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38.64 KB
- 文档页数:14
巴彦淖尔市简介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之间。
北依阴山与蒙古国接壤,国界线长368.9公里,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连草原钢城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及塞外煤都乌海市,处于华北与西北的连接带上。
全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辖四旗、二县、一区,聚居着蒙、汉、回、满、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总人口166.92万人。
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因境内有著名的淡水湖乌梁素海以及众多的湖泊而得名。
巴彦淖尔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天空晴朗,多见蓝天白云,雨雪集中,日照充足。
春季气温日较差大。
夏季水气充沛,降水集中,雨热同步,是作物生长的旺盛季节。
秋季天气晴朗,温和凉爽。
冬季降雪甚微。
冬季1月平均气温为-10℃,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3℃,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
阴山山脉呈东西横贯中部,北部为广阔的天然牧场,俗称乌拉特草原,盛产牛、羊、骆驼及肉苁蓉、发菜、黄芪等名贵特产品,年产绒毛8000多吨,二狼山白山羊绒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有“纤维钻石”“软黄金”之美誉。
巴美肉羊是巴彦淖尔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也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复杂育成技术杂交培育出的肉毛兼用型品种。
南部是著名的河套平原,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誉,耕地面积40万公顷,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水利资源丰富,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阴山山脉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300多处62种,主要有硫、铜、铅、煤、银、稀土、石墨、铬铁、宝石等,富矿多,矿体厚,宜于开发。
铜、铅、锌、硫铁等储量在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名列前茅。
巴彦淖尔市水资源丰富,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市,流经磴口县、杭锦后旗、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境内全长345千米。
多年平均过境水流量为315亿立方米。
/sqgk/lsyg/早在原始社会,巴彦淖尔市境内阴山以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使用的石器多为刮削器,过着以狩猎为主的生活。
夏商西周至春秋,鬼方、猃狁等民族游牧于此。
战国时,赵国云中郡管辖达到阴山南,林胡、楼烦等民族游牧于阴山北。
秦时,秦九原郡范围达到阴山南,匈奴民族活动在阴山以北地区。
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设五原、朔方二郡。
朔方郡领县十(朔方、广牧、沃野、临河、临戎、三封、窳浑、呼遒、渠搜、大城、修都),其中临河县、沃野县在今临河区境内,临戎、三封、窳浑县在今磴口县境内。
汉武帝下诏募民屯边,始有一定规模的从事耕种的农业。
元始二年(公元2年)朔方郡有户34338户,人口136628人。
五原郡领县十六(九原、临戎、河阴、曼柏、武都、南舆、固阳、西安阳、河目、宜梁、成宜、广牧),其中河目、西安阳、宜梁、成宜等县在今乌拉特前旗境内;广牧县在今五原县境内。
东汉初匈奴南单于分部众屯此,东汉末年朔方郡、五原郡废。
东汉末至十六国,南匈奴等民族游牧于此。
北魏,怀朔、沃野二镇在境内有建制。
唐,初属丰州辖境,后为中、西受降城境域。
宋、辽、金、夏,巴彦淖尔地区东境迭次属辽、金国,西境为西夏国属地。
元,阴山南属大同路云内州,阴山北属德宁路,统归中书省直辖。
今磴口县则属甘肃行省宁夏路。
明初分属山西东胜卫和陕西宁夏卫辖境,未几,皆入于北元。
清,后套地区属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左翼后旗、右翼后旗地。
顺治五年(1648年)设置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今乌加河以北以东)。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五原厅。
中华民国元年五原厅改县。
民国3年(1914年)设绥远特别行政区,当时境内设有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
民国14年(1925年)设置临河、大佘太设治局,民国16年(1927年)设置磴口县。
民国17年(1928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设为绥远省,当时境内设有五原县、大佘太设治局(民国20年7月大佘太设治局更名安北设治局)、临河设治局(民国18年10月临河改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
巴彦淖尔市简介及交通消费概况一、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依阴山与蒙古国接壤,国界线长368.9公里,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连草原钢城包头市(距包头市火车两个半小时,汽车两个小时的路程),西邻阿拉善盟及塞外煤都乌海市(距乌海市火车两个小时,汽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处于华北与西北的连接带上。
巴彦淖尔市处于京津为龙头的呼(市)—包(头)—银(川)—兰(州)经济带上,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包兰铁路、京藏高速公路、110国道横贯全境,飞机场正式投入运营。
在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市政府所在地—临河是“一横一纵”的交汇点,未来的巴彦淖尔将是华北沟通大西北、贯通大西南、连接蒙古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全市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辖四旗、二县、一区,聚居着蒙、汉、回、满、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总人口176万人(截止至2010年人口普查)。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18.5亿元,增长10.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7.9亿元,增长15.3%。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0:56:24演进为19:58: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3.6亿元,增长1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7.2亿元,增长18.5%。
