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2、3声的利用学案设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3
声的利用一、教材分析《声的利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声现象的第3节。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在声现象的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好这节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物理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竞赛、分组讨论、观看动画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和创新了解声可传递能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通过声的利用和危害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启发观察实验实例讲解反馈补救学法:竞赛抢答法、分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创新法、总结反思法五、预习提纲1、利用声可以,举例:2、利用声可以,举例:六、教学过程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2、小组抢答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每组说出一个声的利用的事例,允许讨论,不准重复,其他组参与评判.举出一个正确事例得100分,错误不得分,超过时间(30秒)不得分.教师对学生所举事例作出中肯的评价,最后要求学生归类。
(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比如:(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比如:3、播放《声的利用》课件4、归纳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七、巩固练习1、教材41页:1、22、《同步解析与测评》P13——14基础训练闯关:1、2、3、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声的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2、通过学习课本内容,观察有关的实验、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声音在信息方面和传递能量方面的利用。
2、难点:学生对能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
(观看有关视频资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猜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播放视频。
)师:女高音歌唱家为什么会这么厉害呢?要想知道答案,那么请认真学习本节内容:声的利用。
(打开幻灯片。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2、新授环节<1>让学生自学课本声与信息部分的知识,完成导学案自学指导1(在大屏幕上打出:1、声与信息。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声与信息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自学指导1。
<2>提问学生回答导学案1——4题。
重点让学生举出几个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师:第1题,第2题,第3题,回答的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谁能说一下?生:……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那么来看大屏幕上的几个例子。
(大屏幕展示图片等)师:……生:……<3>总结第一部分内容师:那么以上这些共同说明了?生:……声与能量。
(通过展示实验和阅读课本声与能量方面的知识,了解声在传递能量方面的应用)<1>实验展示,总结出声能传递能量师: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内容:声与能量。
(在屏幕上显示2、声与能量)师: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实验。
(展示第一个实验,介绍实验器材)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使蜡烛熄灭?生:用嘴吹或用手扇师:不管是嘴吹还是用手扇,我们都消耗了能量,这个能量使蜡烛熄灭。
生:是师:同学们,我用另外一种方法也可以使蜡烛熄灭,请注意观察。
(展示实验1)师:谁给蜡烛施加的能量呢?很明显是它,……这个实验就说明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声的利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学习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自主学习自学提纲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8页---39页“声与信息”7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声的利用学科课题声的利用第课时第小组班级姓名授课时间月日第节得分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
这些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表明: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s到达人耳,人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这时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_________________m。
(声速取340 m/s)3、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
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____。
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D、利用声呐测海深5、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B、夜晚有月光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6、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题号12345678910正误课堂展示次数课堂表现自我评价优秀□ 良好□ 一般□ 有待提高□纠错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要求自主学习自学提纲二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教材3940页“声与能量”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2、介绍超声振动除结石的过程。
2.3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是以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声的利用,并掌握声学基础知识。
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的利用,如回声定位、超声波等。
2. 掌握声学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的利用原理,如回声定位、超声波等。
2. 教学重点:声学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等。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PPT、实验器材(如声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声的利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声的利用,如回声定位、超声波等。
2. 讲解:讲解声学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等。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声的利用原理。
5. 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学习心得。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声的利用原理,如回声定位、超声波等。
2. 活动难点:声学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等。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调查声的利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医疗、工业等,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视频选择和讲解内容的精准度是学生能否对声的利用产生兴趣和理解的关键。
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步骤的指导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再者,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环节将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
课后的反思和拓展延伸将是我检验教学效果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手段。
关于视频的选择,我需要确保它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准确地传达声的利用的概念。
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过程设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每个生命都是伴随着啼哭声来到这个世界。
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到的声音可以诊断疾病;开车时,如果听得到消防车或救护车的鸣笛声,一定要礼让;每天我们听着教室喇叭里的音乐声来上、课,而过去是听到钟声上、下课。
听诊器礼让消防车下课的钟声其实,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医疗、等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来一起了解-------声的利用。
