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 零件图的表达
- 格式:pptx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69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机械制图适用专业(群):机械类1.前言1.1课程性质1、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绘图和手工实际绘图的技能。
2、本课程为先开课程,后续课有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含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各专业课程(如模具设计、机械设计、数控编程,机械制造等)。
本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得到系统化和深化;本课程的理论和技能在后续课的课程中得到了应用和提高。
1.2课程的教学设计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并参照国家制图员职业能力要求,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础、突出应用”。
2、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应用能力。
4、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打基础。
2.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包括以下三方面能力。
●工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获得必要制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基础、立体投影、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的基本知识、基本的画图及看图能力。
●方法能力:认识到制图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制图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用制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社会能力:同时能够使学生建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生活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向前,培养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以下三方面能力。
●知识与能力机械制图是研究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即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技术基础课,是各工科学校各专业必修的课程。
第1章初始参数及其设计要求保证机构件强度前提下,注意外形美观,各部分比例协调。
初始参数:功率P=2.8kW,总传动比i=5第2章电动机2.1 电动机的选择根据粉碎机的工作条件及生产要求,在电动机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价格较低的电动机,以降低制造成本。
由于额定功率相同的电动机,如果转速越低,则尺寸越大,价格越贵。
粉碎机所需要的功率为kw=,故P8.2选用Y系列(Y100L2-4)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
Y系列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是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O)标准设计的,具有国际互换性的特点。
其中Y系列(Y100L2-4)电动机为全封闭的自扇冷式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具有防灰尘、铁屑或其它杂务物侵入电动机内部之特点,B 级绝缘,工作环境不超过+40℃,相对温度不超过95%,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额定电压为380V,频率50HZ,适用于无特殊要求的机械上,如农业机械。
Y系列三相笼型异步电动具有效率高、启动转矩大、且提高了防护等级为IP54、提高了绝缘等级、噪音低、结构合理产品先进、应用很广泛。
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型号:4YL2100-同步转速:min1500r/额定功率:kw=P3满载转速:min1420r/堵转转矩/额定转矩:)⋅TN/(2.2mn最大转矩/额定转矩:)/(T⋅N2.2mn质量:kg3.4极数:4极机座中心高:mm100该电动机采用立式安装,机座不带底脚,端盖与凸缘,轴伸向下。
2.2电机机座的选择第3章 传动比及其相关参数计算3.1 传动比及其相关参数的分配根据设计要求,电动机型号为Y100L2-4,功率P=3kw ,转速n=1420r/min 。
输出端转速为n=300r/min 。
总传动比: 73.430014401===n n i ; (3-1)分配传动比:取3=D i ; 齿轮减速器:58.1373.4===D L i i i ; (3-2) 高速传动比:5.158.14.14.112=⨯==L i i ; (3-3)低速传动比:05.15.158.11223===i i i L 。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次实验的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常见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
2、掌握机械零部件的测绘方法和绘图技能。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和精度分析。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实验设备减速器若干台。
机械传动实验台。
2、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千分尺。
钢板尺。
内、外卡钳。
3、绘图工具绘图板。
丁字尺。
绘图铅笔、橡皮、圆规、三角板等。
三、实验内容1、减速器的拆装与测绘分组拆卸减速器,观察其内部结构,了解各零部件的名称、作用和装配关系。
使用测量工具对减速器的主要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减速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2、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在机械传动实验台上安装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装置。
改变输入转速和负载,测量不同工况下的传动效率、扭矩和转速等参数。
分析实验数据,研究传动性能与参数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1、减速器的拆装与测绘(1)分组并熟悉实验设备和工具,了解减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按照正确的顺序拆卸减速器的箱盖、轴、齿轮、轴承等零部件,注意做好标记,以便装配时能正确安装。
(3)仔细观察各零部件的结构和形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加工工艺。
(4)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对主要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如轴的直径、齿轮的模数、齿宽等,并记录测量数据。
(5)根据测量数据和观察结果,按照国家标准绘制减速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标注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
