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处理废水1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饮用水部分专题一饮用水水质问题一、饮用水水质出现的哪些问题?1、微量有机污染物(浓度低、毒性大、持久性,致癌、致畸、致突变),2、藻类及其代谢产物(富营养化、过度繁殖,影响常规水处理工艺,消毒过程中与氯作用生成消毒副产物,藻毒素危害人体健康),3、嗅味(藻类代谢产物,浓度低难于被常规处理工艺去除),4、消毒副产物——氯化消毒——臭氧消毒(溴酸盐、致癌),5、致病微生物(难以被现行氯消毒工艺灭活,引起流行病),6、有机物对胶体的保护作用(高负电保护层,增大投药量,铝浓度偏高),7、低温低浊水的处理及剩余铝的问题(低温下混凝剂水解困难,低浊时絮体难于成长,混凝剂需要量的增加,低温低浊下水中剩余铝浓度偏高,老年痴呆症),8、有机络合性铁锰(难于去除,色度增加、影像感官指标),9、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氯生成氯氨、影响消毒效果,氨转化为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含氯副产物)10、可生物同化有机物(AOC:是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中可被细菌转化成细胞体的部分,与异养菌在管网中的繁殖有密切的关系,是异养细菌直接用以新陈代谢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专题二饮用水处理组合工艺选择一、微污染水处理工艺1、增加预处理构筑物,如化学氧化预处理、生物预处理(接触氧化池或生物滤池)等。
(1)化学预氧化:①氯预氧化:氯气可以控制因水源污染生成的微生物和藻类在管道内或构筑物的生长,同时也可以氧化一些有机物和提高混凝效果并减少混凝剂用量。
预氯化生成大量卤化有机污染物,毒理学安全性下降。
②二氧化氯预氧化:强氧化剂,很高的杀灭效果。
有机卤甲烷减少,毒性副产物,如亚氯酸盐、氯酸盐,其毒性甚至比氯或臭氧副产物的更高。
③高锰酸钾预氧化:有效去除微量有机物和降低致突变活性,高锰酸钾的水解产物水合二氧化锰絮体的强氧化作用和与有机物的广谱作用性,破坏碳链或官能团,改变有机物结构,进而与水中的其他离子发生络合作用,失去稳定性,从而在沉淀或过滤中得以去除。
最全污水处理工艺介绍一、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1、按处理方法的性质分:物理法:沉淀法、过滤、隔油、气浮、离心分离、磁力分离化学法:混凝沉淀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物理化学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吹脱、汽提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工艺、生物脱氮除磷工艺2、按照水质状况及处理后水的去向分:一级处理:机械处理(预处理阶段)粗格栅及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气浮池、调节池二级处理:主体工艺为生化处理(主体)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A2/O工艺、A/O工艺、SBR、氧化沟、水解酸化池。
三级处理:控制富营养化和重新回用高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纤维滤池、活性砂过滤、反渗透、膜处理中水回用:一般都有消毒池,紫外线臭氧消毒池、二氧化氯消毒池二、污水的一级处理一级处理:机械处理(预处理阶段)调节池、粗格栅及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气浮池、水解酸化池1、调节池调节池的作用:(1)为了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运行,需对污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
(2)酸性污水和碱性污水在调节池内进行混合,可达到中和的目的。
(3)短期排出的高温污水也可用调节的办法来平衡水温。
2、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金属框架,斜置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以免堵塞水泵和沉淀池的排泥管。
截留效果取决于缝隙宽度和水的性质。
按规格分为: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3~10mm)3、沉砂池(1)作用从污水中分离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保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缩小污泥处理构筑物容积,提高污泥有机组分的含率,提高污泥作为肥料的价值。
(2)沉砂池类型:①曝气式沉砂池②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是在长方形水池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旋流运动,流速从周边到中心逐渐减小,砂粒在池底的集砂槽中与水分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从砂粒上冲刷下来的污泥仍呈悬浮状态,随着水流进人后面的处理构筑物。
1. 分析污水中的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来源和组成。
2、简要介绍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原理与作用。
1. 分析污水中的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来源和组成。
1.化学性污染①酸碱污染来源:矿山排水,粘胶纤维工业废水,钢铁厂酸洗废水及染料工业等,常含有较多的酸,碱性废水则主要来自造纸炼油,制革,制碱等工业。
危害:酸碱污染会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抑制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影响水体的生物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物,影响渔业,破坏生态平衡,并使水体不适于作饮用水源或其它工,农业用水。
