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数据恢复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323.50 KB
- 文档页数:10
标题:使用extundelete恢复被删除的文件摘要: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extundelete工具来恢复被误删的文件,包括安装extundelete、使用extundelete的基本命令以及注意事项。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解决文件误删的问题。
【正文】一、安装extundelete在开始介绍如何使用extundelete之前,首先需要安装extundelete工具。
extundelete是一个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件的工具,它可以在ext3和ext4文件系统中恢复被误删的文件。
要安装extundelete,可以在终端中使用以下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extundelete```安装好extundelete之后,就可以开始使用它来恢复被删除的文件了。
二、使用extundelete恢复文件1. 确定文件系统类型在使用extundelete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被删除的文件所在的文件系统类型。
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df -T```该命令会列出当前系统中所有的文件系统及其类型。
找到被删除文件所在的文件系统类型,记下其设备名称。
2. 执行extundelete命令现在可以使用extundelete来恢复被删除的文件了。
首先需要在终端中执行以下命令:```sudo extundelete --device /dev/sdX --restore-file/path/to/deleted/file```其中,/dev/sdX是被删除文件所在的设备名称,/path/to/deleted/file是被删除文件的路径。
执行这条命令后,extundelete会尝试在指定的设备上恢复被删除的文件。
3. 恢复文件extundelete会尝试恢复被删除的文件,并将恢复的文件保存在当前目录下的RECOVERED_FILES目录中。
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恢复的文件:```ls RECOVERED_FILES```找到需要恢复的文件后,可以将其复制到其他目录中,以完成文件的恢复。
数据恢复测试报告一、概述数据恢复测试是为了评估数据恢复软件或者服务的性能和可靠性而进行的测试。
本报告旨在详细描述数据恢复测试的过程、结果和评估,以便为用户选择合适的数据恢复解决方案提供参考。
二、测试目的1. 评估数据恢复软件或者服务的性能和可靠性。
2. 检查数据恢复过程中是否存在数据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
3. 评估数据恢复软件或者服务的操作简便性和用户体验。
三、测试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数据恢复软件:XYZ Data Recovery Pro(版本号:X.X.X)3. 测试数据:随机生成的100个文件(包括文档、图片、视频等)四、测试步骤1. 安装和配置数据恢复软件:按照软件提供的安装向导进行安装,并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2. 创建测试数据:随机生成100个文件,并将其保存在测试环境中的不同位置。
3. 摹拟数据丢失情况:删除一部份测试数据,包括不同类型的文件和不同存储位置的文件。
4. 启动数据恢复软件:打开数据恢复软件,并选择进行数据恢复的目标位置。
5. 扫描和分析:软件开始扫描被删除或者丢失的文件,并进行分析以确定可恢复的文件。
6. 选择恢复文件:根据软件提供的扫描结果,选择需要恢复的文件。
7. 开始恢复:点击恢复按钮,软件开始恢复文件到指定位置。
8. 恢复结果验证:检查恢复的文件是否与原始文件彻底一致。
9. 性能评估:记录数据恢复过程中的耗时,并评估软件的性能表现。
10. 用户体验评估:评估软件的操作简便性、界面友好度和功能完整性。
五、测试结果1. 数据恢复成功率:在本次测试中,数据恢复软件成功恢复了99%的测试数据,仅有1%的数据无法恢复。
2. 恢复速度:平均每一个文件的恢复时间为5秒,整体恢复过程耗时约10分钟。
3. 恢复质量:恢复的文件与原始文件彻底一致,未浮现任何数据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
