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史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古代史上古中古近古划分中国古代史上古中古近古划分,是指将中国古代史上的时期划分为古、中古、近古三个阶段。
古代史,又称古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末到公元前221年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多少历史考古发掘出来的史前遗物,以及出土的文字资料,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特征。
古代史,一般由三个时期组成,分别为:古史、中古史、近古史。
古史,一般指从公元前21世纪末到公元前770年的时期,也称为夏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起源时期。
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宗法制度也开始在此时初步成形。
此时的社会特点是大封建,宗法制度盛行,农业工具的使用逐步普及,青铜文化和石刻文化也开始兴起。
中古史,一般指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时期,也称为西周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期。
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商业经济不断壮大,社会秩序也得到改善,文学艺术也开始蓬勃发展。
此时,社会特点是分封制开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地方自治,科技文明也开始出现,金文也逐步发展成熟。
近古史,一般指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的时期,也称为秦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成熟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得到迅速发展,社会秩序也得到进一步改善,科技文明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文学艺术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此时,社会特点是封建制度已经形成,社会秩序也逐步完善,科技文明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文学艺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总之,中国古代史上古史、中古史和近古史三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时期。
当时的社会特点,依次是大封建、分封制、封建制,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历史特点,表现出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状况,体现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特征。
世界中古史名词解释1、卡诺沙觐见这是教俗最高统治者争夺统治权的最集中体现。
1075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宣布教皇的地位高于一切世俗政权。
德皇亨利四世则以宣布废黜教皇相对抗。
格里高利七世发布敕令,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
亨利四世面对严峻形势,于1077年冬季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这就是史称“卡诺莎觐见”。
这次觐见不仅使反对他的诸侯们失去了另立皇帝的借口,也获得了人民的广泛同情。
最终,亨利四世驱逐了教皇。
2、阿维农之囚1308—1377年,法国国王强制罗马教廷迁至法国阿维农地方,并受法王控制,史称“阿维农之囚”。
14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王权日益加强,开展了反对罗马教廷世界霸权的斗争。
法王腓力四世因捐税问题同罗马教廷发生严重冲突。
1303年教皇卜尼法八世死后,在法国的压力下,选举法国波尔多大主教为教皇,称克力门五世。
1308年,他把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阿维农,以后七任教皇均为法国人,并受法王控制。
1377年教廷迁回罗马,但阿维农教皇继续存在并和罗马教廷对立。
从此开始了西方天主教会的大分裂时期。
3、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罗马教廷、西欧骑士和意大利各城在宗教、战争狂热、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对近东各国的侵略性远征,时间从1096~1270 年.前后共八次.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曾灭亡拜占廷帝国。
十字军东征虽对被侵略国家造成具大的灾难,但却对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
4、《沃姆斯宗教协定》中世纪教权与王权斗争的产物。
卡诺沙事件之后,皇帝与教皇争夺教会授职权的斗争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1122年,双方达成妥协,签定了《沃姆斯宗教协定》。
把主教、修道院长的宗教权力平分为二,由教会和国王分别授予。
根据协定,德国皇帝同意教会自由选举主教和其他高级神职人员,教皇同意在德国的选举应在皇帝或其代表莅临下举行,遇有分歧由皇帝出面裁决。
神职人员人选确定后,首先由皇帝授予权标,作为地上世俗权力的标志,接着,由教皇授予指环和牧仗,象征领地上的宗教权力。
世界中古史名词解释
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5世纪中期起源于意大利的一种文
化运动,它强调人文主义和重视个人才能和创造力,对艺术、文学、
科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2. 改革宗:改革宗是16世纪欧洲基督教改革运动的一个派别,
它由约翰·加尔文发起,信仰奉行“恩典论”和“先知、祭司、君王
三职”的理论,强调信仰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3. 维斯特伐利亚条约:维斯特伐利亚条约是1648年欧洲三十年
战争的终结条约,它实现了欧洲列强的权力平衡,保障了各国主权和
宗教自由。
4.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欧洲发生的
一场以机器制造为主的技术变革和经济转型,它对现代世界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干草人绿色革命:干草人绿色革命是指墨西哥农学家诺
曼·博洛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农业改革模式,它通过引入
高产、抗病的新品种和化肥、农药等新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幅
增长。
6. 坦桑尼亚飞行医生:坦桑尼亚飞行医生是指20世纪50年代
至70年代间曾在坦桑尼亚活跃的一批医生,他们利用轻型飞机或汽车,到偏远地区提供医疗服务和救护飞行,为当地居民送去健康和希望。
7.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至1976年间中国发生的
一场政治运动,它由毛泽东发起,旨在打倒“资产阶级思想”和“旧
文化”,实行“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和动荡。
8. 共和国恐怖:共和国恐怖是1793年至1794年间法国大革命
时期的一场政治迫害运动,它由雅各宾党发起,旨在清除反对革命的“内部敌人”,造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和惨剧。
高三历史中古史知识点在高三历史学科中,中古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涵盖了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历史时期,内容包括了西罗马帝国的覆灭、东罗马帝国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繁荣、伊斯兰教的传播以及欧洲封建时代的兴起等等。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古史的知识点。
