3.聚⼄烯塑料瓶的洗涤:采样前先⽤10%的盐酸或硝酸洗涤,也可⽤10%的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洗涤后,再⽤⾃来⽔冲洗。
4.洗净的盛取⽔样的空容器,在现场取样时,要先⽤待取⽔样洗涤2—3次。
⼆、各类⽔源采样要求(⼀) 采取露天⽔源(泉⽔、河流、湖泊、⽔库)等的⽔样时,如⽔源深度⼩于l⽶时,可直接使⽔样缓缓注⼊容器内,并防⽌岩⽯颗粒,植物等带⼊瓶内。
水样采集方法一、采样容器的选择及水样保存1、微生物:玻璃瓶(灭菌)400毫升;保存方法:冷藏。
2、无机化合物类:聚乙烯塑料桶3升;。
3、有机化合物类:玻璃瓶1000毫升;保存方法:冷藏。
4、挥发酚、氰化物:玻璃瓶1000毫升;保存方法:氢氧化钠,pH≥12,如有游离余氯,加亚砷酸钠去除。
≤。
5、耗氧量:玻璃瓶500毫升。
保存方法:每升水样加入0.8ml浓硫酸,冷藏。
二、采样容器的洗涤1、测定一般理化指标:将容器用水和洗涤剂清洗除去灰尘、油污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10%的硝酸或盐酸浸泡8小时,取出沥干后用自来水冲洗3次,并用蒸馏水充分淋洗干净。
2、测定微生物学指标:①容器洗涤:同测定一般理化指标采样容器的洗涤;②容器灭菌:高压蒸汽灭菌,要求121℃下维持15min,高压蒸汽灭菌后的容器如不立即使用,应于60℃将瓶内冷凝水烘干。
灭菌后的容器应在2周内使用。
三、水样的采集1、水源水:①采样点通常应选择汲水处;②采集自喷的泉水可在涌口处直接采样;采集不自喷的泉水时,应将停滞在抽水管中的水汲出,新水更替后再进行采样③井水采集时应在充分抽汲后(存水的2倍以上)进行,以保证水样的代表性。
2、出厂水:采样点应设在出厂进入输送管道之前,新水更替后再进行采样。
3、末梢水:采样点应设在管网(用户),取样时应打开龙头数分钟,新水更替后,消毒水龙头,先采集用于微生物学指标检验的样品400毫升;然后再采集理化指标的水样。
4、二次供水:包括水箱或蓄水池的进水、出水。
5、分散式供水: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确定。
四、水样采集注意事项1、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2、同一水源、同一时间采集几类检测指标的水样时,应先采集供微生物学指标检测的水样,采样时应直接采集,不得用水样刷洗已灭菌的采样瓶,并避免手指和其他物品对瓶口的沾污。
2、用于理化指标检测的水样,采样前用待测水样荡洗容器和塞子2~3次。
3、挥发和半挥发有机物:采满至刚刚溢出,不可产生气泡,用聚四氟乙烯膜包裹的瓶塞或符合要求的配套瓶塞密封,密封好的样品瓶中不得有气泡。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方法GBT57502一、水样采集方法1.采样地点选择水质监测需要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水样数据。
采样点应在目标水体中具有代表性,且不受潮流、人工或自然污染源的影响。
选择采样点时应考虑水体的深度、流速、水质变化、水生态环境等因素,并参考地理、水文、水质调查等资料进行判断。
2.采样器具准备在进行水样采集前,需要准备好采样器具,包括采样瓶、采样杯、采样管等。
根据不同的监测项目,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进行采集。
3.采样方法在采样前,应对采样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避免采样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采样时,尽量避免过程中的空气接触,以防止水质中的溶解氧和挥发性物质浓度的变化。
对于表层水体,应采用直接浸入法进行采集,即将采样器具完全浸入水中,待采样瓶或杯充满后立即封闭。
对于深层水体,可使用钢丝勾、采样器等,将采样器具放入水中,使用绳索或其他装置进行控制,以保证采样的代表性。
二、水样保存方法采集到的水样需要进行及时保存,以保持水质的原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水样保存方法。
1.酸化保存法将采集的水样加入适量的酸(如盐酸)使其pH值下降,以阻止细菌生长和有机物氧化反应。
同时,也可以防止部分金属物质的沉淀和析出。
保存时,应注意酸浓度的选择,以避免对监测项目造成影响。
2.低温保存法通过降低水样的温度可减缓细菌的生长和化学反应的速率。
一般推荐将水样保存于4℃以下的环境中,例如使用冰箱或冰桶保存。
3.性质调整保存法通过改变水样中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
例如,对于溶解氧含量较高的水样,可以通过将其置于黑暗条件下,以减缓溶解氧的逸出。
对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水样,可以添加一定浓度的甲醛或高斯氯酸盐进行保存。
4.真空保存法使用真空吸滤装置将采样瓶或杯中的水样抽取部分空气,并用橡皮塞封闭。
这种保存方法可以防止采样过程中的气体溶解和水样中溶氧的逸出。
在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监测要求和水样性质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采样后水样的稳定和可靠性。
实验名称:水样的采集与保存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河流,湖泊,水库等的水样采集布点的原则,方法和水样的保存技术二实验原理样点布局原则:监测断面的布设①在断面布设前,应首先查清监测河段内生产和生活取水口的位置、取水量;废水排放口的位置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河段水文及河床情况;支流汇入、水工建筑情况;其它影响水质及其均匀程度的因素。
②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数的确定断面的设置:①对照断面反映初始情况②控制断面反映本地区排放的污水对河段水质的影响③消减断面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情况湖泊、水库监测垂线的布设①湖(库)区的不同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湖心区,岸边区,按水体功能分别设置监测垂线;②湖(库)区若无明显功能分区,可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③监测垂线采样点的设置一般与河流的规定相同。
但对有可能出现温度分层现象者,应充作水温、溶解氧的探索性试验再定。
