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新密市实验初中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九年级语文组适用年级九年级总课时8课时设计日期8-20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学习议论文有一定难度,平时学生对议论文阅读不足,并且不喜欢议论文纯说理的论证方式。
加上平时阅读不到位,信息收集不到位,议论文的写作也有很大难度。
从学习内容看:本单元以议论文为主,大多课文是论述求知问题的。
属于随笔性质。
从论证方式上看,有立论和驳论两种形式。
本单元共安排了四篇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短文两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好读书,读好书。
本单元重在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丰富文化素养,还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还要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因此,本单元应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书,开阔视野,同时,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各个知识点真正落实到位,还要利用“导学案”这种路线图、导航仪,结合电子白板的资源优势,采用分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率,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建立有效的测评方法和作业系统,编制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作业,夯实学生的基础,使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多种评价方式真正起到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课程目标(一)、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能说出作者观点及论证方法,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继续学习和掌握议论文知识,能根据议论文知识分析不同文章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理解议论文的严密逻辑和思辩特点。
部编版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语文教材版本:部编版课程类型:必修课程适用年级:九年级上册总课时:90课时制定教师:学校组别:部编版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语文教材版本:部编版课程类型:必修课程适用年级:九年级上册总课时:90课时一、课程目标(一)识字能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写字、释义,会读、会写课后“读读写写”里要求掌握的词语。
(二)阅读(课内)1.通过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够找出论点,区别论据类型,发现论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论证方法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2.欣赏文学作品(小说、诗歌),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维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示力的语言。
3.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背诵优秀诗文14篇。
九上古文3篇,课内外11首古诗。
(二)阅读(课外)4.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本学年阅读《艾青诗选》、《水浒传》两部名著,抓住主要内容,写出读书笔记。
(三)写作1.继续学习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3.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4.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5.作文每学期一般不少于7篇,其他每周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练笔。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能就教材提出的问题,或提出学习的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一)、识字1.能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写字、释义,会读、会写课文“读一读,写一写”里要求掌握的词语175个。
(二)、阅读(课内)1、通过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够找出论点,区别论据类型,发现论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论证方法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2、欣赏文学作品(小说、诗歌),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维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示力的语言。
3、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背诵优秀诗文33篇。
九上16篇:《出师表》、《诗五首》、“课后十首古诗”。
九下17篇。
阅读(课外)4、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本学年阅读《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三部名著,抓住主要内容,写出读书笔记。
(三)、写作1、继续学习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3、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4、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5、作文每学期一般不少于7篇,其他每周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练笔。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能就教材提出的问题,或提出学习的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
二、学科价值1、热爱并运用汉民族语言文字,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民族语言的热爱之情,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人生的感悟。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语文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2009年版适用年级:初中九年级课时:90课时设计:九年级语文备课组背景九年级上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设计了六个人文专题:土地情思、人物画廊、生命之歌、舞台人生、百家争鸣、古代生活。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类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九年级上学期学生从总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地概括文本容,理解人物形象,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相关能力,能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较为复杂的课外文言文,写作时能够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但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容,自我表述能力尚需提高,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目标1、识字: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继续学习新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
2、阅读:(1)学习圈画句中的关键词,学习抓句中关键词提出问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了解比喻、拟人和反问等修辞手法,感受它们的表达效果。
(2)学习用摘录关键词句,根据一定的提示等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清行文思路;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容。
3、古诗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诗、文基本容,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品味诗文语言,背诵优秀诗文14篇。
4、课外阅读:能主动根据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学习对资料进行整理;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5、作文: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容具体,感情真实;45钟能完成600字习作。
容和实施评价一、评价方式1.过程评价(30分)(1)课堂学习状态(10分)。