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82.5亿元,增长19.8%。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6386元和9483元,增长13.5%和15.1%。
2012年,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20%以上,突破百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5%和13%。
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5.4亿元,增长7.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2亿元,增长1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4173元,增长14.3%。
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2065元,增长19%。
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3.1亿元,增长4.2%。
巴彦淖尔介绍词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巴彦淖尔市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巴彦淖尔市地处黄河中游平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草原、湖泊和河流。
巴彦淖尔市是中国重要的草原牧区之一,草原面积广阔,牛羊遍布。
市区内还有巴彦淖尔湖,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碧绿,湖边景色优美宜人。
此外,巴彦淖尔市还有多条河流贯穿而过,其中最著名的是希拉穆仁河,河水宛如镜面,与周围的美丽景色相映成趣。
市区内还有许多公园和花坛,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的场所。
巴彦淖尔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古代,这里是蒙古族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市区内保存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西夏王陵、明代宗庙等。
这些古迹建筑风格独特,富有民族特色,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美的享受。
此外,巴彦淖尔市还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包括民歌、舞蹈、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文化遗产独具特色,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巴彦淖尔市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
市区内有许多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西夏王陵、明代宗庙、巴彦淖尔湖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风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观赏价值。
此外,巴彦淖尔市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如蒙古族的纳米嘎、白色月儿弯弯等,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传统。
巴彦淖尔市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里的草原是著名的放牧区,牛羊成群,是养殖业的重要基地。
此外,巴彦淖尔市还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如鹿、狼、狐狸等。
市区内的湖泊和河流也是各种水生动植物的家园,这里的鱼类资源丰富,是钓鱼爱好者的天堂。
巴彦淖尔市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无论是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还是感受独特的民俗文化,都能在这里找到满足。
欢迎各位游客前来巴彦淖尔市,畅享一段难忘的旅程。
内蒙古唯一地理位置最好的城市,被称为“富饶的湖泊”——
巴彦淖尔
巴彦淖尔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一个新兴城市,“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位于举世闻名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上。
巴彦淖尔市地处以京津为龙头经济带上,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
北与蒙古国有369公里长的边境线,是自治区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
这里交通便利,通讯便捷。
巴彦淖尔市的农畜产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长距离、大能力、低成本的铁路来运输。
旅游景点有:隆胜星月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镜湖休闲度假旅游区、河套酒文化博物馆。
内蒙古巴彦淖尔旅游景点介绍
巴彦淖尔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黄河中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河套平原腹地,西北与乌海市和阿拉善盟接壤,西南与鄂尔多斯市交界,东部及东南部分别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拉特前旗和杭锦后旗相连。
巴彦淖尔的旅游景点很多,但大部分都还没有开发出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河套人
河套人是河套文化的代表和缩影。
河套人的生活方式是中国北方最典型的游牧式生活方式。
他们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上,逐水草而居,以牧为业,逐水草而居。
河套人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抗争中逐渐形成了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等多种经营相结合的生产模式。
