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策略、方案、计划
- 格式:docx
- 大小:22.88 KB
- 文档页数:3
软件测试策略与计划一、引言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而软件测试策略与计划则是测试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规划。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软件测试策略与计划,以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软件测试策略1. 软件测试目标在制定软件测试策略时,首先要明确测试的目标。
测试的目标可以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根据软件项目的特点,明确测试目标可以更好地指导测试的方向和方法选择。
2. 测试方法选择在软件测试策略中,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灰盒测试等。
根据软件的复杂程度、测试要求和时间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测试方法以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度。
3. 测试资源分配软件测试涉及到测试人员、测试环境、测试工具等资源的分配。
在制定软件测试策略时,需要合理安排测试资源的使用,以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要考虑到测试资源的限制和优化,提高测试效果和效率。
三、软件测试计划1. 测试阶段划分软件测试计划应该明确测试工作的具体阶段和内容。
通常可以将测试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不同的阶段,并设定相应的测试目标和时间进度。
2. 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是测试工作的核心,测试计划中需要明确测试用例的设计和编写方式。
测试用例应涵盖各种边界情况、异常情况和常规情况,以确保软件在各种情况下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3. 缺陷管理在软件测试计划中,缺陷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计划中需要明确缺陷记录和跟踪的方式,以及缺陷修复和验证的流程。
合理的缺陷管理可以帮助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
4. 测试评估与总结在软件测试计划的末尾,应该包含测试评估和总结的内容。
通过对测试工作的评估,可以了解测试的效果和进展,从而及时调整测试策略和计划。
同时,在总结中也可以提出对后续测试工作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总结软件测试策略与计划是软件测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软件质量和项目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制定软件测试策略与计划时,需要明确测试目标、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合理分配测试资源,并在测试计划中明确测试阶段、测试用例设计和缺陷管理等内容。
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案概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案的制定是关键步骤。
通过制定有效的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案,可以确保软件质量的提高,减少潜在的错误和缺陷。
本文将介绍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案的概念,以及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案。
测试策略测试策略是测试活动的整体计划和方法,涵盖了测试的目标、范围、资源、时间和风险等方面。
一个好的测试策略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定义明确的测试目标:明确指定测试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标准,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2.考虑到软件特性和用户需求:测试策略应该根据软件产品的特性和用户需求来制定不同的测试方法和技术。
3.合理安排测试资源:合理分配测试资源,包括人力、时间和工具等,确保测试活动的顺利进行。
4.风险评估和管理:针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
5.定期评估和改进策略:定期进行测试策略的评估和改进,根据项目的变化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个典型的测试策略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元素:•测试目标和范围:明确指定测试的目标和范围,以及要测试的功能和系统。
•测试方法和技术:选择适合的测试方法和技术,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自动化测试等。
•资源和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测试资源,制定测试进度计划,确保测试活动的按时完成。
•风险评估和管理: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评估和管理。
•缺陷跟踪和管理:建立缺陷跟踪系统,及时记录和解决发现的缺陷。
•测试报告和评估:生成测试报告,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测试方案测试方案是测试策略的具体实施计划,是根据测试策略制定的具体测试活动和测试计划。
一个好的测试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元素:1.测试环境和工具:明确指定测试所需的环境和工具,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2.测试用例: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覆盖各个功能和系统,确保测试的全面性。
3.测试数据:准备合适的测试数据,包括正常数据、边界数据和异常数据等。
4.执行计划:制定测试的执行计划,明确测试的时间、顺序和优先级等。
软件测试方案测试策略测试计划一、测试方案。
