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习题第六章
- 格式:ppt
- 大小:460.00 KB
- 文档页数:11
《学校体育学》习题1、简析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2、试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3、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4、试析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苏联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之间的异同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不同影响。
5、试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1、试比较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异同。
2、结核你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看法。
3、素质教育有什么特征?你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4、终身教育思想给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哪些深刻影响?5、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媒介教育有哪些要求?第三章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和目标1、学前阶段体育、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分别是什么?2、现代社会学校体育主要有哪些功能?3、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需要考虑哪些因素?4、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和效果目标是什么?5、试述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
第四章体育课程1、如何理解体育课程的概念?2、如何让选择和组织体育课程内容?3、影响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4、采访一所正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学校,简要归纳该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方面的改革情况。
5、什么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义是什么?6、举例说明如何进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和条件资源的开发。
第五章体育教学目标、要求与原则1、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出现在哪些新趋势,对体育教学实践产生哪些影响?2、国内外有哪几种较为典型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3、选择你所熟悉的体育教学内容,拟一份可是教学目标。
4、如何理解体育教学过程的内涵与特点?5、体育教学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6、如何理解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7、构建体育教学原则体系的依据及标准是什么?8、体育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第六章体育教学方法1、如何正确理解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2、应该怎样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3、谈谈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及这类方法的基本要求。
运动学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具有屈髓和外旋作用的肌肉是A、股直肌B、臀大肌C、骼腰肌D、耻骨肌E、股薄肌正确答案:C2、以下不是脊柱内源性稳定系统的是()A、周围肌肉B、脊柱C、椎间盘D、关节囊E、脊柱韧带正确答案:A3、哪种肌肉运动不做功A、离心运动B、向心运动C、等长运动D、等张运动E、减速运动正确答案:C4、以下属于双轴关节的是A、杵臼关节B、平面关节C、滑车关节D、车轴关节E、鞍状关节正确答案:E5、具有屈髓和内收作用的肌肉是A、骼腰肌B、耻骨肌C、股直肌D、臀大肌E、股薄肌正确答案:B6、骨盆的组成不包括A、股骨B、坐骨C、骼骨D、耻骨联合E、耻骨正确答案:A7、脊柱的功能是()A、保护椎管内脊髓和神经B、承载和负重C、运动D、协调控制功能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8、踝关节背伸活动范围()A、20°-30°B、30°-50°C、70°-80°D、40°-60°E、40°-50°正确答案:A9、在成人期,骨生长停止,但骨的形成和吸收仍在继续,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称()A、骨的重建B、骨的构建C、骨内部再造D、骨外部再造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10、病人,男,59岁,有肱骨外科颈骨折史,患者肩关节外展功能较正常侧减退,肩部肌肉(三角肌)明显萎缩,该病人伴有什么神经损伤A、胸背神经B、胸长神经C、肌皮神经D、腋神经E、槎神经正确答案:DIK下列属于开链运动的项目A、下蹲B、踏车C、吊环D、双杠E、以上均不正确正确答案:E12、肩关节复合体不包括()A、胸骨B、肱骨远端C、肋骨D、锁骨E、肩胛骨正确答案:B13、不会对骨造成永久变形的载荷位于()A、弹性变形区内B、最大应力点C、塑性区内D、断裂点E、屈服点正确答案:A14、以下运动形式在矢状面进行的是A、内收与外展B、屈曲与伸展C、内旋与外旋D、内翻与外翻E、旋前与旋后正确答案:B15、关节于解剖学的“鼻烟窝”不正确的是A、其位于手掌外侧部浅凹B、其尺侧界为拇长伸肌C、其近侧界为梯骨茎突D、其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E、其内有梯动脉通过正确答案:A16、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比外侧半月板易损伤,是因为()A、内侧半月板外缘与胫侧副韧带紧密相连B、外侧半月板比内侧半月板薄C、外侧半月板比内侧半月板厚D、内侧半月板中间厚、边缘较薄E、内侧半月板比外侧半月板小正确答案:A17、肌皮神经的感觉神经,分布于前臂的()A、掌侧B、内侧C、前侧D、外侧E、后侧正确答案:D18、患者,男,25岁,因手外伤,经检查小指掌面皮肤感觉丧失,提示损伤()A、尺神经手背支B、尺神经浅支C、槎神经浅支D、梯神经深支E、正中神经正确答案:B19、关于行走的矢状面关节运动学错误的是A、在足跟离地不久,踝关节开始跖屈,最大到15。
