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航空气象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10
空运飞行员的气象知识和天气预报技巧空运飞行员是航空运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气象知识和准确的天气预报技巧,以确保飞行的安全性和顺利性。
本文将探讨空运飞行员所需掌握的气象知识,以及他们在天气预报上的技巧和应对策略。
一、气象知识1. 气象基础知识空运飞行员需要了解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气象要素、大气层结、天气系统等。
他们需要了解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对飞行的影响,以及不同高度的大气层结对飞行的挑战。
2. 大气天气现象了解大气中的各种天气现象对飞行的影响是空运飞行员的基本功。
他们需要熟悉云的不同类型,如积云、层云、卷云等,以及云高、云量、云底等参数的判断。
此外,他们还要学会辨别和应对降雨、降雪、冰雹、雷暴等天气现象,以确保飞行的安全。
3. 气象图解分析掌握气象图解分析是空运飞行员必备的能力。
他们需要学会读取和分析气象报告、气象雷达、卫星云图等工具提供的气象信息。
通过对天气图像的解读,他们可以预测和判断不同天气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从而做出飞行计划和决策。
4. 风的知识风是飞行过程中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空运飞行员需要了解风速、风向、风的变化趋势等信息,在飞行前及时获取并分析风的情况。
风的强度和方向对起飞、降落、巡航和飞行路径选择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风的准确掌握是空运飞行员不可或缺的技能。
二、天气预报技巧1. 天气预报工具的使用空运飞行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天气预报工具,如气象雷达、卫星云图、风场图等。
这些工具提供了详细的天气信息,通过观察、分析和解读这些信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天气的变化和趋势。
2. 趋势预测天气是不断变化的,空运飞行员需要学会观察天气现象的变化趋势,并根据过去的天气模式和规律进行预测。
例如,积云的发展趋势、雷暴的持续时间、降雨的强度等都可以通过观察历史数据得出结论,从而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3. 气象咨询与交流天气预报不仅仅依靠预报工具和技术,还需要与气象专家和其他飞行员进行交流和咨询。
航空气象小知识什么是航空气象?.航空气象分为两个部分:航空气象学和航空气象勤务。
航空气象学是为航空服务的一门应用气象学科。
航空气象勤务则是为航空气象学服务,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航空气象保障中。
航空气象这门学科主要目的是研究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对航空器和飞行活动的影响,并给予以预报为主的有效的气象保障,保证飞行安全和顺利完成飞行任务。
什么是航空气象预报?.航空天气预报,是指为保障航空器起飞、着陆和空中飞行的安全而制作的天气预报,是组织和实施飞行的重要依据。
它比用于日常生活的天气预报在内容、时间和定量方面要求更细、更高。
预报内容包括云量、云状、云底高、风向、风速、能见度、空气温度、天气现象(雾、雪、风沙、雷暴等)以及飞机颠簸、飞机积冰、低空风切变等。
这些气象信息都是航空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本依据。
哪些气象因素会影响航班飞行?.风、能见度、云、气温、气压等都是影响飞行的重要气象因素,飞机在飞行中无时无刻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例如:风会影响飞机爬升性能、下降轨迹以及飞机起飞和着陆的滑跑距离和时间,其中要特别注意低空风切变,会影响飞行员对飞机的操控,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造成飞行事故。
能见度对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恶劣的能见度直接会导致飞机着陆不满足落地标准,只能备降或者复飞。
积冰、颠簸可能会危及飞行安全,冰雹会打坏飞机和其他地面设施等。
云量的多少、云底的高低、厚薄会直接影响飞行视程和飞机的起降。
气压、气温等因素会影响飞机的升限和载重以及燃料的消耗。
台风来了,飞机会被吹跑吗?.答案是很有可能。
按照要求,通常当风力达到9-10级时,机务工程师就要用高强度合成材料制成的绳子将停在机坪的飞机牢牢固定在地面上。
在固定飞机之前,还要通过加油给飞机增加重量,以防飞机侧翻或意外移动。
雷雨天气对飞机有哪些影响?.雷电可能损伤飞机机体,影响飞行中的无线电通讯及驾驶舱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飞机的定位和导航。
强风和强降水会造成能见度骤降,低于运行标准,如果发生在着陆阶段,将造成飞机着陆姿态不稳,甚至有可能造成偏离跑道。
