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解说词
- 格式:doc
- 大小:273.08 KB
- 文档页数:15
徽州文化导游词3篇下面是带来的徽州文化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徽州文化导游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部落的徽州,昔时下辖有黟、歙、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六县,因其历史悠久,故此显得古味盎然,就连其地名的取定也都透现出厚重浓烈的历史文化意蕴。
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徽州故地是置县居前,设郡(或州或府)在后,所以在此就先说六县的地名由来。
黟县创设于秦始皇统治时期,它的得名与黄山有关,因黄山的花岗岩山体苍黛黝黑,故秦代前后人们称作黝山,始皇置县于其南,故名黝县。
三国孙吴当政时将黝易作黟,于是黝山就成了黟山[注:直到唐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崇信道教的唐玄宗下诏改黟山为黄山才退隐其名]。
同样始置于秦始皇时代的歙县之取名则跟秀水相牵连。
它出自“翕,意为水流汇合,在今歙县雄村境内渐江(新安江)与练江汇合处有古地名曰歙浦,秦始皇于此地界置县,故名歙县。
休宁县缘于县城附近的灵鸟山之名,该山原曾名鸺山(今名凤凰山),公元208年孙吴政权曾于其南置县,称为鸺阳县,未久即简化成休阳县;后到公元598年,隋文帝把它改称休宁县。
婺源县的取名同水系有缘,该县境内流淌着一条谓称婺江的河流,据《婺源县志》载云:“以婺州水之源,因名。
,婺源由此得名。
祁门县则因由当地的两处地方而来,据《续文献通考》载云:“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
“祁门由此而来。
绩溪县的得名则与河流脱不了干系。
据《元和县志》载云:其县境内“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
至于“徽州,据《宋书•地理志》载:“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古往今来其地名来源众说纷纭。
其中因地理因素与词义因素而取名者就各有两种:地理因素方面,其一缘于山水之名,其二缘于地方之名,这些均与上述六县地名由来或近或同。
“山水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有徽岭与徽溪,故得名徽州,自南宋罗愿《新安志》始载起,后世元、明、清的历代志书都沿用这一传统说法,如清弘历(乾隆帝)《徽州府志》云:“盖郡境存徽岭、徽溪,扬之水出焉,说者以为取诸此;“地方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另有“大徽村,徽州由此取得,《太平广记》及《徽州府志》里就持存有此说法。
走进徽州,走进徽州的村落。
像很多落户徽州的宗族一样,西递的胡氏,也是带着一个百转千回的故事来到这一片山水之间的。
《西递明经胡氏壬派宗谱》说,西递的胡氏本来姓李,他们的祖先出自帝王之家,他们是唐朝李世民的后代,落在徽州,便长成西递的平常人家了。
胡门一族从婺源迁到了西递,并在西递生根发芽,然后枝繁叶茂。
追慕堂是建在西递的胡家祠堂。
走马楼坐落在西递村头,这一幢修建于道光年间的建筑,是西递的胡家常说常新的话题。
我们从走马楼上下来,走了很远的路,还能听到落日的楼头,传过来的琅琅书声。
2000年的岁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西递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们说,这样的乡村是古老文明绵绵不绝的化石,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典范。
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还有宏村。
前来宏村考察的专家说,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蕴含着无限的优美。
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古老而朴素的民居和宁静又悠深的街巷,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意大利的威尼斯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可是这两个地方都是大城市,像宏村这样的乡村,真是举世无双啊。
聚住在宏村的是汪氏宗族,宏村的故事,它的开始与西递并无二致。
“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作牛肚,引泉为牛肠,”宏村是牛形的村落。
在宏村的承志堂,我们见到了大堂之上,安然端坐在太师椅上的徽州。
承志堂是清末宏村盐商汪定贵的私宅,四处奔波经营有方然后腰缠万贯的汪定贵最明确的想法是,富贵不归故里光宗耀祖,就像是穿一身华丽衣服在黑夜里行走。
如果说流水使宏村添了隽秀和灵动,那么,坐落在宏村的南湖书院,使这一方水土,又多了几分书卷气。
中央电视台十集文化系列片《徽州》解说词第二集:八千里路徽州人不蹲家,经营走八方。
无徽不成镇,离开家园的徽商,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的商帮集团。
山和山环抱之间的徽州,流水是进出的道路。
“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
在徽州,因为新安江,这条徽州的母亲河,这流水两岸美丽的风景,才有了沧桑的意蕴。
“歙山多田少,况其地瘠,其土骍刚,其产薄,其种不宜稷粱,是以其粟不支,而转输于他郡,则是无常业而多商贾,亦其势然也。
徽州古城导游词介绍徽州古城导游词1徽州古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峰拱秀,六水迴澜,山光水色,楚楚动人。
景区内古民居群布局高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牌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如同一座气概恢宏的历史博物馆。
徽州古城景区辖六个景点:东方凯旋门——许国石坊,徽商花园——新安碑园·太白楼,江南第一街——斗山街,徽商之源—渔梁古埠,徽州大观园——徽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行知纪念馆。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
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设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片,古今名人楹联佳名。
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
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新安碑园紧邻太白楼,此景区将碑园与园林溶为一体,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多式花墙、漏窗、洞门互相通透,碑廊曲折起伏曲折二百多米。
高处立亭,洼处蓄池,竹影婆娑,为徽州私家花园的风格,其园筑于披云峰上,有峰有楼有水,虽然咫尺之地,却是博大胸怀,饶有山野情趣。
