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成语故事名人轶事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508.44 KB
- 文档页数:1
六要素法概括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是一个典故,根据传说,战国时期,赵国的王室拥有
一块名为“完璧”的宝玉,被秦国的将军白起夺走。
后来,赵国的
将领廉颇在战争中打败了秦国,成功夺回了完璧,将其归还给赵国
王室。
这个典故通过“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来表达了夺回失去的东
西的意义。
六要素法是一种概括事物的方法,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
那么,我们可以用六要素法来概括“完璧归赵”这个典故。
时间,战国时期,具体时间不详。
地点,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战场。
人物,秦国将军白起,赵国将领廉颇,赵国王室。
事件,白起夺走了赵国王室的宝玉“完璧”。
原因,秦国对赵国发起战争,白起抢夺赵国的财宝。
结果,廉颇在战争中打败了秦国,成功夺回了完璧,将其归还给赵国王室。
通过这个六要素的概括,我们可以了解到“完璧归赵”这个典故的基本情节和含义。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挫折和失去,只要努力奋斗,就有可能重新夺回失去的东西,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也是这个典故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完璧归赵
【成语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成语解释】: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
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
【近义词】:物归原主
【反义词】:支离破碎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成语例句】: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
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成语故事】:秦昭王得知赵惠文王有一块罕见的宝贝——和氏璧,便派人送信给赵王,说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担心秦王有诈,不愿把璧送去,可又怕秦王借口攻打赵国,于是便想物色一个可以去秦国答复的人,但一时还找不到,有人向他推荐了蔺相如,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捧着璧去秦国,我向大王保证:如果秦国肯将城池交给赵国,我就把璧留给秦王;如果秦国不交出城池,我将一定会把璧完整地归还赵国。
”
于是,蔺相如被派出使秦国。
他向秦王献上和氏璧后,看到秦王只顾欣赏玉璧而无意交城,他便以璧上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为借口,拿回玉璧,并怒斥秦王没有诚意。
如强迫他,他将让自己的脑袋和玉璧一起在柱上撞个粉碎。
秦王害怕他真这样做,于是假意叫人拿出地图,划出十五座城池。
蔺相如看出秦王还是无心交城,便表示秦王必须斋戒五日,他方能献璧,秦王被迫同意。
蔺相如趁此机会,便让一个随从人员穿上百姓的粗布衣服,带着和氏璧从小路逃回了赵国,从而也实现了自己完璧归赵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