# (一)测试目标。
咱们这个软件啊,就像一个小怪兽,咱得把它全身上下都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啥毛病。
目标就是要确保这个软件能像个乖宝宝一样,按照咱们预期的那样正常工作,别给用户使小性子。
比如说,用户点击某个按钮的时候,它就得听话地做出正确反应,可不能乱跳或者死机啥的。
# (二)测试范围。
1. 功能测试。
把软件的每个功能都当成是一个小玩具,要一个一个地玩,看看是不是都能正常玩起来。
从登录注册开始,到各种复杂的业务功能,像下单买东西啊,或者上传文件之类的。
就像你去超市试吃一样,每个小点心(功能)都得尝尝味道对不对。
2. 界面测试。
这软件的界面就像人的脸一样,得看着舒服。
检查那些按钮啊、菜单啊、文字排版啥的,有没有歪歪扭扭的,颜色搭配是不是辣眼睛。
要是界面长得太丑或者不好操作,用户可能扭头就走了。
3. 兼容性测试。
这个软件可不能是个挑三拣四的主儿。
要在不同的浏览器上(像Chrome、Firefox、IE那些),还有不同的设备(手机、平板、电脑)上试试,不管是苹果的还是安卓的设备,都得能友好相处,就像不同性格的小伙伴能一起愉快玩耍一样。
# (三)测试资源。
1. 人力。
我这个测试小能手肯定得在,再拉上几个小伙伴。
就像组成一个超级战队一样,有人专门负责功能测试,有人盯着界面,还有人去搞兼容性的事儿。
2. 测试环境。
得搭建一些模拟的环境,就像给小怪兽(软件)建几个不同的小窝(测试环境)。
有开发环境,就像小怪兽的产房,我们可以先在这儿初步看看它的样子;还有测试环境,这就是小怪兽的训练场,我们可以在这儿对它进行各种严格的训练(测试);最后还有预生产环境,这就快接近正式的战场了,在这儿再检查一遍,确保小怪兽能适应真实的世界。
# (四)测试方法。
1. 黑盒测试。
把这个软件当成一个黑盒子,我们只看输入和输出。
就像喂小怪兽吃不同的东西(输入),然后看它拉出来的东西(输出)对不对。
不管它肚子里(内部代码)是怎么运作的,只要它给我们的结果是正确的就好。
标题:系统的测试方案引言:系统的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
一个完善的测试方案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缺陷、减少风险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系统的测试方案,其中包括了测试目标、测试策略、测试方法、测试环境和测试计划等内容,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测试方案,以确保系统的质量。
一、测试目标:1. 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设计要求完成。
2. 发现系统中的缺陷和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修复。
3. 测试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确保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
4. 测试系统的安全性,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5. 确定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用性,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操作方式。
二、测试策略:1. 黑盒测试:针对系统的功能和接口进行测试,不考虑内部结构,重点测试输入输出是否符合预期。
2. 白盒测试:测试系统的内部逻辑和数据结构,重点测试代码覆盖率和程序的可靠性。
3. 灰盒测试:结合黑盒和白盒测试的方法,综合考虑功能和内部结构的测试。
三、测试方法:1. 单元测试: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独立测试,验证每个模块的功能和正确性。
2. 集成测试:将各个模块相互组合测试,验证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是否正常。
3. 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完整性的测试,模拟实际使用场景,验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4. 安全测试:测试系统的安全性,包括对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保护措施进行检验。
5. 兼容性测试:测试系统在不同环境和平台上的兼容性,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四、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列出测试所需的硬件设备和配置要求,例如服务器、计算机、网络设备等。
2. 软件环境:列出测试所需的软件和工具,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测试工具等。
3. 测试数据:准备测试所需的数据,包括正常数据、异常数据、边界数据等。
五、测试计划:1. 制定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阶段和任务,列出测试的时间和资源安排。
2. 编写测试用例:根据需求规格书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数据、预期结果和执行步骤。
测试计划方案一、引言测试计划是软件测试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详细描述了测试活动的策略、方法和计划,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测试计划方案,以供参考和借鉴。
二、目标和范围测试计划的目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对特定软件进行全面有效的测试。
本测试计划适用于XXX软件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和可靠性测试。
三、测试策略1.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是否满足规定的功能需求,包括正常输入测试、边界条件测试、异常输入测试等。
2. 性能测试:测试软件在各种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并发能力等。
3. 安全性测试:测试软件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渗透测试等。
4. 可靠性测试:测试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包括压力测试、稳定性测试等。
