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用药手术前需要停用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手术前这些药要停用有的药物会影响凝血有的会影响麻醉在临床上,有越来越多的择期手术患者因为正在服用一些药物,因为会影响到凝血或麻醉,不得不出院等待或延迟手术。
因此,有很多药在手术前是要停用的。
心血管用药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等术前持续使用上述药物,可能导致术中或术后的严重低血压事件,手术前要停用。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剂——利血平(北京降压0号含有此成分)其降压作用可对抗间接的缩血管药,对直接升压的拟交感胺类药物则表现为高反应,引起高血压和心动过速。
该药半衰期长,经体内代谢时间久,术前应停用至少2周,并改用其他降压药。
3、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麻醉状态下,可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且对常规升压药及阿托品无反应,需使用起搏器。
该药停用后,作用还会持续超过45天,因此需要早期停药。
中枢神经用药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司来吉兰、呋喃唑酮、帕吉林、异烟肼等会与多种常用麻醉药发生严重的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呼吸抑制、嗜睡或昏迷等反应。
术前2~3周即应开始更换为其他治疗药物。
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及凝血功能,停药后待凝血功能恢复,或新生的血小板足够多时才能发挥正常的凝血功能,因此,否则易引发出血及椎管内血肿等不良事件。
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及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术前至少停药7天氯吡格雷:术前至少停药7天噻氯匹定:术前至少停药14天双嘧达莫:术前12小时停用依替巴肽:术前8小时停用阿昔单抗:术前24~48小时停用抗凝血药该类药物因抗凝作用明显,术中应用存在出血风险,尤其是心脏、眼科及血管等部位的手术。
华法令:半衰期长,作用维持2~5天,手术前4~5天就应停用肝素:半衰期短,手术前4~5小时停用即可低分子肝素:是围手术期其他抗凝药的替代治疗药物,引发出血的风险较低,但最好在给药10~12小时后手术。
比伐卢定、达比加群酯:术前2小时停用溶栓药链激酶、阿尼普酶、重组葡激酶:术前两周停用降糖药因术前患者需要禁食,如同时使用降糖药尤其是长效制剂,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糖。
手术利血平停用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手术利血平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控制高血压。
在患者接受手术前,通常需要停用手术利血平,以避免手术中出血不止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停用手术利血平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医务人员必须清楚了解这些标准,并严格遵守以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停用手术利血平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利血平的种类:根据患者所使用的手术利血平的种类不同,停药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使用的是长效手术利血平,如缬沙坦等,停药时间可以较短;而如果是短效手术利血平,如硝苯地平等,停药时间可能会更长。
3.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患者的病情和接受的手术类型也会影响停用手术利血平的标准。
如果患者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脏病或肾脏疾病,停药时间可能会相对较短;如果患者接受的是高危手术,如心脏手术或脑部手术,停药时间可能会更长。
停用手术利血平的标准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医务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用药周期和剂量等因素来确定停药时间。
医务人员在停用手术利血平时,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以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只有严格遵守停用手术利血平的标准,才能有效地预防手术中出血不止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2000字】第二篇示例:手术利血平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它能够帮助调节血压、降低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但在手术前是否需要停用手术利血平,一直是医生们争论的话题。
一方面,手术利血平能够稳定血压、预防术中发生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手术利血平对于麻醉、手术过程中的血压波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是否停用手术利血平,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的类型、手术前后的血压控制等因素,并制定适当的停药标准。
需要明确的是,手术利血平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疾病。
