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287.00 KB
- 文档页数:1
统计法制培训资料在当今社会,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统计作为获取、处理和分析数据的重要手段,其准确性和合法性对于决策制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公信力。
因此,加强统计法制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是保障统计工作合法、规范、科学开展的必要措施。
一、统计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它的目的是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原则;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如实提供统计资料原则;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等。
二、统计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1、常见的统计违法行为(1)虚报、瞒报统计资料: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高于或低于实际数据报送统计资料。
(2)伪造、篡改统计资料:通过编造虚假数据或者对真实数据进行修改,以达到某种目的。
(3)拒报、迟报统计资料: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超过规定的期限报送统计资料。
(4)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影响了数据的来源和可追溯性。
2、法律责任(1)行政责任:包括警告、罚款、通报批评等。
(2)刑事责任: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调查制度是统计调查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组织方式等。
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不得擅自变更。
在进行统计调查时,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和要求,保障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
例如,事先告知调查对象相关事项,对调查取得的资料严格保密等。
四、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1、统计资料的管理统计资料应当妥善保管,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
统计法培训精品ppt课件•统计法基本概念与原则•统计调查制度与方法•数据收集、整理与展示技巧•统计指标解读与运用实例分析目录•统计法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场景剖析•统计法实施监管与法律责任探讨•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统计法基本概念与原01则统计法定义及作用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统计法的作用:有效、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统计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规范。
统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的有关统计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统计法规由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并于本地方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
统计行政规章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有关统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01020304统计法体系结构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统计管理体制应当是集中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一管理和公布。
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同时,国家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有关部门统计资料共享。
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统计法核心原则统计调查制度与方法021 2 3介绍统计调查制度的基本含义、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统计制度的关系。
统计调查制度的概念和作用详细阐述统计调查制度的体系结构,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组织方式等。
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讲义第一章统计法基础知识第一节统计法的基本含义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它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准则。
具体地组织、个体工商户、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在统计活动、统计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统计行政机关的职权、职责,统计调查者的职责、职权,统计调查对象的权利、义务,违反统计法的规定或不履行职责、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统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统计法则包含了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统计法不是统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的简单罗列,而是一个有机的体系。
统计法作为我国行政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原则、特点和作用,是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第二节统计法的特点统计法作为规范统计活动的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相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统计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统计调整对象的特殊性是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而言的这也是统计法之所以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根本所在。
例如,会计法以人们在财务会计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为整对象;金融法以人们在货币流通和使用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关系为对象,而候升法则是以接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其调整对象。
统计法调整对象的复杂性是指,统计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既有而关系也有模向的号关系:既有统计机构内部的管理关系,也有统计机构对调查对象的管理关系,还有对民间调查的管理关系。
因为统计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使统计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也十分复杂。
二是规范的内容具有专业性:统计法的专业性是指统计法律制度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统计工作的技术性调查制度、统计标准等,这些规范是统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统计法的作用统计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首先,《统计法》第三条确定了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普法课件统计法培训一、引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普法教育已成为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
统计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统计活动、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广大公民对统计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本课件旨在通过培训,使大家对统计法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实践应用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二、统计法的基本概念统计法是指国家对统计活动的组织、管理、监督和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统计法的基本任务是规范统计活动,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统一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和公开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要求统计活动必须依法进行,统计机构必须依法设立,统计人员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客观性原则要求统计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统一性原则要求统计指标、统计分类、统计标准、统计调查制度等必须统一。
保密性原则要求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公开性原则要求统计资料必须向社会公开,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询、使用。
三、统计法的主要内容统计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统计管理体制、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资料管理和统计法律责任等方面。
1.统计管理体制统计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统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我国统计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其他依法设立的统计机构。
国家统计局负责全国统计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
2.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调查制度是指国家对统计调查活动的规范。
我国统计调查制度主要包括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专项调查制度和统计报表制度等。
周期性普查制度是指每隔一定时期对全国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
经常性调查制度是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定期、连续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