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课本目录(最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 2.15---2.16 同底数幂的乘法 12 2.17---2.21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法—同底数幂的除 5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学科:数学年(班)级:3 2.24---2.28 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 54 3.3—3.7 完全平方公式—回顾与思考 55 3.10---3.14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探索直线平 5行的条件6 3.17---3.2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平行线的性质 57 3.24—3.28 回顾与思考—认识三角形 58 3.31---4.4 图形的全等—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 清明节9 4.7---4.11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用尺规作三 5角形10 4.14---4.18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回顾与思考 511 4.21—4.25 复习期中考试 312 4.28---5.2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用关系 4 劳动节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13 5.5---5.9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回顾与 5思考14 5.12---5.16 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515 5.19---5.2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516 5.26---5.30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回顾与思考 517 6.2---6.6 感受可能性—概率的稳定性 518 6.9---6.13 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回顾与思考 519 6.16—6.20 总复习 520 6.23---6.27 期末考试 5本学期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力争取得一个比较优异的学习成绩教研组长签字:说明:此表一式两份,一份作为教案附件之一粘贴在教案本上,一份上交教务处。
1.1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含解析):第六章概率初步尖子生成长计划7概率中的代数问题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概率初步”是学生初步接触概率论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率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主要介绍了概率的基本概念、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以及独立事件的概率等。
在这些内容中,代数问题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为概率本身就是一个涉及代数运算的数学分支。
在教材中,代数问题主要出现在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部分。
例如,在条件概率的计算中,我们需要利用代数方法来求解给定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在独立事件的概率中,我们需要利用代数运算来判断两个事件是否独立。
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代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概率的概念和代数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但要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解决问题,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培养。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代数知识解决概率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条件概率和判断两个事件是否独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概率论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挑战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代数知识解决概率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如PPT、网络资源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概率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引发学生对概率代数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一、 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n m n ma a a +=⋅(m,n 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 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 一个单项或多项式;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p n m p n ma a a a ++=⋅⋅(其中m 、n 、p 均为正数);⑤公式还可以逆用:n m nm a a a⋅=+(m 、n 均为正整数)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幂的乘方法则:mnnm a a =)((m ,n 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2. ),()()(都为正数n m a a a mn mn nm ==.3。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 与(-a )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a )3化成—a 3⎩⎨⎧-=-).(),()(,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当一般地n a n a a n n n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 )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 )n=a n+b n(a 、b 均不为零).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nnnb a ab =)((n 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三. 同底数幂的除法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n m n ma a a -=÷ (a ≠0,m 、n 都是正数,且m 〉n ).