4. 操作简便性:数据恢复软件的操作界面简洁明了,操作流程清晰易懂,即使对于非专业用户也能轻松上手。
实验五硬盘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一、项目编号:5二、实验课时:2三、主要内容及目的数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单位用户,如果数据被误删除,丢失或者是磁盘被误格式化,误分区,甚至是损坏无法识别,那么在很多时候会令我们欲哭无泪,数据的丢失,损坏会给用户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DataExplore、EasyRecovery等都是目前比较优秀的恢复数据的软件,利用它们可以挽回一些损失。
当我们用一款软件无法恢复时,可以尝试用其他软件来恢复。
1、学会利用实验已安装的DataExplore软件,对误删除的数据进行恢复。
2、从网上下载并安装EasyRecovery等软件,并通过网络学习对误删除的数据进行恢复。
四、实训要求:1、理解与掌握DataExplore数据恢复大师的作用与功能DataExplore数据恢复大师是一款功能强大,提供了较低层次恢复功能的数据恢复软件,只要数据没有被覆盖掉,文件就能找得到。
该软件支持FAT16、FAT32、NTFS、EXT2文件系统,能找出被删除/快速格式化/完全格式化/删除分区/分区表被破坏或者Ghost破坏后磁盘里文件。
⏹对于删除的文件,该软件有独特的算法来进行恢复,可以恢复出被认为无法恢复的文件,目录和文件的恢复效果非常好,⏹对于格式化的恢复,该软件可以恢复出原来的目录结构,即使分区类型改变了也能直接扫描出原分区的目录,无需将分区格回原来类型;⏹对于分区丢失或者重新分区,可以通过快速扫描得到原来的分区并且列出原来的目录结构,速度非常快,一般几分钟就可以看到原来的目录结构,⏹对于Ghost破坏的恢复,没有覆盖到的数据还可以恢复回来;⏹对于分区打不开或者提示格式化的情况,能够快速列出目录,节省大量的扫描时间,扫描到的数据可以把已删除的和其它丢失的文件区分开来,方便用户准确的找到需要恢复的数据。
数据恢复测试报告一、背景介绍数据恢复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匡助我们从损坏的存储介质中恢复丢失的数据。
本次测试旨在评估数据恢复软件的性能和效果,以确定其在不同情况下的恢复能力。
二、测试目的1. 评估数据恢复软件在各种存储介质上的表现,包括硬盘、SSD、U盘等。
2. 测试不同类型的数据丢失情况下,软件的恢复效果。
3. 比较不同数据恢复软件之间的性能差异,以找出最优解决方案。
三、测试方法1. 硬件环境:- 桌面电脑:CPU Intel i7-9700, 内存16GB, 硬盘1TB- 挪移设备:手机型号iPhone 12 Pro Max, 存储容量256GB- 存储介质:硬盘、SSD、U盘、手机内部存储2.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iOS 14- 数据恢复软件:A软件、B软件、C软件3. 测试步骤:- 步骤一:在各种存储介质上创建不同类型的数据文件,包括文档、图片、视频等。
- 步骤二:摹拟数据丢失情况,例如误删除、格式化等。
- 步骤三:使用不同的数据恢复软件进行恢复操作。
- 步骤四:评估恢复的成功率、速度和恢复的数据完整性。
- 步骤五:对照不同软件的表现,综合评估其性能和效果。
四、测试结果1. 硬盘数据恢复测试结果:- A软件:成功恢复了90%的数据,速度较慢,但恢复的数据完整性较高。
- B软件:成功恢复了95%的数据,速度较快,但恢复的数据完整性稍有损失。
- C软件:成功恢复了85%的数据,速度普通,但恢复的数据完整性较高。
2. SSD数据恢复测试结果:- A软件:成功恢复了80%的数据,速度较慢,但恢复的数据完整性较高。
- B软件:成功恢复了90%的数据,速度较快,但恢复的数据完整性稍有损失。
- C软件:成功恢复了85%的数据,速度普通,但恢复的数据完整性较高。
3. U盘数据恢复测试结果:- A软件:成功恢复了95%的数据,速度较慢,但恢复的数据完整性较高。
- B软件:成功恢复了90%的数据,速度较快,但恢复的数据完整性稍有损失。
数据恢复测试报告一、测试目的数据恢复测试旨在评估数据恢复软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验证其在各种数据丢失情况下的恢复能力,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恢复解决方案。
二、测试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数据恢复软件:XYZ Data Recovery Pro 2.03. 测试设备:Dell Inspiron 15 Laptop4. 存储介质:USB闪存驱动器、外部硬盘、SD卡三、测试内容1. 删除文件恢复测试:a) 在不同存储介质上创建各类文件(文档、照片、视频等),并使用软件删除。
