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概况
- 格式:wps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3
金色葡萄球菌介绍及图片简介金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Rosenbach) 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可引起多种严重感染。
有“嗜肉菌"的别称。
菌类介绍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是球菌的一种.它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革兰氏阳性菌就是可以被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处理,沙黄(红色)复染后呈现紫红色的细菌.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这些差别源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含90%的肽聚糖和10%的磷壁酸.其肽聚糖的网状结构比革兰氏阴性菌致密,造成了不同的染色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青霉素的发现有很大的渊源.当年弗莱明就是在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发现有些球菌被杀死了,于是发现了青霉素.而研究也表明青霉素只对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明显.这也是由肽聚糖层的厚度和结构造成的。
生物学特性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 7.4,干燥环境下可存活数周。
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
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
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
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感染与致病机理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在人体的皮肤和黏膜上找到。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通常呈现为球状,呈金黄色。
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多种感染,包括皮肤感染、食物中毒和严重的系统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菌株是指在实验室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它具有代表性,可以用于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以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研究。
标准菌株的选取对于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
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选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菌株的来源、鉴定方法、保存条件等。
首先,菌株的来源需要可靠,最好是从公认的菌种保藏中心或者专业实验室获取。
其次,菌株的鉴定方法需要准确,可以通过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或质谱分析等手段进行确认。
此外,菌株的保存条件也是选择标准菌株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菌株的保存条件包括温度、培养基、保存液等,需要根据菌株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
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在科研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作为阳性对照菌株,用于评估新的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其次,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可以用于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感染的原因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
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还可以用于药物敏感性试验,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总之,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选择和应用对于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有助于推动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研究的进展,为预防和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科研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并结合先进的实验技术,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色葡萄球菌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金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4金色葡萄球菌的变异•5金葡菌的实验室检查1拼音jīn sè pú táo qiú jūn2英文参考Staphylococcus cureus3金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金色葡萄球菌呈球形,直径0.48微米,排列成葡萄串状,无鞭毛,无芽孢,多数无荚膜。
金葡菌的细胞壁有大量磷壁酸构成该菌的表面抗原,通过共价键与粘肽层的胞壁酸相连,在细胞膜的外面尚有膜磷壁酸,对维持胞膜稳定性和胞膜酶的激活都具有重要意义,胞壁可耐25个大气压。
金葡菌的噬菌体分型特异性不高,因为多数菌株能与两种以上噬菌体起反应。
金葡菌株表面含有一种蛋白质成分,称葡萄球菌蛋白质A(SPA),它结合于胞壁的粘肽部分,大约30%是金葡菌分裂的对数生长期产生的,若使用胰酶处理胞壁,可破坏SPA的活性。
SPA在体外可抑制对金葡菌和大肠杆菌的吞噬;损伤血小板;对人的T和B淋巴细胞有无致分裂作用,意见尚不一致。
SPA对噬菌体吸附于金葡菌体的作用也有影响,它的含量与所吸附噬菌体量呈负相关,SPA含量低的菌株吸附噬菌体的能力大。
金色葡萄球菌的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37℃、pH7.4左右经24~48小时后生长良好,金葡菌在有氧和CO、22℃以及培养基中含有牛奶奶油等情况下生长最好,在血琼脂平板上产生菌落大,且绝大多数在菌落周围可见溶血环。