填空题1.表征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的气象术语称为气象要素。
2.大气中主要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气体成分是臭氧。
3.在地气系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者之间互相转化的大气成分是水汽。
4. 气温是用来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5.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6.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7.通常将两个低压之间狭长的区域称为高压带。
8.通常将两个高压之间狭长的区域称为低压带。
9.通常将由两个低压与两个高压交错组成的中间区域称为鞍形气压区。
10.在大气中由于空间气压分布不均匀,作用在单位质量空气上的净空气压力称为气压梯度力。
11.在自由大气中,当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所吹的风称为地转风。
12.在自由大气中,当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和惯性摩擦力三者达到平衡时所吹的风称为梯度风。
13.大范围地区的风向随季节而有规律显著改变的盛行风称为季风。
14.通常将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称为海陆季风,将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称为行星季风。
16.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少或空气潮湿程度的气象要素称为湿度。
17.大气中水汽所引起的那部分压强称为水气压。
18.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降低温度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
19. 海流是指海水大规模的相对稳定的流动,是海水重要的普遍运动形式之一。
20.由风对海面的切应力、地转偏向力、粘滞摩擦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稳定海流是风海流。
21.在东南太平洋沿岸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海,每隔若干年,在圣诞节前后,发生一种海水异常回暖的现象,当地人称之为厄尔尼诺现象。
22. 拉尼娜现象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变化的一种现象,其特征恰好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指的是洋流水温反常下降。
23.在广大空间里存在着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和稳定度等)相对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称为气团。
24. 天气系统是指具有一定的温度、气压或风等气象要素空间结构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
航空公司工作人员需要了解的飞行气象知识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和航班频繁,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对于飞行气象的了解变得非常重要。
飞行气象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还可以保障航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航空公司工作人员需要了解的飞行气象知识。
1. 气象概念在了解飞行气象知识之前,工作人员首先需要了解一些气象概念,例如气压、气温、湿度等。
气压和气温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和飞行高度,湿度则与云的形成和能见度有关。
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并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
2. 气象要素航空公司工作人员还需要了解一些与飞行直接相关的气象要素,包括风速、风向、能见度、云量等。
风速和风向是航空飞行中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决定了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方式以及航线规划。
能见度和云量则直接影响飞行安全和机场运行情况。
3. 大气层结大气层结指的是大气中温度垂直变化的情况。
航空公司工作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的大气层结类型及其对飞行的影响。
例如,稳定层结容易导致积雨云的形成,从而增加了飞行的颠簸和降落的困难。
