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现场总线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2
一,工业总线三种基本类型*传感器级总线,即485总线网络*设备级总线,即HART总线网络*现场总线,即FieldBus现场总线网络现场总线定义:现场总线是指以工厂内的测量和控制机器间的数字通讯为主的网现场总线分为以下几种:下面就几种主流的现场总线做一简单介绍。
1、基金会现场总线(FoundationFieldbus 简称FF)这是以美国Fisher-Rousemount公司为首的联合了横河、ABB、西门子、英维斯等80家公司制定的ISP协议和以Honeywell公司为首的联合欧洲等地150余家公司制定的WorldFIP协议于1994年9月合并的。
该总线在过程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基金会现场总线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化系统互联OSI的简化模型(1,2,7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另外增加了用户层。
FF分低速H1和高速H2两种通信速率,前者传输速率为31.25Kbit/秒,通信距离可达1900m,可支持总线供电和本质安全防爆环境。
后者传输速率为1Mbit/秒和2.5Mbit/秒,通信距离为750m和500m,支持双绞线、光缆和无线发射,协议符号IEC1158-2标准。
FF的物理媒介的传输信号采用曼切斯特编码。
2、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最早由德国BOSCH公司推出,它广泛用于离散控制领域,其总线规范已被ISO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为国际标准,得到了Intel、Motorola、NEC等公司的支持。
CAN协议分为二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CAN的信号传输采用短帧结构,传输时间短,具有自动关闭功能,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CAN支持多主工作方式,并采用了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通过设置优先级来避免冲突,通讯距离最远可达10KM/5Kbps/s,通讯速率最高可达40M /1Mbp/s,网络节点数实际可达110个。
已有多家公司开发了符合CAN协议的通信芯片。
3.可靠性不易保证:对于大范围的分布式系统,大量的I/O电缆及敷设不仅增加成本,也增加了系统的不可靠性。
4.可维护性不高:由于现场级设备信息不全,现场级设备的在线故障诊警、记录功能不强。
另一方面也很难完成现场设备的远程参数设定、修改等功能,影响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现场总线技术可以概括为几方面:a. 制定总线通讯协议及技术标准b. 自动化厂商按照标准生产各种自动化类产品,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机构、驱动装置及控制软件c. 实际应用于中,使用一根通讯电缆,将所有现场设备连接到控制器设备及车间级的数字化通讯网络。
二、现场总线技术特点1.系统的开放性由于网络协议公开,各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可实现信息用户可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考虑,把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产品组成大小随意的系过现场总线构筑自动化领域的开放互连系统。
2.互可操作性与互用性互可操作性是指互联设备间、系统间的信息传沟通;互用性是指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性能类似的设备可实现相互替换。
3.现场设备的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它将传感测量、补偿计、工程量处理制等功能分散到现场设备中完成,仅靠现场设备即可完成自动控制的基本功可随时诊断设备的运行状态。
4.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散性现场总线已构成一种新的全分散性控制系统系结构。
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DCS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集散控制系统体系,系统结构,提高了可靠性。
5.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工作在生产现场前端,作为工厂网络底层的现线,是专为现场环境而设计的,可支持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射频、红电力线等,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采用两线制实现供电与通信,并可满安全防爆要求等。
三、现场总线的优点由于现场总线的以上特点,特别是现场总线系统结构的简化,使控制系统计、安装、投运到正常生产运行及其检修维护,都体现出优越性。
1.节省硬件数量与投资由于现场总线系统中分散在现场的智能设备能执行多种传感控制报警和计算功能,因而可减少变送器的数量,不再需要单节器、计算单元等,也不再需要DCS系统的信号调理、转换、隔离等功能单复杂接线,还可以用工控PC机作为操作站,从而节省了大笔硬件投资,并可控制室的占地面积。
各类工业总线对比EtherCAT(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就是一个以以太网为基础得开放架构得现场总线系统,EterCAT名称中得CAT为ControlAutomation Technology(控制自动化技术)首字母得缩写。
最初由德国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Beckhoff AutomationGmbH)研发。