金葡菌在无芽孢菌中抵抗力较强,在干燥衣服上可存活3~6个月。
在干的痰中,2~3个月后,仍可培养出菌来。
金葡菌在10~15%NaCl溶液中可很好生长。
纯培养可抵抗1%酚溶液15分钟,浓度增至2%才能杀死金葡菌。
80℃经30分钟可杀死本菌,但金葡菌对龙胆紫很敏感,血清培养基中含1:125000(浓度)龙胆紫即能抑制其生长。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色葡萄球菌金色葡萄球菌4金色葡萄球菌的变异金色葡萄球菌的变异可以自然发生,但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可能是药物敏感性变异和菌落L型变异。
金黄色葡萄球菌百科名片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Rosenbach) 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可引起多种严重感染。
有“嗜肉菌"的别称。
[编辑本段]菌类介绍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是球菌的一种.它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革兰氏阳性菌就是可以被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处理,沙黄(红色)复染后呈现紫红色的细菌.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这些差别源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含90%的肽聚糖和10%的磷壁酸.其肽聚糖的网状结构比革兰氏阴性菌致密,造成了不同的染色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青霉素的发现有很大的渊源.当年弗莱明就是在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发现有些球菌被杀死了,于是发现了青霉素.而研究也表明青霉素只对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明显.这也是由肽聚糖层的厚度和结构造成的.[编辑本段]生物学特性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显微图像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 7.4,干燥环境下可存活数周。
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
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 肉汤中生长。
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
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编辑本段]流行病学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因而,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隶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有“嗜肉菌"的别称。
1.1 形态与染色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
革兰染色阳性,衰老或死亡后可转为阴性。
1.2 培养特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5℃~37℃,在21℃~37℃产生肠毒素,其中37℃最易。
最适生长pH7.4。
pH<6.7则不能生长和产生肠毒素。
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
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
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图1为文献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7℃下的正常生长曲线Pt曲线。
生长为正常的四个周期。
1.3 抵抗力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抗干燥:在干燥环境中存活数月;空气中存在,但不繁殖;耐热:在7℃~48.5℃(一说12℃~45℃)皆可生长,加热70℃1h ,80℃30min不被杀死(但也有文献显示肉制品中60℃6min,牛奶中75℃6s即可杀灭,71℃可杀灭未产生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可耐受100℃煮沸30 min,它引起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一般在2~4h。
耐低温:在冷冻食品中不易死亡;耐高渗:在含有50%~66%蔗糖或15%以上食盐食品中才可被抑制,能在15%NaCl和40%胆汁中生长。
模拟蟹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生长温度为3.8℃,最高生长温度为44.1℃,最适生长温度为37.5℃。
上图为6.8℃到45.2℃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速率的变化图。
供参考。
1.4 致病菌致死条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热和干燥的抵抗力较一般无芽胞细菌强。
金黄色葡萄球菌
1.形态与染色
形态:呈球形或椭圆形
大小:较大
染色性:革兰染色通常是G+
排列:典型的葡萄球菌排列呈葡萄串状
特殊结构:无鞭毛,无芽胞,少数有荚膜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
菌落可出现金黄色、白色或柠檬色等色素。
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全透明溶血环( 溶血)。
在肉汤培养基中,呈现均匀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
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触酶阳性。
(触酶实验。
触酶又称为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为H2O与O2。
)
致病菌株能分解甘露醇。
4.抗原
葡萄球菌A蛋白
荚膜多糖
多糖抗原
5.三种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状比较
6.抵抗力
葡萄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耐盐性强。
对龙胆紫、青霉素敏感。
由于广泛应用抗生素,耐药菌株增多,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成为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
致病物质
酶:凝固酶、纤维蛋白溶酶、耐热核酸酶、透明质酸酶、脂酶等
