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块控规
- 格式:ppt
- 大小:29.57 MB
- 文档页数:33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规划区市区范围市区常住人口(万)市区占地面积城镇化水平(%)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530 3068平方千米62.10 滨江、萧山、余杭二、规划期限与目标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 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
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
城市阳台[摘要]钱江新城是杭州未来大都市的新中心和中央商务区(CBD),是现代服务业主平台。
钱江新城的建设将引领杭州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而城市阳台是钱江新城建设的点睛之笔。
文中着重介绍了城市阳台设计方案的演变过程,同时,对其创意体态、空间结构及光与影的运用等设计亮点作了介绍。
[关键词]城市阳台;创意体态;空间结构;光影变换1建设背景西湖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变革,始终是杭城的精髓,也是杭州本土文化的核心之一。
西湖文明,已引领我们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然而,随着杭州历史、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东扩、跨江沿江发展”的战略目标的确立,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整个城市建设的中心将逐步转移到钱塘江两岸。
钱江新城的建设将使杭州城市格局由“三面云山一面城”演变为“一江春水穿城过”,引领杭州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钱江新城是杭州走向“钱塘江时代”未来大都市的新中心和中央商务区(CBD),是现代服务业的主平台。
在其核心区的城市设计中,大胆并富有创意地引入了城市“生态发展轴”的概念。
这条轴线,以水系作为连接的元素,搭载了空间、形态、人文、历史和人们的审美,构成了从西湖到钱塘江的生态走廊,是杭州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的必经之“路”。
“城市阳台”位于这条轴线的尽端,作为城市中心区景观序列的终点和高潮所在。
“城市阳台”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城市与钱塘江相连,充分体现了城市历史文化的延伸和延续,表达了城市跨江、拥江发展的愿望。
城市阳台是钱江新城建设的点睛之笔,它的建成将提高杭州的城市品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概况2.1地理属性。
城市阳台座落于钱江新城核心区中轴线的终点,其南面为核心区主要景观大道解放东路,北面为新业路,西接核心区开敞式地下空间波浪文化城,东挑钱塘江。
城市阳台是一个新型的公共区域,其主要功能是展览、旅游、观光、休闲。
它是波浪文化城的延续,在东西方向上延伸了约225米,它的一端起始于堤岸以西140米处,东面悬挑出江面约80米左右,南北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约330米。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摘要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杭州将从西湖时代进入钱塘江时代,沿江开发,跨江发展。
杭州钱江新城区位于杭州地理几何中心和交通中心,紧依钱塘江北岸,由清江路、秋涛路、庆春东路和钱塘江围合而成的4.02平方公里钱江新城核心区,则是优先建设的重点区域,它的功能定位是杭州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和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重点发展金融、会展、商贸、文化、旅游、中介咨询等服务业。
因此对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合理规划设计对钱江区乃至整个杭州市的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是在完成地面规划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核心区实现立体空间开发,而对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地下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并从总体说明,地下交通规划,主要节点地区规划,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共同沟规划,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以及人文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和设计。
从而让钱江新区发挥地面和地下空间开发最大的功能效应。
关键词: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市政设施轨道交通1.总体说明1.1钱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情况:钱江新城位于杭州地理几何中心和交通中心,紧依钱塘江北岸,距西湖风景区4.5公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8公里。
钱江新城总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
新城的大部分地区位于老海塘——钱江路和航海路以外,曾是杭州的城郊结合过渡地带,因此现状主要以居住用地、村镇用地和村办工业、仓储用地为主;沿江地区大部分为水塘和农田,且地势低洼,平均地面标高在7米左右。
由清江路、秋涛路、庆春东路和钱塘江围合而成的4.02平方公里钱江新城核心区,是优先建设的重点区域,功能定位是杭州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和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核心区可建建筑面积约为650万平方米,包括八个功能区,即行政办公区、金融办公区、商务办公区、商贸会展区、文化休闲区、商业娱乐综合区、办公园区和滨江休闲游游憩区。
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杭州CBD)位于市城区的东南部,它将平行于钱塘江的富春江路作为核心区商务发展轴,将是钱江新城最长、最繁华的景观道路;新城核心区以市民中心为核心,向江形成中轴线,两侧将建设杭州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
杭州实习报告总结杭州实习报告总结区域规划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xx年3月21日~xx年3月27日二、实习地点:杭州市萧山区三、实习目的:实习是一种实践。
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我们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走出课堂,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亲自感受和体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定区域,通过实习使我们对城市问题和规划问题获得一个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加深对课堂内所学的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的理解,也实地了解规划工作的完整过程与管理方式。
通过实习,使我们运用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技术方法等,熟悉和掌握客观实际中编制区域规划的全过程,以及区域规划编制要求提供的全部最终成果。