根据课堂听、说、读、写、互动合作等表现是否积极、效果是否良好分为四个等级,A等级8~10分,B等级5~7分,C等级3~4分,D等级1~2分。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河洛镇实验学校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适用年级:九年级设计教师:李艳丽设计时间:2018年8月[课程背景]一、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从总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语文成绩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陈旧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尊心和荣辱感,主动性不强。
二、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补白七大板块,全册六个单元。
一至六单元分别以自然之音、精神的家园、游目驰怀、青春年少、怀疑与创造、人物百态为主题,文体分别是诗歌、议论性文章、游记文、小说、议论性文章、白话小说。
[课程目标](一)、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大纲
【新教材】
这份教学大纲是针对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材的教学
指导。
以下是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 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内容
1. 课文阅读:包括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科普文章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写作训练: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培养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逻辑。
3. 口语表达:包括对课文的朗读、角色扮演等口语表达活动,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方法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设计情景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评价方法
-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 定期进行测验,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
能力。
教学计划
下面是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
1. 第一单元: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读
2. 第二单元:现代文学名著导读
3. 第三单元:科普知识阅读与写作训练
4. 第四单元:课外拓展阅读与讨论
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和计划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补充。
这份大纲将作为教师教学指导的重要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
提高语文素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九年级
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语言与交流
1. 课程纲要:了解语言与社会交往的关系,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和交流策略。
2. 教学进度:
2.1 第一课:交际中的语言表达
2.2 第二课:信息的选择和整理
2.3 第三课:交际中的礼仪
2.4 第四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
2.5 总结与复习
第二单元:记叙文的魅力
1. 课程纲要: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学习写好记叙文的基本技巧。
2. 教学进度:
2.1 第一课:记叙文的特点
2.2 第二课:情节的组织与辩证法
2.3 第三课:活动与心理的描写
2.4 第四课:语言与叙述的艺术
2.5 总结与复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第一单元:交际运用
1. 了解语言与社会交往的关系
2. 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和交流策略
第二单元:记叙文的魅力
1. 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
2. 学习写好记叙文的基本技巧
第三单元:议论文的语言和技巧
1. 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和结构
2. 掌握写好议论文的基本技巧
第四单元:文学名篇与作家文化
1. 学习欣赏文学名篇
2. 了解作家的文化背景
第五单元:诗歌散文的韵味
1. 理解诗歌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学习欣赏和写好诗歌散文
第六单元:修辞与表达
1. 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2. 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技巧
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以及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的简要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授课时间:76课时左右授课对象:郑州市第十三中学九年级七班,八班学生授课教师:卢朝锋设计时间:2013年8月27日课程目标1、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够找出论点,区别论据类型,发现论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论证方法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能说出其作用。
2、通过默读课文,勾画圈点重点字、词、句;能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人物形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出自己的理解3、能够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进行赏析,能够出说出自己的体验感受。
4、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背诵优秀诗文33篇。
九上16篇:《出师表》、《诗五首》、“课后十首古诗”。
能够正确默写运用其中的名句。
课程内容安排本册教材共有25课,六单元和10篇课外古诗文,3本名著。
对于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如下第一单元诗歌单元,主要内容是对大自然的赞颂10课时左右目标: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对大自然的赞颂。
学习这些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
第二单元演讲,书信 10课时左右目标:本单元是关于名家名作阅读。
学习这个单元,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的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
第三单元小说 11课时左右目标:本单元主要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学习这些课文,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
第四单元议论文 11课时左右目标:本单元的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
阅读这些随笔、杂文,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还要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第五单元古代白话小说 10课时左右目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从明清时期最有代表的白话小说里节选出来的。
2013—2014学年上期九年级语文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类型】【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材料】【教学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85课时课时【授课对象】【授课对象】 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500个,其中450个左右能正确书写。
个左右能正确书写。
2、了解本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3、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能够辨别各种表达方式,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4、阅读诗歌,品味是个意象与意境,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的语言,学习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5、阅读小说,把握分析小说的三要素,结合个人体验,理解作品丰富深刻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赏析富有表现力的的语言。