毒素:细胞溶素(α、β、γ、δ)、杀白细胞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肠毒素等
其他:粘附素、荚膜、胞壁肽聚糖、SPA等
(1)凝固酶(coagulase)
使加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耐热酶,可作为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
凝固酶的作用:
保护作用: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
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
使感染病灶具有局限化、脓汁粘稠和形成血栓等病理特性。
具有免疫原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生物特征】金黄色葡萄球(Staphylococcus aureus)菌隶属于萄球菌属,为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革兰染色阳性,呈单、双、短链或不规则葡萄串样排列(图1A,XXX倍下电镜照片)。
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通常呈金黄色(图1B,37℃条件下平板培养几天),周围有明显的β溶血环(图1C)。
C图1. 金黄色葡萄球菌图1-1-1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血琼脂平板培养菌落照片;C:血琼脂平板培养菌落的β溶血环【临床意义】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寄生在人鼻腔,尤其是鼻前庭后部,是一种重要的机会性病原菌,其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包括化脓性和毒素性两种类型:1.化脓性感染以脓肿形成为主,多数发生在皮肤组织,可表现为毛囊炎、疖、痈、伤口化脓以及脓肿等。
也可以引起深部脏器的脓肿或化脓性感染,如气管炎、肺炎、脓胸、中耳炎、骨髓炎等。
若皮肤原发化脓灶受到外力挤压或机体抵抗力下降,则会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等;2.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外毒素可引起人体毒素性疾病。
如果摄入产生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后,可造成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即食物中毒。
其他还可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以及毒性休克综合征,若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均较高。
【常见感染部位】皮肤、软组织、骨骼肌肉系统等。
【药物敏感性】“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21数据显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30%,该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92.2%、14.2% 和32.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主要耐药机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因其获得mecA基因或其它同系物,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形成PBP2a,降低β-内酰胺抗生素活性,表现出对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类(除外具有抗MRSA活性的第五代头孢菌素如头孢罗膦)耐药。
【临床治疗】1.葡萄球菌的治疗包括迅速予以抗菌治疗和控制感染源,如去除与感染有关的血管导管和在有脓肿时行手术引流等操作;2.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认为对下列抗菌药物也敏感:(1)β-内酰胺合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口服头孢烯类(头孢克洛、头孢地尼、头孢氨苄、头孢泊肟、头孢丙烯、头孢呋辛、氯碳头孢);(3)注射头孢烯类包括一、二、三和四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孟多、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美唑、头孢尼西、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替坦、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罗膦、拉氧头孢);(4)碳青霉烯类(多立培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3.除头孢罗膦外,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目前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其所致感染的治疗首选万古霉素,次选治疗药物包括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索、特拉万星,头孢罗膦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cocus aureus Rosenbach) 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而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速冻食品中的存在量,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4日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允许金葡菌限量存在。
[简介]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含90%的肽聚糖和10%的磷壁酸。
其肽聚糖的网状结构比革兰氏阴性菌致密,染色时结晶紫附着后不被酒精脱色故而呈现紫色,相反,阴性菌没有细胞壁结构,所以紫色被酒精冲掉然后附着了沙黄的红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青霉素的发现有很大的渊源。
当年弗莱明就是在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发现有些球菌被杀死了,于是发现了青霉素。
而研究也表明青霉素只对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明显。
这也是由肽聚糖层的厚度和结构造成的。
新出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被称作超级细菌,几乎能抵抗人类现在所有的药物,但是万古霉素可以对付它。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显微图像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7.4,干燥环境下可存活数周。