②重金属污染来源电镀工业,治金工业,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中住住含有各种重金属。
危害: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危害极大,例如汞、镉、铅、砷、铬等。
重金属排入开然水体后不可能减少或消失,却可能通过沉淀,吸附及食物链而不断富集,达到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浓度。
③需氧性有机物污染来源:食品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制革工业,焦化工业废水中含有这类有机物污染。
危害:大量需用氧性有机物排入水体,会引起微生物繁殖和溶解氧的消耗。
当水体中溶解氧降低至4mg/L以下时,鱼类和水生生物微生物的作用而发酵,生成大量硫化氢,氨,硫醇等带恶臭的气体,使水质变黑变臭,造成水环境严重恶化。
需氧有机物污染是水体污染中最常见的一种污染。
④营养物质污染又称富营养污染。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农田径流中常挟带大量残留的氮肥,磷肥,这类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港湾、内海等水流缓慢的水体,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这种现象被称为“富营养化”。
大量藻类的生长覆盖了大片水面,减少了鱼类的生存空间,藻类死亡腐败后会消耗溶解氧,并释放出更多的营养物质。
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水质恶化,鱼类死亡,水草丛生,湖泊衰亡。
⑤有机毒物污染各种有机农药,有机染料及多环芳烃,芳香胺等,往往对人及生物体具有毒性,有的能引起急性中毒,有的则导致慢性病,有的已被证明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
污水处理工艺一级、二级、三级处理工艺流程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分支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整体上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还落后于我国城市发展的水平。
近些年来,虽然研究、开发了一些设备和工艺,但总体上主要是借鉴和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工艺、经验和设备。
以前运用较多和正在开发、研究的城市化工厂污水通常为一级、二级、三级处理工艺流程。
一、污水处理基本方法按处理方法的性质分为1)物理方法:格栅过滤、沉淀法、浮选法、离心分离、膜分离法等2)化学方法:混凝、化学沉淀、中和、萃取、氧化还原、电解等3)生物方法:好氧、厌氧法二、按不同的处理程度和处理任务可分为:1)一级处理:机械处理2)二级处理:主体工艺为生化处理3)三级处理:控制富营养化和重新回用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污水的一级处理1.格栅分类:按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曲面格栅;按栅条的间隙分为粗格栅、中格栅、细格栅。
工作原理:由一种独特的耙齿厂装配成一组回转格栅链。
在电机减速器的驱动下,耙齿链进行逆水流方向回转运动。
耙齿链运转到设备的上部时,由于槽轮和弯轨的导向,使每组耙齿之间产生相对自清运动,绝大部分固体物质靠重力落下,而另一部分则依靠清扫器的反向运动把粘在耙齿上的杂物清扫干净,这样的原理。
2.沉砂池作用:从污水中分离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保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缩小污泥处理构筑物容积,提高污泥有机组分的含率,提高污泥作为肥料的价值。
种类:平流式(重力式)沉砂池、曝气式沉砂池3.调节池作用:为了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运行,需对污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酸性污水和碱性污水在调节池内进行混合,可达到中和的目的;短期排出的高温污水也可用调节的办法来平衡水温。
4.沉淀池常见的几种沉淀池类型: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幅流式沉淀池、斜流式沉淀池几种沉淀池比较:(1)平流式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较好,但占地面积较大,排泥存在的问题较多,目前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均有采用;(2)竖流式池:占地面积小,排泥较方便,且便于管理,然而池深过大,施工困难,造价高,因此一般仅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使用;(3)辐流式池:最适宜于大型水处理厂采用,有定型的排泥机械,运行效果较好,但要求较高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4)斜流式池:主要适用于初沉池,在给水处理中应用较广,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缺点是容易滋生藻类等,排泥困难、易堵塞,维护不便。
1 混凝除藻投加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可同时去除浊度和藻类,出水中藻类数量<1000个/mL 时所需混凝剂量远大于浊度<3 NTU时所需的量。
原因是粘土类胶体在ζ电位=-5 mV时即可完全脱稳,而藻类必须在ζ电位=0时才能脱稳。
若同时投加聚丙烯酰胺或阳离子型助凝剂则可减少硫酸铝用量。
采用混凝法除藻时应根据藻的种类选择药剂。
去除硅藻时可单独投加硫酸铝,例如番禺市沙弯水厂在硅藻高繁殖期的投铝量从平时的 1.2 mg/L增加到 3.0 mg/L,可使沉淀池出水的浊度降至1~2 NTU以减少进入滤池的藻类数量。
去除绿藻一般需要预氧化,预加氯时其去除率约为95%~98%,无预氯化时其平均去除率为85%(如果考虑到预加氯会产生三卤甲烷,也可以用其他氧化剂)。
蓝、绿藻会产生臭味,甚至含有毒素,并且会分泌黏液造成配水管网中出现后絮凝现象,此种分泌物又可能转化为三卤甲烷母体,因此是水处理中较难去除的藻类,也是多数富营养化水体中主要生长的藻类,它对混凝剂投量的调整极为敏感。