b) 运行数据恢复软件,扫描存储介质,尝试恢复已删除的文件。
c) 记录恢复成功率、恢复时间和恢复文件完整性。
2. 格式化恢复测试:a) 将USB闪存驱动器进行快速格式化或者彻底格式化。
b) 运行数据恢复软件,扫描格式化后的存储介质,尝试恢复文件。
c) 记录恢复成功率、恢复时间和恢复文件完整性。
3. 分区丢失恢复测试:a) 使用磁盘管理工具删除存储介质上的分区。
b) 运行数据恢复软件,扫描分区丢失的存储介质,尝试恢复文件。
c) 记录恢复成功率、恢复时间和恢复文件完整性。
4. RAW分区恢复测试:a) 将存储介质分区格式化为RAW格式。
b) 运行数据恢复软件,扫描RAW分区,尝试恢复文件。
c) 记录恢复成功率、恢复时间和恢复文件完整性。
5. 损坏存储介质恢复测试:a) 使用物理方法(如磁性干扰、电压干扰等)损坏存储介质。
b) 运行数据恢复软件,扫描损坏的存储介质,尝试恢复文件。
c) 记录恢复成功率、恢复时间和恢复文件完整性。
四、测试结果与分析1. 删除文件恢复测试结果:在不同存储介质上,XYZ Data Recovery Pro 2.0成功恢复了90%的已删除文件,平均恢复时间为10分钟。
恢复的文件完整性高,未浮现数据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
2. 格式化恢复测试结果:在快速格式化和彻底格式化的情况下,XYZ Data Recovery Pro 2.0成功恢复了95%的文件,平均恢复时间为15分钟。
恢复linuxext4分区上误删除的⽂件。
我是使⽤ Xmanager Enterprise 4 来连接CentOS Linux 6.4 的。
可恶的XManager有⼀个恶⼼的bug,时不时的出现焦点问题:2012年10⽉15⽇星期⼀,14:44:01==============================================温馨提⽰: Xmanager有个⽑病就是时不时的出现窗⼝之间焦点的切换必须点击菜单栏上⾯的 title 才可以,⽽且不能⽤alt拖动窗⼝了.有时⼜可以..解决⽅法:打开后,按住 win+D 再win+D焦点的切换就会发⽣变化了...可以点击内容切换⽽且,也可以使⽤alt 移动窗⼝了....2013年5⽉25⽇今天,14:09:40==============================================键盘上按p键也会失效。
需要win+D 多次才会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有⼈遇到过这个问题没,使⽤ XMing 来连接xdmcp 倒是没问题,⽽且xmanager⽆法hook快捷键,⽤起来快捷键使⽤起来不⽅便,这个就不说了,但是上⾯的我确认是⼀个 BUG。
很恶⼼。
这次我要删除⼀个桌⾯的⽂件,点击后,shift+del 回车,快速删除,⼀看⽂件,没删除,难道。
看看另⼀个nautilus 窗⼝,正在浏览⾃⼰的ftp服务,缺少了⼀个⽂件夹,我勒个去啊。
如果是ntfs分区,windows下的,我可以diskgenius + winhex 速度恢复⽂件。
但是ext4分区下,我真没⼲过这种事情啊。
搜索⼀下,/Qunero/blog/8607今天⼀时⼿快 rm -rf .* ,删除了⼀个重要邮件⽬录,幸好通过extundelete恢复了。
记下操作流程:1.准备⼯作主要通过 extundelete 0.2.0完成恢复https:///projects/extundelete/files/latest/download需要依赖两个包sudo aptitude install e2fsprogs e2fslibs-dev下载页⾯/快速下载: download extundelete编译三部曲./configuremakesudo make install2.如果分区已经挂载,先umount,并且在将要恢复的地⽅查看空间⼤⼩df -h ./如果你要恢复的是根⽬录或者系统⽬录就只有拿硬盘挂到另外⼀台电脑上操作了。
数据恢复测试报告一、测试目的本次数据恢复测试旨在评估数据恢复软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验证其能够有效地恢复丢失或损坏的数据,并提供详尽的测试报告。
二、测试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数据恢复软件:Data Recovery Pro 2.03. 存储设备:SSD硬盘4. 测试数据:包括文档、图片、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文件,总大小为100GB三、测试步骤1. 准备工作a) 在SSD硬盘上创建一个测试文件夹,并将测试数据复制到该文件夹中。
b) 使用格式化工具将SSD硬盘完全格式化,确保数据被彻底删除。
2. 数据恢复测试a) 启动Data Recovery Pro 2.0软件。
