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与桃花扇
- 格式:ppt
- 大小:861.00 KB
- 文档页数:38
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长生殿》与《桃花扇》是清代传奇的代表之作,皆是以涵咏古情事来表达作者的历史观。
《长生殿》是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来表达“乐极哀来,垂戒来世”的主旨;《桃花扇》则是通过写晚明士子侯方域和“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爱情的“离合之情”来写国破家亡的“兴亡之感”。
(1)两剧对历史材料剪裁之比较①由于创作主旨不同,《长生殿》借“安史之乱”、“国倾而复平”来写李、杨生死不渝的“钗盒情缘”,因而“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
对生、旦都进行了“美化”。
而且,下本多属虚构,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采用美丽的神话传说,“借月宫足成之”。
②而《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故侯、李的活动多与政治斗争紧密相关。
同时,对生、旦都进行了“拔高”。
上下本都多属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稍加提炼,让生、旦相会栖霞山,双双断除花月缘而遁入空门。
两剧相同处写政多属实,写情多点染。
(2)两剧结构线索之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结构线索的特点都是双线结构,两线交错,形成对比,互为因果,有主有从。
但不同之处在于:①《长生殿》描写爱情戏一线重于反映政治戏一线;《桃花扇》反映政治戏一线重于描写爱情戏一线。
因此,两剧结构线索,谁主谁从,也就恰好相反。
②《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都应用了“钗盒”、“扇子”这种具有象征性的事物分别作为关合两条线索的枢纽。
但两者仍有区别,《长生殿》中的“钗盒”主要是李、杨爱情的象征和见证,而《桃花扇》中的那柄血染的“扇子”,不仅是侯、李坚贞爱情的象征,而且是南明王朝兴亡的见证。
③人物的设计安排上也各有差异。
《长生殿》生、旦两人贯穿全剧,忠奸仅是穿插其中,因而人物关系较为单纯。
而《桃花扇》贯穿全剧的人物除生、旦外,还有老赞礼、张瑶星等重要人物,因此,其人物关系较为复杂。
(3)两剧结构布局之比较就《长生殿》和《桃花扇》结构布局看,两剧都分上下两部,但结构布局艺术却有区别:①就《长生殿》整体结构布局看,上本布局严谨有致,下本布局松缓失度。
洪昇与《长生殿》一、洪昇的生平与创作1.洪昇与孔尚任是清代最优秀的戏曲作家,两人并世齐名,时称“南洪北孔”。
洪昇的生平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645――1667):出身于世宦之家,诞生于逃难途中,良好的家庭教育,受业于明代遗民。
第二时期(1668――1690):就学于北京国子监,结交名流而诗名大振,家难迭起而有家难回,旅食京华十余年却功名不遂,因演《长生殿》之祸而断送功名。
第三时期(1691――1704):举家南归,放浪潦倒的晚年生活,酒后堕水而死。
2.洪昇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其诗文词曲均达相当水平,现存有诗集《啸月楼集》、《稗畦集》和《稗畦续集》。
他的主要成就在戏曲方面,现有名目可考者十二种,只有传奇《长生殿》和杂剧《四婵娟》尚存。
《四婵娟》由四个单折短剧组成,分别写谢道韫、卫茂漪、李清照、管仲姬这四个才女的韵事,为表彰女子才情的案头之作。
他创作《长生殿》则相当艰辛,前后经过十多年,其间曾三易其稿:初稿题名《沉香亭》,是有感于李白之遇而作;后删去有关李白的情节,加入李泌辅助肃宗中兴的内容,更名为《舞霓裳》;此后他根据《长恨歌》、《梧桐雨》等有关描写对剧本予以重构,修改成专写唐玄宗与杨贵妃钗盒情缘的宏篇巨制,定名为《长生殿》。
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长生殿》在承继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其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
作者巧妙地把李隆基、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和安史之乱的政治现实结合起来描写,既写他们沉迷奢侈的爱情生活给政治带来悲剧的后果,又写他们政治上的松弛、失误也酿成了两人的爱情悲剧,彼此纠结,互为因果。
因此,《长生殿》既是一出爱情的悲剧,又是一出政治的悲剧。
首先,作品主要描写了李、杨爱情的悲欢离合,歌颂了他们精诚不散,终结连理的钗盒情缘。
在《长生殿》中,作者摒弃了以前戏曲小说中种种“涉秽”的情节,使李杨故事净化、升华而成为不朽的至情。
在上半部,作者生动细腻地敷演出李、杨爱情的发展过程,富于深刻的现实性。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一节清初戏曲1.吴伟业和尤侗寄施托心曲的抒情剧吴伟业有《秣陵春》传奇和《通天台》《临春阁》杂剧。