而不稳定层结则可能引发明显的对流和雷暴天气。
4. 气象雷达气象雷达是一种检测和跟踪降水的仪器,可以帮助工作人员了解天气系统的大小、位置和发展趋势。
航空公司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如何解读气象雷达图像,以便及时预警和应对不利天气条件。
了解雷达回波的特征和颜色表示可以提高对降水强度和类型的判断。
5. 预报与警报航空公司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气象预报和警报的解读方法,包括天气预报、台风警报、雷暴警报等。
了解预报和警报的发布机制和预警等级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调整航班计划,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6. 气象检查航空公司工作人员还需要了解气象检查的流程和标准,以确保航班在安全的天气条件下进行。
气象检查包括观测和收集天气数据、制作天气图表和分析天气变化趋势等内容。
工作人员需要学会使用气象检查工具和仪器,及时更新气象信息。
总结起来,航空公司工作人员需要了解的飞行气象知识包括气象概念、气象要素、大气层结、气象雷达、预报与警报以及气象检查等。
航空气象1 基本气象要素1. 引言航空气象是研究航空器在大气中运行过程中的天气现象、气象条件和气象变化规律的科学。
航空气象的核心要素是基本气象要素,它们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云和能见度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航空气象中的基本气象要素。
温度是指物体或介质中分子运动的活跃程度的度量。
在航空气象中,温度常常使用摄氏度(℃)作为单位进行表示。
温度的变化对航空器飞行有重要影响,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空气的密度变化,进而影响飞机的升力和推力。
航空气象中的温度观测主要通过地面气象站和高空气象气球来进行。
地面气象站通过气温计来测量地面上空的温度。
高空气象气球则携带着温度探头,飞到大气不同层次来观测温度的变化。
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
在航空气象中,湿度常常使用相对湿度(RH)来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含水蒸气压与饱和水蒸气压之比,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空气湿度对于航空器的飞行非常重要。
湿度的增加会使空气密度减小,从而影响飞机的升力和推力。
此外,高湿度还会导致云雾的形成,降低能见度,给飞行带来不利影响。
航空气象中的湿度观测通常通过湿度计和气象气球进行。
4. 气压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作用的气体力量。
在航空气象中,通常使用毫巴(hPa)或百帕(Pa)作为气压的单位。
气压的变化会导致风的产生和变化,进而影响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速度。
气压观测主要通过气压计进行。
地面气压计主要用于观测地面上的气压变化,而高空气压的观测则需要使用气象气球上的气压探头来进行。
5. 风风是空气在地球表面上产生水平流动的气象要素。
在航空气象中,风有两个重要的要素,即风向和风速。
风向是指风从哪个方向吹来,通常使用度数(°)或罗盘点(N、S、E、W)来表示;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的位移,通常使用米/秒(m/s)或节(kt)来表示。
风对于航空器的飞行具有重要影响。
风的方向和速度会影响飞机在空中的航迹和地速。
航空气象中的风观测主要通过气象气球和地面气象站进行。
空运飞行员的航空气象知识与应用航空气象是空运飞行员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领域之一。
准确了解天气状况对于保障飞行安全以及应对突发气象变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空运飞行员在航空气象方面的知识与应用。
一、航空气象概述航空气象是以天气现象及其动力学、物理学性质为基础,以航空运输为对象进行观测、预报和研究的气象学分支。
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大气运动、云、降水、能见度、高空气流等与航空安全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和现象。
二、空运飞行员所需的气象知识1. 气象要素的掌握空运飞行员需要了解和熟悉各种气象要素的定义、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其中包括气压、温度、湿度、云量、云种、能见度、降水、风向和风速等。
掌握这些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有助于飞行员实时了解天气现象。
2. 气象预报的解读成功的航空飞行需依靠准确的气象预报。
飞行员应掌握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学会解读气象预报图表和天气报告。