徽州古城导游词2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强烈欢迎大家的到来,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易说乎”很荣幸能为各位嘉宾服务,我是大家今日的导游,我叫王兵,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我们的旅游车是这辆白色大巴,车牌号是12345,大家肯定要记住了,我旁边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他是驾车多年的老司机了,接下来就由我和司机师傅陪伴大家一起度过你们的歙县之旅!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歙县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东南邹鲁”的美誉,是我国有名的文化和艺术之乡。
如今我们走在古城的西门,大家看到的是保存完好的瓮城。
瓮城有内外城门和护城墙,两旁原有徽式的小肆,到如今我们还能看出它的古色古香。
走完瓮城,消失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一座古樵楼,传奇古时候,有位知府,为了镇制不吉利的山势,就在徽州府堂正前方建筑了这幢皇式楼阁。
最新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徽州古城导游词(5500字)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徽州古城。
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探索这座古城的魅力。
一、徽州古城的历史徽州,古称桐城,是安徽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唐代。
徽州地处两淮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
宋代以后,徽州成为了中国最富有的地区之一,素有“天下风光”。
徽州商人利用独特的商业智慧,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经济形式——徽商经济。
徽商经济在中国商业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为徽州古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徽州古城的文化1. 建筑文化:徽州古城的建筑文化独具特色,主要以徽派建筑为代表。
徽派建筑以其坚实美观、丰富精巧的装饰、巧妙的布局而闻名于世。
徽派建筑注重对称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并融合了汉族、藏族、回族等多种民族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
2. 美食文化:徽州古城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以徽菜为代表的徽州菜系独具特色。
徽州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丰富的口味和精美的摆盘而闻名于世。
徽州菜以其鲜嫩可口、独特创新的烹饪方式吸引了无数食客的目光,成为中国菜系之一。
3. 文学艺术:徽州古城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
宋代文学家陆游、袁枚,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王国维等都是徽州的文化瑰宝。
这里还有许多石碑、古墓、古籍等文化遗产,深受古文化爱好者的喜爱。
三、徽州古城的名胜古迹1. 宏村:位于安徽省司法县宏村镇,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宏村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徽派建筑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
2. 明园:位于徽州古城中心,是明代徽派建筑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明园占地面积广阔,建筑宏伟壮丽,是徽州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
3. 怀宁古城:位于怀宁县境内,是徽州古城的核心区域。
怀宁古城保存了大量的明代和清代建筑,是研究徽派建筑的重要遗址之一。
4. 西递、宏村:西递位于宏村镇西南,是徽派建筑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徽商之庙”。
2024年安徽徽州古城的导游词范文许国石坊耸立于县城闹市中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____年),是朝廷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而立。
许国明代嘉靖乙丑(公元____年)进士,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重臣,博行皇上“加恩眷酬”。
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形,石柱、梁坊、栏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吨的大块石料,且全部为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园石,雕饰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
成双结队的彩凤珍禽,翱翔雕梁之间,一个个飞龙走兽,扬威于画壁之中,十二只倚柱石狮,神态各异,体现出徽派石雕独特的表现手法。
现存的南樵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
东樵楼又名阳和门,原名钟楼,建于明弘治年间,为重檐式的双层楼阁。
这两座樵楼咫尺相望。
2024年安徽徽州古城的导游词范文(2)徽州古城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徽州古城。
我是今天的导游,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城市。
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誉为“千年徽州,百年商都”。
徽州古城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商贸模式,成为了古代的商业重镇和文化中心。
首先,让我们来到徽州古城的门楼。
这座门楼始建于清代,是古城的正门。
门楼高大雄伟,分为五层,层层叠加。
它是徽州古城的象征,也是迎接游客的标志性建筑。
站在门楼上,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的美丽景色。
古城里有许多古建筑,代表着徽州建筑的精髓。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庐州府衙。
庐州府衙是徽州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也是古代法治文化的代表。
这座建筑宏伟壮观,构造严谨,被誉为“蓄秀之窟,景胜之宅”。
衙门两侧的石狮子更是栩栩如生,栩栩欲动,被誉为“世界奇观”。
走在徽州古街,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古老的建筑、石板路、红墙绿瓦,处处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这里有许多有特色的古民居,如明清古宅、晋文化民居等,保留了古代生活的痕迹。
安徽徽州古城的导游词范文我来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那儿是个特别有古文化的一个县,因为那儿有座古城,叫“徽州古城”,在那儿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文化和智慧,还有我们歙县人的保护古文物的坚持力。