三部戏曲都是借历史人物而随意生发,以抒胸中抑郁牢骚。
剧中曲词,学元曲明传奇清丽一格,清新自然,而作剧却不当行,杂剧情节平板,传奇又失于冗杂,表现出案头化的倾向。
尤侗杂剧有《读离骚》《桃花源》,经过点染、牵合、改制,来抒写个人仕途受挫、怀才不遇的悲愤、期望。
传奇《钧天乐》上卷宣泄抑郁不平之气,嘻笑怒骂,酣畅淋漓;而下卷写天界,随意编造,至于荒唐无稽,了无意趣。
这一类剧作家多为诗文大家,剧中添加奇幻乃至荒诞的情节,然曲词雅致,增强了戏曲的抒情性,减弱了戏剧性,更忽视舞台演出的特点,也就多成案头读物。
2.李玉等苏州剧作家的新编历史剧苏州剧作家跨越明清两代,以李玉为代表,还有朱素臣、朱佐朝、叶雉斐、毕魏、丘园等人。
他们大都是苏州府的小文人,长期为供应戏班演出而编剧。
剧作多取材于“三言”和其他历史传说故事,反映市井间的社会伦理问题,劝惩意识较重,剧中出现许多社会下层人物的形象,有市民、奴仆、妓女、渔家女等,旧的道德伦理观念较浓重,但也透露出平民百姓的愿望。
他们把戏剧结构放到了重要位置,增强了戏剧性,曲词也趋向质朴,宾白的地位有所提高,丑角的宾白往往带有方言的特点。
李玉早年剧作以《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为最着,这四种传奇表现了社会下层的世态人情,嘲讽鞭挞唯利是图、忘恩负义的卑劣行径,表现力求尽致,强化了戏剧冲突,颇有感染力。
晚期代表作是《清忠谱》,塑造了颜佩韦的高大形象,反映了晚明社会市民阶层的壮大;将纷繁的历史事件,经过艺术的选择、提炼,着意于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精神,构成了谨严有序、形象鲜明又有激情贯注于其中的艺术世界。
3.李渔的风情喜剧在清初剧作家中,李渔代表了擅写风情趣剧的一类,风情趣剧并非清初始有,在明末已经成为了一种类型,戏曲史家把它看作是汤显祖的临川派和沈璟的吴江派合流的结果,突出的代表是阮大铖和吴炳。
论《长生殿桃花扇》在古代历史剧创作中的典范意义一、本文概述《长生殿桃花扇》作为古代历史剧的经典之作,不仅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历史内涵,对古代历史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长生殿桃花扇》在古代历史剧创作中的典范意义,探讨其在剧情构建、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以期对古代历史剧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新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对《长生殿桃花扇》的细致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该剧在剧情上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以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清初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人物塑造上,该剧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鲜活、立体的历史人物形象,如李香君的坚贞不屈、侯方域的风流倜傥等,都成为了戏曲史上的经典形象。
在主题表达上,该剧以桃花扇为象征,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深沉感慨,展现了古代历史剧所特有的厚重感与深刻性。
在艺术手法上,《长生殿桃花扇》更是展现出了高超的戏曲艺术造诣。
该剧在唱词、念白、表演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既有对古典诗词的巧妙化用,又有对民间语言的生动提炼,形成了独特而优美的艺术风格。
该剧在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方面也极具匠心,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历史画卷。
《长生殿桃花扇》作为古代历史剧创作的典范之作,无论是在剧情构建、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还是艺术手法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该剧的典范意义,以期对古代历史剧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考与借鉴。
二、《长生殿桃花扇》概述《长生殿桃花扇》是中国古代历史剧创作的杰出代表,由清代剧作家洪昇所创作。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瑰宝。
《长生殿桃花扇》以唐朝的历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节展开,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剧中主要讲述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
