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基础教育比较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学时期的中英教育制度比较与分析中学时期的中英教育制度比较与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英两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然而,在中学时期,中英教育制度却存在诸多不同。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育评价等方面对中英中学时期的教育制度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教育体制1. 教育体制中英两国的中学教育制度具有各自的特点。
首先,英国的中学教育注重学术和技能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中国的中学教育则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2. 课程设置中英两国的中学课程设置存在差异。
英国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鼓励学生选修各种课程,发掘自己的兴趣。
而中国的课程设置则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要求学生按照固定的课表学习,强化知识的掌握。
3. 教育评价英国的教育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而中国的教育评价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二、课程设置1. 课程类型中英两国的中学课程设置类型存在差异。
英国的课程设置更加多元化,包括科学、技术、艺术、历史、地理、语言等课程。
而中国的课程设置则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和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培养。
2. 课程设置内容中英两国的中学课程设置内容也存在差异。
英国的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而中国的的课程设置则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固定的知识。
三、教育评价1. 评价方式中英两国的教育评价方式存在差异。
英国的教育评价注重学生的表现和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而中国的教育评价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和排名,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2. 评价主体中英两国的教育评价主体也存在差异。
英国的教育评价主要由教师、学生和学校进行。
而中国的教育评价则更加注重政府对教育的评价和监控。
四、结论中英两国中学时期的教育制度存在诸多不同。
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和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英基础教育的比较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9级秦刚 1244409017基础教育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事至关重要的。
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教育。
而一个国家的教育又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发展。
一个发展好的国家,他的教育情况也必然会有很多好的方面。
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国家迅速发展,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几乎最强大的国家。
无论从科技成果还是从国家的综合国力上都是全世界上数一数二,直到现在英国的综合国力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
这方面我们不的不说里面有教育改革成功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国家的教育情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大计。
21世纪,是人才和信息的社会。
那么人才从何而来?当然是要有好的教育才能够培养出来。
而基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础教育不当,那么大多数学生都无法真正的学到好的学习方法我最基础的知识。
这样即使有好的高等教育等等方面也无济于事。
因此我们应该要重视基础教育,做好基础教育。
下面就来看看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和英语基础教育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中英中学教育思想之对比英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尽量发展个人才能,并将这些才能加以培训,进而贡献社会。
其本质是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批判多于建设的文化潮流,一般认为反本质、反基础、反权威是它们最基本的共性。
建构主义在知识观、真理观上,与后现代主义息息相关,它反对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真理,也没有客观的知识,知识要么是个体自主建构的,要么是群体商谈的结果。
这种教育思想鼓励学生不要盲从权威,而是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我国中小学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但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思想似乎都在强调“精英教育”和“应试模式”,忽略了个性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中英教育的体系比较所以,应该说,英国教育理论的确为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不少新的理论信息,开阔了大家的眼界。
在这样的情况我下我们应该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和数量,否则我们的学生也许慢慢都会变成“书呆子”没有个性发展,如同机器一样。
中国和英国基础教育的比较
中英两国基础教育存在以下差别:
1. 学制不同:中国的学制分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共计12年;而英国分为小学6年,初中5年,高中2年,共
计13年。
2. 学术注重程度不同:中国教育注重学术成绩,强调考试结果和成绩排名。
而在英国,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才能的发掘和培养。
教育也更注重学生自主性,独立性,以及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3. 教学方法大不相同:中国课堂教学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技巧训练;而英国教育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往往更像是指导者,教学方式以小组探究为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4. 学科设置有所不同:英国对课程设定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同时也更注重综合素质教育。
而中国教育则更注重基础学科和考试科目的覆盖。
综上所述,中英教育模式存在差异,不过学习成果和发展路径也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幼儿园教师中英文教学法比较1. 前言在国际化的今天,中英文教学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语言习得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比较中英文教学法的优缺点,对幼儿园教师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将从中英文教学的特点、教学法的比较、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和分析。
2. 中英文教学的特点比较2.1 中文教学特点我国的传统教学法较为注重纸上谈兵、灌输式教学,重视死记硬背和功课完成。
传统的中文教学着重于书写、默写、诗词、文言文等传统教学内容。
中文的发音、声调较为复杂,需要学习者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来达到流利的水平。
2.2 英文教学特点英文教学注重实践和互动,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发展。
英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听力、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能力培养。
英文的发音规则较为简单,而且英文语言的音素差异较小,相对来说更容易掌握。
3. 中英文教学法比较3.1 语音教学中文教学法注重声韵、击节,以及汉字的识别和书写。
在幼儿园教学中,老师通常会通过儿歌、唐诗、谚语等形式来进行语音教学。
而英文教学则更加强调音标、发音练习,通过唱歌、念歌谣等课堂活动来进行语音教学。
