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气象学-空气的水平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54
练习1~3章.1.大气是一种混合物,它包含有哪些?2.在对流层中,对天气变化影响较大的气体是()。
A. 氮气和氧气B. 氧气和二氧化碳C. 二氧化碳和水汽D. 氧气和臭氧3.局地气温的最低点通常出现在什么时候?4.局地气温的非周期变化受下列哪一个因素的影响最显著()A. 太阳辐射强度B. 海陆分布C. 季节D. 冷暖空气的水平运动5.目前飞机起降时所用气压表拨正值是?6.航线飞行时用来调整高度表的气压拨正值是?7.飞机进入较强下降气流和上升气流区时,高度指示会分别比实际高度有怎样的偏差?8.当飞机按气压式高度表保持一定高度飞向低压区时,其实际高度的变化是?9.当空气密度低于标准大气时,飞机的起飞载重量和起落滑跑距离受的影响分别是?10.气压相等时,较暖和较湿的空气密度分别比较冷和较干的空气密度要大还是小?11.对流层的特征是?12.地球上发生天气变化最直接的原因是()。
A. 太阳黑子的活动B. 海岸线走向的改变C. 空气湿度的增加D. 气压的改变14. 地球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15.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变化的一般特点是?16. 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是?17. 地面与大气之间交换热量的主要方式是通过?18. 当云中温度_____而云下温度高于0℃时,云内水凝物降落形成空中是雪而地面为雨的现象。
19. 温室效应是由于。
A.CO2增多,造成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导致温度升高B.CO2增多,造成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增多,导致温度升高C.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大气层增暖D.过量排放烟尘,导致地球大气升温20. 露点温度是空气在含水量不变的情况下______使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21. 假设大气处于标准状态,则在距离海平面4公里高度处的气温为24. 有云和碧空相比,云层的出现不利于____白天的气温和______夜间的气温。
25. 静止大气在某高度上的气压在数值上等于从该高度到_______单位截面积的铅直空气柱重量。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第一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2 教学内容:引言:介绍大气水平运动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水平气流:解释风的概念,探讨风速和风向的变化气压梯度力:讲解气压梯度力的概念和作用摩擦力:介绍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地转偏向力:解释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和作用1.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现象,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二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和变化2.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和变化原因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2.2 教学内容:地形:讲解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温度和湿度:介绍温度和湿度对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大气压力系统:解释高压和低压系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风向和风力的变化:探讨风向和风力的变化原因2.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和变化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气象图分析:分析气象图,让学生理解高压和低压系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小组讨论:讨论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形成和变化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三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应用3.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3.2 教学内容:天气预报: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气候研究:介绍大气水平运动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航空和航海: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航空和航海领域的作用3.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航空航海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进行小组分享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应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四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4.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方法了解实验结果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4.2 教学内容:实验原理: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介绍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实验结果分析:解释实验结果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4.3 教学活动:实验演示:进行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4.4 教学评估: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和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五章: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5.1 学习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前沿知识5.2 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研究方向5.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和前沿知识学术报告: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小组分享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研究进展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六章: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6.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掌握大气环流模式及其对全球气候的作用6.2 教学内容:气候系统概述:介绍气候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大气环流模式:讲解Hadley 环流、Ferrel 环流和polar 环流的特点和分布气候带划分:解释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形成与大气水平运动的关系气候现象: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季风、台风等气候现象的影响6.