四、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详细描述测试所需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2. 软件环境:详细说明测试所需的软件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浏览器等。
3. 配置管理:描述如何管理测试环境的配置,包括配置管理工具、版本控制等。
五、测试任务和时程1. 测试用例编写:确定测试范围后,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并进行评审。
2. 测试用例执行:按照测试计划进行测试用例的执行,并记录相应的测试结果。
3. 错误管理: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错误进行跟踪和管理,包括错误报告、错误修复等。
4. 测试报告编写:根据测试结果撰写测试报告,包括测试覆盖率、测试通过率等。
六、风险管理1. 风险识别:识别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进行风险评估。
2. 风险评估:评估各个风险的潜在损害程度和发生概率,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风险避免、减轻风险等。
七、资源需求1. 人员需求:确定测试所需的人员数量和角色,包括测试经理、测试工程师等。
2. 工具需求:确定测试所需的工具和软件,包括测试管理工具、自动化测试工具等。
软件项目测试方案一、引言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过程,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测试方案旨在描述软件项目测试的目标、测试策略、测试环境、测试计划以及测试方法。
通过执行本测试方案,可以发现软件中存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修复,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测试目标1.发现软件中存在的缺陷,确保软件的质量。
2.确保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符合用户需求和预期。
3.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确保软件的安全性,防止潜在的安全漏洞。
三、测试策略1.风险导向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优先关注和测试可能导致软件崩溃或功能错误的关键功能和模块。
2.功能导向测试:测试团队将严格按照软件的功能需求进行测试,确保软件的功能完整性和正确性。
3.性能导向测试:通过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测试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确保软件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性能和响应时间符合要求。
4.安全导向测试:测试团队将通过黑盒测试和灰盒测试的方式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安全漏洞。
四、测试环境1.硬件环境:测试人员将使用具备相对较高配置的计算机作为测试环境。
2.软件环境:测试人员将使用适当版本的操作系统、浏览器和数据库作为测试环境。
3.网络环境:测试人员将使用适当的网络环境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网络情况。
五、测试计划1.测试目标:明确测试的目标,包括测试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
2.测试范围:确定测试的范围,包括涉及的功能模块和测试用例。
3.测试资源:确定测试所需的硬件、软件和人员资源。
4.测试时间表:制定测试的时间计划,包括测试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5.测试交付物:明确测试交付物的要求和格式,包括测试报告和缺陷报告等。
6.测试风险:评估测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六、测试方法1.单元测试:对软件的每个单元(函数、方法等)进行测试,确保其功能正确和完整。
2.集成测试:将各个单元组合在一起进行测试,确保各个单元之间的协作正常。
3.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测试,测试其功能、性能和安全性。
软件测试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软件测试方案的完整版。
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它有助于发现和修复潜在的缺陷,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方案将介绍测试的目标、策略、方法和计划。
2. 测试目标我们的测试目标是确保软件的功能完整性、稳定性和性能。
具体目标如下:- 验证软件的各项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要求进行实现。
- 发现并修复软件中的潜在缺陷和错误。
- 确保软件在各种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测试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3. 测试策略我们将采用以下测试策略:- 黑盒测试:对软件的功能进行测试,不考虑内部实现细节。
- 白盒测试:对软件的内部逻辑进行测试,确保各个分支和路径的正确性。
- 集成测试:对软件不同模块之间的交互进行测试,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协同工作。
- 性能测试:测试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
- 安全性测试:测试软件的安全性,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4. 测试方法我们将采用以下测试方法:- 手动测试: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用例手动执行测试。
- 自动化测试:使用测试工具和脚本进行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 并发测试:测试软件在并发访问的情况下的性能和稳定性。
- 随机测试:随机生成测试用例进行测试,以发现潜在的边界问题和异常情况。
5. 测试计划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测试:1. 确定测试范围和测试目标。
2. 编写测试用例和测试脚本。
3. 执行手动测试和自动化测试。
