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体张力简单计算

液体张力简单计算

液体张力简单计算
液体张力简单计算

液体张力简单计算

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补液方案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性质而定。首先确定补液的总量、组成、步骤和速度。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供给生理需要量三个方面。

1.补充累积损失量指补充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量。

(1)补液量:根据脱水严重程度而定。原则上轻度脱水补50ml/kg,中度脱水补50~

100ml/kg,重度脱水补100~120ml/kg。实际应用时一般先按上述量的2/3 量给予。

(2)补液成分:根据脱水性质而定。一般而论,低渗性脱水补充高渗溶液,等渗性脱水补充等张溶液,高渗性脱水补充低渗溶液。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有条件者最好测血钠含量,以确定脱水性质。

(3)补液速度:累积损失量应在开始输液的8~12 小时内补足,重度脱水或有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入以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及肾功能,一般用 2 :1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加1份1. 4 %碳酸氢钠)20ml/kg ,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 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

2.补充继续损失量指补液开始后,因呕吐腹泻等继续损失的液体量。应按实际损失量补充,但腹泻患儿的大便量较难准确计算,一般根据次数和量的多少大致估计,适当增减。补充继续损失量的液体种类,一般用l/3 张~1/2张含钠液,于24 小时内静脉缓慢滴入。

3.供给生理需要量小儿每日生理需水量约为60~80ml/kg,钠、钾、氯各需1~2mmol/kg 。这部分液体应尽量口服补充,口服有困难者,给予生理维持液(1/5 张含钠液十0.15%氯化钾),于24 小时内均匀滴入。

在实际补液中,要对上述三方面需要综合分析,混合使用。对腹泻等丢失液体引起脱水的补液量: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 ;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 。补液成分:等渗性脱水补1/2 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补2/3 张合钠液;高渗性脱水补1/3 张含钠液,并补充钾,再根据治疗反应,随时进行适当调整。累积损失量的补充[2]

(一)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决定。轻度脱水应补50ml/kg ;中度脱水50~100ml/kg ;重度脱水

100~120ml/kg 。

(二)补液种类所用输液的种类取决于脱水的性质。一般而论,低渗性脱水补2/3 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1/2 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1/3~1/4 张含钠液。这是因为细胞外液中的钠除因腹泻通过消化道丢失以外,还有一部分钠因细胞内液丢失钾后而进入细胞内,补钾后,进入细胞内液中的钠又可返回到细胞外液中,故补液成分中含钠量可稍减少。

补充累积损失量[3]

1.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决定。轻度脱水约50ml/kg ,中度脱水50~100ml/kg ,重度脱水

100~120ml/kg 。一般按上述的2/3 量给予。这是因为细胞外液的钠不仅通过消化道等途径丢失,而且由于细胞同时失钾,有一部分钠进入细胞内液进行代偿(细胞内液钾缺乏,钠过剩);当补钾时,随着细胞内液钾的逐渐恢复,其过剩的钠又返回细胞外液,故补充的含钠液量可稍减,以免细胞外液过度扩张。

2.溶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决定。

(1)等渗性脱水用等张含钠液。

(2)低渗性脱水用高张含钠液,相当于纠正体液低渗(低钠血症)所需钠量加纠正等渗脱水所需等张含钠液量。

(3)高渗性脱水用低张含钠液,相当于纠正体液高渗(高钠血症)所需水量加纠正等渗脱水所需等张含钠液量。

??婴儿腹泻则需补充三项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异常继续损失量及累积损失量)。在实际补液时要进行综合分析,分别计算,混合使用。对于腹泻患儿,虽然单纯纠正等渗性、低渗性和高渗性脱水要分别用等张、高张和低张含钠液,但还需同时补充生理需要和异常继续损失等所需的水和电解质等,通常概括上述三项需要,对腹泻等失液引起的等渗性脱水给1/2 张含钠液,低渗性和高渗性脱水分别给2/3 张和1/3 张含钠液,并补充钾。再根据治疗后的反应,随时进行适当调整。

补充累积损失量[4]

1.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决定。轻度脱水约50ml/kg ;中度脱水50~100ml/kg ;重度脱水

100~120ml/kg 。先按2/3 量给予。因为脱水时细胞内液(含钾液)亦损失,需用含钾液补充;由于细胞同时失钾,故细胞外液的钠不仅通过消化道等途径丢失,有一部分钠亦进入细胞内液进行代偿,当补钾时,随着细胞内液钾的逐渐恢复,钠又重返回细胞外液,故补充的含钠液量不宜过多;??。

2.补液成分

(1)等渗性脱水:其钠、水按比例丢失,故这一部分应使用等张溶液补充。

(2)低渗性脱水:??用高渗液体补充,??。

(3)高渗性脱水:??用低渗液体补充,??。??婴儿腹泻则需补充三项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异常继续损失量及累积损失量)。在实际补液时要进行综合分析,分别计算,混合使用。对于腹泻患儿,虽然单纯纠正等渗性、低渗性和高渗性脱水要分别用等张、高张和低张含钠液,但是,因为还需同时补充生理需要和异常继续损失等所需的水和电解质等,通常概括上述三项需要,对腹泻等失液引起的等渗性脱水给1/2 张含钠液,低渗性和高渗性脱水分别给2/3 张和1/3 张含钠液,并补充钾。

