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6 最后一课》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后题答案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后题答案《最后一课》第一题答案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
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惊讶。
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业而悔恨。
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表现出小弗郎士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
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
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气氛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最后一课》第二题答案韩麦尔先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请结合下面几段文字加以思考、体会。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似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测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3.突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1.说明他对这一课的严肃郑重的态度,也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突出这一课的不平凡的意义,表现韩麦尔先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韩麦尔先生内心深处在翻腾,自己效劳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非常悲哀。
《最后一课》课文解析那天早晨,我很迟才去上学,非常害怕挨老师的训,特别是因为哈墨尔先生已经告诉过我们,他今天要考问分词那一课,而我,连头一个字也不会。
这时,我起了一个念头,想逃学到野外去玩玩。
【品味】全文以第一人称来写,能给读者亲切和真实的感受。
“我”的见闻、感受是本文的线索。
)【品味】写了哈墨尔先生对学生要求很严和“我”不爱学习、经常逃学的特点。
天气多么温暖!多么晴朗!白头鸟在林边的鸣叫声不断传来,锯木厂的后面,黎贝尔草地上,普鲁士军队正在操练。
这一切都比那些分词规则更吸引我;但我毕竟还是努力克服了这个念头,很快朝学校跑去。
(①找出两处环境描写,并说出其作用是什么。
) 【品味】“操练”不能换成“锻炼”,后者是体育运动,前者是指军队训练。
)【品味】这里写了小弗朗茨目睹的自然景象和社会景象,是作者交代的小说背景,也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背景。
“我”贪玩,但能管住自己,这是小弗朗茨性格的基点,也是他后来思想转变的条件。
经过村政府的时候,我看见一些人围在挂着布告牌的铁栅栏前面。
(②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两年来,那些坏消息,吃败仗啦,抽壮丁啦,征用物资啦,还有普鲁土司令部的命令啦,都是在这儿公布的。
我没有停下来,心想:【品味】“坏消息”表现出小弗朗茨对普鲁士侵略者的反抗意识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又有什么事了?”【品味】“又有什么事了?”引起悬念,埋下伏笔。
这时,正当我跑过广场的时候,带着徒弟在那里看布告的铁匠瓦赫特,朝着我喊道:“小家伙,用不着这么急!你去多晚也不会迟到了!”我以为他是在讽刺我,于是,气喘喘地跑进了哈墨尔先生的小院子。
【品味】小弗朗茨误以为瓦赫特的话是嘲笑,这是伏笔。
)【段析】第一部分:写“我”在上学路上的见闻、感受,和平常日子相比,显得有些异常。
往常,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总是一片乱哄哄,街上都听得见,课桌开开关关,大家一起高声诵读,你要专心,就得把耳朵捂起来,老师用大戒尺不停地拍着桌子喊道:【品味】从“总”字看,平常日子上课前喧闹是一惯性的,与下文的“安安静静”形成鲜明对比,为读者留下悬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知识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
《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三分之一的土地。
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知识积累1.宛转:同“婉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又不失本意);或指(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2.普鲁士:18世纪德意志境内一个最强的军事专制的国家。
它在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最后统一了德意志。
3.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4.征发:政府向人们征调人力或财物。
5.布告:(机关、团体)张贴出来告知群众的文件。
6.喧闹:喧哗热闹。
7.捂(wǔ):遮盖住或封闭起来。
8.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9.踱(duó)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10.纵(zòng)身: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跳。
11.督(dū)学: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
12.诧(chà)异:觉得十分奇怪。
13.干脆:直截了当;爽快。
14.祈祷(qídǎo):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15.哽(gěng):声音阻塞。
16.柏(bó)林17.要挟(xié)18.郝叟(hǎosǒu)19.懊(ào)悔20.惩(chéng)罚21.糊涂(hútu)22.钥匙(yàoshi)23.强迫(qiǎngpò)24.膝(xī)头25.赚(zhuàn)钱考题例析1.(2015·湖北武汉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ào( )悔祈( )dǎo chà( )异chéng()罚duó( )步gěng( )住钥( )shi wú()着2、选词填空。
(细心耐心用心关心专心分心)①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学习。
②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
③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听讲过。
④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讲解过。
⑤个个都那么(),教室里那么安静。
⑥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
3、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修辞基本相同,可任选一题作答。
①我难道就没有什么该责备我自己的?我不是也常常叫你们放下学习替我浇灌园子?还有,我要是想去钓鲈鱼,不是随随便便就给你们放了假?②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
答:二、翻开课文《最后一课》,阅读以下两个片段,回答问题。
片断一:正当我看了这一切感到纳闷的时候,哈墨尔先生走上讲台,……我站在坐位上左右摇晃,心里难受极了,头也不敢抬。
片断二:讲完了文法,就开始习字。
……“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鸣唱?”1、“我们课桌的三角架上挂着这些字模,就像是许多小国旗在课堂上飘扬。
”说说小弗朗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答:2、“有一群鸽子在低声咕咕,我一面听着,一面想:‘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鸣唱?’” 小弗朗茨从鸽子的叫声中所产生的联想,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3、找出文中体现小弗朗茨心情、态度变化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说说其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答:*三、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弗朗茨还是哈墨尔?存在不同的看法。