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 ≠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全12册教材课时目录(新课标)含课本页码一年级上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可爱的校园P2-3一加与减(一)P2-17一加与减一生活中的数 1.1买铅笔P2-3 1.1谁的得分高P2-31.1快乐的家园P4-6 1.2捉迷藏P4-5 1.2秋游P4-51.2玩具P7-8 1.3快乐的小鸭P6-7 1.3星星合唱队P6-71.3小猫钓鱼P9-10 1.4开会啦P8-9 1.4练习一P8-91.4文具P11-13 1.5跳伞表演P10-12二购物1.5快乐的午餐P14-15 1.6美丽的田园P13-142.1买文具P10-111.6动物乐园P16-17 1.7练习一P15-162.2买衣服P12-13二比较 1.8做个减法表P17 2.3小小商店P14-152.1过生日P18-19二观察物体P18-21三数一数与乘法2.2下课啦P20-21 2.1看一看(一)P18-193.1有多少块糖P16-172.3跷跷板P22-23 2.2看一看(二)P20-213.2儿童乐园P18-19三加与减(一)三生活中的数P22-35 3.3有多少点子P20-213.1一共有多少P24-26 3.1数花生P22-23 3.4动物聚会P22-233.2还剩下多少P27-29 3.2数一数P24-25 3.5练习二P24-253.3可爱的小猫P30-31 3.3数豆子P26-27四图形的变化3.4练习一P32-33 3.4谁的红果多P28-294.1折一折,做一做P26-27 3.5猜数游戏P34-35 3.5小小养殖场P30-31 4.2玩一玩,做一做P28-29 3.6背土豆P36-37 3.6做个百数表P32-33五 2~5的乘法口诀3.7跳绳P38-40 3.7练习二P34-35 5.1数松果P30-313.8可爱的企鹅P41-42四有趣的图形P36-43 5.2做家务P32-333.9小鸡吃食P43-444.1认识图形P36-375.3课间活动P34-353.10乘车P45-474.2动手做(一)P38-395.4需要几个轮子P36-37 3.11练习二P48-49 4.3动手做(二)P40-41 5.5小熊请客P38-393.12做个加法表P504.4动手做(三)P42-435.6回家路上P40-413.13做个减法表P51整理与复习P44-48 5.7练习三P42-43整理与复习P52-56五加与减(二)P49-整理与复习P44-48四分类 5.1小兔请客P49-50六测量。
三、提高练习:1、1、计算 5(P3)4·(-P2)3+2[(-P)2]4·(-P5)2[(-1)m]2n+1m-1+02002―(―1)19902、若(x2)n=x8,则m=_____________.3、、若[(x3)m]2=x12,则m=_____________。
4、若x m·x2m=2,求x9m的值。
5、若a2n=3,求(a3n)4的值。
6、已知a m=2,a n=3,求a2m+3n的值.板书设计:课后体会:1.4 积的乘方教学目的: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的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教学难点:正确区别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异同。
教学方法:探索、猜想、实践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1、计算下列各式:4 整式的乘法(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及其推导过程.2.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计算.3.通过用文字概括法则,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4.通过反馈练习,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5.渗透公式恒等变形的和谐美、简洁美. 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多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以及法则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课前练习:1、 计算:(1)________)3(3=-xy (2)________)23(23=-y x (3)________)102(47=⨯- (4)_________)()(2=-⋅-x x(5)_________)(62=-⋅-a a (6)_____)(53=-x(7)______)(532=⋅-a a (8)______)()2(2532=-⋅-bc a b a2、计算:(1))132(22---x x x(2))6)(1253221(xy y x --+-二、 探索练习:如图,计算此长方形的面积有几种方法?如何计算? 小组讨论 你从计算中发现了什么?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三、 巩固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1))3)(2(++x x (2))1)(4(+-a a (3))31)(21(+-y y(4))436)(42(-+x x (5))3)(3(n m n m -+ (6)2)2(+x5 平方差公式(二)教学目的: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并通过小结使学生理解公式数学表达式与文字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式的应用及推广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1)用较简单的代数式表示下图纸片的面积.(2)沿直线裁一刀,将不规则的右图重新拼接成一个矩形,并用代数式表示出你新拼图形的面积.讲评要点:沿HD、GD裁开均可,但一定要让学生在裁开之前知道HD=BC=GD=FE=a-b,这样裁开后才能重新拼成一个矩形.希望推出公式:2.(1)叙述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及文字表达式;(2)试比较公式的两种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说明: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在使用上有三个优点.(1)公式具体,易于理解;(2)公式的特征也表现得突出,易于初学的人“套用”;(3)形式简洁.但数学表达式中的a与b有概括性及抽象性,这样也就造成对具体问题存在一个判定a、b的问题,否则容易对公式产生各种主观上的误解.依照公式的文字表达式可写出下面两个正确的式子:经对比,可以让人们体会到公式的文字表达式抽象、准确、概括.因而也就“欠”明确(如结果不知是谁与谁的平方差).故在使用平方差公式时,要全面理解公式的实质,灵活运用公式的两种表达式,比如用文字公式判断一个题目能否使用平方差公式,用数学公式确定公式中的a与b,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计算即准确又灵活.3.判断正误:(1)(4x+3b)(4x-3b)=4x2-3b2;(×) (2)(4x+3b)(4x-3b)=16x2-9;(×)(3)(4x+3b)(4x-3b)=4x2+9b2;(×) (4)(4x+3b)(4x-3b)=4x2-9b2;(×)二、新课例1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102×98; (2)(y+2)(y-2)(y2+4).解:(1)102×98 (2)(y+2)(y-2)(y2+4)=(100+2)(100-2) =(y2-4)(y2+4)=1002-22=10000-4 =(y2)2-42=y4-16.=9996;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103×97;(2)(x+3)(x-3)(x2+9);(3)59.8×60.2;3.请每位同学自编两道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题目.