再根据治疗后的反应,随时进行适当调整。

补充累积损失量[5]

1.定输液量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决定。轻度脱水约50ml/kg ;中度脱水50~100ml/kg ;重度脱水100~120ml/kg 。先按2/3 量给予。

2.定输液种类所用输液的种类取决于脱水的性质。通常对低渗性脱水应补给2/3 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给1/2 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给1/3~1/5 张含钠液。这是因为细胞外液中的钠除因腹泻通过消化道丢失以外,还有一部分钠在脱水过程中因细胞内液丢失钾而进入细胞内,经补钾治疗后进入细胞内液中的钠又返回到细胞外液中,故补液成分中含钠量可稍减。补充累积损失量[6] 根据脱水程度及性质补充:即轻度脱水约30~50ml/kg ;中度为50~100ml/kg ;重度为100~150ml/kg 。通常对低渗性脱水补2/3 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1/2 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1/3~1/5 张含钠液。

一. 主要医学综合与儿科专业有关

1、Medscape 网站

美国国立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网站相当于一个儿科专业信息资源索引,汇集了网络主要与儿科有关的信息网址二、主要儿科学术组织网址

1、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儿科学会/ 儿科研究会

3、中华儿科网

4、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会

5、美国儿科口腔医学学会、美国儿科委员会

7、美国儿科外科学会、美国儿科外科护理学会

9、欧洲儿科心脏病学会

溶液张力计算与配制”授课技巧

液体疗法是儿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位临床医学生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近几年的临床教学工作中,学生反映对此章节最难理解的是液体张力的计算与配制。而液体张力计算与配制则是液体疗法的基础,如对此不理解、不掌握,则将难以学习和运用液体疗法。现有多种教材对液体张力的计算与配制,阐述均较为复杂而含糊,教师按教材授课,学生按课本学习,其结果是大多数学生难于理解与掌握。本人在临床教学工作中换用另一种思维方式授课,通过五个步骤,即使所有学生很快便能理解与掌握。现把此教学过程介绍如下:

1、首先出一道简单的数学算术题让学生自己计算

例1、将10%NaCl10ml稀释至100ml, 请问稀释后溶液百分比浓度。学生很快便能列出算式:

10%×10=X× 100,X=1%。

由此引导学生回忆起初中所学的知识—稀释定律:稀释前浓度×稀释前体积=稀释后浓度×

稀释后体积。即:C1×V1=C2×V1。并且强调但凡涉及物质浓度的换算,均遵循此定律。

2、接着出一道多项选择题让学生讨论答题问题:

能够用来表达物质浓度的有()A.百分比浓度B.摩尔浓度C. 张力

所有学生对A、B答案迅速作出了选择,而对C答案则众说纷云,不置可否。让学生自由辩论一番,最后老师指出,张力亦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3、阐述溶液张力的概念及计算

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 L,计算时

取平均值300mosm/ 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 10× 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 分子量。如%NaCl溶液渗透压=(× 10×1000×2)/=308 mOsm/ L(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 1 张。

又如5%NaHCO3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 mOsm/ L(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 4 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然后列出课本上已标明相应张力的几种常用溶液:

10%(NaCl)11 张(临床上可按10 张计算)

%(NaCl)1 张

5%(NaHCO3)4 张

10%(KCl)9 张

10%(GS)0张(无张力, 相当于水)

并指出,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就是用以上几种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体进行治疗,只需记住

此几种溶液的张力,便可灵活自如地进行配制与计算所需溶液及张力;而不必去追究为什么10%NaCl张力是10 张这一复杂的计算过程。

4、举例说明混合溶液张力的计算

例2、10%NaCl(10ml)+10%GS(90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同学们很快能够根据C1×V1=C2×V2列出算式:10×10=X× 100, X=1 张

例3、10%NaCl(20ml)+5%NaHCO3(25ml)+10%GS(255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10× 20+4×25=X× 300, X=1张。

例4、欲配制一组300ml,2/3 张液体,现已使用5%NaHCO3(15ml),还需10%NaCl多少毫升。

10×X+4×15=2/3 ×300,X=14ml

那么,再加入10%GS271(270)ml后即可配制成所需液体(300-15-14=271 ml,GS为0 张)

5、2∶1等张液是抢救休克时扩容的首选溶液,其有固定组份,由2 份等渗盐溶液+1份等渗碱溶液配制而成。学生对配制2∶1 液感到十分困难,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快速计算、配制,便给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不必阐述)