新课学习一、声与信息1.声音是人们获取信息不可缺少的渠道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声,同学们在课下的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息吗?轰隆隆的雷声──预示下雨听敲铁轨的声音──判断螺栓松动“闻”有听的意思,听声音断病通过广播,听新闻,欣赏音乐【想想议议】自然界中的声现象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人类,动物中也有不少是利用声的高手。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大象无声的交流——次声波大象的活动是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的,实际上它们是在用一种我们听不到的声音在进行交流,这就是次声波。
这些“悄悄话”蕴藏多种信息。
2.次声波传递信息(1)次声波指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随有次声波。
次声波水母(2)次声波的特点:破坏力强、能量大、传播距离远。
人类听不到次声波,但是某些动物却可以感受到,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次声波。
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2005年海啸死亡人数和其强大的破坏力:印度洋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在印度夺去约10000人性命,斯里兰卡40000余人遇难,而印尼的死伤人数为23万人之多。
这可能是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但是,大多数海洋生物可以存活,水母就是其中之一。
八年级物理上册《2.3 声的利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3声的利用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2’阅读教材P38—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它们都是利用声音的建成的。
8C、(演示)将一扬声器正对着火焰,播放音乐,火焰会摆动吗?。
可以说明(二)【合作探究】8’(三)【展示质疑,精讲点拨】15’(四)【课堂小结】3’(五)【达标测评】7’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以下做法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C、木匠用锺子将钉子砸进木板;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2、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的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
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 )A、冲击波B、水波C、次声波D、超声波3、xx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倒塌的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产生声音而及时获救。
4、超声波清洗及超声啐石是利用声能传递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是利用了声能传递的性质。
5、下列哪些信息不是通过声音获得的( )A、古代战争中的侦查员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可以判断是否有敌人的骑兵来偷袭;B、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是行人让出一条通道C、蝙蝠的回声定位D、看见闪电,就知道有可能有一场大雨6、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7、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
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约有多深?课后反思:。
第3节声的利用【学习目标】1.掌握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实例。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
3.会利用声音测量距离。
重点: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利用声音测距。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将行为动词用双色笔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知识链接:声呐是运用了仿生学的原理发明的。
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夜幕降临,危害农业的夜蛾飞了出来,蝙蝠从天而降,用“超声雷达”搜索着,突然发现了夜蛾。
夜蛾也发现了蝙蝠,马上变换飞行方向,兜圈子,翻筋斗,螺旋下降,最后收起翅膀,径直落到了花草之间。
具有精细“超声雷达”的蝙蝠却扑空了。
科学家研究这场有趣的搏斗。
原来有些夜蛾会发出与蝙蝠定位回声极相似的超声波,达到欺骗蝙蝠的目的(如上图所示)。
蝙蝠搜索“目标”是利用眼睛还是超声波?夜蛾发现蝙蝠是利用什么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声与信息自主阅读教材P38~3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如图所示,人们利用超声波捕鱼,是因为声可以传递信息。
2.雷声预示一场可能的大雨、听诊器了解病人的病情,这都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3.声呐系统是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研究发明的。
回声定位是指定位系统发出一列声波,再根据反射回来的声波信息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
4.B型超声波诊断仪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工作原理与声呐相似,由B超仪向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再由反射回来的信号判断人体内部的情况。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声音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传递信息。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2.3 声的利用Array【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用具】蜡烛、打火机、空塑料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包括声音、超声)和次声。
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
二、进行新课(一)自学思考首先请同学们“声音与信息”部分,完成学案上(一)。
(二)观察思考学习了第一部分内容之后,大家了解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声波和水波相似,水波能传递能量,声波能传递能量吗?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实验,完成学案上(二)。
演示:振动空塑料瓶使它发声,对着烛焰,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说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三)自学交流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且被广泛应用。
你想知道这些应用吗?请同学们自学“声音与能量”部分,完成学案上(三)。
Array(四)知识拓展看课本40页科学世界,完成学案上(四)回音壁:现象:如果一个人站在东配殿的墙下面朝北墙轻声说话,而另一个人站在西配殿的墙下面朝北墙轻声说话,两个人把耳朵靠近墙,即可清楚地听见远在另一端的对方的声音,而且说话的声音回音悠长。
(原因: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
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弧度过度柔和,有利于声波的规则反射。
加之围墙上端覆盖着琉璃瓦使声波不至于散漫地消失,更造成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
)三音石:现象:站在皇穹宇门前的第一块石板上发一声,可以很清楚地听到一声回音;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发一声,能有两次的回音;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就能有三声回音,这就是著名的“三音石”。
2.3 声的利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日常生活、现代技术中声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获得社会生活中有关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及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视频资源、多媒体设备、盆或碗、气球、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蜡烛、火柴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1948年,一艘名为“乌兰格梅奇号”的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突然遇到海上风暴,当救助人员赶到时,船上所有人员都莫明其妙地死了。
后经科学家们调查,才发现造成这场海难的罪魁是风暴与海面惊涛引起的次声波。
2006年4月28日,至少有400只海豚的尸体被海水冲到了坦桑尼亚东北部桑给巴尔岛北岸海滩边。
专家们怀疑是美军潜艇发出的声呐导致了海豚的大面积死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潜水艇击沉了协约国大量战舰、船只,几乎中断了横跨大西洋的海上运输线。
当时潜水艇潜在水下,看不见,摸不着,一时横行无敌。
于是利用水声设备搜寻潜艇和水雷就成了关键。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郎之万等人研究并造出了第一部主动式声呐,1918年在地中海首次接收到2~3 km以外的潜艇回波。
这种声呐可以向水中发射各种形式的声信号,碰到需要定位的目标时产生反射回波,接收回来后进行信号分析、处理,除掉干扰,从而显示出目标所在的方位和距离。