河流断面垂线和采样点的设置1.采样额数的确定原则以最低的样品频数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考虑水体功能,影响范围及有关水文要素;切实可行2.水样的分类综合水样、瞬时水样、混合水样、平均污水样3.水样的采集(1)采集前的准备制定采水计划,确定断面、垂线、和采样点、采样时间和路线(2)采样采集表层水时可直接用适当的容器采集,但不能混入水面的物质;采集一定深度的水可用直立式或有机玻璃采水器。
(3)采样的注意事项采集时不搅动水底部沉淀物;保证每次采样点位置准确。
容器在收集水时要先用水润洗三次,贴上标签并加入相应的固定剂,待测水样应严格不接触空气。
(4)水样现场测定与描述水温、Ph、溶解氧、透明度等4.水样的保存于运输(1)水样的保存水样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分析,所以要缩短运输时间并加入相应的化学保存剂。
选择适当的材料做容器,控制溶液的Ph,加入化学试剂抑制氧化还原反应。
(2)水样的运输水样运输时应注意不让瓶子损坏,做好水封,防止溶液与空气接触三实验仪器和试剂硫酸锰溶液碱性碘化钾溶液取水器溶氧瓶透明度盘卷尺四实验步骤采集水样点:北门第三个湖泊,出水口先用清晰度盘测得其水池的清晰度,清晰度为39.5cm,然后测量其深度为137.8cm,在水深大概中央处,水面下60cm处开始采集水样,用取水器采集润洗5个溶氧瓶,用取水器采集三次将其注入已经润洗好的溶氧瓶中,直到水溢出溶氧瓶体积的一半时停止。
水样操作规程水样操作规程一、实验室卫生与安全1. 实验室内应保持清洁,杂物放置整齐,地面干净无滑倒隐患。
2. 操作前应正确穿戴实验室安全设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仪器设备,注意妥善处理废弃物。
4. 使用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时,需谨慎操作,并将其存放在专用储存柜中。
5. 实验室内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如吃喝、与他人聊天等。
6. 实验室内应配备急救药品和应急设备,并指定专人负责。
二、取样与容器选择1. 取样前应仔细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取样目的、方法和要求。
2. 取样时应选择适当的取样点,避免受到污染。
3. 取样应使用无菌、清洁的容器,避免携带细菌和其他污染物。
4. 取样容器应标示样品名称、取样点、日期、采样者等信息。
5. 不同水样类型应使用不同的容器,如取海水样品应使用耐盐容器,取废水样品应使用耐酸碱容器。
三、水样采集方法1. 雨水样品的采集应在下雨后至少持续30分钟后进行,避免受到大气污染。
2. 河流、湖泊等自然水源的采集应选择靠近水体中心位置,尽量避开河床、湖岸等污染源。
3. 存储水中的采集应选择用水前后各采集一份,以比较水源和供水设施的差异。
4. 饮用水的采集应使用直接接触饮用水的容器,避免次生污染。
5. 工业废水的采集应在污染源附近进行,避免稀释引起误差。
四、水样保存方法1. 高、中浓度水样应保存在密闭容器中,避免挥发和溶解。
2. 沉积物样品应将沉积物与水分离,分别保存。
3. 臭氧消毒后的水样应测定亚氯酸盐残留量,并在保存过程中保持充足的二氧化碳。
4. 长期保存的水样应冷藏或冷冻保存,避免微生物生长和化学反应。
五、水样处理方法1. 水样处理前应进行预处理,如除去悬浮物、过滤、浓缩等。
2. pH值异常的水样应调整至合适范围,以确保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3. 含氯离子的水样应进行脱离、稀释或干燥处理,以避免干扰后续分析。
4. 有机物浓度过高的水样应适当稀释,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
第二章水样的采集与保存练习题及答案参考资料1、《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和创建优质实验室指南》2、《水环境标准工作手册》3、《水环境分析方法标准工作手册》(下册)4、《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5、《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一、填空题1、关于水质监测采样断面的布设规定:在大支流或特殊水质的支流汇合于主流时,应在_____地点设置采样断面。
答:靠近汇合点的主流与支流上,以及汇合点的下游认为已充分混合的《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和创建优质实验室指南》P298、299(1)2、沉积物采样断面的设置原则与_____相同。
沉积物采样点应尽可能与_____上。
答:地面水采样断面;水质采样点位于同一垂线《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P313、河流采样断面垂线布设是:河宽≤50m的河流,可在设条垂线;河宽>100m 的河流,在_____设_____条垂线;河宽50-100m的河流,可在_____设_____条垂线。
湖泊、水库断面垂线的布设:可在湖(库)区的_____(如_____水质监测采样断面的布设,要求污染源对水体水质有影响的河)按_____分别设垂线。
答:中泓;一;左、中、右;三;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两;湖泊:不同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岸边区);水体功能《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和创建优质实验室指南》P299-300(5)《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P15-164、对地面水和地下水,常用的保存剂,如酸应使用_____,碱或其它试剂使用_____,最好用_____。
如保存剂内含杂质太多达不到要求,则应_____。
答:分析纯;分析纯试剂;优级纯试剂;提纯《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P735、在现场采集样品后,需在现场测定的项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Eh)《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P416、测定银的水样,应用_____酸化至pH_____,贮存于_____瓶中。
水样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水样品的采集、处理、保存及分析过程,保障水质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水样品管理制度。