配制2∶1液Mml,则需10%NaCl=M/15 ml—5%NaHCO3=M/12 ml———b10%GS=M- a- bml

例5、配制2∶1 液300ml,需10%NaCl、5%NaHCO3、10%GS各多少毫升。

10%NaCl=300/15=20 ml5%NaHCO3=300/12=25 ml10%GS=300-20-25=255 ml

这样,似乎很玄的2∶1 液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便可快速配制出来

溶液张力计算方法

溶液张力计算方法(欢迎医学生分享、收藏!)2010-07-12 10:12 |(分类:医学知识) 1、首先出一道简单的数学算术题让学生自己计算 例1、将10%NaCl10ml稀释至100ml,请问稀释后溶液百分比浓度。学生很快便能列出算式: 10%×10=X×100,X=1%。 由此引导学生回忆起初中所学的知识—稀释定律:稀释前浓度×稀释前体积=稀释后浓度×稀释后体积。即:C1×V1=C2×V1。并且强调但凡涉及物质浓度的换算,均遵循此定律。 2、接着出一道多项选择题让学生讨论答题问题: 能够用来表达物质浓度的有()A.百分比浓度B.摩尔浓度C.张力 所有学生对A、B答案迅速作出了选择,而对C答案则众说纷云,不置可否。让学生自由辩论一番,最后老师指出,张力亦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3、阐述溶液张力的概念及计算 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张。 又如5%NaHCO3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然后列出课本上已标明相应张力的几种常用溶液: 10%(NaCl)11张(临床上可按10张计算) 0.9%(NaCl)1张 5%(NaHCO3)4张 10%(KCl)9张 10%(GS)0张(无张力,相当于水) 并指出,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就是用以上几种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体进行治疗,只需记住此几种溶液的张力,便可灵活自如地进行配制与计算所需溶液及张力;而不必去追究为什么10%NaCl张力是10张这一复杂的计算过程。 4、举例说明混合溶液张力的计算 例2、10%NaCl(10ml)+10%GS(90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同学们很快能够根据C1×V1=C2×V2列出算式:10×10=X×100,X=1张 例3、10%NaCl(20ml)+5%NaHCO3(25ml)+10%GS(255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10×20+4×25=X×300,X=1张。 例4、欲配制一组300ml,2/3张液体,现已使用5%NaHCO3(15ml),还需10%NaCl多少毫升。 10×X+4×15=2/3×300,X=14ml

活套张力计算

热连轧活套张力计算1.1.1活套控制基本力矩 活套的几何结构图如下所示: 图2.9 活套几何结构图 图2.10 活套本体结构图

其中: 02sin H D LL H -+ *=θ θθcos arctan 1*+=LL A H θθcos arctan 2*-=LL B H 活套高度和张力控制根据L2设定值自动执行。本系统有三种控制理论用于活套控制,包括:传统控制,交叉解耦控制,传统控制+ILQ 控制(具体参见活套控制模型部分)。 这三种控制方式,都离不开基本力矩的计算,参见图4-2和图4-3,其计算过程如下: B S G m T T T T T +++=σ 其中 m T :电机输出力矩[Nm] G T :活套重力矩[Nm] S T :带钢重力矩[Nm] σT :带钢张力矩[Nm] B T :带钢弯曲力矩[Nm] ()()[]LL h W T *1sin 2sin θθθθσσ--+***=

LL L h W T S *cos *2θρ ***= LL E L h H W T B *cos *163 θ*??? ??***= )cos(***P G P g GE T θθ-= 其中 W :带钢宽度[mm] h :带钢出口厚度设定值[mm] σ :带钢张力设定值[KG/mm 2] ρ :带钢密度[KG/m 3] E :带钢杨氏模量 [KG/mm 2 ] g :重力加速度,9.807m/s 2 1.1.2 带钢张力计算 单位张力值计算为活套电机力矩减去带钢重力矩、弯曲力矩、离心力矩、活套辊重力矩四个量得到的。与基本力矩相比,它多了一个带钢离心力矩。 ()()[]LL h W T T T T T E B S G m ***--++---= 1sin 2sin θθθθσ ()LL g V W h T E *cos 212θρθθ**+***= 其中: E T :带钢离心力矩[Nm] V :上游机架速度[m/s]

小儿补液计算大全题库

儿科补液 ?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 ⑴5% NaHCO3(ml)=(22 –测得的HCO3ˉ)* 0.5*1.7*体重(kg )(有写0.6) =(22 –测得的HCO3ˉ)*体重(kg )(5%SB 1ml=0.6mmol) 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 先给1/2量 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计算给5% SB 5ml/kg*次OR.11.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0.5*0.84*W(kg) 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0.6 (1mmol K=0.8ml Inj.10%KCl) 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0.6(女性为0.5) 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 ⑹ 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 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 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 3、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 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 5、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6、扩容:2:1等张含钠液(2份盐:1份碱)按20ml/kg计算,30分钟内滴完。 7、累积损失量在第一个8小时补足,为1/2总量。 三、液体疗法基本原则 “一、二、三、四” 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 二个步骤补充累积损失量,维持补液。 三个确定定量,定性,定速度和步骤。 四句话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见尿补钾,随时调整。 三定原则“一”定补液量 轻30-50ml/kg 累积损失量脱水程度中50-100 ml/kg 重100-120ml/kg 继续损失量丢多少 补多少腹泻病10-40ml/kg/d 生理需要量基础代谢60-80ml/kg/day 三定原则“二”定液体性质 等渗:2 :3 :1溶液(1/2张) 累积损失量脱水性质低渗:4 :3 :2溶液(2/3张) 高渗:2 :6 :1溶液(1/3张)

