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伪君子》
- 格式:ppt
- 大小:894.00 KB
- 文档页数:35
莫里哀《伪君子》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莫里哀《伪君子》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伪君子》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法]莫里哀类型:诗体喜剧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664年。
《伪君子》读后感《〈伪君子〉读后感》读完莫里哀的《伪君子》,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充满讽刺与荒诞的奇妙之旅。
这部作品里的达尔杜弗,那可真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伪君子”形象。
他表面上装得无比虔诚,嘴里念叨着宗教的箴言,可背地里却干着各种见不得人的勾当。
就说他刚出场的时候吧,穿着那一身破旧的长袍,摆出一副苦行僧的模样,声称自己已经把世间的一切虚荣都抛在了脑后。
他对奥尔恭一家那叫一个热情,特别是对奥尔恭,那谦卑的态度,那恭敬的言辞,让奥尔恭简直是把他当成了圣人。
可随着剧情的发展,达尔杜弗的真面目就一点点地暴露出来了。
他先是对奥尔恭的妻子百般勾引,那副道貌岸然的样子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在没人的时候,那眼神、那表情,哪里还有半点虔诚的影子?全是欲望和贪婪。
还有他对待奥尔恭的财产的态度,那叫一个心急。
表面上说着钱财乃身外之物,可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盘算着怎么把奥尔恭的财产据为己有。
当奥尔恭决定把所有的财产都送给他的时候,他那假装推辞,实则迫不及待的样子,真是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当他的阴谋被揭穿的时候,他没有丝毫的羞愧和悔恨,反而还在那里狡辩,试图继续蒙混过关。
他的那些借口和谎言,简直是漏洞百出,可他却还能说得振振有词,仿佛自己才是那个受害者。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不乏像达尔杜弗这样的“伪君子”。
我就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人。
那是在一次社区的活动中,有一个人表现得特别积极,对每个人都笑脸相迎,嘴里说着各种好听的话,什么要为社区做贡献啦,要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啦。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他可真是个热心肠的好人。
可后来慢慢发现,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他想要在社区里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从而在选举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
他在背后搞小动作,拉拢一些人,排挤一些人。
对于那些对他有好处的事情,他就抢着去做;对于那些麻烦的、没有好处的事情,他就躲得远远的。
当有人发现了他的真面目,指出他的问题时,他也是百般抵赖,还试图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莫里哀是18世纪法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喜剧为主,尤以《伪君子》为代表。
《伪君子》以嘲讽和讽刺的方式揭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丑恶,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行为和心理刻画展示了莫里哀戏剧艺术的几个典型特点。
首先,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幽默感和嘲笑。
《伪君子》通过对贵族阶层的讽刺,展现了他们的虚伪和自以为是。
剧中主人公阿尔卡诺的形象既是贵族的代表,也是伪君子的化身。
他表面上看似充满正直和道德,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虚伪又丑恶的人。
莫里哀通过对他的描绘和对话,将他置于可笑的境地,使观众在嘲笑的同时,也思考贵族社会的虚伪和伪装。
其次,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二是对人性的揭示和探索。
《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真实而充满特色,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都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例如,剧中的女主角伊历米尔这个角色不仅是被动的牺牲者,同时也具有复仇和追求正义的一面。
