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1)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1)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1)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1)导学案

3.分数的基本性质李坑中心小学李忠华

东山小学李媚清

第1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1)

一、故事引入。(4分钟)

1.课件展示《妈妈分饼故

事》。

三毛家有三兄弟,三兄弟都

特别爱吃饼。一天,妈妈买回3

张同样大小的饼,准备平均分给

他们三兄弟吃,妈妈先把第一张

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出其中的一

份给大毛;二毛看见了,说:“太

少了,我要吃两份。”妈妈点点头,

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四份,取出

其中的两份给二毛;三毛连忙说:

“我最小,我要比你们多吃一些,

我要吃四份。”妈妈又点点头,把

第三张饼平均分成了八份,取出

其中的四份给三毛。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谁分

得多吗?

2.引入课题,要想正确解决

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来学习分数

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1.听故事,交流猜想。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

容。

1.按要求色,再比较它们

的大小

(1)

1

3

2

4

(2)

2

3

4

6

答案:

(1)

1

3

2

4

(2)

2

3

=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

2.找朋友。(把相等的分

数连起来)

答案:

二、主操作,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22分钟)

1.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指导学生折一折、画一画、

剪一剪、比一比,通过边操作边

思考的方式验证谁分得的多。(视

学生的操作结果,发问题予以指

正)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组织汇报,通过动手操

作验证结果。

1.(1)拿出四张同样大

小的长方形纸,把每张长方形

纸都看作单位“1”,并分别平

均折成4份、8份、16份、32

份。

(2)在折好的长方形纸

上,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

4份、8份涂上阴影。

(3)把长方形中的阴影

(2)课件演示,把四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32份,再分别取它们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8、

4

16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1)(课件出示例1)讨论:

3个相等的分数,分子和分母之间有什么关系?

(2)总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提问:分数的分子、分母为什么不能同时乘或者除以0呢?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回忆知识的形成过程,总结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部分剪下来。

(4)把剪下来的阴影部

分重叠,比一比,看看结果是

怎样的。

2.(1)同桌之间可以交

流各自的想法,个别学生结合

自己画好后的图形到讲台上

一边演示一边汇报结果。

(2)观看演示过程,明

显地看出阴影部分的大小相

等,得出结论:

1

4

2

8

4

16

8

32

3.(1)交流汇报。

从左往右看,是把分数的

分子、分母同时乘2;从右往

左看,是把分数的分子、分母

同时除以2,而分数的大小不

变。

(2)总结并记忆。

(3)汇报:在除法里,0

不能作除数,在分数中,分母

也不能为0,所以分数的分

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4)独立思考后汇报分

数的基本性质。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

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8

16

1

4

12

32

1

2

答案: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

2

8

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

4

8

三、巩固

提升。(10分钟)1.完成教材第58页1、3题。

2.完成教材第59页第8题。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

总结。(4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通过分饼这一故事来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验证过程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点评和总结: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素材积累】

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

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汗找上门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说:地狱的小。

2、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0704.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导学案)

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 2.会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 学习重难点: 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 使用说明: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99---100页,结合问题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 探究任务。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2.带★号的可以选做。 一.知识链接 1.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填表。

二.自主学习 1.教材99页4个物品里有哪些图形? 2.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 三.合作探究 1.独立完成99页例4。 (1)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2)列式计算出图案的面积。 2.怎样计算组合图形面积。 3.计算组合图形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四.达标测评 1.判断。 (1)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3)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缩小到原来的12 , 面积不变。( )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2.5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图形的面积: ★4.一张硬纸板长15分米,宽10分米,如下图剪下4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个盒子的表面积是多少?

五.整理学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二课时 左、 右 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 知识点二:认知并理解“前”“后”的位置关系 1.说一说:怎样用“前”“后”描述大桥上三辆车的位置关系? 2.练一练:小组同学排成一纵队,依次用“前”“后”说说自己的位置。 知识点三:初步学会辨别方位,并能用语言描述 讲故事:观看老师准备的动物运动会动画片,小组内用“上”“下”“前”“后”讲讲动物运动会发生了什么? 三、实践应用 (一)随堂练习 1.看图填一填 (1)小狗跑在最( )面, 小象跑在最( )面。 (2)小象跑在小牛的( )面,小狗跑在小兔的( )面。 (3)小兔跑第( ),它的后面还有( )个,前面还有( )个。 2.读一读,想一想,在括号里填出她们的名字。 小敏家住在小英家楼下,小英家住在小兰家楼下,那么( )家住在最下面,( )家住在最上面。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 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 面 表 现 不 够 , 以 后 要 注 意 的 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师引导学生 总结注意事项。

