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 人教版 第一课说课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3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1.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2. 农业文明的兴起3. 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详细内容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农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如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及其生活状况,认识到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智慧与创造力。
2. 掌握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过程,理解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
3. 掌握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
难点:理解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以及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等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2. 农业文明的兴起3. 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2)分析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
(3)列举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其政治背景。
2. 答案:(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7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具有明显的直立人特征。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教学内容】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导入1.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遗址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文明的起源。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是什么吗?二、教学内容1.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a.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环境b.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c.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文化遗存2.青铜器与甲骨文a.青铜器的发现及其历史价值b.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历史价值c.青铜器与甲骨文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3.夏商西周的更迭a.夏朝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b.商朝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c.西周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d.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4.春秋战国的纷争a.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b.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c.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d.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三、案例分析1.分析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等多种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引导学生了解诸子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四、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关注历史人物、事件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作用。
第二课: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一、导入1.通过展示秦朝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秦朝的统一。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秦朝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吗?二、教学内容1.秦朝的统一a.秦朝的建立及其历史背景b.秦朝的统一战争c.秦朝的统一意义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c.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3.法律制度与社会变革a.秦朝的法律制度b.秦朝的社会变革c.法律制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4.秦朝的灭亡a.秦朝灭亡的原因b.秦朝灭亡的历史影响三、案例分析1.分析秦朝的统一战争,引导学生了解战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分析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引导学生了解政治制度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两次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次鸦片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两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
而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材内容上,本课主要介绍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同时,学生还能够认识到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如领土的丧失、主权的破坏、社会性质的变化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两次鸦片战争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在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引导学生反思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高中历史说课稿10分钟(优秀4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如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较新高中历史说课稿10分钟(优秀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说课稿模板篇一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材分析: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本课主要讲美国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
它是美利坚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后来又成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且对我国当今政治的改革大有裨益。
因此本节内容的地位十分重要。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邦联与联邦的区别;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能够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了解美国两D制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历史唯物世界观B.通过学习三权分立,认识国家稳定对于当今各国的重要意义。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787年宪法中体现的分权制衡的原则难点:对比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方法1、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初中课程中已经有所涉猎,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主要是感性认识。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
但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2、学法指导:卢梭说过: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
因此本节课我将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3、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角色扮演法。
以设问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如独立后的美国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美国的开国元勋是怎样解决的?4、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三、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过程:(本课我将在忠于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1、情景导入: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奥巴马与华盛顿的图片及相关资料,用提问方式导入新课,如: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是谁?那美国一任总统是谁?他对美国有何贡献?这样从现实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历史与现实间距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第一节的古代历史背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等部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2. 掌握我国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明成果。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
重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明成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华文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探讨中华文明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中华文明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2.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文明成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2)列举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2. 答案:(1)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等阶段,形成了独特的文明体系。
(2)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夏商周时期:夏禹、商汤、周文王等。
(3)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思想资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否有清晰的认识。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第三单元是以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展示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
本节是本单元第一课,本课从光荣革命和议会权力的确立、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三个方面来阐述,实际也就是讲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到发展的过程。
要求让学生从中体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特点和作用,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权利法案》制定的基本史实;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内阁的构成及作用。
2.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体验的练习,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3.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使学生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2.通过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注意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3.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特点的分析、理解和把握。
依据:本节内容主要围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而展开,所以确立过程肯定是重点;同时本单元讲的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要求学生理解欧美代议制的特点,从而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难点:对君主立宪制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及君主、议会、内阁的关系及各自的作用。
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篇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一、夏商社会的政治制度1.基础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其死后,其子启即位。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的政治制度如何?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地方封侯、伯,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商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1、商王的权利是有限的;2、附属国的自主权相对大;3、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高于皇权,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②目的:巩固统治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④内容:一方面,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另一方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⑤影响:积极: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c.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d.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⑥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a.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b.表现;a.楚王问鼎;b.诸侯争霸。
2.宗法制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小儿子。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④内容:1、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的制度;2、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⑤作用:1、宗法制度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概述”,详细讲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汉到元的政治制度演变;第二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与影响”,分析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等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演变。
2. 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第一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概述”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 例题讲解:以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5. 知识拓展:介绍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等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7. 课堂反馈: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分封制、世袭制秦:中央集权制度汉:内外朝制度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度宋:重文轻武元:行省制度2. 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与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2. 答案:参照教材内容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政治制度,思考其与古代政治制度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