EtherCAT为系统得实时性能与拓扑得灵活性树立了新得标准,同时,它还符合甚至降低了现场总线得使用成本。
EtherCAT得特点还包括高精度设备同步,可选线缆冗余,与功能性安全协议(SIL3)。
EtherCAT EtherCAT技术突破了其她以太网解决方案得系统限制:通过该项技术,无需接收以太网数据包,将其解码,之后再将过程数据复制到各个设备。
EtherCAT从站设备在报文经过其节点时处理以太网帧:嵌入在每个从站中得FMMU(现场总线存储管理单元)在帧经过该节点时读取相应得编址数据,并同时将报文传输到下一个设备。
同样,输入数据也就是在报文经过时插入至报文中。
整个过程中,报文只有几纳秒得时间延迟。
主站方面也非常经济,商用得标准网卡(NIC)或任何主板集成得以太网控制器可以用作硬件接口。
这些接口得共性就就是数据通过DMA(直接内存读取)传输至PC,即网络读取时无需占用CPU资源。
协议EtherCAT协议在以太网帧内采用官方指定得以太类型。
采用这种以太类型即可允许在以太网帧内直接传输控制数据,而无需重新定义标准以太网帧。
该以太网帧可由多种子报文组成,每个子报文服务于逻辑过程映像区得特定内存区,该区域最大可达4GB。
数据序列就是独立于物理顺序得,所以以太网端子模块得编址可以随意排序。
从站之间得广播,多播与通讯也可得以实现。
当EtherCAT 组件与主站控制器运行在同一个子网,或者在控制软件直接读取以太网控制器时,可以使用以太网帧直接传输数据。
然而,EtherCAT不仅限于单个子网得应用。
EtherCAT UDP将EtherCAT协议封装为UDP/IP 数据报文,这就意味着,任何以太网协议堆栈得控制均可编址到EtherCAT系统之中,甚至通讯还可以通过路由器跨接到其它子网中。
工业以太网与CAN现场总线的比较方健摘要: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是工业控制现场中的两大主要网络通信形式。
本文分别简要介绍了工业以太网和CAN总线的内容,并对两者在优缺点、通信协议、在工业信息化网络的应用和通信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CAN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工业控制;通信方案A comparison between industrial Ethernet and CAN busFang Jian(Hubei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Hubei, Huangshi,453002)Abstract:Both industrial ethernet and fieldbus are the two primary forms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in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control.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 of industrial ethernet and fieldbus are both briefly introduced.And It presents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industrial Ethernet and the fieldbus on relative merit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 Industrial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scheme.Key words:CAN bus;industrial ethernet; communication protocol;industrial control1、引言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
安徽大学论文题目:几种现场总线技术的简介与比较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几种现场总线技术的简介与比较摘要:技术是目前正在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控制技术。
该文概述了什么是现场总线,并且着重对当前在中国有影响的几种典型的现场总线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对比,以利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现场总线概述比较WorldFIP、FF、PROFIBUS、CAN第一章现场总线概述现场总线是指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
简单说,现场总线就是以数字通信替代了传统4-20mA模拟信号及普通开关量信号的传输。
它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全数字、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
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
第二章几种现场总线简介与比较自80年代末以来,有几种现场总线技术已逐渐形成其影响并在一些特定的应用领域显示了自己的优势。
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也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
对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已经发挥并将会继续发挥较大作用。
其中,WorldFIP、FF、PROFIBUS、CAN等几种现场总线技术比较有影响,下面对它们一一简介与比较。
1.WorldFIPWorldFIP现场总线是以法国几家跨国公司为主开发的,是法国标准和欧洲标准。
WorldFIP组织目前有100多个会员单。
它们在共同研究、开发这项技术的同时,也将这项技术推广到了各个应用领域。