他们放牧牲畜,种植作物;他们吃着天然饲料;他们穿着天然衣服;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他们在劳动中创造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文化成果: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农耕文化、建筑技术……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河套人对“天苍苍野茫茫”的自然风光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有着极强的保护意识。
—— 1 —1 —。
一、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东邻锡林郭勒盟,西靠乌兰察布市,南与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相毗邻,北连赤峰市、鄂尔多斯市,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半坡状,载淖尔乌兰哈达力庭山为最高峰,海拔1664米;南部以黄土丘陵为主,北部则以浅山沟壑为主。
二、自然风光巴彦淖尔市自然景观多样,有乌兰哈达力庭山风景名胜区、贝加尔草原、赤峰哈拉哈沙漠等风景名胜区。
乌兰哈达力庭山风景名胜区是内蒙古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景区内裙山环抱,绿草如茵,是观光、避暑的胜地。
贝加尔草原被誉为内蒙古草原的明珠,这里有茂密的草原、清澈的河流,还有散布其间的蒙古包和牛羊。
赤峰哈拉哈沙漠则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沙漠之一,沙漠中有奇特的沙丘、雅丹地貌以及植被稀疏的广袤沙漠荒野。
三、文化古迹巴彦淖尔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保存着大量的文化古迹,如乌兰哈达力庭山上的庙宇、寺庙和古民居,还有保存完好的清代遗址等。
其中,乌兰哈达力庭山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山上有许多佛教文化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乌兰哈达力庭寺,这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建于元代,历经风雨千年,依然保存完好,是佛教信徒朝圣的圣地。
赤峰哈拉哈市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这里发掘出许多古代遗址和文物,如古代城址、古墓葬、石窟等,见证了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文明。
四、民俗风情巴彦淖尔市是蒙古族、汉族、回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传统民俗文化,每年的盛大传统节日都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
尤其是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火把节等节日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巴彦淖尔市的民俗表演艺术也是独具特色,有马头琴演奏、舞狮子表演、蒙古族歌舞等,让人领略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
五、特色美食巴彦淖尔市的美食也是令人流连忘返,这里有烤全羊、奶茶、手抓肉、奶酪等多种地方特色美食。
尤其是烤全羊,是蒙古族宴席上的一道必备菜肴,腌制、烤制的技艺独特,肉味鲜美,是当地人宴请客人的首选。
内蒙古巴彦淖尔的介绍
内蒙古巴彦淖尔位于中国北方,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该市总面积超过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20万。
巴彦淖尔地处黄河流域,地形以草原、沙漠为主。
这里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较少,但是夏季温度较高,冬季则较为寒冷。
因此,巴彦淖尔的主要产业是畜牧业和农业。
巴彦淖尔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古代,这里曾是匈奴、鲜卑、契丹等民族的聚集地。
因此,巴彦淖尔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例如,乌斯太古城、锡尺山石窟、英雄井等。
此外,巴彦淖尔还拥有着壮观的自然景观。
例如,大青沟、海拉尔草原、格尔木湖等。
这些景点都是旅游者们前来游览时必不可少的地方。
总之,巴彦淖尔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地方,拥有着独特的魅力。
如果你来到内蒙古,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城市。
- 1 -。
浅谈巴彦淖尔市可持续发展我生活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通过学习城市管理学,联系家乡的实际情况,简单论述巴彦淖尔市城市管理中的问题;一、巴彦淖尔市简介巴彦淖尔市,是西部的一个,“巴彦淖尔”系,意为“富饶的湖泊”,位于举世闻名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上,东接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交通便利,通讯便捷,气候干燥,气温偏低,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中国恐龙的故乡,被誉为“,,北方新城,”;巴彦淖尔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4个旗;即、、、、、、巴彦淖尔市光能资源丰富;河套灌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小时,后5年比前30年平均减少小时,日照百分率为%,比前30年少%; 乌兰布和沙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小时,后5年比前30年减少小时,日照百分率为%,比前30年减少%. 