3.2 词汇教学在中文教学中,常常通过地域差异、词源、文化渊源等方式来进行词汇教学,同时也会注重词语的拼写与书写。
而英文教学则更加注重词汇的实际运用,通过图画、游戏、互动等形式来进行词汇教学。
3.3 句型教学中文教学法通常会以成语故事、古诗文等方式来进行句型教学,强调语法的正确使用。
而英文教学则更加注重句型的实际运用,通过话剧、角色扮演等形式来进行句型教学。
4. 教学活动设计比较4.1 中文教学活动设计在中文教学的活动设计中,常常会通过传统文化知识(如我国古诗词、传统绘画等)来进行启蒙教育,同时通过集体朗诵、联想等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4.2 英文教学活动设计在英文教学的活动设计中,常常会通过品读英文童话、与外教交流、英文歌曲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跨文化交流,同时也通过游戏、小组活动等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英文学习和交流能力。
Sino-British Basic Education ContrastClass: 11103 Number: 201100592 Name: Justin Abstract:After the appearance of culture, an important public service came into being, that is education. However,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forms of education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et,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aisc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s and Britain’s basic education system.Britain’s basic education attaches mu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interests, personality,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creativity. It combines theory with reality to createa comfortable and joyful learning enviroment for British students so that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can be improved. But China’s basic education stress that students should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theoretic knowledge. Also, Chinese students bear much more pressure from basic education than British students. Ignoring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interests cultivation, teachers assess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exam grades, which makes them study negatively. This article aims to contrast Sino-British basic educ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Key Words: cultivation; interests; practical abilities1.Preschool Education<1> Structure and Scale(reference 1)China’s preschoo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mainly nursery, kindergarten and preschool. Nurseries recruiting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3 mainly provide convenience and guardianship for them; kindergartens, recruiting children aged 3-6, are the basic step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preschools recruit those children aged 6-7 who are preparing for going to elementary schools.However, Britain’s preschoo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mainly nursery school, nursery class, playgroup and day-care center. Nursery schools are independent institution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hich recruit children aged 2-5; nursery classes recruiting children aged 3-5 are attached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 main purpose of nursery schools and nursery classes is to provide children with healthcare and education. Playgroups, recruiting children aged 2-5, let them get all-round cultivation with games; day-care center is divided in two categories: day nursery and boarding nursery. They recruit children aged 2-5, mainly giving priority to their healthcare and education.With respect to the number, there is a trend that the number of the China’s kindergartens, especially the children in the nursery schools is declining year by year. Even so, the number is still much larger than in other countries. Some classes in the kindergarten have up to 40 children. The class-divided form is mainly according to children’s age.The number of Britain’s preschoo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s generally small. They are able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certain proportion of the class size and the number of people. Their class-divided form is on the basis ofeither the number of children(when the number of children is large) or chidren’s age(when the number of children is small).<2>Course content(reference 3)The course content of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a great change since 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Guidelines” carried out on July 2,2001, which points out that the education content must be comprehensive and illuminative, and can be divided for five important parts: health, language, society, art. Chinese kindergarten basically executes whole-day care while British kindergarten executes hal-day care. And British children education content can be divided into areas such as communication, language and literacy, mathematics development, personality,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creative development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3>Charge standard(reference2)The Chinese preschool’s charge standard usually is based on the preschool students’age. Different age classes have different charge standard. The prescchools must refund the meal fee and establishment fee to parents whose child is absent. And some school also provides holiday service.The British preschool’s charge standard is based on the full month-expense on the first day of each month. If children are absent, the cost is not refunded.