经过十多年的应用与改进,WorldFIP已经是一项完全成熟的技术,具有品种齐全的通信产品和开发工具。
WorldFIP现场总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发电与输配电、楼宇自动化、机械过程、机车、铁路运输、航运和造船、地铁、食品与饮料工业、核工业、化工、航空与航天、汽车制造等多个自动化控制领域。
WorldFIP在技术上有很多特点与优势,如下:a.实用性。
WorldFIP采用IEC物理层标准,支持电缆冗余,大部分协议固化在硬件上,稳定性强;它的生产者/使用者模式和总线仲裁器的调度方式保证了在一条总线上传递大量信息的同时,不会干扰时限变量的通信。
各类工业总线对比EtherCAT(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个以以太网为基础的开放架构的现场总线系统,EterCAT名称中的CAT为ControlAutomation Technology(控制自动化技术)首字母的缩写。
最初由德国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Beckhoff AutomationGmbH)研发。
EtherCAT为系统的实时性能和拓扑的灵活性树立了新的标准,同时,它还符合甚至降低了现场总线的使用成本。
EtherCAT的特点还包括高精度设备同步,可选线缆冗余,和功能性安全协议(SIL3)。
EtherCAT EtherCAT技术突破了其他以太网解决方案的系统限制:通过该项技术,无需接收以太网数据包,将其解码,之后再将过程数据复制到各个设备。
EtherCAT从站设备在报文经过其节点时处理以太网帧:嵌入在每个从站中的FMMU(现场总线存储管理单元)在帧经过该节点时读取相应的编址数据,并同时将报文传输到下一个设备。
同样,输入数据也是在报文经过时插入至报文中。
整个过程中,报文只有几纳秒的时间延迟。
主站方面也非常经济,商用的标准网卡(NIC)或任何主板集成的以太网控制器可以用作硬件接口。
这些接口的共性就是数据通过DMA(直接内存读取)传输至PC,即网络读取时无需占用CPU资源。
协议EtherCAT协议在以太网帧内采用官方指定的以太类型。
采用这种以太类型即可允许在以太网帧内直接传输控制数据,而无需重新定义标准以太网帧。
该以太网帧可由多种子报文组成,每个子报文服务于逻辑过程映像区的特定内存区,该区域最大可达4GB。
数据序列是独立于物理顺序的,所以以太网端子模块的编址可以随意排序。
从站之间的广播,多播和通讯也可得以实现。
当EtherCAT组件与主站控制器运行在同一个子网,或者在控制软件直接读取以太网控制器时,可以使用以太网帧直接传输数据。
然而,EtherCAT不仅限于单个子网的应用。
EtherCAT UDP将EtherCAT协议封装为UDP/IP数据报文,这就意味着,任何以太网协议堆栈的控制均可编址到EtherCAT系统之中,甚至通讯还可以通过路由器跨接到其它子网中。
工业总线优劣对比探究报告摘要:本探究通过对工业总线的优劣对比进行深度分析,包括Modbus、Profibus、CAN、Ethernet等常见工业总线协议的比较。
通过对各个协议的功能特点、适用范围、性能指标、传输速率、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估,得出了每种协议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探究结果表明,在实际工业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工业总线协议对于提高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一、引言工业总线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用于实现设备之间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
不同的工业总线协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何选择合适的工业总线协议对于提升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Modbus协议Modbus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工业控制领域。
它具有简易易实现、通信稳定可靠等优点。
但是,Modbus协议在传输速率和带宽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不适用于大规模的数据传输和高速通信。
三、Profibus协议Profibus协议是一种数字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然而,Profibus协议的设备和网络配置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
四、CAN协议CAN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总线协议。
它具有传输速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然而,CAN协议的实现复杂度较高,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五、Ethernet协议Ethernet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协议。
它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长等优点。
然而,Ethernet协议在实时性和可靠性方面相对较差,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受到了限制。
六、对比分析通过对以上四种协议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传输速率方面,Ethernet协议明显优于其他三种协议,但在实时性和可靠性方面相对较差。
2. 在实时性和可靠性方面,CAN协议和Profibus协议相对更为卓越。
3. 在硬件和软件的实现复杂度方面,CAN协议的要求相对较高。