一、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西罗马帝国的覆灭是中古史的一个重要事件。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标志着古代欧洲的一段历史画上了句号。
此前,西罗马帝国面临了军事上的困境、内部的腐败以及外来民族的入侵。
这些因素导致了帝国的衰败与覆灭。
二、东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西罗马帝国相对应的是东罗马帝国的兴起。
东罗马帝国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东部地区形成的一个新帝国。
它继承了罗马文化与帝国的传统,并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三、拜占庭帝国的繁荣拜占庭帝国是东罗马帝国在中世纪的延续,这一时期被称为拜占庭时代。
在拜占庭时代,拜占庭帝国经历了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军事力量的崛起,也取得了很多的文化成就。
拜占庭帝国在军事、宗教、法律、艺术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对整个欧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伊斯兰教的传播中古时期,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并迅速传播到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
伊斯兰教的传播对中古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地区的宗教面貌,还推动了科学、哲学和文化的发展。
伊斯兰教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为世界文明史带来了重要的贡献。
五、欧洲封建时代的兴起在中古史的最后阶段,欧洲出现了封建制度的兴起。
封建时代的特点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的崛起以及封建领主与农民的矛盾激化。
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铺平了道路。
通过对上述中古史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高三历史学科的内容。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古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对今天的社会与政治有着更深入的思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下的世界,为未来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一历史中古史知识点汇总中古史是历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涵盖了人类文明的重要发展阶段。
在高一历史课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中古史的丰富知识,本文将对几个重要的中古史知识点进行汇总和分析。
一、古希腊城邦古希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民主政体的发源地之一。
古希腊城邦是城市和周围乡村的联合体,具有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雅典和斯巴达是古希腊城邦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城邦。
雅典是古希腊的文化中心,由于其民主制度而闻名于世。
斯巴达则以军事强国而著名,拥有强大的军队。
二、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庞大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的古罗马城,最终发展成覆盖欧洲、北非和西亚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
罗马法、拉丁语、基督教和建筑工程等许多方面都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印度教与佛教印度教和佛教是古代印度最为重要的两个宗教。
印度教是一种复杂多样的宗教体系,信仰者崇拜众多的神灵和女神,并追求个人解脱和信仰体验。
佛教则是由释迦牟尼创立的,他提出了诸多人性的内在理念,主张放弃财产和物欲的追求,以得到精神上的救赎和觉悟。
四、伊斯兰帝国伊斯兰帝国是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帝国的统称,它的兴起主要是源于先知穆罕默德的宗教传教。
伊斯兰教的迅速扩张,很快使阿拉伯人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伊斯兰帝国对文化、科学和经济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宋元明清四大王朝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重要的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王朝,科技和商业发展达到了极高水平。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中国王朝,它对外国文化和艺术的吸收影响深远。
明朝则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它保留了封建体制,但也推行了一些现代化的改革。
通过对这些中古史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体会到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对今天世界的影响和启示,启发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和行动。
1、西周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管仲改革:内容:①改革内政、发展生产;②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军队;③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影响: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3、晋文公改革:晋文公比较了解民间疾苦。
改革内容: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4、商鞅变法:背景: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②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③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政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
内容: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工的旧贵族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管理治理。
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政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②经济: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③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又推广隶书。
④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⑤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伐越族,兴修灵渠。