牧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小时,后5年比前30年减少小时,日照百分率为%,比前30年减少%; 山旱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小时,后5年比前30年增加小时,日照百分率为%,比前30年增多%巴彦淖尔市风能资源丰富;北部牧区年平均风速超过启动风速≥ 米/秒,乌兰布和沙区和山旱区启动风速年平均日数100天左右,套区为80-100天;年平均风速牧区最大为米/秒,乌兰布和沙区和山旱区为米/秒,河套灌区最小为米/秒巴彦淖尔市处于全国着名的狼山—渣尔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易开采;已发展煤、铜、硫、铁、铅、锌、金、银、稀土、石墨、石灰石、硅石等矿产68种,其中硫铁矿储量亿吨,占全区第一;煤资源储量30多亿吨;油页岩储量50亿吨;铁资源储量亿吨,占全区第三;铬资源储量万吨,占全区第二;铜资源储量万吨,占全区第二;铅资源储量万吨,占全区第一;锌资源储量万吨,占全区第一;镍资源储量万吨,占全区第二;钴资源储量万吨,占全区第三;钼资源储量万吨;金岩金吨;镉资源储量6954吨,占全区第二;沸石资源储量万吨,占全区第一;资源储量万吨,占全区第二;资源储量800万吨;此外,周边地区资源条件也较好,可以形成汇集于该地区的产业集群;巴彦淖尔市城市化1在经济建设方面:巴彦淖尔市地理位置不算优越,交通虽然便利,但是因为主打产品少,综合工业化能力低等因素,导致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增长缓慢,导致各个公共服务跟不上;最突出的就是教育体系;据统计,近几年全市优秀教师有50%跳槽到周边城市从教;2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巴彦淖尔市有山、有水、更有着名的乌兰布和大沙漠;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生态可持续发展因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就巴彦淖尔市来说,最紧要的是发展经济建设,以市带动县、乡、镇的发展1.因地制宜,根据本城市资源类型和特点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市近几年发展了大规模的太阳能、风能建设;开展了沙漠治理和沙漠生态旅游;顺应国家政策关闭了很多高能耗产业和高污染产业;同时引进了大量的食品加工企业,开展了电商建设基地,做本市的主打产品,线上线下同时推广;2018年新发现了石油储备,相信未来巴彦淖尔市的发展会突飞猛进;2.调整现有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调整产业结构是全国资源型城市的首要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造的方向最重要的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发展接续产业,包括产业地域空间的重构;资源型城市接续的适宜产业选择应依托现有资源和条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立适合本地发展的目标;调整现有产业结构,改变以往重复建设、结构趋同、产业在相同水平上过度扩张的内耗局面,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形成新产业;注意选择、培育与发展替代产业,实行多元发展战略;以完善城市功能为基础,加快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综合现代化城市转变;同时利用资源开发做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用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资源的全新产业群,把原来从事资源开发的人员转移到新兴的产业上来;3.开拓新思路,完成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加强区域合作;就我国国情看,对于原有资源区域枯竭,而尚未形成替代产业的资源型城市,个别的小规模迁移、如沉陷区的人口搬迁,个别枯竭矿区镇的迁移可能实现,但大规模的城市人口迁移是不可能的,绝大多数资源枯竭城市需要实现主导产业转型;这类城市的转型,是东北地区目前面临的紧迫问题;各个资源型城市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和现有条件,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转型方式,寻求继续发展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本地区的城市转型;。
我巴彦淖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与包头市为邻,西与阿拉善盟毗连,南临乌海, 隔黄河与伊克昭盟相望。
地里位置北纬40°13′- 42°28′东经105°12′- 109°53′之间,全市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东西长约378公里。
北靠阴山与蒙古国交界,国界线全长368.89公里,全市辖一区、二县、四个旗。
总人口172.7万,京包兰铁路、110国道、丹东-北京-拉萨高速公路贯通全境,乌海机场100公里,直拨电话、电子信息通往世界各地,市政府设在临河区。
巴彦淖尔市巴彦淖尔市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1030米---2040米,由山地、沙漠、平原三种地形构成,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降雨量为90-300毫米, 全年日照总时数3300小时以上,太阳总辐射153.68千卡/平方厘米,光合有效辐射75.39千卡/平方厘米,≥10 ℃的积温3222.2---3489, 是我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昼夜温差大,3月25日-- 4月15日平均气温8-- 12℃,4---9月份日较差14---20℃极宜于各类农作物干物质和糖份积累。
全年无霜期144天,适应于多种作物的生长。
北面的阴山山脉呈东西横贯中部, 山北为广阔的牧场, 饲养着羊、牛、马、骆驼等700多万头(只) 。
二狼山白山羊绒驰名中外, 享有盛誉。
山南是著名的河套平原, 俗称自古"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现有耕地面积40多万公顷, 拥有我国最大的一首制灌黄河枢纽工程。
盛产小麦、玉米、油葵、甜菜、瓜果、药材等, 是国家重要的的商品粮基地。
巴彦淖尔市处于全国著名的狼山—渣尔泰山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易开采。
已发展煤、铜、硫、铁、铅、锌、金、银、稀土、石墨、石灰石、硅石等矿产68种,其中硫铁矿储量4.69亿吨,占全区第一;煤资源储量30多亿吨;油页岩储量50亿吨;铁资源储量6.24亿吨,占全区第三;铬资源储量50.8万吨,占全区第二;铜资源储量179.33万吨,占全区第二;铅资源储量300.69万吨,占全区第一;锌资源储量1156.50万吨,占全区第一;镍资源储量2.09万吨,占全区第二;钴资源储量5.2555万吨,占全区第三;钼资源储量2.33万吨;金(岩金)54.469吨;镉资源储量6954吨,占全区第二;沸石资源储量14962.6万吨,占全区第一;膨润土资源储量2653.9万吨,占全区第二;晶质石墨资源储量800万吨。
自治区、市、旗三级“三下乡”活动新闻素材巴彦淖尔市简介一、总体概括在伟大祖国的版图上,放眼内蒙古西部,有一颗渠网密布、沃野千里的“绿色明珠”,背依巍巍阴山,襟连辽阔草原,镶嵌在万里黄河“几”字弯头,这就是素以“天下黄河唯富一套”而闻名全国的“塞上粮仓”——美丽富饶的巴彦淖尔市。
【地理位置】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之间。
北依阴山与蒙古国接壤,国界线长368.9公里,南邻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连草原钢城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及塞外煤都乌海市,处于华北于西北的连接带上。
