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法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三腔二囊管止血术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其中以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占首位,其次是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者出血量大,起病急骤,一般的止血药物难以奏效,需立即安置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是治疗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方便、有效的方法,因此,迅速成功完成三腔二囊管的置入,使其达到有效的止血目的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一、操作目的用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的压迫止血。
二、适应证(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患者。
(二)用于药物治疗不理想者,为内镜及手术治疗赢得时间。
三、禁忌证严重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四、操作准备(一)操作前物品准备1三腔二囊管。
注射器;止血钳;石蜡油;治疗盘;手套;听诊器;0.5kg重的沙袋(或盐水瓶);牵引架。
3其他外用消毒剂;棉签;胶布;纱布;绷带;温开水适量;开口器;压舌板等。
(二)操作者准备1操作者熟悉三腔二囊管止血操作步骤。
2了解患者病情和置管目的,核对适应证。
3向患者(或家属)介绍三腔二囊管置入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并发症,取得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
4着装整洁,清洁双手(用外用消毒剂或洗手),戴口罩、帽子。
(三)患者准备1.插管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讲解置管对于治疗该病的重要性。
2.操作过程中患者需按照操作者的嘱咐主动配合。
若感恶心、气短、呼吸困难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对躁动不安或不合作的患者,可肌内注射地西泮5~10mg。
五、操作步骤(一)检查患者有无鼻息肉,鼻甲肥厚和鼻中隔偏曲,选择鼻腔较大侧插管,清洁该侧鼻腔并用石蜡油润滑。
(二)操作者戴手套,打开三腔二囊管(助手),认真检查双气囊有无漏气和充气后有无偏移,通向双气囊和胃腔的管道是否通畅(图4-6-1)。
远端45、60、65cm处管外有记号,标明管外端至贲门、胃、幽门的距离,以判断气囊所在位置。
(三)检查合格后抽尽双囊内气体,将三腔管之前端及气囊表面涂以液体石蜡,嘱患者取半卧位(左侧卧位为佳),口服石蜡油2021,自鼻腔内插入三腔二囊管,到达咽部时嘱患者吞咽配合,使三腔二囊管顺利进入65cm标记处。
三腔二囊管止血法一、简介三腔二囊管止血法是一种创伤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止血方法。
通过将三腔二囊管插入到出血的部位,引流出血,并加压止血,达到止血的效果。
该方法适用于大出血的情况,效果显著,操作简便。
二、原理与操作步骤1. 原理三腔二囊管止血法的原理为通过插入三腔二囊管,将血液引流到囊管内,并施加适当的压力来止血。
血液被引流出体外后,凝血过程得以开始,从而实现止血的目的。
2. 操作步骤以下为三腔二囊管止血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患者准备:将患者安置在手术床上,并提供局部麻醉。
2.术区消毒:在手术区域进行消毒,确保无菌。
3.针刺穿刺:根据手术需求,在出血部位插入穿刺针进行刺穿。
4.引导穿刺:将导丝穿入穿刺针孔中,使其顺利进入血管处。
5.囊管插入:在导丝的引导下,将三腔二囊管插入到出血的部位。
6.引流出血:将囊管连接到引流装置,使其能够引流出血。
7.施加压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引流装置施加适当的压力,加速止血。
8.固定囊管:使用缝线或其他方法将囊管固定住,防止脱落或移位。
9.结束手术:在确认出血已经完全止住后,结束手术,对术区进行清洁。
三、优点与注意事项1. 优点三腔二囊管止血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快速止血:通过引流出血及施加压力,可以快速止血。
•操作简单:相比其他较为复杂的止血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显著效果:该方法效果显著,常用于大出血的情况。
2. 注意事项使用三腔二囊管止血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确保无菌环境:手术准备过程中需要确保手术区域无菌,避免感染。
•选择合适的囊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囊管尺寸和材质。
•注意查看引流情况:引流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引流情况,确保血液能够顺利引流出体外。
四、总结三腔二囊管止血法是创伤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止血方法,通过引流出血并施加适当的压力,能够快速止血。
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显著,被广泛应用于大出血的情况。
在使用该方法时,需要注意保持无菌环境,选择合适的囊管,并及时观察引流情况。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操作规范【适应症】:用于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的紧急止血。