6、评价秦始皇:①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②他通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修建长城、开凿灵渠等,巩固了统一的政权,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对我国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和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世界中古史内容世界中古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涵盖了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中世纪时期的众多事件和变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世界中古史的重要内容。
一、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农耕文明。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兴起。
二、古代文明的辉煌在世界中古史的早期阶段,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古代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
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三、古希腊文化的兴起古希腊是世界中古史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和艺术创作对后来的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以及雕塑和建筑艺术都是古希腊文化的杰作。
四、罗马帝国的兴衰古罗马帝国是世界中古史的重要一章。
它从共和国时期逐渐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统治着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
然而,罗马帝国在三世纪后期遭遇了危机,最终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并最终被各种外部压力所灭亡。
五、佛教的传播佛教是世界上重要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
在中古时期,佛教传播到中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地。
佛教的教义和精神对这些地区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至今仍然有广泛的信仰者。
六、伊斯兰教的崛起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它起源于7世纪的阿拉伯地区。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在短短几十年间就成功地将伊斯兰教传播到整个阿拉伯半岛,并形成了伊斯兰帝国。
伊斯兰教的崛起对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是世界中古史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封建制度的统治下,国王和贵族掌握着政治和经济的实际权力。
农民则是封建制度下的最底层,生活在贫困和压迫之中。
总结起来,世界中古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中世纪时期的众多事件和变革。
中古史知识点总结中古时期是指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政治和宗教变革,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古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历史事件、政治家、宗教、文化和科学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欧洲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中世纪的兴起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在5世纪,罗马帝国因内部腐败和外部入侵而分裂瓦解,这导致了欧洲的政治动荡和文明的衰落。
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王国和帝国,如法兰克王国、拜占庭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
这些王国在中世纪时期形成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同时也推动了欧洲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基督教信仰是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核心。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传入欧洲,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
在中世纪时期,基督教逐渐成为了欧洲的主要宗教,对欧洲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基督教会成为了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宗教组织之一,它在政治和文化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亚洲在中世纪时期,亚洲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事件。
伊斯兰教的兴起是亚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7世纪,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传教,建立了伊斯兰教教派。
随后,伊斯兰教迅速传播到中东、北非和欧洲,成为了这些地区的主要宗教之一。
伊斯兰教的兴起对亚洲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东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在中国,唐朝和宋朝是中世纪时期的两个重要王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它在政治、文化和经济上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唐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王朝,它在中世纪时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如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宋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
非洲在中世纪时期,非洲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事件。
伊斯兰教的传播对非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伊斯兰教在7世纪传入非洲,迅速在北非和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传播开来。
中国古代史(二)复习题
第一章隋朝
第一节隋朝的建立及其短暂的繁荣
1.大索貌阅输籍定样义仓
2.简述隋朝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的措施。
3.简述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意义。
第二节隋朝的灭亡
1.江都兵变
2.简评隋炀帝。
第二章唐朝
第一节唐朝的建立及其前期的政治
1.玄武门之变政事堂《唐律疏议》勋格北门学士
2.简评唐太宗。
3.简评武则天。
4.试述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租庸调团貌短番匠明资匠坊市制
2.简述唐代均田制的特点。
第三节唐代中后期的政治
1.彍骑河朔三镇牙兵南衙北司之争永贞革新(二王八司马事件)甘露之变