【区域版图】巴彦淖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地处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东接工业名城包头市,西邻地域辽阔的阿拉善盟,南隔黄河与国家新兴能源基地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以369公里边境线与蒙古国接壤。
东西长约378公里,南北宽约238公里,总面积6.44万平方公里。
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全市总人口174.19万。
有蒙、回、满、达斡尔等少数名族29个、11.35万人,占总人口的6.3%,其中蒙古族8.08万人,占总人口的4.7%。
市辖临河区、五原县、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七个旗县区。
市府所在地临河区。
【人文历史】巴彦淖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原始社会时期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巴彦淖尔属九原郡,汉武帝时期改为五原郡。
北魏沃野镇起义被史学家列为影响中国历史的百件大事之一。
近代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彪炳史册;傅作义将军河套抗战,阻击日寇,震惊中外。
1954年4月河套行政区政府成立。
1956年4月巴彦淖尔盟成立。
1958年巴彦淖尔盟与河套行政区合并为新的巴彦淖尔盟。
巴彦淖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接包头市,西联乌海市,南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
总面积6.4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4万。
全市辖临河区、五原县、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
巴彦淖尔市地质构造位于阴山―天山东西向巨型复杂构造带,分属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南部为华北地台,北部为内蒙古古生代地槽褶皱区。
地质作用使巴彦淖尔市成为了自治区重要的成矿区。
区内分布著名的狼山―渣尔泰山多金属成矿带及“蒙古弧”构造带,位于北山成矿区带的东段。
经地质工作已发现探明各类矿产地466处,其中大型矿床34处,中型矿床48处。
重要矿区有霍各气、欧布拉格、东升庙、炭窑口、甲胜盘、三片沟、书记沟、白彦花、浩尧尔忽洞等。
已发现各类矿产68种,有50个矿种探获了储量。
其中,硫铁、铅、锌、镍、钴、沸石、膨润土、珍珠岩、白云岩等9个矿种资源储量列自治区首位,铜、银、铬、镉、铁、锰、石英岩等7个矿种资源储量列自治区第二位。
全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分布广、矿种多、储量大、质量较好的特点,特别是铜、铅、锌、镍、铁、铬、金、硫铁等矿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资源储量可观,潜在经济价值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有色金属保有储量为:铜金属量178万吨;铅金属量300万吨;锌金属量1156万吨;钼金属量40万吨;镍金属量6万吨;金54.5吨;铁矿保有储量6.04亿吨;硫铁矿保有储量4.09亿吨。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在期矿业权647个,其中探矿权294个,采矿权353个。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通过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强化了矿产资源管理,促进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开始步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开发、有序管理的发展轨道,矿业权市场建设和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
2003年7月,出台了《巴彦淖尔盟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交易出让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从2003年7月起,除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外,新设置的探矿权、采矿权均应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接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
总面积6.44万平方公里,人口167万,聚居着蒙、汉、回、满、鄂温克等20多个民族,汉族居多数。
辖临河区、五原县、磴口县、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七个旗县区。
市政府设在临河区。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经济建设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一个新型工业城市、口岸开放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河套文化名城正在崛起。
“十二五”期间,巴彦淖尔市将依托境内外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五大基地:即依托水煤组合优势,打造新型煤化工和氯碱化工循环经济基地;依托地上资源优势,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依托地下资源优势,打造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依托风光资源优势,打造清洁能源生产输出基地;依托向北开放优势,打造境外资源深加工基地。
巴彦淖尔市在沿黄河、阴山一线规划建设了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乌前旗、乌后旗、磴口、五原、杭后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钢铁冶炼、煤化工、电力、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
其中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乌前旗、乌后旗工业园区列为自治区二十二个沿黄沿线重点工业园区,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晋升为国家级工业园区。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突出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各个环节,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工作环境,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不断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