你的看法是什么?请与同学探讨探讨。
答:⊙发展空间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张进人们都知道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著名爱国作家、学者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
6 最后一课·能力训练练一练1.给加粗字注音。
郝叟()哽()祈祷()诧异()惩罚()踱来踱去()2.选词填空。
(1)“想起这些,我多么________(痛心、懊悔、悔恨)!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2)个个都那么________(留心、细心、专心),教室里那么________(安静、肃静、寂静)!(3)这套衣服,他只有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___(庄严、严肃、肃穆)的气氛。
(4)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________(温和、柔和、温柔)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上课,不等你了。
”(5)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________(忠诚、忠心、忠实)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________(谢意、敬意、敬爱)。
(6)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________(装进、塞进、挤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3.学一学,用一用。
请用下面所给的词语写一段话。
字数在200字左右。
宛转喧闹踱来踱去懊悔议一议1.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2.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的含义?3.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有人说是韩麦尔先生,有人说是小弗郎士。
你同意哪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读一读课内阅读: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七年级语文(上)《最后一课》测试题一、为下列红色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将序号填在括号内1、踱来踱去AdùBduó()2、惩罚AchénɡBchěnɡ()3、挟着AxiéBjiā()4、字帖AtiēBtiè()5、祈祷AqíBqǐ()6、强迫AqiánɡBqiǎnɡ()7、郝叟AhǎoBhè()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喧哗喧闹吵闹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得到。
2、观察检查视察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________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3、严肃肃静严厉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______的气氛。
4、惊奇惊异诧异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__________,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5、后悔懊悔懊恼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___________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6、责备责怪谴责“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__________自己的地方吗?”7、肃静安安静静安静平静静悄悄可是那一天,一切偏_________的。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___________!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他们跟我们一样___________。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_________的教室。
我的心稍微_______________了一点儿。
三、分析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向我们做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课01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xié()持hǎo()叟chà()异qí()祷jiè()尺惩.罚() 踱.步() 哽.咽() 膝.头()2.选词填空。
(1)想起这些,我多么(痛心懊悔悔恨)!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2)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庄严严肃肃穆)的气氛。
(3)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柔和温柔)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4)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忠诚忠心忠实)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谢意敬意敬爱)。
3.破折号常见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延长;C.表示说话的中断或停顿;D.表示意思的递进;E.表示语意的转折。
判断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2)“放学了,——你们走吧。
”()(3)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4.下面一段有关小说《最后一课》赏析的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是病句,请修改。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3)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6.依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以“爱国”为话题,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引用两句诗词名句。
例句:爱国是什么?爱国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仿写:7.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我爱汉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汉字魅力】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你依照下面的示例,从“思、芽、愁”中任选一个字造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第6课《最后一课》一、词语部分踱来踱去duó lái duó qù 哽住gěng zhù祈祷qí dǎo 郝叟hǎo sǒu 懊悔ào huǐ二、解释部分诧异chà:觉得意外和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悔不该这样。
宛转:形容(歌声.鸣声)抑扬动听。
现常用作“婉转”。
惨白:(面容)苍白。
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惩罚chéng:严厉的处罚。
踱duó:漫步行走。
