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 格式:pptx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48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日积月累、词语盘点一、语文园地一(古诗词)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2.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王士禛)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4.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二、语文园地二(为人之道)1.言必行,行必果。
《论语•子路》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三、语文园地三(气象谚语)1.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4.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5.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6.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四、语文园地四(关系成语)1.知己知彼百战百胜2.运筹帷幄决胜千里3.出其不意攻其不备4.围魏救赵声东击西5.四面楚歌腹背受敌6.草木皆兵风声鹤唳7.兵贵神速突然袭击 8.神出鬼没所向无敌五、语文园地五(生命格言)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2.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3.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六、语文园地六(古诗词)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5.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王驾)6.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七、语文园地七(关系成语)1.雄心壮志坚定不移2.坚忍不拔自强不息3.聚沙成塔集腋成裘4.持之以恒全力以赴5.知难而进无坚不摧8.知难而退碌碌无为7.一暴十寒寸进尺退9.有始无终半途而废八、语文园地八(歇后语)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4.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2.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5.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3.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6.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综合性很强的语文园地,包含了字词句的训练、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等多个方面。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字词句,对于阅读理解和写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训练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对于部分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引导和训练。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段阅读,理解课文的大意。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词句,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来回答问题或进行写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新词“干净”、“千姿百态”、“不断”、“喊叫”、“秘密”、“困难”、“仿佛”、“结束”等的读音和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正确口述课文主要情节;3.知道怎样才能获得获得长大的愉悦感受,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1.词语解释:•仿佛•千姿百态•困难•干净•秘密•结束2.理解课文内容,并正确口述主要情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接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 学习新词1.通过看图片、做动作等形式,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词:干净、千姿百态、不断、喊叫、秘密、困难、仿佛、结束。
教师寓意扩展词汇,让学生能够联想到更多的词汇辅助课堂编排。
2.让学生边听边跟读8个词汇,并围绕词汇使用情景,教授生词的意义。
3. 理解课文内容1.联欢活动:在展开理解课文内容之前,进行部分小组之间的呈现联欢表演,以增强课堂气氛。
2.对学生进行阅读语文园地,领读一遍,鼓励部分学生朗读新课文的名字、作者和插图,并按照课文核心信息展开讨论。
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于课文的符号感受。
3.展开课堂小结,确认学生对于主要事件的理解情况,针对性讲述基本情节,让学生对于整个故事的情境细节了解更加深入。
4. 怎样才能获得获得长大的愉悦感受1.与学生一同探讨,怎样才能获得长大的愉悦感受,引导学生探究爱与积极向上的情绪等侧面的相关的问题。
2.归纳课堂学习的核心事件,高亮表达学生答案中较为偏离事实的内容,增强对于课文情节核心表达的语文理解。
3.在引导学生以自身经历为依据,对于如何获得长大的愉悦感受深入思考,推动学生目标主体观,“自我再审视”提升。
四、教学评估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词汇理解进行认真的观察,最好进行随机点名。
同时对于学生关于课文主要情节的表达是否准确,进行充分回顾性质问题检验。
将部分金句随机板书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加深对于经典句子的记忆并提升阅读深度。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篇一」教学设计:1、以童话为内容进行交流,要讲清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从中受到的启发。
2、通过“减一减”的方法,认识一些新字。
能自己发现这些字在读音和字形上的特点。
3、通过“读一读”对学生写字进行巩固,并能够自己发现这些生字与偏旁之间的关系。
4、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
5、积累一些谚语。
教学重难点:1、能感受童话的奇特,和同学交流童话带给你的启示。
2、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与同学们交流童话的特点。
(1)童话世界里的人物、动物、植物都会说话。
(2)童话世界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2、说一说,在这些童话里你更喜欢谁?为什么?3、读完童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4、你打算在生活中怎么去做?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
(1)同桌之间读一读。
(2)齐读。
(3)指明读。
2、如果去掉这些生字的读音,你还认识它们吗?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读读这些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这些字都有“口”字旁,说明都与口有关系。
c、你能在写几个这样的字吗?请你写一写。
d、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2、学习修改符号。
a、认识什么是修改符号。
b、明确修改符号的具体意义。
c、学会运用修改符号。
3、巩固练习,修改符号的用法。
(1)爸爸尚班走了。
(2)妈妈穿着一件红裙子,一顶帽子。
(3)果园里有许多水果:苹果、鸭梨、黄瓜和桃子。
a、学生练习修改,并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b、小组内交流c、全班交流d、展示、评价。
4、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2)学生随教师诵读。
(3)说一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a、小组交流。
b、汇报。