应用在电子设备中的几种工业现场总线【摘要】在信号处理机和显示控制台等工电子设备中,工业现场总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代表了设备信号的传输能力。
本文简要介绍了应用在电子设备中的几种重要工业现场总线,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说明现在各总线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业现场总线;带宽;MULTIBUS;VME;CPCI1.引言现场总线是指应用在生产现场与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多节点通信的系统,是一种开放式、全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
在电子设备的产品应用中,工业现场总线在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代表了设备信号的传输能力。
如:MULTIBUS、VME,STD、PC-104、CPCI等,在过去的工业产品结构中,主要采用了MULTIBUS总线,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现在发展了VME 总线及CPCI总线。
本文着重介绍一下MULTIBUS、VME及CPCI三种总线的应用。
2.MULTIBUS总线2.1 功能与特点如图1所示,MULTIBUS总线是一种异步的多重处理系统总线,在单板计算机、存储器和扩展的I/O板之间传输8位或16位数据,支持主设备、从设备和智能从设备。
最初的早期,计算机寻址能力及传输能力有限,MULTIBUS总线很好的满足了单板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并且其可靠的传输系统及多主机之间的工作匹配,在军品的工业系列中得到的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总线信号设计简单,易于扩展,在老一代的电子产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2 总线应用如图2所示,286主板为8M的主频,加载DSP芯片,在不同的机箱插槽实现数据传输,信息解算等,由286主板将数据结果传输到下一环节,同一类型的DSP芯片在不同的机箱中可以互相替换,信号传输的能力受总线速度的限制。
新一代的应用中,数据传输采取网络交换,数据量大大增加,MULTIBUS 总线成为发展的瓶颈。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数据交换的速度要求总线的能力越来越高,相匹配于速度的要求出现了VME及后来发展的CPCI总线。
现场总线一、概述 (2)1、IEC61158介绍 (2)2、部分现场总线比较 (2)二、部分现场总线简介 (3)1、RS422 (3)2、RS485 (3)3、CAN (3)4、Ethernet/IP (4)5、ControlNet (4)6、LonWorks (4)7、EIB (5)8、Interbus (5)9、Profibus (6)10、Profinet (6)11、FF HSE (7)12、P-net (7)13、CC-Link (7)14、DeviceNet (8)三、总结 (8)一、概述1、IEC61158介绍IEC61158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的现场总线标准。
目前,IEC61158现场总线标准已经发展了一系列的标准,最新版本为IEC61158-6-20(2007年发布),总共有20种现场总线加入该标准,如表1.1所示。
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现场总线标准的IEC 61158,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SC65C “测量和控制的数字数据通信”分技术委员会的WG6工作组与美国仪表学会ISA 下SP50工作组组织联合制定的,1984年起草,1999年最后一轮投票通过,长达14年多。
2、部分现场总线比较表2是部分现场总线的比较(部分数据无从查证或未查到)。
表1.1 IEC61158收录的20种现场总线表2 部分通信总线比较二、部分现场总线简介本文主要以现场总线为基础,介绍几种常用的远程通信总线。
文中的最大传输距离只表示不经过中继器的单次传输距离。
1、RS422最大传输速率10Mbps最大传输距离1200米,传输速率100kbpsRS422由RS232发展而来,改进了RS232通信距离短、速度低的缺点,采用差动传输。
差动工作是同速率条件下传输距离远的根本原因,这正是它与RS232的根本区别,因为RS232是单端输入输出。
几种典型现场总线的比较与应用摘要:技术是目前正在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控制技术。
该文阐述了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及发展现状,并且对当前典型的几种现场总线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对比,以利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现场总线的背景及发展状况工业现场控制随着通信、微电子、微处理器等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展,60~70年代采用两线制4~20 mA标准信号;进入80年代,微处理器被嵌入到各种仪表设备之中,形成了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虽然现场仪表因含有微处理器而形成智能现场仪表,但由于是三层结构模式,成本较高,且各公司的DCS系统有各自的标准,不能互联。
鉴于以上情况,国外提出了现场总线概念,现场总线是用于智能化现场设备和基于微处理器的控制室自动化系统间的全数字化、多站总线式的双向多信息数字通讯的通迅规程,是互相操作以及数据共享的公共协议。
现场总线技术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课题,并受到各国自动化设备制造商与用户的广泛关注。
