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昂丹司琼- 术后版PPT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11
昂丹司琼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彭燕玲;郭尔萍【摘要】目的:观察昂丹司琼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使用咪唑安定0.04mg/kg、芬太尼2~4μg/kg、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1~2 mg/kg、诱导插管,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后给予PCIA.镇痛方法:A组为芬太尼1.0mg+昂丹司琼8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B组为舒芬太尼100μg+昂丹司琼8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背景剂量2ml/h,单位PCIA量1ml/次,锁定时间20min.结果:两组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均平稳,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B组PCIA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两组的血氧巴饱和度均未低于95%,B组PCIA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是一种较理想的静脉镇痛方法.笔者认为:术后持续静脉给予昂丹司琼,可大大减少手术48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04【总页数】2页(P433-434)【关键词】昂司丹琼;舒芬太尼;芬太尼;自控镇痛【作者】彭燕玲;郭尔萍【作者单位】湖北省潜江中心医院麻醉科,433100;湖北省潜江中心医院麻醉科,43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术后急性疼痛是机体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其对患者的病理生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术后患者康复多有不利,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术后镇痛的重要性。
PCIA是现代疼痛治疗的较好方法,也是术后疼痛治疗的重要手段[1]。
为了达到镇痛好,不良反应少且效价高的目的,本文对比观察了昂丹司琼复合舒芬太尼、芬太尼用于PCIA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全麻术后患者100例,年龄20~70岁,ASAⅠ~Ⅱ级。
术前无心肺及神经系统疾患,无长期服用镇痛药和镇静药病史。
随机分为芬太尼组(A 组)和舒芬太尼组(B组),每组50例。
昂丹司琼\胃复安联合应用对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剖宫产术后,产妇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比较高。
术后镇痛在剖宫产术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术后镇痛使用的麻醉性镇痛药是引起恶心、呕吐(PONV)的一种重要因素。
昂丹司琼是有高度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药,临床已广泛适用于癌症的放、化疗以及治疗PONV。
胃复安可以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受区中多巴胺受体,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同时松弛幽门括约肌,促进胃排空。
也经常用于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治疗。
本观察就两种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单独和联合用药对剖腹产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做一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剖腹产手术患者75例,年龄20~35岁,ASAⅠ级,体质量60~80 kg,身高150~168 cm,患者随机分成三组,L组:昂丹司琼8 mg;E组:胃复安10 mg;F组:昂丹司琼4 mg,胃复安5 mg。
1.2 方法患者术前常规禁食8~12 h,入室后监测NIBP、ECG、SpO2,记录基础BP、HR。
开放上肢静脉通道,输入乳酸钠林格液500 ml后左侧卧位行L 3~4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匀速注入0.5%布比卡因1.5 ml然后硬膜外腔置入导管,平卧后取左侧15°~20°手术体位,面罩持续给氧,BP低于基础值25%,静脉注射麻黄碱5~10 mg,HR<50次/min,给予阿托品0.2 mg。
术后镇痛泵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镇痛液配方为芬太尼0.8 mg、曲马多500 mg分别加入三组剂量药物,总容量为100 ml,PCIA背景剂量为2 ml/h。
术后48 h PONV的评级标准为:0级,无恶心、呕吐;1级,只有恶心或干呕;2级,呕吐1次;3级,呕吐大于1次。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昂丹司琼、托烷司琼防治术后PICA 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江西省人民医院麻醉科(330006)王凤芝目的:观察昂丹司琼(Ondansetron)、托烷司琼(Tropisetron)防治PICA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的效果。
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病人62例,ASAⅠ-Ⅱ级,男28例,女34例,年龄26-77岁,体重50-72kg。
随机分成两组,A组昂丹司琼组,B组托烷司琼组,每组31例。
手术种类包括胸外,普外,泌外,矫外,妇产科等。
术前统一用药:入室后长托宁0.5mg静注。
麻醉方法分两种:全身麻醉38例,硬膜外麻醉24例。
全麻诱导相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 5ug/kg、异丙酚1mg/kg、阿曲库铵0.8mg/kg。
硬膜外麻醉相同用药,预注量2%利多卡因5ml,维持剂量1%罗哌卡因10-15ml。
PICA泵配方:芬太尼0.8mg、高乌甲素32mg加盐水至100ml,每小时2ml,锁定时间15分钟。
全麻拔管后A组静注昂丹司琼8mg,B组静注托烷司琼5mg,然后接PICA泵;硬膜外麻醉术毕A组静注昂丹司琼8mg,B组静注托烷司琼5mg,然后接PICA泵。
观察术后24小时防治PONV的效果。
PONV分级:0级无恶心或呕吐.1级有恶心无呕吐,2级有恶心,呕吐<5次/24h,3级持续呕吐>5次/24h。
结果:两组间病人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方式无差异,P>0.05。
PONV分级:A组0级29例(93.54%),1级2例(6.45%);B组0级30例(96.77%),1级1例(3.22%),两组1级病人均为妇产科手术患者,未用其它止吐药。
结论:昂丹司琼、托烷司琼是5-HT3受体阻滞剂,用于防治PONV已得到FDA和SDA的认可。
本组观察昂丹司琼、托烷司琼防治PONV的效果相近,且用药安全性高。
无氟哌利多的镇静、嗜睡及椎体外系症状,是临床值得推荐的良好止吐药。
咪达唑仑联合昂丹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昂丹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效果。
方法:遵照纳入标准,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年龄25~50岁,ASAⅠ~Ⅱ级,均行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插管,机控呼吸。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四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S组)、咪达唑仑组(M 组)、昂丹司琼组(O组)、咪达唑仑+昂丹司琼组(MO组)。
四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入3 ml生理盐水;M组于诱导时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04 mg/kg;O组于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滴注昂丹司琼8 mg/100 ml;MO组于诱导时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04 mg/kg、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滴注昂丹司琼8 mg/100 ml。
术中四组均以静脉复合吸入麻醉维持:异氟醚吸入,丙泊酚静脉泵注,芬太尼、维库溴铵根据麻醉深度按需追加。
观察患者术后0~24 h恶心呕吐情况。
结果:与S组相比,M组、O组、MO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咪达唑仑能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咪达唑仑联合昂丹司琼能使术后恶心呕吐显著减少。