《桃花扇》与《长生殿》主题比较摘要:《桃花扇》与《长生殿》是清初戏剧里的两部力作,两部戏剧同中有异,都是借儿女之情,抒兴亡之感。
但同写爱情又有所区别,《长生殿》是净化与升华,而《桃花扇》是维护与捍卫;两者表达思想感情内涵都有思明辅清的思想,但也所不同,《长生殿》是垂戒来世之情,而《桃花扇》是易代兴亡之感。
关键字:桃花扇长生殿主题比较《桃花扇》和《长生殿》是清初剧坛的双璧,两部戏一经问世,出现了“两家乐府盛康熙,勾栏争唱孔洪词”的盛况,在这样的盛况下,当时也出现了“南洪北孔”的说法。
两部戏虽给作者带来盛名,也带来不幸,洪昇国子监被革,而孔尚任也因戏而罢官。
同时两部戏都写“儿女之情”,来抒写“写兴亡之感”的主题,并且两剧都表现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意识。
《长生殿》借用唐代以来脍炙人口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将前半部历史剧的规模,为后来《桃花扇》开拓了一条新路。
可见两戏有千丝万缕的相似,又有所不同。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一、《桃花扇》与《长生殿》中的爱情之比较《桃花扇》和《长生殿》中贯穿爱情这一线索,但对爱情的定位不同。
在《长生殿》中首先对李、杨爱情进行定位。
作为帝王的唐明皇,已不是盛世明君的形象,在剧中却是“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的风流情种,同时在自序中删去了史家及野史中杨玉环与寿王婚事、禄山秽事,重新界定她为一个纯情女主人公形象。
处在社会最高层李、杨不顾身份而追求至真至纯的爱情。
在《桃花扇》中,侯、李之爱的定位。
侯方域是个风流倜傥,“书剑飘零”、客居金陵,却也是“春情难按”,物色名姝的文人;而作为“妙龄绝色,平康第一”的李香君则是借名士梳拢品题,以抬高身价的歌妓,却因为李香君的不畏强权,而使爱变得惊心动魄。
论清初戏剧中的乐人形象——以《长生殿》《桃花扇》为例清代戏剧是中国戏剧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其中《长生殿》《桃花扇》是两部代表作品。
乐人是戏剧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伴奏着演员的表演,同时也承载着音乐文化的传承。
本文将以《长生殿》和《桃花扇》中的乐人形象为例,探讨清初戏剧中乐人的角色和作用。
一、乐人在戏剧中的概述二、《长生殿》中乐人形象的分析1. 乐人的身份和职责2. 乐人与主人公的关系3. 乐人的影响力和地位三、《桃花扇》中乐人形象的分析1. 乐人的角色与职责2. 乐人与主人公的互动关系3. 乐人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四、清初戏剧中乐人的平面样式1. 乐人服饰的特点2. 乐人动作的形态3. 乐器的选择和演奏方式五、清初戏剧中乐人的表演技巧1. 声音的运用2. 节奏的掌握3. 灯光和舞台效果的运用六、清初戏剧中乐人的文化背景1. 乐器文化的传承2. 戏曲音乐的演变3. 乐人在宫廷文化中的地位七、乐人形象对清初戏剧的影响1. 乐人的表现方式对戏剧的整体效果有何影响2. 乐人在戏剧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念3. 乐人在戏剧中的文化意义八、现代戏剧中乐人形象的转化1. 乐人形象的表现形式和样式的变化2. 乐人的角色和功能的变化3. 现代社会中乐人所承担的文化传承的角色九、结语通过对《长生殿》和《桃花扇》中乐人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清初戏剧中乐人在戏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他们对整个戏剧文化的影响。
并且,乐人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当代戏剧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乐人在戏剧中的概述这一部分应当简要介绍乐人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乐人的历史背景、职责和地位。
2. 《长生殿》中乐人形象的分析针对《长生殿》中乐人的角色和作用,分析乐人的身份、职责、与主人公的关系,以及乐人的影响力和地位,举例说明乐人在该剧中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这部分应当具体分析剧中乐人扮演了什么角色,以及乐人通过音乐为情感和故事情节传达了什么信息。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了解清初戏曲成就及戏曲理论的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长生殿》与《桃花扇》主题之辨析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节清初戏曲概述清初戏曲的数量少于中期,但却达到了清代戏曲的高峰。
传奇数量虽少于杂剧,但艺术质量却超过杂剧。
所以清初的传奇代表清代戏曲的最高水平。
清初戏曲创作有三个流派:(一)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作者身分和作品都具较强的市民色彩。
