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 格式:ppt
- 大小:716.00 KB
- 文档页数:17
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长生殿》与《桃花扇》是清代传奇的代表之作,皆是以涵咏古情事来表达作者的历史观。
《长生殿》是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来表达“乐极哀来,垂戒来世”的主旨;《桃花扇》则是通过写晚明士子侯方域和“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爱情的“离合之情”来写国破家亡的“兴亡之感”。
(1)两剧对历史材料剪裁之比较①由于创作主旨不同,《长生殿》借“安史之乱”、“国倾而复平”来写李、杨生死不渝的“钗盒情缘”,因而“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
对生、旦都进行了“美化”。
而且,下本多属虚构,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采用美丽的神话传说,“借月宫足成之”。
②而《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故侯、李的活动多与政治斗争紧密相关。
同时,对生、旦都进行了“拔高”。
上下本都多属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稍加提炼,让生、旦相会栖霞山,双双断除花月缘而遁入空门。
两剧相同处写政多属实,写情多点染。
(2)两剧结构线索之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结构线索的特点都是双线结构,两线交错,形成对比,互为因果,有主有从。
但不同之处在于:①《长生殿》描写爱情戏一线重于反映政治戏一线;《桃花扇》反映政治戏一线重于描写爱情戏一线。
因此,两剧结构线索,谁主谁从,也就恰好相反。
②《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都应用了“钗盒”、“扇子”这种具有象征性的事物分别作为关合两条线索的枢纽。
但两者仍有区别,《长生殿》中的“钗盒”主要是李、杨爱情的象征和见证,而《桃花扇》中的那柄血染的“扇子”,不仅是侯、李坚贞爱情的象征,而且是南明王朝兴亡的见证。
③人物的设计安排上也各有差异。
《长生殿》生、旦两人贯穿全剧,忠奸仅是穿插其中,因而人物关系较为单纯。
而《桃花扇》贯穿全剧的人物除生、旦外,还有老赞礼、张瑶星等重要人物,因此,其人物关系较为复杂。
(3)两剧结构布局之比较就《长生殿》和《桃花扇》结构布局看,两剧都分上下两部,但结构布局艺术却有区别:①就《长生殿》整体结构布局看,上本布局严谨有致,下本布局松缓失度。
《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艺术对比-文档资料《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艺术对比在清朝年间,我国的戏剧艺术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便是被称为“南洪北孔”的戏剧,其中,尤其是以《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戏剧为主,在对于历史题材的选择和结构艺术等方面,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
为此,本文笔者便以《长生殿》与《桃花扇》两部的结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两部作品的艺术特点。
一、《长生殿》与《桃花扇》的主题特色分析在戏剧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同的戏剧有着不同的主题创作背景。
其中,戏剧的主题也可能有所不同,在这两部作品创作中,虽然说两部的戏剧作品都是采用《浣纱记》的艺术特色,并且在戏剧故事中的表现方法上,采用传统的历史剧形式。
同时,在描写男女爱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现出对山河破碎的悲痛。
但是,不同的便是这两部作品,一般来说,《长生殿》主要是以爱情离合为明线,将政治兴衰为暗线,在这部作品中,主要讲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介绍了因为安史之乱所引发的社会动乱现状。
同时《桃花扇》也是以爱情离合为表象,从而更好地探讨南明兴亡的历史原因。