莫里哀通过这些角色塑造,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各种欲望的冲突,使观众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第三,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三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关注。
莫里哀通过对伪君子的揭示,揭露了当时法国贵族社会的虚伪和腐败。
他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将社会现实放大并夸张,使观众从中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和问题。
例如,莫里哀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暗示了贵族对权势和物质的追逐,以及对底层人民的悖论态度。
莫里哀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启示意义。
最后,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四是舞台语言的运用。
莫里哀的剧作中充满了精彩的对白和幽默的台词,同时也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和隐喻,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
在《伪君子》中,莫里哀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揭示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欲望,使情节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莫里哀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增加了观众对作品的思考和理解的深度,使作品具有了更多的层次感。
综上所述,从《伪君子》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莫里哀戏剧艺术的几个典型特点,分别是幽默感和嘲笑、对人性的揭示和探索、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关注,以及舞台语言的运用。
《伪君子》的艺术成就《伪君子》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一部戏剧作品,被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物塑造:《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明而富有个性。
莫里哀通过细腻的刻画和对人性的深入探索,展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伪君子。
他们有虚伪的面孔、狡猾的心思,表现出矛盾的情感和行为。
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为戏剧增添了趣味和张力。
喜剧效果:《伪君子》是一部喜剧,莫里哀善于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将社会现实中的虚伪和荒谬暴露出来。
他通过对伪君子的揭露和嘲讽,让观众产生共鸣,引发笑声。
喜剧效果既使观众得到欢乐,同时也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思考和批判。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伪君子》关注的是社会伪善现象,通过对伪君子的揭示,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道德沦丧和虚伪面孔。
莫里哀通过戏剧展示了社会中各种不同层次的伪君子,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引起了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对话和台词的精彩构思:莫里哀在《伪君子》中运用了精彩的对话和台词,充满机智和智慧。
对话内容生动有趣,语言幽默而富有表现力,展现了莫里哀卓越的文学才华。
通过对话和台词的精彩构思,莫里哀成功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冲突。
深刻的道德思考:《伪君子》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性的戏剧,它也提供了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伪君子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莫里哀探讨了人性中的虚伪和自私,并对真诚和道德价值进行了探索。