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气象图分析:分析长期气象数据,让学生理解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对特定气候现象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七章: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7.1 学习目标:认识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播和控制方法7.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概述:介绍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措施污染物传播: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污染物传播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估:介绍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和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空气质量管理: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空气质量管理的影响7.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大气污染事件,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在空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小组分享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八章: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8.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反作用8.2 教学内容:农业影响: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风向和降水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城市规划:介绍城市规划中考虑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如通风廊道的设置能源利用: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能源利用的影响,如风能的利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8.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案例研究: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小组讨论: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九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数值模拟9.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了解数值模拟在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中的应用9.2 教学内容:数值模拟原理:讲解大气水平运动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模型构建:介绍数值模型的构建和参数设置模拟结果分析:解释数值模拟结果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和应用9.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软件操作演示:进行数值模拟软件的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模拟过程学生模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数值模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9.4 教学评估: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和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教育与普及10.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教育的必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普及的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教育意义:讲解大气水平运动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教学资源开发:介绍大气水平运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普及方法:探讨大气水平运动普及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公众参与:讨论如何鼓励公众参与大气水平运动教育和普及活动10.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教育和普及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进行大气水平运动教学设计的演示第十一章:大气水平运动与天气预报11.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因素11.2 教学内容:天气预报概述:介绍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天气图分析:介绍如何通过天气图分析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的影响预报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预报案例,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预报中的应用11.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预报案例,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应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的挑战和局限性,进行小组分享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二章: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12.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掌握大气环流模式及其对全球气候的作用12.2 教学内容:气候系统概述:介绍气候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大气环流模式:讲解Hadley 环流、Ferrel 环流和polar 环流的特点和分布气候带划分:解释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形成与大气水平运动的关系气候现象: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季风、台风等气候现象的影响12.