在两部戏剧作品中,所产生的重点是不同的,《长生殿》所表现的是唐明皇以自己的情感来荒废自身所担任的职责。
在戏剧结构中,不同的戏剧作品主题结局暗示着不同的含义。
但是,在《桃花扇》的作品中,主要展现了政治上的主题,利用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中,进一步展现了社会政治斗争中主要是以政治信仰为线索进行开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李香君的矢志守节,利用爱情来维护自身的政治节操,使得他们两人的爱情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许正是由于有共同的政治见识,使得两人有着不同的情缘。
二、两部作品的结构创作从某种程度上看,《长生殿》与《桃花扇》两部作品中,戏剧所展现出来的故事内容非常曲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戏剧也传达出深刻的思想意蕴,使得能够让观众为之动容。
1.选题题材的结构艺术在两部的作品中,都非常灵活地处理好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关系,题材主要是来源于历史故事,在创作过程中,都是非常注重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戏剧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得戏剧结构艺术更加凸显。
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二.洪昇,字思,号稗畦。
三.杂剧《四蝉娟》:折分写晋谢道韫、卫夫人、宋李清照、元管仲姬四才女故事,寄托婚姻美满的情怀。
四.《长生殿》演唐明皇与杨贵妇故事,习称天宝遗事。
(一)唐明皇和杨贵妃离合之情与安史之乱紧密联系,有深邃的历史内蕴。
1.杜甫《哀江头》抚今追昔,意多哀悼,感叹之情冲淡《丽人行》讽刺之意。
2.中唐时出现许多咏叹诗和追忆天宝遗事的稗史小说。
3.白居易《长恨歌》以才情,避开史书、杂史中所记李杨不伦之事,叙其爱情,采用民间传说,突出李的深挚思念,哀感动人;感慨中蕴含惋惜、慨叹和讽谕之意。
4.白朴《梧桐雨》杂剧借历史故事抒兴亡之悲。
(二)《长》基本继承白诗和白朴剧的内容和意蕴,而有所改变。
《长生殿·自序》表明其创作思想:“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语出《世说新语·言语》“恶”指很伤感,情绪极坏)。
”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与白诗、白朴剧意蕴一致;但改变故事悲剧结局,让李杨“败而能悔”,“死生仙鬼都经遍,直做天宫并蒂莲”。
(三)剧中许多人物、情节大都有根据。
1.上半部写实,尊史重真,是爱情悲剧。
剧作重在表现二人“钗合情缘”(《长生殿·例言》),却做如实描写,写出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情况。
(1)杨贵妃的妒意、手段,塑造具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性格。
(2)伴随故事进展,交叉写出与之相关连的朝政事件,显露《长恨歌》中虚化的内容,如《疑谶》《进果》《密誓》《埋玉》,合乎现实的逻辑。
2.后半部写幻,鼓吹真情。
马嵬后,一方面表现现实中的悲剧馀波,如野老“献饭”、雷海青“骂贼”、睹物伤人《看袜》等,委婉的讽谏、对乱臣的咒骂、对主人公不幸的惋惜,合成兴亡之感;另一方面表现李杨在真幻两个世界里感情交流,执著的感情和真诚的忏悔,实现“长生殿里盟言”(《重圆》),以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重新弘扬晚明尚情的思想。
《长生殿》与《桃花扇》之比较《长生殿》与《桃花扇》之比较清初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反抗激烈,同时经历了一场社会大变动之后,知识分子痛定思痛,他们要探索明亡的原因,吸取历史教训,正是在这样时代背景、思想背景上,反映社会重大问题,就成为这一时期戏曲创作的主导倾向。
在这一创作中,历史剧一马当先,作者借历史剧抒发亡国之痛,寄予故国之思,描写动乱带给人民的不幸。
总之,作家是借历史剧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民族的意识。
在这些戏曲作品中,《长生殿》、《桃花扇》的影响最大。
《长生殿》作者洪升,他的文学修养非常深,对现实多有不满。
他的戏曲作品除《长生殿》外,还有《四婵娟》,是由四个单折短剧组成,分别写谢道韫、卫茂漪、李清照、管仲姬四位才女的故事。
