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

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容分析

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比较方便,在高中化学计算中更是离不开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在九年级学习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又一种新的浓度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不同点是:前者的溶质用物质的量表示,后者的溶质用质量表示;前者的单位是mol·L-1,后者是质量之比,单位为1;两者的最大区别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溶液,它们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而相同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的不同溶液,它们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因为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很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称量液体的质量在实际操作中是比较麻烦的,而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粒子数目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有必要引入物质的量浓度。

本节课题目为“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因此,考虑到从“应用”的角度切入,所以从生活实际引入,引起学生的注意。作为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三部分,是在已经学习过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和关系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已知数据的单位,归纳出关系式,最终得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物质的量浓度是一种使用更方便、更广泛的浓度的表示方法。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扩大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学情分析

⑴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过质量分数,知道溶液的浓度是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⑵学生在前两节学习了物质的两的有关概念和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能进行简单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3.情感、态度、价值观

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

对比方法、任务驱动、演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方法。

难点: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方法。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符号:c B

(2)单位:mol·L-1

(3)定义: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4)表达式:c B=n 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mL容量瓶

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移液(5)洗涤(6)定容(7)摇匀(8)装瓶贴签

教学反思

物质的量浓度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在新教材中,它是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发生变化,在新课的教学中不再象过去那样,重点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公式之间的转化关系,而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引入的必要性,例如通过医院的化验单让学生自己总结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基础计算来巩固基本概念。总之,本节课以实验为重点,通过小组实验、对比等方式来落实基本知识点,并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容量瓶,对实验的过程比较陌生,所以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注意事项教师讲解较多,学生自主设计的容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