然而,在那儿的民风习俗,更是让人感到亲切,整个中国,每个省、市、镇,甚至是村,虽然都是过年,但每个都有每个的过法,在这儿我就来说说我们安徽是怎样过年的吧!由于我去老家时,已经是快三十夜了,过了大年十一就回千岛湖了,我懂得大概也就是这段时间我们要干什么,所以只能讲这段时间啦……这个腊八那天,是了解到的。
在腊八那天,许多人都出嫁了,俗话说:“腊七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所以小孩子们追着婚车跑,为的就是得到一包喜糖。
在小年夜那天,家家摆着几张桌子,迎接四面八方来的客人,大家下午娱乐,直到三四点就开始吃晚饭了,当晚,是由小孩来放烟花的。
假如在那儿的乡村里迷了路,需要帮助时,我们可不能这样称呼人家:“喂”、“哎”,必须先喊:“同志”、“朋友”、“老人家”,看见人家抱着孩子,要夸孩子:“胖”、“壮”,可不能说:“肥”、“重”。
这是我们那儿的讳忌。
大年初一,是我们那个村里最热闹的一天了,因为家家都起得很早,为的是去看表演,在村里的小广场里,那里聚满了人,愿意演出节目可以自愿上去演,不管差不差,好不好,都是有奖品的。
我懂得就是这些了,希望大家能去安徽玩玩!安徽徽州古城的导游词范文(2)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安徽徽州古城。
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的古城。
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活着的博物馆”。
这座城市始建于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徽州古城是中国最早的商埠之一,也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徽商之乡”。
徽州古城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首先,这里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风堂、屯堡等。
唐风堂是一座仿唐代建筑,始建于明代,风格古朴典雅。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5篇最新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
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
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
你去过安徽徽州古城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感谢您的欣赏。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1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易说乎”很荣幸能为各位嘉宾服务,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我叫王兵,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我们的旅游车是这辆白色大巴,车牌号是12345,大家一定要记住了,我旁边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他是驾车多年的老司机了,接下来就由我和司机师傅陪伴大家一起度过你们的歙县之旅!!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歙县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东南邹(zou)鲁”的美誉,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和艺术之乡。
现在我们走在古城的西门,大家看到的是保存完整的瓮城。
瓮城有内外城门和护城墙,两旁原有徽式的小肆,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出它的古色古香。
走完瓮城,出现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一座古樵楼,传说古时候,有位知府,为了镇制不吉利的山势,就在徽州府堂正前方建造了这幢皇式楼阁。
为了区分,特地少造了两根柱子,谁知被人告状说是与皇帝分庭抗礼,结果以欺君之罪受酷刑而死。
如今,这幢构造独特的古谯楼成为了歙县博物馆。
我们在往前走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气势磅礴的许国石坊,许国石坊建于明朝,规模宏大、呈八脚结构,这样的牌坊举世无双。
坊主许国是三朝重臣。
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有功,回到老家歙县,建造了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
据说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脚牌楼,否则就是犯上。
当时徽州四脚牌楼林立,许国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脚牌坊,无法体现他的官重威显。
怎样才能与众不同呢?许国想了个“先斩后奏”的点子,许国建这座牌坊前后共拖了七、八个月才回朝复命。
由于超假,许国久默无声,皇上迷惑,责备说:“建坊这么久,不要说是四脚,就是八脚也都造好了”。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讲解(通用17篇)安徽徽州古城讲解篇1徽州古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峰拱秀,六水迴澜,山光水色,楚楚动人。
景区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牌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
徽州古城景区辖六个景点:东方凯旋门——许国石坊,徽商花园——新安碑园·太白楼,江南第一街——斗山街,徽商之源—渔梁古埠,徽州大观园——徽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行知纪念馆。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
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片,古今名人楹联佳名。
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
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新安碑园紧邻太白楼,此景区将碑园与园林溶为一体,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多式花墙、漏窗、洞门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蜒二百多米。
高处立亭,洼处蓄池,竹影婆娑,为徽州私家花园的风格,其园筑于披云峰上,有峰有楼有水,虽然咫尺之地,却是博大胸怀,饶有山野情趣。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讲解篇2欢迎你们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我是小导游郑晗,我会给大家带来旅途的快乐,让您无怨无悔!准备好了吗?请随我来吧!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歙县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在历史上有“东南邹鲁”的美誉,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和艺术之乡。