另外,藻类代谢产生的有机物对絮凝和过滤也有影响,其原因是该有机物中的酸性物质与混凝剂(铁盐或铝盐)的水解产物发生反应,生成的表面络合物附着在絮体颗粒表面,阻碍了颗粒相互碰撞,因此必须增加混凝剂的投量,补偿由于表面络合物的形成对颗粒脱稳和絮凝造成的影响[1]。
2 直接过滤除藻直接过滤不适宜处理含藻量极高的水,这时应在过滤池前增加沉淀池或澄清池,但这样还可能出现滤池出水含藻量>1000 个/mL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处理。
沉淀或澄清构筑物的类型很多,可除藻率却不相同。
例如用静沉池处理泰晤士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59%,可是它处理衣阿华河水时,除藻率为37%(硫酸铝混凝)~97%(石灰软化)。
应用澄清池处理波兰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85%~86%(无预氯化)、95%~97%(预氯化),并且浮游动物量也相应下降93%~96%(无预氯化)和99%(预氯化),因此澄清池的处理效果优于静沉池。
(1)活性污泥净化性能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有钟虫、等枝虫、楯纤虫、盖纤虫、聚缩虫及各种后生动物及吸管虫类等固着性生物或匍匐型生物,当这些生物的隔数达到1000个/mL 以上,占整个生物个体数80%以上时,可以断定这种活性污泥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
(2)活性污泥净化性能恶化时出现的生物有多波虫、侧滴虫、屋滴虫、豆形虫等快速游泳的生物。
这时絮体很碎约100um大笑。
严重恶化时只出现多波虫、屋滴虫。
极端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都不出现。
(3)活性污泥由恶化状态进行恢复时出现的生物为漫泳虫、斜叶虫、斜管虫、尖毛虫等缓慢游泳型或匍匐型生物。
曾观察到这些微生物成为优势生物继续一个月左右。
(4)活性污泥分数解体时出现的生物为蛞蝓简变虫、辐射变形虫等肉足类。
这些生物出现数万个以上时絮体变小,使处理水浑浊。
当发现这些生物剧增时可通过减少回流污泥量和送气量,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这种现象。
(5)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微生物为球衣菌、各种霉菌等,这些丝状微生物引起污泥膨胀,当SVI在200以上时,这些丝状微生物呈丝屑状。
膨胀污泥中的微型动物比正常污泥少。
(6)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微生物为贝氏硫黄细菌等。
这些微生物适于溶解氧浓度低时生存。
这些微生物出现是],活性污泥呈黑色、腐败发臭。
(7)曝气过量时出现的微生物,若过曝气时间持续很长时,各种变形虫和轮虫为优势生物。
(8)废水浓度过低时大量出现的微生物为游仆虫等。
(9)BOD负荷低时出现的微生物。
表壳虫、鳞壳虫、轮虫、寡毛虫等为优势生物,这些生物多时也是硝化进行的指标。
(10)冲击负荷和毒物流入时出现的生物。
因为原生动物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比细菌为快,所以可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变化情况来看冲击负荷和毒物对活性污泥的影响。
原生动物中对冲击负荷和毒物反映最灵敏的楯纤虫,当楯纤虫急剧减少时,说明发生了冲击负荷和流入少量毒物。
标题: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的指示作用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
一种处理dma废水的方法引言DMA(Dimethylamine)是一种常见的有机胺化合物,常用于农药、染料和表面活性剂等领域。
然而,其废水对环境具有严重的污染和危害性。
因此,研发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处理DMA废水的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处理DMA废水,以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方法Adsorption(吸附)吸附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处理废水的方法。
为了处理DMA废水,我们可以使用一种具有较高吸附能力的材料,例如活性炭、氧化物或其他吸附剂。
这些吸附剂可以将DMA分子从水中吸附到其表面,从而将其从废水中去除。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将吸附剂制成颗粒或薄膜形式,并将其与DMA废水接触一段时间,以实现吸附效果。
此外,调节废水的pH值、温度和接触时间等参数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吸附效率。
Biological treatment(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另一种处理DMA废水的方法。
通过利用生物体(例如细菌、藻类或真菌)的代谢能力,可以将DMA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
在生物处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选取适宜的生物体,并提供适合其生长和代谢的环境条件。
例如,维持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量等条件,可以促进生物体对DMA的降解效果。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高级氧化工艺)高级氧化工艺是一种通过氧化剂来降解有机物的方法。
在处理DMA废水时,我们可以使用一种高级氧化过程,例如臭氧氧化、紫外光促进的过氧化氢氧化或高级氧化反应器等。
这些高级氧化过程能够产生高能量的氧化剂,如自由基,以及高能量的紫外光。
这些氧化剂能够将DMA分子氧化为较小的分子或无害的物质,从而实现DMA 废水的处理效果。
结果和讨论通过综合应用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处理DMA废水,并减少其对环境的损害。
吸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去除大部分的DMA分子,但其可再生性有限。