读一读下面的两个字,试着说说它们的意思。 左右 二、探究 1.向你的同桌分别介绍一下你的左手和右手。 2.请用“谁在谁的左/右边“的句式描述一下教室里物体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 质疑探究 知识点一: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小组内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一位同学。 2.同桌之间玩“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规则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学习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 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 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设计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 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 2.2.5+2.5+2.5= 2.5 ×( )=( ) 6.3+6.3+6.3+6.3+6.3= ( )×( )=(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 ( )来进行简便计算。 3.把0.4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把75缩小到它的100 1 是( )。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 )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3.5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怎么计算? 方法一:把3.5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元, 5角×3=()角=()元 ()元+()元=()元 方法二:把3.5元转化成35角 3. 5元 3 5 角 × 3 × 3 1 0. 5元 1 0 5 角 结果:3.5元×3= ()元 (3)练一练:5个单价是4.6元的风筝多少钱? 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3.阅读教材第3页例2。 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倍,变成72,计算 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得到0.72×5的积。小数末尾的 0可以(),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小数乘整数,先转化成(),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边起数出()位点上小数点,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2.用竖式计算。 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三、达标测评: 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位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写出竖式)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一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课题:数一数 【学习内容】: 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提出问题】: 看到“数一数”这三个字,小朋友想知道什么? 1、------------------------------------------------------------------------? 2、--------------------------------------------------------------------------? 3、--------------------------------------------------------------------------? 【自主探索】:(师出示2、3页的彩图,学生观看后回答) 1、看到了什么? 2、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勇敢地数一数吧! 滑梯()个、秋千()个、木马( )架 人()个、鸟()只、花()朵 ………… 【大胆展示】:针对上面的问题: 1、自己先数一数。 2、说给同桌听。 3、上前台做向导带领小朋友一起按顺序数。 【独立练习】: 1、找一找自己身上有多少个数。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3、找一找同桌身上有哪些数。 4、说给大家听。 5、总结数数的方法。(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 ---------------------------------------------------------------------------------------------------------------------)【合作练习】: 一些物体可以用简单的符号表示,下面我们就用点子图来表示吧,例如:1个滑梯就用一个点来表示(?)3个同学就用3个点来表示(???) 1、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呢? 2、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来表示? 3、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 4、10个点子表示什么? 【课堂测评】: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数乘整数 班级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 学习目标: 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第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 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 2.++= ×( )=( ) ++++= ( )×( )=(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 ( )来进行简便计算。 3.把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把75缩小到它的100 1是( )。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 )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 怎么计算 方法一:把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 )元, 5角×3=( )角=( )元 ( )元+( )元=( )元 方法二:把元转化成35角 3. 5元 3 5 角 × 3 × 3 1 0. 5元 1 0 5 角 结果:元×3= ( )元 (3)练一练:5个单价是元的风筝多少钱 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 ,就是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doc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六课时人民币兑换 班级姓名座号__________ 【知识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 2.会正确求出积、商的近似数,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知识链接】 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问题中是中国银行2012年10月x日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计算时按此兑换比率计算。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12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美国小朋友玛丽给笑笑寄来一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1)常用的人民币单位有___、___、___。 (2)根据右表,1美元可兑换人民币___元, 求这本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就是求6.31元的 6.70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 ________________。 (3)计算: 6.31×6.7 =42.227 ≈_____(元) (4)在用元作单位时,小数点后一位表示___,第二位表示___,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在求人民币的题目中,即使没有特别要求,一般也要用“________”法保留两位小数,求出计算结果的近似值。 2.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 (1)求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就是求600元里面包含有多少个6.31元,用除法计算,列式为:_____________。 (2)商要保留两位小数,那商就要除到小数点后第__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自主尝试】 笑笑用5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港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套)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二) 年月日年级一年级认识图形(二)(1) 教学内容:2-3页例1 做一做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了解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累观察、比较、操作的活动经验,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1、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2.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准确认识图形。 教具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反思与评价 环节一、复习,探究新知 环节二、巩固发展:环节一、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 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环节二、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 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环节一、 1、指名说一说图形的 名字 2、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学生小组讨论并且 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 全班交流 环节二、 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 展示作品。