混合液张力公式

1 混合液张力公式 混合液张力=溶质产生的张力混合液的体积(或总量)=高渗液的体积×张力系 数混合液的体积 2 公式运用 (1)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mol/L)相比所得的比值。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解离的离子数/分子量)。如0.9%NaCl溶液的渗透压为0.9×10×1000× 2/58.5=308mmol/L。该渗透压与血浆相比比值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即为等张液。又如5%NaHCO3溶液渗透压为5×10×1000×2/84=1190.4,其张力为1190.4/300≈4。同样,10%NaCl溶液张力约等于10。故临床上常把1ml0.9%NaCl产生的张力看成1,那么1ml10%NaCl产生的张力约为10;同样把1ml1.4% NaHCO3产生的张力看成1,那么1ml5% NaHCO3产生的张力约为4。其换算方法:高渗液的张力=高渗液的体积×换算系数。例如10%的NaCl 10ml溶液产生的张力为10×10=100张力。临床上常用的几种高渗液与等渗液间的换算系数见表1。 (2)上述公式中溶质产生的张力是指混合液中各电解质所产生的张力之和。 (3)为了计算方便,加入的电解质不计入混合液的总量,临床上常用的混合液的成分及张力见表2。 表1 高渗液与等渗液间张力的换算系数(略) 表2 临床常见溶液成分及张力(略)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以下规律: ①上述混合液(含盐和碱)中,盐∶碱=2∶1 ②混合液张力=盐+碱盐+碱+糖 举例说明: 例1:在200ml5%Glucose中加入10ml10% NaCl,该混合液的张力为多少? 该溶液的张力=10(高渗液的体积)×10(张力系数)/200=1/2。 例2:如何用5%葡萄糖、5% NaHCO3及10 %NaCl配制2∶1等张含钠液M ml? 根据张力公式则有: 盐产生张力+碱产生张力 M=1 因为盐∶碱=2∶1,则盐产生张力为2/3M,碱产生张力为1/3M,那么2/3M张力需要10%NaCl为2/3M ×1/10,即M/15ml;1/3M张力需要5% NaHCO3为1/3M×1/4,即M/12ml。即配制2∶1等张含钠液M ml 则需10%NaCl M/15ml、5% NaHCO3 M/12ml。上例公式可作为配制2∶1等张含钠液简化公式,类推:配制2∶1等张含钠液300ml,则需10%NaCl为300/15=20ml,5% NaHCO3为300/12=25ml。该混合液张力为(20×10+25×4)/300 = 1。同理可得出配制3∶2∶1溶液M ml的简化公式为需10%NaCl M/30ml、5% NaHCO3 M/24ml。 例3:如何配制3∶2∶1溶液300ml? 首先该溶液张力为2+1/3+2+1=1/2,又根据张力公式:该混合溶液张力(1/2)=盐生产张力+碱产生张力体积(300ml),则盐和碱产生张力之和为150,其中盐∶碱=2∶1,则盐产生张力为2/3×150=100;碱产生张力为1/3×150=50,故需要10% NaCl为100×1/10=10ml,5% NaHCO3为50×1/4=12.5ml。也可以这样计算:300ml溶液中0.9%NaCl占2/6,即100ml可产生100个张力,若用10%NaCl只需 100/10=10ml;同样:300ml溶液中1.4% NaHCO3占1/6,即50ml可产生50个张力,若用5% NaHCO3只需50/4=12.5ml。也可直接代入例2的简化公式得出10% NaCl为300/30=10ml,5% NaHCO3为300/24=12.5ml

张力放线布线计算公式

第一步:按下列公式制作放线模板 f=kl2+4*(kl2)3/(3l2) ⑴ k=G/(0.816H) ⑵ 式中:f -弛度,m;l -档距,m;k -模板模数;G -导线(或牵引绳)单位长度重量,kg/m;H -预选张力,N。 ①施工前,按既定的G值,预选不同的H值,分别制出不同k值的模板, ②制作模板的比例,应和线路断面图的比例相同。 第二步:选定张力 山地放线段,可在用放线模板选出的H i值得基础上,再按公式⑶分别计算出与相对应的张力机出线张力T Hi,以其中最大值作为选定的张力机出线张力。 T Hi= H i/εi- ﹝(aG*Σh i)/i﹞*﹝(εi-1)/(εi-εi-1)﹞⑶ 式中:H i -用模板选定的第i档的放线张力,N; T Hi -与H i相对应的张力机出线张力,N; i –由张力机到预选张力档前档的档数,张力机至邻塔也算一档; h1、h2……h i -由张力机到预选张力档为顺序的各档悬挂点间高差(张力机到邻塔悬挂点间高差为h1),牵引侧悬挂点高者取正值,低者取负值,m; Σh i -由张力机出线口到预选张力档悬挂点间高差; Σh i= h1+h2……+h i,m;

ε -放线滑车综合摩擦系数。 第三步:展放牵引绳或导线时,应分别验算导引绳、导线是否上扬,以使采取相应的防止上扬的措施 验算上扬的计算公式 l S= (l1/cosφ1+ l2/cosφ2)/2+T H(h1/l1+h2/l2)/(aG) ⑷ 式中l S -被验算杆塔的垂直档距,m; l1、l2 -被验算杆塔的前、后档距,m; h1、h2 -被验算杆塔的前、后档悬挂点高差(邻塔悬挂点低时取正值,高时取负值),m; φ1、φ 2 -被验算杆塔的前、后档悬挂点高差角φ=tg-1(h i/ 1i) ; T H -验算上扬时的架空线张力(N),验算导引绳时取T H=T QZ,验算牵引绳时取T H=T zd,验算导线时取T H=T dz G -被验算架空线的单位长度重量,kg/m; 当被验算杆塔的垂直档距l S≥0时,该塔不发生上扬,l S<0时,则该塔将发生上扬。