祈祷qí dǎo:愿意是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三、文学常识《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耳先生的形象,表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标题《最后一课》指最后一堂法语课,不仅指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四、学习重点1. 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 理清故事情节。
3.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A、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
B、起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
C、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4. 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 重点研读的段落:第20、21、24——29段。
6. 人物思想性格。
7. 写法:A、对比。
B、前呼后应。
C、以小见大。
D、烘托手法。
五、重点背诵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 人物:①文章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小弗朗士出是一个怎么样的儿童?由贪玩不爱学习但能管住自己慢慢开始热爱法语,热爱祖国,民族自尊心不断升华憎恨敌人的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儿童形象。
②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热爱学生,热爱祖国,道德高尚的老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最后一课》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1.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________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________穿戴。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郝叟________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1)选文加线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fèn hǎo sǒu xīhénɡB. fēn hǎo sǒu qīhénɡC. fèn hǎo suǒxīhènɡD. fēn hǎo sǒu xīhénɡ解题思路:加点的词以易于误读的词为主。
如氛(fēn)、横(hénɡ),生活方言中易误读(fèn)(hén);郝(hǎo)是不常见的词,只是姓氏,属于生僻字。
答案:D(2)文中括号内依次填,正确的是()。
A. 平静宁静B. 平静肃静C. 宁静安静D. 平静安静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析,词语的准确适用。
平静:(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宁静:(环境、心情)安静。
肃静:严肃寂静。
安静:没有声音;安稳平静。
答案:B(3)在选文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是()。
A. 只、才、但是、而且B. 只要、就、因为、所以C. 只、才、而且、还D. 只要、就、虽然、却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的适用和辨析。
只: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也有“只有”的意思,“只有”后常用“才”和“方”呼应。
只要:表示必要条件,后常用“就”或“便”呼应。
第6课《最后一课》课时练习课时1基础达标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字帖.()柏.林()哽.()住钥匙..()chà()异ào()悔 qí dǎo() tān()开 kuàng()课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⑴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哗喧闹喧嚷):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⑵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装进送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⑶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敬佩敬仰)。
3.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教会我富情于物的感观::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②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③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④是优雅闲适的散文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④②⑤C. ⑤②①③④D. ⑤②③④①4.阅读小说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其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四部分:、、和结局。
5.本文采用人称:以这个孩童的视角行文: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而且有利于直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6.根据提示:品味下面词句。
⑴“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总”字表明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偏”字:意在强调 ⑵“(韩麦尔先生)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谈谈你对加点的“柔和”而“严肃”的理解。
⑶“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个句子有何深刻含义? ⑷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本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趣味语文7.联系本文:谈谈你对下面现象的看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同步练习题及答案7.最后一课1.都德是著名小说家,该文以为背景。
(2分)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哽咽()惩罚()祈dǎo()chà异()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分)强:()()()称:()()()差:()()()4.“最后一课”与平时上课气氛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表明了什么?(2分)5.课文里,小弗郎士多次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这是为什么?(2分)6.在习字课上,韩麦尔先生将“阿尔萨斯”和“法兰西”制成字帖挂在铁杆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小弗郎士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用,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
C、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
D、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对祖国爱的表现。
8.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3分)⑴画眉在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⑶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9.下面几句话都是文中留下的伏笔,请找出与伏笔相照应的句子,并在照应句中找出表示照应前文的词语:(2分)⑴(我)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⑵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10.下边列举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按其发展脉络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2分)⑴对小弗郎士回答不出问题时的痛苦思索。