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气象图分析:分析长期气象数据,让学生理解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对特定气候现象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三章: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13.1 学习目标:认识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播和控制方法1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概述:介绍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措施污染物传播: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污染物传播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估:介绍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和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空气质量管理: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空气质量管理的影响13.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大气污染事件,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在空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小组分享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四章: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14.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反作用14.2 教学内容:农业影响: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风向和降水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城市规划:介绍城市规划中考虑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如通风廊道的设置能源利用: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能源利用的影响,如风能的利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14.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案例研究: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小组讨论: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五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发展15.1 学习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大气水平运动未来的研究方向15.2 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研究方向15.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气水平运动的相关知识,包括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分类、形成和变化原因、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
飞行理论机场上吹东风时,飞机起飞着陆的最好方向应是:由西向东。
注:吹东风表示风从东边吹来,最好迎风起飞故是由西向东。
飞行高度层应当根据飞行任务的性质、航空器性能、飞行区域以及航线的地形、天气和飞行情况等配备。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视距运行是指航空器处于驾驶员或观测员目视视距半径500米,相对高度低于120米的区域。
农业作业飞行的最低天气标准,平原地区是:云高不低于200米,能见度不小于5公里。
在广阔水域上空进行各种渔业飞行的最低天气标准:云高不得低于200米,水平能见度不得小于3公里。
执行昼间专业任务的航空器,在山区进行作业飞行时,着陆时间最晚不得晚于日落前15分钟。
不得早于日出前20分钟。
执行昼间专业任务的航空器,在平原、丘陵地区进行作业飞行时,起飞时间最早不得早于日出前30分钟。
起落航线飞行开始一转弯和结束四转弯的高度一般不得低于100m。
有2个输出功率相同的电机,前者型号3508,后者型号2820,则3508适合带动更大的螺旋桨。
经测试,某多轴飞行器稳定飞行时,动力电池持续输出的电流为5A,该多轴可选用10A电调。
无人机电气系统中电源和配电系统两者组合统称为供电系统。
翼弦:前缘与后缘的连线。
弦长:前后缘的距离称为弦长。
如果机翼平面形状不是长方形,一般在参数计算时采用制造商指定位置的弦长或平均弦长迎角(Angle of attack) :机翼的前进方向(相当与气流的方向)和翼弦(与机身轴线不同)的夹角叫迎角,也称为攻角,它是确定机翼在气流中姿态的基准。
翼展:飞机机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
展弦比:机翼的翼展与弦长之比值。
用以表现机翼相对的展程度。
襟翼为飞行中增加升力。
扰流板(减速板|减升板)作用是辅助操纵系统提供起飞、着陆的增升动力和增加在地面或飞行中的气动阻力,改善飞机的操纵性能。
前缘缝翼(注:气流分离被推迟)作用:一是延缓机翼上的气流分离,提高了飞机的临界迎角,使得飞机在更大的迎角下才会发生失速;二是增大机翼的升力系数。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第一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1.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和概念解释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和作用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驱动力,如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如地形、气压差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和概念通过示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和作用使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了解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第二章:风的形成和风向2.1 教学目标:了解风的形成过程和风向的确定方法掌握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规律2.2 教学内容:解释风的形成过程,包括气压差和地转偏向力介绍风向的确定方法,如罗盘和风向标的读取探讨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规律,如摩擦力和地形的影响2.3 教学方法:使用演示法和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际操作风向标和罗盘,让学生掌握风向的确定方法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规律2.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估学生对风的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通过风向标和罗盘的操作,评估学生对风向确定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风速和风向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第三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3.