2.试述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3.简述唐代宦官专权的原因与危害。
4.简评牛李党争。
第四节唐后期社会经济的变化
1.刘晏柜坊(僦柜)飞钱(便换)
2.简述唐代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第五节唐代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
1.天可汗阙特勤碑长庆会盟碑(唐蕃会盟碑)
2.简述唐文化对朝鲜、日本的影响。
3.试述唐代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第六节唐末农民大起义
1.简述黄巢大起义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第七节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社会生活
1.《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通典》《史通》古文运动变文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
2.简述唐代史学的主要成就。
3.简述唐代科技的主要成就。
第三章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
第一节五代十国与契丹的兴起
1.北南面官投下军州斡鲁朵四时捺钵契丹大字契丹小字
2.简述后周世宗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第二节北宋的统一及其与辽、西夏的关系
1.陈桥兵变三司使帅漕宪仓萧绰澶渊之盟元昊蕃书
2.试述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及其利弊得失。
第三节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加深
1.交子支移折变丁口之赋杂变之赋
2.简述北宋的户等划分和阶级结构。
3.简述北宋租佃制的发展。
第四节北宋中叶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
1.三冗庆历新政元祐更化
2.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主要内容、作用及其失败的原因。
第五节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与方腊、宋江起义
1.六贼花石纲西城括田所
第四章金、南宋
第一节金朝的建立辽、北宋的灭亡
1.海上之盟西辽靖康之变
第二节宋金和战
1.八字军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开禧北伐
第三节南宋的政治、经济与阶级斗争
1.庆元党禁经总制钱钟相杨幺起义
第四节金朝的政治、经济与阶级斗争
1.勃极烈制猛安谋克女真大小字牛头地承安宝货红袄军起义
2.简述金代女真族的封建化。
第五节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边疆民族与中外关系
1.阻卜喀喇汗王朝(黑汗王朝)唃厮罗(青唐羌)《诸蕃志》
第五章元朝
第一节蒙古国的建立与元朝的统一
1.蒙兀室韦那可儿忽里勒台怯薛世侯耶律楚材
2.简述蒙古国的统治制度。
3.简评成吉思汗。
第二节元朝的统治制度
1.宣政院八思巴达鲁花赤探马赤军站赤急递铺回回驱口诸色户计二五户丝赛典赤·赡思丁
2.简述元朝的民族政策。
3.试述元朝的政治制度。
第三节元朝的社会经济
1.《农桑辑要》纳失失锦黄道婆汗八里斡脱钱通惠河
第四节元代的中外关系
1.海都《真腊风土记》马可波罗孟特戈维诺伊本拔图塔
2.试述元代中外关系的发展。
第五节元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与元末农民大起义
1.南坡之变阿合马事件质孙宴龙凤政权
2.简述元朝汉化迟滞的原因及影响。
第六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1.全真教也里可温答失蛮一赐乐业教萨满教鹅湖之会永康学派永嘉学派邓牧唐宋八大家话本《梦溪笔谈》《营造法式》王祯
2.简述宋元时期的主要史学成就。
3.试述理学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朱熹的主要哲学思想。
4.简述宋词兴起的原因。
5.简述元曲兴盛的原因。
4.试述宋元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
第六章明朝
第一节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1.科道三法司三司里甲制卫所制厂卫胡蓝之狱靖难之役票拟奴尔干都司宗喀巴黄册鱼鳞册粮长制开中法
2.试述明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
3.简述明初对边疆地区的经营和管理。
4.简述明初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主要措施。
第二节明中叶的统治危机和张居正改革
1.大礼议土木之变南宫复辟(夺门之变)
2.简述明代宦官专权的原因、危害和特点。
3.简述明代北虏南倭之患的形成和经过。
4.简述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5.试述张居正改革的原因、内容和作用。
第三节明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1.班匠银金花银雇工人
2.简述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萌芽。
第四节明代的中外关系
1.帖木儿帝国利玛窦
2.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3.简述明中后期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4.简评明后期的耶稣会士来华。
第五节满洲的兴起与明金战争
1.建州三卫八旗制度萨尔浒之战袁崇焕内三院袁崇焕拖克索庄《离主条例》
第六节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与明末农民大起义
1.东林党阉党国本之争晚明三案矿监税使三饷加派均田免粮
2.简评东林党。
第七章清朝
第一节清军入关与各地的抗清斗争
1.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夔东十三家
2.简述明末农民大起义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第二节清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1.议政王大臣会议(国议)南书房军机处廷寄理藩院内务府督抚札萨克制绿营兵上三旗捐纳满汉复职制
2.试述清前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三藩之乱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驻藏大臣金瓶掣签
2.清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作了哪些努力?
第四节清朝中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
1.更名田摊丁入亩(地丁合一)
2.简评康熙帝。
3.简述清初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主要措施。
4.试述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表现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第五节清中叶社会矛盾的加剧与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1.耗羡归公养廉银齐行叫歇天地会
第六节清代中前期的中外关系
1.朱舜水十三行马戛尔尼访华
2.简述清代闭关政策的形成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
第七节明清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1.陈宪章王艮李贽颜元戴震考据学
2.简述阳明心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简述清初三大思想家在思想领域的主要贡献。
4.简述明清时期史学的主要成就。
5.简述明清时期在图书整理方面的主要成就。
6.试述明清时期在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