例如,飞行员需要识别不同形式的天气图表和颜色编码,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以及掌握不同气象要素的预报时间尺度等。
3. 气象雷达的利用气象雷达是现代航空气象观测和预警的重要手段。
飞行员需要掌握气象雷达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会解读雷达图像,判断雷达回波的位置、强度和类型。
及时准确地分析气象雷达图像,可以帮助飞行员避开暴风雨等恶劣天气情况,确保飞行的安全。
三、航空气象在飞行中的应用1. 起飞前的天气检查在起飞之前,飞行员需要仔细检查当天的天气状况。
他们需要了解起飞机场的降水、能见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是否适宜起飞。
如果预测到恶劣天气,飞行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延缓起飞或调整飞行计划。
2. 飞行中的天气观察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员需要通过目视、仪表和气象雷达等手段进行天气观察。
他们需要注意云层的变化、能见度的变化以及预警信号的接收等。
准确观察天气变化,可以依据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飞行的顺利进行。
3. 应对突发气象变化尽管现代气象预报相对准确,但突发气象变化仍然不可预测。
航空气象概述航空气象是气象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与航空飞行相关的大气和天气现象。
航空气象提供了对大气状况、天气变化和风险因素的详细了解,以确保飞机和空中交通的安全运行。
以下是航空气象的概述:1. 天气要素:-航空气象关注一系列天气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等。
这些要素对于飞行器在大气中的性能和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
2. 天气现象:-航空气象研究各种天气现象,如雷暴、云层、雾、降水、冰雹等,这些现象对飞行安全有直接的影响。
了解这些现象帮助飞行员在特殊天气条件下作出正确的决策。
3. 气象观测:-航空气象依赖气象观测站、雷达、卫星和气象气球等设备进行实时观测。
这些观测提供了对大气条件的详细数据,用于制定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提供实时的天气信息。
4.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航空气象的核心内容之一。
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帮助飞行员和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做出飞行计划和决策,以最大程度地确保飞行安全。
5. 航空气象服务:-为了支持航空运行,航空气象提供各种服务,包括航空气象报告(METAR)、航空气象预报(TAF)、飞行气象报告(SIGMET)等。
这些服务向飞行员和航空公司提供关键的气象信息。
6. 大气湍流和颠簸研究:-航空气象研究大气湍流和颠簸等现象,因为这些现象对于飞行过程中的飞机稳定性和乘客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7. 太空天气影响:-航空气象还研究太空天气对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和飞行器的影响。
太空天气现象如太阳风和地磁暴等可能对航空器和通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航空气象的研究和服务对于飞行安全和航空运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航空业务依赖于准确的气象信息,以便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大气成分:干洁空气、水汽和大气杂质大气分层依据气层气温的垂直分布。
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气温湿度的水分分布很不均匀;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混合摩擦层:在离地1500m高度的对流层下层自由大气:在1500m高度以上的对流层,大气几乎不受地表磨擦作用的影响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整层空气几乎没有垂直运动,气流平稳标准大气参数:海平面气温T o=288.16K=15°C;海平面气压P o=1013.25hPa=760mmHg=1个大气气温变化的两种基本方式:非绝热变化(辐射、乱流、水相变化、传导)、绝热变化(干绝热过程、湿绝热过程)干绝热过程:在绝热过程中,如果气块内部没有水相的变化,叫干绝热过程湿绝热过程:在绝热过程中,如果气块内部存在水相变化,叫湿绝热过程当气块作水平运动或静止不动时,非绝热变化是主要的;作垂直运动时,绝热变化是主要的航空上常用的几种气压:本站气压、修正海平面气压、场面气压、标准海平面气压场面气压高度(QFE):飞机相对于起飞或着陆机场跑道的高度。