4. 记录测试结果和缺陷。
5. 修复缺陷并重新执行测试。
6. 完成测试报告,总结测试结果和经验教训。
6. 测试资源和时间安排我们将分配适当的测试资源,并按照以下时间安排进行测试:- 阶段1:需求分析和测试准备 (2天)- 阶段2:功能测试 (5天)- 阶段3:性能测试 (3天)- 阶段4:安全性测试 (2天)- 阶段5:测试总结和报告编写 (2天)7. 风险管理我们将识别和管理测试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测试环境的不稳定性、测试数据的不准确性等。
软件测试整体计划及方案软件测试整体计划及方案一、引言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软件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可以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保证软件的可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份软件测试的整体计划及方案,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策略、测试方法、测试资源和进度安排等内容。
二、测试目标1. 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和问题,确保软件的质量达到用户的期望。
2. 评估软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检验软件是否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3. 提供详细的测试报告和建议,帮助开发团队改进软件,提升用户体验。
三、测试策略1. 决定软件测试的范围和深度,确定测试的边界和主要测试对象。
2. 制定合理的测试用例,覆盖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特性。
3. 采用适当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等,以提高测试的效率和覆盖率。
4. 制定问题报告的规范和流程,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测试方法1. 功能测试:通过对软件的各个功能进行验证,发现功能缺陷和问题。
2. 性能测试:对软件进行负载、压力、并发等测试,评估其性能和稳定性。
3. 安全测试:检查软件的安全性,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
4. 兼容性测试:验证软件在不同平台、浏览器和设备上的兼容性。
五、测试资源1. 测试环境:搭建合适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
2. 测试工具: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如自动化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等,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3. 测试数据:准备测试数据,覆盖不同的测试场景和用例。
六、测试进度安排1. 制定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时间、范围和资源需求,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
2. 制定测试任务:将测试计划细化为具体的测试任务,分配给测试团队成员。
3. 执行测试任务:按照测试计划和任务安排,进行测试工作,并记录测试结果和问题。
4.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问题定位和分析,提供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5. 编写测试报告:总结测试结果和经验,在测试报告中提供详细的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
测试策略VS测试计划、测试⽅案⽇常测试⼯作中,或多或少有听说过测试策略的术语,⼀开始所理解的概念⽐较模糊,很容易和测试计划、测试⽅案混淆,但这个东东实实在在的贯穿在测试过程中不可忽略。
鉴于此,对实际⼯作的相关场景作⼀些简单的梳理和总结,以作参考,不完善之处后续再作优化。
⼀、测试计划测试计划:是对测试全过程的组织、资源、原则等进⾏规定和约束,并制定测试全过程各个阶段的任务以及时间进度安排,并提出对各项任务的评估、风险分析和管理需求。
简⾔之,测试计划是从管理⾓度对整个测试活动进⾏规划和控制。
制定测试计划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1.概述项⽬背景、测试范围(所需测试的特性)、参考⽂档(需求⽂档、会议记录、同类项⽬的参考说明)2.组织形式测试涉及⼈员及其职责的划分3.测试范围确定被测特性有哪些,然后按照功能性、⾮功能性的分类,对系统模块&⼦模块进⾏划分,重要级别的设置4.测试通过与否的标准根据对测试系统的预判,与项⽬经理协商并由其确认来定义项⽬通过&不通过的准则(如:测试覆盖率、缺陷修复率...)5.测试挂起&恢复条件1)测试挂起:考虑测试过程中发⽣⼀些内外部问题致使测试受阻,⽤例⽆法执⾏的情形,由项⽬经理确认2)测试恢复:导致阻塞的问题确认已被修复后,由项⽬经理确认恢复测试6.测试进度⼈⼒分布计划计划编制原则:1)尽量准确预估整个测试活动所需的⼈⼒和持续时间2)讲⼀个阶段分成若⼲个能进⾏有效监控的⼩阶段3)计划结构和进度须清晰明了,便于阅览、检查4)结构包括:任务、负责⼈、检查⼈、时间进度条⼆、测试⽅案测试⽅案:是描述被测对象需要测试的特性、测试的⽅法、测试环境的规划、测试⼯具的设计和选择、测试⽤例的设计⽅法、测试代码的设计⽅案。
简⾔之,测试⽅案是从技术⾓度对整个测试活动进⾏规划和控制。
制定测试⽅案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1.概述描述软件项⽬的背景(如:项⽬名称、项⽬时间、项⽬⽬的)、测试范围、参考⽂档2.测试环境1)软硬件环境硬件设备:电脑配置、⽆线路由器、⼿机...软件设备:应⽤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型号&版本2)⽹络构成测试环境的⽹络结构、拓扑图3)环境搭建测试所需的环境搭建步骤、要求、注意事项4)测试⼯具所需的测试⼯具,如:LR、Jmeter、Postman、AppScan、AWVS...3.测试策略说明此项⽬将要采取哪些测试⼿段与⽅法结构包括:功能性/⾮功能性-系统模块&⼦模块、测试要点、测试要点说明、测试数据描述、优先级、测试⽅法、⽤例设计⽅法4.测试风险评估与预防评估项⽬测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设置不同的风险等级,并提前分析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构包括:风险描述、风险等级、风险来源、产⽣阶段、预防措施、对策责任⼈测试计划提出“做什么”,测试⽅案明确“如何做”,测试⽅案需要在测试计划的指导下进⾏。