并在了解区域规划的全过程中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总结提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构思规划方案、合理布局安排与组织区域内的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
四、主要内容1、实习区概况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浙江省省会,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纽,中国最大的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第二大中心城市。
杭州经济发达,有“钱塘自古繁华”之称,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
全市面积16596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3068平方千米。
总人口660.4万人,其中市辖区409.5万人。
辖8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共有57个街道、110个镇、39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678个社区、65个居民区、3666个行政村;其中市辖区共有44个街道、49个镇、3个乡,597个社区、4个居民区、807个行政村。
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临安、富阳、建德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
以香樟为市树,桂花为市花。
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的杭州还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彩,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清水秀、风情万种,尤以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龙井、虎跑泉等最为著名。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杭州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编制和审批程序,保障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杭州市规划局实际工作,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市规划局(以下简称“规划局”)规划行政主管范围,杭州市域各县(市)、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控规”,是指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配套设施、道路和工程管线以及空间环境等控制要求作出的规划。
第四条城市的中心地区、旧城更新地区、近期建设区、储备土地和拟出让的用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规”。
第五条非经本规定要求程序进行的“控规”编制、审查和调整,均视为无效。
第二章“控规”的编制第六条“控规”编制计划的来源有:1、规划局根据“年度指令性规划设计项目编制计划[1]”下达的“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编制计划书”(以下简称“计划书”);2、规划管理审批处室因管理需要提出编制建议,经规划局主管领导批准的编制计划;3、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因城市发展需要,提出的“控规”编制要求经规划局主管领导批准的编制计划;第七条计划书由规划局城乡规划处统一编号管理。
计划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规划范围、时间要求、编制单位资质与编制人员资格要求、以及规划项目的编制目标(的)和成果要求等。
设计任务书是对规划编制成果的深度与质量的预先规定,也是对规划设计项目进行的技术指导。
第八条“控规”项目编制计划的委托,由规划局以“计划书”的形式下达杭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以下简称“编制中心”),然后由编制中心通过直接委托或招标委托确定具体设计单位。
第九条编制中心根据规划局下达的计划书要求,提出具体的技术规定并以合同的形式与设计单位明确设计任务。
第十条编制中心应逐步加大招标委托的比例,促进“控规”编制质量的提高。
设计费超过50万元的“控规”原则上采用招标的方式委托,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项目经规划局主管领导签字同意后可以采用定向委托的方式。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10.20•【文号】国函〔2024〕158号•【施行日期】2024.10.2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58号浙江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杭州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杭州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杭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4.4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5.1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693.5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647.9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32.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与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的协同联动发展,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强杭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一、规划的背景与内容1.项目的由来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城市建设用地跨江南下,疏解老城;沿江东进,建设新城;西进北上,发展旅游,形成东“动”西“静”,南“新”北“秀”的发展格局。
1996年和2001年的两次行政区划调整,使杭州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由酝酿阶段进入了分期实施的阶段。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年打好基础、五年基本成形、八年全面竣工”的目标,杭州市组织编制了一系列围绕江滨城市新中心的各类规划设计,与此同时,位于江滨城市新中心核心地段的杭州大剧院和区域性基础设施于2001年7月正式动工建设。
江滨城市新中心的规划设计有着较好的基础。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江干分区规划》、《杭州市上城分区规划》、《杭州市近江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杭州市望江热电厂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杭州市江干区运河以东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杭州市新塘路以东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招投标汇总方案》等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地域范围、不同的规划设计手段对江滨城市新中心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分析、研究与规划。