<4> CharacteristicsThe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letting children to learn more skills, such as reading, writing and speaking. To adapt the modern education trend, Chinese pre-school has a great chang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by equipping the classroom with computers, employing foreign teachers to improve children’s English level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children’s abilities. For the purpose of assur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many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require that kindergarten teachers must have college or above degree and must own the children teaching certification.But because of excessively considering students security, there are few kindergartens letting children go outside to attend more activities. And to satisfy parents’need, there is more time for children studying than playing. The strict environment usually limits children to broaden their horizon and form their personality.The British preschool educ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develop child’s abilities. In the aspect of content, British educators focus on cultivating children’s abilities, emphasize letting children permaturely learn literacy and writing skills, request children to read a series of preschool familiar words and sentences and make them master the skill of using pen to write something. One target of British preschoo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character and ability, so nearly all of the education contents andchildren’s activities are closely linked.2.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Secondary Education(ref4/5)<1> Personality CultivationUnlike in China, the scale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Britain is not large and each class has average 20-30 children, which helps teachers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very student so that it can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children’s individual orientation. While in China, due to the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 class, school authorities put more emphasis on the issue of security and behavior regulation.<2> Discipline ManagementAll maintained schools in England are required to follow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which is made up of twelve subjects. The core subjects—English, Mathmatics and Science—are compulsory for all students aged 5 to 16(/wiki/Education_in_England#cite_note-teache rnet-18), which contributes to permeating one another and developing students’creative thoughts. However, China’s schools adopt different couse plans. And, they stress systematicness and logicality of courses, which leads students to master knowledge deeply and profoundly, but lack comprehensiveness. Now, China’s schools are carrying ou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for students. Once the quality can be guaranteed, we are able to make a great progress.<3>Teaching ContentBritain’s elementary schools can revise their teaching content under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teaching contents are not many and difficult, which leaves much time that teachers can employ t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extensively, to introduce the society in class, for example, students and teachers often are seen to appear in the museum. Compared with those in Britain, China’s education curriculums are much more difficult and have complex contents and in the mean time, teachers ask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master all kinds of knowledge and give frequent examinations to students, which leads students to be emotionless about school. Speaking from this aspect, China’s education authority should take immediat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4> Interests CultivationBritain’s elementary schools don’t care about how much knowledge students have learnt, but lay stress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ests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provide all kinds of conditions as much as possible to let students imagine, explore and try, and constantly lead them to bravely demonstrate themselves. In this way, it can contribute to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abilitie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deal with the problems. However, for chinese students, the social environment full of competition and elimination is more likely to meet the realistic demandsof each family, which asks Chinese educator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s of examination, what to test and what to teach. All students study for one thing, good grades. So, China’s education authority should strictly carry out the quality education rather do superficial work.