例2 填空:(1)a2-4=(a+2)( );(2)25-x2=(5-x)( );(3)m2-n2=( )( );思考题:什么样的二项式才能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某两数平方差的二项式可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练习空:1.x2-25=( )( );2.4m2-49=(2m-7)( );3.a4-m4=(a2+m2)( )=(a2+m2)( )( );例3 计算:(1)(a+b-3)(a+b+3); (2)(m2+n-7)(m2-n-7).三、小结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一般两个二项式相乘的积应是几项式?2.平方差公式中字母a、b可以是那些形式?3.怎样判断一个多项式的乘法问题是否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四、布置作业P39知1问1补充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a2+b)(a2-b);(2)(-4m2+5n)(4m2+5n);(3)(x2-y2)(x2+y2);(4)(9a2+7b2)(7b2-9a2).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板书设计:课后体会:6完全平方公式(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灵活应用公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究与讲练相结合一、准备活动:利用整式的乘法计算下列各题:(1)(m + n)2(2)(m - n)2 (3)(a + 2b)2(4)(a - 2b)2二、巩固引入:1、叙述平方差公式的内容,使用的条件,得出的结果。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叫多面体。
这样的棱锥的面是平的面,像、多面体:围成棱柱和、球体圆锥棱锥、锥体如、三棱柱、四棱柱棱柱的种类棱柱圆柱、柱体432::1二、展开与折叠:正方体的11种不同的展开图。
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用“口诀”: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相间,“Z ”端是对面,间二,拐角邻面知。
三、⎪⎪⎩⎪⎪⎨⎧⎪⎩⎪⎨⎧俯视图。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做左视图。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做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一般的我们把从正面看、三视图:、截一个几何体21四、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个三角形。
边形都可以分割成(每个干个三角形。
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若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其它各多边形的分割:从一点定义、多边形、圆和扇形221n n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一、数怎么不够用了⎪⎪⎪⎩⎪⎪⎪⎨⎧⎪⎩⎪⎨⎧⎩⎨⎧负有理数零正有理数、有理数分数整数有理数21二、数轴⎪⎪⎪⎪⎪⎪⎩⎪⎪⎪⎪⎪⎪⎨⎧⎪⎩⎪⎨⎧这个点到原点的距离。
几何意义的绝对值是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的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规定:一个正数的绝对、绝对值大于左边的数。
、比较:右边的数总是相反数为的相反数。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相反数:像这样只有。
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定义:规定原点、正:.0043.0021三、有理数的加减法⎪⎪⎪⎪⎪⎩⎪⎪⎪⎪⎪⎨⎧、水位的变化个数的相反数。
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有理数减法法则:减相加,仍得这个数、一个数和;相加得、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对值减去较小符号,并且用较大的绝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值不同时,、异号两数相加,绝对;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同的符号,并、同号两数相加,取相、有理数加法法则3200:1d c b a 四、有理数的乘除法、乘方⎪⎪⎪⎪⎪⎩⎪⎪⎪⎪⎪⎨⎧次幂的叫做次方或看成运算的结果的读作次方。
读法:看成运算的,读作相乘,记作个相同的因数、乘方:一般地,。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⑴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⑵展开与折叠(8)⑶截一个几何体(13)⑷从不同方向看(15)⑸生活中的平面图形(22)回顾与思考(27)复习题(27)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⑴数怎么不够用了(31)⑵数轴(36)⑶绝对值()⑷有理数的加法(41)⑸有理数的减法(44)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52)⑺水位的变化(62)⑻有理数的乘法(64)⑼有理数的除法(69)⑽有理数的乘方(72)⑾有理数的混合运算(77)⑿计算器的使用(80)回顾与思考(84)复习题(84)第三章字母表示数⑴字母能表示什么(90)⑵代数式(93)⑶代数式的值(98)⑷合并同类项(102)⑸去括号(108)⑹探索规律(111)回顾与思考(114)复习题(115)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⑴线段、射线、直线(120)⑵比较线段的长短(123)⑶角的度量与表示(126)⑷角的比较(131)⑸平行(135)⑹垂直(138)⑺有趣的七巧板(142)⑻图案设计(144)回顾与思考(146)复习题(146)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⑴你今年几岁了(149)⑵解方程(154)⑶日历中方程(161)⑷我变胖了(163)⑸打折销售(168)⑹“希望工程”义演(170)⑺能追上小明吗(172)⑻教育储蓄(174)回顾与思考(176)复习题(176)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⑴100万有多大(179)⑵科学计数法(181)⑶扇形统计图(185)⑷月球上有水吗(189)⑸统计图的选择(192)回顾与思考(196)复习题(197)课题学习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212)总复习(214)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⑴整式(2)⑵整式的加减(6)⑶同底数幂的乘法(12)⑷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5)⑸同底数幂的除法(19)⑹整式的乘法(22)⑺平方差公式(29)⑻完全平方公式(33)⑼整式的除法(39)回顾与思考(44)复习题(44)第八章平行线与相交线⑴台球桌面上角(50)⑵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53)⑶平行线的特征(59)⑷用尺规作线段和角(63)回顾与思考(69)复习题(69)第九章生活中的数据⑴认识百万分之一(74)⑵近似数和有效数字(78)⑶世界新生儿图(84)回顾与思考(90)复习题(90)课题学习制作“人口图”(94)第十章概率⑴游戏公平吗(98)⑵摸到红球的概率(105)⑶停留在黑砖上概率(109)回顾与思考(113)复习题(113)第十一章三角形⑴认识三角形(117)⑵图形的全等(128)⑶图案设计(132)⑷全等三角形(135)⑸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38)⑹作三角形(147)⑺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