(4)生诵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能按要求正确书写生字词,增强词汇记忆。
3.能正确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看法。
4.能在困难情境中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小有所获的秘密》2.生字词:探寻、屏息、湖泊、漫步3.文学常识:诗歌、寓言故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2.正确书写并运用生字词。
3.学会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运用生字词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入新课。
2.课文学习:轻声朗读课文,理解意思。
3.生字词学习:板书生字词,学习笔顺发音。
第二课时1.课文鉴赏: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生字词造句:学生自由造生字词句子。
第三课时1.课文背诵:学生跟读课文,小组合作背诵。
2.课文理解: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也需要加强,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作业。
另外,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给予学生机会进行言语交流。
六、教学延伸1.小组朗读: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相关诗歌和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该教案适用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
该单元主要涉及语文知识与技能,其中包括汉字、词语的拼音与意思,诗歌鉴赏以及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内容。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园地”课本内容的学习,包括《石锅陀》,《三个和尚》,《诚实的孩子》,《一只小小的鸟》,《小夫妻和小和尚》等内容。
2.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如查字典、理解文章大意、鉴赏诗歌等。
3.启发与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4.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时序安排:1.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图片、提问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对学生进行概括性的介绍。
2.学生自主学习(45分钟)学生通过自学教材、课外阅读以及讨论小组等方式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讲解与讨论(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4.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一些需要加强的内容进行再次讲解,以保证学生理解清晰。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分享、讨论,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创新性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创新性教学手段,如视频播放、图片展示、课件演示等,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创新性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活跃、生动。
同时,注重营造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能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2.运用一些写乡村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一读描写不同景物的句子,仿照图画写话。
4.朗读背诵并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引导体会课内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感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同学们品读感悟。
2.积累一些反映乡下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句子,看图写话。
1.充分利用摘抄来引导学生交流方法,丰富积累。
2.朗读辨析、分类识记,写看图小作文。
一、交流平台1.出示“语文园地”,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大家还记得老师在每课的作业设计里都有一项是: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现在,就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摘抄本,老师要看看你们谁把它“打扮”得最漂亮!(教师巡回检查,同桌也可以互相借阅)真不错!我在同学们的本子上发现了不少“宝藏”呢。
现在,我们就把有些“藏品”拿出来晒晒,同学们交流一下,分享一下心得。
2.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句子,学生朗读并各抒己见。
过渡: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①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②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天窗》)讨论交流:生1:我从句①中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还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对乡下人家自由闲适的生活的向往。
生2:我从句②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教师点评,拓展交流。
过渡:这些句子和一般的写景句子不一样,它们很有特点,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在文中起到很好的点缀,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类句子也是我们去摘抄和积累的对象,以后同学们要多多地收藏这些“宝藏”。
若同学们有兴趣,在所学的课文中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来,大家不妨再试一试。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一》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情节和主题。
–能正确朗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掌握诗词《悯农》的内容和背诵。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认识和尊重。
–引导学生珍惜粮食资源,树立良好的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诗词《悯农》的背诵和理解。
2.教学难点:–学生对诗词《悯农》的感情理解和情感表达。
–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课文标题所能联想到的内容。
2. 学习课文•听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正确发音。
•教师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并帮助学生理解。
3.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感情表达,讨论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粮食的依赖。
第二课时1. 复习课文•学生互相朗读课文段落,巩固课文内容。
•提问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2. 学习诗词《悯农》•教学诗词《悯农》的背诵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分组朗诵《悯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总结与展望•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展望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后记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语文园地一》的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诗词《悯农》有了情感上的共鸣。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学习,交流,增强了对粮食和农民的尊重与感恩之情。