如果患者的高血压病情较为严重,长期依赖手术利血平维持血压正常水平,那么在手术前停用手术利血平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衰加重等并发症。
手术前需要停用哪些中药?有些中草药中的成分可能会与麻醉药或其他药物发生有害的拮抗作用。
研究发现,紫锥花、麻黄、大蒜、银杏叶、人参、胡椒、小连翘及撷草这8 种中草药在围手术期使用可能引起问题。
其原因可能是中草药的直接作用及其药效学或药物动力学的作用。
直接作用包括引起出血(如大蒜、银杏叶、人参)、心血管系统不稳定(如麻黄)及低血糖(如人参)。
中草药相互作用的药物动力学问题包括胡椒与撷草并用可加强麻醉药的镇静作用。
草药与西药的药效相互作用包括小连翘可以使围手术期常用的西药代谢加快。
麻黄:其药理作用包括减轻体重,增加机体耗氧量,直接或间接兴奋交感神经。
若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则会引起血管收缩、血栓形成、卒中、室性心律失常、抽搐等致命性的不良反应。
患者必须在手术前24 小时停止服用含麻黄的中药。
大蒜:用于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对人类血压的影响尚未得到证实。
该药若在围手术期使用,会增加出血倾向,并增强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作用。
必须在手术前7 天停止服用。
银杏叶:其药理作用包括改善痴呆患者认知能力,调节微循环,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调节血管舒缩,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等。
在围手术期主要禁用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必须在手术前36 小时停止服用。
人参:可增强体能,降低血糖,拮抗血小板聚集。
在围手术期若与华法令合用,则会引发出血;若用于禁食的患者,则会造成低血糖。
必须在手术前7 天停止服用。
撷草:通过拮抗丫酪氨酸受体而发挥镇静、麻醉和改善睡眠的作用。
对药物依赖的患者应逐渐停药,并用苯二氮草类药物治疗。
藤黄:该药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尚未完全证实,但可以用于治疗抑郁症。
若在围手术期使用,则会诱导产生5 一经色胺分泌。
必须在手术前5 天停止服用。
在手术前应对病人情况进行评估,要特别注意询问并记录服用中草药史。
应了解常用中草药可能引起的围手术期问题,以便预防、识别及治疗与其相关的潜在问题以确保手术病人的安全。
术前需要停用的药物药物名称术前停药停药注意事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7-10 天告知停药血栓相关事件增加的风险,术后拔出血管内相关导管后恢复用药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波抗立维,泰嘉)、西洛他唑、沙格雷酯凝维生素 K 拮抗剂:4-5 天对于血栓高危患者,停用华法林后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替代,术后12-24h 恢复使用,药华法林请血液科会诊协助用药。
紧急手术使用维生素K15mg或血浆降低 INR 至正常物肝素和肝素类复合物:12 小时术前 12 小时或术后 24 小时(硬膜外导管拔除2-4 小时)恢复常规剂量,维持 INR2.0-2.5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戊多糖不要超过 3.0 。
使用不少于 7-10 天降低血栓相关事件凝血酶直接抑制剂:血液科会诊水蛭素、比伐卢定、阿加曲班降抗去甲肾上腺素类 2 周耗竭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达到抗高血压、减慢心率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压利血平、胍乙啶的作用。
术中易出现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般升压药物时没有用的药北京0号1-2 周每片片剂利血平 100ug, 二肼苯达嗪 12.5mg, 氢氯噻嗪 12.5mg, 氯氮卓 3mg 优降宁、可乐定 2 周MAOI可导致术中血流动力不稳定和不良的中沤神经系统(CNs)影响甲基多巴、氯压定 1 周激动降压中枢的 a1 受体,引起血压下降。
氯压定如果突停,会产生“停药综合征”,应采取逐渐减量的办法,即每 2 天将剂量减半二次,直到患者每天只服用0.1mg 后再停药。
β受体阻滞剂适时使心脏的儿茶酚胺耗竭,干扰心脏的变时性与变力性。
对于高血压伴有心脏功能减者,心得安、胺酰心安与美多心安手术前最好设法停药抗肼类:苯乙肼、异羧肼、尼拉米 2 周抑制单胺氧化酶,减少儿茶酚胺的代谢灭活,促使突触部位的儿茶酚胺含量增多,产生抑非肼类:反苯环丙胺抗抑郁作用,并有降压作用。
郁三环类:2 周突触前摄取抑制,使突触间隙 NE和 5-HT 含量升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术前停用血塞通片相关文献
摘要:
1.血塞通片的作用与用途
2.术前停用血塞通片的原因
3.术前停用血塞通片对患者的影响
4.替代方案及注意事项
5.总结
正文:
血塞通片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脉管炎等疾病。
它的主要成分是水蛭素,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然而,在进行手术前,患者需要停用血塞通片,以避免术中及术后出现出血并发症。
术前停用血塞通片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血塞通片具有抗凝血作用,可能影响术中止血。
如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出血,止血将变得困难,增加手术风险。
其次,血塞通片可以改善微循环,但同时也会降低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术前血小板功能低下可能导致止血困难。