现在,我们走在古城的西门,你们看到的是保存完整的瓮城。
古城有内外城门和护城墙,两旁原有徽式的小肆,现在我们还能看出它的古色古香。
走完瓮城,出现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一座古樵楼,俗称二十四根柱。
传说古时候,有位知府,为了镇制不吉利的山势,就在徽州府堂正前方建造了这幢皇式楼阁。
为了区别于皇城城楼,特地少造了两根柱子,只竖立二十六根。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讲解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讲解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
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讲解,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讲解1出棠樾牌坊群,车行约十多分钟,便抵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歙县位于杭州、千岛湖、黄山、九华山旅游线的中心点,徽杭、屯芜公路在此交会,皖赣铁路穿越而过。
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丽。
境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园林、长亭、古桥、石坊、古塔到处可见,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
主要景点有:太白楼、新安碑园、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等。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
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片,古今名人楹联佳名。
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
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新安碑园紧邻太白楼,此景区将碑园与园林溶为一体,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多式花墙、漏窗、洞门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蜒二百多米。
高处立亭,洼处蓄池,竹影婆娑,为徽州私家花园的风格,其园筑于披云峰上,有峰有楼有水,虽然咫尺之地,却是博大胸怀,饶有山野情趣。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讲解2徽州古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峰拱秀,六水迴澜,山光水色,楚楚动人。
景区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牌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
徽州古城景区辖六个景点:东方凯旋门——许国石坊,徽商花园——新安碑园·太白楼,江南第一街——斗山街,徽商之源—渔梁古埠,徽州大观园——徽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行知纪念馆。
古徽州文化景区讲解词一、徽州历史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徽州文化景区。
徽州,古称新安,后改为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称徽州,元朝时废除,府治在歙县,下辖六县,行政区域袭唐制。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徽文化的发源地,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徽州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徽派建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徽派建筑的魅力。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特点是以黛瓦、白墙为主,注重装饰和意境的营造。
在古徽州区域内,你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它们以木结构为骨架,以砖、瓦、石为建筑材料,以斗拱、挑檐、马头墙为特色。
三、徽州艺术走进徽州,你会被这里独特的艺术气息所吸引。
徽州的艺术品既包括绘画、书法、诗歌等文学艺术,也包括砖雕、木雕、石雕等民间工艺。
这些艺术品体现了徽州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四、徽州风俗徽州风俗丰富多彩,有“典礼仪俗如林”之称。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徽州人传统的四大节日。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会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清明节则有插柳、祭祖等习俗;端午节时则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中秋节则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和活动,如重阳节登高、立夏称人、冬至节打年糕等。
五、徽州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徽州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
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可能是朱熹。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除了朱熹,还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黄宾虹、胡适、詹天佑等也曾在徽州留下深深的足迹。
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了京张铁路,被誉为中国铁路第一人。
他们的故事在徽州地区流传千年,让后人深深缅怀。
六、徽州文化说到徽州文化,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哲学、经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徽州的学术思想、商业文化、工艺美术等都有卓越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徽商文化,“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句流传甚广的民谣就反映了徽商的坚韧不拔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徽州文化导游词徽州文化导游词3篇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徽州文化导游词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徽州文化导游词3篇1徽州所辖区域从北宋宣和三年(1120年)至清宣统三年(1920年)的790年间除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的十年内称兴安府外,其余时期因朝代更迭而称徽州(宋)、徽州路(元)、徽州府(明、清),但"徽州"之名却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