150)⑻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53)回顾与思考(157)复习题(157)第十二章变量之间的关系⑴小车下滑的时间(163)⑵变化中的三角形(167)⑶温度的变化(171)⑷速度的变化(176)回顾与思考(180)复习题(180)第十三章生活中的轴对称⑴轴对称现象(186)⑵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91)⑶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97)⑷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200)⑸镜子改变了什么(203)⑹镶边与剪纸(207)回顾与思考(210)复习题(210)总复习(215)第一章勾股定理⑴探索勾股定理(2)⑵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9)⑶蚂蚁怎样走最近(13)回顾与思考(16)复习题(16)课题学习拼图与勾股定理(19)第二章实数⑴数怎么不够用了(25)⑵平方根(31)⑶立方根(36)⑷公园有多宽(39)⑸用计算器开方(41)⑹实数(44)回顾与思考(52)复习题(52)第三章图形的平稳与旋转⑴生活中平移(57)⑵简单的平移作图(61)⑶生活中旋转(66)⑷简单的旋转作图(69)⑸它们是怎样变化过来的(71)⑹简单的图案设计(74)回顾与思考(78)复习题(78)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⑴不行四边形的性质(83)⑵不行四边形的判别(88)⑶菱形(92)⑷矩形、正方形(95)⑸梯形(101)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06)⑺平面图形的密铺(111)⑻中心对称图形(114)回顾与思考(117)复习题(117)第五章位置的确定⑴确定位置(122)⑵平面直角坐标系(130)⑶变化的鱼(138)回顾与思考(145)复习题(145)第六章一次函数⑴函数(150)⑵一次函数(154)⑶一次函数的图象(159)⑷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63)⑸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166)回顾与思考(175)复习题(175)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⑴谁的包裹多(181)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86)⑶鸡兔同笼(194)⑷增收节支(196)⑸里程碑上的数(199)⑹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202)回顾与思考(208)复习题(208)第八章数据的代表⑴平均数(213)⑵中位数与众数(220)⑶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224)回顾与思考(227)复习题(227)总复习(230)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⑴不等关系(2)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7)⑶不等式的解集(10)⑷一元一次不等式(13)⑸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18)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4)回顾与思考(33)复习题(33)第二章分解因式⑴分解因式(38)⑵提公因式法(42)⑶运用公式法(47)回顾与思考(54)复习题(54)第三章分式⑴分式(58)⑵分式的乘除法(66)⑶分式的加减法(70)⑷分式方程(77)回顾与思考(85)复习题(85)第四章相似图形⑴线段的比(90)⑵黄金分割(97)⑶形状相同的图形(102)⑷相似多边形(107)⑸相似三角形(113)⑹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17)⑺测量旗杆的高度(124)⑻相似多边形的性质(128)⑼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35)回顾与思考(142)复习题(142)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147)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⑴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152)⑵数据的收集(155)⑶频数与频率(159)⑷数据的波动(168)回顾与思考(177)复习题(177)课题学习吸烟的危害(181)第六章证明(一)⑴你能肯定吗(184)⑵定义与命题(188)⑶为什么它们平行(198)⑷如果两条直线平行(202)⑸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205)⑹关注三角形的外角(210)回顾与思考(214)复习题(214)总复习(218)附:标准对数视力表中的“E”形图(228)第一章证明(二)⑴你能证明它们吗(2)⑵直角三角形(15)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4)⑷角平分线(31)回顾与思考(38)复习题(38)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⑴花边有多宽(42)⑵配方法(48)⑶公式法(57)⑷分解因式法(60)⑸为什么是0.618()回顾与思考(69)复习题(69)第三章证明(三)⑴平行四边形(74)⑵特殊的平行四边形(86)回顾与思考(94)复习题(94)第四章视图与投影⑴视图(98)⑵太阳光与影子(109)⑶灯光与影子(115)回顾与思考(125)复习题(125)第五章反比例函数⑴反比例函数(131)⑵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4)⑶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43)回顾与思考(147)复习题(147)课题学习猜想、证明与拓广(150)第六章频率与概率⑴频率与概率(157)⑵投针试验(169)⑶生日相同的概率(172)⑷池塘里有多少条鱼(176)回顾与思考(180)复习题(180)总复习(183)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2)⑵30o、45o、60o角的三角函数值(10)⑶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14)⑷船有触礁的危险吗(21)⑸测量物体的高度(25)回顾与思考(29)复习题(29)第二章二次函数⑴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34)⑵结识抛物线(38)⑶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42)⑷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46)⑸用三种方法表示二次函数(56)⑹何时获得最大利润(59)⑺最大面积是多少(62)⑻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64)回顾与思考(73)复习题(73)课题学习拱桥设计(79)第三章圆⑴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83)⑵圆的对称性(88)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100)⑷确定圆的条件(109)⑸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13)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22)⑺弧长及扇形的面积(129)⑻圆锥的侧面积(133)回顾与思考(136)复习题(136)课题学习设计遮阳篷(144)第四章统计与概率⑴50年的变化(149)⑵哪种方式更合算(165)⑶游戏公平吗(170)回顾与思考(175)复习题(175)总复习(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