术前停用血塞通片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手术风险增加和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由于血塞通片的抗凝血作用,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
此外,由于血小板功能降低,患者术后伤口愈合速度减慢,恢复时间相应延长。
在术前停用血塞通片期间,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替代方案。
例如,使用其他
具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以防止血栓形成。
同时,患者需要注意调整饮食,增加富含血小板的食物摄入,如红枣、花生等,以提高血小板功能。
总之,术前停用血塞通片是必要的,以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患者在术前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并在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恢复顺利。
2020.0430祝您健康防病强身用药顾问对于很多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进行健康管理的患者来说,按时、规范地用药至关重要。
但是,为了提高患者在术中对麻醉药物和手术创伤的耐受力,保障手术前后的安全性,有些药在手术前是必须停用的。
有些患者很不理解,不愿推迟手术,有时甚至会耍些“小聪明”隐瞒病史或者用药史,以为能侥幸“逃过一劫”,殊不知,这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开玩笑。
那么,哪些药物需要在术前停用呢?抗凝药这一类药物常见的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
该类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血的作用,在手术中有引起出血的风险,但随意中断抗凝治疗亦有危险。
阿司匹林 该药常用于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肌梗死、卒中(中风)等患者,以降低心脑血管梗死的危险。
但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持续数天,可能会导致手术中或手术后出血量的增加。
因此对择期手术且不用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一般在术前7天停药比较适宜。
氯吡格雷 该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上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如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心脏搭桥手术后)和心肌梗死等。
这类患者如需要择期手术,且抗血小板治疗并非必需治疗手段,则应在术前停用氯吡格雷7天以上。
华法林 该药具有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临床上主要用于需要长期维持抗凝的患者,但华法林的作用时间长,且个体差异大,服药患者如须进行有创检查或外科手术,继续或中断抗凝治疗都会有危险。
因此,若非急诊手术,术前停用的时间应在5天以上。
需要继续抗凝的,可以皮下注射半衰期相对较短的低分子肝素来桥接。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包括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度沙班、达比加群等。
对于接受极低出血风险手术的大多数患者,可在上一次服药24小时后开始手术(即暂停一次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
接受高出血风险手术,服用利伐沙班的患者须术前停药48小时以上。
肌酐清除率降低的患者,停药时间应延长。
抗高血压药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术前是否也需要停药呢?对于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术前停药指南副标题▪现在,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这类患者长期服用药物。
为了提高患者在术中对麻醉药物和手术创伤的耐受力,保障手术前后的安全性,对这些长期服药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应该停用哪些药?停用多久?为什么?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在实际围手术期管理工作中还是经常会感到困惑,以下做简要总结。
■ β 受体阻滞剂▪常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索他洛尔及其他▪处理:短期使用者可术前 24 h 停药,长期使用者应继续使用直至手术当日晨,突然停用 β 受体阻滞剂会出现撤药综合征,并可伴随高肾上腺素能状态,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但 β 受体阻滞剂引起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效应与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有叠加效应,因此需要给予大剂量的血管收缩药和抗胆碱能药物才可升高血压和心率。
■ ACEI 和 ARB 类▪常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及其他▪处理:•全麻:应在手术当日早晨停用•监护性麻醉:应继续使用直至手术当日晨▪麻醉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受抑制,如同时合并低血容量并于术前持续使用 ACEI 则调节血压的几个因素均被抑制,机体易发生顽固性低血压, 尤其接受心脏和大血管手术的患者更是如此。
