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62.09 KB
- 文档页数:2
低碳经济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中,低碳经济已逐渐成为主导趋势,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且多面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格局和规则,也促使各国在经济发展战略和贸易政策上做出重大调整。
低碳经济的兴起,首先源于对环境问题的深刻关注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了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其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等手段,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在国际贸易领域,低碳经济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贸易结构的转变上。
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如钢铁、化工、建材等,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逐渐减少,而新能源、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则迅速崛起。
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相关领域,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新增长点。
这一转变不仅推动了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也促进了各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与合作。
低碳经济还引发了国际贸易规则的重大变革。
为了实现全球减排目标,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与低碳相关的贸易规则和标准。
例如,碳关税的提出,使得进口国可以对来自碳排放控制宽松国家的高碳产品征收额外的关税。
这一举措旨在促使各国采取更加严格的减排措施,但同时也可能引发贸易争端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此外,国际上对于产品碳足迹的认证和标识要求也日益严格,这对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符合低碳标准的产品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相关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低碳经济对于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在低碳领域取得竞争优势,各国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例如,高效的能源存储技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绿色制造工艺等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
然而,技术创新往往伴随着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浅析“低碳”壁垒及其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对策“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标签”“低碳经济”“低碳税”、“低碳认证”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目前,以新能源和环保为主旨的“低碳经济”,不仅成为欧盟、日本、美国三大经济体瞄准未来的经济引擎,而且是其占领新的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新王牌”。
一、浅析“低碳”壁垒尽管针对美国将征收“碳关税”,以及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发起的新的“游戏规则”,中国研究者认为,有些人想以环保为借口“围堵中国经济”,是给中国工业化“套上绞索”,但是中国别无选择,中国制造不能不考虑实施低碳排放。
首先,发达国家争推“碳标签”。
2007年,英国政府专门成立碳基金,鼓励英国企业推广使用碳标签。
法国、日本、美国、瑞典、加拿大、韩国等紧随其后,目前,全球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关于碳排放的法规,在其国内企业推行碳标签制度。
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部门(ADEME)出台相关政策,在法国境内销售的消费品,从2011年1月1日开始,将强制性要求披露产品环境信息(其中包括碳足迹信息)。
日本农林水产省也决定,从明年4月也将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
产品碳足迹的国际标准ISO14067已处于草案拟定阶段,计划于2011年发布。
一旦碳足迹认证国际标准出台,商品加注碳标签将不可避免,绿色供应链正成为国际贸易的新门槛。
目前,低碳口号下家具出口企业影响最大,在我国有6成出口企业遭遇“绿色壁垒”——FSC森林认证。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1000多家顶级买家已接受低碳理念,要求绿色供应链,其中包括联合利华、屈臣氏、Dell、Apple、可口可乐、耐克、BP等。
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瑞典家具巨头宜家要求供应商贴上碳标签,非低碳产品或缺少“碳标签”产品,将意味着无法进入这些跨国公司的采购系统。
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碳关税是指对进口的商品征收的以碳排放为基准的关税,旨在鼓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对于中国来说,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碳关税的实施必然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
碳关税的实施将增加进口国对中国商品的购买成本。
由于碳关税是以碳排放为基准征收的关税,因此中国高碳排放的产品可能会面临更高的关税。
这将使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进而减少了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购买力。
特别是对于一些碳密集型行业,如能源、化工、钢铁等,其产品往往排放较多的碳,面临的关税增加可能更为明显。
这将导致这些行业的出口受到抑制,对中国出口贸易构成一定的制约。
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可能带来市场竞争的重排。
碳关税的实施对碳排放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相对有利。
这意味着那些能够提供低碳产品的国家和地区,将在全球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
由于中国在一些高碳排放行业的产能和出口规模较大,碳关税的实施可能会导致这些行业的市场份额受到其他低碳供应国的挤压。
碳关税可能会使中国的出口贸易中的一些行业面临来自低碳国家的更加激烈的竞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碳减排。
碳关税的实施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市场行为,通过提高高碳产品的成本,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向低碳方向转变。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中国来说,积极应对碳关税的挑战并加快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还能够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为了应对碳关税的挑战,中国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在能源领域,可以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制造业领域,可以加强低碳工艺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生产更加环保和节能的产品。
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低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碳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当前时代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出口贸易遇到新的挑战。
低碳经济将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结构、出口量、出口产品竞争力、出口市场准入以及低碳贸易壁垒等各个方面。
我国政府应适时积极采取各种政策应对低碳经济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出口贸易;影响;对策一、低碳经济概述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英国著名环境专家鲁宾斯德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高能效、低耗能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倪晓宁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目的是保护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中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向空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超标,温室效应显著,全球气候变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低碳经济的实现不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单一行动,而是全球和全人类的重大行动。
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低碳问题,相继召开多次国际会议商讨全球气候问题。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是欧美、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
“十二五”期间,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指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十分沉重的责任。
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催生了低碳经济,并且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新趋势。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低碳经济不但对经济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对我国高耗能,高排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出口贸易影响策略1低碳经济的概述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对于低碳经济的含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减少高碳能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并辐射到所有产业领域。
清洁能源的结构问题和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低碳经济的实质,而其核心则是能源技术的创新、制度的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中国属于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的阵营,欧美、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这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我国面临的必然选择。
2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2.1设置关税等贸易壁垒,相关产业产品成本增加,丧失价格优势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探讨对发展中国家征收炭关税,即对高耗能产品的进口征收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若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高碳产业产品增收高额的“碳关税”,将使我国产品出口数量受到限制,造成出口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下降,最终产生贸易限制效应。
2.2设置非关税壁垒,中国部分产品被“标准”拒之门外设置市场准入标准的认证是西方国家非关税壁垒的典型做法。
如此一来,不达标的产品将被排除在市场大门之外,为此在西方标准的认证工作中生产厂商不得不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其中,从而造成产品成本的增加,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降低。
中国发展低碳贸易面临的阻碍及对策摘要: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主流趋势,低碳贸易也将会带来国际贸易格局的变革。
中国应加快实现向低碳贸易方向转型。
中国的低碳贸易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阻碍,如国际低碳贸易尚未实现自由化发展、中国出口结构不合理、中国低碳技术发展滞后等。
如何克服面临的障碍,值得关注与深思。
关键词:低碳贸易;格局;阻碍;影响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一、国际贸易格局调整带来的影响国际贸易格局调整对我国低碳贸易发展带来一些积极因素,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国际贸易格局调整首先将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
一方面,国际贸易规模扩张将会受到抑制,国际贸易应当发挥低碳的而非高碳的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另一方面,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将趋于下降,而低耗能、低污染产品比重将趋于上升。
在如此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哪个国家能够率先引领世界低碳经济革命,就能在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处于主导地位。
因此,发展低碳贸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突显了出来。
二、阻碍我国发展低碳贸易的因素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出口贸易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但同时,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三高产品(高能源、高能耗、高污染)过多等制约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使我国对外贸易不仅面临能源持续供给和生态环境保护巨大压力,更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制约。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理应抓住此次机遇,加快实现经济向低碳转型。
(一)我国出口商品中高耗能产品过多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我国出口位于前十位的产品门类分别为: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等;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车辆、航空器、船舶及有关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塑料及其制品、橡胶机器制品;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鞋、帽、伞、杖、鞭及其零件;矿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