【禁忌症】:对于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以及神志不清者慎用。
【术前准备】(1)告之患者该治疗的优点和缺点。
尤其是在插管时可能引起出血量增大和吸入性盟炎。
签署知情同意书。
(2)通知护理部做好准备。
(3)物品准备①检查三腔二囊管的消毒情况、是否通畅、膨胀性是否良好、刻度是否清晰。
②准备消毒的石蜡油、牵引绳、500克的牵引沙袋、剪刀1把、止血钳两把、50ml注射器。
【操作方法】(1)患者取半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卧位。
清洁鼻腔。
(2)抽尽气囊内空气,在胃管、胃气囊、食管气囊涂以石蜡油,并嘱患者喝少许石蜡油。
将三腔管的远端从患者鼻腔插入,达咽部时,嘱患者吞咽唾沫,使三腔管顺利送入。
将三腔管插至65cm处,若由通胃管的腔能抽出胃内容物,即表示管端已达幽门。
(3)用注射器向胃囊注入空气200ml~300ml,压力维持在5.33kpa-6.67kpa(40mmHg-50mmHg)使胃气囊膨胀,即用止血钳将此管夹紧,以免漏气。
再将三腔管向外牵引,直至感觉有轻度弹性阻力,表示胃气囊已压于胃底责门处。
用装500克沙袋,通过滑车装置幸引三腔管,固定于床脚架上,以免三腔管滑人胃内。
(4)若胃气囊压迫后仍有出血,再向食管气囊的腔注入空气100ml~150ml,压力维持在4.67kpa-6.OOkpa(35mmHg-45mmHg),压迫食管下1/3,用止血钳将此管夹紧,以免漏气,最后用注射器吸出全部胃内容物,记录插管时间。
以后定时抽吸为内容物,观察抽出液的颜色变化,以了解出血的情况。
【注意事项】1.三腔管固定后注意有无移位,警惕气囊向上滑至后咽部引起窒息。
故床旁需备应急剪刀,当气囊上滑突发窒息时,立即剪断三腔管放气。
2.为避免由气囊填塞和压迫所致食管或胃底粘膜糜烂或溃疡,三腔管放置24小时后,食管气囊和胃气囊均应放气一次,约5-15分钟。
放气前先解除牵引重力,先放食管气囊内空气,后放胃气囊内气体。
三腔二盘管压迫止血法操作规范1.适应症:用于抢救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2.禁忌症: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者慎用3.用物准备:(1)插管用物:治疗盘、无菌碗、三腔二囊管、纱布、短镶子、生理盐水、50ml〜100ml注射器2副、液体石蜡、棉签、胶布或固定套、弹簧夹、血管钳、治疗巾、小弯盘;负压吸引器;血压计、听诊器、护理记录单。
(2)牵引用物:牵引架、滑轮、绷带、牵引物。
(3)拔管用物:治疗盘、小药杯内备石蜡油20〜30ml、松节油、70%洒精、棉签、纱布、弯盘。
4.操作步骤:(1)术前先检查气囊有否漏气,三腔管是否通畅,试测气囊的注气量及达到的压力,一般胃囊需注气300ml,食管囊需注气100ml〜200ml,三根接头分别贴上标识记号。
(2)将胃囊及食管囊内气体抽尽,再用液体石蜡油抹三腔二囊管及病人鼻腔,使其润滑。
(3)病人取半卧位,自鼻腔内插入三腔二囊管,当达到65cm处,并在胃管内抽得胃液时,提示三腔二囊管已达胃部。
⑷ 用注射器向胃囊内注入空气250-300ML接血压计测压(囊内压40-50mmHg 即5.33 —6.67kPa),将开口部反折弯曲后,用血管钳夹住,向外牵拉三腔二囊管,遇阻力时表示胃囊已达胃底部,在有中等阻力的情况下,用宽胶布固定于患者的面部。
(5)继用注射器向食管囊注入空气100— 150ml (囊内压30-40mmHg即4.0 一5.33kPa),再用止血钳夹住管端,食管囊充气后,病人可能燥动不安或心律不齐,如实在不能耐受可不充气观察。
经胃管抽出全部血液后,将胃管连接于胃肠减压器,可从吸引瓶中了解压迫止血是否有效。
(6)将管外端结一绷带,用500g重沙袋或盐水瓶通过滑轮固定于床架上持续牵引。
⑺ 定时测两囊压力,要保持胃囊内压5.33kpa〜6.67kpa(40mmH尸50mmHg)食管囊内压4.00kpa〜5.33kpa(30mmH尸40mmHg)如压力下降应适当充气维持.5.注意事项:⑴插管时应将气囊内空气抽尽,插管能浅勿深,先向胃气囊注气,然后再向食管气囊注气。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治疗与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奥曲肽、生长抑素及其类似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法、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但对于出血量大,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效果肯定,且使用方法简便、有效、实用。
三腔二囊管是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的压迫止血治疗,其外形与一般胃管相似,但有三个腔,一腔是通往胃内的通道,可经此抽吸胃内容物或给药;另外一腔通向食管囊,可注入空气压迫食管粘膜起到止血的作用;第三腔通向胃囊,可注入气体固定三腔二囊管,同时压迫出血的胃底静脉,起到止血的作用。
在使用三腔二囊管时可引起一些并发症,且患者感觉不舒适,不愿接受。
置管前耐心的解释、熟练的操作和置管后密切观察以及细致周到的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且达到预期止血的目的。
现将我科用三腔二囊管压迫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5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男,44例,女,7例;年龄32-70岁,平均51岁。
本组病例均有明确的肝硬化病史,表现为大量呕血,周围循环衰竭,生命体征不稳定,血红蛋白40-90g/L,B超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伴腹水。
纤维胃镜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