b) 选择“全盘扫描”功能,并指定扫描的目标设备为SSD硬盘。
c) 等待扫描完成,观察软件是否能够准确地找到被删除的文件。
d) 选择需要恢复的文件,并指定恢复的目标位置。
e) 等待恢复过程完成,观察恢复的文件是否完整可用。
3. 测试结果记录a) 记录扫描过程中找到的被删除文件的数量和类型。
b) 记录恢复过程中成功恢复的文件数量和类型。
c) 记录恢复的文件是否完整可用,是否有损坏或错误。
四、测试结果经过测试,以下是数据恢复软件Data Recovery Pro 2.0的测试结果:1. 扫描结果:- 扫描时间:10分钟- 找到的被删除文件数量:150个- 被删除文件类型:文档(50个)、图片(60个)、视频(30个)、其他(10个)2. 恢复结果:- 恢复时间:20分钟- 成功恢复的文件数量:140个- 恢复文件类型:文档(45个)、图片(55个)、视频(30个)、其他(10个)3. 文件完整性:- 恢复的文件完整可用性:95%(133个文件)- 恢复的文件损坏或错误:5%(7个文件)五、测试结论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数据恢复软件Data Recovery Pro2.0具有较好的扫描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被删除的文件。
数据恢复测试报告标题:数据恢复测试报告引言概述:数据恢复测试是为了验证数据丢失或者损坏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数据的能力。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数据恢复测试的结果及相关分析。
一、测试环境1.1 硬件环境:测试时使用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等。
1.2 软件环境:测试时使用的数据恢复软件版本及配置信息。
1.3 网络环境:测试时使用的网络环境稳定性及带宽情况。
二、测试方法2.1 数据丢失摹拟:通过人为删除、格式化等方式摹拟数据丢失情况。
2.2 数据恢复操作:使用数据恢复软件进行数据恢复操作。
2.3 数据完整性验证:对恢复的数据进行完整性验证,确保数据没有丢失或者损坏。
三、测试结果3.1 数据恢复成功率:记录每次数据恢复操作的成功率。
3.2 恢复速度:记录数据恢复操作所花费的时间。
3.3 数据完整性:验证数据恢复后的数据完整性,确保没有丢失或者损坏。
四、问题分析4.1 失败原因分析:分析数据恢复失败的原因,如硬件故障、软件配置错误等。
4.2 改进方案:提出改进数据恢复测试的方案,以提高数据恢复的成功率和速度。
4.3 预防措施:制定预防数据丢失的措施,减少数据恢复的需求。
五、结论与建议5.1 结论总结:总结数据恢复测试的结果,评估数据恢复能力。
5.2 建议改进:根据测试结果提出改进数据恢复能力的建议。
5.3 未来展望:展望数据恢复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导未来的数据恢复测试方向。
通过以上分析,数据恢复测试报告详细介绍了测试环境、测试方法、测试结果、问题分析以及结论与建议,为数据恢复能力的评估和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数据恢复测试报告一、测试背景数据恢复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从损坏或丢失的存储介质中恢复丢失的数据。
本次测试旨在评估数据恢复软件的性能和可靠性,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恢复各种类型的丢失数据。
二、测试目的1. 评估数据恢复软件的恢复速度和准确性。
2. 测试不同文件类型的恢复效果。
3. 检查软件在不同存储介质上的兼容性。
4. 评估软件的用户界面和易用性。
三、测试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 64位2. 存储介质:USB闪存驱动器、硬盘、SD卡等3. 测试软件:Data Recovery Pro 3.0四、测试步骤1. 安装Data Recovery Pro 3.0软件并打开。
2. 选择要恢复的存储介质类型。
3. 选择要扫描的存储介质,并开始扫描。
4. 等待扫描完成后,查看扫描结果。
5. 选择要恢复的文件类型,并开始恢复。
6. 等待恢复过程完成后,查看恢复结果。
7. 测试其他功能,如深度扫描和分区恢复。
五、测试结果1. 恢复速度和准确性:在测试中,Data Recovery Pro 3.0软件表现出了出色的恢复速度和准确性。
对于各种类型的丢失数据,软件能够迅速扫描并恢复大部分或全部文件。
2. 不同文件类型的恢复效果:在测试中,我们模拟了不同类型的文件丢失情况,包括照片、文档和视频等。
Data Recovery Pro 3.0软件能够成功恢复各种类型的文件,包括常见的JPEG、DOCX和MP4等格式。