二、水样品采集1. 采样人员应熟悉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及采样点周围的环境情况,保证采样点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2. 采样前,应对采样瓶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避免外部污染。
3. 采集水样时,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避免空气污染和水质变化。
4. 采样时应及时填写采样记录,包括采样时间、地点、深度、流速等信息。
5. 采样完成后,应及时将采样瓶密封,并冷藏或保存在阴凉处,避免日光直射。
三、水样品处理1. 采样完成后,应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水样品的处理,包括过滤、酸化、调整PH值等。
2. 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二次污染和水样品质量的变化,确保处理后的水样品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水样品保存1. 处理完水样品后,应立即进行保存,避免存放时间过长导致水样品质量的下降。
2.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水样品,应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保存,确保水样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水样品分析1. 水样品的分析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实验员进行。
2. 分析前应检查实验设备的清洁度和完好度,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分析应按照标准的方法和程序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和实验数据的变异。
六、水样品数据处理1. 实验数据应及时记录、整理和报告,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对于发现的异常数据,应及时进行核查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七、水质监测报告1. 水质监测报告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制作,并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领导。
2. 报告中应包括采样点的情况、采样数据、分析结果及分析方法等内容,确保报告的完整和准确。
八、水样品管理记录1. 水样品管理应建立相应的档案和记录,包括采样记录、处理记录、保存记录、分析记录等。
2. 档案和记录的保存时间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以备查证。
九、水样品管理责任1. 水样品管理应由专人负责,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工作总结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工作是环境监测和水质检测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
采集和保存方法可以保证水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进行水样的采集与保存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择合适的采样点是至关重要的。
采样点应该代表所研究的水体的整体
情况,同时要远离可能的污染源,避免采集到受到外部污染的水样。
在选择采样点时,需要考虑水体的流动情况、深度和水质状况等因素。
其次,采样容器和保存方法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采样容器应该是干净的,并且要避免使用含有有机物的容器,以免对水样造成污染。
采样后,应该立即将水样保存在4℃的冰箱中,并在2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如果无法在24小时
内送达实验室,可以添加一定量的酸或者进行冷冻保存,以保证水样的稳定性。
另外,在进行水样采集和保存工作时,需要注意个人防护和安全问题。
特别是
在采样点可能存在危险物质或者有毒气体的情况下,需要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并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总的来说,水样的采集与保存工作是环境监测和水质检测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确的采集和保存方法可以保证水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更加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水样的采集和保存工作,以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bod5实验报告BOD5实验报告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而言,水的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其中BOD5实验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BOD5实验的原理、步骤和结果分析。
二、原理BOD5,即五日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在五天内分解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
通过测量水样中的BOD5值,可以推断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从而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