液体张力计算

渗透压是溶液的特性,是受半透膜的性质来决定的。比如细胞膜作为半透膜,仅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通过的量由细胞膜两侧溶质的浓度来控制。水分子通过细胞膜向溶质高的一侧转移,逐渐达到膜两侧溶质浓度相近,这一现象就叫渗透。由此,膜两侧容积发生了变化,压力也发生了变化,这种通过渗透维持的溶液的平衡压力就是渗透压。摩尔浓度通常被用作渗透压的单位。 血液作为一种特殊溶液也有一定的渗透压,通常正常值为:280 - - 320m0Sm / L 。也就是血浆中的溶质摩尔浓度的总合。任何溶液有一定的浓度就有一定的渗透压,相对于血液比较,高于血浆渗透压的就叫高渗溶液,低于者就叫低渗溶液,在血浆渗透压正常值范围内的当然就是等渗溶液。任何溶液在进入血液时都要求是等渗的,比如:0 . 9 %盐水、1 . 4 %碳酸氢钠、1 . 2 %氯化钾、5 %葡萄糖等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溶液进入血液中都能够维持住本身的渗透压,比如葡萄糖进入体内后很快被代谢掉,渗透压就消失了。这就引出一个概念:液体的张力。液体的张力是指溶液进入到体内后能够维持渗透压的能力。比如 5 %葡萄糖25Oml + 0 . 9 %盐水25Oml ,共计5OOml ,我们叫对半液5OOml ,输液之前是等渗溶液,输到体内后葡萄糖被代谢,仅有0 . 9 % 盐水250ml 维持渗透压,所以说对半液是1 / 2 张力液。就不一一列举了。 0 . 9 %盐水、 1 . 4 %碳酸氢钠、 1 . 2 %氯化钾、 5 %葡萄糖等 上述四种液体是我们补液的常用液体,只有葡萄糖被代谢,所以不含张力 常用的混合溶液有下列几种: (1)1:1液:是5%葡萄糖溶液1份与0.9%氯化钠1份的混合溶液,其渗透压约为血浆的一半,即1/2张,适合于对单纯性呕吐和继续丢失液量的液体补充。简便配制方法可用5%葡萄糖500ml加入10%氯化钠溶液20ml即可。 (2)3:2:1液:即3份10%葡萄糖溶液、2份0.9%氯化钠溶液及1份1.87%乳酸钠(或1.4%碳酸氢钠)溶液的混合溶液。其简单配制方法为:5%葡萄糖溶液500ml加入10%氯化钠溶液15ml及11.2%乳酸钠溶液15ml(5%碳酸氢钠溶液24m),其张力为1/2张。 (3)3:4:2液(有的单位将混合液的顺序变动为4:3:2溶液):是3 份10%葡萄糖溶液、4份0.9%氯化钠溶液及2份1.87%(1/6克分子)乳酸钠溶液(或1.4%碳酸氢钠溶液)的混合溶液,总份数为9,其中电解质(有渗透压作用的)占6份,所以是6/9张,简化为2/3张(约相当于血浆渗透压的2/3,即2/3张)。主要用于补充以丢失的液体量(即累积损失量)。 配制方法:先用总份数9除以丢失的液体总量,求出1份是多少毫升,然后用1份的毫升数分别乘以3、4和2,所得乘积即为各种溶液的毫升数。 例如:一个9kg的小儿,估计已丢失的体液量是体重的10%,则总丢失量为900ml,900ml除以9份,则1份为100ml,那么3份是10%GS,即100ml×3=300ml,依此类推,400ml为生理盐水,200ml为1/6克分子乳酸钠溶液。 简便配制方法:用5%葡萄糖溶液500ml加10%氯化钠溶液20ml及11.2%乳酸钠溶液20ml(或5%碳酸氢钠33ml) 。

张力放线计算书

编制说明 本计算为500kV肇花博输变电工程线路1标1段《张力架线施工方案》的计算部分。根据对整个张力系统中的受力情况的计算,合理选择设备、工器具,确定施工方案,并在施工中控制牵张力,设置控制点,保证架线施工的安全,放线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计算依据: 1、广东电力设计院的设计资料(说明及架线施工图) 2、《超高压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SDJ226-87) 3、《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手册》(架线工程计算部分) 4、《110—500千伏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90) 5、电力部颁布的《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 6、500kV肇花博工程线路1标1段《施工组织设计》