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掌握地形、摩擦力等因素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3.2 教学内容:介绍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如山脉的阻挡和引导作用解释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如地面粗糙度和风速探讨其他因素,如湿度、温度等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3.3 教学方法:使用演示法和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其他因素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3.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估学生对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影响的了解程度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评估学生对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影响的掌握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其他因素对大气水平运动影响的理解程度第四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航空、航海等领域的应用4.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如风向和风力的预测解释大气水平运动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如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航海领域的应用,如船舶的导航和风向的利用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通过模拟实验和演示,让学生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航空领域的应用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航海领域的应用4.4 教学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应用的理解程度通过模拟实验和演示,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航空领域应用的掌握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航海领域应用的理解程度第五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5.1 教学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方法能够进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5.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要点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和规律5.3 教学方法:使用实验演示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方法通过分组第六章: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系统6.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掌握大气环流模式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2 教学内容: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角色,如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形成介绍大气环流模式,包括哈德利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高压带环流分析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如热带气旋、季风系统等6.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动画,展示大气环流模式和气候系统的运作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特定气候现象的影响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6.4 教学评估:通过图表和动画的观察,评估学生对大气环流模式和气候系统运作的理解程度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现象影响的理解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大气水平运动关系的理解程度第七章:大气水平运动与天气预报7.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重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方法7.2 教学内容: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如风向和风力的预测介绍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方法,如风场分析和气象模型分析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影响7.3 教学方法:使用气象图表和风场分析,展示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的影响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的方法7.4 教学评估:通过气象图表和风场分析的观察,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应用的理解程度通过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准确性影响的理解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的方法的理解程度第八章: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8.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方法8.2 教学内容: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物传播和气候变化介绍大气水平运动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方法,如空气质量预测和气候变化缓解策略分析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8.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案例,展示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应用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8.4 教学评估:通过图表和案例的观察,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影响的理解程度通过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理解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理解程度第九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前沿研究9.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9.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最新成果,如气候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如卫星遥感技术和数值模拟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研究对天气预报和环境保护的贡献9.3 教学方法:使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最新进展通过实验演示和模拟,让学生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贡献9.4 教学评估:通过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的阅读,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研究最新进展的理解程度通过实验演示和模拟,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研究方法和技术掌握的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研究贡献的理解程度10.1 教学目标:展望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10.2 教学内容:回顾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如天气预报和环境保护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如气候变化和新技术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环节需要重点关注。