标签:咪达唑仑;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因素、年龄、性别多见女性、外科进程、麻醉因素,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技术及术后管理等,发生率也高[1]。
据国内外统计,术后恶心呕吐(PONV)在住院手术患者中的发生率约20%~37%,大手术达35%~50%,高危发生率高达70%~80%,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 h,甚至更长。
持续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衡,反复严重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患者出血、切口裂开,切口疝、气道梗阻、吸入性肺炎和潜在的再手术等伤害,影响患者进食及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费用及负担。
昂丹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比较朱平【摘要】目的:探讨昂丹司琼三种不同给药方式预防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泵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
方法:选择16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40例。
A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将昂丹司琼16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缓慢输注后接自控镇痛(PCA )泵;B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接PCA泵(泵内加入昂丹司琼16mg);C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将昂丹司琼8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缓慢输注后接PCA泵(泵内加入昂丹司琼8mg );D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接PCA泵(泵内未加昂丹司琼)。
比较各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和PONV评分。
结果:①各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孕周、麻醉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 P>0.05);②各组患者术后1~24h 的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四组间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各组患者术后1~24h的PONV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B、C 三组术后各时间点PONV评分与D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B组或C组术后各时间点PONV评分与A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 A、B、C三组患者术后24h PONV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P<0.05或 P<0.01),并且B或C组PONV发生率与A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 P<0.05);⑤ A、B、C三组PONV严重程度与D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 P<0.05),并且A、B、C三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 P<0.05)。
结论:剖宫产手术结束将昂丹司琼8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之后接PCA泵(泵内加昂丹司琼8mg)可对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泵患者的恶心、呕吐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73-75,106)【关键词】手术后恶心呕吐/预防和控制;昂丹司琼/治疗应用;给药系统;剖宫产;对比研究【作者】朱平【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近年来应用阿片类药物患者术后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技术已有效控制了术后疼痛问题,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手术后最为常见的麻醉并发症[1],并且成为目前术后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昂丹司琼对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预防目的:探讨昂丹司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全麻插管行妇科腹腔镜手术ASAⅠ级或Ⅱ级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组在手术结束拔管时各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 mg,对照组术后拔管前不使用镇吐药。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至术后24 h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
结果:治疗组发生恶心呕吐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低。
结论:昂丹司琼对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呕吐起到较满意的预防作用。
标签:昂丹司琼;术后恶心呕吐(PONV);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神经及膈肌刺激产生膈肌收缩使得胃内容物从口腔迅速喷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是术后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恶心呕吐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可使患者的术后恢复期满意度下降。
妇产科手术、腹腔镜检治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的手术。
妇科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尤其是妇科急症,对麻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腹腔镜手术近年来多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作为首选的麻醉方法,而氣管插管及拔管均可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麻醉时使用芬太尼、阿芬太尼、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具有较强的致吐活性,腹腔镜手术气腹过程以及术中腹部脏器牵拉也有可能导致呕吐,预防PONV尤为重要,预防PONV尤为重要。
昂丹司琼为一种高度选择性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有强镇吐作用。
本文研究昂丹司琼预防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PONV发生,效果较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科室近期收治300例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21~58岁,无手术禁忌证,手术包括宫外孕130例、子宫肌瘤55例、卵巢囊肿85例、盆腔炎30例。
其中80例为急诊、餐后患者。
患者手术前均无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病史,术前24 h未使用任何抗呕吐药物,所有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术前无恶心呕吐现象。
注射用盐酸昂丹司琼
【适应症】用于预防放射治疗和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引起的恶心;亦用于预防手术后的恶心呕吐。
【用法和用量】临用前,加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适量使溶液。
1.对于高度催吐的化疗药物引起的呕吐:化疗前15分钟、化疗后4小时、8小时各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mg,停止化疗后每8-12小时口服昂丹司琼片8mg,连用5日。
2.对催吐程度不太强的化疗药引起的呕吐:化疗前15分钟注射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mg,以后每8-12小时口服昂丹司琼片8mg,连用5日。
3.对于预防手术后的恶心呕吐:在麻醉时同时静脉输注4mg。
对于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病人:缓慢静脉输注4mg。
【不良反应】可发生头痛、腹部不适、便秘、口干、皮疹,偶见支气管哮喘或过敏反应,短暂性无症状的转氨酶增加。
上述反应轻微,无须特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