民国元年(1920年)废府留县,"徽州"一名遂废,直到1949年5月设立徽州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徽州专区),但因管辖范围发生变动(徽州六县之一的婺源划属江西),其含义已与历史上的"徽州"也即"古徽州"有所出入。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府治歙县,六县即旧徽州府所属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
在将近78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古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
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县的土地所承载的、由六县历代先贤和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质上的,比如徽派建筑、徽菜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如新安理学、徽剧、徽州方言等等。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五篇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
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平方公里。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徽州古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峰拱秀,六水回澜,山光水色,楚楚动人。
景区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牌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
徽州古城景区辖六个景点:东方凯旋门——许国石坊,徽商花园——新安碑园·太白楼,江南第一街——斗山街,徽商之源—渔梁古埠,徽州大观园——徽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行知纪念馆。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
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片,古今名人楹联佳名。
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
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新安碑园紧邻太白楼,此景区将碑园与园林溶为一体,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多式花墙、漏窗、洞门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蜒二百多米。
高处立亭,洼处蓄池,竹影婆娑,为徽州私家花园的风格,其园筑于披云峰上,有峰有楼有水,虽然咫尺之地,却是博大胸怀,饶有山野情趣。
许国石坊耸立于县城闹市中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朝廷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而立。
许国明代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进士,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重臣,博行皇上“加恩眷酬”。
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形,石柱、梁坊、栏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吨的大块石料,且全部为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园石,雕饰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
成双结队的彩凤珍禽,翱翔雕梁之间,一个个飞龙走兽,扬威于画壁之中,十二只倚柱石狮,神态各异,体现出徽派石雕独特的表现手法。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范文介绍大全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
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
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始终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徽州古城导游词1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分割后安徽之“徽”的命名来源。
徽州古城(2)宋徽宗宣和三年(1120_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今歙县,从今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明清时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讨论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
今黄山市下属的徽州区长期来始终为歙县地治,于1988年1月划歙县7个乡镇成立。
歙县徽城镇古为徽州府城。
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始于唐大历五年(770年)。
自从晋太康元年(280后年)新安郡辖黟、歙、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以后,历有变动。
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阳县并入海宁县,新安郡辖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五县。
梁一般三年(520_年),划吴郡寿昌县归新安郡。
梁承圣二年(553年),分海宁、黟、歙三县各一部分置黎阳县,四县划出新安郡置新宁郡,治所海阳。
陈天嘉三年(562年)新宁郡并入新宁郡,辖歙、黟、海宁(黎阳县并入),始新、遂安、寿昌六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罢新安郡,废黟、歙二县入海宁县,划归婺州管辖。
开皇十一年复黟、歙二县,置歙州,州治黟。
开皇十八年,改海宁县为休宁县。
隋大业三年(620_年),改歙州为新安郡,领休宁、黟、歙三县,郡治休宁县万安山。
唐武德四年(620_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划休宁县西乡和乐平县怀金乡建婺源县,属歙州。
