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常见站台型式
- 格式:docx
- 大小:11.69 KB
- 文档页数: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的三种基本形式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乘客上下车的地方。
车站站台的设计与规划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便于乘客出行和站台运营管理,同时也要考虑到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和需求,车站站台一般可以分为高架站台、地下站台和地面站台三种基本形式。
高架站台是指位于城市道路或铁路高架桥上的车站站台,主要适用于沿街设置的地铁路段。
高架站台的设计优势是可以节省用地面积,不影响地面交通,同时为乘客提供了良好的视野和通风条件。
高架站台通常具有良好的日照条件,可以通过天窗进行采光,并且由于与地面交通隔离,可以有效减少乘客的交通噪音干扰。
在高架站台上,乘客可以通过楼梯、自动扶梯或电梯等方式进出站台,站台上设有候车区、售票处、站牌等设施,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地面站台是指位于地面的车站站台,一般设在地铁线路沿线的开阔地区。
地面站台相对于高架站台和地下站台来说,施工难度较低,成本较低。
地面站台一般采用露天形式,并且会留有足够的站台宽度供乘客停车。
地面站台的设计上需要考虑周边交通情况,以及乘客进出站时的安全问题。
地面站台设有站牌、候车亭、自动售票机等设施,方便乘客乘坐地铁。
此外,地面站台还需要考虑到乘客的防晒和通风需求,通常会设置遮阳设施和风亭等。
总结而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的三种基本形式是高架站台、地下站台和地面站台。
每种形式的站台都有其独特的设计优势和适用条件,设计师需要结合具体的地形条件和乘客需求来做出选择,以提供舒适、安全和高效的出行环境。
建筑结构丨详解地铁车站的设计(地铁车站的影响因素、结构类型等)导读地铁车站建筑功能比较复杂,涉及专业较多,它主要的功能是要解决客流的集散、换乘,同时也要保证整条线路中的技术设备运转、信息控制、运行管理,以确保交通的通畅、便捷、准时和安全。
一、地铁车站的特征地铁车站是建在城市地下的车站,它具有以下地下建筑的特征:1、为了使结构安全、施工方便及节约投资,它的形体必须简单、完整;2、没有自然光线,必须全部靠人工采光;3、为保证地下空间环境的安全和舒适设有庞大的空调、通风设施;4、为保证客流安全、顺畅、快捷集散,设有众多鲜明的指示标牌和消防设施;5、地面出入口通过地下通道与地下车站连接,出入口地下部分要采取人防措施,在地面上设有风亭建筑。
在地铁车站设计中设计者要根据车站的功能和要求在设计前一定要分析各种设计要素,尤其是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以在设计中体现和满足人性化和规范的需要。
地铁车站不利因素一般有以下六个方面:1、空间封闭、狭长、结构类同。
空间封闭给人们带来闭塞和压抑的感觉,往往使乘客的识别性能降低;2、站内噪声大。
由于站内空间封闭,建筑装修材料吸声系数较小,声反射强度大;3、站内湿度大;4、发生火灾等灾害后扑救困难;5、采用机械通风、人工照明;6、施工比较复杂。
地铁车站有利的因素一般有以下二个方面:1、节约城市用地;2、有良好的防护功能,战时可考虑作为避难场所。
深圳地铁7号线车站二、地铁车站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车站布设应方便乘客使用,地铁车站的站位应该为乘客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使多数乘客步行的距离最短。
2、尽量通过短的出入口通道,将旅游景点、游乐中心、住宅密集区、办公密集区等与车站相通,为乘客提供无太阳晒、无雨淋的乘车条件。
3、对于突发性的大型客流集散点,如大型的体育场一般只有突发性的客流,地铁车站的位置不宜离得太近,防止集中客流对地铁车站的冲击,车站出入口离开体育场出入口一般在300m以上,若是突发性客流的强度较大,距离还应该设置得更大一些。
六、地铁站台分类一、岛式站台
岛式站台
又名中置式站台、中央站台,是铁路站台的一种型态,为路轨在两旁,站台被夹在中间的设计。
岛式叠式月台
为岛式月台的一种,亦称为岛叠式月台,为两座以上岛式月台分布于上下楼层的月台形式,大部分用于换乘站。
二、侧式站台
又称岸式站台,常成对使用而又称为“相对式站台”或“对向式站台”,是指轨道在中央,而站台就在左右两侧的设计,是最常见的站台型式之一。
侧式站台,广泛的定义即车站只有一面有轨道,故亦包括只有一个站台(单线站台)与一个轨道的情况。
侧式叠式站台
属于侧式站台的一种,亦称为侧叠式站台,为将两条轨道分成上下行不同楼层的站台形式,大多在车站腹地不足时的状况使用,少部分情况下也可预留空间,方便未来扩建为同台换乘站的可能。
三、混合式站台
是铁路车站在超过两个站台时所采用的一种形式。
按其类型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双岛式站台、双侧式站台和完全混合式站台。
双岛式站台
双岛式站台是由两个岛式站台并排而成,可以为车站提供三个到四个站台。
双侧式站台
双侧式站台是由两个侧式站台并排而成,可为车站提供四条铁路、四个站台,当中位于中间的“岛式站台”,可用作两条路线换乘之用。
完全混合式站台
当站台或路线数量再多时或是站台规模限制,可能会出现岛式和侧式站台的结合。
西班牙式站台
中央的一个岛式月台和两侧的一对侧式月台。
列车停靠时两侧均有月台,双侧开门,一边只供乘客下车,而另一边只供乘客上车或候车用,从而使上车和下车的客流相分离,增加了通勤效率。
1、交通系统类参数包括道路系统、轨道系统、常规公交系统和其他相关交通系统(如快速公交等)。
2、根据线路和城市道路的关系,车站设置大致可分为:跨路口站、偏路口站位、位于道路红线以外站位。