2、机械传动性能测试(1)选择一种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安装在实验台上。
(2)调整传动装置的张紧力或中心距,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启动实验台,逐渐增加输入转速和负载,记录不同工况下的扭矩、转速和传动效率等参数。
机械设计标识符号大全
机械设计标识符号是工程图纸中常用的一种符号,用于表示零
件的形状、尺寸、加工工艺、表面状态等信息。
常见的机械设计标
识符号包括直线、圆弧、孔、螺纹、焊接等。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
度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设计标识符号。
1. 形状符号,机械设计图纸中常见的形状符号包括直线、圆弧、圆、矩形、椭圆等。
这些符号用于表示零件的外形和轮廓。
2. 尺寸符号,尺寸符号用于表示零件的尺寸,包括直线尺寸、
径向尺寸、角度尺寸等。
常见的尺寸符号包括箭头、数字、符号等。
3. 加工工艺符号,加工工艺符号用于表示零件的加工方法,包
括车削、铣削、钻孔、镗孔等。
这些符号通常在图纸上标注加工工
艺的要求和要点。
4. 表面状态符号,表面状态符号用于表示零件表面的加工要求,包括光洁度、粗糙度、涂层、防腐蚀等。
这些符号通常在图纸上标
注表面处理的要求。
5. 其他符号,除了上述常见的符号外,机械设计图纸中还包括
一些特殊的符号,如焊接符号、螺纹符号、装配符号等,用于表示
零件的特殊要求和装配关系。
总的来说,机械设计标识符号是工程图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简洁明了的符号和标注,传达了零件的形状、尺寸、加工
工艺、表面状态等重要信息,为工程师和操作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依据。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功能与构成。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机械传动机构、连接方式及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工程计算和图形表达。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机械装配图的设计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手册和资料进行机械设计计算和参数选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以实践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操作为主线,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整体框架。
- 教材章节:第1章 机械设计概述2. 常用机械传动机构设计:讲解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3章 机械传动设计3. 机械连接设计:介绍螺纹连接、焊接、铆接等连接方式的设计方法和选用原则。
- 教材章节:第4章 机械连接设计4. 机械零部件设计:包括轴、轴承、联轴器、弹簧等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选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机械零部件设计5. CAD软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绘制和装配图设计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6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6. 机械设计计算与图形表达:教授设计过程中的工程计算和图形表达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说明书、零件图和装配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说明书一、设计要求1:减速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减速比。
2:安装空间:根据实际使用场景,为齿轮减速器设计合适的安装空间。
3:轴向和径向载荷:根据实际工作负载,计算并确定减速器所能承受的轴向和径向载荷。
4:传动效率:设计具有高传动效率的减速器。
5:噪音和振动:减速器在运转时应尽量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产生。
二、设计步骤及详细说明1:确定减速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减速比,考虑到工作负载和转速要求。
2:确定齿轮数目和模数:根据减速比和齿轮模数的关系,计算所需齿轮数目和模数。
3:计算齿轮参数:根据设计公式,计算齿轮齿数、齿宽、齿向系数等参数。
4:绘制齿轮零件图:根据计算结果,绘制齿轮零件的图纸,包括齿轮齿数、齿宽、法向压力角等。
5:绘制齿轮装配图:根据齿轮零件图,绘制齿轮减速器的装配图,标注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和装配顺序。
6:分析齿轮传动系统:利用仿真软件对齿轮传动系统进行分析,验证齿轮的传动效率和载荷承受能力。
7:选取材料并计算强度:根据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参数,选取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强度计算,保证齿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8:考虑润滑和冷却:根据实际工况和齿轮传动系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润滑和冷却装置。
9:进行产品优化:对设计的减速器进行优化,考虑减少重量、减小尺寸和提高传动效率等方面。
10:绘制装配顺序图:绘制减速器的装配顺序图,指导实际生产过程。
11:进行减速器的试制和测试: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减速器的试制和测试,验证设计的减速器性能。
附:齿轮减速器设计相关附件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减速比:指减速器输出轴的转速与输入轴的转速之比。
2:轴向载荷:作用在减速器轴承上的力,与轴线平行。
3:径向载荷:作用在减速器轴承上的力,与轴线垂直。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案一、引言1.1实验课程的重要性1.1.1增强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1.1.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1.1.3加深对机械设计原理的理解1.1.4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1.2课程实验的目标1.2.1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1.2.2学会使用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和工具1.2.3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1.3课程实验的内容安排1.3.1实验一:机械零件的绘制与装配1.3.2实验二: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1.3.3实验三:机械结构的优化与改进1.3.4实验四:机械系统的创新设计二、知识点讲解2.