李玉早期《一笠庵四种曲》,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被称为“一人永占”。
《清忠谱》写苏州市民反对魏忠贤党羽的真实事件。
《千钟禄》写巨大的历史变动给人们带来的失落感。
苏州派作家朱素臣的《十五贯》系改编宋话本,广为流传。
(二)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其作品有案头化倾向。
吴伟业的《秣陵春》、《通天台》、《临春阁》多是抒发亡国之悲。
尤侗的《读离骚》、《桃花源》、《吊琵琶》都是借前人故事抒写怀才不遇的情怀。
(三)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他们讲究戏曲的形式技巧,以戏曲的娱乐功能为最高目标。
李渔作剧10种,几乎全部是婚恋故事,大量运用偶然性、意外性、误会、认错、逆转等手法。
第二节《长生殿》(一)洪升的生平、著作1、一生贫苦,没有出仕,政治上受到两次打击后,隐居原籍,寄情山水。
2、先后师事诸名家诗人,学众家之长,有诗集留世。
戏剧创作现流传的有《四婵娟》和《长生殿》。
(二)《长生殿》的思想1、《长生殿》的故事是一历史题材,见于史传,流传于民间,历代文人进行创作,思想倾向各有不同。
2、对《长生殿》的主题思想认识不一,或说歌颂爱情,或说讽刺罪恶,或说思想混乱,或说双重主题,众说纷纭。
3、作品的主线是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二人爱情的悲剧,作家笔下的主角既是帝王妃子,又是在传说基础上创造出的理想人物,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4、作品也揭露了唐王朝政治的腐败,这是全剧的一条副线,是作为李、杨爱情的背景去描写的。
《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艺术对比摘要:在清初,是我国各类民族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一直在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这对于当时的戏曲创作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历史剧是主导,很多作家借用历史剧来寄托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而《长生殿》与《桃花扇》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主要对《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艺术表达进行对比。
关键词:《长生殿》;《桃花扇》;艺术对比在清朝年间,我国的戏剧艺术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便是被称为“南洪北孔”的戏剧,其中,尤其是以《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戏剧为主,在对于历史题材的选择和结构艺术等方面,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
为此,本文笔者便以《长生殿》与《桃花扇》两部的结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两部作品的艺术特点。
一、《长生殿》与《桃花扇》的主题特色分析在戏剧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同的戏剧有着不同的主题创作背景。
其中,戏剧的主题也可能有所不同,在这两部作品创作中,虽然说两部的戏剧作品都是采用《浣纱记》的艺术特色,并且在戏剧故事中的表现方法上,采用传统的历史剧形式。
同时,在描写男女爱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现出对山河破碎的悲痛。
但是,不同的便是这两部作品,一般来说,《长生殿》主要是以爱情离合为明线,将政治兴衰为暗线,在这部作品中,主要讲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介绍了因为安史之乱所引发的社会动乱现状。
同时《桃花扇》也是以爱情离合为表象,从而更好地探讨南明兴亡的历史原因。
在两部戏剧作品中,所产生的重点是不同的,《长生殿》所表现的是唐明皇以自己的情感来荒废自身所担任的职责。
在戏剧结构中,不同的戏剧作品主题结局暗示着不同的含义。
但是,在《桃花扇》的作品中,主要展现了政治上的主题,利用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中,进一步展现了社会政治斗争中主要是以政治信仰为线索进行开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李香君的矢志守节,利用爱情来维护自身的政治节操,使得他们两人的爱情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许正是由于有共同的政治见识,使得两人有着不同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