标准海平面气压高度(QNE):相对海平面的高度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QNH)水平气压梯度是一个向量,它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它的大小等于沿这个方向上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值常用的温度表示方法:相对湿度、露点和温度露点差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其大小直接反映了空气距离饱和状态的程度。
取决于两个因素:水汽含量、温度(主要)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气温降低到使空气达到包合适的温度。
其高低反映了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可用气温露点差来判断空气的饱和度。
密度高度:指飞行高度上的实际空气密度在标准大气中所对应的高度。
在热天,空气受热暖而轻,飞机所在高度的密度值较小,相当于标准大气中较高高度的密度值,称飞机所处的密度高度为高密度高度。
反之为低密度高度。
当实际“零点”高度的气压低于760mmHg时,高度表示度会大于实际高度;反之会小于。
航空气象知识点------------------------------------------作者xxxx------------------------------------------日期xxxx第1—4章选择填空,名词解释;5、6章简答选择 10个(20分);填空10个(20分);名词解释15分;电码翻译30分;简答10个(30分)第一章大气的状态及运动1、本站气压:气象台气压表直接测得的气压.由于各测站所处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不同,本站气压常有较大差异.2、场面气压:指航空器着陆区(跑道入口端)最高点的气压。
场面气压也是由本站气压推算出来的,为了准确计算飞机起降时相对于跑道的高度.3、场面气压高度:指飞机相对于起飞或着陆机场跑道的高度。
在起飞和着陆阶段为了使气压高度表指示场面气压高度,需按场压来拔正气压式高度表,使得高度指针位于零值刻度。
4、测高仪表:无线电高度表、气压式高度表无线电高度表:测高原理:天线向地面发射无线电波,经地面反射后,再返回飞机.测高是测量电波往返传播的时间Δt。
特点:较精确地测得飞机距地表的距离,对地形变化敏感,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用途:①用于校正仪表②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机起飞和着陆气压式高度表:高灵敏度的空盒气压表注意:高度表刻度盘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按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而确定的。
含义:在标准海平面上(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高度值为零。
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这种影响主要是6、密度高度指飞行高度上的实际空气密度在标准大气中所对应的高度。
密度高度表示了密度随高度变化的特征.密度高度对飞行的影响:低密度高度能增加飞机操纵的效率;高密度高度则降低飞机操纵的效率。
飞机操纵的效率:指飞机的操作性能,这种操作性能受大气密度影响很大。
机翼的升力(或螺旋桨的推力)受其周边的空气速度和空气密度所影响,在高密度高度的地区,需要额外的动力来弥补薄空气的不足,升力下降,发动机功率下降,喷气发动机的推力下降,飞机性能变坏且起飞和降落的距离加长,上升率和升限也降低.根据实测结果,当气压维持不变,气温每升高10℃,起飞所需跑道长度增加13%,落地增加5%;反之亦然。
空运飞行员的气象学知识气象对于空运飞行员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了解气象情况可以帮助飞行员做出正确的飞行决策,确保航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空运飞行员需要了解的气象学知识,包括天气系统、气象图表、气象报告等。
一、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地球大气中的各种气压系统和气象现象。
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系统对于飞行员来说至关重要。
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等。
1. 高压系统:高压系统通常表示天气条件良好,空气下沉,相对较为稳定,但也容易带来颠簸的飞行条件。
飞行员需要留意高压系统的位置和扩展,以避免不必要的飞行困难。
2. 低压系统:低压系统通常会带来动荡的天气,包括风暴、降水等。
飞行员需要密切关注低压系统的位置和发展趋势,避免进入恶劣天气条件。
3. 锋面:锋面是两个不同气团之间的边界,常常伴随着天气变化。
锋面可能会带来降雨、曲线下降率等不利的飞行条件。
了解锋面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可以帮助飞行员优化航线选择。