⑵对失掉祖国语言的悲愤。
⑶对最后一课高度重视而表现出来的严肃、庄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训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踱来踱去(duó)郝叟(hǎo)挟着(xié)B.懊悔(huì)惩罚(chěnɡ)赚钱(zhuàn)C.钥匙(shī)祈祷(dǎo)哽咽(ɡěnɡ)D.督学(dū)膝头(xī)捂住(wǔ)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下列语句选出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1)新老师明天就到。
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_______________(A.请求;B.恳求;C.希望)你们多用心学习。
(2)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_______________(A.忠诚;B.忠心;C.忠实)的服务,来表达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_______________(A.谢意;B.敬意;C.敬爱)(3)这可怜的人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_______________(A.装进;B.塞进;C.挤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4)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
听到他_______________(A.古怪;B.古板;C.奇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
4.品读分析下列句中加黑词的作用。
(1)那天……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谈谈你对下面语言含义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哽住___诧异___惩罚___督学___祈祷___郝叟___气氛___干脆___二.多音字注音组词()___()___()___()___散()___帖()___宁()___强()___()___()___三.形似字注音组词晴()____喊()____悄()____赚()____倩()____减()____峭()____谦()____靓()____缄()____俏()____嫌()____四.课文内容填空1.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____讲解过。
2.个个都那么____,教室里那么____!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3.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4.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____,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小说插入对镇上人物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3.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4.说说小说是怎样安排情节的?【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给文中带点字注音祈____哽____2.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钟响了,意味着什么?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5.选文有一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
6.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7.“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8.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9.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10.“散学了——你们走吧。
6最后一课01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xié(挟)持hǎo(郝)叟chà(诧)异qí(祈)祷jiè(戒)尺惩.罚(chéng) 踱.步(duó) 哽.咽(gěng) 膝.头(xī)2.选词填空。
(1)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痛心懊悔悔恨)!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2)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庄严严肃肃穆)的气氛。
(3)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温和柔和温柔)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4)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忠诚忠心忠实)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谢意敬意敬爱)。
3.破折号常见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延长;C.表示说话的中断或停顿;D.表示意思的递进;E.表示语意的转折。
判断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C)(2)“放学了,——你们走吧。
”(D)(3)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A)4.下面一段有关小说《最后一课》赏析的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是病句,请修改。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拟人)(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比喻)(3)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反复)6.依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以“爱国”为话题,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引用两句诗词名句。
例句:爱国是什么?爱国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仿写:示例:爱国是什么?爱国是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爱国是什么?爱国是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我爱汉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汉字魅力】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你依照下面的示例,从“思、芽、愁”中任选一个字造句。
示例:意——心上支撑着一枚太阳,思想就不再流浪。
林——两棵树手挽手,站成绿色的风景。
示例:思——心灵的田地里,思想的种子在发芽;示例二:芽——小草的乳牙一冒出,就照亮了春天的希望;示例三:愁——心下驮着秋的落寞。
(2)【成语竞猜】成语是汉语中的一朵奇葩,请你根据下列图片猜出相应的成语。
①口是心非②三言两语③里应外合(3)【汉语运用】学校食堂的菜品公示栏上有如下内容,其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委婉、幽默地给食堂师傅提出来,请他改正正。
今日菜品素菜2元;炒白菜、城罗卜……晕菜4元;青椒肉丝、木耳肉片……示例:师傅,您好!今天的“萝卜”“怎么姓”“罗”了?青椒肉丝、木耳肉片果然是“晕菜”,我吃到现在还头晕目眩呢!师傅,请您为公示栏整一下容吧!(4)【汉语弘扬】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内容。