BOD5实验主要基于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将水样与含有大量微生物的培养液混合,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五天,最后通过测量溶液中的溶解氧浓度的变化来计算BOD5值。
三、实验步骤1. 收集水样:选择代表性的水样,如河流、湖泊或废水等。
尽量避免采集表面水,以免受到大气中氧气的影响。
2. 制备培养液:根据实验要求,配制含有适量养分的培养液,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3. 混合水样和培养液:将一定量的水样与培养液混合,确保充分接触。
4. 培养:将混合溶液放置在恒温箱中,在恒定的温度下培养五天。
期间需定期检查溶液的溶解氧浓度。
5. 测量溶解氧浓度:使用溶解氧电极等仪器,测量培养液中的溶解氧浓度。
记录每天的测量结果。
四、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测量的溶解氧浓度数据,可以计算出每天的BOD5值。
通常情况下,BOD5值会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这是因为微生物在有机物的作用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溶解氧。
通过绘制BOD5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观察到溶解氧浓度的变化趋势。
一般来说,初始的BOD5值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直至趋于稳定。
根据BOD5值的大小,可以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较高的BOD5值通常表示水体受到了较严重的有机物污染。
五、实验误差和改进方法在进行BOD5实验时,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
例如,由于操作不当或其他因素,培养液的温度、PH值等条件可能无法严格控制,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工作总结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工作是环境监测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水样的采集与保存工作,以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首先,水样的采集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这需要根据监测目的和水质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来说,应选择流域内典型的水体或者受污染较为严重的水域进行采样,以反映水质的实际情况。
在选择采样点时,还需要考虑到采样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以确保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水样的采集需要使用合适的采样器具,这包括采样瓶、采样器等。
在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混杂,确保采样瓶的清洁和密封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采样瓶的编号和标识,以便后续的样品识别和跟踪。
最后,水样的保存工作也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采集后的水样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因此在采集后需要尽快进行保存。
一般来说,水样需要在4℃的环境中保存,并避免阳光直射和温度变化。
同时,还需要注意水样的保存期限,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析工作。
总的来说,水样的采集与保存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以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水资源,维护环境的健康。
BOD5实验作业指导书⽔质五⽇⽣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1、⽅法依据⽔质五⽇⽣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2、适⽤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中五⽇⽣化需氧量(BOD5)的稀释与接种的⽅法。
本标准适⽤于地表⽔、⼯业废⽔和⽣活污⽔中五⽇⽣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法的检出限为0.5 mg/L,⽅法的测定下限为2 mg/L,⾮稀释法和⾮稀释接种法的测定上限为6 mg/L,稀释与稀释接种法的测定上限为6 000 mg/L。
3、测定原理⽣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微⽣物分解⽔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物的⽣物化学过程消耗的溶解氧。
通常情况下是指⽔样充满完全密闭的溶解氧瓶中,在(20±1)℃的暗处培养5d±4 h或(2+5)d±4 h[先在0~4℃的暗处培养2 d,接着在(20±1)℃的暗处培养5 d,即培养(2+5)d],分别测定培养前后⽔样中溶解氧的质量浓度,由培养前后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之差,计算每升样品消耗的溶解氧量,以BOD5形式表⽰。
若样品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BOD5的质量浓度⼤于6 mg/L,样品需适当稀释后测定;对不含或含微⽣物少的⼯业废⽔,如酸性废⽔、碱性废⽔、⾼温废⽔、冷冻保存的废⽔或经过氯化处理等的废⽔,在测定BOD5时应进⾏接种,以引进能分解废⽔中有机物的微⽣物。
当废⽔中存在难以被⼀般⽣活污⽔中的微⽣物以正常的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时,应将驯化后的微⽣物引⼊⽔样中进⾏接种。
4、试剂本标准所⽤试剂除⾮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
4.1 ⽔:实验⽤⽔为符合GB/T 6682规定的3级蒸馏⽔,且⽔中铜离⼦的质量浓度不⼤于0.01 mg/L,不含有氯或氯胺等物质。