二、气象图表气象图表是飞行员必备的工具,用于展示气象数据和预测。
常见的气象图表包括天气雷达图、风切变图、云和天气图等。
1. 天气雷达图:天气雷达图显示了降水的位置和强度。
飞行员可以利用天气雷达图来避开大范围的降水区域,确保航班的顺利进行。
2. 风切变图:风切变是指风速和风向在短时间内的急剧变化,容易对飞行造成威胁。
风切变图可以帮助飞行员预测风切变的位置和强度,采取相应的飞行策略。
3. 云和天气图:云和天气图可以显示云层的高度、类型和密度,以及降水的形式和强度。
飞行员可以通过这些图表来判断飞行条件是否适宜,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气象报告气象报告是飞行员了解天气状况的重要来源,包括气象台的实况观测报告、颁发的航空气象报告等。
1. 实况观测报告:实况观测报告提供了当前时刻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飞行员可以根据实况报告来判断当前的天气条件,决定是否起飞或降落。
2. 航空气象报告:航空气象报告根据实况观测数据提供了较长时间范围内的天气预测,包括温度、风速、高度和能见度等。
航空气象基本理论大气成分==空气+水汽+大气气溶胶质粒1.2大气结构对流层:低纬度17-18KM;中纬度10-12KM;高纬度8-9KM对流层三特征: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几乎所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混合,对流和乱流盛行。
另外,对流层与地表摩擦的关系,又可分为摩擦层(1500M下)和自由层(1500M上)。
1.3大气的三圈环流"三风四带"赤道低压带和热带辐合带、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副极地低压带和盛西风带、极地高压带和极地东风带。
2.2气压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气压每变化1hpa.高度变化8.25米。
修正海平面气压QNH场面气压QFE标准气压QNE2.3湿度1.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饱和水汽压的大小仅与气温有关。
气温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大。
相对湿度的大小直接反应了空气距离饱和状态的程度。
(空气的潮湿程度)相对湿度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水汽含量越高,水汽压越大,相相对湿度越大。
二是温度,温度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相对湿度减小。
相对湿度的大小直接反应了空气距离饱和状态的程度。
2.露点与温度露点差: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气温降低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露点温度的高低反应了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温度露点差:当空气处于未饱和状态时,其露点温度低于气温,两温度之差称"气温露点差"。
只有当空气达到饱和时,露点才和温度相等。
用温度露点差判断空气的饱和程度,露点差越小,空气越潮湿。
温度露点差减小速率0.8度/100米三大要素(气温、气压和空气湿度)变化对仪表的影响:对空速表的影响:实际大气密度>标准时,表速>真空速;气温偏低时,空速表示度容易偏高;对高度表的影响:实际气压<标准时,高度表示度>实际高度;实际温度<标准时,高度表示度>实际高度;2.5风水平风的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科氏力)地表产生的摩擦力;自由大气中风的形成及风压定律:在北半球,低压区空气是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高压区空气是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第1-4章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5、6章 简答选择 10个(20分);填空 10个(20分);名词解释 15分 ;电码翻译 30分 ;简答 10个(30分)第一章 大气的状态及运动1、本站气压:气象台气压表直接测得的气压。
由于各测站所处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不同,本站气压常有较大差异。
2、场面气压:指航空器着陆区(跑道入口端)最高点的气压。
场面气压也是由本站气压推算出来的,为了准确计算飞机起降时相对于跑道的高度。
3、场面气压高度:指飞机相对于起飞或着陆机场跑道的高度。
在起飞和着陆阶段为了使气压高度表指示场面气压高度,需按场压来拔正气压式高度表,使得高度指针位于零值刻度。
4、测高仪表:无线电高度表、气压式高度表无线电高度表:测高原理:天线向地面发射无线电波,经地面反射后,再返回飞机。
测高是测量电波往返传播的时间Δt 。