“人民网”2016年10月11日电记者11日从湖南师范大学获悉,以“学会中国话,朋友遍天下”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将于10月31日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
届时,将有来自81个国家96个海外预赛区的400多名师生来华参加决赛。
比赛将考验选手们的汉语水平、中华文化知道、口语表达能力、才艺及学习能力,通过综合评分产生多个个人奖项和团体奖项,优胜者将获得由孔子学院总部和国家汉办提供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等奖励。
同时,比赛期间选手们还将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加深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化比赛总决赛将于10月31日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
02课内精读阅读“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至结尾,完成下面的题目。
8.选段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
钟声、号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对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9.“我”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请谈谈你的看法。
韩麦尔先生表现出来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我”觉得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极为高大,表现了“我”对老师的尊敬、热爱。
10.文中对韩麦尔先生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11.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应怎样理解“放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不好。
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用手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表现他内心的极度悲愤,倾注了他热爱祖国、怨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03拓展阅读(原创)远去的风琴声刘心武①1950年冬,我随父母从四川迁来北京,插班进了公立的隆福寺小学。
母亲带我去报到那天,刚进校门,就听见音乐教室里传出风琴的声音,母亲颔首微笑,她认为风琴伴着童声齐唱的地方,才是正经的小学校。
②那时候学生还不称教课的为老师,而是称先生。
有天放学我就随口说起:“‘小嘴先生’教我们唱《二月里来》啦!”我觉得那首歌很好听:“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只盼着今年收成好,多打些五谷交公粮……”我在城市里长大,想象不出“种田忙”是什么景象,更不懂什么是“交公粮”,正想跟妈妈问个明白,妈妈却先批评我:“不许给先生取外号!”我就辩解:“又不是我给取的!同学们背地里都这么叫她,她嘴巴就是特别小嘛!”妈妈说:“我记得她姓因,你就该当面背地都叫她因先生!”我就笑了:“咦吔!妈妈,你也咬不准人家那个姓啊!她姓英,不姓因!”我们四川人,分不清韵母in和ing,一般都只发in的音,另外,也分不清声母l和n,一般只发l的音。
母亲虽然早年曾在北京生活过,但毕竟母语是四川话,我们全家到北京以后在家里也是讲四川话,这就使得我们的普通话虽然都讲得不错,但一遇到有这两个韵母和声母的字眼,还是难免露怯。
③“小嘴先生”,现在回忆起来,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嘴,是名副其实的樱桃小口,有趣的是她偏会唱歌,唱的时候小嘴张得圆圆的,声音非常嘹亮。
她总是踏着踏板按着风琴教我们唱歌,不时扭过头来望望我们,这时我就特别注意到,她那张小嘴真的很厉害,发出的声音往往会压倒全班同学的合唱。
④她有时候会让某个学生站起来独唱,不一定是把整首歌唱全,多半会让你唱几个音节,通过纠正你的唱法,来教会大家把歌唱好。
上到六年级的时候,有次她就点我的名,让我唱《快乐的节日》。
那首歌第一句是“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着我们”。
我站起来,闭紧嘴,就是不唱。
“小嘴先生”就问:“你为什么不唱啊?”我说:“要唱我就唱《我们的田野》。
”“小嘴先生”更惊讶:“那又为什么呢?”有个同学就故意学舌:“小了在前面带路!”他就知道我发不好“鸟”的音。
“小嘴先生”明白了,微笑地看着我,对我说:“不要慌。
不要怕。
要敢张口。
要敢咬字。
对了,老早我就教过你,叫我英先生,不要叫我因先生,跟着我说:(她吐字用力而且很慢)因为、英雄、印刷、影子……这次,再跟我说,小鸟、了解、列宁、树林……”⑤我心理抗拒,咬嘴唇,“小嘴先生”却一点不生我的气,对我说:“好的,刘心武同学,欢迎你唱《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那首歌的歌词:“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直到后面才有一句里出现“雄鹰”,绝少in、ing和l、n的困扰,我就唱得格外舒畅,唱到第三句后,“小嘴老师”就去按风琴伴奏,后来又示意同学们合唱,唱完了,她对大家说:“今天刘心武唱得真好,我们都为他鼓掌吧!”《我们的田野》成为那时段我最喜欢的歌曲。
⑥1984年,那时我已经成为一个作家,应邀到联邦德国(西德)访问,我带去了根据自己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如意》的录影带,我所参加的那个活动允许我另带一部中国电影放映给大家看,我毫不犹豫地从电影局借出了谢飞导演的《我们的田野》,那是部表现中国“知青”命运的电影,以我们童年时代熟悉的歌曲《我们的田野》的旋律贯穿始终。
我所带去的两部电影录影带投影放映时,观众不多,但映后反响都不俗。
就在放映《我们的田野》过程中,我忽然忆起忘记很久的“小嘴先生”,耳边响起她循循善诱的声音——“跟着我说:因为、英雄、印刷、影子……再跟我说:小鸟、了解、列宁、树林……”在异国他乡,那幻听勾起我浓酽的乡愁。
⑦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学校象征之一,仍是风琴伴奏下童声齐唱的音韵。
1985年我回四川,在一个翠竹掩映的山村留宿了一夜,跟一位什么都教的山村教师同室而眠。
那一夜我睡不踏实,是因为不适应,他却为什么也辗转反侧、失眠许久呢?原来,第二天,会有一架风琴运到学校来,而他,兴奋之余,却又惶恐,因为他一直都是吹口琴教学生唱歌,并不会按风琴,他曾来回走一百多里去县城,在新华书店里,买到一本教授风琴演奏法的书,书已经几乎被他翻烂,但毕竟还要在实物上实践,才能真地演奏成功啊!⑧那天午前,山下一阵“嘿呦嘿呦”的号子声,只见那老师和队里的几位壮汉,正把用麻袋片裹妥的一架风琴,顺着弯成几折的石梯坎,往上面小学校抬来,那矮黑精壮的老师,满头满身全被汗水打湿,但是一双眼睛里,抑制不住快乐的光芒。
第二天下午我离开的时候,教室里传来老师按着风琴带领学生齐唱《大海啊,故乡》,节奏不那么准确,每一句师生耐心地唱过重来,当我走出很远,还能听见他们那质朴的歌声。
⑨现在小学校的音乐教室里,钢琴已经取代风琴多年了。
岁月会流逝,生命会衰老,立式风琴会式微,远去的风琴声难以复制,但那以真善美熏陶人心灵的师德,却是永恒的光亮。
12.文章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梳理文章线索】风琴声13.第②段中交代四川人的发音特点,有什么作用?【探究写法技巧】为下文“小嘴先生”让我唱歌,帮我纠正作铺垫。
14.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方法:外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效果:鲜明生动地刻画出“小嘴先生”外表美丽、声音动听,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15.在作者眼里,“小嘴先生”的师德表现在哪些方面?【概括文章内容】示例:①平易近人,富有爱心;②教育学生循循善诱;③不歧视学生的缺点,平等待人。
16.有人认为插叙在“我”四川一小学的事情与文章关系不大,应当删去。
你是否赞同?为什么?【感悟主旨,拓展延伸】不赞同。
(1)文章插叙山村教师担心不会按风琴而失眠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与作者赞美师德的主旨相吻合,所以不应删去。
(2)“我”走出很远还能听到他们那质朴的歌声,更加勾起“我”心灵深处“小嘴先生”给我伴奏时的回忆,这远去的风琴声是“我”生命中永恒的光亮,插叙这一事例既点明了文章的线索,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所以不可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