这种道德思考使得《伪君子》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性戏剧,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总的来说,《伪君子》以其人物塑造、喜剧效果、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话和台词的精彩构思以及深刻的道德思考等方面的艺术成就,为莫里哀的作品增添了光彩,并对戏剧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伪君子》的作者莫里哀,原名约翰巴蒂斯特伯克兰,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重要代表作家,也是法国戏剧的奠基人。
伪君子是他重要的代表作。
伪君子主要讲的是奥尔贡和他的母亲柏奈尔夫人,听信了小人答尔丢夫假话,把答尔丢夫当成圣人,并自己的一切秘密及财产交给他。
答尔丢夫不但靠自己的花言巧语令奥尔贡把揭露真相的儿子赶出了家门,而且还骗得奥尔贡把女儿嫁给他。
最后,由于答尔丢夫对奥尔贡的妻子图谋不轨,奥尔贡终于认清了答尔丢夫的真实面目。
可是答尔丢夫已经拥有奥尔贡的房产,并且掌握了能置奥尔贡于死地的证据。
然而英明的王爷发现了伪君子答尔丢夫的阴谋,不但免了奥尔贡的罪,而且还把答尔丢夫送进了监狱。
整个故事至此圆满地结束了。
在这篇文章中,最主要的人物是宗教骗子答尔丢夫,他表面上道貌岸然,但是实际上鄙俗卑劣。
他假冒为善,冒充心中以慈悲为怀;但是实际上他贪财好色,并由于自己的这些特点而露了马脚。
他通过虚假的“忏悔”和“劝导”冒充虔诚。
使得不幸的奥尔贡上了他的当,并因他的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
他披着宗教的外衣,露骨地表示尊崇上帝,但是实际上他只是靠着上帝的名号来招摇撞骗。
例如在文中,欧米尔——奥尔贡的妻子假意爱上了答尔丢夫并且表示没有勇气违抗上帝做出这种事时,答尔丢夫说:“有一种学问,它可以用动机的纯洁来补救行为上的恶劣。
这里有种诀窍,太太,我可以慢慢教给您;”,又说奥尔贡是“一个可以牵了鼻子拉来拉去的人”,他们的谈话他还认为是给他“增光露脸”。
可见其的不顾廉耻。
从此,答尔丢夫的名字就成为了伪君子一词的同义语。
女仆桃丽娜是剧作中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
也是一个性格十分鲜明的形象。
她眼光锐利,思维敏捷,最早发现答尔丢夫的险恶用心;她作风泼辣,不畏强权,敢于当场揭穿答尔丢夫嘴脸。
在同答尔丢夫的斗争中,桃丽娜是关系胜败的关键人物。
在她身上,体现了一种民主倾向。
文中另一个主要的人物,不是奥尔贡,也不是奥尔贡的儿子女儿。
莫里哀《伪君子》名词解释
《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一部经典喜剧,它以揭露宗教的虚伪和欺骗为主题,通过主人公达尔杜弗的形象,展现了伪君子的典型特征。
达尔杜弗是一个外表庄严、内心虚伪的教士,他以虔诚的外表和花言巧语迷惑了艾耳密尔一家,成为了他们的座上宾。
然而,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占有艾耳密尔的财产,并最终将她的女儿欧米尔纳为自己的情妇。
在剧中,达尔杜弗的伪装和欺骗被一层层揭开,他的真实面目被揭示出来。
莫里哀通过这个形象,让观众看到了伪君子的可恶和可笑之处,同时也让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信仰。
《伪君子》作为一部喜剧,它不仅具有轻松幽默的氛围,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寓意。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伪善和虚伪现象,以及人们对于真诚和真实的渴望。
通过达尔杜弗的形象,莫里哀对当时的宗教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宗教不应该成为一种欺骗的工具,而应该是一种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力量。
他呼吁人们要保持真诚和真实,不要被表面的伪装所迷惑。
总之,《伪君子》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伪君子的可恶之处,同时也让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信仰。
它呼吁人们要保持真诚和真实,不要被表面的伪装所迷惑。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伪君子》鉴赏资料《伪君子》(又译《达尔杜弗》或者《骗子》,1664—1669)是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
它在17世纪约上演200场,在18世纪上演900场,在19世纪上演约1100至1200场,是法兰西剧院上演场次最多的剧目。
当初,《伪君子》为了取得上演的权利经历了近5年的艰苦斗争。
此剧起先是一出三幕诗体剧,1664年5月12日于凡尔赛的游园会上演出。
巴黎大主教向国王控告此剧“否定宗教”,《伪君子》被禁演,有个本堂神父甚至要求判处作者火刑。