江滨城市新中心的启动建设,将对杭州城市总体布局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由秋涛路、艮山路两条城市快速路和铁路东线及钱塘江所围合的区域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将上述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区块,统一编制整体协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既是加速江滨城市新中心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更是加速以江滨城市新中心为核心的钱江新城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
由鉴于此,杭州市规划局将钱江新城的规划范围扩大为由姚江路、钱江二桥、之江路、秋涛路、艮山路所围合的区域,面积约16.8平方公里。
2.本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规划方案招标文件对本规划设计提出的要求是:(1)符合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所涉及的相关规划、国家法规和规定;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提出的原则要求。
(2)对规划范围内的各项用地通盘考虑,特别处理好城市新中心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合理组织规划区域内路网,理顺与外围道路的关系;对完成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修改和建设性意见。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正文:----------------------------------------------------------------------------------------------------------------------------------------------------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杭政函〔2003〕24号)市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你部《关于要求组织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会审的请示》(杭钱新指[2003]9号)收悉。
经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审查,原则同意该规划方案。
现批复如下:一、钱江新城核心区规划用地范围和规模:钱江新城核心区用地4.02平方公里,东靠钱塘江,南至清江路,西临秋涛路,北至规划庆春东路,其中可开发用地159公顷,总建筑面积650万平方米。
二、钱江新城核心区用地性质:钱江新城核心区作为市市级中心,是以行政办公、商务贸易、金融会展、文化娱乐、商业功能为主,居住和旅游服务功能为辅的行政商务中心区。
三、钱江新城核心区用地功能布局:1、原则同意以市民中心为核心,在新安江路和灵江路之间形成新城主轴线,向西湖方向延伸连接城市轴线,向钱塘江边通过高架城市阳台适当伸向江面,与江南区块形成意连。
2、在主轴线两侧呈团块状布置金融、贸易、办公建筑,商业街区结合轨道交通枢纽布置。
3、沿钱塘江边结合城市阳台设置宾馆、酒店式公寓和商业写字楼。
4、会展中心及配套设施布置在庆春东路、钱江路、新塘路和灵江路所围合的区域内,并保证交通可达性。
5、钱江新城核心区边缘的清江路、庆春东路沿线以及富春江路、新塘河东南侧可布置少量居住用地,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可结合外围周边地块统一考虑。
四、钱江新城核心区道路交通规划:1、原则同意钱江新城核心区道路交通规划。
秋涛路、清江路为快速路;庆春东路、钱江路、新塘路、新安江路、灵江路为主干路;富春江路、之江路、曹娥江路、奉化江路为次干路。
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313号)《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已经2018年11月30日市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徐立毅2018年12月13日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保障城镇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和《杭州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修改及监督等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与统筹管理工作。
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法定职责负责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和日常管理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查等工作。
第四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资源条件、环境状况、人文因素和公共安全,统筹利用地上地下空间,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城市基本生态与城市历史风貌。
第五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者不设区的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外的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六条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计划,有序开展编制工作。
城市片区控规生态绩效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以杭州钱江世纪城规划实施评估为例【摘要】评估是政府对于投入资金是否达到目标进行持续有效管理的工具。
本次规划评估是对杭州钱江世纪城控规的生态绩效及其实施的评估, 评估主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规划目标设定中是否设置了合理的生态绿色的目标,二是规划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三是规划实施过程与目标的一致性。
我们提出了3 个步骤的评估方法。
第一步是确立目标指标体系,第二步是运用GIS 建立基于控规的城市模型,对指标进行逐个的运算,第三步是通过目标值、规划值和现状值的比对分析,得出评估结论。
该方法应用在《钱江世纪城规划实施评估—绿色生态专题》项目中,运行了评估方法的过程、得出评估结论,并提出控规调整建议及实施细则。
【关键词】规划评估;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绿色生态城市玫瑰图;城市模型1、背景为什么要对新城区的绿色生态绩效进行评估?现阶段,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以住宅商用及交通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国2011 年工业领域消耗的能源高达70%,远远高于21%的商住以及8%的交通。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城市能耗,即商住和交通能耗的比重还将快速增长,城市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而新城区普遍存在小汽车拥有量高、通勤距离长、人均建筑面积大、生活方式变化等高耗能倾向;而同时,新城区也更有机会成为引领绿色生态城市的示范。
机遇与挑战并存,使我们更应该关注新城的绿色生态绩效。
2、城区生态绩效评估方法2.1 规划评估评估是政府对投入资金进行持续有效管理的工具,由此可见评估是与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平行、多次的过程。
规划评估包含方案的评估和实施评估(孙施文,2005)。
以英国为例,规划评估包含规划制定之前的预估(appraisal)、过程中的监测(monitoring)、实施后的评估(evaluation)。
本次评估就是控规方案及其实施的评估。
从西方发达国家对规划实效的评价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评价分析的研究中,从侧重单一的“结果评判”向关注多元的“过程检测”的理性转变。