1. 北半球航空器由西向东穿越槽线飞行时,风向一般会()。
2. 赤道地区上空1000米高度上,做水平直线运动的空气质点所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主要有_____ 。
3. 气旋发展时其上空有强烈的什么运动?4. 自由大气中风随高度变化,是由于引起的5. 海陆风规律是?6. 热成风是_____ 随高度的切变。
7. 北半球离地1000米上空飞行,如航线上是逆风。
则低压区位于航线的_____ 。
8. 北半球离地5000米上空飞行,如航线上是逆风。
则低压区位于航线的_____ 。
9. 近地层风由于动量下传作用而有明显的日变化,从日出到午后的变化为____。
10. 赤道地区上空1000米高度上,做曲线运动的空气质点所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主要有__ ___ 。
11. 观测表明近地层中的风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其原因主要是由_____ 。
A.摩擦力变化引起B.湍流强度变化引起C.气压梯度力日变化引起D.地转偏向力日变化引起12. 在摩擦层中,引起风斜穿等压线吹的原因是()A. 惯性离心力的作用B. 热力乱流的作用C.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D. 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15. 空气在作水平运动时,是什么力阻止了空气直接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16. 形成风的原动力是?17. 在北半球与低压区有关的空气环流是()A. 向内、向下和沿反时针方向B. 向外、向上和沿顺时针方向C. 向外、向下和沿顺时针方向D. 向内、向上和沿反时针方向18. 地转风向随高度顺转时,有什么样的平流?19. 地面冷高压中空气运动的特点是。
A. 中心有下沉运动B. 中心有上升运动C. 低层有气流外流D. 高层有气流外流20. 山谷风规律是?21. 在气压梯度力、纬度和惯性离心力均相同的情况下,某地气旋中的梯度风Vc与反气旋中的梯度风Vac以及地转风Vg相比,三者的大小关系如何?22. 高压中的梯度风是哪些力平衡的结果?23. 地转风是在摩擦层中,空气的等速水平运动,是否正确?24.地转风的风速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密度及( )。
第一章大气的状态及其运动3.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大气可分为那几层?(1)气层气温的垂直分布特点(2)对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4.对流层和平流层有那些基本特征,他们对飞行有什么影响?(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气温、湿度分布很不均匀。
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混合。
(2)平流层:气温随温度的增高而增高。
气温、温度分布有规律。
空气几乎没有垂直运动,气流平稳、空气稀薄、水汽和杂质含量极少。
(3)对流层:空气运动受地表摩擦作用和地形扰动,飞机主要在这层飞行。
平流层:空气运动几乎不受地形阻碍及扰动,飞行气象条件良好,现代大型喷气式运输机可达到平流层低层。
11.基本气象要素如何影响飞机性能和仪表指示?(1)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对大气密度产生影响故而间接影响飞机性能。
(2)气压的变化会对高度表指示产生影响,同(1)会简介影响空速表指示。
15.地面气温力18℃,一空气块于绝热上升到2000m高度时,其温度是多少?在下降到800m高度,其温度又是多少?设2000m高度温度为T2,800m高度温度为T3。
16.飞机按气压式高度表指示的一定高度飞行,在飞向高压区时,其实际高度如何变化?飞向低气压时情况又是如何?飞向高气压区,实际高度下降;飞向低气压区,实际高度上升。
23.自由大气和摩擦层中的风压定理时如何表述的,区别在那里?(1)自由大气:风沿着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等压线越密,风速越大,南半球风的运动方向于北半球相反。
(2)摩擦层:风斜穿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等压线越密,风速越大。
南半球风的运动方向于北半球相反。
(3)自由大气和摩擦层中的空气的水平运动都要受到气压梯度力。
自由大气还受到科氏力,摩擦层受到摩擦力。
26. 山谷风和海陆风时如何形成的? 山谷风是由山区的特殊地理条件造成的,白天山坡气温高于山谷上同高度气温,形成热力环流,低层风从谷地吹向山坡,形成谷风,晚上则形成山风。
私、商、仪执照题之《航空气象学》部分1、每一种天气变化的物理过程都伴随着或起因于( B )A.气压的变化B.热量的传递或交换C.水汽的相变【解析】《航空气象学》。
2、天气变化的每一个物理过程都是( C )的结果。
A.压力差B.大气运动C.热交换【解析】《航空气象学》。
3、地球上各地区太阳高度角不一样,所以( B )A.气团会变形B.各处天气不一样C.地球表面气压分布不均匀【解析】《航空气象学》。
4、在观测中高云时常采用积累云量,积累云量等于( B )A.中云和高云云量之和B.可见云量和下层云量之和C.各种云量的积累【解析】《航空气象学》。
5、大气是一种混合物,它由( C )组成A.空气和水汽凝结物B.空气和固体微粒C.空气、水汽及液体或固体杂质【解析】《航空气象学》P176.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氩、二氧化碳、臭氧等。
水汽: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的水分。
大气杂质:固态杂质、液态杂质。
6、气温递减率可以反映( C )A.干燥潮湿程度B.空气块在上升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C.气温随高度变化的速度【解析】《航空气象学》P177。
7、气象上把气温垂直递减率等于零的气层即(r=0)称为( B )A.逆温层B.等温层C.不稳定气层【解析】《航空气象学》P177。
8、在气象上,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B )A.对流运动情况B.气温的垂直分布情况C.大气的成分【解析】《航空气象学》P177,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的变化特点及空气的运动规律分。
9.平均而言,在对流层中每上升100米,大气温度的变化是( A )A.下降0.65℃B.下降1℃C.下降0.75℃【解析】《航空气象学》P177,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1000ft,0.65℃/100m,3.6℉/1000ft.10、在海拔200米处气温是6℃,气温直减率等于标准大气温度递减率,那么结冰层的高度大约在( C )A.平均海平面高度800米B.平均海平面高度900米C.平均海平面高度1100米【解析】《航空气象学》P177,200+6.5/6x1000=1123m,选C。
航空气象1 基本气象要素1. 引言航空气象是研究航空器在大气中运行过程中的天气现象、气象条件和气象变化规律的科学。
航空气象的核心要素是基本气象要素,它们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云和能见度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航空气象中的基本气象要素。