相比之下,生物处理和高级氧化工艺在降解DMA方面更加彻底,能够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08级环境工程一班姓名:潘玲学号:200840408114课程论文题目:藻类对氮磷吸收作用的综述课程名称:课程论文设计(环工)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藻类对氮磷吸收作用的综述学生:潘玲(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一班,学号200840408114)摘要:利用藻类处理污水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归纳分析国内外利用藻类吸收氮磷的相关研究数据和结果,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藻类吸收氮磷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发展及现状藻类发展前景去除前言本文针对各种藻类对氮磷的吸收效果进行总结概括,为以后该方面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
目前,废水二级处理后出水的进一步脱氮和除磷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生化二级处理除磷工艺使大量的磷从污水中转移到剩余污泥中,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藻类为自养型生物,其生长对废水中的营养要求较低,主要以光能为能源,利用N、P等营养物质合成复杂的有机质,因此藻类可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1]。
一、藻类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引用藻类进行水质净化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2],早期主要是应用微型藻悬浮培养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相关技术有藻菌氧化塘、高效藻类塘,活性藻[3]等。
由于微型藻悬浮培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易捕捞,仍在水体有残余,更多的焦点集中在固着藻类的研究与应用上,如固定化藻类技术[4]与藻菌生物膜技术。
DaCosta[5] 的研究结果证明,固定化藻类不但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对去除镉和锌等重金属离子也效果显著。
由于受限于固定藻类用载体的成本较高,以致该项技术仅停留在实验室规模的研究和探索阶段,至今未见大规模实际应用的报道。
二、典型性的藻类(一)小球藻小球藻是一种理想的蛋白质资源,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色素等,是一种重要的微藻资源,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脂和抗原微生物等保健作用。
水产养殖甲藻的处理方案一、背景介绍甲藻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有害藻类,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甲藻已成为水产养殖管理者关注的问题。
二、甲藻的危害1. 消耗氧气:甲藻在死亡后会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2. 影响光照:甲藻繁殖过程中会阻挡光线进入水体,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
3. 污染水质:甲藻繁殖过程中会释放有毒物质和臭味物质,对水体造成污染。
三、甲藻的处理方法目前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将甲藻从水体中去除。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1)筛网法:利用筛网将甲藻捞起来。
(2)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甲藻,再将吸附剂取出。
(3)沉淀法:利用沉淀剂将甲藻沉淀到底部,再将上层水体抽走。
物理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但缺点也很明显,处理效果有限,只适用于少量的甲藻。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杀灭甲藻。
常见的化学方法包括:(1)氧化法:利用氯气、臭氧等氧化剂杀灭甲藻。
(2)酸碱调节法:通过调节水质酸碱度来杀灭甲藻。
(3)生物毒素分解法:利用某些细菌分解甲藻产生的毒素。
化学方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显著,可以快速有效地杀灭大量的甲藻。
但缺点也很明显,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和消灭甲藻。
常见的生物方法包括:(1)微型动物控制法:利用微型动物如藻虫、小型甲壳类等来控制甲藻数量。
(2)生物竞争法:通过引入其他生物如鱼类、龟类等与甲藻竞争生存资源,来控制甲藻数量。
(3)光合作用增强法:通过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和光照强度,促进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消耗甲藻所需的养分。
生物方法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可以长期稳定地控制和消灭甲藻。
但缺点也很明显,处理效果较慢,并且需要长期维护。
四、结论针对不同的甲藻污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藻类胞外聚合物的产生因素及其在污水处理和生物絮凝方面的应用藻类胞外聚合物的产生因素及其在污水处理和生物絮凝方面的应用藻类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是一种由藻类分泌的胞外物质,在藻类生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EPS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照强度、温度、营养盐浓度等。
与污水处理和生物絮凝相关的EPS主要包括胶体和粘合物。