8月,莫里哀给国王写了第一份陈情表,指出嘲讽伪善完全符合喜剧移风易俗的要求,而“达尔杜弗之流暗中施展伎俩”,他要求路易十四主持正义。
莫里哀为取得上演权利,对剧本进行修改,成为5幕剧。
1667年8月5日第一次公演,随即被最高法院院长下令禁演,巴黎大主教也下令凡看此剧者革出教门。
莫里哀写出第二份陈情表,指出“如果达尔杜弗之流得逞,那我就无须再想写喜剧了”。
直到1669年2月5日,莫里哀呈递了第三份陈情表,才获准公开演出。
斗争以莫里哀获胜告终。
《伪君子》的主人公达尔杜弗是个宗教骗子,他骗得富商奥尔贡及其母亲的信任,奥尔贡要撕毁女儿以前的婚约,把她嫁给达尔杜弗。
但达尔杜弗看中的是奥尔贡的续妻艾耳密尔,他调情的情景被大密斯看见,可是奥尔贡在达尔杜弗的挑拨下,反而剥夺了儿子的继承权,把财产全部赠给达尔杜弗。
在这关头,艾耳密尔巧施计谋,让奥尔贡亲眼看见达尔杜弗向自己调情的丑态。
奥尔贡终于醒悟,要把达尔杜弗赶出去。
达尔杜弗露出狰狞面目,他掌握奥尔贡为政治犯藏匿的文件,于是向国王告密。
但英明的国王洞察幽微,下令逮捕了骗子,并赦免了曾经勤王有功的奥尔贡。
《伪君子》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完全体现在中心人物达尔杜弗的身上。
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伪善。
他身为教士,平时在教堂里表现得极为虔诚,宣称整日不离《圣经》,以此骗取了奥尔贡和他的母亲的信任。
《伪君子》扁平人物之我见《伪君子》的作者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者、欧洲最杰出的喜剧作家之一。
他一生醉心于戏剧事业,不遗余力地与封建势力作斗争,代表作有:《可笑的女才子》、《吝啬鬼》、《司卡班的诡计》等。
他的喜剧强烈地揭露和鞭笞了贵族、教会的丑行劣迹和资产阶级的贪婪虚荣,结构严谨,戏剧冲突集中,善于运用集中、概括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部作品是莫里哀讽刺喜剧的代表作。
他喜剧艺术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很多概括性很高的典型形象,它揭露了宗教骗子答尔丢夫的狡诈凶狠,批判了巴黎富商奥尔恭的愚昧昏庸,表彰了侍女桃丽娜的机智勇敢,歌颂了王权的“英明”。
虽然当时喜剧并不是是主流,但它依旧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莫里哀描写的任何一个性格,都不可能不在社会里遇到某一个,他描写一个,但却能符合一百个人。
他还善于运用集中和夸张的手法,突现某个作品人物固定的、主导的特征,并从各个方面来表现这一特征,从而创造典型。
一部戏剧能否成功,要看它的冲突,而能否永垂,则要看他的人物,这是除现代派以外所有戏剧的命运法则。
莫里哀的杰作“成为欧洲各国的喜剧作家衡量自己创作的尺度”,能够跨越漫长的时空,经久不衰地上演于全球的大小剧场——仅《伪君子》一剧就在法兰西喜剧院三百年间上演了两千多场——其关键因素就在于他造出了一系列让人们没齿难忘的不朽的人物,而且——几乎全部是扁平人物。
我认为剧中的女仆桃丽娜就是一个扁平人物,扁平人物的性格比较单一、突出、鲜明。
这种人物的某一种性格特征被突出地强调出来,其他性格侧面则往往被压倒、吸收,似乎仅仅成了表现这一种性格特征的方式。
扁平人物的一大优点是:不管他们在文本里的什么地方出现,都能让读者一眼就认出来——读者用的是感情之眼,不是用只会注意人物的姓名重复出现的那双视觉之眼。
其二读者容易在事后把他们回想起来。
他们在读者的记忆里历久常新,因为他们并不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剧中人物有答尔丢夫,奥尔恭和他的母亲柏奈耳夫人、妻欧米尔、子达米斯、妻舅克雷央特、女玛丽亚娜及其侍女桃丽娜、情人瓦赖尔等。
《伪君子》分析《伪君子》(1664-1669)是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
它在17世纪大约上演了200场,在18世纪上演900场,在19世纪大约上演1100至1200场,是法兰西剧院上演场次最多的剧目。
1.上演过程1664年5月,应路易十四要求,莫里哀写成三幕诗体剧《答丢夫或骗子》,在凡尔赛的游园会上演出。
上演时,高级教士们坐立不安,向国王提出控告,说这出戏“否定宗教”,必须禁演。
迫于教会势力,路易十四也只好下令禁演。
贵族、教会势力一时得逞。
莫里哀上书国王为作品辩护,并把剧本由原来三幕改为五幕,把《答丢夫或骗子》改为《伪君子》,说明剧中打击的并不是一般的宗教人士,而是那些披着宗教外衣的骗子。
主人公改名为巴纽夫,并由原来穿的僧侣的黑袍子改为半僧半俗的装束。
1667年8月,《伪君子》在王宫剧场正式上演。
但第二天,最高法院院长趁国王出征、他料理国事之机下令禁演《伪君子》。
莫里哀上《第二陈情表》,派演员追到国王所在地,但国王不敢明确表态,把事情拖了下来。
1669年1月,路易十四与罗马教皇克雷曼九世决定缔结“教会和平条约”,教会纠纷暂时平息下来。
宗教迫害也不能不有所收敛。
莫里哀看准了这个时机,第三次向国王上陈情表,请求撤消禁演《伪君子》的成命。
路易十四批准了他的请求。
1669年2月5日,即“教会和平条约”签定的当晚,《伪君子》终于正式上演。
这次公演时,莫里哀索性取消了二稿中的修改,恢复了原样,主人公复名答丢夫,只是他的装束用了世俗的打扮。