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2.1.1杠杆原理及其应用2.1.2传动原理及其分类2.1.3轴承和连接件的选用2.1.4机械效率与能量损失2.2机械设计的方法与步骤2.2.1设计需求的明确和分析2.2.2设计方案的提出和评估2.2.3设计计算和参数优化2.2.4设计验证和实验测试2.3常用机械设计软件介绍2.3.1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2.3.2CAE软件的仿真分析和应用2.3.3PDM软件的数据管理和协同设计2.3.4CAPP软件的工艺规划和制造指导三、教学内容3.1实验一:机械零件的绘制与装配3.1.1绘制机械零件的三视图3.1.2装配图的绘制和标注3.1.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3.1.4零件图的装配和拆解3.2实验二: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3.2.1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和机构3.2.2计算传动系统的参数和性能指标3.2.3设计传动系统的布局和结构3.2.4分析传动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3.3实验三:机械结构的优化与改进3.3.1分析现有机械结构的优缺点3.3.2提出结构优化和改进的方案3.3.3进行结构优化和改进的设计计算3.3.4验证结构优化和改进的效果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1.2学会使用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和工具4.1.3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传动系统设计和分析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4.2.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2.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4.3.2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责任感4.3.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5.1.2常用机械设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和操作5.1.3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5.2教学重点5.2.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应用5.2.2常用机械设计软件和工具的熟练使用5.2.3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准备机械设计相关的实物模型和组件6.1.2准备机械设计相关的挂图和图表6.1.3准备机械设计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动画6.1.4准备机械设计相关的实验器材和工具6.2学具准备6.2.1准备机械设计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6.2.2准备机械设计相关的笔记本和绘图工具6.2.3准备机械设计相关的计算器和电脑软件6.2.4准备机械设计相关的实验报告和资料6.3教学辅助材料6.3.1准备机械设计相关的教学PPT和讲义6.3.2准备机械设计相关的习题和案例6.3.3准备机械设计相关的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模板6.3.4准备机械设计相关的评价标准和评分细则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引入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7.1.2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7.1.3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7.1.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7.2课堂讲解与演示7.2.1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7.2.2演示机械设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7.2.3分析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案例7.2.4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7.3实践操作与指导7.3.1分组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与装配实验7.3.2指导学生进行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7.3.3引导学生进行机械结构的优化与改进7.3.4监督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进展八、板书设计8.1板书内容8.1.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8.1.2机械设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8.1.3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8.1.4机械结构的优化与改进8.2板书结构8.2.2使用图表和图示辅助讲解8.2.3使用关键词和重点语句突出重点8.2.4使用不同颜色和字体区分不同内容8.3板书呈现方式8.3.1采用逻辑顺序和层次感呈现板书内容8.3.2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符号表达8.3.3与讲解和演示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8.3.4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参与板书的设计和讲解九、作业设计9.1课后作业9.1.1完成机械零件的绘制与装配实验报告9.1.2完成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9.1.3完成机械结构的优化与改进实验报告9.1.4复习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9.2作业要求9.2.1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提交实验报告9.2.3要求学生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9.3作业评价与反馈9.3.1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和评价9.3.2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9.3.3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9.3.4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课后反思10.1.