《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直接受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的影响。
剧本以表现爱情为主,同时也以天宝由盛而衰的历史“垂诫来世”。
因此我们说《长生殿》有双主题,即爱情主题、政治主题。
在政治主题方面,作品描写了皇帝的昏庸、政治腐败、不理国事、重用权奸,因此酿成了内乱。
剧本中还描写了皇帝贵族非常奢侈,荒淫无耻。
作者借批评唐朝来总结明亡的教训,达到“垂诫来世”的目的。
剧本也表达了爱国的思想和民族的意识,斥骂了投降派。
总之,剧本的政治主题是很明确的。
在剧本的双主题中,是以表现爱情主题为主的。
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是全剧的中心线索和主要的内容。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有一个由浅而深的发展过程,中间曾经克服了各种缺陷,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最后达到成熟,表现了他们的爱情忠贞不逾。
但我们说这种纯洁、高尚的爱情,是不可能产生在历史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这不符合统治阶级的爱情特点,只是表现了作者的一种理想。
按照作者的设计,《长生殿》着重表现爱情主题,政治主题起配合、陪衬作用。
但我们看到了剧本中男女主人公,既是祸国殃民的统治者,又是美好爱情的体现者,因此两方面的内容不够谐调,两个主题结合的不好。
《长生殿》与《桃花扇》之比较清初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反抗激烈,同时经历了一场社会大变动之后,知识分子痛定思痛,他们要探索明亡的原因,吸取历史教训,正是在这样时代背景、思想背景上,反映社会重大问题,就成为这一时期戏曲创作的主导倾向。
在这一创作中,历史剧一马当先,作者借历史剧抒发亡国之痛,寄予故国之思,描写动乱带给人民的不幸。
总之,作家是借历史剧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民族的意识。
在这些戏曲作品中,《长生殿》、《桃花扇》的影响最大。
《长生殿》作者洪升,他的文学修养非常深,对现实多有不满。
他的戏曲作品除《长生殿》外,还有《四婵娟》,是由四个单折短剧组成,分别写谢道韫、卫茂漪、李清照、管仲姬四位才女的故事。
《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直接受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的影响。
剧本以表现爱情为主,同时也以天宝由盛而衰的历史“垂诫来世”。
因此我们说《长生殿》有双主题,即爱情主题、政治主题。
在政治主题方面,作品描写了皇帝的昏庸、政治腐败、不理国事、重用权奸,因此酿成了内乱。
剧本中还描写了皇帝贵族非常奢侈,荒淫无耻。
作者借批评唐朝来总结明亡的教训,达到“垂诫来世”的目的。
剧本也表达了爱国的思想和民族的意识,斥骂了投降派。
总之,剧本的政治主题是很明确的。
在剧本的双主题中,是以表现爱情主题为主的。
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是全剧的中心线索和主要的内容。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有一个由浅而深的发展过程,中间曾经克服了各种缺陷,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最后达到成熟,表现了他们的爱情忠贞不逾。
但我们说这种纯洁、高尚的爱情,是不可能产生在历史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这不符合统治阶级的爱情特点,只是表现了作者的一种理想。
按照作者的设计,《长生殿》着重表现爱情主题,政治主题起配合、陪衬作用。
但我们看到了剧本中男女主人公,既是祸国殃民的统治者,又是美好爱情的体现者,因此两方面的内容不够谐调,两个主题结合的不好。
《长生殿》的曲词与音律俱佳,文情和声情并茂。
《桃花扇》与《长生殿》之比较摘要:《桃花扇》和《长生殿》是清初戏剧中的力作。
两部戏剧同中有异,都是借儿女之情,抒兴亡之感。
但同写爱情又有所区别,《长生殿》是净化与升华,而《桃花扇》是维护与捍卫;两者表达思想感情内涵都有思明辅清的思想,但也所不同,《长生殿》是垂戒来世之情,而《桃花扇》是易代兴亡之感;在线索结构上都是复线结构,但《长生殿》是政中侧重于情,而《桃花扇》情中突显政。
关键词:《桃花扇》《长生殿》比较《桃花扇》和《长生殿》是清初剧坛的双璧,两部戏一经问世,出现了“两家乐府盛康熙,勾栏争唱孔洪词”的盛况,在这样的盛况下,当时也出现了“南洪北孔”的说法。