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操作规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九条、第四十八条,《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第十五条、第二十三条,《杭州市城乡规划条例》第十六条,《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设部令第7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市政府关于委托市规划局实施控规局部调整管理工作的通知”(杭政函[2011]163号)要求,为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以下简称“控规局部调整”)的管理工作,提高审批效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程。
一、控规局部调整是指不涉及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规划目标、功能定位、结构布局等重大规划内容的调整。
二、控规局部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形:(一)建设项目选址(规划条件)论证需要进行控规局部调整的;(二)因近期建设需要,涉及单元控规局部区块,不多于3个(含)街区用地布局、控制指标等规划内容的调整;(三)因各类市政工程规划涉及的各类工程用地边界和相邻的“四线”控制、建设用地的调整;(四)因各类专项规划需要控规局部调整,而专项规划深度又未达到控规要求的调整。
三、控规局部调整具体操作程序如下:(一)本规程第二条明确的控规局部调整第一种情形按杭州市建设项目选址(规划条件)论证办法(试行)完成论证后予以调整。
(二)本规程第二条明确的控规局部调整第二种情形按以下程序操作:1、由申请控规局部调整的单位,包括市及市以上单位、区政府(管委会)按程序委托具有相应规划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控规局部调整论证报告,并将申请及报告一并报送市规划局审查。
2、市规划局在收到申请和报告后,对调整的必要性进行论证。
征求规划地段内相关利害关系人意见。
3、申请单位按照论证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后报市规划局,市规划局对修改完善后的报告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予以批准。
如审查不通过,则将意见告知申请单位。
4、审查通过后,申请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提供报告成果稿至市规划局。
(三)本规程第二条明确的控规局部调整第三、四种情形按以下程序操作:由市规划局依据批准的各类市政工程规划、专项规划,组织具有相应规划设计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控规局部调整方案后予以调整。
第十三条住宅两侧的非住宅建筑与住宅垂直布置的,其间距不小于9m,遮挡建筑为低层时最小值可放宽至6 m。
若对住宅主朝向产生较大视线干扰时,间距不应小于与住宅垂直布置的建筑高度的0。
7倍。
第十四条新建住宅楼底层作架空层、自行车库、商业等非居住用房的,与南(东、西)侧遮挡建筑间距可扣除其底层非居住用房的高度(最多扣除5m),且不应小于13m,遮挡建筑为低层时最小值可放宽至10m;当新建建筑为遮挡建筑时,间距不得扣除被遮挡现状住宅(不包括同步规划先行建造的住宅)底层非居住建筑的高度.第十五条住宅山墙之间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相对建筑山墙仅一侧开窗或设阳台时,外边线距离不宜小于6m.2.相对建筑均开窗或设阳台时,外边线距离不应小于8m。
第十六条老年公寓、医院病房、中小学普通教室、幼儿园生活活动用房、疗养院疗养住宿楼等建筑与南侧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5倍,且不应小于15m;与其正面垂直布置的建筑的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倍,且不应小于13m;以上最小距离遮挡建筑为低层时最小值可放宽至10m。
当方位为非正南北向或与南侧建筑有一定夹角时,应参照住宅建筑的相关规定折减后确定间距。
同一地块内自身遮挡的可根据用地情况适当放宽。
老年公寓、医院病房、中小学普通教室、幼儿园生活活动用房、疗养院疗养住宿楼等建筑与山墙两侧其它建筑的间距参照住宅建筑控制。
第十七条宾馆客房、科研办公等建筑与南侧建筑平行布置的,外墙间距不应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0。
7倍,且不应小于10m;相互垂直布置的,间距不应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0.6倍,且不应小于6m;集体宿舍(非居住用地内)间距应适当扩大.宾馆客房、科研办公和集体宿舍(非居住用地内)等建筑之间的山墙间距参考住宅建筑山墙间距控制。
地块内的非居住建筑在满足消防、卫生等要求前提下,根据建筑布局情况间距可适当放宽.第十八条非居住用地内的集体宿舍,外墙间距参照第十七条规定并适当扩大,山墙间距参照住宅建筑山墙间距要求。
前言在世纪之交,杭州市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开始实施跨江、沿江发展新战略,城市空间从围绕西湖建设发展的“西湖时代”正式跨入以钱塘江沿岸为依托,两岸夹江联动发展的“钱塘江时代”。
作为这一转折的标志,在钱塘江北岸滨江地带建设15平方公里的钱江新城成为新世纪杭州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次规划区域位于钱江新城的核心地段,经过几轮规划和一系列分析论证后,其规划面积由原来的2.56平方公里扩大到4.01平方公里,目前杭州大剧院和部分区域性基础设施已先期启动,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2021年初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又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编制了“钱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规划国际咨询”方案等,为有利于将上述方案中好的设计理念得以贯彻实施,并指导下一步各具体区块的城市设计、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特编制本规划。
2021年1月30日,由杭州市政府组织,在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召开了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规划审查会,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规划文件以该会议纪要(见附件)为依据,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并形成该正式文本。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三年三月第一部分回顾与总结回顾与总结一、规划演变过程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设想到逐渐成熟的各个阶段,其中的几轮规划和无数次的论证都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第一阶段:定性与功能探讨虽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有许多规划界专家学者提出城市向钱塘江边发展的思路,但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是在1996年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中,明确提出了在钱塘江边的原江滨二、三号区块建设杭州未来的商务中心区(CBD)。
以此为契机,由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设为城市内部服务并兼顾中央商务职能的城市新中心的概念。
第二阶段:规划雏形初现99年杭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对该地区与城市的你们,空间形态、功能区块的划分进行了概念方案的设计,并由杭州市规划院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