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莫里哀
- 格式:ppt
- 大小:6.78 MB
- 文档页数:77
莫里哀《伪君子》说起戏剧,同学们都已经不再陌生,西方戏剧在古希腊时期形成,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大家还能记起是为了赞美哪个神吗?(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古希腊戏剧的成熟期,曾出现了三大悲剧家很一大喜剧家,还能说出他们是谁?代表作是什么吗?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中世纪是欧洲戏剧的黑暗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戏剧的黄金时代。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把西方戏剧的推向了高峰。
《哈姆雷特》《李尔王》《奥瑟罗》《麦克白》。
17世纪是古典主义戏剧的时代,代表古典主义最高成就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为大家讲述的莫里哀及他的代表作《伪君子》。
(板书:第四章 17世纪欧洲文学第二节莫里哀)上节课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了莫里哀的生平及其创作,我们再共同回忆一下:一、生平莫里哀原出身于贵族之家,因幼年时经常随父亲出入宫廷,观看宫廷戏剧演出,便培养了他对戏剧的强烈的兴趣。
长大后他放弃了世袭的“宫廷室内陈设商”的职位,从事戏剧事业。
1645年莫里哀加入流浪艺人组织的流浪喜剧团,到外省演出,在外省流浪了13年,随剧团走遍大半个法国,广泛接触了社会现实,了解了民间疾苦,所以他的作品具有民主倾向,在法国,再也找不出一位像他这样长期扎根于民众之中的古典主义作家了。
为了维持剧团的开支,他不得不带病参加演出。
1673年,在演出完《无病呻吟》(又称《没病找病》)最后一幕后,莫里哀咯血倒下,当晚就逝世了,终年51岁,由于他一生中写了大量反贵族、反教会的作品,所以他死后,教会借口他死前没有做教悔而不准他下葬。
最后国王出面,才勉强把他埋了,而且跟自杀者埋在一起。
莫里哀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戏剧事业。
以自己卓越的成就,赢得了他在法国和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因此,在莫里哀去世之后,法兰西学士院在大厅里为他立了一尊石像,底座上刻着这样的题词: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
二、创作莫里哀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①、早期(1659——1663)《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社会问题喜剧,《太太学堂》提出妇女教育问题。
第二节莫里哀一、生平与创作(一)生平莫里哀(1622-1673)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喜剧的缔造者、古典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作家、法国历史上最卓越的戏剧家、人类历史上继莎士比亚之后的第二座戏剧高峰。
他的创作开了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先河。
莫里哀的原名让-巴狄斯特·波克兰,生于巴黎宫廷陈设商家庭,但他酷爱戏剧,放弃了“王家侍从”的特权和荣誉,选择了被视为“贱民”的“戏子”行业,组织“光耀剧团”,取艺名莫里哀。
莫里哀毕生从事喜剧活动:做演员、剧团领导人,并自己动手创作剧本。
几度负债入狱。
后得路易十四青睐,剧团长驻巴黎。
1673年2月17日,抱病演出《无病呻吟》,卸装后咯血而死。
教会不许葬在教堂公墓,四天后草草埋葬。
(二)创作概况莫里哀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下了三十三出戏剧。
他的整个创作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645年到1658年,为情节喜剧时期。
这一时期莫里哀的创作未脱离情节喜剧的俗套,内容大多是当时流行的多角恋爱、女扮男装、掉换襁褓、最后认亲等情节,但作者增加了一些现实生活的场面和民间生动的语言,使剧情轻快、风俗清新,显出高于同时同类作家的水平。
这一时期保存下来的剧本只有两部诗体喜剧《冒失鬼》和《爱情的怨气》。
第二阶段从1659年到1663年,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开创时期。
这一时期莫里哀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对古典主义戏剧原则的初步运用。
他开始探讨爱情、婚姻、教育以及其他迫切的社会问题,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当时的社会风俗人情。
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
《太太学堂》写年老的富翁阿尔诺耳弗为了有一个百依百顺的妻子,用钱买来小女孩阿涅丝,把她送进修道院按照他的理想妻子模式进行教育,阿涅丝长大后被从修道院接出来,却爱上了青年奥拉斯,并设法逃出了阿尔诺耳弗的家庭而与奥拉斯结合。
作品因涉及到教育、婚姻、家庭、宗教等社会问题而成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诞生的标志。
此剧的成功使莫里哀得到国王颁发的1000法郎的利弗尔年金,并荣获“优秀的喜剧诗人”称号。
第四章第二节莫里哀(课堂讲稿)各位同学大家好,通过之前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戏剧的黄金时代,在这个黄金时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莎翁”,他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莎翁用自己的创作将戏剧带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过正如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莎翁一人不能展现戏剧黄金时代的盛况全貌,人类戏剧史上高峰林立,莎翁是“人类戏剧史上的第一座高峰”,那么是谁可以和莎翁比肩,被誉为人类戏剧史上第二座高峰呢?他就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喜剧的缔造者,古典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作家、法国历史上最卓越的戏剧家,开创了近代社会问题剧先河的莫里哀。
德国的大文豪歌德曾经这样评价莫里哀“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的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
今天的课程我们就将走进17世纪的法国,全方位的了解这位喜剧大师和他的艺术创作。
莫里哀(1622-1673)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他父亲曾花钱购买了“国王侍从”的身份,算是和贵族也沾了边。
少年时,父亲把他送进贵族子弟学校克莱蒙中学读书,后来,又把“国王侍从”的身份过到他名下。
1639年,莫里哀中学毕业后,父亲还为他买到一张奥尔良大学法学硕士的文凭,希望莫里哀能继承父业,或者做律师。
但是,莫里哀自幼就喜爱戏剧,而不喜欢经商。
21岁时,莫里哀改变了父亲给自己安排的人生走向,离开家庭同贝雅尔兄妹等十来个青年组织了“光耀剧团”在巴黎演戏。
演出失败,剧团负了债,莫里哀为此而被拘押起来,后来由他父亲作保获释。
之后剧团解散,但莫里哀并不因此而灰心,他又与贝雅尔兄妹一起参加另一剧团,离开巴黎,在法国西南一带一直流浪了12年。
这12年的经历使莫里哀经历世间百态,所以他的创作具有民主倾向,在法国,再也找不出一位像他这样长期扎根民众之中的古典主义作家了。
生活也同时将他锻炼成为一名戏剧全才,能编剧,能导演,同时还作为演员上台演出。
后来,莫里哀成为剧团的负责人,他的创作受到观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