市、旗县区政府设立了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表彰奖励。
2012年,全市用于人才工作投入资金2447万。
通过实施“河套英才”工程,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实用人才。
实施“重点领域人才计划”,我们将突出抓好优秀企业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现代农牧业人才、金融人才、旅游人才、城乡规划建设人才、优秀骨干教师、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宣传文化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党政优秀青年人才等十一个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实用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
巴彦淖尔市概况
巴彦淖尔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7万,有40个少数民族,人口10.1万。
其中蒙古族7.5万,占总人口的4.5%。
全市辖一区二县四旗,59个苏木乡镇,650个嘎查村,108个社区。
黄河流经我市348公里(占全区的42%),有369公里中蒙边境线。
我市地形地貌可用“一山两原”来概括。
“一山”,就是中部横贯东西的阴山山脉,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
已探明68种矿产资源,其中有12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居自治区首位。
“两原”,一是阴山北部3.8万平方公里的乌拉特草原,畜牧业历史悠久,二狼山白山羊和戈壁红驼享誉全国。
二是阴山南部 1.6万平方公里的河套平原,引黄灌溉面积1000万亩,是全国第二大灌区,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西部是504万亩的乌兰布和沙区。
市域内有众多湖泊湿地,乌梁素海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库容3.2亿立方米,是全国第八大淡水湖。
▪磴口县▪杭锦后旗▪临河区▪乌拉特后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五原县巴彦淖尔市行政区划1简介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之间。
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因境内有著名的淡水湖乌梁素海以及众多的湖泊而得名。
该市北依阴山与蒙古国接壤,国界线长368.9公里,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连草原钢城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及塞外煤都乌海市,处于华北与西北的连接带上。
全市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辖四旗、二县、一区,聚居着蒙、汉、回、满、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总人口176万人(截止至2010年人口普查)。
[1-2]巴彦淖尔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从秦汉开始就是著名的古战场、农垦区、游牧区及民族聚居区。
悠久的文化和特定的地域,造就了巴彦淖尔特有的历史古迹,孕育了灿烂的河套文化和多彩的草原文明。
乌拉特草原埋藏着古生物的遗骸——恐龙化石。
在一亿两千万年前后的晚白垩纪时代,这里曾是恐龙的家园,在乌拉特中旗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区,中国考古人员与加拿大、比利时等国考古队进行过三次发掘考察,获得了大量古生物资料。
其中,发掘到的原角恐龙、甲龙和鸭嘴恐龙属世界稀有。
还有乌龟、禽鸟及爬行动物、野生植物化石,对研究地质演变和生态发展变迁及物种更迭进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阴山山脉横跨东西340公里的山地和草原石壁上,镌凿着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以其形象的艺术形式记录着人类历史。
北魏郦道元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画于史籍的第一人,在他记述中所描述的“鹿马之迹”正是阴山岩画。
阴山岩画以其数量多、分布广、内容丰富,堪称杭锦后旗、陕坝镇(县级,1958年4月撤,划入杭锦后旗)。
1956年,甘肃省所辖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和额济纳自治州划回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巴彦淖尔盟,盟政府驻巴彦浩特市,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
巴彦淖尔市导游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富饶的巴彦淖尔市。
巴彦淖尔市地处河套平原腹地,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____万平方公里。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蒙、汉、回等____个民族,____年总人口____万。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河套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巴彦淖尔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和北方少有的鸟类观赏点,素有“塞外明珠”之美称,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也是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已被列入《世界湿地名录》,目前正按照国家4A级旅游区标准进行建设。
乌拉山大桦背国家次生林自然保护区,是林业部早年确定的全国____个国家森林公园中最大的一个,其海拔高度为____米,暑期昼夜平均气温在12℃—16℃左右,既是消夏避暑的绝好去处,更是登山运动爱好者的首选之地;维信高尔夫球场在西部五省区唯我独有,也是世界五大草原高尔夫球场之一,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沙地林克斯球场,被誉为中国的圣安德鲁斯,已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磴口三盛公黄河枢纽是亚洲最大的闸坝工程;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总面积近____万平方公里,沙漠明珠纳林湖水域面积____公顷,平均水深____米,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同时也是西部地区的重要湿地之一;乌拉特草原是内蒙古自治区九大草原之一,戈壁滩____万亩梭梭林和野驴保护区保持了尚好的原生状态;林茂粮丰、瓜果飘香的八百里河套久负盛名。