6、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7、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8、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能够设计简单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性实践活动。
9、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详略,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10、 能够根据场合和对象的不同,做到耐心倾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需要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式,有中心、有依据、有条理,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说服力。
【课程内容与安排】【课程内容与安排】导言课导言课 整体把握教材整体把握教材 分享课程纲要(1)第一周第一周 第六单元预习(1)《陈涉世家》(3)第二周第二周 《唐雎不辱使命》(2) 《隆中对》(1) 写作训练:如何使人物有血有肉(2)第三周第三周 《隆中对》(1) 《出师表》(3) 作文修改(1)第四周第四周 《词五首》(3) 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2)第五周第五周 第五单元测试(2) 第一单元预习(1)《沁园春·雪》(2)第六周第六周 《乡愁》(1) 第一单元小结与测试(1) 写作训练:联想和想象的运用(2)第七周第七周 第四单元预习(2) 《谈骨气》(2) 综合实践学习:雨的诉说(1)第八周第八周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 写作训练:议论文的写作(2)第九周第九周 第二单元知识小结与测试(1) 第二单元预习(2) 综合实践活动:好读书综合实践活动:好读书 读好书(2)第十周第十周 《敬业与乐业》(3) 综合实践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2)第十一周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复习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复习期中考试第十二周第十二周 第三单元预习(2) 《故乡》(3) 第十三周第十三周 《我的叔叔于勒》(3) 写作训练:环境描写的运用(2)第十四周第十四周 第五单元预习(2) 《智取生辰纲》(3) 第十五周第十五周 《范进中举》(3) 综合实践活动:青春随想(2)第十六周第十六周 小说阅读训练(3)写作训练:记叙文的表现力写作训练:记叙文的表现力第十七周第十七周 小说单元测试(2) 议论文阅读训练(3)【课程说明】【课程说明】九年级上期时间紧迫,不但要完成上册内容,下册还要至少完成一个顾问单元,因此,经过备课组商讨,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如议论文单元从不同的议论文类型选取典型文章进行学习,不同的议论文类型选取典型文章进行学习,小说单元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小说单元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小说单元围绕小说的三要素,选取各选取各要素突出者进行各个突破,要素突出者进行各个突破,以期在十六周内完成上册教学,以期在十六周内完成上册教学,以期在十六周内完成上册教学,十六周之后至期末进十六周之后至期末进行下册内容。
人教版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学期《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新密市超化镇第一初级中学教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适用年级九年级上期总课时 90课时设计者李素娟设计日期 2012年8月22日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从总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爱好语文学习,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能大胆展示,小组内讨论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存在的不足是: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写文章中心不明确,词不达意,详略不当,2、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3、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及其他资源的分析: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三、课程目标:1、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读、会写课文“读一读,写一写”里要求掌握的词语,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通过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够找出论点,区别论据类型,辨析并理解论证方法及作用。
了解小说、诗歌等文学样式,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及作用,能用摘录文中关键句或根据提示等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
3、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能用自己的话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背诵优秀诗文,九上16篇:《出师表》、《诗五首》、“课后十首古诗”。
4、能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本学年阅读《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三部名著,抓住主要内容,写出读书笔记。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语文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适用年级:初中九年级课时:90课时设计:九年级语文备课组背景九年级上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设计了六个人文专题:土地情思、人物画廊、生命之歌、舞台人生、百家争鸣、古代生活。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类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九年级上学期学生从总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地概括文本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相关能力,能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较为复杂的课外文言文,写作时能够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但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自我表述能力尚需提高,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目标1、识字: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继续学习新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
2、阅读:(1)学习圈画句中的关键词,学习抓句中关键词提出问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了解比喻、拟人和反问等修辞手法,感受它们的表达效果。
(2)学习用摘录关键词句,根据一定的提示等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清行文思路;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古诗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诗、文基本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品味诗文语言,背诵优秀诗文14篇。
4、课外阅读:能主动根据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学习对资料进行整理;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5、作文: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45钟能完成600字习作。
内容和实施评价一、评价方式1.过程评价(30分)(1)课堂学习状态(10分)。
根据课堂听、说、读、写、互动合作等表现是否积极、效果是否良好分为四个等级,A等级8~10分,B等级5~7分,C等级3~4分,D等级1~2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单三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新密市实验初中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九年级语文组适用年级九年级总课时8课时设计日期8-20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这个单元选编的是一组描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这里所说的写少年生活,并不是都像《孤独之旅》《心声》这样,完全以少年人物形象为中心。
《故乡》重在写故乡的人物变化,但是描写少年闰土的片段历来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刻;《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的无义寡情,但它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这一人间悲剧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某种认识。