入院后予以心电监护、建立双静脉通道,常取大静脉如上肢正中静脉,下肢大隐静脉,快速输液、输血,奥美拉唑抑酸,酚磺乙胺、氨甲苯酸止血,生长抑素降低门静脉压等治疗,效果不明显,且病情反复,短时间内出血量>1000ml ,予以放置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2、置管前护理2.1 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讲解放置过程、配合要点及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的悲观恐惧心理,让患者接受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环境护理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强光刺激,室温以18-20℃为宜,湿度以50-60%为宜。
2.3评估病人检查患者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弯曲、鼻甲肥厚,清除鼻腔内结痂及分泌物,有假牙者取下假牙,放于冷开水中。
三腔二囊管止血法
三腔二囊管止血法是一种常见的止血技术,常用于手术中或者外伤止血时。
它的原理是通过放置一个有三个通道和两个囊囊的管道,来实现止血的效果。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首先,选择适当的管道,通常是硅胶管或者橡胶管。
管道的直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以确保血液能够顺利流通。
2. 然后,将管道的一端插入止血点的近侧,并使用缝线固定,以确保管道的位置固定不动。
3. 接下来,将管道的另一端分成三个通道,其中一个用于引流,一个用于吸引血液,另一个用于注入生理盐水或其
他刺激药物。
这样可以通过管道来清洗止血点,并促进止血效果。
4. 将两个囊囊分别连接到吸引和注入通道上,囊囊一般都是具有一定容积的,并且可以通过吸气或挤压的方式来产生吸引和注入的作用。
5. 在手术或者外伤止血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吸引通道进行吸气或者对注入通道进行注入,来实现对止血点进行清洗和刺激的作用,从而起到止血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三腔二囊管止血法需要经过医生的专业指导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条件和无菌操作,以及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完成止血操作。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法)【适应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者。
【禁忌证】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准备工作】1.对躁动不安或不合作病人,可肌内注射地西泮5~10mg。
清除鼻腔内的结痂及分泌物。
2.认真检查三腔二囊管气囊有无松脱、漏气,充气后膨胀是否均匀,通向食管囊、胃囊和胃腔的管道是否通畅。
找到管壁上45、60、65cm三处的标记及三腔通道的外口。
3.器械与药物:备三腔二囊管,50mL注射器、血管钳、治疗盘、无菌巾、无菌碗、液状石蜡、0.5kg重沙袋(或盐水瓶)、血压计、绷带及宽胶布等。
【操作方法】1.检查气囊有无漏气。
抽尽双囊内气体,将三腔管之前端及气囊表面涂以液状石蜡。
将三腔管从病人鼻腔送入.达咽部时嘱病人吞咽,使三腔管顺利送人至65cm标记处,如能由胃管腔抽出胃内容物,表示管端已至幽门。
2.用注射器先向胃气囊注入空气250~300mL(囊内压5.33~6.67kPa即40~50mmHg),使胃气囊充气,用血管钳将此管腔钳住。
然后将三腔管向外牵拉,感觉有中等度弹性阻力时,表示胃气囊已压于胃底部。
再以0.5kg重沙袋通过滑车持续牵引三腔管,以达到充分压迫之目的。
3.经观察仍未能压迫止血者,再向食管囊内注入空气100~200mL。
(囊内压4~5.33kPa即30~40mmHg)然后钳住此管腔,以直接压迫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
4.定时自胃管内抽吸胃内容物,以观察是否继续出血,并可自胃管进行鼻饲和有关治疗。
5.每2~3小时检查气囊内压力1次,如压力不足应及时注气增压。
每8~12小时食管囊放气并放松牵引一次,同时将三腔管再稍深人,使胃囊与胃底粘膜分离,同时口服液状石蜡15~20mL,以防胃底粘膜与气囊粘连或坏死。
30分钟后再使气囊充气加压。
6.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取下牵引沙袋并将食管气囊和胃气囊放气,继续留置于胃内观察24小时,如未再出血,可嘱病人口服液状石蜡15~20rnL,然后抽尽双囊气体,缓慢将三腔管拔出。
三腔二囊管的使用和护理一、疾病概述三腔二囊管主要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紧急止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当门静脉压力升高时,导致食管和胃底的静脉回流受阻,静脉扩张、迂曲,形成静脉曲张。
一旦曲张的静脉破裂,可引起大量出血,病情凶险,危及生命。
三腔二囊管通过向胃气囊和食管气囊内注入气体,分别压迫胃底和食管下段,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门静脉高压症: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病因有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布加综合征等。
肝硬化是我国门静脉高压症的最常见病因,由于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导致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和结节形成,引起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使肝脏的血管结构发生改变,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