特点:较精确地测得飞机距地表的距离,对地形变化敏感,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用途:①用于校正仪表②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机起飞和着陆 气压式高度表:高灵敏度的空盒气压表注意:高度表刻度盘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按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而确定的。
含义:在标准海平面上(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高度值为零。
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温、气压和空气湿度的变化都会对飞机性能和仪表指示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它们对空气密度的影响实现的:6、密度高度指飞行高度上的实际空气密度在标准大气中所对应的高度。
密度高度表示了密度随高度变化的特征。
密度高度对飞行的影响:低密度高度能增加飞机操纵的效率;高密度高度则降低飞机操纵的效率。
飞机操纵的效率:指飞机的操作性能,这种操作性能受大气密度影响很大。
机翼的升力(或螺旋桨的推力)受其周边的空气速度和空气密度所影响,在高密度高度的地区,需要额外的动力来弥补薄空气的不足,升力下降,发动机功率下降,喷气发动机的推力下降,飞机性能变坏且起飞和降落的距离加长,上升率和升限也降低。
根据实测结果,当气压维持不变,气温每升高10℃,起飞所需跑道长度增加13%,落地增加5%;反之亦然。
因此同一机场,夏季所需起降距离将比冬季长。
7、基本气象要素变化对飞行的影响 (1)对高度表指示的影响气压:实际中标准大气“零点”气压不是标准气压时 a PR Tρ =比气压 温度垂直运动:在山区或强对流区飞行时,由于空气有较大垂直运动,不满足静力平衡条件,高度表示度会出现较大误 差:下降气流区指示度偏高、上升气流区指示度偏低、误差可达上百米甚至千米。
(2)对空速表指示的影响空速:飞行器相对周围空气的运动速度。
空速表:测量和显示空速的仪表空气密度:实际空气密度大于标准大气密度时,表速会大于真空速温度:在暖湿空气中飞行的飞机,空速表容易偏低;在干冷空气中飞行的飞机,偏高 (3)对飞机飞行性能的影响飞机的飞行性能主要受大气密度影响:当实际大气密度大于标准大气密度是:空气作用于飞机上的力增大、发动机功率增大,推力增大。
结果:(1)最大平飞速度、最大爬升率、起飞载重量增大 (2)飞机起飞、着陆滑行距离会缩短8、风向 气象学中——风向表示风的来向,领航学中——风向表示风的去向 9、对流与乱流的区别第二章 云和降水1、云对飞机飞行的影响: 浓积云对飞行的影响:(1)在云下、云中和云体附近飞行常有中度到强烈颠簸;(2)云中飞行有强积冰; (3)由于云内水滴浓密,能见度十分恶劣,不超过20米。
积雨云对飞行的影响:①云中能见度极为恶劣;②飞机积冰强烈; ③云中或云外都会遇到强烈的颠簸和雷电袭击/干扰 ④暴雨、冰雹、狂风和强烈下冲气流危及飞行安全。
2、云的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充分的冷却,足够的凝结核。
3、云状和垂直运动联系起来。
禁止在浓积云中飞行禁止在积雨云中飞行根据上升运动的不同将云分为: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特殊云(1)积状云(成因):在对流的上升运动中形成的云(2)层状云(成因):在系统性垂直运动中形成的云(3)波状云(成因):由大气波动或大气乱流形成的云。
4、云量的估算**云量是指云遮盖天空视野的份数。
——半球形(1)十分制云量和八分制云量国际气象组织——把天空分为10个等份;国际民航组织——把天空分为8个等份。
(2)总云量和分云量总云量:天空被云遮盖的总份数,分云量:某一种云覆盖天空的份数。
可见分云量:观测者能看见的某一层云的云量累积分云量:可见分云量 + 其下各层云的云量*总云量:5淡积云Cu——可见分云量:4累积分云量:4高积云Ac——可见分云量:1累积分云量:55、雨幡:雨滴没有降落到地面在空中就蒸发了。
由于有雨幡,有时飞机在空中碰到降水,但是在地面并没有观测到降水。
6、降水对飞行的影响(只掌握其中一点即可)①降水使能见度减小:影响程度与降水强度、类型和飞机的飞行速度有关:A、降水强度越大,能见度越小;B、降雪比降水对能见度的影响更大;C、毛毛雨雨滴小、密度大,能见度也很差;D、飞行速度越大,能见度也越差第三章能见度与视程障碍(多名词概念)1、航空上能见度的含义:视力正常的人在昼间能看清目标物轮廓的最大距离,在夜间则能看清灯光发光点的最大距离。
2、影响能见度的因子(了解)(一)影响昼间能见度的因子白天能否分辨出不发光的目标物,关键能够把其与背景区分开,主要取决于以下因子:(1)目标物与其背景的原有亮度对比目标物与其背景间亮度对比越大,颜色差异越大,越容易将其区别开来。
原有亮度对比:指没有经过大气削弱的亮度对比(2)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越差,对亮度对比的削弱作用越强 (3)亮度对比视觉阈:无法辨别物体的临界视亮度对比值对于视力正常的人,亮度对比视觉阈的大小与目标物视角、视眼亮度、观测者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
(二)影响夜间能见度的因子(1)灯光发光强度 -----灯光越强,能见距离越大。
(2)大气透明度 -----大气透明度越差,能见距离越小。
(3)灯光视觉阈:观测者能感觉到的最小照度。
灯光视觉阈随着灯光背景的亮度和观测者对黑暗的适应程度而变化。