<5>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he bond, and communication, formed between a teacher and student is very important. In Britain, they become friends of a kind and this friendship, and guidance continues long into adulthood. As western teachers we constantly move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try, every lesson, to talk to each individual student. Teachers also make direct eye contact with students because in the western culture you are not a good person unless you look a person directly in the eye when speaking to them.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get up and walk over to me when they have a question or need help.British teachers often have a kind heart, are very patient with a strong generosity, endurance and strength. Furthermore, in class room the stud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not the teacher. Teachers are there to help advice and encourage students on their journey to adulthood. They do not believe in shouting at a student if they get an answer wrong, it is not a terrible crime because next time, or the time after that, or the time after that they will get it right if you encourage and guide them along.They firmly believe in the west that you, as a teacher set students on the path for success. If you shout at a student enough they will lose heart and never get it right. Surely a teacher encourages, helps and inspires students to do better not only for themselves but for their parents and in China We all need to ask ourselves how many good students have been lost to us, and our countries, because of bad teaching both here and in the west.<6> Practical AbilitiesIn Britain’s middle school class, teachers often speak less about teaching contents. On the contrary, students can get more chances to learn knowledge on their own. While in China, teacher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whole class. All students should do is remember everthing that may be tested in the exam. Especially for physical, chemical or biological experiments, teachers always engage in theory teaching. For example, Chinese teachers will tell you the names of each step of it if you are conducting a experiment, but for British teachers, they will tell you how to do that. From this aspect, Britain’s students do much better than Chines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s put much more emphasis on the their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skills and experiment abilities.<7> Interests and SpecialtiesWhen it comes to the student’s hobbies or specialties, Britain’s students are very keen on this topic. Families are good at discoverying and are willing to cultivate their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specialties. But in China,things are different. In most case, If students’ interests can’t satisfy their parents, they will be nipped in the bud. Of course, every Chinese student has a common specialty: studying. But, that is only related to the exams and once the exams are over, studying has nothing to do with students. Although, many Chinese schools are aware of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schools, some of their measures are just meaningless ornaments. If they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exams, families and schools will not care about these so-called measures as much as they can. In a word, all things are used to serve the examinations.<8> Class AtmosphereIn Britain’s class, students can call the teacher’s name and sit however they want; teachers often encourage students to challenge themselves; school is also one of their favorite places to stay. But in China, the whole classroom is very silent and students sit formally. And, holiday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enjoyable things for Chinese students. Speaking of this aspect, students and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each other and meantime, more important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be a sort of friendship.