巴彦淖尔市地理位置优越,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____公里,距包头市____公里,____国道、包兰铁路、包银铁路、京藏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旗县级油路全部开通,交通、通讯十分便利,甘其毛道口岸为境外游客进入创造了条件。
全市现有星级饭店____家、旅行社____家,良好的服务将会给您带来更大程度的满意。
口30万。
乌加河流贯境内,灌溉发达。
农产有小麦、葵花、番茄、西瓜、稻和番茄大县。
畜牧业曾以山羊最多,1997年后,逐渐以圈养绵羊的方式居多。
其中,葵花、番茄和小麦的深加工尤为突出。
也出产各色毛皮、地毯等。
历史的塞上明珠。
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5′70″-108°37′50″,北纬40°46"30′-41°16″45′。
县境东西最长82公里,均长62.3公里,南北最宽1/4。
地势地形:本县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阴山天山纬向构造带,并受新华夏系构造的影响,形成内陆断陷盆地,整个辖区属河套平原,为第四纪松散的地层所覆盖,沉积了较厚的湖相地层。
上部是冲积、风积层,主要岩性为细砂、粉砂和砂粘土互层。
砂层层理清晰,厚度10-70米。
中部为河湖交替层,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粉砂与粘土互层。
下部为巨厚的新老第四纪湖相沉积层,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砂粘土。
土质膏腴肥美,适于农作物及各种植被的生长。
虽然有的土地呈盐碱化,但并不影响耐碱作物,如葵花、枸杞等作物的生长。
五原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有可耕地170万亩、待开发土地100万亩。
农田渠系成网,每年引黄河水10亿立方米自流灌溉。
盛产小麦、葵花、甜菜、籽瓜、番茄、优质牧草,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基地。
五原是著名的“葵花之乡”,种植面积达百万亩,年产3亿斤,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葵花产业发展气势如虹,以真心食品、金鹿油脂、鸿鼎农贸市场“三驾马车”为框架,形成了投入3亿元、产出13亿元、利税近亿元的葵花产业体系,现在正向全国葵花产业第一县迈进。
畜牧业发展空间广阔,年产优质牧草100万吨,秸秆饲草、茎叶等140万吨,玉米、麸皮达10万吨以上,秸秆生物蛋白颗粒饲料10万吨、油饼5万吨。
可以养殖奶牛22.6万头,每年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鲜奶144.2万吨,为企业创收21.6亿元,为农民增收12.3亿元。
主攻羊,发展牛,增草兴牧,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行动。
养殖富民“1234”工程使优质牧草达22万亩,羊的饲养量突破200万只大关;2004年实施养殖富民“2345”工程,将实现3万头奶牛、300万只羊的奋斗目标。
交通通讯便捷畅通,110国道、哈磴高速、包兰铁路横贯东西;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电力充足,价格低廉。
全面启动“数字化五原”工程,科技信息全国联网,五原人民政府网站架起了与各地沟通的桥梁,电子政务使政府政令畅通,服务快捷。
五原创建历史文化大县,引导文化与经济结盟,为繁荣文化事业增添动力,为经济发展增强活力。
特别是葵花文化与葵花产业相得益彰。
首届“中国河套葵花节”打响了葵花文化品牌战略。
全国唯一的葵花主题广场和葵花主题雕塑在五原落成;“葵花神韵”主题雕塑首次把葵花的自然生长特性与现代科技、现代艺术完美结合,是融葵花产业与葵花文化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成为“葵花产业大县”最靓丽的风景。
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经济大潮中,县委、政府的发展思路更加开阔,以“三区两带”为载体,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工业强县,养殖富民,迈出了打造全国葵花产业第一县,构建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坚实步伐。
一直以来,五原以良好的发展势头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关注与肯定,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和支持。
迎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五原进一步搭建开放兴县的平台,靠优质服务为经济环境添彩。
先后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信息科技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在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五原县根据投资者的投资额、投资方向及科技含量,实行分档次特别优惠。
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
踏进五原,领略不尽的塞外风光。
巨大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优越的投资环境,为各类企业创造了无限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五原人民敞开宽广的胸怀,张开热情的双臂,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来五原,投资兴业,游览观光。
五原人民愿与所有仁人志士共同创业、联手发展,五原人民愿与四海商家一道,建友谊桥,走发达路。
五原县行政区划一览:全县辖7个镇、7个乡:隆兴昌镇、塔尔湖镇、套海镇、复兴镇、新公中镇、天吉泰镇、胜丰镇、和胜乡、城南乡、向阳乡、美林乡、什巴乡、海子堰乡、银定图乡;国营建丰农场。
其中千亩以上的海子5个,总面积1.06万亩;百亩以上的海子3个,总面积1.33万亩。
海子水深大于1.5米的116个,面积2.71万亩。
1986年已被利用的水面3.8万亩,占70%。
这些海子大多分布在县境西部的塔尔湖也有零星分布。
土壤:全县土地总面积374万亩,其中可耕地164.5万亩,熟耕地130.98万亩,可该改造中低产田100万亩,待开发荒地100万亩,果园地4.17万亩,林地18万亩,草地30万亩。
农业人口21.4万人,人均耕地面积6.12亩。
气候概况: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光能丰富、日照充足、干燥多风、降雨量少的特点。
太阳年平均辐射总量153.44卡/平方厘米,仅次于西藏、青海;全年日照时数3263小时,平均气温6.1℃,积温3362.5℃;无霜期117-136天,相对较短,可避免农作物贪青恋长、推迟成熟而减产的弊端,可使农作物长势集中,丰产丰收。
