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径流上
- 格式:ppt
- 大小:4.23 MB
- 文档页数:31
高一地理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答案】C【解析】读水循环图,图中①环节是水汽输送,将水汽从海洋输送到陆地上,形成降水。
长江是地表径流,是图中⑤的功能,A错。
副热带高气压带是下沉气流,不会有降雨,B错。
我国的夏季风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上,C对。
我国的冬季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D错。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①B.④C.⑤D.⑥【答案】C【解析】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图中的各环节,①是水汽输送,A错。
④是降水,B错。
⑤是地表径流,C对。
⑥是地下径流,D错。
【考点】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填写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①②③⑤⑥(2)三种水循环类型共同具有的环节名称是和。
(3)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循环。
(4)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风力) 。
(5)人类可以通过改造(环节名称)来改变水循环的空间分布。
【答案】(1)水汽输送降水水汽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2)蒸发降水(3)海陆间(4)太阳辐射(5)地表径流【解析】(1)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水循环的各环节名称。
①水汽输送、②降水、③水汽蒸发、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
(2)三种水循环指的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洋内循环,共同环节是蒸发和降水。
(3)海陆间大循环,可以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
(4)水循环的动力是通过太阳辐射,形成水汽蒸发,输送,所以动力是太阳辐射。
(5)人类通过修水库,河道等措施,改变地表径流,进而改变空间分布。
【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一、知识讲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
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影响下渗。
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二、例题分析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命题意图】该本题组以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为背景材料,通过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判断、不透水面的增加对城市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循环等相关知识。
【得分要点】城市不透水面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季节变化增大。
【试题解析】1.由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
故选B。
2.由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
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5·银川)读“水库调洪蓄洪功能示意图”,完成1~2题。
1.随着水库中泥沙淤积不断增多,a、b的变化特点是( )A.a延长,b增大B.a缩短,b增大C.a缩短,b减小D.a延长,b减小答案:C解析:图中a表示受水库的调节,推迟了洪峰出现的时间;b表示受水库库容的影响,洪峰流量降低。
随着泥沙不断淤积,水库的库容不断减少,其削峰补枯的能力下降,b值在变小,洪峰出现的时间在提前,a值缩短。
2.若我国某大河(外流河)中上游修建多座以调洪蓄洪功能为主的水库,则 ( )A.枯水期下游流水搬运能力下降B.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C.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增大D.防洪标准降低答案:B解析:若该大河中上游修建多座水库,则泥沙大量淤积库区,河口泥沙淤积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速将减缓。
水库既能“削减洪峰”,又能“补充枯水期流量”,因此,枯水期因流量增大,流水的搬运能力将增强,A错。
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减小,防洪标准提高,C、D错。
(2015·潍坊一中)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3~5题。
3.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 )A.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增大C.水汽输送量减少D.地下径流增加答案:B解析:关键要理解蒸腾作用显著减弱的地理含义。
蒸腾作用显著减弱,说明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水的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大。
4.对该流域地表径流含沙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不包括( )A.气温日变化及其年变化B.降水量及降水强度C.土壤类型及地形坡度D.土地利用状况及规模答案:A解析:河流含沙量与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土壤类型及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状况及规模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降水量越大、降水强度越大、土壤越松散、坡度越大、植被越少,河流的含沙量越大。
高考地理备考必背知识点《水文》四.《地球上的水》考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循环:⑴ 动力:太阳辐射、重力、水的三相变化等。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
(3)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4)水循环的重要意义:a、维持全球水量平衡;b、更新陆地淡水资源;c、调节全球热量平衡;d、塑造地表形态(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2)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3)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见右图(4)【技能扩展】等潜水位线的判读:①等潜水位线是指某地潜水面的海拔高度。
②潜水面是一个自由水面,随地势起伏,略有起伏。
同一地区,天气晴朗、气温高时,潜水位低,阴雨天、气温低时,潜水位高。
③判断潜水埋藏深度:一地海拔高度与该地的等潜水位线的海拔高度之差为该地潜水的埋藏探度。
④判读潜水与河流水的互补关系:数值大,潜水位高,对应地的地势也高;数值小,潜水位低,对应地的地势也低。
右图中的河水自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河流都是自北向南流。
a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补给河流。
b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流补给潜水.(箭头表示潜水流向,垂直等潜水线,从高处流向低处)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1)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2)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我国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西欧地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学习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洋流的概念及成因,识记洋流名称。
2.理解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重点)3.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一、水循环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图中D蒸发、C水汽输送、B降水、G地表径流、F下渗、H 地下径流、E降水、A蒸发。
3.动力:太阳能和地球重力。
4.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平衡。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
(3)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5.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环节影响方式D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B人工增雨G跨流域引水二、洋流1.概念: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又叫海流。