其他因素:如腹腔内肿瘤压迫门静脉、先天性门静脉畸形等也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进而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2.发病机制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后,曲张的静脉壁变薄,弹性降低,容易破裂出血。
当患者进食粗糙食物、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使腹内压突然升高时,可诱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此外,胃酸反流、胆汁反流等也可损伤曲张的静脉壁,增加出血的风险。
三、临床表现1.出血症状呕血: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症状,多为鲜红色血液,有时可伴有血块。
出血量较大时,患者可出现呕血不止,甚至呕吐咖啡样物质。
黑便:由于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作用,变为黑色柏油样便。
如果出血量较大,肠蠕动加快,可出现暗红色甚至鲜红色血便。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大量出血可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引起失血性休克。
患者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黑矇、晕厥等。
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2.其他症状原发病的症状:如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腹胀、腹水、黄疸、肝掌、蜘蛛痣等;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出现腹痛、发热等。
四、治疗要点1.插管前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三腔二囊管的作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三腔两囊管进行压迫止血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操作要点:1.准备工作:选择合适尺寸和长度的三腔两囊管,清洗、消毒并涂上适当的润滑剂。
2.麻醉: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3.穿刺:一般选择股动脉为穿刺点,将穿刺点消毒并涂抹无菌手套,使用穿刺器或针头进行穿刺,使三腔两囊管能顺利插入血管内。
4.插入管道:将三腔两囊管逐渐插入血管内,保持稳定并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
插入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变化。
5.注入液体:一般采用生理盐水或其他适用的液体来充盈三腔两囊管,使其能够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注入时要注射缓慢并避免过量注入。
6.保持观察:插入管道后,需要持续观察患者的情况,包括血流动态、局部压迫止血状况、血管堵塞等。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1.技术操作:进行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需要技术娴熟,因此操作者需要具备相关的医疗经验和技能。
在进行压迫止血前需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
2.消毒措施:操作前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严格遵守相关的消毒操作流程,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健康状况:对于手术和创伤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健康状况、手术部位和止血需求等。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注意安全: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安全措施,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或感染。
同时要做好现场卫生和清洁工作,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5.滴注速度:在注入液体时要注意缓慢滴注,避免过量注入引起血管堵塞等问题。
6.观察及时处理:操作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局部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如血流动态不稳定、出血复发等情况,需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使用规范:使用三腔两囊管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遵循操作步骤,避免操作不当或过度使用引起的并发症。
总结:三腔两囊管是一种常用的压迫止血器械,适用于手术、创伤等情况下的止血处理。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操作规范【适应症】:用于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的紧急止血。