年均降雨量170毫米,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雨热同季,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人口民族:全县共辖七镇,771个社,全县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2万。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274188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6.46%,蒙古族人口占2.04%,其他民族人口占1.50%;全县平均每平方公里110人。
城镇人口30.51%、农村人口占69.49%;年龄及文化结构基本稳定,15周岁以下儿童占22.60%,65周岁以上老人占5.43%,中青年人口占71.97%;每十万人受教育人口:中专及以上文化1668人、高中和中专文化10015人、初中文化35263人、小学文化32236人。
黄河由五、临交界处老楞河头入境,为东经107°37′,至五原前旗交界处的四科河头出境,为东经108°11′。
此段河道是黄河干流在地球表面纬度最高的河段。
五原境内的黄河流经天吉泰镇、套海镇。
其北与之并行的是湖河,在五原境内长43.5公里。
县内各干渠均由此渠引水灌溉。
与黄河有1840年黄河改道后主流成为现在的南河,在改道的过程中使整个河套平原(三)沙河渠,原名永和渠,位于县境中部,光绪三十年(1904年)更名沙河渠。
初由黄河引水,1969年改由总干渠引水。
全长75.02公里,正常流量为25立方米/秒。
(四)义和渠,原名同和渠,光绪三十年(1904年)更名义和渠,位于县境中部。
1966年开始改由总干渠引水,向东北汇入总排干,全长86公里。
正常流量30立方米/秒。
(五)通济渠,初名老郭渠,后又称四大股渠,位于县境东部,其下游又称五大股渠。
民国4年更名通济渠,1966年改由总干渠引水,而后汇入乌加河,全长40.58公里,正常流量37.4立方米/秒。
此外,县境还有总排水干沟(乌加河)、六、七、八和皂沙、义通排水干沟,均为建国后人工开挖而成,总长度是172.46公里。
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电力充足,价格低廉。
全面启动“数字化五原”工程,科技信息全国联网,五原人民政府网站架起了与各地沟通的桥梁,电子政务使政府政令畅通,服务快捷。
五原创建历史文化大县,引导文化与经济结盟,为繁荣文化事业增添动力,为经济发展增强活力。
特别是葵花文化与葵花产业相得益彰。
首届“中国河套葵花节”打响了葵花文化品牌战略。
全国唯一的葵花主题广场和葵花主题雕塑在五原落成;“葵花神韵”主题雕塑首次把葵花的自然生长特性与现代科技、现代艺术完美结合,是融葵花产业与葵花文化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成为“葵花产业大县”最靓丽的风景。
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经济大潮中,县委、政府的发展思路更加开阔,以“三区两带”为载体,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工业强县,养殖富民,迈出了打造全国葵花产业第一县,构建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坚实步伐。
一直以来,五原以良好的发展势头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关注与肯定,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和支持。
迎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五原进一步搭建开放兴县的平台,靠优质服务为经济环境添彩。
先后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信息科技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在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五原县根据投资者的投资额、投资方向及科技含量,实行分档次特别优惠。
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
踏进五原,领略不尽的塞外风光。
巨大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优越的投资环境,为各类企业创造了无限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之间。
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因境内有著名的淡水湖乌梁素海以及众多的湖泊而得名。
该市北依阴山与蒙古国接壤,国界线长368.9公里,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连草原钢城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及塞外煤都乌海市,处于华北与西北的连接带上。
全市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辖四旗、二县、一区,聚居着蒙、汉、回、满、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总人口176万人(截止至2010年人口普查)。
藏着古生物的遗骸——恐龙化石。
在一亿两千万年前后的晚白垩纪时代,这里曾是恐龙的家园,在乌拉特中旗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区,中国考古人资料。
其中,发掘到的原角恐龙、甲龙和鸭嘴恐龙属世界稀有。
还有乌龟、更迭进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阴山山脉横跨东西340公里的山地和草原石壁上,镌凿着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以其形象的艺术形式记录着人类历史。
北魏郦道元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画于史籍的第一人,在他记述中所描述的“鹿马之迹”正是阴山岩画。
阴山岩画以其数量多、分布广、内容丰富,堪称中华民族古代艺术的瑰宝。
巴彦淖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陲,是古长城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早在战国时期,长城就延伸到了这里。
《史记·匈奴传》记载:“赵武灵王迹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
”如今在乌拉山南麓发现的长城遗迹就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27年所建的赵长城,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长城遗迹。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为御外侵兴筑万里长城,阴山北坡之上的长城遗迹就是秦将蒙恬所建,在巴彦淖尔市境内长300多公里,由石块垒砌,是现存长城中保存最完好的。
乌拉特草原上南北并行东西延伸的长城遗迹,是汉武帝时期抵御外侵修筑的边防线,是当时汉王朝最北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