<9> Reputation NotionLooking around in Britain’s classroom, we can see there are no league tables or honor rolls but all kinds of students’works. Students also are very much satisfied with their work although they seem not to be verytidy. While in China’s classrooms, as is known to everyone, honor polls and score statistics are everywhere. Good grades means good students.How about those who haven’t got high scores? Whether one student is good or not cannot be judged only by grades. So, something in Chinese educators’ notion should be changed.3.ConclusionBritain’s basic education aim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personal abilities as much as possible. Its essence encourages students not to follow authority blindly, but to learn how to reflect on questions independently, how to develop creative thoughts and how to cultivate teamspirit. Also, Britain’s basic education stresses on combining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so that students can derive happiness and experience from that, which leads to an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But in China, teachers put more empha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ign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actical abilities so that students are good at nothing but exams. What’s more, China’s basic education is generally difficult and profound, and mainly demand students follow what they have learnt in the textbooks, which to some extent reduces their learning interests and restrains the develoment of students’ creative thoughts.So, Britain’s educational theory indeed provides much good information for the reform of China’s basic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s. Itbroadens our minds, and also is a requirement to enhance practical independence. Of course, whether the reform can be successful or not relies on the efforts of our students, teachers, families and society. References1.Mother s’ Representations of the Role of Parents and Preschools inPromoting Children’s Development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Practice Petrie, Jessica Taisey; Holloway, Susan D2.Tax Free Childcare Regulations, UK government HMRC3.What kids really learn in preschool Parenting v.13 no.8A(Fall1999)p. 74-74./wiki/Education_in_the_People's_Republic_of_China#Primary_schools5./wiki/Education_in_England。
中英小学教育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英语国家和中文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这就涉及到了中英小学教育方面的比较研究。
为了解中英两国小学教育的异同点,本文将介绍中英两国小学教育的特点及其比较分析。
中文小学教育的特点中文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主要学习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学科。
此外,还有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中文小学教育的特点如下:1. 纪律性强:中文小学教育非常注重纪律和秩序。
学生们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教师和其他学生,保持课堂的安静和有序。
2. 抢课强:在中国,家长非常重视教育,并希望他们的孩子尽可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因此,抢课现象非常盛行,尤其是在一些著名学校中。
3. 作业多:中文小学教育非常注重作业。
学生们每天都要做大量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
这有助于加强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技能。
4. 高强度学习:由于国内小学教育非常严格,所以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很大。
学校通常要求学生每天学习10多个小时,这很耗费他们的体力和精力。
1. 弹性大:英国小学教育的弹性比中国小学教育要大得多。
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课程,而不像中国学生那样被严格绑定在特定的课程上。
2. 基础教育强:英国小学教育非常重视基础教育。
学生们主要学习的是读、写、数学和科学等基础学科。
为了确保孩子们在这些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英国的小学教育很少涉及其他方面的课程。
3. 体育教育注重:英国小学教育非常注重体育教育。
学生们每周必须进行2小时的体育课程,这可以让他们发展出良好的体质和习惯。
4. 创意教育充分:英国小学教育非常注重创意教育。
这包括音乐、艺术等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在未来的生活和职业中得到更多的优势。
中英两国小学教育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其他方面则有很大的不同。
以下是中英两国小学教育比较。
1. 教育体制中国的小学教育体系严格,学生往往不得不在书堆中度过大多数时间。
中英基础教育比较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的对比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显著经济、由于在与教育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的政治、在课程形成了各自的教育体系,的差异,中英两国的基础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基础教育重视对学生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
设置、教学目标、有计划的知识技对学生有目的、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能传授;形成了相对统一和完整的教育管理体制,设置了统一的教育质量标准、具有很强的系课程内容结构严谨,课程标准,国家进行统一的招生与考试制度,个是发展学生的兴趣、统性和逻辑性。
英国的基础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尊重,性和潜能,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趋向于多元化和个性化,强调个人的发展。
一.课程设置的比较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由于中国实行国家统一的招生与考试制度,形成了统一、中国基础教在基础教育中具有统一的教育质量标准,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制。
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是由国家教育行育明确规定了国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课程设置是从属于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计划规定的,(教学)政机关颁发的课程纲要以及课程受到各种门类的教学大纲、的,为实现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服务;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同一个教学计划里是单很长时期以来,标准的制约。
并且所设在同一个时期里都按统一的课程设置进行教学,一的,全国同类学校,甚至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于所有的学置的课程都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中国基础教育中课程设置多样化的问题虽然被提到了课程改革的生都是相同的。
课程设置的多样化特征不突日程,但是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出。
《国但英国基础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国家教学大纲》虽然英国也有,平时教师就根据国家各学科教学所需达到的标准,家教学大纲》规定了各年级、全国大致有一百多种不同版本的各年级教材和教进行教学。