下一步教学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认识汉字”这一主题展开教学,通过识字、写字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汉字的结构、笔画和发音规律,为学习汉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并书写本单元所学字词。
2.了解汉字的构成要素,掌握部分汉字的笔画顺序。
3.能够正确发音并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4.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并书写本单元相关字词。
2.理解并掌握汉字的结构和发音规律。
难点1.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笔画顺序。
2.运用学到的字词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语文园地一》P1-3,教学课件,板书设计,学生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准备课堂笔记用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汉字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形状和结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 2. 学习新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单元新学习的字词,讲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音规律,并示范正确的书写方法。
#### 3. 练习让学生跟读、模仿教师书写相应的汉字,加深记忆。
#### 4. 巩固设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前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 2. 拓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运用所学字词进行简单的表达。
#### 3. 提高引导学生体验汉字书写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 4. 作业布置留下相应的练习作业,以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对汉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汉字的笔画顺序掌握不够,今后需要加强笔画训练。
同时,我还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在汉字学习中有更好的应用能力。
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但也需要更多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方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开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优美的文章,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素养训练、口语交际等,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但部分学生在表达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PPT课件3.生字词卡片4.小组讨论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热爱大自然。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共同总结出它们的含义。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给予奖励。
5.拓展(10分钟)根据课文内容,教师设计口语交际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园地一新课教学()分钟一、词句段运用(二)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课件8】✧天空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分别描绘出了什么地方的风景画?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第一个片段写了一幅傍晚时田园风景画。
第二个片段写了一幅海边风景图。
(板书:田园风景画海边风景图)2.选择其中一幅图,照样子写写。
【出示课件9】示例: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
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粒小石子,激起的浪追逐着夕阳的余辉。
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的绿绸,在春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河水似的。
柳树下洗衣姑娘的影子倒映在水里……二、日积月累1.出示《卜算子.咏梅》,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出示课件10】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出示描写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词语,并选择两三个词语造句,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用词语遣词造句的能力,一举两得。
期末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训练营(28分)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
(3分)矩.形(jùjǔ)麦穗.(huìsuì)缤.纷(bīn bīng)游弋.(yìyè) 应.和(yīng yìng) 埋.怨(mái má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耽搁根据企途漠不关心B.骆驼躲避理睬兴高彩烈C.乳汁昼夜驱赶轻而易举3.与“剪刀、布匹”所表示关系最相似的一项是()(2分)A.玻璃、窗户B.粉笔、黑板C.缝纫机、衣服D.锯子、椅子4.看拼音写词语。
四下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一编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聚焦阅读方法—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材以《乡下人家》《天窗》为例,提示学生注意关键语句的位置和作用。
中心句、结尾句、过渡句、反复句等句子需要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词句段运用编排了两项内容,一是选两三个词语,说说城乡生活的不同;二是仿照例句,看图选择一种情境来写一写。
这一板块注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理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上阙写的是梅花傲雪开放的美好身姿,“风雨、飞雪、百丈冰”表明了环境的恶劣,而梅花不畏严寒;下阙主要写梅花“不争春、春来报、丛中笑”的谦虚品格和乐观精神。
这首词感情炽热,表现出梅花的精神风骨。
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运用分项列举再概括的方法,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画。
3.理解、背诵《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难点运用分项列举再概括的方法,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画。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总结方法,快乐阅读1.自由朗读三位同学的话,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分享。
预设1:我喜欢《天窗》里的这一句话“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这句话,读者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预设2:我从《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