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
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
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
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对碱性染料敏感,十万分之一的龙胆紫液即可抑制其生长。
[流行病学]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概况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概况摘要:本文旨在讲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目前现状,以及其主要检测方法,代谢物肠毒素检测方法,耐药检测和幼儿园发病原因,这些对金葡菌的检测、治疗和预防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肠毒素;耐药;发病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不得检出的常见食物中毒致病菌,是食品卫生微生物常规检测项目之一[1]。
SA是葡萄球菌属,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
当衰老、死亡、被吞噬后常转为阴性。
无鞭毛、无芽胞、体外培养一般不形成荚膜。
在浓汁及液体培养基中常单个、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在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当加入血液或其他营养物质生长的更好。
需氧或兼性厌氧。
最适pH7.4,最适温度28-38℃,致病菌在37℃生长最好。
某些菌株耐盐性特强,在100-150g/L氯化钠培养基中都能生长。
在某些影响细胞壁形成物质的作用下可形成L型。
触酶试验阳性。
多数菌株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致病菌株可分解甘露醇。
SA能产生大量核酸酶,该酶可耐受100℃30min不破坏,降解DNA和RNA的能力较强。
此酶对检测葡萄球菌的致病性与血浆凝固酶具有同等价值。
由于致病金黄葡萄球菌能分泌肠毒素,因此一旦细菌污染食品,并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细菌可以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从而引起消费者食物中毒[2]。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细菌。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些报告,由SA引起的食物中毒居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的比例为33%。
加拿大的发生率更高,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45%[3]。
中国每年发生SA中毒事件也屡见不鲜,因此造成每年的经济损失相当惨重,目前世界各国都把SA定为重要的食品卫生法定检测项目。
在1960年,人们将一种半合成的青霉素-甲氧西林第一次应用于临床,而且仅仅一年之后,在英国就发现了首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ce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再后来,在世界范围内MRSA便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去,继而发展成为医院内最最常见的微生物病原菌,与乙型肝炎、艾滋病同为当今世界三大感染顽疾[4]。
辉山金黄色葡萄球菌信息简介1、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植物表型学研究中常见的一种真菌。
它是被划分为真菌界、真菌亚界、真菌目、真菌科、真菌属和真菌种的低等真菌。
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外观非常特别,形状由宽而厚的主头生出更细长的分支,表面有众多凸起的金黄色小球,形成类似葡萄状,故称葡萄球菌。
3、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高的生存能力,可以在有机和原料含量不多的营养条件下生存。
它可以在土壤和水体壤中滋生,也可以在植物的根际、茎壁、叶面等植物的表面上生长。
4、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分泌大量具有强毒性的细菌毒素,因此也可能引起植物的病害。
植物的根部受到侵害,会造成植物的生长受阻、枝叶变形、萎蔫、枯死等症状。
5、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控制是抗病性研究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采取植物抗性和化学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杜绝病害的发生,是植物防病的有效方法。
防治措施1、施肥:适当施用有机肥、快速增效素类肥料,缓解土壤紧缺,提高植物本身的防病性能。
2、增加施药: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防治部位选用灭菌剂,特别是拔节期,应适当加大施药的力度。
3、精准施药:通过精准施药的方法,可以减少施药量,同时给植物本身尽可能少的伤害。
采取激光施药技术,可以精准施药,减少施药量,提高植物的抗病性能。
4、加强管理:植物病害的发生,往往有某些管理不严引起,包括浇水管理、施药管理、排施植物病虫害等,都要科学、合理、严格管理,以免引发植物病害的发生。
5、整改土壤: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在土壤中存活,因此,在植物的抗病性方面,土壤的综合性能是决定性的。
如果土壤缺乏有机质、缺少有机肥,需要及时补充,不断改良土壤综合性能,使植物品质和抗力提高。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概况摘要:本文旨在讲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目前现状,以及其主要检测方法,代谢物肠毒素检测方法,耐药检测和幼儿园发病原因,这些对金葡菌的检测、治疗和预防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肠毒素;耐药;发病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不得检出的常见食物中毒致病菌,是食品卫生微生物常规检测项目之一[1]。
SA是葡萄球菌属,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
当衰老、死亡、被吞噬后常转为阴性。
无鞭毛、无芽胞、体外培养一般不形成荚膜。
在浓汁及液体培养基中常单个、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在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当加入血液或其他营养物质生长的更好。
需氧或兼性厌氧。
最适pH7.4,最适温度28-38℃,致病菌在37℃生长最好。
某些菌株耐盐性特强,在100-150g/L氯化钠培养基中都能生长。