然而,规定的标准,辅图书,国家不规定学校使用哪一种教材进行教学,完全由学校教师自行选用,而且教师可以从任何一个知识模块教科书所有学生公用;学生不要购买教科书,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开始进行教学。
中英中学教育差异中英两国,一个是东方文明发祥地,一个是西方文化之重镇,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
首先从基础教育谈起,在中国,6岁开始上小学是天经地义的事(特困地区除外)。
而在英国,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
这也许和父辈的文化水平有一定关系。
这其实也反映了两国的文化差异:中国更习惯规范、划一,而英国更注重个性发展。
但是在高中这个级别(在英国称作A-Level), 绝大多数英国人还是要到学校里去的。
与中国的高考类似,英国也有这样一个从A-Level升大本的统一选拔考试。
但是在录取过程中,不是一味地按分数高低择优录取,而是把高考成绩当作参考,通过面试或其他一些途径了解一个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最后综合考虑来决定录谁不录谁。
而在中国,这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主要有两点原因:一,中国的学生数量过大。
二,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似乎只有老邓制定的这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与公正。
英国的高中学制和中国的高中学制是有一定区别的,英国小学是5年,中学读7年,没有初、高中的区分。
除了学制的区别,英国的基础教育和中国的相比,确有其特色。
课程设置上,在英国,当一个学生就读Lower Sixth的时候,学校会提供从十几到二十几门课目供学生选择,选择科目的多少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的,选课的上限是4门或5门。
英国高中的考试是比较灵活的,学生可以按照本身的情况去确定考试时间和安排复习时间。
学生还有较大的选班权利,当你觉得自己的数学学得较好了,可以申请到相应的好班,在那个好班里,你的学习进度会快很多。
也可以在中4就考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即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近似中国的中考),这样,在上中6的时候,学习进度就会比其他学生快一年,提前学中7的课程了。
在学习科目上,英国学习的内容和中国的也有较大差别。
首先,在数学方面,英国高中学生在中5甚至中4时就开始学习微积分了,虽然他们学的微积分并不算非常难,但要应对自如还是要有一段时间才行。
基础教育中英文教学法比较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英语日渐成为全球通用语言。
其实在中国,英语也早已成为了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越来越多的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在学校和家庭开始接受英语教育。
然而,如何才能有效地教授英语,却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思考的问题。
中文和英文语言体系不同,所以,要想成功地教授英文,就必须采用与中文不同的语言教学方法。
那么,中文和英文教学方法是如何不同的呢?我们需要提前了解一些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基础教育中英文教学法的比较。
一、语言学习模式的不同对于基础教育中的英文教学,英美式教学是比较典型的。
相比之下,中国式教学则显得比较保守和传统,注重字母和语法学习,而英美式教学则更侧重口语交流与沟通。
英美式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善于利用班级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而中国式教学则通常采用讲解式教学,强调复制、记忆和机械式模仿,学生没有得到更多的参与和交流机会。
二、语感培养的不同英语是一个重读语言,而汉语是一个音调语言。
这就决定了它们语感的不同。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语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而这一点,英美教育在教学中是非常注重的。
培养英语语感,需要从学生掌握英语普遍的语音、语调、语音规律开始,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各个方面。
然而,在中国的基础英语教育中,很少有针对英语语感的训练,仅仅依靠课本语音练习和读音练习,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三、文化视野和思维方式中英方面的文化视野和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同,这也会影响到英语教学的方法。
英美式的英语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教育是一种积极学习、思考和探究的过程。
相反,在中国式的英语教育中,重点是知识的传授和记忆,接受教育的方式偏袒机械的记忆和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式和教育的目的教学方式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英美式的英语教育注重学生参与和交互式的学习方式,鼓励交流和探究,并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学习英语技能,提高英语成绩,实现自我发展和个性非凡。
圆园12年第4期2011年9月5日至25日,武汉市教育局组织全市22名特级教师,远赴英国城市大中小学,进行为期21天的培训考察学习。
大家感悟英国的教育理念,直面英国大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思考比较中英两国教育异同,深受启发。
启示之一:教育公平性———每个孩子同等重要我国新的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的教育目标,这与英国教育强调的“每一个孩子同等重要”是一致的。
然而现实是,英国的孩子真幸福,英国已有9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在“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的的中国孩子,犹如一个个为分数而疲于奔命高速旋转的陀螺,哪有幸福可言?在英国教育确定的是“为每一位社会成员创造机会、发挥潜能、实现卓越”。
学校教学中强调研究性学习,重视培养创新意识和强调完成能力的培养。
英国的每一所学校还都为那些在行为养成和学习活动方面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安排了专门的老师。
课堂上老师一般先提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大家动脑思考,发表自己见解,最为重要的是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一节课的教学有一大半时间是让孩子们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动手实验,老师每组巡视,注重每位学生的操作过程,确保所有的孩子都能有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而实验的数据却并不重要!启示之二:劳心教育与劳力教育——彰显一张一弛英国教育劳心劳力比较平衡,符合人和自然的天性,动静结合,一张一弛,重在过程,发展能力。
中小学生上课,老师讲得少,学生动手多。
中学阶段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学校的生活教育、生产教育和技能培养面面俱到,因而优秀中学毕业生也乐于选择职业院校深造。
中国受历史和文化的长期影响,习惯搞劳心竞争,因此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经典名句。
中学生上课,老师讲得多,课本教参多,记忆背诵多。
高考中考不考的课程不开设,条件不是很好的学校,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也是纸上谈兵,学校少有厨艺、裁剪、木工等课程或实验室,因而优秀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技术院校。
启示之三:扬长避短———助推特长发展英国评学生,看你哪好,喜欢算小账,讲到自己的爱好特长,英国学生很带劲;学校家庭善于发现、乐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与学习考试无关的“偏门”、“杂技”也大行其道;许多学生大学、研究生所选的学科专业,是中小学以来一直喜欢或擅长的,十几年、几十年磨一剑,高精尖的技术和人才就多了。
对比分析中英教育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思想多年来一直都在强调“精英教育”和“应试模式”,不经意间忽略了个性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英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尽量发展个人才能,并将这些才能加以培训,进而贡献社会。
如何将我国的教育多一些娱乐性和实用性,更好的完善我们的教育体系值得我们不断研究。
1 中英教育领域的差异1.1 教育思想的差异英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尽量发展个人才能,并将这些才能加以培训,进而贡献社会。
其本质是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