两部戏虽给作者带来盛名,也带来不幸,洪昇国子监被革,而孔尚任也因戏而罢官。
同时两部戏都写“儿女之情”,来抒写“写兴亡之感”的主题,并且两剧都表现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意识。
《长生殿》借用唐代以来脍炙人口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将前半部历史剧的规模,为后来《桃花扇》开拓了一条新路。
可见两戏有千丝万缕的相似,又有所不同。
本文从以下内容、结构、艺术三个方面,对两部戏进行分析比较。
一、《桃花扇》与《长生殿》中的爱情之比较《桃花扇》和《长生殿》中贯穿爱情这一线索,但对爱情的定位不同。
在《长生殿》中首先对李、杨爱情进行定位。
作为帝王的唐明皇,已不是盛世明君的形象,在剧中却是“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的风流情种,同时在自序中删去了史家及野史中杨玉环与寿王婚事、禄山秽事,重新界定她为一个纯情女主人公形象。
处在社会最高层李、杨不顾身份而追求至真至纯的爱情。
在《桃花扇》中,侯、李之爱的定位。
侯方域是个风流倜傥,“书剑飘零”、客居金陵,却也是“春情难按”,物色名姝的文人;而作为“妙龄绝色,平康第一”的李香君则是借名士梳拢品题,以抬高身价的歌妓,却因为李香君的不畏强权,而使爱变得惊心动魄。
两部戏表现的爱情表现的形式是不同。
在《长生殿》中爱情是一个净化,逐渐升华的过程,而《桃花扇》中爱情是遭遇强权,不断维护与捍卫的过程。
《长生殿》与《桃花扇》简介(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清初戏曲的双星第一节洪昇的《长生殿》昆曲《长生殿》宣传海报故宫为《长生殿》开绿灯 3个唐明皇故宫亮嗓昨天下午,三位“唐明皇”和四位“杨贵妃”出现在故宫建福宫花园,在笙箫胡琴的伴奏下,他们唱起婉转动听的昆曲。
这是全本《长生殿》的七位主演,4月30日到5月3日他们将在保利剧院相继亮相。
故宫为《长生殿》开“绿灯”很少见到在故宫里举行新闻发布会,此番为了《长生殿》故宫开了“绿灯”。
昨天,在幽静典雅的建福宫花园,戏曲专家和这部大戏的主创人员悉数到场。
为了让大家先睹为快,剧中的三位“唐明皇”和四位“杨贵妃”的扮演者捉对上场演了四个精彩的片段。
在故宫里唱戏,用唐明皇的扮演者之一、“昆曲王子”张军的话说:“这感觉恍如隔世。
”该剧出品人唐斯复介绍说:“历史记载,康熙皇帝曾经在故宫看过《长生殿》,至于是不是全本没有记载。
史书中也说过,在曹雪芹祖父家演过全本《长生殿》,当时唱了3天3夜。
”据唐斯复介绍,全本50折的《长生殿》,此番将演出其中的43折。
她声称,近100多年来从没有人演过43折这么全。
除了张军、魏春荣等六位年轻演员之外,12岁就学戏如今已经六旬开外的老演员蔡正仁此番将连续两天登场扮演唐明皇。
王铁成七“最”赞本剧昨天的发布会现场,坐在人群中有一位熟悉的面孔,他就是扮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王铁成先生。
当然,他的身份不是演员,而是一位超级戏迷。
“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会可以不开,钱可以不挣,但是全本的昆曲《长生殿》不可以不看。
”王铁成用了一连串的“最”来形容《长生殿》:这是中国最大最好的、最承传统的、最有历史感的、最有文学性的、最能够体现爱情的、最大的展示中国人真善美的一出大戏。
尽管一连演出4个晚上,老人家表示,自己会一场不落。
《长生殿》剧照中国百戏之祖昆曲《长生殿》将赴比利时首演中新社苏州12月7日电(舒炜)近日,由苏州昆剧院排演的大型经典昆剧《长生殿》受到比利时邀请,将于2007年一月在比利时列日市皇家剧院演出,首次把中国昆曲艺术的韵味和风采带到比利时。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清初戏曲:一.明末已活跃的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剧作家;二.吴伟业、尤侗等具才学的文化名流以戏曲抒心意;三.李渔等风情喜剧的创作。
第一节清初戏曲李玉等苏州剧作家的新编历史剧李渔的风情喜剧一.吴伟业和尤侗寄托心曲的抒情剧。
(一)吴伟业《秣陵春》传奇和《通天台》、《临春阁》杂剧。
1.为李玉《北词广正谱》作的序:“今之传奇,即古者歌舞之变也。
然其感动人心,较昔之歌舞更显而畅矣。
盖士之不遇者,郁积其无聊不平之慨于胸中,无所发抒,因借古人之歌哭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而我之性情,爰借古人之性情,而盘旋于纸上,宛转于当场。
”其3部戏曲都是借历史人物而随意生发,抒其胸中之抑郁牢骚。