环节三、提高练习 环节四、总结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 形,平行四边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 形。 5.第二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里。 6、第3题:数一数有几个平行四边形、正方 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环节三、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环节四、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各 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 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 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 色,哪些涂成红色?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 桌拼的最好?全班交 流展示。 认清图形的特点找一 找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 怎么数的?有什么好 方法? 环节三、 动手操作。 小结方法。 环节四、 各抒己见。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导学案

1 数 一 数 预习指南:数数的时候一般用点数法数数,数到几,这组事物就有几个。数数的方法除了点数法,还可以用做标记、画线数等方法。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温故 知新 1. 你nǐ能nénɡ数shǔ出chū下xià面miàn 事shì物wù的de 个ɡè数shù 吗m ɑ?试shì一yi 试shì吧b ɑ! 新课 先知 2. 教材第2、3页主题图。 (1)数物体的个数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 )数,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顺 序数,数数时最好是用笔点着数,也可以数一个做一个记号,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2)数数的时候要注意做到两点:一是一一对应( )的方法;二是记录计数的结 果(总数),即知道最后数到几,物体的总数就是( )。 预习 检验 3.数shǔ一yi 数shǔ,圈quān 出chū相xiānɡ应yìnɡ的de 数shù字zì。 大人 孩子 帆船 贝壳 海鸥 1 2 3 2 4 6 1 3 4 3 5 10 1 2 3 4.涂tú一yi 涂tú。

参考答案 1. 6 2 7 2. (1)顺序(2)点数几 3. 提示:分别圈2、6、1、10、3。 4. 提示:把②④⑥⑧⑩涂成绿色,把①③⑤⑦⑨涂成红色。 课后小知识 -------------------------------------------------------- 课外拓展

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状态。只要您按照计划所想,不打折的执行,二十一天后一个学习的习惯就会形成。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绩的保证,再加上恒心、专心、静心,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 对人生来讲学习是一个最务实最有意义的事情。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一、内容:准备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物体的多少。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材分析:P2-3页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美丽的校园”,以小学为背景,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同时校园内外的事物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且每种数量不止一种,给数数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P4-5页集合图中的具体事物与10以内各数对应,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 读。在本单元中只是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的教学没有安排专门 的练习内容。教材通过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各种不同的比较,小兔和萝卜,小猪和石登,小兔和小鱼等比 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少”。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数主题图中的事物:充分地数 同一数量的事物。数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让数 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 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初步学 会数数的方法。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对校园生活不适应,有意注意较差, 因此不要急着去数数,让学生先观察有什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表面的事物 看够了,再带着数数任务观察,从小到大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 五、教学方法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学时,出示插图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 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数数时,可以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数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后, 还可以数学生身边的一些实物(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等)。引导学生数实物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 后全班交流。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么?(1面国旗)左面有什么?(4扇窗户)等。逐步使学生分清方位,这对于以后教学中布 置学生看书、做作业,都有好处。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 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六、课时分配:2课时 第1页共6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目录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一课时精打细算 (2) 第二课时打扫卫生 (4) 第三课时打扫卫生试一试 (6) 第四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8) 第五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试一试 (10) 第六课时人民币兑换 (12) 第七课时人民币兑换试一试 (14) 第八课时除得尽吗 (16) 第九课时调查“生活垃圾” (18)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第一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 (20) 第二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二) (22) 第三课时平移 (24) 第四课时欣赏与设计 (26)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第一课时倍数与因数 (28) 第二课时 2, 5 的倍数的特征 (30) 第三课时 3 的倍数的特征 (32) 第四课时找因数 (34) 第五课时找质数 (36) 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比较图形的面积 (38) 第二课时认识底和高 (40) 第三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2) 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试一试 (44) 第五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46) 第六课时三角形的面积试一试 (48) 第七课时梯形的面积 (50)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 (52) 第二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二) (54) 第三课时分饼 (56) 第四课时分数与除法 (58) 第五课时分数与除法试一试 (60) 第六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62) 第七课时找最大公因数 (64) 第八课时约分 (66) 第九课时找最小公倍数 (68) 第十课时分数的大小 (70)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 (72) 第二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74) 第三课时公顷、平方千米 (76) 数学好玩 第一课时设计秋游方案 (78) 第二课时图形中的规律 (80) 第三课时尝试与猜测 (82) 第七单元可能性 第一课时谁先走 (84) 第二课时谁先走试一试 (86) 第三课时摸球游戏 (88) 第八单元总复习 第一课时数与代数 (90) 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 (92) 第三课时统计与概率 (94)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5课时 5、4、3、2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 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口算。 9十5= 9十3= 8十5= 8十3= 9十4= 9十2= 8十4= 7十5= 6十5= 8十6= 2、8十9=? 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5、 4、3、2加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 5、4、3、2加几) 二、新知探索 1、出示5十7=,同桌合作学习。 问:5十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试做5十7。 ②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③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④师: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十8、4十8、3十9。 ①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②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③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3、看书质疑。 4、做一做。 ①看图列式。(第1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②第2题和第3题。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5、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三、练习应用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二第l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按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二第3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二第 4、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先说问题,再计算。) 四、反思总结 创立合作讨论的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思维也会开阔、活跃起来。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课后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五年数学导学案 姓名:

教学进度表

全册教材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一)“数与代数”领域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商不变的性质、整数除法的运算性质、整数的四则运算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此注意了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然后区别于整数不同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同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的思想;并不失时机地进行估算,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3、第五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对称轴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首先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现象;其次,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再次,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 3、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结合,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pdf

目录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第一课时买铅笔 (2) 第二课时捉迷藏 (4) 第三课时快乐的小鸭 (6) 第四课时开会了 (8) 第五课时跳伞表演(1) (10) 第六课时跳伞表演(2) (12) 第七课时美丽的田园 (14) 第八课时做个减法表 (16)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看一看(一) (18) 第二课时看一看(二) (20)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第一课时数花生 (22) 第二课时数一数 (24) 第三课时数豆子 (26) 第四课时谁的红果多 (28) 第五课时小小养殖场 (30) 第六课时做个百数表 (32)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34) 第二课时动手做(一) (36) 第三课时动手做(二) (38) 第四课时动手做(三) (40)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第一课时小兔请客 (42) 第二课时采松果 (44) 第三课时青蛙吃虫子 (46) 第四课时拔萝卜 (48) 第五课时收玉米 (50) 第六课时回收废品 (52) 数学好玩 第一课时分扣子 (54) 第二课时填数游戏 (56) 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第一课时图书馆(一) (58) 第二课时图书馆(二) (60) 第三课时摘苹果(一) (62) 第四课时摘苹果(二) (64) 第五课时阅览室(一) (66) 第六课时阅览室(二) (68) 第七课时跳绳(一) (70) 第七课时跳绳(二) (72)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第1页共73页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第一课时买铅笔 【知识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重点)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难点) 【知识链接】 1.口算练习:10-9= 10-6= 15-5= 17-7= 2.填一填:9+()=13 ()+9=15 【探究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第2页),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同学们:还剩几支铅笔?你能试着列出算式吗? □○□=□(支) 2.自主尝试:15-9=?该怎么算呢? 3.动手操作: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讨论汇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5.师生归纳算法。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13-9=() 【思路分析】 1.数数法(略); 2.拆数法:(拆法1)把13拆成10和3,10-9=1,1+3=4,所以13-9=4; (拆法2)把9拆成3和6,13-3=10,10-6=4,所以13-9=4. 3.用加法计算减法:想9+4=13,所以13-9= 4.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第2页共7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 数位的认识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2.数位的认识

板书课题:数位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引导学生拿出自制数位筒按要求完 成。 (1)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放11个 小棒,怎么放? (2)操作、讨论、汇报。 (3)师小结:右边的1根表示1个一, 1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左边的1根表示 一个十,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4)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那么 11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 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1)提问: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你发现 了什么?从右边起第一档是什么位?第 二档呢? (2)怎么写11? 教师小结:在写数时一定要分清数位, 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1个一就在个 位写1。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 上的数,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教材75页例3中后两个数,四个人 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 1.(1)学生动手操 作。 (2)学生讨论:左 边放10根,就是 一捆一个十,放上 面表示1个十,右 边放1根,表示1 个一。 (3) 学生认真倾 听。 (4)独立思考。 2.(1)学生讨论: 计数器上有个位 和十位;计数器右 起第一档叫个位, 右起第二档叫十 位。 (2)请一名学生 板演。个位下写1, 十位下也写1。 3.学生:该写,因 为个位的0表示占 位的作用,表示个 位一个单位也没 有,所以必须写。 3.画一画。 计数器分别表示19、20、16。 答案:略 4.改错。 十二写作十2。() 二十写作2。() 答案:1220 5. 答案:12 18 20 三、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1.同桌合作完成。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完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1:小数乘整数(课本2、3页) 设计者:司剑丽学生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39×40 12×1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

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 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145×3=435,1450×3= 14500×3= 145×3000= 2阅读教材第3页例2。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 ×18时,先把1.345 ,转化成1345,计算出1345 ×18的积后,又将积。就得到1.345 ×18= (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 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2、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人教新课标