3、车站的分类:按车站与地面相对位置:地下地面高架按运营性质分:终点一般中间中间折返换乘按结构断面形式:矩形断面拱形断面按施工方法:明挖暗挖明暗挖结合按站台形式:岛式侧式一岛一侧一岛两侧按车站使用功能:一般换乘折返等按车站服务对象及功能:城市标志站与干线或机场连接的换乘枢纽站市郊地区车站农村地区车站等按线路与城市道路关系:跨路口站偏路口站位于道路红线外的站4、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有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单轨列车、直线电机等形式。
5、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程序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3、轨道交通站点客流日分布曲线类型有5种类型:①单向峰型客流②双向峰型客流③全峰型客流④突峰型客流⑤无峰型客流1.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与(轻轨)、(有轨电车)、(市郊铁路)四种主要形式。
2.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主要由(列车自动防护(ATP))、(列车自动操纵(ATO))、(列车自动监督(ATS))三个子系统构成。
3.线网规划层次分为(面:即整体研究)、(点:即局部研究)、(线:即城市的主要交通走廊)。
4.制定线网实施顺序受3个根本因素制约(工程投入)、(交通效果)、(城市政策)。
5.研究路由方案时线路条件包括(线路长度)、(曲线半径大小)、(车站设置条件)等。
6.我国地铁规范规定的设置缓和曲线的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为(2000)米。
7.轨道交通车站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车站的衔接可分为3种(综合枢纽站)、(大型接驳站)、(一般换乘站)。
8、限界: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9.移动闭塞系统列车速度限制主要取决于两列车间的(距离)和(速度)。
10、渡线形式一般有三种,包括(单渡线)、(八字形渡线)和(交叉渡线)。
轨道交通常见站台型式
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车站作为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其站台型式直接影响到乘客的乘降体验、列车的运行效率和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
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高铁等)以及不同城市的特殊需求,导致了各种不同的站台设计。
以下是一些轨道交通常见的站台型式。
1. 岛式站台:
岛式站台是一种中央式的站台布局,两侧都是股道。
这种站台常见于地铁、高铁等交通系统中。
乘客可从站台两侧的站厅进入,也可以穿过站台中央的过街通道。
岛式站台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乘客进出,使车站站厅布局相对简洁。
2. 侧式站台:
侧式站台是指站台位于股道的一侧,乘客进站和出站的位置在同一侧。
这种布局常见于轻轨、一些郊区铁路等线路。
侧式站台相对于岛式站台的优势在于施工相对简单,适用于有限的空间。
3. 房屋式站台:
房屋式站台是一种将车站站台设置在建筑物内的设计,既能保护乘客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又能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
这种站台布局常见
于一些高铁和城际铁路车站,如有车站大厅等。
4. 高架式站台:
高架式站台是将车站站台设置在高架桥上,列车在高架轨道上运行。
这种设计可以节省地面空间,减少土地占用,同时对于沿线地势不平的地区尤为适用。
高架式站台广泛应用于一些城市轻轨和城际铁路系统。
5. 深层站台:
深层站台是指车站站台位于地下深层的位置,通常需要乘客通过楼梯、电梯或扶梯进出。
这种站台设计常见于地铁系统中,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以避免影响地面道路交通。
6. 复合式站台:
复合式站台是将不同形式的站台结合在一起的设计,常见于多线交汇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等地。
例如,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的组合,或者高架式和地下式的结合。
7. 交叉式站台:
交叉式站台是一种罕见的设计,车站站台呈十字形状,列车可以从任一方向进入和离开。
这种设计常见于一些特殊需求的场合,如列车需要更换运行方向的情况。
8. 开放式站台:
开放式站台通常是指站台与周围环境相对开放,没有封闭的站台建筑物,以便更好地适应气候和环境。
这种设计常见于一些风景区轻轨、旅游线路等。
站台设计是轨道交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站台型式适用于不同的运营需求和环境条件。
合理的站台设计可以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系统的拥堵。
在选择站台型式时,需要综合考虑车站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交通需求、乘客流量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站台的设计既符合技术标准,又满足实际运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