光照强度是影响藻类胞外聚合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光合作用是藻类生长的核心过程,而EPS的产生与光敏感的代谢物质有关。
在较低的光照强度下,藻类为了适应环境,会增加EPS的产生,以提供保护和营养储备。
而高光照强度则可以抑制EPS的产生。
光照强度的变化对EPS的合成和分泌具有直接的调控作用。
温度也是影响EPS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藻类对温度的敏感性也各不相同。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加速藻类的生长和EPS的产生,同时也会影响EPS的组分和结构。
温度的变化对EPS的合成代谢和损伤修复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营养盐浓度是藻类胞外聚合物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磷酸盐和氮素是藻类生长的关键元素,过高或过低的营养盐浓度都可能导致EPS的产生异常。
适宜的营养盐浓度有助于藻类细胞的分裂和EPS的产生,但过高的营养盐会导致藻类过度生长,从而降低EPS的产量。
藻类胞外聚合物在污水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污水中含有大量难降解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若能通过藻类的生长和EPS的产生综合处理,将大大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
藻类能够吸附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通过产生EPS能够起到絮凝沉降的作用,使得污水中悬浮物快速凝聚和沉淀。
因此,将藻类应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处理成本。
生物絮凝是一种将微生物通过形成絮体的方式有效去除水体中悬浮物和胶体的技术。
藻类胞外聚合物作为一种天然的絮凝剂,具有优良的絮凝性能。
藻类胞外聚合物的特殊结构和电荷性质使其能够吸附于水体中的悬浮物和胶体,形成致密的絮体。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常见问题及对策1 57问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常见问题及对策1-57问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好氧生物膜法。
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它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并且具有污泥量小、易于管理的特点。
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
在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的过程中,有许多原因可能导致处理效果的下降。
本章总结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希望能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问题1:工业废水在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时,应该不应该控制进入的有机物浓度,大概在那个范围?回答:(1)这完全取决于你对废水的要求。
如果接触氧化后直接排放,则应控制进水中的有机物浓度。
该浓度的控制程度取决于接触氧化槽的去除效率。
您可以在运行过程中积累数据,以获得接触氧化槽的处理效率,从而判断其可能的最大抗有机负荷能力。
(2)对于生化处理系统而言,不但要控制进水有机物浓度,还需要维持进水有机物浓度的稳定,避免进水有机物浓度波动过大。
问题2:接触氧化处理的最高效率是什么?最低限度是多少?应该有一系列的数据吗?假设出水为一级标准,则得出进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范围。
当然,这并不普遍。
答复:(1)稳定运行时,接触氧化处理效率约60%~95%,这个根据其在工艺中的位置和原水水质有关。
(2)一般情况下,处理工业废水,尤其是制革废水和染料废水时,处理效果较低。
(3)接触氧化处理在处理1000~1500ppm左右的进水cod浓度时比较合适。
(4)通常为了保证出水水质,不会单独设置接触氧化池,而是会配合二沉池或活性污泥法。
问题3:接触氧化法是否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答复:(1)生物膜法的特点中有一点就是看冲击负荷能力强,也就是高负荷对生物膜的损毁程度较对活性污泥法的活性污泥要小。
为此,工艺搭配上多半是膜法放在活性污泥法前面进行串联运行的。
(2)在低负荷方面,如果只是为了进一步降低出水有机物浓度,接触氧化法确实比活性污泥法更稳定,因为活性污泥在低负荷下更难维持,生物膜法能更好地适应。
黑臭水体判定标准黑臭水体判定标准:(一)水质指标1、动态浊度: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排放标准》(GB/T 18920-2002)等有关规定,室内水体动态浊度值3 NTU以上视为黑臭水体;2、氨氮浓度:《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要求,工业垃圾池或雨污合流池有机气味浓度大于3毫克/升时视为黑臭水体;3、颜色:水体颜色应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的颜色,大于25度时即可认定为黑臭水体;4、气味:当可闻见明显有机异味时,说明存在大量活性有机物,导致水体变质,属于黑臭水体。
(二)水生态指标1、藻类多样性指数:若多样性指数偏低,表明藻类群落结构存在失稳状态,说明水体或存在有机污染物污染;2、溶解氧:根据《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要求,溶解氧为2.0mg/L以下即可认定为黑臭水体;3、生物量指数:当CMB(可游底生物量指数)、HMBI(鳗鱼赛氮硝酸盐类指数)等指标低于0.3时表明水体存在较明显的污染,属于黑臭水体;4、Decomposers群落指标:Decomposers在黑臭水体系统中具有特别重要的生态意义,通过对Decomposers群落的分析可以量化水体污染程度,若检测结果处于正常范围以外,则表示水体存在污染,属于黑臭水体。