4.2 接种液:可购买接种微⽣物⽤的接种物质,接种液的配制和使⽤按说明书的要求操作。
也可按以下⽅法获得接种液。
4.2.1 未受⼯业废⽔污染的⽣活污⽔:化学需氧量不⼤于300 mg/L,总有机碳不⼤于100 mg/L。
实验名称: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河流,湖泊,水库等的水样采集布点的原则,方法和水样的保存技术
二实验原理
样点布局原则:监测断面的布设①在断面布设前,应首先查清监测河段内生产和生活取水口的位置、取水量;废水排放口的位置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河段水文及河床情况;支流汇入、水工建筑情况;其它影响水质及其均匀程度的因素。
②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数的确定
断面的设置:①对照断面反映初始情况②控制断面反映本地区排放的污水对河段水质的影响③消减断面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情况
湖泊、水库监测垂线的布设①湖(库)区的不同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湖心区,岸边区,按水体功能分别设置监测垂线;②湖(库)区若无明显功能分区,可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③监测垂线采样点的设置一般与河流的规定相同。
但对有可能出现温度分层现象者,应充作水温、溶解氧的探索性试验再定。
河流断面垂线和采样点的设置
1.采样额数的确定原则以最低的样品频数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考虑水体功能,影响范围及有关水文要素;切实可行
2.水样的分类综合水样、瞬时水样、混合水样、平均污水样
3.水样的采集
(1)采集前的准备制定采水计划,确定断面、垂线、和采样点、采样时间和路线
(2)采样采集表层水时可直接用适当的容器采集,但不能混入水面的物质;采集一定深度的水可用直立式或有机玻璃采水器。
(3)采样的注意事项采集时不搅动水底部沉淀物;保证每次采样点位置准确。
容器在收集水时要先用水润洗三次,贴上标签并加入相应的固定剂,待测水样应严格不接触空气。
(4)水样现场测定与描述水温、Ph、溶解氧、透明度等
4.水样的保存于运输
(1)水样的保存
水样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分析,所以要缩短运输时间并加入相应的化学保存剂。
选择适当的材料做容器,控制溶液的Ph,加入化学试剂抑制氧化还原反应。
(2)水样的运输
水样运输时应注意不让瓶子损坏,做好水封,防止溶液与空气接触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硫酸锰溶液碱性碘化钾溶液取水器溶氧瓶透明度盘卷尺
四实验步骤
采集水样点:北门第三个湖泊,出水口
先用清晰度盘测得其水池的清晰度,清晰度为39.5cm,然后测量其深度为137.8cm,在水深大概中央处,水面下60cm处开始采集水样,用取水器采集润洗5个溶氧瓶,用取水器采集三次将其注入已经润洗好的溶氧瓶中,直到水溢出溶氧瓶体积的一半时停止。
用吸管插入溶解氧瓶的液面下,加入1ml硫酸锰溶液、2ml碱性碘化钾溶液,盖好瓶塞,颠倒混合数次,静置。
待棕色沉淀物降至瓶内一半时,再颠倒混合一次,持沉淀物下降到瓶底。
五实验结果
我们第七组的结果:透明度:39.6cm 水深:137.8cm Ph:7
溶解氧15.00408
第一个湖的出水口比进水口更加清晰,在三个湖中也是最清晰的;第二个湖出水口与进水口透明度有差距,但没有第一个湖的相差大,整体的透明度处于三个湖中间。
Ph:第一个湖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有变化,湖水流动中Ph增大;第二、三个湖无太大变化。
水深:湖水中存在淤泥,湖水深度不一定。
六思考题
水样采集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采集河流、湖泊等表层水不能混入浮于水面上的物质;②采样时不得搅动底部沉积物;③在装入水样前,应先用该采样点的水冲洗容器3次,然后装入水样。
并按要求加入相应的固定剂,填写标签;④待测溶解氧的水样应严格不接触空气,其它水样也应尽量少接触空气;⑤认真填写《水样采样记录表》,用硬质铅笔在现场做好相应记录;⑥采样结束前,
应仔细检查采样记录和水样,若有漏采或不符合规定者,应立即补采或重来
不同环境水样采集的布点原则是什么?
(1)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①在断面布设前,应首先查清监测河段内生产和生活取水口的位置、取水量;废水排放口的位置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河段水文及河床情况;支流汇入、水工建筑情况;其它影响水质及其均匀程度的因素。
②应有代表性,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水体水质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
③断面数量应根据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控制,力求以较少的断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样品。
④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缓、无急流湍滩处。
(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①流经大、中城市或工业区等污染较重的河段,一般应设置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三种断面;②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③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④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
⑤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⑥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等的河段均应设置监测断面;⑦对水质变化很小或沿污染源排放的废水对水质影响很小的长距离河段(如两城市间的长距离河段),根据需要适当设置控制断面;⑧为取得水系或河流水质的背景值,应设置背景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