社旗县新时代国际学校导学案 班级姓名 年级五学科数 学执笔数学备 课组 审核使用日期月日 课时及内容植树问题、两端都栽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学会在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 数之间的关系。 2.学会在合作、交流中,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进一步激 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学习过程】〖预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理解教材例题,进行思路梳理;解决问题。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惑”中。 3、限时10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自测〗:---本部分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只有“用心才会,细心才对”。 自学教材第106页完成表格总长 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即 间隔(米) 两端都种 间隔数棵数20米 5 4 5 4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我的疑惑〗: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在下面,待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究解决。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故我在。 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 隔50m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三、〖训练案〗---有效训练,当堂矫正。 1、学校校园内一条小路的一旁从头到尾共有35棵树,每两棵树相距5米。这条小路共有多长? 2、学校教学楼每层楼梯有24个台阶,老师从一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老师走到了第几层?

3、广场上的大钟7时敲7下,12秒敲完,10时敲10下,需要几秒钟敲完? 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你有哪些疑问?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好,以后注意的 ------------------。

最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

7 解决问题 1.填空。 (1)3.25×0.17的积是( )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 (2)1.85÷0.9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 2.计算。 360÷4÷5750÷5÷5420÷7-50 3.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数。 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最多可盛0.4kg。需要准备几个玻璃瓶? 列式为2.5÷0.4=6.25(个)。 虽然6.25≈6,可是6个瓶子只能装( )kg,还剩( )kg,所以需要准备( )个瓶子。 4.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王阿姨用一根25m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m长的红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列式为25÷1.5=16.666…(个)。 虽然16.666…≈17,但是17个礼盒需要( )m红丝带,还差( )m,所以最多只能包装( )个礼盒。 5.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一般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 际需要,用( )法或( )法取商的近似数。 6.2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学前 知识:整数除法应用题及商的近似数的相关知识。 准备

参考答案: 1.(1)四0.55 (2) 2.06 2.1 2.18 30 10 3.2.4 0.1 7 4.2 5.5 0.5 16 5.进一去尾 6.1.2÷3÷2=0.2(公顷) 学习励志名言 ~~~~~~~~~~~~~~~~~~~~~~~~~~~~~~~~ 相信自己 人身如开车,不怕慢,就怕钻!不能原地踏步,不能天天折返跑!转机只在前进的路上,一个躺在沟里不想爬出来的人不配谈成功。不要抱怨,不要等待。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别错位,别越位,别失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要坚持再长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完,反之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加油!顶着困难大踏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编导学案(含答案)

1 认一认 项 目 内容 1、写一写。 ( ) ( ) ( ) 2、是( )形,它的四条边相等。 3、是( )形,它的对边相等。 4、是( )形,它的对边相等。 5、是 ( )。 6、通过预习,我知道:长方形可以用( )画出,正方形可以用 ( )画出,圆可以用( )画出,三角形可以用 ( )画出。 7、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8、写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温 馨提示知识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知识。学具准备:薯片盒、铅笔盒、魔方、乒乓球。

参考答案 1、圆柱 长方体正方体 2、正方 3、长方 4、平行四边 5、圆 6、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7、书的封面是长方形等。 8、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2 拼一拼 项 目 内容 1.两个具有什么特征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填一填。 3、一套七巧板有( )块,1块( ),1块( )和5块 ( )。 4、通过预习,我知道:最少用( )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 个大正方形;七巧板是由( )个正方形、( )个平行四边形和( )个三角形组成的。 5、用4个和4个拼一拼。

6、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几个长方形? 温 馨提示知识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形的认识。学具准备:七巧板。 参考答案 1、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2、两正方形或长方形 3、 7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4、4 1 1 5 5、…… 6、 略 1 十几减9 项 目 内容 1、直接写出得数。 9+4= 5+9= 8+9= 2、计算10-9+6时,按从( )到( )的顺序进行。

3、计算15-9。 方法一:做减法想( )法。计算时,想9+( )=15,所以15-9=( )。 方法二:破十法。先把15分成10和( ),先算10-9=1,再算1+( )=( )。 4、通过预习,我知道:计算十几减9时,可以用想( )法算减 法,也可以用( )。 、圈一圈,算一算。 5 6、直接写出得数。 13-9= 19-9= 18-9= 17-9= 12-9= 10-9= 11-9= 15-9= 温 馨 知识准备: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 提 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