绪论一、名词解释2.运动生理学6.兴奋性9.兴奋10.应激性11.适应性12.内环境二、单项选择题5.可兴奋组织包括()。
A.神经、肌肉、骨骼B.神经、肌肉、腺体C.神经、肌肉D.神经、骨骼、腺体7.神经调节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机制,在调节机能活动过程中()。
A.有时不需中枢神经的参与B.条件反射是先天特有的C.存在反馈且以负反馈多见D.存在反馈且以正反馈多见10.“反应”和“适应”用于描述运动中人体机能的变化时,两者主要区别在于()。
A.运动强度不同B.效果不同C.调节机制不同D.是一次性练习还是长期训练的影响三、填空题1.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至少有五方面的基本活动表现,即()、()、()、()和()。
3.反射弧包括()、()、()、()和()五个环节。
四、判断题1.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在体内相继发生的两个生理过程。
()3.人体中所有的组织均能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兴奋和应激反应。
()8.长期耐力训练可使肌肉耐力增强,是人体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结果。
()9.内环境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物质在不断转移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12.排尿反射属于负反馈。
()五、问答题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名词解释9.动作电位22.向心收缩23.等长收缩24.离心收缩25.等动收缩28.绝对力量29.相对力量30.运动单位二、单项选择题1.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
A.肌原纤维B.肌纤维C.肌小节D.肌丝3.根据离子学说,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平衡电位B.Na+平衡电位C.Cl-平衡电位D.Ca2+平衡电位4.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停止外流B.Na+迅速大量外流C.K+突然迅速外流D.Na+迅速大量内流7.运动神经纤维末梢所释放的递质是()。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5-羟色胺D.乙酰胆碱9.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D.肌钙蛋白15.在骨骼肌兴奋一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8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二、填空题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纳为: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社会学因素2、竞技体育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有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和观赏性。
4、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表象在: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等六个方面。
5、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表象在: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裂变性;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等六个方面。
7、在运动训练的三个理论层次中,一般运动训练理论研究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项群训练理论研究适用于不同项群的规律性问题;专项训练理论研究不同专项的规律性问题。
三、判断题1、运动员从事专项训练的目标是夺取比赛胜利,具有专一性,因此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必然相同。
(错)2、高水平运动员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因为他们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部分都得到了均衡发展。
(错)3、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只有进行大负荷训练,才能提高运动成绩。
精心整理上篇试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精心整理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方法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第五章胃肠道、肾的功能一、名词解释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食物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及水、矿物质和维生素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糖异生:排泄:人体的代谢尾产物、多余的水、无机盐和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血液循环运送到某些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重吸收:二、选择题1、胃蛋白酶原主要依赖于()。
A.胃必素的激活,B.盐酸的激活,C.促胰岛素的激活,D.乙酰胆碱激活。
2、三种物质的在胃内排空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蛋白质、脂肪、糖类,B.糖类、脂肪、蛋白质,C.脂肪、糖类、蛋白质,D.糖类、蛋白质、脂肪。
3、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最重要成分是()。
A.胆盐,B.胆色素,C.胆固醇,D.脂肪酸。
4、肝脏最重要的功能是()。
A.消化,B.供能,C.解毒,D.代谢。
5、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B.小肠,C.食管,D.大肠。
6、下列物质吸收时不需要钠泵活动的是()。
A.单糖,B.氨基酸,C.脂肪酸,D.水。
7、低血糖时,首先受影响的器官是()。
A. 脑组织,B.肾脏,C.肝脏,D. 心脏。
8、饥饿时,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途径是()。
A.肌糖原的分解,B.肝糖原的分解,C.糖异生,D.肾小管生吸收。
9、肾单位是指()。
