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FDP和D-D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73.57 KB
- 文档页数:2
血浆D-二聚体和FDP检测在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王克贵【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Dimer及FDP在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38例DIC患者为DIC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和18例DIC疑似患者作为疑似组。
用Sysmex CA-1500血凝仪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浆D-Dimer及FDP水平,检测DIC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DIC组两指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DIC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及FDP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
结论血浆D-Dimer及FDP水平有利于DIC的早期临床诊断、监测疾病进程、判断治疗疗效及有效的预防疾病恶化提供了可靠的观察指标。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value of plasma D-Dimer and FDP detection on DIC. Methods 38cases of DIC patients as DIC group.24healthy subjects as control group.18 cases of suspected DIC patients as suspectedgroup.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detected in plasma D-Dimer and FDP levels in Sysmex CA-1500.Index to detect the changes of DIC group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content of two indicators of DIC group were signiif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Group DIC patients after effective treatment after two D- dimer content and the positive rateof FDP decreased.Conclusion Two indicators monitoring is helpful to early diagnosis of DIC.【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2页(P17-18)【关键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作者】王克贵【作者单位】157599 穆棱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可由多种原因诱发疾病,常见的原因包括不良的输血反应、各类重度中毒、产科并发症、恶性肿瘤、器官衰竭或受损、严重的创伤及重度感染[1]。
最新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一、血浆D-二聚体(D-Dimer)定量测定1. 标本采集要求:枸橼酸钠抗凝管抽血2ml,轻轻上下颠倒混匀(可与凝血功能四项检查共用一管血)。
2、正常参考值:D-Dimer 63.8---246.4 ug/l3、临床意义: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检测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
(1)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DIC的特异性试验之一,D-二聚体能反映凝血酶原和纤溶酶的活性;若D-二聚体的含量>0.5mg/L,对DIC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预报价值。
(2)D-二聚体检测是DIV筛查的有效手段。
静脉造影确诊为DIV的病人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
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可完全排除DIV的诊断。
(3)在溶栓过程中用药前、中、后动态检测D-二聚体浓度变化对监测溶栓药物的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此外,在产科疾病、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患者D-二聚体也升高。
(4)在肝脏疾病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5)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人,且增高水平明显。
其中胸外科大手术高于其他手术,表明术后患者体内有微血栓形成,并有纤溶活性增强。
因此,动态观察术后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二、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1、标本采集要求:可与凝血功能四项检查共用一管血,枸椽酸钠抗凝管抽血2ml,及时送检。
注意防止溶血、脂血。
2、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在纤溶酶作用下,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被溶解所产生的各种降解产物的总称。
血浆FDP含量增高: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DIC诊断的重要指标。
深部静脉血栓(DVT)形成、休克、肺栓塞、恶性肿瘤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外科手术如器官移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原(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FDP含量也增高。
凝血 7项的常规检查与解读伴随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各类疾病发生概率增加,特别为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我国医疗水平提升,凝血由四项转变至七项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对凝血抗凝纤溶全过程观察及了解,有效预防临床出血性以及血栓疾病预防。
下面带大家详细了解凝血检测指标,分析其在临床结果实际意义。
1.凝血7项常规检查内容针对凝血检查而言,由传统四项检查转变为7项,其主要包含的项目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III(AT-III),临床凝血指标推荐上述七个指标,核心不仅涵盖三大系统,即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为临床提供患者血栓与止血功能的基础信息,而且可实现自动化快速检测,成本价格低廉,便于普及。
将七项指标联合应用检测,主要可实现三个目标,将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状况掌握,不仅可达到筛查的全面性,而且相互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互相应正。
一般临床上PT、APTT、AT、TT均呈上升趋势,Fg、FDP、D-Dimer均升高,表明处于高凝状态;Fg处于下降,其他指标均呈上升趋势,表明为低凝状态。
1.凝血7项常规检查内容解读2.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通常在临床上正常参考值为10-14秒,凝血酶原时间主要为一类筛查试验,核心为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主要验证先天性或凝血酶原、凝血因子V、VII、X 缺陷的存在,同时运用于对口服抗凝药物使用剂量的监测,为监测口服抗凝剂首选指标。
该项指标时间延长超过3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严重肝硬化;②纤维蛋白原缺乏;③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II、V、X减少;④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原发性纤溶亢进;⑤血循环中存在抗凝物质,如肝素。
该项指标时间缩短主要表明,血栓栓塞疾病前状态、DIC初期呈高凝状态。
妊娠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李娜【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24(35)2【摘要】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D-D)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11月我院收治的237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50例妊娠期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血清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3)水平,经Spearsman分析D-D、FDP、AT3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D-D、FDP、AT3水平及联合预测妊娠高血压的发生价值。
结果观察组血清D-D、FDP水平比对照组高,AT3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Spears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D、FDP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r>0,P<0.05),AT3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呈负相关(r<0,P<0.05)。
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D-D、FDP、AT3水平及联合预测妊娠高血压发生的AUC分别为0.831(95%CI 0.786~0.875)、0.859(95%CI 0.817~0.900)、0.802(95%CI 0.751~0.853)、0.905(95%CI0.871~0.939),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结论血清D-D、FDP、AT3联合检测可提高妊娠高血压的预测价值,且D-D、FDP、AT3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
【总页数】3页(P268-270)【作者】李娜【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相关文献】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2.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3.153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4.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5.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凝血指标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D—D与FDP水平变化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D-D与FDP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妊娠25~30周孕妇118例为研究对象,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53例,妊娠高血压组,65例健康孕妇为健康孕妇组。
另选择健康体检的育龄女性50例为健康对照组。
比较三组血浆D-D与FDP水平。
结果妊娠高血压组患者D-D(5.3±1.0)μg/mL,FDP(19.6±3.1)μ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孕妇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
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检测血浆中D-D水平以及FDP水平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判断疗效、判断预后。
标签:妊娠高血压;D二聚体;纤维蛋白孕妇在妊娠期间凝血因子活性会增加,导致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因此,一旦出现导致凝血系统激活的因素,孕妇血液循环中会发生微血栓形成,并继发激活纤溶酶原。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径纤溶酶水解产生的特异性讲解产物,测定D-D水平能够了解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1]。
纤维蛋白原是发现最早的一种凝血因子,妊娠期间因纤溶活性增加,导致纤维蛋白元降解,形成纤维蛋白。
FDP是纤维蛋白原的讲解产物,可以反映孕妇纤溶解系统活性[2]。
妊娠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机率较高。
本研究通过检测妊娠高血压孕妇、健康孕妇以及健康体检者血浆D-D水平以及纤维蛋白水平,分析D-D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围产期保健的孕周为25~30周的孕妇11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合并妊娠高血压,年龄23~34岁,平均(32.2±5.3)岁;65例为健康孕妇,年龄24~35岁,平均(33.1±6.2)岁。
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期女性为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30.5±6.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