这种教育思想鼓励学生不要盲从权威,而是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我国中小学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但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思想似乎都在强调“精英教育”和“应试模式”,忽略了个性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在中国学生不满意的应该是本国教育的死板性,认为中国教育所提倡学习的东西要求很高,作业量大。
一整个学期就是在学习,真正能有自己娱乐时间的人是非常少的,每个人都在拼命的读书,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的成绩下滑。
而学校的教育并不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在中国的学生群里,许多都是不会做家务事、不会灵活运用的学生。
当然,也有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具有个性化。
在英国的课堂上,学生普遍认为能尽情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容易接受,师生间关系平等、和谐。
1.2 教育侧重点的差异英国的教育重视过程,我们的教育重视结果。
英国中学生上课老师讲得少,学生动手多;中学阶段都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学校的生活教育、生产教育和技能培养面面俱到;优秀初高中毕业生也乐于选择职业院校深造。
而在我国,中学生上课老师讲得多,记忆背诵多;学校少有厨艺、木工等课程;优秀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技术院校。
英国学生讲起自己的爱好特长一串一串的,很带劲。
学校家庭善于发现、乐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与学习考试无关的“偏门”、“杂技”也大行其道。
我国学生除了会读书,其它特长不好说。
中英基础教育差异的思考
中国和英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在学习上的成绩。
首先,中英的学校制度不同。
在中国,孩子们从九年级开始在学校里就需要学习持续非常长的时间,比如像高三中的高考模拟考。
而英国的学校以孩子们的兴趣为中心,重视多元化的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市场具备更大的竞争力。
其次,中英的教学理念也不同。
中国教育主张“按部就班”,倡导学习者分析和思考能力。
而英国教育会更多地侧重于培养孩子深入思考,善于探究,同时也突出了实践互动的作用,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学习,把知识付诸操作,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压力。
再次,中英在课程设置上也有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学生在学校里一般会学习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课程。
而英国高校多以教育领域30科(QAA 30 subject benchmark)为框架,包括学习综合能力培养、研究方面及专业培养等内容。
最后,中外教育评价体系也不尽相同。
中国的学习成绩以考试分数为主,而英国的学习成绩更加全面,根据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分数、绩点等多重因素综合评定和考核学生表现。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英基础教育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尤其在制度、理念、课程设置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更是有明显的不同,都应该受到重视,以适应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文化等,实现教育的有效配置和最大的学习效果。
中英学校教育的比较与思考一、中英学校教育部分领域的比较(一)思维方式我国绝大部分学生比较灵活、高效、形象;而英国学生思维特点是比较细致、注重逻辑性和创新。
(二)社会价值取向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英国注重民主、法治、个人自由、互相尊重、包容不同宗教信仰。
(三)教育价值观我国教育价值体现主要是为社会作贡献的现代价值观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价值观;而英国注重个人、家庭、所属社会群体、社会的多元性及我们生活所依赖的环境的综合价值。
(四)教育目的我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英国看重个人精神、道德、社交、文化、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的途径。
(五)教育系统我国是在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下,通过以下4~5级行政管理系统实施,教育部、教育厅、市教育局、县教育局、乡教育组校长负责制,党支部监督;而英国是在教育法律、法规之下通过以下1-2级行政管理系统实施,教育部、那教育局、校长负责制、校董事会决策。
(六)基础教育学校类别我国学校主要分为公立和私立;英国有公立学校、教育局所属学校、学院学校、自由学校、家教、私立学校(非盈利机构,免税)。
(七)学校经费我国的教育经费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严格管理;英国是教育部直接拨给学校(平均每个学生4000多英镑/年)。
(八)教育理念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知识的权威性影响深远;而英国提倡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的影响、反权威、反基础,自主建构、群体商讨方法和能力的作用。
(九)教育体系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有国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规定教科书,循序渐进、授课,注重在大量练习中获取知识;英国有国家教育纲领、课程说明(包括知识点及考试)、考试机构提供、模块,参考书,笔记,极少量练习。
(十)学校教学我国以大班授课为主,严格的教学次序,面向全班、7:00am-5:00pm,5天×40周,关注习题、试卷的练习;英国主要是小班授课,宽松的教学次序,注重面向个体,9:00am 3:30pm,5天×37周,少量练习。
浅谈中英基础教育的比较:今天,我们该如何做教育?很荣幸参加某区教育局组织的英国海培班,为期两个月的学习、考察和交流,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英国的教育体系和办学现状,感触很深。
英国教育给我的总体印象是:简单朴实,没有深奥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直达人的心灵,而且惠及所有孩子。
具体表现为:1、全民免费义务教育时间长(3—18岁),其中苏格兰更是实现了大学免费教育,政府保证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的福利。
2、政府完全简政放权,几乎没有像我们这么庞大的教育行政机构,负责学校的多是社区教育专员或议员。
理事会治理下的校长负责制让学校没有多个“婆婆”指挥,办学完全自主,除了教育部统一的教学大纲外,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3、在校学习时间短(小学不超过5小时),中小学零课业负担,注重生活技能及动手能力培养,保障孩子充足的睡眠与运动。
被写入教育法规的小班化教学,让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适合人发展的教育,我将中英基础教育进行了对比,思考如下。
一、好的教育应该具有人文精神在西方人眼里,教育是一种服务,常态环境下每班10—30人的小班,每校500人左右的规模,让校长和教师有更多精力更好地为孩子幸福成长服务。
英国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每个孩子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
孩子是国家的财富,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所有孩子都有受教育权利,哪怕是残疾孩子和黑人孩子。
在英国,教育的公益慈善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关注弱势群体,遍地都是特殊学校(光伦敦就有100多所)且地位崇高,经常受到王室接见。
在英国的课堂上,教师普遍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助教与特教的有益补充,彰显了人性关怀。
所有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是秘密,学校从不公布分数和排名,校长老师特别和蔼可亲,不吝蹲下身子或跪在地上为孩子辅导、安慰受委屈的孩子,令人无不动容。
我们从校长、教师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他们不光真心爱孩子,而且爱每一个孩子!英国有极为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各个城市、州郡、小镇都有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学馆和教堂,免费开放。
浅谈中英教育差异比较论文由于中英国家的文化习俗的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等等,因此中英教育具有一定的差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英教育差异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英教育差异论文篇一:《浅析中英教育模式的差异》摘要:中英两国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两国在教育体制上和日常的教学活动模式上都有很大差异。