合用 ACEI/ARB 及其他两种或两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且收缩压在正常偏低范围的患者,麻醉诱导时极易发生低血压,因此术前应停用 ACEI。
■ 钙通道阻滞剂类▪常用:二羟吡啶类和非二羟吡啶类,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及其他,地尔硫䓬、维拉帕米及其他▪处理:应继续使用直至手术当日晨,心肌缺血者突然停用 CCB 可发生撤药综合征,出现心率及血压的上升,继发急性冠脉综合征,虽然 CCB 类药与吸入麻醉药和其他术中用药有相互作用,但术前无须停药,麻醉及手术中注意调整吸入麻醉药和肌松剂的剂量即可。
■ 硝酸酯类▪常用:硝酸甘油、异山梨酯及其他▪处理:应继续使用直至手术当日晨,该类药物多用于冠心病及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术前停药可导致病情加重的风险,因此不主张术前停药过早。
麻醉前停药9大类总结在接受麻醉手术之前,合理的药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麻醉前停药就是指在手术前一段时间停止使用某些药物,以减少手术风险和提高手术效果。
下面是对麻醉前停药的9大类药物进行总结:1. 镇静药:麻醉前停止服用镇静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安定类、舒乐安定类)和苯泰类药物。
这些药物会影响麻醉药物的作用,增加手术风险。
2. 血液稀释药:血液稀释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华法林以及其他抗凝剂类药物。
在手术前停药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3. 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以及类固醇类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在手术前需要停用。
这些药物可能增加手术后感染的风险和干扰手术中的炎症反应。
4. 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胺碘酮等。
这些药物可能影响麻醉药物的效果或增加手术中的心律失常风险。
5. 抗高血压药: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能影响血压控制,需要麻醉医生对手术中的血压进行监测和调整。
6. 抗抑郁药物:麻醉前停用抗抑郁药物是为了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增加术后的恢复时间。
7. 降血糖药: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
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血糖过低,在手术中需要停用或调整剂量。
8. 利尿剂和保钾剂:利尿剂和保钾剂在手术前可能会干扰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因此需要在手术前停用。
9. 其他药物:除了上述药物类别外,还有一些特定药物需要麻醉前停用,如镇痛药物(鸦片类)、抗过敏药物(抗组胺药物)等。
具体的停药指导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总的来说,麻醉前停药的目的是消除可能对麻醉和手术产生影响的药物,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制定相应的停药方案。
务必在手术前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停药指导。
麻醉术前停药指南总结一、背景介绍在进行手术或其他侵入性医疗操作时,麻醉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前停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旨在对麻醉术前停药指南进行综述,以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循这些指南。
二、麻醉术前停药的目的麻醉术前停药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手术期间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与麻醉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安全性。
术前停药可以避免这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确保麻醉药物的有效性。
2. 避免手术期间的意外情况有些药物可能会导致术中出血增加、血压波动等,并增加手术风险。
通过术前停药,可以减少这些意外情况的发生,确保手术的平稳进行。
3. 预防术后的并发症术后恢复期间,一些药物可能会干扰患者的生理机能恢复,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术前停药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三、麻醉术前停药指南各个地区和医院的麻醉术前停药指南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指南:1. 停用抗凝药物•怀疑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得长期使用抗凝药物。
•准备手术的患者需在手术前停用抗凝药物,以避免术期出血风险。
2. 停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可能会增加手术出血风险,因此在手术前需停用。
•如果患者必须继续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需与麻醉科医师进行沟通,并制定相应的麻醉计划。
3. 停用镇静剂和催眠药物•镇静剂和催眠药物可能会影响麻醉药物的效果,因此在手术前需停用。