一、技术参数 1、本工程导、地线机械特性参数 2、本工程OPGW光缆技术参数

2、放线施工段 本工程导线、地线、OPGW光缆同期采用张力放线,共分二个放线施工段。

二、主要机具的选择 根据《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SDJJS2-87)》,机具选择如下: 1、主牵、张设备的选择 ――主牵引机额定牵引力: P ≥m ×K P ×T P (式2-1) 其中:m :同时牵放子导线根数,m =4 K P :主牵引机额定牵引力的系数,一般0.25~0.33,本工程取K P =0.33 T P :被牵放导线(ACSR-720/50导线)的保证计算拉断力(N ),经查T P =162.07kN 这样:P ≥4×0.33×162.07 ≥213.94kN ――主张力机单根导线额定制动张力: T =K T ×T P (式2-2) 其中:K T :主张力机单根导线额定制动张力的系数,一般取0.17~0.2,,本工程取K T =0.2 这样:T =0.2×162.07 =32.42kN 根据计算结果,我公司已有的加拿大天柏伦25t 主牵引机,4×5t 主张力机可满足要求。 2、主牵引绳、导引绳的选择 ――主牵引绳的选择应与主机的选择配套,使用抗扭结构钢丝绳。 其综合破断力Q P 应满足: Q P ≥ 53 ×m ×T p (式2-3) 这样:Q P ≥5 3 ×4×162.07 ≥388.97kN ――导引绳应与牵引绳配套,使用抗扭结构钢丝绳。 其综合破断力Q P 应满足: P P ≥ 41 Q P (式2-4) 这样:P P ≥4 1 ×388.97 ≥97.25kN 根据计算结果,我公司已有的主牵引绳□28及导引绳□15均可满足要求。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汇总

儿科补液最简单的方法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 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 张。 又如5%NaHCO3 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 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学生掌握, 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然后列出课本上已标明相应张力的几种常 用溶液:10%(NaCl)11 张(临床上可按10 张计算) 0.9%(NaCl)1 张 5%(NaHCO3)4 张 10%(KCl)9 张 10%(GS)0 张(无张力,相当于水) 并指出,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就是用以上几种 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体进行治疗,只需 记住此几种溶液的张力,便可灵活自如地进行配制与计算所需溶液及张力;而不必去究为什么10%NaCl张力是10 张这一复杂的计算过程。 4、举例说明混合溶液张力的计算 例2、10%NaCl(10ml)+10%GS(90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同学们很快能够根据C1×V1=C2×V2 列 出算式:10×10=X×100,X=1 张例3、10%NaCl(20ml)+5%NaHCO3(25ml)+10%GS(255ml),请 问该组溶液张力。10×20+4×25=X×300,X=1 张。 例4、欲配制一组300ml,2/3 张液体,现已使用5%NaHCO3(15ml),还需10%NaCl多少毫升。 10×X+4×15=2/3×300,X=14ml 那么,再加入10%GS271(270)ml后即可配制成所需液体(300-15-14=271ml,GS为0 张) 5、2∶1 等张液是抢救休克时扩容的首选溶液,其有固定组份,由2 份等渗盐溶液+1份等渗碱溶液配制而成。学生对配制2∶1液感到十分困难,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快速计算、配制,便给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不必阐述)配制2∶1 液Mml,则需 10%NaCl=M/15ml————a 5%NaHCO3=M/12ml———b 10%GS=M-a-bml 例5、配制2∶1 液300ml,需10%NaCl、5%NaHCO3、10%GS各多少毫升10%NaCl=300/15=20ml 5%NaHCO3=300/12=25ml

小儿补液及张力计算

小儿补液三部曲 来源:穆欢喜的日志 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 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 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 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 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 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 高渗:血清钠>150mmol/L。(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 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 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 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 中度失水:120-150 ml/kg*d 重度失水:150-180 ml/kg*d 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 ,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②继续损失量:按实际损失补充,一般在禁食条件下为 40ml/kg?d,非禁食状态是30ml/kg。电解质包括钠、氯及

小儿补液及张力计算教学提纲

小儿补液及张力计算

小儿补液三部曲 来源:穆欢喜的日志 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 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 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 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

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 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 高渗:血清钠>150mmol/L。(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 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 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 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 中度失水:120-150 ml/kg*d 重度失水:150-180 ml/kg*d 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了解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的因素。 2、了解弯曲液面下产生附加压力的本质,熟悉拉普拉斯方程,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了解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公式的应用。 3、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饱和吸附量, 由表面张力的实验数据求正丁醇分子的截面积及吸附层的厚度。 二、实验原理 1、表面张力的产生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的邻近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面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引,由于前者的作用要比后者大, 因此在液体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垂直 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如图所 示,这种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自发向内挤 促成液体的最小面积。 在温度、压力、组成恒定时,每增加单位 表面积,体系的表面自由能的增值称为单位表面的表面能(J·m-2)。若看作是垂直作用在单位长度相界面上的力,即表面张力(N·m-1)。事实上不仅在气液界面存在表面张力,在任何两相界面都存在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方向是与界面相切,垂直作用于某一边界,方向指向是表面积缩小的一侧。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液体的纯度有关。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 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产生很多特殊界面现象。