A.肾小球与肾小管,B.肾小体、肾小管、集合管,C.肾小体和髓袢,D.肾小体、肾小管。
10、糖吸收的主要机制是()。
A.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都不是。
11、关于肾脏的主要功能错误叙述的是()。
A.排除大部分代谢尾产物,B.分泌激素,C.维持水和酸碱平衡,D.排泄尿胆素。
12、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脂肪,B. 糖类,C.蛋白质, D维生素。
13、人体最经济的能源是()。
A.脂肪,B. 糖类,C.蛋白质, D维生素。
三、填空题1、食物在消化管内的________过程称为消化,消化方式有两种,一为________,二为________。
大学物理 第一章习题11-1.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cos sin )r =R ωt i ωt j + 其中ω为常量.求:(1)质点的轨道;(2)速度和速率。
解:(1) 由(cos sin )r =R ωt i ωt j +,知:cos x R t ω= ,sin y R t ω=消去t 可得轨道方程:222x y R +=∴质点的轨道为圆心在(0,0)处,半径为R 的圆;(2)由d rv dt=,有速度:sin Rcos v R t i t j ωωωω=-+ 而v v =,有速率:1222[(sin )(cos )]v R t R t R ωωωωω=-+=。
1-2.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24(32)r t i t j =++,式中r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
求:(1)质点的轨道;(2)从0=t 到1=t 秒的位移;(3)0=t 和1=t 秒两时刻的速度。
解:(1)由24(32)r t i t j =++,可知24x t = ,32y t =+ 消去t 得轨道方程为:x =2(3)y -,∴质点的轨道为抛物线。
(2)由d rv dt=,有速度:82v t i j =+ 从0=t 到1=t 秒的位移为:11(82)42r v d t t i j d t i j ∆==+=+⎰⎰(3)0=t 和1=t 秒两时刻的速度为:(0)2v j =,(1)82v i j =+ 。
1-3.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22r t i t j =+,式中r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求:(1)任一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2)任一时刻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解:(1)由d r v dt =,有:22v t i j =+,d va dt=,有:2a i =; (2)而v v =,有速率:12222[(2)2]21v t t =+=+∴t dva dt=221t t =+,利用222t n a a a =+有: 22221n t a a a t =-=+。
绪论四、简答题: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四、简答题:1、肌肉的物理特性有哪些?肌肉具有伸性,弹性和粘滞性三个物理特性。
2、肌肉的生理特性有哪些?肌肉具有兴奋性和收缩性两大生理特性,兴奋性是电变化过程,收缩性是机械变化过程。
3、引起神经——肌肉兴奋的条件是什么?引起神经——肌肉兴奋需要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和刺激时间。
4、强度时间曲线有什么意义?强度——时间曲线的意义在于说明引起组织兴奋强度再大也需要一定的刺激时间,或刺激时间再长也不能小于一定的刺激强度。
5、膜电位与动作电位有什么区别?静息电位是细胞膜静息时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其特征为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动作电位是细胞膜接受刺激后出现的一种电位波动,其特征是膜外为负,膜内为正。
6、简述神经冲动在神经干上的传导。
刺激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局部为外负内正,而周围未受刺激部位仍保持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水平,这样已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引起电流,电流沿神经干传导。
7、什么是兴奋——收缩耦联?神经冲动传至三联管外引起终池Ca++释放,Ca++与原宁蛋白结合解除了肌纤蛋白抑制,肌纤蛋白与肌凝蛋白结合收缩过程开始,这种Ca++将兴奋与收缩结合的过程称为收缩兴奋耦联。
8、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有何区别?不完全强直收缩是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有波峰曲线,而完全强直收缩是刺激落在每次在收缩期内肌肉保持续缩短状态,收缩曲线为一条直线,没有波峰可见。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名词解释1.向心收缩3.离心收缩4.等动收缩二、单项选择题1.静息状态下,肌小节中只有粗肌丝的局部是〔〕。
A.A带B.I带C.H区D.Z线2.根据离子学说,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平衡电位B.Na+平衡电位C.Cl-平衡电位D.Ca2+平衡电位3.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停顿外流B.Na+迅速大量外流C.K+突然迅速外流D.Na+迅速大量内流4.骨骼肌细胞兴奋后,处于〔〕可以对阈下刺激发生反响。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5.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D.肌钙蛋白6.按照肌丝滑行理论,肌肉缩短时〔〕。
A.明带的长度减小,H带减小或消失B.暗带的长度不变,H带不变C.明带的长度不变,H带不变D.暗带和明带的长度均减小7.在整个关节运动X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力量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是〔〕。
A.向心收缩B.离心收缩C.等长收缩D.等动收缩8.在下述哪种情况下,肌肉的收缩力量在整个关节X围内都可到达100%〔〕。
A.向心收缩B.等长收缩C.离心收缩D.等动收缩9.等X收缩时〔〕。
A.负荷恒定,速度恒定B.负荷改变,速度改变C.负荷恒定,速度改变D.负荷改变,速度恒定10.快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多B.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少C.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多D.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少11.细肌丝主要由〔〕组成。