2.答丢夫的形象伪君子答丢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
莫里哀在这个人物身上集中概括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伪善本性,对他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首先,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这是一切伪善者的共同手段。
17世纪法国宗教十分盛行。
一批虔诚的宗教信徒轻易地就能上教会人士的当,原因就在于教会人士抓住了教徒们轻信的弱点,用宗教做幌子、以“良心导师”之名干尽坏事。
《伪君子》(Le Diable boiteux)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一部喜剧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堂·佩尔Drop 先生(亦称“伪君子”)的种种行径以及他最终被揭穿真面目的故事。
这部作品以尖锐的讽刺和幽默著称,深刻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伪善和道德沦丧。
阅读《伪君子》,我被莫里哀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所吸引,同时也对喜剧中所展现的人性百态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堂·佩尔Drop 先生的形象让我对伪善和道德的相对性有了新的认识。
他假装道德高尚,实则自私虚伪,这让我思考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待道德和伪善的态度以及识别的方法。
小说中对伪善和道德的描绘让我对这两个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堂·佩尔Drop 先生利用伪善的外表欺骗他人,展现了道德沦丧和人性丑恶。
这让我对道德和伪善的选择、牺牲和取舍有了新的思考。
莫里哀在《伪君子》中还对当时法国社会的宗教虚伪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
他通过堂·佩尔Drop 先生的行为,揭示了宗教和道德的虚伪面孔。
这使得《伪君子》不仅仅是一部关注个体命运和道德观念的喜剧,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文学作品。
名著莫里哀《伪君子》名著莫里哀《伪君子》《伪君子》写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商人奥尔恭家,图谋勾引其妻子并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锒镗入狱。
剧作深刻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丑恶,答尔丢夫也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
其剧作在许多方面突破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套,结构严谨,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鲜明突出,语言机智生动,手法夸张滑稽,风格泼辣尖利,对世界喜剧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法国〕莫里哀原著一繁华的法国首都巴黎,奥尔恭的家里。
奥尔恭的母亲柏奈尔夫人这天来儿子家坐坐。
但不一会,她就嚷嚷着要回去。
她看不惯这里的派头:没有人愿意听她的教训,人们都不想讨她的欢喜,干什么事都毫无顾忌。
她气嘟嘟地把这里叫做叫花子窝。
大家连忙向老太太解释,但无一不遭到她的训斥。
她骂侍女桃丽娜不懂规矩太爱说话,什么事都想插进去发表意见;她骂孙子达米斯是糊涂虫,若不改掉坏脾气,就要尽等着受罪;她骂孙女玛丽亚娜表面温柔老实不爱多说多道,可背后尽干坏事叫她气得牙痒痒;她骂儿媳欧米尔只知道花钱打扮讨丈夫的喜欢,而不能做孩子们的好榜样;舅爷克雷央特刚想说话,也被她愤愤打断,说他宣讲的关于生活的格言全是胡说八道,要他以后少登这个家门。
训斥完毕,她为大家树立起一个好典范:道德君子答尔丢夫。
“你们大家都应该听他的话”,老太太满脸严肃,“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德君子,他会引导你们走向天堂的。
”听老太太说以后大家都要听答尔丢夫的,达米斯首先就满腹牢骚,他不能让这个只会说长道短的教会假虔徒在这里作威作福,因为答尔丢夫几乎不允许年轻人的任何消遣;桃丽娜也讨厌答尔丢夫的假仁假义,家里人做什么事他都要管,并不许大家与外界来往。
柏奈尔夫一一替答尔丢夫辩护,又受到克雷央特和桃丽娜的反驳。
老太太怒气冲冲,指着大家说:“告诉你们,我儿子把这位虔诚敬事上帝的正人君子接到家里来,真是最聪明不过的事。
上帝把他派到这里来,是为纠正你们的错误思想,你们要听他的话!要跟他学习敬天敬主,不要整天空谈、嚼舌根!”说完就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