3. 存储介质的兼容性:Data Recovery Pro 3.0软件在不同存储介质上表现出了良好的兼容性。
无论是USB闪存驱动器、硬盘还是SD卡,软件都能够正常扫描和恢复丢失的数据。
4. 用户界面和易用性:Data Recovery Pro 3.0软件具有直观的用户界面,易于操作。
用户可以轻松选择存储介质类型、扫描和恢复文件,而无需专业的技术知识。
六、结论通过本次测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Data Recovery Pro 3.0软件具有出色的恢复速度和准确性,能够有效地恢复各种类型的丢失数据。
数据恢复测试报告1. 引言数据恢复是一项关键的技术,用于恢复删除、丢失或损坏的数据。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数据恢复测试的详细报告,包括测试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2. 测试目的本次测试的目的是评估数据恢复软件的性能和效果。
我们选择了五款知名的数据恢复软件进行测试,并比较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恢复能力。
3. 测试方法我们在不同的测试环境中使用了五款数据恢复软件,并使用了三组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测试:已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和损坏的存储设备。
我们记录了每个软件在每种场景下的恢复速度、成功率和恢复质量。
4. 测试结果在已删除文件的恢复测试中,我们发现所有的五款软件都能够成功找回大部分已删除的文件。
其中,软件A表现最为出色,成功找回了99%的已删除文件,而软件B则稍逊一筹,成功找回了95%的文件。
软件C、D和E分别成功找回了90%、88%和85%的文件。
在格式化硬盘的恢复测试中,软件A再次表现出色,成功恢复了95%的数据。
软件B和C分别恢复了90%和85%的数据,而软件D和E的恢复率分别为80%和75%。
在损坏的存储设备恢复测试中,软件A仍然是表现最佳的软件,成功恢复了90%的数据。
软件B和C分别成功恢复了85%和80%的数据,而软件D和E的恢复率分别为75%和70%。
5. 结论根据我们的测试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在已删除文件的恢复方面,软件A和B是最佳选择,它们能够成功找回大部分已删除的文件。
- 在格式化硬盘的恢复方面,软件A是最佳选择,能够成功恢复大部分数据。
- 在损坏的存储设备的恢复方面,软件A是最佳选择,能够成功恢复较多的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测试结果可能会受到测试环境和数据类型的影响,因此建议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数据恢复软件。
总体而言,数据恢复软件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够成功找回丢失的数据,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无法恢复所有数据。
因此,及时备份和定期检查数据的完整性仍然是重要的数据保护措施。
6. 建议基于我们的测试结果,我们建议以下措施来最大程度地保障数据的安全和恢复能力:- 定期备份数据,确保在数据丢失时能够快速恢复。
ext2数据恢复实验【实验环境】Linux实验台【实验内容】Linux下的磁盘管理手动恢复误删文件【实验原理】一、Linux文件系统简介文件是计算机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是一组相关记录的集合。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负责存取和管理文件信息的机构,是操作系统用于明确磁盘或分区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磁盘上组织文件的方法。
也指用于存储文件的磁盘或分区,或文件系统种类。
因此“2个文件系统”意思是有2个分区。
在Linux系统中,每个分区都是一个文件系统,都有自己的目录层次结构。
Linux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支持多种文件系统,这样它更加灵活,并可以和许多其它种操作系统共存。
随着Linux的不断发展,它所支持的文件格式系统也在迅速扩充。
特别是Linux2.4内核正式推出后,出现了大量新的文件系统,其中包括日志文件系统ext3、ReiserFS、XFSJFS和其它文件系统。