①灯光的背景越亮,灯光的视觉阈越大,发现灯光越难②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于眼睛不能立即适应,对灯光的视觉阈也很大,一般10~15min 后才能减小。
3、能见度的种类及特点航空上使用的能见度有地面能见度、空中能见度和跑道视程。
(一)地面能见度(气象能见度)(1) 定义:指昼间以靠近地平线的天空为背景,视角大于20′的地面灰暗目标物的能见度。
视角大于20′的地面灰暗目标物与天空背景间原有的亮度对比值接近于1,白天亮度对比视觉阈稳定。
(如何定量描述反映大气光学状况的能见度呢?)(2)气象光学距离(气象光学视程)MOR: Meteorological Optical Range是指由白炽灯发出的色温为2700K 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5%所通过的路径长度。
(3)分类(图)**分为:主导能见度, 最小能见度, 跑道能见度。
(二)空中能见度(1)特点(与地面能见度相比):①飞机与观测目标处于相对运动中,目标轮廓不断变化,座舱玻璃对光线有影响,故能见度减小; ②空中观测目标时背景复杂多变,亮度对比比气象能见度规定的小,使能见度减小; ③飞机位置不断变化,所经大气透明度会有很大差异,故能见度时好时坏。
(三)跑道视程与着陆能见度为满足飞行的需要(尤其是起飞、着陆时),设计出一种探测跑道能见度的仪器——跑道视程(RVR )探测系统。
当能见度降低到1500m 时,就要向飞行员及其他相关人员提供跑道视程的资料。
主导能见度为3km 最小能见度为2.4km(1)跑道视程(Runway Visual Range,RAR)指飞行员在位于跑道中线的飞机上观测起飞方向或着陆方向,能看到跑道面上的标志或能看到跑道边灯或中线灯的最大距离。
(2)跑道视程与气象能见度的区别:(选择题)①RVR是在飞机着陆端用仪器测定,方向与跑道平行,气象能见度是在气象台目测,观测四周所有方向;②RVR一般只测1.5km以内的视程,气象能见度则是观测者目力所及的所有距离;③RVR的目标物是跑道及道面上标志,其形状、大小、颜色是固定的;夜间是跑道中线灯和边灯,光强可调节。
气象能见度的目标物形状、大小、颜色不尽相同。
夜间利用周围已有灯光,颜色、光强有随意性,且后者不可调节。
④RVR探测高度2~10m,由透明度仪安装高度决定,气象能见度的观测高度一般在1.6m左右。
4、视程障碍:大气中存在着固态和液态杂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影响大气透明度,使得能见度减小,这类天气现象统称为视程障碍。
形成视程障碍的天气现象:液态:雾;固态杂质:烟幕,霾,风沙,浮尘,吹雪。
第四章常规天气分析1、产生地面大风的天气形势(1)冷锋后偏北大风:(2)高压后部偏南大风:(3)低压发展时的大风(4)热带风暴大风2、形成雾和低云的形势地面为弱高压(或脊)、鞍型场或均压区;我国沿海地区处于东高西低的天气形势;锋面活动区域。
第五章雷暴及其他对流性天气1、雷暴的定义和形成条件(1)定义: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的局地风暴。
(2)形成条件(3个):①深厚而明显的不稳定气层②充沛的水汽③足够的冲击力2、雷暴单体:一个对流单元,是构成雷暴云的基本单位雷暴单体的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空气运动特征:(1)根据垂直气流状况,雷暴单体的生命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积云阶段、积雨云阶段和消散阶段。
(2)三个阶段空气运动的特征(主要区别是下沉运动)积云阶段:云内都是上升气流,最大上升气流在云的中、上部。
成熟阶段:云中除上升气流外,局部出现有系统的下降气流,等温线成波状,降水产生并发展。
消散阶段:下降气流遍布云中,云中等温线向下凹;3、一般雷暴过境时的地面天气(1)气温:雷暴来临之前由暖湿不稳定空气控制,地面气温高,湿度大。
雷暴过境时强风吹来,气温骤降,冷空气中心气温最低。
(2)气压:在成熟雷暴移来之前:气压一直是下降的。
雷暴临近时:气压开始上升,冷空气到达之处,气压廓线上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园顶形气压鼻。
4、强雷暴云过境时出现的特殊天气现象:飑、冰雹、龙卷、暴雨5、雷暴的种类和移动:(1)根据强度差异可以分为:一般雷暴,强烈雷暴**根据形成雷暴的冲击力可以分为:热雷暴,地形雷暴,天气系统雷暴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雷暴主要有:锋面雷暴,冷涡雷暴,空中槽和切变线雷暴,副热带高压西部雷暴(2)它的移动主要受两个因素的作用:一是随风漂移;二是传播。
6、下击暴流(又称强下冲气流,是雷暴强烈发展的产物)**定义:能引起地面或近地面出现大于18米/秒雷暴大风的那股突发性的强烈下降气流,称为下击暴流。
7、特殊地形下的对流性天气:山地背风波、下坡风、海风锋和热岛效应(一)山地背风波a.形成的条件(1)气流越过的山脊不是孤立的山峰,而是长山脊或山岳地带;(2)迎风面一侧低层气层不大稳定,而上层气层稳定;(3)风向与山脊交角大,最好是正交,并且随高度基本无变化;(4)风速在山脊高度上一般不能小于10米/秒,且从山脊到对流层顶,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或减小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