2、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静止液体的表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是一个弯曲表面。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弯曲表面下的液体或气体与在平面下情况不同,前者受到附加的压力。 弯曲液体表面平衡时表面张力将产生一合力P s ,而使弯曲液面下的液体所受实际压力与外压力不同。当液面为凹形时,合力指向液体外部,液面下的液体受到的实际压力为: P ' = P o - P s ;当液面为凸形时,合力指向液体内部,液面下的液体受到的实际压力为: P ' = P o + P s 。这一合力P S ,即为弯曲表面受到的附加压力,附加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曲率 中心。 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的关系用拉普拉斯方程表示:(式中σ为表面张力,R 为弯曲表面的曲率半径,该公式是拉普拉斯方程的特殊式,适用于当弯曲表面刚好为半球形的情况)。 3、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则是弯曲液面下具有附加压力的直接结果。假设溶液在毛细管表面完全润湿,且液面为半球形,则由拉普拉斯方程以及毛细管中升高(或降低)的液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 P=gh ,通过测量液柱高度即可求出液体的表面张力。这就是毛细管上升法测定溶液表面 张力的原理。 此方法要求管壁能被液体完全润湿,且液面呈半球形。 4、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实际上,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是毛细管上升法的一个逆过程。其装置图如所示,将待测表面张力的液体装于表面张力仪中,使毛细管的端面与液面相切,由于毛细现象液面即沿毛细管上升,打开抽气瓶的活塞缓缓抽气,系统减压,毛细管内液面上受到一个比表面张力仪瓶中液面上(即系统)大的压力,当此压力差——附加压力(Δp = p 大气 - p 系统 ) 在毛细管端面上产生的作用力稍大于毛细管口液体的表面张力时,气泡就从毛细管口脱 出,此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成正比,与气泡的曲率半径成反比,其关系式为拉普拉斯公式:R p σ2=?. P s = 2σ R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精)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法 Determination of Surface Tension Using Maxinum Bubble Pressure Method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 学会以镜面法作切线,并利用吉布斯吸附公式计算不同浓度下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3. 求正丁醇分子截面积和饱和吸附分子层厚度。 二、实验原理 在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可是在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却不相同。因为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的邻近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面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引,而且前者的作用要比后者大。因此在液体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垂直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如图1所示)。 这种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向内挤促成液体的最小面积。要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增加分子的位能。所以说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通常把增大一平方米表面所需的最大功A或增大一平方米所引起的表面自由能的变化值 图1 分子间作用力示意图 ΔG称为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其单位为J.m-3。而把液体限制其表面及力图使它收缩的单位直线长度上所作用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是N.m-1。 液体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欲使液体表面积加△S时,所消耗的可逆功A为: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与气体不分,表面张力趋近于零。液体的表面张力也与液体的纯度有关。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 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当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根据能量最低原理,若溶液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则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的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 一、第一天补液计划:三定,三先及两补原则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缺水:90~120ml/kg 中度缺水:120~150ml/kg 重度缺水: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 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1)补钾: 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 1:1液1/2张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1/3张0.9%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 1:4液1/5张0.9%氯化钠20ml;5%或10%葡萄糖80ml 2:3:1液1/2张0.9%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17ml 4:3:2液2/3张0.9%氯化钠45ml;5%或10%葡萄糖33ml;1.4%碳酸

液体张力简单计算

液体张力简单计算 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补液方案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性质而定。首先确定补液的总量、组成、步骤和速度。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供给生理需要量三个方面。 1.补充累积损失量指补充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量。 (1)补液量:根据脱水严重程度而定。原则上轻度脱水补50ml/kg,中度脱水补50~ 100ml/kg,重度脱水补100~120ml/kg。实际应用时一般先按上述量的2/3 量给予。 (2)补液成分:根据脱水性质而定。一般而论,低渗性脱水补充高渗溶液,等渗性脱水补充等张溶液,高渗性脱水补充低渗溶液。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有条件者最好测血钠含量,以确定脱水性质。 (3)补液速度:累积损失量应在开始输液的8~12 小时内补足,重度脱水或有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入以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及肾功能,一般用 2 :1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加1份1. 4 %碳酸氢钠)20ml/kg ,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 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 2.补充继续损失量指补液开始后,因呕吐腹泻等继续损失的液体量。应按实际损失量补充,但腹泻患儿的大便量较难准确计算,一般根据次数和量的多少大致估计,适当增减。补充继续损失量的液体种类,一般用l/3 张~1/2张含钠液,于24 小时内静脉缓慢滴入。 3.供给生理需要量小儿每日生理需水量约为60~80ml/kg,钠、钾、氯各需1~2mmol/kg 。这部分液体应尽量口服补充,口服有困难者,给予生理维持液(1/5 张含钠液十0.15%氯化钾),于24 小时内均匀滴入。 在实际补液中,要对上述三方面需要综合分析,混合使用。对腹泻等丢失液体引起脱水的补液量: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 ;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 。补液成分:等渗性脱水补1/2 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补2/3 张合钠液;高渗性脱水补1/3 张含钠液,并补充钾,再根据治疗反应,随时进行适当调整。累积损失量的补充[2] (一)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决定。轻度脱水应补50ml/kg ;中度脱水50~100ml/kg ;重度脱水 100~120ml/kg 。 (二)补液种类所用输液的种类取决于脱水的性质。一般而论,低渗性脱水补2/3 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1/2 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1/3~1/4 张含钠液。这是因为细胞外液中的钠除因腹泻通过消化道丢失以外,还有一部分钠因细胞内液丢失钾后而进入细胞内,补钾后,进入细胞内液中的钠又可返回到细胞外液中,故补液成分中含钠量可稍减少。 补充累积损失量[3] 1.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决定。轻度脱水约50ml/kg ,中度脱水50~100ml/kg ,重度脱水 100~120ml/kg 。一般按上述的2/3 量给予。这是因为细胞外液的钠不仅通过消化道等途径丢失,而且由于细胞同时失钾,有一部分钠进入细胞内液进行代偿(细胞内液钾缺乏,钠过剩);当补钾时,随着细胞内液钾的逐渐恢复,其过剩的钠又返回细胞外液,故补充的含钠液量可稍减,以免细胞外液过度扩张。 2.溶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决定。 (1)等渗性脱水用等张含钠液。 (2)低渗性脱水用高张含钠液,相当于纠正体液低渗(低钠血症)所需钠量加纠正等渗脱水所需等张含钠液量。 (3)高渗性脱水用低张含钠液,相当于纠正体液高渗(高钠血症)所需水量加纠正等渗脱水所需等张含钠液量。