Linux内核可以支持十多种文件系统类型:JFS、ReiserFS、ext、ext2、ext3、XFS、NFS、SMB、VFAT、NTFS、MSDOS 等。
(1)extext是第一个专门为Linux开发的文件系统类型,叫做扩展文件系统。
这是1992年4月完成的,对Linux早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其在稳定性、速度和兼容性上存在许多缺陷,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
(2)ext2ext2是为解决ext文件系统的缺陷而设计的可扩展的、高性能的文件系统,它又被称为二级扩展文件系统,于1993年发布。
它是Linux文件系统类型中使用最多的格式,并且在速度和CPU利用率上较为突出,是GNU/Linux系统中标准的文件系统。
它存取文件的性能极好,对于中、小型的文件更显示出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其簇快取层的优良设计。
ext2可以支持256字节的长文件名,其单一文件大小和文件系统本身的容量上限与文件系统本身的簇大小有关。
在常见的Inter x86兼容处理器的系统中,簇最大为4KB,单一文件大小上限为2048GB,而文件系统的容量上限为6384GB。
尽管Linux可以支持种类繁多的文件系统,但是2000年以前几乎所有的Linux发行版都使用ext2作为默认的文件系统。
ext2也有一些问题。
由于它的设计者主要考虑的是文件系统性能方面的问题,而在写入文件内容的同时,并没有写入文件的meta-data(和文件有关的信息,例如权限、所有者及创建和访问时间)。
换句话说,Linux先写入文件的内容,然后等到有空的时候才写入文件的meta-data。
如果出现写入文件内容之后,但在写入文件的meta-data之前系统突然断电,就可能造成文件系统处于不一致状态。
在一个有大量文件操作的系统中,出现这种情况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3)ext3在介绍ext3之前,先介绍一些日志式文件系统基础。
日志式文件系统起源于Oracle、Sybase等大型数据库。
由于数据库操作往往是由多个相关的、相互依赖的子操作组成,任何一个子操作的失败都意味着整个操作的无效性,对数据库数据的任何修改都要恢复到操作以前的状态。
Linux日志式文件系统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日志文件系统通过增加一个叫做日志的、新的数据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日志是位于磁盘上的结构。
在对元数据做任何改变以前,文件系统驱动程序会向日志中写入一个条目,这个条目描述了它将要做些什么,所以日志文件具有可伸缩性和健壮性。
在分区中保存日志记录文件好处是:文件系统写操作首先是对记录文件进行操作,若整个写操作由于某种原因(如系统掉电)而中断,则在下次系统启动时就会日志记录文件的内容,恢复到没有完成的写操作,这个过程一般只需要两三分钟的时间。
ext3是由开放资源社区开发的日志文件系统,早期主要开发人员是Stephen Tweedie。
ext3被设计成是ext2升级版本,尽可能方便用户从ext2向ext3迁移。
ext3在ext2的基础上加入了记录元数据的日志功能,努力保持向前和向后的兼容性,也就是在保有目前ext2的格式之下再加上日志功能。
和ext2相比,ext3提供了更佳的安全性,这就是数据日志和元数据日志之间的不同。
ext3是一种日志式文件系统,日志式文件系统的优越性在于由于文件系统都有快取层参与动作,如不使用时必须将文件系统卸下,以便将快取层的资料写回磁盘中。
因此,每当系统要关机时,必须将其所有的文件系统全部卸下后才能进行关机。
如果在文件系统尚未卸下前就关机(如停电),那么重开机后就会造成文件系统的资料不一致,故这时必须做文件系统的重整工作,将不一致与错误的地方修复。
ext3最大的缺点是,它没有现代文件系统所具有的、能提高文件数据处理速度和解压的高性能。
此外,使用ext3文件系统要注意硬盘限额问题。
(4)查看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不同版本的Linux所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和种类都有所不同,可通过如下方法查看当前Linux系统所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以超级用户权限(root)登录Linux,进入/lib/modules/kernel-version/kernel/fs/,执行命令ls,如图2.5.4-1所示,其中kernel-version表示Linux系统的内核版本号。
图2.5.4-1 FC5发行版所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从图2.5.4-1可以看到Red Hat FC5所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