永泰二年(766年),划歙、休宁二县地设归德县,划黟县赤山镇和饶州浮梁县一部分设祁门县,划歙县华阳镇设绩溪县,均属歙州。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1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继续往前走,不远处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少年读书的崇一学堂了,后修建为陶行知纪念馆。
新建的部分与老馆衔接,仿徽派建筑,给人以情的熏陶,美的享受,行的启迪,力的源泉。
一进大门,宏伟典雅,风格独特的瞻仰厅展现在你的眼前。
“万世师表”匾额,金光灿灿,是宋庆龄手迹。
陶行知书写的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终生恪守的人生真谛。
正中“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金色大字,潇洒飘逸,刚劲有力,是对陶行知先生的誉称。
纪念馆里陈列着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和他生平事迹的图片、报刊以及世界著名人士的题字,陈设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令人肃然起敬!好了游客们,现在我们去今天的最后一个景点—鱼梁坝。
鱼梁坝是新安江水系中最大的滚水石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6米,高5米,条石砌筑,被古建筑专家誉为“江南都江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鱼梁坝始建于唐代,历代维修,现今的大坝是在清康熙年间重修的基础上于2000年修复竣工的。
“鱼梁夕照”为古歙八景之一。
鱼梁古街位于大坝东岸,作为古徽州的重要水路码头,当时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依河蜿蜒1000米,街道状如鱼鳞,又叫“鱼鳞街”。
接下来大家自由拍照参观吧,注意安全。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2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易说乎”很荣幸能为各位嘉宾服务,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我叫王兵,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我们的旅游车是这辆白色大巴,车牌号是12345,大家一定要记住了,我旁边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他是驾车多年的老司机了,接下来就由我和司机师傅陪伴大家一起度过你们的歙县之旅!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安徽徽州古城的导游词范文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安徽徽州古城!我将为大家介绍徽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
徽州是中国四大古代文化名城之一,是徽派文化的发源地。
徽派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工艺品和传统习俗而闻名于世。
徽州古城是徽州的中心,在这里可以看到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
徽派建筑以“三进四合院”为特色,结合了北方传统建筑的宽敞和南方传统建筑的精美,独具一格。
城内有许多古老的宅院,其中最有名的是徽州四大名楼之一的宏村,以其古朴典雅、独特精致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这里还有许多古老的街巷,如双卧、大护和巷尾等,保留了古代徽州的街道风貌,让人感受到徽州的历史沧桑和文化底蕴。
除了建筑之外,徽州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山,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黄山以其奇石、云海、温泉和松柏林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此外,徽州还有许多其他的名胜古迹,如歙县古街、西递和宁国古城等,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值得一游。
徽州的美食也是很有特色的,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丰富多样的菜肴而闻名。
徽州菜以其精细的切割技艺和浓郁的口味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徽州酱肉和锅贴,鲜嫩多汁,美味可口。
此外,还有徽州酱鱼、徽州狮子头和牛肉灌汤包等,都是徽州的特色美食。
徽州古城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地方,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徽派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瑰丽风貌,让人流连忘返,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希望大家可以在徽州古城尽情享受美食和文化,感受徽派文化的魅力。
各位游客朋友们,请跟随导游,我们一起游览徽州古城吧!。
徽州解说词1. 我跟你们说,徽州呀,就像一本厚厚的古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呢。
就像我爷爷,他总是坐在老房子的门槛上,眯着眼给我讲以前的事儿。
“娃呀,咱徽州以前可热闹嘞,那大街小巷都是做买卖的。
”我就好奇地问:“爷爷,那时候都卖啥呀?”爷爷笑着说:“啥都有,从精美的木雕到香喷喷的徽墨,就像一个大宝藏。
”每次听爷爷讲,我都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那个热闹的徽州。
在我心里,徽州就是充满神秘和故事的地方,就像一个藏着无数秘密的古老盒子。
2. 你们知道徽州的建筑有多神奇吗?嘿,那简直就是凝固的音乐!我有一次跟着老师去参观徽州古民居,一走进那个村子,就像走进了一幅水墨画。
同学小明惊讶地说:“哇,这些房子看起来好特别啊!”老师笑着回答:“这就是徽州建筑的魅力呀,看那高高的马头墙,像不像一个个音符在跳跃?”我仔细一瞧,还真像呢。
白墙黑瓦之间,仿佛藏着无数的乐章。
走在青石板路上,我想,这徽州的建筑不仅仅是房子,更像是古人留下来的艺术品,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他们的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3. 我觉得徽州的美食就像一场舌尖上的狂欢。
有一次去亲戚家,亲戚热情地说:“来,尝尝我们徽州的臭鳜鱼。
”我皱着眉头说:“这鱼臭臭的,能好吃吗?”亲戚哈哈大笑:“你尝了就知道啦。
”当我小心翼翼地吃了一口后,哎呀,那独特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
还有毛豆腐,那毛茸茸的样子有点吓人,可吃起来却是别有一番风味。
在徽州,每一道美食都像是一个惊喜,让你欲罢不能。
我想,这就是徽州美食的魔力吧,总能把看似普通的食材变成令人难忘的美味。
4. 徽州的山水呀,那可是大自然最得意的画作。
记得和爸爸妈妈去黄山玩,我站在山顶,激动地大喊:“哇,这也太美了吧!”爸爸拍着我的肩膀说:“这就是徽州的山水,像仙境一样。
”我看着那云雾缭绕的山峰,像一个个巨人站在那里,山下的河流就像一条绿色的丝带缠绕着。
妈妈感叹道:“这样的美景,真让人陶醉。