A.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B.肌动蛋白、肌球蛋白、肌钙蛋白C.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球蛋白D.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12.以下〔〕参与构成粗微丝。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原肌球蛋白D.肌钙蛋白13.静息电位形成的根底是〔〕。
A.K+外流,B.K+内流C.Na+外流D.Na+内流14.从时间关系来说,锋电位相当于细胞的〔〕。
专业 学号 日期 成绩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一、是非判断题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 1.6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1.10 但凡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1.11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 1.12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1.13 假设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1.14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1.15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1.16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1.17 但凡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1.18 如下图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 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 BC 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二、填空题 1.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效应和 效应。
1.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约束力由 力引起,且随 力的改变而改变。
1.3 图示三铰拱架中,假设将作用于构件AC 上的力偶M C各处的约束力 。
A. 都不变;B. 只有C 处的不改变;C. 都改变;D. 只有C 处的改变。
第六章呼吸(一)填空题1、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和。
2、在完成需胸廓固定的动作时,应以呼吸为主,在完成需腹肌紧张的动作时,应以呼吸为主。
3、憋气时,胸内压呈,导致困难,心输出量。
4、正常成人第1、2、3秒末的时间肺活量分别约为、、。
5、肺总容量是、、和余气量之和。
6、训练导致安静时呼吸深度,而呼吸频率。
7、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气体交换的方式是。
8、安静时呼吸膜的扩散面积约为 m2,运动时可增至 m2。
9、在运动强度较低时,每分通气量的增加主要是的增加,当运动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才主要依靠的增加。
10、运动时,在一定范围内每分通气量与运动强度呈相关,若超过这一范围每分通气的增加将明显运动强度的增加。
11、运动中肺通气的快速增长和减少期是的结果,而慢速增长和减少期则是和调节的结果。
12、训练对安静时肺通气量的影响,亚极量运动时的每分通气量增加的幅度,而最大通气量明显较无训练者。
13、运动时动脉血和组织间,静脉血和肺泡气间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压差,体温,肺毛细血和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数量,使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14、运动强度过大时通气/血流比值。
所以,增强心脏功能,以使剧烈运动时流经肺泡血流量,有利于通气/血流比值保持在,以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15、运动员之所以有较高的氧扩散容量,是由于其心输出量,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表面积,以及呼吸膜弥散阻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6、安静时运动员和一般人的氧通气当量,在运动强度相等的情况下运动员的氧通气当量较一般人。
17、胸内负压是造成的,吸气时胸内负压呼气时。
18、外呼吸又包括和。
19、运动时在相同肺通气量情况下,运动员呼吸深度比无训练者,这种呼吸使肺泡通气量和气体交换效率。
20、当血液或脑脊液中和浓度增加时,就会刺激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快加强。
(二)判断题1、肺回缩力和胸内负压呈正变关系。
()2、胸内负压对肺泡扩张、肺通气、肺换气和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都有意义。
()3、运动时如憋气时间过长可引起胸内负压过大,造成血液回流困难,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晕眩。
【关键字】活动、情况、方法、条件、动力、空间、质量、地方、问题、系统、密切、主动、整体、平衡、保持、提升、合力、规律、位置、支撑、作用、结构、水平、速度、关系、分析、简化、倾斜、满足、带动、支持、方向、推动、推进、中心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一.是非题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二.选择题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 )b(杆AB)d(杆AB、CD、整体)c(杆AB、CD、整体)f(杆AC、CD、整体)e(杆AC、CB、整体)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 (杆AB 、BC 、整体)b (杆AB 、BC 、轮E 、整体 )c (杆AB 、CD 、整体)d (杆BC 带铰、杆AC 、整体 )e (杆CE 、AH 、整体)f (杆AD 、杆DB 、整体 )g (杆AB 带轮及较A 、整体)h (杆AB 、AC 、AD 、整体 第二章 平面汇交和力偶系一.是非题1、因为构成力偶的两个力满足F = - F ’,所以力偶的合力等于零。
( )2、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时,若选用不同的直角坐标系,则所求得的合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