它的出现,给工业控制技术领域带来了又一次革命,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FCS)将是21世纪自动控制系统的主流。
二现场总线的特点(1)实现自动化仪表技术从模拟数字混合向全数字的转变,自动化系统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
(2)不同厂家的产品互操作性与互用性给用户进行系统集成提供了方便,即用户具有高度的系统集成主动权。
(3)控制、报协、趋势分析等功能分散到现场级仪表和装置中,简化了上层系统。
(4)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DCs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集散控制系统体系,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三几种类型的现场总线现场总线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数字通信协议,是一种应用于生产现场,在智能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多节点的串行数字通信系统,是一种开放的、数字化的、多点通讯的底层控制网络。
现场总线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通讯速率快、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造价低廉和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的优缺点(精)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的优缺点 1 引言用于办公室和商业的以太网伴随着现场总线大战硝烟已悄悄地进入了控制领域,近年来以太网更是走向前台,发展迅速,颇引人注目。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工业自动化系统正向分布化、智能化的实时控制方面发展,其中通信已成为关键,用户对统一的通信协议和网络的要求日益迫切。
另一方面,Intranet/Internet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企业从现场控制层到管理层能实现全面的无缝信息集成,并提供一个开放的基础构架,而目前的现场总线尚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现场总线的出现确实给工业自动化带来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但多种现场总线互不兼容,不同公司的控制器之间不能实现高速的实时数据传输,信息网络存在协议上的鸿沟,导致“自动化孤岛”现象的出现,促使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出路并关注到以太网。
同时现场总线的传输速率也远远不如工业以太网传输速率快。
2 以太网与工业以太网 2.1 什么是以太网与工业以太网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
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双绞线电缆型号为10 Base T。
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
直扩的无线以太网可达11Mbps,许多制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开放性好。
普通以太网应用到工业控制系统,这种网络叫工业以太网。
2.2 以太网具有的优点(1)具有相当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目前已达到100Mbps),能提供足够的带宽;(2)由于具有相同的通信协议,Ethernet和TCP/IP很容易集成到IT(信息技术)世界;(3)能在同一总线上运行不同的传输协议,从而能建立企业的公共网络平台或基础构架;(4)在整个网络中,运用了交互式和开放的数据存取技术;(5)沿用多年,已为众多的技术人员所熟悉,市场上能提供广泛的设置、维护和诊断工具,成为事实上的统一标准;(6)允许使用不同的物理介质和构成不同的拓扑结构。
摘要现场总线是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网络,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
它以总线为纽带,将现场设备连接起来成为一个能够相互交换信息的控制网络,是一种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
CAN总线是现场总线的一种,它最初被应用于汽车的控制系统中。
由于其卓越的性能,CAN总线的应用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汽车工业,被广泛应用到自动控制、楼宇自动化、医学设备等各个工业控制领域。
本文介绍了现场总线及其特点,然后以CAN总线为重点,说明了CAN总线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接着分析了CAN总线在电气控制领域的应用,以在变电站监控系统中的应用为重点,根据变电站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的特点和要求提出自己的设计思想。
关键字:现场总线、CAN总线、控制系统、变压器一、INTERBUS现场总线技术简介INTERBUS现场总线是由德国Phoenix Contact公司开发。
INTERBUS现场总线是一种开放的串行总线,可以构成各种拓扑结构,并允许有16级嵌套连接方式。
该总线最多可挂512个现场设备,设备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00m,无需中继器网络的最大距离为12.8cm。
INTERBUS总线包括运程总线和本地总线,远程总线用于远距离传输数据,采用RS85传输,网络本身不供电,通信速率为500Kbps和2Mbps。
INTERBUS有自己独特的环路结构,环路使用标准电缆同时传送数据和电源。