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0.1.2反思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10.1.3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10.1.4反思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达成情况10.2拓展延伸10.2.1提供相关的机械设计案例和项目10.2.2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机械设计研究和探索10.2.3鼓励学生参与机械设计相关的竞赛和活动10.2.4提供相关的机械设计相关的学习资源和资料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五、作业设计每个重点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详细补充:在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时,可以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构件:独立的运动单元体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机构运动简图: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比例确定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这种表示机构中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运动副:由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的连接运动副元素:把两构件上能够参加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表面运动副的自由度和约束数的关系f=6-s运动链: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连接而构成的可相对运动系统高副: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2,最小约束数为1;引入一个约束的运动副为高副,引入两个约束的运动副为平面低副平面自由度计算公式:F=3n-2P L-P H机构可动的条件: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的原动件的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虚约束:对机构不起限制作用的约束局部自由度:与输出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复合铰链:两个以上构件同时在一处用转动副相连接速度瞬心: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若绝对速度为零,则该瞬心称为绝对瞬心相对速度瞬心与绝对速度瞬心的相同点: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相对速度为零的点;不同点:后者绝对速度为零,前者不是三心定理:三个彼此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的三个瞬心必位于同一直线上机构的瞬心数:N=K(K-1)/2机械自锁:有些机械中,有些机械按其结构情况分析是可以运动的,但由于摩擦的存在却会出现无论如何增大驱动力也无法使其运动曲柄—作整周定轴回转的构件;连杆—作平面运动的构件;摇杆—作定轴摆动的构件;连架杆—与机架相联的构件;周转副—能作360˚相对回转的运动副摆转副—只能作有限角度摆动的运动副。
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1.最长杆与最短杆的长度之和应≤其他两杆长度之和,称为杆长条件。
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课件(完整版)简介《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介绍机械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课程。
本套PPT课件是全套课程的完整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课件目录1.机械设计基础概述–机械设计概述–机械设计的重要性–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2.材料与力学基础–材料工程概述–材料的力学性能–弹性力学基础–塑性力学基础3.物体的几何参数–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构建三维几何模型–几何参数的计算与分析4.连接零件的设计–轴的设计–轴承的选择与设计–轴承的寿命计算5.传动装置的设计–齿轮传动–带传动–传动装置的计算与优化6.结构件的设计–结构件的设计原则–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结构件的计算与优化7.机械设计的检查与验证–设计的检查原则–设计验证的方法–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8.机械设计的案例分析–常见机械设计案例分析–机械设计的创新与应用学习建议1.注重课堂笔记的整理,重点记录课程重要概念和公式。
2.完成课后习题和实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3.多查阅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拓宽机械设计的知识面。
4.参加实验室和工程实习,锻炼机械设计实际操作能力。
5.加强与同学的讨论和交流,共同学习、提高。
结语《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课件是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辅助资料,帮助学生快速全面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独立进行机械设计与分析。
希望本套课件对学生的机械设计学习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学习顺利!。
机械制图看零件图什么是机械制图?机械制图是指通过绘图的方式将机械设备的设计表达出来,以便制作出实际的机械产品。
机械制图一般包括零件图和装配图两部分,其中零件图是机械设计的基础。
什么是零件图?零件图是机械制图中的一部分,它描述机械设备的各个零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连接方式。
通过零件图,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零部件的结构和功能,为机械产品的加工和装配提供必要的信息。
零件图的类型在机械制图中,常见的零件图类型包括: - 正投影图:将零件的三个主视图(主平面)投影到投影面上,分别得到正面图、左侧图和顶视图。
- 轴测图:通过透视投影的方式,展示零件的三维形状,便于直观理解。
- 剖视图:将零件切开,展示其内部结构和细节。
- 放大图:对于细小或复杂的部分,通过放大图展示其细节,方便加工和装配。
零件图的基本要素•外形尺寸:零件图中一般标注零件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外形尺寸,以确保加工和装配的精度。
尺寸一般通过标注线和箭头来表示。
•标注:标注是零件图中重要的信息之一,通过文字、符号或线条等方式标明零件的材料、名称、制造工艺和其他重要参数。
标注一般通过直线、曲线、箭头和文字等元素组成。
•视图:视图是零件图中展示零件形状和尺寸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视图包括正面图、左侧图和顶视图等。
在正投影图中,每个面都有不同的字母来表示,例如正面图通常用字母“F”表示。
•剖视图:剖视图是一种展示零件内部结构的方法,通过将零件切开,可以清晰地展示零件内部的各个部分和细节。
•辅助视图:辅助视图是对零件某一部分或特定面的放大或投影,用于展示细节或复杂的形状。
•切剖线:切剖线是用于细分剖视图的线条,通过切剖线将零件切割成两部分,分别展示内部和外部的形状和尺寸。
如何读懂零件图?要读懂零件图,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机械制图知识,包括图纸规范、图形符号、标注方法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机械知识,包括材料、机械加工工艺等。
在读懂零件图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观察零件图的整体结构:了解零件图的布局和各个要素的位置,包括视图、标注、尺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