笔者曾亲历英国教育,本文以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笔触浅析了中英教育模式的巨大差异。
关键词:教材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和开展任务型教学合作探究近年来,中国的教育体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做着相应的改变,新课程改革已经逐渐在全国各大中小学校开展起来,但就其效果而言,褒贬不一。
除去固有的考试体制的因素外,如何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笔者有幸于2013年去英国奇切斯特大学学习,后深深有感于中英教学模式的巨大差异,遂写此文与广大师生共勉。
一、英国的教育体制和日常教学活动首先,我们先大概了解一下英国的教育体制和日常教学活动。
英国教育总体来说分为四个阶段:3岁到5岁的幼儿园教育,义务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5―16岁),延续教育(Further Education,16岁以上)和高等教育阶段(Higher Education 18岁以上)。
其中的Further Education阶段相当于我们的高中教育。
英国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与中国不同。
一般的学校的教学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每周五下午放学后,每个学校都会进行集会(Asembly)。
基本教学时间从早晨八点四十或九点到下午三点半,午饭时间仅有40分钟。
早上五节课,每节时长1小时。
他们上课的方式与我们也不一样。
在中国,一个班级的学生每天都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不同的任课老师进进出出。
而在英国,进进出出的是学生,不同的学科在不同的教室上课,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同学。
课间的走廊里,学生们都在快速地寻找下节课的教室,那种感觉和我国的大学差不多。
经纬度·JingWeiDu行走英国:从中英教育差异看基础教育62·EDUCATOR·经纬度 JingWeiDu这和我国“父亲在外喝酒交往,妈妈在家打牌上网,外婆持家休养无望,孩子桌前游移彷徨”的一家“多点”现象形成强烈对比。
共同动手“干”在一起 在家庭中,无论大小事,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此过程中,长辈都会给予悉心指导和帮助,本校前往游学“家务事零基础”的几位同学在Family party上都奉上了自己做得像模像样的面包、蛋糕等“佳作”,这实在让人另眼相看。
周末集体出行,“游”在一起 威尔士人高度重视家庭步调一致,一般的周末,一家人都会集体出游,共同享受美好时光,这与我国周末“各自为政”现象再次形成强烈对比。
分别时坚持拥抱,“心”永远在一起 家长和孩子每一次分别无一例外都会拥抱,每一次拥抱都会听到发自内心的“l love you, have a nice day”,如此落实的细节和情感教育,是我国众多家庭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的重要事务。
比较中英基础教育差异通过所见、所闻、所思,笔者强烈感到中英教育不仅在形式、内容、评价等多方面存在显性差别,而且在育人观念、无意行为示范、期望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隐性差异。
受能力和篇幅限制,现在无法将“中英基础教育差异”逐一表述,特择取以下六点不同供大家商榷:中英基础教育存“远近”差 英国教育基于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重视孩子认知基础、情感基础,利于孩子愉快学习并且学能致用,具有“近”的特点。
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规范严谨,但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所学非当前所能用,且严格考试,学生失败体验多于成功体验,思想负担过重,具有“远”的特质。
社会示范重点各异 英国社会在礼貌待人、优待弱者、爱护环境等多个方面,社会大量的正面示范,对青少年进行的是积极的正面引导。
我国当前社会示范更多的是无视规则横穿公路、无视安全斗气行驶等,社会对青少年负面示范较多。
中英两国中小学教育若干问题比较中英两国中小学教育若干问题比较文/吴火燃摘要:英国的中小学教育非常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国则更多地其主要职责是对本年级儿童进行个别辅导。
这种双轨并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发扬了班组授课制系统讲授、成批培养、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势,又克服了其在因材施教上的不足,充分照顾到了每个儿童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
而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要实现人人平等的教育就无法满足个别辅导系统化的要求。
我国的受教育人口很多,教师的教学压力大,除了边远的地方外,我们中小学的班级规模都是超大容量的,一个班级可以有大几十的学生,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教师只能重视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平等受教育的公平性,容易忽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再加上我国对个别辅导没有相应的规定,就算是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那也只能是针对几个个别的学生而已,学生的受益面不广,严格地说,因材施教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英国中小学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充分体现了对个别教育的重视。
通常学校对每个年级和每个班级订有整体性教学计划。
整体计划规定了儿童必修课程的门类、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
与此同时,任课的情况、家长建议、突发性事件等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这种在一定框架内灵活选择授课材料的做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奇感,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英国的中小学生一节课50分钟,通常教师只讲授15——20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己钻研教材或独立完成作业与练习。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提纲挈领地讲透教材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巡回解答和指导。
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教师围着学生转。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五花八门。
走进教室,你会看到有的在研读课本,有的在相互讨论,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教师询问。
尽管教学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静整齐,可是学生的学习神情都很专注、很投入,而且课堂气氛富有生机,十分活跃。
这种以儿童主体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积极状态。
中英基础教育比较分析(一)
许言忠原南渡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
题外话
1.时间地点的表述:
与中国相反:从小到大
例如:苏曼中心地址67Ayres Road
2.思维差异
找零钱
心算,整到零
演绎,零到整
思维
效率,形象,继承
细致,逻辑,创新
灵活和古板
工作,生活,社会(日记本,不管是地位显赫的高官,还是一般平民,都是必备的)
英国教育的特点:
传奇色彩的苹果树和牛顿的故居
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
有100人获诺贝尔奖(英国人口六千万人) 看起来极不显眼的教育
每个学生只有一个老师教,认为学生是自己成长的不是教出来的.
中英教育回顾:
中英教育改革的动机:
中国:被动学习,应试教育社会发展的要求英国:社会的压力,社会发展的要求更高层次的改革
Every child matters每一个孩子都重要
中英教育改革:
中国
学生为教育主体教育的自主性,个性化和社会化学分制学业成绩,成长记录独立探究.动手操作
英国
教育的公平性每一个孩子同等重要基础语文和算术现代职业,劳动技能
中英教育基本差异:
体系:
中国
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规定教科书,循序渐进授课,大量练习中获取知识
英国
国家课程标准课程说明(包括知识点及考试)由考试机构提供模块,参考书,笔记,极少量练习.
教学:
Term 6周1周6周
中英教育基本差异:
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课外学习
中国
注重特殊技能的培养学生兴趣可能不是第一位的父母积极关注
英国
小孩的兴趣基本上是第一位的广泛的社会资源父母的积极参与
学龄前教育
义务教育
中英儿童教育的比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