环路可以连接模拟、数字设备甚至复杂的传感器/执行器,也允许直接接入智能终端仪表。
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数据链路层采用面向过程数据的传输方式及集总帧协议,可以传输循环过程数据和非循环过程数据;帧信息包括一个启动信号、回送信息、数据安全/结束信息。
集总帧具有非常高的传输速率,其速率高达52%。
尽管INTERBUS通信速率为500Kbps和2Mbps,通信速率和效率很高。
应用层服务用于实现实时数据交换、VFD支持、变量访问、程序调用和12个相关的服务。
INTERBUS总线有很强的监视、诊断功能。
几种现场总线技术的介绍比较----[编者按]:现场总线技术是自动化领域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是先进的电子技术、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集成体。
现场总线(Filedbus)是在生产现场用于连接智能现场设备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讯网络,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ledbus control system)则是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控制系统,即以现场总线作为工厂底层网络,通过网络集成而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网络,按照公开、规范的通讯协议在智能设备之间、智能设备与远程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从而实现控制与管理一体化的综合自动控制系统。
纵观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任何一种新的控制系统的出现都是针对旧的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而给出的解决方案,并在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等外部因素的推动下占据主导地位,现场总线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产生和发展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FCS的发展与历史]现场总线技术(FCS)简介现场总线(Fieldbus)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发展形成的,用于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智能设备互连通讯网络。
它作为工厂数字通信网络的基础,沟通了生产过程现场及控制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次之间的联系。
它不仅是一个基层网络,而且还是一种开放式、新型全分布控制系统。
这项以智能传感、控制、计算机、数字通讯等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已经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并将导致自动化系统结构与设备的深刻变革。
国际上许多实力、有影响的公司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现场总线技术与产品的开发。
现场总线设备的工作环境处于过程设备的底层,作为工厂设备级基础通讯网络,要求具有协议简单、容错能力强、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时间确定性和较高的实时性要求,还具有网络负载稳定,多数为短帧传送、信息交换频繁等特点。
由于上述特点,现场总线系统从网络结构到通讯技术,都具有不同上层高速数据通信网的特色。
RS485总线与M-Bus 总线技术对比 - 现场总线目前工控中采用较多多的通讯方式仍然以RS485总线为主,这使得原本为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而设计的少结点(一般不多于100点)、短距离(一般数百米)、可规范布线的485总线通讯在多结点(以千、万计)、长距离(数千米)、任意分布的布线方式的通讯中难以可靠应用,即使目前在工业自动化应用领域中,多结点、远距离的数据通讯也早以采用了PRFBUS、CAN、HART、FF等通讯方式。
在欧洲,户用仪表的通讯方式以M-BUS为主,它可以解决多结点、长距离的通讯问题.目前国内诸多大型水、电、气、热表企业已采用或拟采用MBUS 总线通讯技术。
M-BUS是一种低成本的一点对多点的总线通讯系统,具有通讯设备容量大(500点),通讯速率高(9600bps),成本低,设计简单,布线简便(无极性可任意分支,普通双绞线),抗干扰能力强,并总线可提供高达500mA电源的特点。
系统具有自动登录功能,此功能可完成设备的自动登录、结点中断报警等双向可中断的先进的通讯功能。
总线隔离设备具有总线故障隔离性能,保证部分总线故障时其它部分正常通讯。
以该芯片为核心构成的总线通讯系统可广泛应用于三表集抄、智能家庭控制网络、消防报警及联动网络、小区智能化控制网络、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等。
系统由来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发展,越来越需要进行低端电子设备的低成本联网管理。
虽然各种高速通讯网络迅速发展并得以应用,但对于低端设备,其接口显然复杂而昂贵,过去多年来,RS485技术主着导这一技术的应用,但已经不能满足大容量集中抄表网络的需要,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485的通讯设备容量少,理论上最多容许接入量不超过128个设备,这显然不适用以楼宇为结点的多用户容量要求。
2. 485的通讯速率低,并且其速率与通讯距离有直接关系,当达到数百米以上通讯距离时,其可靠通讯速率1200bps,这使得大量结点的抄表速度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