【禁忌症】:对于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以及神志不清者慎用。
【术前准备】(1)告之患者该治疗的优点和缺点。
尤其是在插管时可能引起出血量增大和吸入性盟炎。
签署知情同意书。
(2)通知护理部做好准备。
(3)物品准备①检查三腔二囊管的消毒情况、是否通畅、膨胀性是否良好、刻度是否清晰。
②准备消毒的石蜡油、牵引绳、500克的牵引沙袋、剪刀1把、止血钳两把、50ml注射器。
【操作方法】(1)患者取半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卧位。
清洁鼻腔。
(2)抽尽气囊内空气,在胃管、胃气囊、食管气囊涂以石蜡油,并嘱患者喝少许石蜡油。
将三腔管的远端从患者鼻腔插入,达咽部时,嘱患者吞咽唾沫,使三腔管顺利送入。
将三腔管插至65cm处,若由通胃管的腔能抽出胃内容物,即表示管端已达幽门。
(3)用注射器向胃囊注入空气200ml~300ml,压力维持在5.33kpa-6.67kpa(40mmHg-50mmHg)使胃气囊膨胀,即用止血钳将此管夹紧,以免漏气。
再将三腔管向外牵引,直至感觉有轻度弹性阻力,表示胃气囊已压于胃底责门处。
用装500克沙袋,通过滑车装置幸引三腔管,固定于床脚架上,以免三腔管滑人胃内。
(4)若胃气囊压迫后仍有出血,再向食管气囊的腔注入空气100ml~150ml,压力维持在4.67kpa-6.OOkpa(35mmHg-45mmHg),压迫食管下1/3,用止血钳将此管夹紧,以免漏气,最后用注射器吸出全部胃内容物,记录插管时间。
以后定时抽吸为内容物,观察抽出液的颜色变化,以了解出血的情况。
【注意事项】1.三腔管固定后注意有无移位,警惕气囊向上滑至后咽部引起窒息。
故床旁需备应急剪刀,当气囊上滑突发窒息时,立即剪断三腔管放气。
2.为避免由气囊填塞和压迫所致食管或胃底粘膜糜烂或溃疡,三腔管放置24小时后,食管气囊和胃气囊均应放气一次,约5-15分钟。
放气前先解除牵引重力,先放食管气囊内空气,后放胃气囊内气体。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要点三腔二囊管是一种在临床医疗中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器械,特别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具有显著效果。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充气囊分别压迫胃底和食管下段以达到止血目的。
在使用过程中,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以下是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要点:1、置管前准备:需要确保患者的知情同意,并做好心理疏导。
同时,评估患者的口腔、咽喉部状况,如有活动性出血或严重溃疡应谨慎操作。
准备好所需器械,如三腔二囊管、注射器、无菌手套、生理盐水等。
2、置管操作:在内窥镜引导或X线透视下将三腔二囊管插入预定位置,即食管下段和胃底部位。
确认管子的位置正确后,缓慢注入空气,使两个气囊均匀膨胀,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充气导致组织坏死。
3、持续观察与监测:置管成功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有无新的呕血、黑便等情况。
定期检查气囊的压力,保持适宜的压迫力度,防止因压力过大损伤黏膜,或过小不能有效止血。
4、引流与吸痰:三腔二囊管的中间腔可作为胃液引流通道,应定时开放吸引装置,清除胃液并观察颜色、性质和量,以便及时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或再出血。
同时,若气囊压迫到咽喉部影响吞咽功能时,应进行适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饮食管理:在三腔二囊管留置期间,患者通常需禁食,仅允许通过鼻饲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
同时,给予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6、并发症防治: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气囊破裂、脱出、误吸、窒息、食管穿孔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7、拔管及后续处理:当患者出血完全控制,病情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放气并拔除三腔二囊管。
拔管前后均要做好相关记录,并继续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防出血复发。
对于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患者,全程的细致护理极其重要,既要保证有效的止血效果,又要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原理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原理参考如下:
一、物理压迫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基本原理是物理压迫。
当三腔二囊管插入胃内并充气后,三个囊腔(食管囊、胃囊和牵引囊)都会对相应的器官产生压力,通过物理压迫的方式达到止血的目的。
这种压迫方式可以使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在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情况下,能够起到显著止血效果。
二、食管囊压迫
食管囊压迫是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重要机制之一。
当食管囊充气后,囊内压会增高,产生对食管静脉的压力,使得食管静脉回流受阻,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食管囊压迫能够有效地控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使其得到迅速止血。