•需患者配合进食或注射口服镇静剂的情况下,需在麻醉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4. 停用降压药和调节心率的药物•降压药和调节心率的药物可能会对手术中的血压和心率产生影响,因此在手术前需停用。
•如果患者必须继续使用这些药物,需与麻醉科医师进行沟通,并相应调整剂量。
四、麻醉术前停药指南的限制麻醉术前停药指南虽然能够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安全性,但也存在一定的限制:1. 个体差异不同的患者对药物有着不同的代谢能力和敏感度,同样的药物在不同患者体内的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那些用药手术前需要停用
许多患者术前合并有其它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正在服用某些药物。
经常会遇到手术前麻醉医生访视患者,发现患者正在服用某种药物,手术只能推迟。
很多患者不理解,甚至因害怕推迟手术,故意隐瞒正在服用的药物,以为侥幸“躲过一劫”,殊不知,这为手术麻醉安全留下了巨大隐患,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那么,手术前为什么停用某些药物呢是不是所有用药术前都应该停用呢
麻醉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不仅在于保证患者术中无痛,更重要的是保证患者整个手术过程血压心率的平稳,绝大多数麻醉药物影响患者血压心率,而很多患者日常用药会增加手术患者的风险,给临床处理增加困难,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西地兰等)治疗心衰、房颤的患者,手术当天应停药。
利尿药(双氢克尿噻、速尿、丁尿胺等建议术前一天查电解质,了解血清K+水平)、抗心率失常药(心律平、异搏定等)、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消心痛、倍他乐克、心痛定等)均应用至手术当日早晨,以一小口水服下。
●服用降压药患者应服药至手术当日早晨。
但三类抗高血压药物需要特殊注意。
①服用利血平(如降压0号)的患者如果手术中出现大出血或低血压时,血压将很难用药提升,导致严重的后果,术前应停用1周。
②服用排钾性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患者易引起低钾血症,麻醉过程中可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一般术前停用2-3天。
建议术前一天查电解质,了解血清K+水平。
③服用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的患者,在进行白内障手术时可能发生虹膜松弛综合症,故患者应在手术前告知医生此药的服用情况。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通常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介入手术(如植入支架)的患者,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预防术后血栓的形成。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如果在裸支架植入6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12个月以内行手术治疗,则围术期应继续使用。
没有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术前停服阿司匹林1-2周(最好两周),停服氯吡格雷1周如未停用或者急诊患者,应避免椎管内麻醉。
对于一些少量出血造成严重后果的手术(颅内手术、眼内手术、椎管内手术等),可以在术前停服氯吡格雷1周,噻氯匹定(抵克力得)2周。
华法林主要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长期维持抗凝的患者,手术前需停药4-5天。
肝素常用于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并无抗血小板特性,也不能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
通常持续应用至手术时,低分子肝素术前应至少停用12小时。
溶栓/纤溶药物出血风险极高,绝对避免椎管内麻醉,根据阻滞部位谨慎应用外周神经阻滞。
●长期使用口服降糖药、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术前1-3天应改用短效胰岛素治疗。
由于术前禁食禁水,手术当日应停用所有降糖药物,以免引起低血糖。
●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如优降宁等)、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塞平等)的患者,须术前2-3周停药。
服用抗甲状腺激素、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的患者,应用至手术日早晨。
●有些中草药中的成分会与麻醉药或其他药物发生作用,对手术患者有潜在危险性,术前需停用所有中药至少24小时。
各类手术当日可以服用的药物,除缓释剂等外,所有药物建议研碎后于术前1----2小时用一小口水服下。
总之,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在择期手术前应向医生详细说明用药情况,以便医生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做出用药调整,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
以上内容根据“协和麻醉”和教科书、指南等整理,再此对“协和麻醉”等有关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请各位专家、老师看看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我们想在相应手术科室制定版面,向群众进行科普宣传,尽可能避免手术前才发现口服相关药物而影响患者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