”我想,在这山水之间,人就像一颗小小的尘埃,但是却能感受到大自然最纯粹的爱。
徽州文化导游词3篇徽州文化(外文名:Huizhou Culture),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下面是学识网带来的徽州文化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部落”的徽州,昔时下辖有黟、歙、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六县,因其历史悠久,故此显得古味盎然,就连其地名的取定也都透现出厚重浓烈的历史文化意蕴。
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徽州故地是置县居前,设郡(或州或府)在后,所以在此就先说六县的地名由来。
黟县创设于秦始皇统治时期,它的得名与黄山有关,因黄山的花岗岩山体苍黛黝黑,故秦代前后人们称作黝山,始皇置县于其南,故名黝县。
三国孙吴当政时将黝易作黟,于是黝山就成了黟山[注:直到唐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崇信道教的唐玄宗下诏改黟山为黄山才退隐其名]。
同样始置于秦始皇时代的歙县之取名则跟秀水相牵连。
它出自“翕”,意为水流汇合,在今歙县雄村境内渐江(新安江)与练江汇合处有古地名曰歙浦,秦始皇于此地界置县,故名歙县。
休宁县缘于县城附近的灵鸟山之名,该山原曾名鸺山(今名凤凰山),公元208年孙吴政权曾于其南置县,称为鸺阳县,未久即简化成休阳县;后到公元598年,隋文帝把它改称休宁县。
婺源县的取名同水系有缘,该县境内流淌着一条谓称婺江的河流,据《婺源县志》载云:“以婺州水之源,因名。
”,婺源由此得名。
祁门县则因由当地的两处地方而来,据《续文献通考》载云:“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
”“祁门”由此而来。
绩溪县的得名则与河流脱不了干系。
据《元和县志》载云:其县境内“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
”至于“徽州”,据《宋书•地理志》载:“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 古往今来其地名来源众说纷纭。
其中因地理因素与词义因素而取名者就各有两种:地理因素方面,其一缘于山水之名,其二缘于地方之名,这些均与上述六县地名由来或近或同。
“山水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有徽岭与徽溪,故得名徽州,自南宋罗愿《新安志》始载起,后世元、明、清的历代志书都沿用这一传统说法,如清弘历(乾隆帝)《徽州府志》云:“盖郡境存徽岭、徽溪,扬之水出焉,说者以为取诸此”;“地方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另有“大徽村”,徽州由此取得,《太平广记》及《徽州府志》里就持存有此说法。
中央电视台十集文化系列片《徽州》解说词第一集:《前世今生》走进徽州,走进徽州的村落。
像很多落户徽州的宗族一样,西递的胡氏,也是带着一个百转千回的故事来到这一片山水之间的。
《西递明经胡氏壬派宗谱》说,西递的胡氏本来姓李,他们的祖先出自帝王之家,他们是唐朝李世民的后代,落在徽州,便长成西递的平常人家了。
胡门一族从婺源迁到了西递,并在西递生根发芽,然后枝繁叶茂。
追慕堂是建在西递的胡家祠堂。
走马楼坐落在西递村头,这一幢修建于道光年间的建筑,是西递的胡家常说常新的话题。
我们从走马楼上下来,走了很远的路,还能听到落日的楼头,传过来的琅琅书声。
2000年的岁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西递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们说,这样的乡村是古老文明绵绵不绝的化石,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典范。
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还有宏村。
前来宏村考察的专家说,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蕴含着无限的优美。
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古老而朴素的民居和宁静又悠深的街巷,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意大利的威尼斯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可是这两个地方都是大城市,像宏村这样的乡村,真是举世无双啊。
聚住在宏村的是汪氏宗族,宏村的故事,它的开始与西递并无二致。
“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作牛肚,引泉为牛肠,”宏村是牛形的村落。
在宏村的承志堂,我们见到了大堂之上,安然端坐在太师椅上的徽州。
承志堂是清末宏村盐商汪定贵的私宅,四处奔波经营有方然后腰缠万贯的汪定贵最明确的想法是,富贵不归故里光宗耀祖,就像是穿一身华丽衣服在黑夜里行走。
如果说流水使宏村添了隽秀和灵动,那么,坐落在宏村的南湖书院,使这一方水土,又多了几分书卷气。
第二集:八千里路徽州人不蹲家,经营走八方。
无徽不成镇,离开家园的徽商,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的商帮集团。
山和山环抱之间的徽州,流水是进出的道路。
“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
在徽州,因为新安江,这条徽州的母亲河,这流水两岸美丽的风景,才有了沧桑的意蕴。
“歙山多田少,况其地瘠,其土骍刚,其产薄,其种不宜稷粱,是以其粟不支,而转输于他郡,则是无常业而多商贾,亦其势然也。
”这是清朝洪玉图写在《歙问》中的一段话,因为地少人多,山上又收不了更多的庄稼,加之赋役繁重,社会动荡,灾荒迭作,为了生存,徽州人开辟出了一条经商之路。
在杭州胡雪岩旧居,粉墙高耸,仰望这一片天空,或许当年胡雪岩抬头时就已经想到了天有多高,心就有多高。
而最初的时候,胡雪岩只是杭州一家钱庄里的学徒。
自1860年开办钱庄起,仅仅四五年时间,胡雪岩就赢得了“红顶商人”的美誉。
在官场,胡雪岩更是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因为倾心囊助左宗棠,1878年,胡雪岩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
这样的荣耀在清朝是绝无仅有的。
胡庆馀堂是胡雪岩全盛时期创办的药店。
胡雪岩说“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
”这是胡雪岩的生意经。
在徽州,在胡雪岩故里,再一次体会红顶商人经过的历程,体会这位清代巨贾起起伏伏的人生,我们发现,有一些东西,是矢志不移的。
吴士东在苏州阊门外开了一家小铺子,有一点生意。
1860年,太平军攻陷苏州,商家也纷纷关上店门四处逃散。
就在这个时候,江西商人满载丝棉织品的货船驶进了苏州城。
可以前的老主顾不少都弃店而逃了,走投无路的江西商人一抬眼看到了吴士东的小铺子。
吴士东说:“我这间小铺子,屯不下这么多货啊!”江西商人说:“屯下多少是多少,余下来的扔掉也行,不然,要我自己扔,实在是太心痛了呀!”说完这句话,江西商人急急地离开了多事之秋的是非之地。
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吴士东东奔西走,把江西商人的货物散发给各地的商家。
世道太平了,吴士东碰到再次来苏州的江西商人,首先做的一件事情,便是将货款交到他手上。
所以我们说四海为家的徽商,创造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还有诚信,这是广大徽商安身立命的根本。
在扬州,乾隆经过瘦西湖的时候,因为这一片隽秀的风景而心旷神怡,然后十分随意地说了句,要是有了白塔,几乎就是京城的北海了。