温度是指物体或介质中分子运动的活跃程度的度量。
在航空气象中,温度常常使用摄氏度(℃)作为单位进行表示。
温度的变化对航空器飞行有重要影响,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空气的密度变化,进而影响飞机的升力和推力。
航空气象中的温度观测主要通过地面气象站和高空气象气球来进行。
地面气象站通过气温计来测量地面上空的温度。
高空气象气球则携带着温度探头,飞到大气不同层次来观测温度的变化。
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
在航空气象中,湿度常常使用相对湿度(RH)来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含水蒸气压与饱和水蒸气压之比,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空气湿度对于航空器的飞行非常重要。
湿度的增加会使空气密度减小,从而影响飞机的升力和推力。
此外,高湿度还会导致云雾的形成,降低能见度,给飞行带来不利影响。
航空气象中的湿度观测通常通过湿度计和气象气球进行。
4. 气压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作用的气体力量。
在航空气象中,通常使用毫巴(hPa)或百帕(Pa)作为气压的单位。
气压的变化会导致风的产生和变化,进而影响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速度。
气压观测主要通过气压计进行。
地面气压计主要用于观测地面上的气压变化,而高空气压的观测则需要使用气象气球上的气压探头来进行。
5. 风风是空气在地球表面上产生水平流动的气象要素。
在航空气象中,风有两个重要的要素,即风向和风速。
风向是指风从哪个方向吹来,通常使用度数(°)或罗盘点(N、S、E、W)来表示;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的位移,通常使用米/秒(m/s)或节(kt)来表示。
风对于航空器的飞行具有重要影响。
风的方向和速度会影响飞机在空中的航迹和地速。
航空气象中的风观测主要通过气象气球和地面气象站进行。
第一章大气的状态及其运动3.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大气可分为那几层?(1)气层气温的垂直分布特点(2)对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4.对流层和平流层有那些基本特征,他们对飞行有什么影响?(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气温、湿度分布很不均匀。
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混合。
(2)平流层:气温随温度的增高而增高。
气温、温度分布有规律。
空气几乎没有垂直运动,气流平稳、空气稀薄、水汽和杂质含量极少。
(3)对流层:空气运动受地表摩擦作用和地形扰动,飞机主要在这层飞行。
平流层:空气运动几乎不受地形阻碍及扰动,飞行气象条件良好,现代大型喷气式运输机可达到平流层低层。
11.基本气象要素如何影响飞机性能和仪表指示?(1)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对大气密度产生影响故而间接影响飞机性能。
(2)气压的变化会对高度表指示产生影响,同(1)会简介影响空速表指示。
15.地面气温力18C—空气块于绝热上升到2000m高度时,其温度是多少?在下降到800m高度,其温度又是多少?设2000m高度温度为T2,800m高度温度为T3。
=T^000•i c/100m=-2°C21100T=T厂^00•1C/100m=10C3210016.飞机按气压式高度表指示的一定高度飞行,在飞向高压区时,其实际高度如何变化?飞向低气压时情况又是如何?飞向高气压区,实际高度下降;飞向低气压区,实际高度上升。
23.自由大气和摩擦层中的风压定理时如何表述的,区别在那里?(1)自由大气:风沿着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等压线越密,风速越大,南半球风的运动方向于北半球相反。
(2)摩擦层:风斜穿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等压线越密,风速越大。
南半球风的运动方向于北半球相反。
(3)自由大气和摩擦层中的空气的水平运动都要受到气压梯度力。
自由大气还受到科氏力,摩擦层受到摩擦力。
26.山谷风和海陆风时如何形成的?山谷风是由山区的特殊地理条件造成的,白天山坡气温高于山谷上同高度气温,形成热力环流,低层风从谷地吹向山坡,形成谷风,晚上则形成山风。
⽓象知识民航地⽅⽓象服务组织概括1) 航空⽓象服务的⽬的是对航空的安全、正常和效率作出贡献。
我国地⽅⽓象服务机构是构成世界区域预报系统并为航空⽤户服务。
2) 世界区域预报系统(WAFS)分别在伦敦和华盛顿设⽴世界区域预报中⼼。
以数值和图表形式发布全球⾼空风/温度预报、最⼤风预报和重要天⽓预报等。
通过卫星⼴播发给⽤户。
3) 我国民航⽓象系统由管理机构和运⾏机构组成管理机构分为两级:民航总局空管局⽓象处和地⽅管理局空管局⽓象处、飞⾏学院航务处。
其中后者共有8个⽓象处: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东北、乌鲁⽊齐、飞⾏学院运⾏机构⽓象中⼼和⽓象台全国共有7个民航⽓象中⼼和140多个机场⽓象台(站)。
业务主要通过民航⽓象数据库系统和民航⽓象卫星传真⼴播系统实现。
航空⽓象监视台⽓象监视台是在每个飞⾏情报区设⽴。
⽬前共有10个航空⽓象监视台:北京、上海、⼴州、武汉、昆明、兰州、乌鲁⽊齐、沈阳、⾹港、台北,他们发布低空重要⽓象情报(AIRMET)和重要⽓象情报(SIGMET),后者参加国际交换。
业务运⾏模式运⾏模式与业务范围结合,划分四级:民航北京⽓象中⼼、地区⽓象中⼼、省局⽓象态及机场⽓象态。
民航北京⽓象中⼼统⼀制作发布7500⽶以上的⾼空飞⾏⽓象⽂件地区⽓象中⼼制作发布3000—7500⽶之间的中空飞⾏⽓象⽂件。
省局⽓象台提供3000⽶以下的低空飞⾏⽓象⽂件;机场⽓象台制作发布改机场的机场天⽓报告、机场预报和天⽓警报。
本楼着重介绍民航⽓象⾥的⼀些基本知识以及单位换算,这是整个航空⽓象学的基础,必须⽆条件记住!---------------------------------------------------------------------------民⽤航空⽓象基础知识参考术语1)等压⾯:在地球⼤⽓中,⽓压值相同的曲⾯。
2)低空风切变:⼀般指⾼度在500⽶以下,风向/风速在空间⼀定距离上的变化。
3)低空重要⽓象情报(AIRMET):⽓象监视台发布的可能影响低空航空器飞⾏安全的特定航路天⽓现象的发⽣或预期发⽣的情报。
私、商、仪执照题之《航空气象学》【二】101、急流及与之相连的晴空乱流在飞行中可进行目视判断,其特征是( B )A.在飞行高度上有尘或霾B.有长条形卷云带C.稳定不变的外界气温【解析】《航空气象学》P190。
102、在高空急流中飞行,一个最为威胁飞行安全的现象是( C )A.飞机积冰B.大风C.飞机颠簸【解析】《航空气象学》P190.103、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空气中的实际含水量与其能容纳的最大水汽含量的比率叫做( C )A.露点B.饱和度C.相对湿度【解析】《航空气象学》P192。
104.下述物理量中,反映大气潮湿程度的量是( B )A.饱和水汽压B.相对湿度C.露点温度【解析】《航空气象学》P192。
105.气温升高常会首先引起( C )A.水汽含量增加B.相对湿度增加大C.相对湿度减少【解析】《航空气象学》P192、《航空运输地理》P28,温度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相对湿度减少。
106、相对湿度的大小表示( B )A.空气中水汽含量B.空气的饱和程度C.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解析】《航空气象学》P192。
107、“露点温度”的意义是( A )A.在这个温度下凝结的水汽量与蒸发的水汽量相等B.形成露的温度C.空气一定会降低到这个温度并达到饱和【解析】《航空气象学》P192,C项一定错,B项望文生义。
108.“露点”这一名词的意义是( A )A.在这个温度下,凝结的水汽与蒸发的水汽相等B.空气一定会降低到这个温度并达到饱和C.水汽开始蒸发的温度【解析】《航空气象学》P192。
109、露点这一词的含义是?( A )A.空气冷却饱和时的温度B.露水形成的温度C. 凝固和蒸发速度相等时的温度【解析】《航空气象学》P192。
110、下列关于露点的说法哪个正确?( A )A.温度下降到使空气中的水汽饱和时称露点温度B.每日的最低温度称露点温度C.温度下降到出现露珠时称露点温度【解析】《航空气象学》P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