三、胃囊压迫
胃囊压迫是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另一重要机制。
胃囊充气后,其对胃底产生压力,使得胃底曲张静脉受到压迫,从而减少或停止出血。
胃囊压迫能够有效地控制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提高止血效果。
四、局部刺激
除了物理压迫外,三腔二囊管对局部组织产生的刺激也可能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
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过程中,局部组织的压力增加,可能会刺激血管收缩,从而减少出血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局部刺激的作用相对较小,主要的止血机制仍然是物理压迫。
综上所述,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压迫、食管囊压迫、胃囊压迫和局部刺激等方面。
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止血效果。
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法
【适应症】
抢救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为内镜及手术治疗赢得时间
【禁忌症】
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并发症】
1.鼻,口腔,咽喉,食管,胃粘膜损伤,引起炎症,出血,糜烂,溃疡,甚至穿孔。
2.咳嗽、咳痰、咽痛、咽感不适。
3.焦虑、睡眠型态紊乱。
4.迷走神经兴奋致反射性心脏骤停。
5. 止血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效
6. 气囊破裂
7. 鼻翼压迫坏死
8.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物品准备】
三腔二囊管、治疗盘、无菌包、石蜡油棉球、小药杯内备石蜡油 20 ~30ml、手电筒、无菌纱布、镊子、治疗巾、弯盘、无菌手套、注射器(50ml)、胶布、弹簧夹、血管钳、血压计、听诊器、污物盒、利器盒,无菌生理盐水,棉签。
牵引用物:牵引架、滑轮、绷带、0.5kg沙袋或盐水瓶。
同时检查各物品的消毒状态及有效日期(包括总有效期和开封后有效期)。
治疗车及物品放置于右手边。
【操作流程】
1.操作者戴帽子,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核对无误后,携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信息,无误后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操作目的。
询问病人有无鼻,咽部,食管手术史,有无鼻中隔偏曲,鼻部新生物,鼻部急性炎症,鼻部出血等病史,测量病人生命体征,听诊双肺和腹部,明确无禁忌症。
训练病人做吞咽和深呼吸动作。
2.协助病人取半坐卧位,铺治疗巾,置弯盘于口角,检查双侧鼻腔,口腔,选择通气顺利一侧鼻孔,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洁该侧鼻孔,取出患者义齿。
3.打开无菌包,放入,石蜡棉球,无菌纱布,50ml注射器。
戴无菌手套,检查胃三腔二囊管通畅性,检查气囊有否漏气,三腔管是否通畅,一般胃囊需注气300ml,食管囊需注气100ml~200ml,三根接头分别贴上标识记号。
将胃囊及食管囊内气体抽尽。
测量插入长度,成人插入长度为65cm,测量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从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的距离;二是由鼻尖至耳垂再到胸骨剑突的距离,在上述测得的距离上加10cm。
4.用石蜡油润滑三腔二囊管前段15-20cm,左手持纱布托住三腔二囊管,右手持镊子夹住三腔二囊管前段,沿选定的鼻孔插入三腔二囊管,先稍向上而后平行再向后下缓慢轻轻地插入,缓慢插入到咽喉部(14~16cm),嘱病人张口,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中。
作吞咽动作,当病人吞咽时顺势将三腔二囊管向前推进,直至预定长度。
初步固定三腔二囊管。
抽出胃液,提示管端已达幽门部
5.用注射器向胃囊内注入空气250—300ML,将开口部反折弯曲后,用血管钳夹住,向外牵拉三腔二囊管,遇阻力时表示胃囊已达胃底部,在有中等阻力的
情况下,用宽胶布固定于患者的面部。
经胃管抽出全部血液后,将胃管连接于负压吸引器,可从吸引瓶中了解压迫止血是否有效。
6.若病人继续呕血,用注射器向食管囊注入空气100—150ml,再用止血钳夹住管端,食管囊充气后,病人可能燥动不安或心律不齐,如实在不能耐受可不充气观察。
7.将管外端结一绷带,用500g重沙袋或盐水瓶通过滑轮固定于床架上持续牵引。
牵引与病人身体成30°至40°
8.定时测两囊压力,要保持胃囊内压5.33kpa~6.67kpa(40mmHg~50mmHg),食管囊内压4.00kpa~5.33kpa(30mmHg~40mmHg),如压力下降应适当充气维持。
【注意事项】
1.插管时应将气囊内空气抽尽,插管能浅勿深,先向胃气囊注气,然后再向食管气囊注气。
2.胃囊充气不够,牵拉不紧,是压迫止血失败的常见原因,如胃囊充气量不足且牵拉过猛,可使胃囊进入食管下段,挤压心脏,甚至将胃囊拉至喉部,引起窒息。
3.食管囊每12~24小时放气一次,并将三腔二囊管向胃内送少许以减轻胃底部压力,改善局部粘膜血循环,减压后定时抽取胃内容物观察有否再出血。
4.气囊压迫一般为3~4天,如继续出血可适当延长,出血停止12~24小时后,放气再观察12~24小时,如无出血可拔管。
5.拔管时尽量将两气囊内的气体抽出,先服石蜡油20ml~30ml,然后拔管。
(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