立在一边的徽州大盐商江春听了这话,微微一笑,胸有成竹,连夜用盐在瘦西湖上树起了一座白塔。
难怪有人说,徽商以自己的才智和勤奋,以自己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使一个在当时有点瘦骨伶仃的扬州,丰腴滋润起来了。
第三集:书香门第朱熹是婺源人。
出生在福建的朱熹,时常地想起婺源。
朱熹说:“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时归。
”回到婺源的朱熹,经过县城北门的郊外,看到幽静而坦然的山边,一泓清水缓缓流过,朱熹说,我从前在梦里到过这里的呀,这是什么地方啊。
他的学生告诉他,这里就是朱绯塘。
再一次经过朱绯塘的时候,朱熹脱口吟咏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康熙皇帝曾经这样评价朱熹的学术思想:“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
”为什么徽州人对于朱子理学的传承这样毅然决然?徽州人说,这是因为我们是朱熹的乡里乡亲,我们要保持煌煌千年的邹鲁之风,所以我们读朱子之书,取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
徽州人就这样唱响了新安理学。
朱熹说:“读书志在圣贤”,辽阔的徽州积极响应,这一唱一和成就了徽州“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千古佳话。
走南闯北的徽商,做各行各业的生意,他们相同的个性是左儒右商和亦商亦儒,他们相同的志向是使自己的后代业儒入仕,所以在徽州创办书院蔚然成风并且经久不衰。
坐落在歙县的紫阳书院,是为祭祀朱子而建,是徽州境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教育中心。
还有竹山书院,还有南湖书院。
正是这种风气的推动,使得徽州人在科举仕途上竞跑特别起劲。
自唐以来,徽州地区共出过2081名进士,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
在程朱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在这片土地上,古往今来,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故事传说,无论是达官贵人的显赫,还是贩夫走卒的坎坷,都折射着程朱理学的光芒。
戴震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另一位硕儒,也是徽州人。
朱熹说,存天理,灭人欲。
戴震却说,以理杀人,是违背原始儒说精神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戴震的思想无疑“启导了19世纪的一线曙光”。
然而,从戴震故居中走出来,立在“东原桥”头,竟意外地感到一丝迷惘,关于戴震,关于戴震坎坷的一生,我们久久难以平静。
顶商人经过的历程,体会这位清代巨贾起起伏伏的人生,我们发现,有一些东西,是矢志不移的。
吴士东在苏州阊门外开了一家小铺子,有一点生意。
1860年,太平军攻陷苏州,商家也纷纷关上店门四处逃散。
就在这个时候,江西商人满载丝棉织品的货船驶进了苏州城。
可以前的老主顾不少都弃店而逃了,走投无路的江西商人一抬眼看到了吴士东的小铺子。
吴士东说:“我这间小铺子,屯不下这么多货啊!”江西商人说:“屯下多少是多少,余下来的扔掉也行,不然,要我自己扔,实在是太心痛了呀!”说完这句话,江西商人急急地离开了多事之秋的是非之地。
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吴士东东奔西走,把江西商人的货物散发给各地的商家。
世道太平了,吴士东碰到再次来苏州的江西商人,首先做的一件事情,便是将货款交到他手上。
所以我们说四海为家的徽商,创造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还有诚信,这是广大徽商安身立命的根本。
在扬州,乾隆经过瘦西湖的时候,因为这一片隽秀的风景而心旷神怡,然后十分随意地说了句,要是有了白塔,几乎就是京城的北海了。
立在一边的徽州大盐商江春听了这话,微微一笑,胸有成竹,连夜用盐在瘦西湖上树起了一座白塔。
难怪有人说,徽商以自己的才智和勤奋,以自己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使一个在当时有点瘦骨伶仃的扬州,丰腴滋润起来了。
第四集归去来兮徽商经商的原始资本,大多与宗族有关,所用的伙计,也多为族人,所谓“携族人乡党与共事”。
而徽商宗族通过科举在朝中谋取的政治势力,也为他们的行业垄断,特别是盐业垄断,提供政治靠山和官僚庇护。
靠宗族势力发展起来的徽商,衣锦还乡,首先想到的就是建造祠堂与牌坊,兴办义学和义庄,他们觉得,这是荣宗耀祖,也是光耀门楣。
然而,这样的光荣消耗了徽商大量的资本,徽州也因此失去了再造辉煌的良机。
历史上的徽州曾经有过6000余座大大小小的祠堂。
在徽州,过年最神圣的朝拜,就是祠堂里的祭祖。
从任何一座祠堂说起,都会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始。
我们走过胡氏宗祠的时候,感慨万端。
胡氏宗祠建在“龙凤相对,天马奔腾”的风水宝地上,因为龙川是一艘船的形状。
有人说,胡氏宗祠是“木雕艺术的殿堂”,也是“中国古祠一绝。
”徽州的祠堂,大抵分成三井,第一井的“仪门”也叫“大门”或“大厅”,穿过仪门就是“享堂”,第三井是“寝”。
在古老的徽州,祠堂和宗谱是庄严神圣至高无上的。
聚族而居的徽州村庄里,祠堂是一种标志,标志一个宗族从前以来的荣耀和流光碎影中的源远流长;祠堂是一种象征,象征了一个宗族的一脉相承和众志成城。
如果说去北京,可以了解明清帝王的历史,到徽州就能了解明清的平民生活;如果说去故宫能够读懂封建专制制度,在祠堂就能够明了中国的宗法家族制度。
在徽州,最能体现故园这个意义的,是宗族;维系这层血缘关系的主要纽带,则是卷帙繁多的家谱。
和修祠一样,对一个宗族来说,修谱也是一件神圣的大事。
在古老的徽州,祠堂和宗谱是庄严神圣至高无上的。
作为宗族事务管理者和实施者的化身,祠堂有形、无形地维系着整个宗族的利益,徽州出状元,和宗族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有很大的关联……第五集阳历阴历大学士许国所建的八脚牌坊,在当时极其罕见,留到今天也是独一无二。
早许国坊6年建成的胡文光刺史坊树立在西递村口,牌坊上有32支镂空的花翅,大家说这32支花翅恰好与胡文光为官32年相吻合,看来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从前的有钱人家,可以造个园子,也可以建一座亭子,但不能随心所欲地建造牌坊,牌坊是国家树立的典范,是皇帝亲自批准的最为隆重的表彰。
建造一座精雕细刻大气磅礴的牌坊,钱主要靠牌坊的主人和乡里乡亲来筹集。
贞白里坊建于元代,是徽州大地上惟一一座没有经过皇帝恩准的、最古老的牌坊,是郑村的老百姓自发捐资,为郑千龄建造的。
在槐塘,我们见到了记载着朱元璋与紫阳书院山长唐仲实对话的“龙兴独对坊”。
在徽州,牌坊和民居、祠堂称为“三绝”,从元朝到清朝,徽州的山山水水之间,曾经树起过千余座牌坊,大家说徽州是“中国牌坊城”。
棠樾的鲍氏家族,是一个以封建“孝悌”为核心,奉行程朱理学、恪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宗族群体。
因为忠君,鲍象贤为自己赢得了“尚书坊”;因为孝行,鲍氏家族树起了“慈孝里坊”、“鲍灿孝行坊”和“鲍逢昌孝子坊”;而“吴氏节孝坊”、“汪氏节孝坊”是鲍氏家族的女人用她们的贞洁换取的荣耀。
按照程朱理学的标准,忠、孝、节、义是四位一体、相得益彰的。
深受程朱理学熏陶的鲍氏家族下定决心,一定要建起一座“义”字坊,让家族的荣光流芳百世。
据《歙县志》记载,鲍漱芳“屡次捐输,叠奉恩旨,以优议叙,加十级”,就这样,嘉庆二十五年,填补棠樾村又一项空白的“义”坊建成了,上面赫然写着“圣旨”、“乐善好施”等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