(三)有机物指标1、悬浮物浓度:根据《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当悬浮物浓度超过2 m/L就可判定为黑臭水体;2、化学需氧量:根据《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要求,若化学需氧量的检测结果高于50 mg/L则表明水体存在有机物污染,视为黑臭水体;3、持续化学需氧量:若持续化学需氧量(CODcr)在2比较日期内发生变化幅度超过120 mg/L,即可认定为黑臭水体;4、氨补给量:根据《港口水域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22850-2009)的规定,当取样水体的大于3毫克/升时即可认定为黑臭水体。
藻类处理废水
摘要:论述了利用藻类处理废水和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
状和发展趋势。
利用藻类处理废水、净化富营养水体,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未来藻类处理废水、净化水质应和生物基因技术、藻菌体、驯化微生物技术、人工神经网络及生物控制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食物链中能流和物质转化关系。
关键词:藻类技术废水处理富营养化水体净化
引言:环境和资源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水污染是环境污染一方面,1 997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 2 6亿t,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仅为5 1 .8% ,生活污水排放量1 89t,处理率不足 2 0 % [1]。
废水排放污染了江河湖海,全国7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城市附近的河流大多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细菌与藻类相结合的应用。
通过形成藻菌共生系统来净化废水。
藻菌共生系统的最基本的生态功能单元是藻菌共生体,藻类的种类与数量,决定着污水处理系统中能量的流向和食物链的基本结构。
一.实验仪器与试剂
1.主要仪器
(1)全玻璃COD回流装置
(2)调温式电炉或300w电炉
(3)50ml酸式滴定管
2.试剂
(1)0.250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2)试亚铁灵指示剂
(3)0.1000mol/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称取39.0g硫酸亚铁铵溶于水中,加入20ml浓硫酸,冷却后稀释至1000ml,摇匀,使用前标定其浓度。
标定:用移液管移取1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用水稀释至100ml,加8ml浓硫酸,冷却后加1~2滴试亚铁灵指试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到溶液由黄色经蓝绿至刚变为红褐色为止。
按下式计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浓度c2.
式中:c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浓度,mol/L
V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体积,ml
V2——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4)硫酸银-硫酸溶液:于75ml浓硫酸中加入lg硫酸银,放置1~2d,不时摇动使其溶解。
(5)硫酸汞:固体
二.实验步骤
2.1取两个250ml锥形瓶,分别在酒精灯上灭菌,分别倒入10ml水样,将
已灭菌的硅藻和绿藻的土壤提取液注入两个锥形瓶中,分别注入100ml 。
将两个锥形瓶放入29.1℃培养箱中。
一般培养时间3-5天
2.2
称取0.4gHgSO 4放在回流瓶内。
加入20.0ml 式样,混匀后加入10.0m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加入几粒玻璃珠,把回流瓶和冷凝装置连接起来。
冷却下加入30mlAg 2·SO4H 2SO 4溶液,彻底混合均匀。
2.3回流加热2h 。
冷却后,用蒸馏水冲洗冷凝器。
2.4 用蒸馏水把混合物稀释至大约150ml 左右,冷却至室温后加入2~3滴试亚铁指示剂。
用标准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过量的重铬酸钾,滴定终点为从蓝绿色变为红褐色。
记录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毫升数。
2.5 同时做空白实验,即以20ml 蒸馏水代替水样,其它步骤同样品操作相同,记录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毫升数。
三.数据处理
式中:c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 0——空白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 1——水样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 ——水样的体积,ml
8——氧(1/2O)的摩尔质量,g/mol
C=0.1047mol/L,V 0=19.80ml, V=20ml
绿藻:V 1=14.56ml
x0.1047x8x1000/20=219mg/L
硅藻:V 1=13.80ml
x0.1047x8x1000/20=251mg/L
四.结果与讨论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该指标也作为有机污染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但只能反映能被氧化剂氧化的有机污染物。
本次实验取得是桥头污水,化学需氧量值过大,可知污水受到较大污染。
利用藻类处理废水有着其它物理化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
该技术具有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会是今后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及水环境修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