2.《临春阁》牵合南朝冼夫人和陈后主、张贵妃故事,其中对女色亡国论不满,借冼夫人之口指出“文武无人效忠”,“把江山坏了”。
(《清人杂剧初集》)3.《通天台》演梁沈炯故事,表示气节。
4.《秣陵春》传奇情节奇幻,演南唐亡国后,徐适和黄展娘爱情故事。
5.尤侗《梅村词序》:“所谱《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诸曲,亦于兴亡盛衰之感三致意焉,盖先生之遇为之也。
”(《西堂杂俎三集》)“遇”,即吴伟业眷恋明皇帝的情结,抒发亡国之悲;剧中写徐适受宋皇帝赏识,联系吴伟业被迫应荐出仕清朝事情;隐寓着徘徊于旧恩与新遇、名节与功名之间困惑和无奈的矛盾心理。
6.剧中曲词学元曲明传奇清丽一格,清新自然;而作剧却不当行,杂剧情节平板,传奇失于冗杂,表现出案头化倾向。
(二)尤侗,字展成,号悔庵,晚号西堂老人,有《西堂全集》。
1.有5部杂剧和1部传奇。
2.杂剧:《读离骚》演屈原遭谗放逐故事;《桃花源》演陶渊明辞官归田隐居成仙故事;《清平调》演李白奉诏赋诗中状元故事;《吊琵琶》演王昭君和番、蔡文姬祭青冢故事;《黑白卫》演聂隐娘故事;前四种借历史才人故事抒个人怀才不遇的悲愤、期望。
3.《钧天乐》传奇.(1)基本虚构,演书生沈白(字五虚)杨云(字墨卿)故事。
《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艺术对比摘要:在清初,是我国各类民族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一直在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这对于当时的戏曲创作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历史剧是主导,很多作家借用历史剧来寄托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而《长生殿》与《桃花扇》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主要对《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艺术表达进行对比。
关键词:《长生殿》;《桃花扇》;艺术对比在清朝年间,我国的戏剧艺术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便是被称为“南洪北孔”的戏剧,其中,尤其是以《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戏剧为主,在对于历史题材的选择和结构艺术等方面,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
为此,本文笔者便以《长生殿》与《桃花扇》两部的结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两部作品的艺术特点。
一、《长生殿》与《桃花扇》的主题特色分析在戏剧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同的戏剧有着不同的主题创作背景。
其中,戏剧的主题也可能有所不同,在这两部作品创作中,虽然说两部的戏剧作品都是采用《浣纱记》的艺术特色,并且在戏剧故事中的表现方法上,采用传统的历史剧形式。
同时,在描写男女爱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现出对山河破碎的悲痛。
但是,不同的便是这两部作品,一般来说,《长生殿》主要是以爱情离合为明线,将政治兴衰为暗线,在这部作品中,主要讲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介绍了因为安史之乱所引发的社会动乱现状。
同时《桃花扇》也是以爱情离合为表象,从而更好地探讨南明兴亡的历史原因。
在两部戏剧作品中,所产生的重点是不同的,《长生殿》所表现的是唐明皇以自己的情感来荒废自身所担任的职责。
在戏剧结构中,不同的戏剧作品主题结局暗示着不同的含义。
但是,在《桃花扇》的作品中,主要展现了政治上的主题,利用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中,进一步展现了社会政治斗争中主要是以政治信仰为线索进行开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李香君的矢志守节,利用爱情来维护自身的政治节操,使得他们两人的爱情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许正是由于有共同的政治见识,使得两人有着不同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