二、Linux文件系统通用结构简介大部分Linux文件系统种类具有类似的通用结构,其中心概念是超级块superblock、i节点inode、数据块data block、目录块directory block和间接块indirection block。
超级块包括文件系统的总体信息,比如大小(其准确信息依赖文件系统)。
inode即索引节点。
inode点包括除了名字外的一个文件的所有信息,名字与inode数目一起存在目录中,目录条目包括文件名和文件的inode数目。
inode包括几个数据块的数目,用于存储文件的数据。
每个存储设备或存储设备的分区被格式化为文件系统后,应该有两部份,一部份是inode,另一部份是Block,用来存储数据。
inode用来存储这些数据的信息,包括文件大小、所有者、归属的用户组、读写权限等。
inode为每个文件进行信息索引,所以就有了inode的数值。
操作系统根据指令,能通过inode 值最快的找到相对应的文件。
比如一本书,存储设备或分区就相当于这本书,Block相当于书中的每一页,inode就相当于这本书前面的目录,一本书有很多的内容,如果想查找某部份的内容,我们可以先查目录,通过目录能最快的找到需要的内容。
【实验步骤】一、设置磁盘(一)查看硬盘设备文件(1)参照WindowsRAID实验,为Linux实验台添加一块磁盘。
(2)启动Linux实验台,进入Linux系统,输入命令:ls /dev/,查看硬盘设备,如图2.5.4-2所示。
图2.5.4-2从中我们可以判断当前Linux主机安装有两块硬盘,/dev/hda 和/dev/sda。
其中/dev/hda已被分为hda1和hda2二个磁盘分区,/dev/sda尚未进行磁盘分区。
可通过命令fdisk -l查看硬盘的分区情况。
(二)磁盘分区将硬盘/dev/sda进行磁盘分区(仅一个物理分区),具体操作如下:(1)输入命令:fdisk /dev/sda,进入fdisk控制台开始对硬盘sda进行分区,输入m可查看fdisk命令帮助。
(2)在fdisk控制中依次输入命令:n(add a new partition,增加新磁盘分区),p(primary partition,创建主分区),1(Partition number (1-4),主分区编号,最多4个主分区),1(First cylinder,分区开始柱面),204(Last cylinder,分区最后柱面),w(write table to disk andexit,写入磁盘分区表后退出)。
上述过程如图2.5.4-3所示。
图2.5.4-3(三)再次查看硬盘设备输入命令fdisk -l /dev/sda查看硬盘设备sda分区情况,如图2.5.4-4所示,并记录。
图2.5.4-4(四)挂载磁盘分区(1)完成对/dev/sda1分区的ext2格式化工作,具体命令:mkfs.ext2 /dev/sda1。
如图2.5.4-5所示。
图2.5.4-5(2)将磁盘分区/dev/sda1挂载到目录/tmp下,具体命令:mount /dev/sda1 /tmp。
接下来输入命令:mount,查看所有磁盘分区的挂载情况并记录。
具体如图2.5.4-6所示。
图2.5.4-6二、手动恢复文件(一)文件操作(1)进入/tmp目录,利用vim文件编辑器新建并编辑文件123.txt,自定义文件内容,保存文件并退出。
(2)应用md5sum对123.txt进行文件摘要计算,并记录其文件摘要;用stat查看123.txt的文件状态,记录其文件Inode值;如图2.5.4-7所示。
图2.5.4-7(二)删除文件使用命令rm -f 123.txt删除文件。
(三)恢复被删除的文件123.txt(1)第一时间将/dev/sda1挂载为只读模式,禁止对磁盘分区进行写入操作,主要目的是防止被删除文件的数据区被新写入数据覆盖掉,如图2.5.4-8所示。
图2.5.4-8(2)使用文件系统调试器debugfs以读和写方式打开ext2文件系统分区:debugfs -w 文件系统分区。
(3)进入debugfs控制台后,键入lsdel命令查看该分区中已被删除的文件信息,注意被删除文件的Inode值。
(4)在debugfs控制台中通过下面的语句来恢复指定Inode值的文件(已被删除的文件del.txt):dump <文件Inode值> 导出文件,其中“导出文件”为恢复后的文件;在debugfs控制台中键入quit命令结束文件系统调试;如图2.5.4-9所示。
图2.5.4-9(5)应用md5sum对导出文件进行文件摘要计算,如图2.5.4-10所示;对比导出文件和123.txt的文件摘要,确定文件恢复是否成功。
图2.5.4-10【实验思考】对于ext3类型的文件系统能否使用文件系统调试器debugfs来进行数据恢复?有兴趣的话自己动手试试。
无论在何种系统中,在误删除的数据后要想恢复数据的话首先要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