2.作用: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并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
3.分布模式(1)副热带环流:如图中A 所示①中心:约在南北纬25°~30°的地区。
赤道洋流:由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共同作用西风漂流:位于西风带内大洋西岸的暖流和大洋东岸的寒流(2)副极地环流:如图中B 所示①中心:位于60°N 附近。
②组成:大洋西岸的寒流和大洋东岸的暖流。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2)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降水环节。
()(3)暖流水温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
()(4)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定都是暖流。
()(5)淮河流域建设了多座水库,根本目的是()A .改变淮河流域气候B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C .调节干流的流量D .实施北水南调工程提示:(1)×水循环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及地球重力。
(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此外,对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环节也有影响。
(3)×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不同纬度的海区,低纬的寒流水温可能比高纬的暖流水温高。
第1节水循环(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三大类水循环都必不可少的环节除降水外,还有( )A.①B.②C.③D.⑤2.若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则下列水循环环节水量可能增加的是( )A.①B.②C.③D.④1.D 2.A[第1题,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地表径流,②为地下径流,③为下渗,④为降水,⑤为蒸发。
水循环三大类型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不存在下渗③和径流①②,除降水外,三类水循环都存在蒸发⑤。
故D正确。
第2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甲地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减弱,会导致下渗量③减少,在降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地下径流②减少,地表径流①增多。
故A正确。
] (2021·江苏扬州高一期中)2019年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于8月10日凌晨在浙江温岭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
读海陆间循环模式图,回答3~4题。
3.该台风参与了( )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陆地内循环D.不能确定4.下列最能代表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的环节是( )A.a B.b C.c D.d3.B 4.C[第3题,该台风从海洋到陆地,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第4题,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的环节就是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图中c代表水汽输送。
]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5~7题。
5.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D.影响我国的冬季风6.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A.①B.④C.⑤D.⑥7.下列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C 6.C 7.A[第5题,①表示把海洋上空的水汽通过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即水汽输送环节,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而实现水汽输送。
2023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地理汇编地球上的水章节综合一、单选题(2023秋·北京东城·高一统考期末)国庆节后,北京某校师生发现,教室门口上部与下部的风向不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能够正确示意教室内及教室门口大气运动方向的是()A.B.C.D.2.能够合理解释教室门口上部与下部风向不同现象的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陆地内循环C.大气热力环流原理D.大气的组成(2023秋·北京东城·高一统考期末)唐代诗人元稹《咏甘四气诗·霜降九月中》有“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的诗句。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空天万里霜”景象最可能形成于()A.晴朗的凌晨B.晴朗的午后C.多云的白天D.多云的夜晚4.出现“空天万里霜”的景象时()A.①强①强B.①强①弱C.①弱①强D.①弱①弱(2023秋·北京东城·高一统考期末)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地球。
下图为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中国空间站运行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大气层外6.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返回过程中,所经大气层()A.气温一直升高B.密度逐渐增大C.对流运动减弱D.水汽含量减少(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师大附中统考期末)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A.a→c→b→d B.b→c→a→d C.c→a→b→d D.d→a→b→c8.水循环中的()A.a环节的主要动力是季风活动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C.c环节不断塑造地表形态D.d环节为水汽输送(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师大附中统考期末)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主要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3.类型:❶海陆间循环❷陆地内循环❸海上内循环项目甲乙丙类型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范围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组成环节A、C A、C、B、D、E、F A、C各环节名称A蒸发(蒸腾)、B水汽输送、C降水、D下渗、E地表径流、F地下径流、G植物蒸腾特点对内陆地区影响大对人类影响最为深刻水量最大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促进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水资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过量的使用和污染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2)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程❶塑造着地表形态:降水和地表径流❷联系海陆间的纽带:地表径流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❸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影响全球自然环境2.地球上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1)江河水的更新周期最短,约为16天。
(2)湖泊水更新周期较短,约为17年。
(3)深层地下水、海洋水、高山冰川、极地冰川等更新周期相当慢,其中极地冰川更新周期可达2500年。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不利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其中人类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为深刻。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1年1月7日,受强冷空气的影响,青岛气温降到零下15.9℃,沿海一线由于海水温度高于空气,海面上升的水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海平面出现罕见的“海浩”奇观。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海浩”现象()A.改变了水汽输送方式B.发生在海水蒸发环节C.促进了海上内循环D.使大气降水增多2.2020年7月7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因严重的县城内涝而导致高考延期。