学习这个单元,首先要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才能更好地阅读小说、分析小说,把握小说的主题。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
其三是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这三个方面,都体现在本单元练习的设计意图中。
教师可以根据这样的设计思路,完成课堂教学,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找好切入点,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要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各课后有一定量的扩展练习,教师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开阔思路,提高思辩和创新等素质。
教师可以自己设计练习形式,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商议,发挥创新精神,灵活处理,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要求。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青春随想”,和单元课文的内容有较密切的联系,围绕青少年的生活开展的,比较适合初三的学生。
“随想”意味着内容的松散性,要求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不宜限制过死。
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方面:1.积累、掌握约50个字词;2.了解一些文化、文学常识(如四位作者的生平、成就概况);3.明确小说三要素在文中的体现;4.把握小说的主题,提出个性化的见解;5.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6.揣摩小说的语言,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7.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课外资料,锻炼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8.增强批判、反思能力。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新华路初中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九年级语文组适用年级九年级总课时9课时左右设计日期11月18日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生方面看:学生通过对议论文常识的学习,明白了议论文的三要素分别是论点、论据、论证,为学习议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书写习惯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书写潦草不规范,阅读量少,阅读面窄等,距离《课程标准》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对论证方法作用的了解是学习议论文的薄弱环节。
从学习内容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求知。
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当然,这是就广义来说的。
第一篇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实际上讲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问题;第二篇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实际上讲的是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和实验精神问题;第三篇课文包括两篇文章《不求甚解》与《谈读书》,谈的是读书问题,但大致上都可以归在求知范围之内。
本单元共安排了四篇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短文两篇》(《不求甚解》与《谈读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创新精神,拥有创新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能不断创新,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学生来说,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有可能成为有用人才,在四化建设中为祖国贡献力量。
因此,创新,是一个时代的主题,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正是为了突出这个主题的。
本单元重在提高学生认知并提升创新能力,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因此,本单元应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运用知识,开阔视野,同时,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各个知识点真正落实到位,还要利用“导学案”这种路线图、导航仪,结合电子白板的资源优势,采用分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率,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建立有效的测评方法和作业系统,编制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作业,夯实学生的基础,使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多种评价方式真正起到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适用年级:初中九年级
课时:90课时
设计: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背景
九年级上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设计了六个人文专题:土地情思、人物画廊、生命之歌、舞台人生、百家争鸣、古代生活。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类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九年级上学期学生从总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地概括文本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相关能力,能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较为复杂的课外文言文,写作时能够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但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自我表述能力尚需提高,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目标
1、识字: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继续学习新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
2、阅读:
(1)学习圈画句中的关键词,学习抓句中关键词提出问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了解比喻、拟人和反问等修辞手法,感受它们的表达效果。
(2)学习用摘录关键词句,根据一定的提示等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清行文思路;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古诗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诗、文基本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品味诗文语言,背诵优秀诗文14篇。
4、课外阅读:能主动根据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学习对资料进行整理;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5、作文: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45钟能完成600字习作。
内容和实施
评价
一、评价方式
1.过程评价(30分)
(1)课堂学习状态(10分)。
根据课堂听、说、读、写、互动合作等表现是否积极、效果是否良好分为四个等级,A等级8~10分,B等级5~7分,C等级3~4分,D等级1~2分。
评价主体为学生本人、小组成员、教师。
评价量表由师生共同制订,张贴于班级教室内。
(2)作业完成情况(10分)。
根据上交是否及时、书写是否认真、正确率是否高(表现性作业是否质量高、有创意)、有无抄袭现象分四个等级,等级及赋分同1。
评价主体为小组长、课代表、教师。
评价量表由师生共同制订,张贴于班级教室内。
(3)单元检测及期中考试(10分)。
评价主体为教师,折算方案由师生共同商定。
2. 期末考试(70分)
计分方法为原始得分÷120×100×70%,换算之后的得分计入本学科学期量化分。
3. 学期语文学业总评(100分)
总评成绩=过程评价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二、评价结果处理
总评成绩85分及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5~74分为达标,55~64分为准达标,54分以下为未达标。
未达标者在新学习开学补考。
根据学生学期语文学业总评结果,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评语及改进建议,学生作品、评价结果、教师建议等放入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便于学生及家长了解学生成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