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案简介测试策略是指为了完成软件测试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测试规划和决策的方法。
而测试方案是测试策略下的具体实施方案。
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案的编制对于软件测试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如何制定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案,以保证软件测试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测试策略测试策略是为了明确测试的目标、范围和方法,以及项目的约束条件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
测试策略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测试目标:明确测试的目的和预期结果,例如发现软件缺陷、验证需求等。
2.测试范围:确定需要测试的软件模块和功能。
根据软件的复杂性和时间限制,可以采取逐步扩大测试范围的方式,逐渐增加测试覆盖度。
3.测试方法:选择适合项目的测试方法,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等。
同时,也要考虑到自动化测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4.资源分配:分配足够的测试资源,包括测试人员、测试环境、测试工具等。
确保测试活动的顺利进行。
5.时间计划:合理安排测试时间,避免测试进度滞后对项目造成不必要的延迟。
6.风险评估:评估测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在制定测试策略时,还要考虑到项目的特殊需求和约束条件。
例如,如果项目需要满足特定的安全要求,测试策略需要重点关注安全方面的测试。
如果项目需要满足性能要求,测试策略需要重点关注性能方面的测试。
测试方案测试方案是测试策略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根据测试策略制定的一系列测试计划和流程。
测试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点:1.测试计划:根据测试范围和时间计划,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阶段、测试任务、测试人员的分配等。
2.测试用例设计:根据需求规格和设计文档,设计测试用例,包括正常场景、异常场景和边界场景的测试。
3.测试环境配置:搭建适合测试的环境,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确保测试环境与实际使用环境尽量一致,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4.测试执行:根据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进行测试执行。
测试策略/方案/计划
测试策略
测试策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测试需求、资源配备及工程环境,因地制宜剪裁测试工作,形成测试工作的测试流程。
对于一个小项目做大测试是得不偿失的,同样,对一个大项目做小测试也是不负责任的。
通常,对于工作量小于5个人月的普通商用软件,重点应该抓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及GUI测试等)及验收测试,而不宜铺排开来,面面俱到。
而对于一个工作量接近30个人月的中型商用软件而言,一般应该认真完成需求验证、设计验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及验收测试,而不宜只关注系统测试。
但这并不绝对,针对产品的测试流程设计还需要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比如,用户希望软件有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这时,就应该考虑采用快速原型生成工具来进行用户界面设计的测试; 又如用户希望软件有较好的健壮性,这时,就应该考虑进行相应的负载测试/可恢复性测试等性能测试内容。
一个好的测试策略设计应能清楚地回答下列问题:是否在测试成本与测试预期效果之间达到了最佳平衡?是否在测试需求与测试活动安排之间达到了最佳平衡?策略设计形成的技术路线是否在工程实际与企业质量承诺之间达到了最佳平衡?策略设计形成的技术路线是否具有可行性?有无设计依据?
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是对测试策略设计形成的技术路线的进一步细化。
如某一技术路线规定了某小型软件项目测试工作要重点围绕“功能测试与验收测试”展开。
那么测试方案设计阶段就必须具体定义哪些功能需要被测试到,以及如何去测试,哪些部分需要做验收,以及采用什么形式做。
测试方案的设计除了要明确定义各个测试活动的对象、执行人员、测试进度、放行标准等一系列属性外,还要充分考虑到成本与技术可行性。
一个好的测试方案总是遵循以下设计原则:测试成本与测试工作产生的效益处于最佳比值; 各具体测试活动描述清晰,目标明确,内容完备; 测试手段是可行的; 测试产生的结果是可以用于指导产品质量改进的。
多参考软件开发管理类文档,在测试的时间进度安排上与开发保持同步,如果是整机测试,还需要考虑硬件开发团队的进度计划。
测试资源的配置:
最常见的就是角色安排多,测试人员少。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招募测试人才,建设高效测试团队。
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么,就需要考虑一下变通之策:外包和外协都是不错的处理办法。
不同部门之间配置专门的接口人负责项目信息的快速有效传递,减少人多口杂或信息不流通引起的项目风险。
建议适当考虑自动测试工具,某些工具的确能减少工作压力。
了解测试团队各成员的专业技能与兴趣也是很重要的,避免无人担当相应角色。
测试标准的设定:
测试标准以用户需求和功能技术规范文档为基础,根据项目不同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标准,切不可一成不变。
尽量提高测试困难部分的标准:如自动化测试工具开发/环境搭建的标准,集成测试的执行规范,性能测试的执行手册等等。
高要求才能出好产品,往往最困难的部分,就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同时,也是整个测试团队需要提升和学习的重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