下列与县城内涝直接相关的水循环环节是()A.水汽蒸发减弱B.水汽输送增强C.下渗作用增强D.地表径流增强3.近年来,上海在人行道改造过程中逐步摸索应用“透水砖”,以缓解暴雨造成的城市路面积水问题“透水砖”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和蒸腾B.下渗C.水汽输送D.降水4.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修筑水库的目的主要是改变水循环的哪个环节是()A.④B.⑤C.⑦D.⑧5.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所示的水循环环节中,可以用来代表我国夏季风的是()A.①B.②C.③D.④6.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叙述正确的是()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地球上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③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④参与三大类岩石的形成A.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②7.黄浦区海绵城市试点区位于世博浦西片区,该区域目前已成功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全场地雨水收集”的目标。
该建设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环节中的()A.水汽输送B.地下径流C.下渗D.植物蒸腾8.促使地表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蒸发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D.下渗9.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如图是“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
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A.7913B.798C.2113D.21810.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23题。
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11.地球上水圈的主体是()A.冰川水B.地下水C.江河水D.海洋水12.未登陆的台风参与了水循环的哪一种类型()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不能确定13.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影响地表径流,如引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也可以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如人工降雨等。
还可以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等。
还可以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但最主要的是影响地表径流。
水循环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 水是所有营养物质的介质,营养物质的循环和水循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② 水对物质是很好的溶剂,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能量传递和利用的作用。
③ 水是地质变化的动因之一,一个地方矿质元素的流失,而另一个地方矿质元素的沉积往往要通过水循环来完成。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
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推动下,水在水圈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停的运动着,构成全球范围的海陆间循环(大循环),并把各种水体连接起来,使得各种水体能够长期存在。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交换是这个循环的主线,意义最重大。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综合题(考试总分:36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综合题(本题共计 30 小题,共计 360 分)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兰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图甲),由北向南穿过阿勒泰市区,属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
我们把从阿勒泰市以上的河流流域作为克兰河的上游(也即阿勒泰水文站以上流域)。
材料二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气候和水文的影响(图乙和图丙)(1)根据材料说出克兰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水体,并指出克兰河上游水域降水的水汽来源。
(2)根据图乙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流域气候的影响。
(3)根据图丙回答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克兰河上游水文特征的变化。
并推测其变化对下游的阿勒泰市生产生活的影响。
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1 659千米,流域面积76.6万平方千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
从河口向内地延伸480千米的狭长低地,以生产棉花、花生等作物为主。
下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
(1)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
(2)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原因。
(3)简述从朱巴河河口向内地延伸480千米的狭长低地生产棉花、花生等作物的优势条件。
3、(12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4分)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
(2)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______。
(3)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华北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
(4)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______________环节(用数字表示)。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水循环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分类: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上空海洋上空环节海水蒸发变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空中,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一部分在地面流动。
形成地表径流;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
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海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又降到海面意义使陆地水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水循环补充陆地水的数量很少,对内陆地区意义重大水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知识拓展】(1)三种水循环跨越领域最大的是海陆间循环;从参与水量看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2)百川入海属于地表径流;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
(3)长江是外流河,参与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是内流河,参与陆地内循环。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更新陆地淡水资源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②进行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4.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①物质迁移: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必修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第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②能量转换: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由于水循环的存在,在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④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