在某些影响细胞壁形成物质的作用下可形成L型。
触酶试验阳性。
多数菌株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致病菌株可分解甘露醇。
SA能产生大量核酸酶,该酶可耐受100℃30min不破坏,降解DNA和RNA的能力较强。
此酶对检测葡萄球菌的致病性与血浆凝固酶具有同等价值。
由于致病金黄葡萄球菌能分泌肠毒素,因此一旦细菌污染食品,并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细菌可以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从而引起消费者食物中毒[2]。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细菌。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些报告,由SA引起的食物中毒居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的比例为33%。
加拿大的发生率更高,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45%[3]。
中国每年发生SA中毒事件也屡见不鲜,因此造成每年的经济损失相当惨重,目前世界各国都把SA定为重要的食品卫生法定检测项目。
在1960年,人们将一种半合成的青霉素-甲氧西林第一次应用于临床,而且仅仅一年之后,在英国就发现了首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再后来,在世界范围内MRSA便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去,继而发展成为医院内最最常见的微生物病原菌,与乙型肝炎、艾滋病同为当今世界三大感染顽疾[4]。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内重要感染的致病菌,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世界各地均很高,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2003年做了大量工作,根据统计了解,每年因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约有数十万人住院接受治疗,在医院内由SA引起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其分离程度已经高达80%以上,而且呈向社区扩散的趋势[5]。
1996年,日本报告了第一例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金葡菌[6] ,人们把万古霉素认为是治疗SA的最后防线,最为经济有效的药物,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耐万古霉素的SA,开始表现为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vancomycin intermediate-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 ,VISA),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等相继报道检出了VISA[7],;1997年美国分离了2例VISA[8]同期,在欧洲与亚洲多个国家均有类似报到[9]。
国内外对SA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显色培养基鉴定、酶联免疫(ELISA)、PCR、美国3M公司的petrifilm培养片等方法。
现行国标检测食品中的SA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之后进行生化鉴定,整个检测过程获得最终结果需时5天左右。
而且免疫学的ELISA法所用的抗体基本上全部依赖国外进口,试剂也相对昂贵;但传统的PCR法却需要提取DNA,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成本提高。
对于SA的检测,很多研究者都来检测致使其食物中毒的肠毒素基因[10],尤其是用于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所以对于研发一种快速、便捷的检测方法是目前食品安全检测的当务之急。
SA的常规检验检验程序:检样处理→增菌→分离→分纯→溶血试验→革兰染色镜检→血浆凝固酶试验→肠毒素检验[11]。
常规检验具有操作简便,所需设备简单,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但其操作繁琐,检测时间较长,且灵敏度较低[12]。
SA的快速检测方法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快速鉴别培养基、微型化生化试剂盒[13]、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的反应),以及以DNA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探针技术、LAMP方法),微型化生化试剂盒具有的轻便、快速、简易的好处,是未来微生物检测,有发展前景的检测手段之一。
MRSA的检测方法主要是用PCR法,但其存在外源性DNA污染、假阴性等问题[14],PCR技术可以扩增任何期望的DNA片断和目的基因,并且具有快速性和特异性,所以PCR技术在食品检验领域中常常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核酸探针具有特异性强的优点,能在多种病原体上检测,但价格比较高,对于基因工程以及医学诊断将会得到广泛地应用。
LAMP方法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其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和简便、快速以及低成本的特点。
优化设计几对以nuc基因为靶序列的LAMP引物,可以进一步提高LAMP法检测黄色葡萄球菌的灵敏度,可使得该方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各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点,选择适当合适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这对于我们检验人员提高自己是必要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E)是SA的代谢产物,肠毒素对于人体是相当不利的,常常引起食物中毒。
中国每年发生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15]。
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也相应产生了大量肠毒素,主要富集在原料或在生产、包装和烹调过食物中,并在在适当条件下繁殖产生更多的肠毒素。
如果食品和食品原料中污染有SA就有可能产生肠毒素,就有食物中毒的危险,所以,对于肠毒素的检测是必要的。
我们对肠毒素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是PCR试验检测。