儿科补液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 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 张。 又如5%NaHCO3 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 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学生掌握, 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然后列出课本上已标明相应张力的几种常 用溶液:10%(NaCl)11 张(临**可按10 张计算) 0.9%(NaCl)1 张 5%(NaHCO3)4 张 10%(KCl)9 张 10%(GS)0 张(无张力,相当于水) 并指出,临**多数情况下就是用以上几种 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体进行治疗,只需 记住此几种溶液的张力,便可灵活自如地进行配制与计算所需溶液及张力;而不必去究为什么10%NaCl张力是10 张这一复杂的计算过程。 4、举例说明混合溶液张力的计算 例2、10%NaCl(10ml)+10%GS(90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同学们很快能够根据C1×V1=C2×V2 列 出算式:10×10=X×100,X=1 张 例3、10%NaCl(20ml)+5%NaHCO3(25ml)+10%GS(255ml),请 问该组溶液张力。10×20+4×25=X×300,X=1 张。 例4、欲配制一组300ml,2/3 张液体,现已使用5%NaHCO3(15ml),还需10%NaCl多少毫升。10×X+4×15=2/3×300,X=14ml 那么,再加入10%GS271(270)ml后即可配制成所需液体(300-15-14=271ml,GS为0 张) 5、2∶1 等张液是抢救休克时扩容的首选溶液,其有固定组份,由2 份等渗盐溶液+1份等渗碱溶液配制而成。学生对配制2∶1液感到十分困难,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快速计算、配制,便给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不必阐述)配制2∶1 液Mml,则需 10%NaCl=M/15ml————a 5%NaHCO3=M/12ml———b 10%GS=M-a-bml 例5、配制2∶1 液300ml,需10%NaCl、5%NaHCO3、10%GS各多少毫升。 10%NaCl=300/15=20ml 5%NaHCO3=300/12=25ml 10%GS=300-20-25=255ml 这样,似乎很玄的2∶1 液通过一个简单的 公式便可快速配制出来。 补液阶段补液量(ml/kg)补液性 质(液体 补液速度 补液时 间(h)

小儿补液的方法 简单学

小儿补液的方法简单学(儿科医生) 小儿补液是儿科医生的基本功,尤其是基层医院,腹泻的小儿特别多,更是要熟练掌握。补液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经验不足的临床医生。这里,我根据苗圃现有的补液资料,及其自己的理解,总结如下:补液三部曲。 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 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 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 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 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 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 高渗:血清钠>150mmol/L。(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 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 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 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 中度失水:120-150 ml/kg*d 重度失水:150-180 ml/kg*d 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 ,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②继续损失量:按实际损失补充,一般在禁食条件下为40ml/kg?d,非禁食状态是30ml/kg。电解质包括钠、氯及碳酸氢离子各40mmol/L。

小儿补液的基础与临床的几个问题

小儿补液的基础与临床的几个问题 一、液体渗透压(张力) 任何溶液都只有一定的渗透压(张力),其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内的溶质颗粒数量有关,与颗粒的大小无关. 例如血浆钠离子的分子量只有23, 而血浆白蛋白的分子量是17000, 球蛋白的分子量是140000, 这三种物质的大小和性质都不同, 但一个钠离子与一个白蛋白分子或一个球蛋白的渗透压是相同的. 渗透压的单位是渗透分子(Osm)和毫渗透分子(mOsm).1Osm=1000mOsm 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mol浓度是相等的: 对于非电解质分子如葡萄糖, 1mol/升浓度的溶液其渗透压为1渗透分子,即1Osm 同理1mmol/升浓度的溶液其渗透压为1毫渗透分子,即1mOsm. 对于电解质来说, 其溶液的渗透压与在溶液中离解成的离子数相同, 如1mmol/升浓度的氯化钠在溶液中离解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各1mmol/升, 其渗透压为2渗透分子即2mOsm 但1mmol/升的氯化钙在水中离解成1mmol/升的钙离子和2mmol/升的氯离子则1mmol/升的氯化钙的渗透压为3毫渗透分子(3moOsm) 二、关于血浆渗透压的问题: 人血浆中以钠离子为主的阳离子有151mmol/升,以氯离子为主的阴离子有139mmol/升, 故血浆中的阴阳离子总和为290mmol/升. 由于上面说过的: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mol浓度是成正比的.也可以说是相等的. 因此临床上把浓度为280-320mmol的溶液称为等渗液. 我们常说某种液体是等张液或几分之几张液都是以血浆为标准的. 由于上面说过的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mol浓度是成正比的.也可以说是相等的.因此临床上把浓度为280-320mmol的溶液称为等渗液. 我们常说某种液体是等张液或几分之几张液都是以血浆为标准的.即以血浆的渗透压为1张计. 单价的1mol/升的电解质为:2000mmol/升,故1/6的mol溶液为333毫渗透分子/升,与上述血浆毫渗透分子数相近似.以前称为等渗液.但现在要求更精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