这是全文的关键句。
3.你是如何找到这些关键句?预设:一般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都在课文的结尾,比如《乡下人家》。
有些在课文中间,比如《天窗》,“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一句作为过渡句,表达作者的感情。
4.你发现还有哪些语句也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呢?5.小结梳理。
通过交流和分享,我们不仅能找到关键句,还能找到关键句的位置。
关键句,包括中心句、结尾句、过渡句、反复句等需要重点体会。
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园地笔记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笔记(人教版)一、交流平台。
1. 阅读感受。
2. 阅读方法的好处。
- 这样阅读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联系生活经验时,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描写的情感和事物的特点。
- 能让我们从课文内容延伸到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丰富阅读体验,提高阅读能力。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1. 例句分析。
- 句子:“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这里把“声音”比作“小铃铛”,把“光芒”比作“丝绸”,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而且都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描写抽象的事物,使被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 再如“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也是将“桃花水”分别比作“竖琴”和“明镜”,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桃花水的特点。
2. 仿写示例。
- 选择“星星”“荷叶”。
- 仿写:星星像无数双眼睛,在夜空中好奇地眨着。
荷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静静地在池塘里撑开。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个句子。
1. 例句分析。
- 句子:“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那……那……那……”的句式,增强了语势,生动地描写出了乡村夜晚各种声音交织的美妙场景。
2. 仿写示例。
- 那盛开的花朵,像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那随风摆动的柳枝,像是少女婀娜的身姿;那沙沙作响的树叶,像是精灵在轻声细语。
三、日积月累。
- 原文。
-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字词解释。
- 篱落:篱笆。
- 疏疏:稀疏。
- 径:小路。
- 阴:树荫。
- 急走:奔跑。
- 诗句赏析。
- 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乡村田园的静态景色,稀疏的篱笆,幽深的小路,树上新长出的嫩叶还没有形成浓密的树荫,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乡村画卷。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园地一:城市和乡村的风景截然不同。
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而乡村则有肥沃的土地,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无论是天边的红霞、微风,还是归巢的鸟儿,都与乡下人家和谐相处,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海岸线上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草原上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构成了和谐的草原风景。
语文园地二:第一种恐龙的体型和狗差不多,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碳纳米管是一种神奇的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这棵树比五层楼还要高,狗的嗅觉比人类的40倍以上,荔枝的个头相当于乒乓球大小,这种苹果比蜂蜜还甜,那颗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相当于黄豆那么大。
语文园地三: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上了一身雪花,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那草滩的绿色娇嫩,菜花的黄色蓬勃,而湖水的蓝色则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在我的桌边,有一朵玫瑰花,仿佛涂上了口红,肆意地绽放着。
满塘的荷花荷叶,远远望去就像碧波上荡着点点五颜六色的帆,煞是好看。
月季的花儿在枝头怒放,颜色是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语文园地四:有才干的人被称为千里马,老实肯干的人被称为老黄牛,歌声清脆的人被称为百灵鸟,在团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被称为领头羊,勤快的人被称为小蜜蜂。
外强中干的人被称为纸老虎,见风使舵的人被称为变色龙,小气吝啬的人被称为铁公鸡,没有主见、随声附和的人被称为应声虫,溜须拍马的人被称为哈巴狗。
语文园地五:活泼的小狗会用身体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细心的XXX总是能够发现别人忽略的小细节;粗心的XXX常常犯错误,需要别人的提醒。
热心肠的老奶奶总是乐于助人,热闹的操场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注】语气词是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情感、语气、语调等的词语。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交流平台读了这几段话,我发现每段话中提到的句子,对于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都是课文的关键句。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大街小巷肥沃麦浪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读一读这些词语,我们知道第一行词语是描写城市生活的,第二行词语是描写乡下生活的。
体会:从“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这些词语中我感到城市生活是灯火通明、人多热闹的;从“肥沃、麦浪、炊烟袅袅”这些词语中我感到乡下生活是恬静、温暖、美好的。
2.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a、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b、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这两个例句,一个是描写田园生活的,一个是描写海边生活的。
三幅图分别是:草原场景、山间场景和城市生活场景。
写一写:(1)一望无际的草地与蓝天相接,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的十分清楚的马群,羊群在太阳底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
(2)几场春雨后,山青了,水绿了,山下那淙淙流动的一条小溪,愈发湍急秀丽起来。
(3)城市里,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干净宽敞的马路,绿化优美的街道,五颜六色的花朵,将城市装点的分外美丽。
三、日积月累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①冰:形容极度寒冷。
②犹:还,仍然。
③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④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⑤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诗意: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