学生思考问题:海上风暴引起的次声波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危害?人类为什么不能事先预知并躲避灾难?声呐为什么会导致海豚的死亡?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几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远处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海豚利用声波识别食物、敌人和它们周围的环境……学生欣赏并交流讨论,自然界中的声现象非常多,声音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的应用,你能列举一些例子吗?推进新课一、声与信息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例说明了人们可以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对这些例子,可以分类吗?按怎样的依据来分好?1.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轰隆隆的雷声——预示下雨听诊器听心跳声——诊断心脏的情况听敲铁轨的声音——判断螺栓松动汽车修理师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障小结: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第3节声的利用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知道利用声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和能量、回声定位、“B超”等.自主探究知识点一:声与信息请同学们预习课本,再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之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个组做得既快又好.1.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说明了通过声能获得.2.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采用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3.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平时说的.4.你还能举出哪些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反馈练习】1.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D.利用声呐测海深2.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3.有一艘在海面的渔船向水下的鱼群发出一个声信号,0.05秒后听到了这个声信号的回音,要计算出这个深度,还需要什么条件?鱼群大约在海底多深?知识点二:声与能量请同学们预习课本,再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之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个组做得既快又好.1.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音的喇叭前,会发现火焰摇曳,这是什么原因?答:说明声波能传递.2.讨论在生活、生产中哪些方面运用了声传递能量的知识.【反馈练习】1.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A.发出声波探测大钢板内有无裂痕B.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C.发出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情况D.发出声波切削坚硬的金刚石2.如图,将两个相同音叉并排放好,乒乓球靠着音叉B,当敲响音叉A时,会发生的现象是,这说明了声音传递能量.课堂检测1.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人体内脏器的情况,这是因为( )A.“B超”声波的频率很大B.“B超”声波的能量很大C.“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D.“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2.以下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3.以下事例中,不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激烈的振动,用来清洗钟表、眼镜等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C.利用超声波将药物击碎后与空气混合形成“药雾”D.根据隆隆的雷声,我们可以判断出大雨将至4.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5.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后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参考答案自主探究知识点一1.信息2.超声波回声定位声呐3.B超4.闻雷知雨;闻其声,知其人等.【反馈练习】1.C2.声音能传递信息3.答案:见解析解析:需要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1 540 m/s.s=vt=×1 540 m/s×0.05 s=38.5 m.知识点二1.能量2.超声波清洗钟表零件;超声波击碎结石;空气炮等.【反馈练习】1.B2.乒乓球被弹起.课堂检测1.C2.B3.D4.B5.3 000 不能真空不能传声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甲乙两物质密度之比是4:1,用甲乙分别制作了质量、体积均不相等的两个正方体A、B,A、B的质量之比为3:4,边长之比为1:2,则可以判断A.A物体一定为空心B.B物体一定为空心C.A、B均不可能为空心D.A、B空心与否均不能判断2.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剪去一半后,不变的物理量是A.电阻B.质量C.体积D.密度3.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二寸的半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二寸的全身照,正确的操作是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B.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C.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里缩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4.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面左图为来自远方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该配戴的眼镜是下面图中的A. B. C. D.5.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在距凸透镜中心12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第3节声的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知道利用声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和能量、回声定位、“B超”等.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声与信息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再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之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个组做得既快又好.
1.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说明了通过声能获得.
2.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采用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3.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平时说的.
4.你还能举出哪些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反馈练习】
1.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2.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
3.有一艘在海面的渔船向水下的鱼群发出一个声信号,0.05秒后听到了这个声信号的回音,要计算出这个深度,还需要什么条件?鱼群大约在海底多深?
知识点二:声与能量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再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之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个组做得既快又好.
1.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音的喇叭前,会发现火焰摇曳,这是什么原因?
答:说明声波能传递.
2.讨论在生活、生产中哪些方面运用了声传递能量的知识.
【反馈练习】
1.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
A.发出声波探测大钢板内有无裂痕
B.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C.发出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情况
D.发出声波切削坚硬的金刚石
2.如图,将两个相同音叉并排放好,乒乓球靠着音叉B,当敲响音叉A时,会发生的现象是,这说明了声音传递能量.
课堂检测
1.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人体内脏器的情况,这是因为( )
A.“B超”声波的频率很大
B.“B超”声波的能量很大
C.“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
D.“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
2.以下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3.以下事例中,不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激烈的振动,用来清洗钟表、眼镜等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C.利用超声波将药物击碎后与空气混合形成“药雾”
D.根据隆隆的雷声,我们可以判断出大雨将至
4.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5.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后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 500 m/s),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
1.信息
2.超声波回声定位声呐
3.B超
4.闻雷知雨;闻其声,知其人等.
【反馈练习】
1.C
2.声音能传递信息
3.答案:见解析
解析:需要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1 540 m/s.
s=vt=×1 540 m/s×0.05 s=38.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