随着产生第一例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对于MRSA的监测,以及了解MRSA的感染、耐药现状、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对预防和治疗MRSA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抗菌种类的不断增加及临床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加,尤其是以MRSA引起的严重感染,其发生率已越来越高,已然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所以对于治疗和预防做好准备,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得到控制。
而MRSA几乎对所有D-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耐药,甚至累及剑红霉素、左氟沙星和庆大霉素[16]。
而且MRSA的传播途径广,致病性强,耐药性强,最容易导致医院内部暴发流行,已经成为临床上的治疗难点。
由于MRSA呈多重耐药,并常引起院内爆发流行,因此处理和用药方案上与MRSA截然不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必须以快速准确的药敏试验对其进行鉴别并报告临床。
如果发现MRSA感染的新病例,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严格用消毒措施,改善病房的卫生环境等。
因为手是传播MRSA的关键性媒介,所以对MRSA感染流行的病房进行加强消毒,特别是手至关重要,因此,在接触患者前后应认真洗手,不要细菌吸附在手上造成二次传染。
SA在医学上还有“嗜肉菌”的别称,SA常引起切口、创伤、疮、痈、败血症等局部性化脓感染,其肠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表现为急性胃肠炎[17]。
SA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大气、水、土壤、饲料和一些物品上,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SA,所以也存在于人、动物的体表、鼻咽喉及肠道[18]。
毛巾,纤维类织物,是极易沾染SA的物品。
在幼儿园中,老师就常用毛巾给幼儿擦拭脸和手。
而毛巾干净与否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同学的健康安全。
所以对于其消毒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园的毛巾质量常常不合格,主要原因是由于幼儿园的毛巾比较陈旧,清洗简单,常常有大量细菌吸附在上面。
而且其表面常常附有大量的分泌物,汗液、皮屑。
毛巾中不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有沙眼衣原体,淋球菌、霉菌等多种微生物[19],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能力也低下,所以容易感染病原菌。
因此管理人员就要按时对毛巾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
还要进行一些预防措施,如毛巾使用3个月左右就要即时更换。
在流感病毒流行的季节,有关部门加强对幼儿园的消毒指导和管理,用多晾晒、高温蒸煮等方式对毛巾进行处理。
现如今,金黄色葡萄球菌仍然是食品安全的隐患,是卫生行业一心想要消灭的病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人的危害应及时抑止,所以检测依然重要,特别是检测方法的动向,耐药性的检测。
最后,让人们吃上放心的食品。
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开发出更好的金葡菌快速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盒。
参考文献:[1]黄吉城。
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培养基检测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10(5):614--615。
[2]吴仲梁,韩伟,陶军。
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J]。
食品安全与检测,2003,6(6):56-57。
[3]高涛。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福建分析测试,2003,12(2):1775-1778。
[4]NADA T,ICHIYAMA S,OSADA Y. Comparison of DNA fingerprinting by PFGE and PCR-RFL P of the coagulase gene to distinguish MRSA isolates[J]. J Hosp Infect ,1996,32(4) :305.[5]HARDY K J,HAWKEY P M,GAO F.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the critically ill[J]. Br J Anaesth,2004,92(1):121 -130.[6]HIRAMATSU K,HANAKI H,INO T. Methicillin-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 clinical strain with reduced vancomycin susceptibility [J].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7 ,40: 135 - 146. [7]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Staphylococcus aureus with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vancomycin-Illinois, 1999.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00,48(51-52) :1165-1167.[8]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pdate:Staphylococcus aureus with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vancomycin-United States,Sept. 1997 [J].Morb Mortal Weekly Rep,1997.46:813 -815.[9]KIM M N,PAI C H,WOO J H. Vaacomycin-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Korea [J].J Clin Microbiol,2000,38:879 -881.[10]Saadati M,Barati B,Doroudian M.Detection of Sea,Seb,Sec,Seq genes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d from nasal carriers in Tehran province,Iran;by multiplex PCR. Journal of Paramedical Sciences,2011,2(2):34-40.[11]GB4789.1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