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分型及表现
- 格式:docx
- 大小:16.46 KB
- 文档页数:2
儿童常见过敏性紫癜指南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疾病,容易被家长们忽视。
本篇文章旨在为家长们提供关于儿童常见过敏性紫癜的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过敏性紫癜的定义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内脏出现点状出血性紫癜,伴有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儿童是易患过敏性紫癜的人群之一,多数在感染后发病。
二、过敏性紫癜的病因1. 免疫性因素: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有时病毒感染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异常,导致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上沉积,从而引发过敏性紫癜。
2. 感染:细菌、病毒感染往往是导致过敏性紫癜的诱因,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
3. 药物过敏:某些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会引起机体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紫癜的发生。
三、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1. 皮肤瘀点:过敏性紫癜患儿皮肤或黏膜出现不规则瘀点、瘀斑,一般排列成片,不易消退。
2. 发热或全身不适:部分患儿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3. 出血倾向:严重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等出血倾向。
四、过敏性紫癜的预防与治疗1.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肾上腺素等。
3. 发病后的处理:发病后要保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受凉。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家长们对儿童常见过敏性紫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希望家长们能够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感谢阅读!。
过敏性紫癜的病理分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和结节性紫癜。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可以将过敏性紫癜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性过敏性紫癜、免疫复合物性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凝集性过敏性紫癜等。
本文将主要介绍这三种类型的过敏性紫癜的病理分型。
嗜酸性粒细胞性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的过敏性紫癜。
病理上,可以观察到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
在组织切片中,可以见到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包括血管壁的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的浸润。
此外,还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表现为嗜酸性细胞的聚集和破坏性变化。
这种类型的过敏性紫癜通常需要通过活检才能确定诊断。
免疫复合物性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过敏性紫癜。
在病理上,可以观察到免疫复合物在皮肤和其他组织中的沉积。
这些免疫复合物会刺激炎症反应,引发血管壁的变性和坏死。
在组织切片中,可以见到血管周围的炎症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同时也可以观察到血管壁的损伤和出血。
此外,还可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到免疫复合物的存在,进一步证实免疫复合物性过敏性紫癜的诊断。
血小板凝集性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血小板凝集引起的过敏性紫癜。
病理上,可以观察到血小板在皮肤和其他组织中的聚集。
在组织切片中,可以见到血小板聚集的区域,形成斑点状的血小板栓塞。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血管壁的破坏和出血。
这种类型的过敏性紫癜主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测血小板的聚集状态来确定诊断。
总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根据其病理特点进行分类。
嗜酸性粒细胞性过敏性紫癜主要由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引起,免疫复合物性过敏性紫癜主要由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引起,血小板凝集性过敏性紫癜主要由血小板凝集引起。
对于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紫癜,其病理特点也略有不同。
通过病理分型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紫癜,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除了以上提到的嗜酸性粒细胞性过敏性紫癜、免疫复合物性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凝集性过敏性紫癜,还有一些其他的过敏性紫癜类型也值得关注。
过敏性紫癜表现及治疗方法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主要病变表现为皮肤出现紫癜、出血点和淤斑,并伴有关节疼痛、胃肠道症状等。
本文将介绍过敏性紫癜的表现及治疗方法。
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出血点和淤斑。
紫癜是指由脏血液逸出血管引起的皮肤病变,其表现为皮肤呈现出紫红色的点状、片状或弥漫性出血。
出血点是小于4mm的点状出血,常见于四肢的屈侧部位,如踝关节、肘关节,也可见于面部、颈部。
淤斑是指大于4mm的弥漫性出血,也可呈现为广泛的表浅性出血,常见于肢体的屈侧部位。
过敏性紫癜的皮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疼痛、灼热感等不适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肿痛、腹痛、腹泻、呕吐、头痛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症状缓解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首先要明确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查明过敏原对患者的影响以及激发和加重因素,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
其次,应做好症状缓解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抗过敏类药物、消炎类药物、抗菌药物和止痛药物等。
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葡萄糖皮质激素和抗IgE药物等,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红斑和其他过敏反应。
消炎类药物如NSAIDs可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抗生素可防止和治疗继发感染。
此外,有时候可能需要补充胆碱酯酶抑制剂如丙氧氯铵等,以减轻局部过敏反应。
对于严重病例,尤其是伴有机体全身症状如呼吸道反应、心血管系统损害等,会给予静脉输液、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治疗等紧急救治措施。
并发症治疗也是过敏性紫癜治疗的重要环节。
如患者出现关节肿痛和活动受限,可进行关节抽穿和液体引流;如患者出现溃疡、继发感染等局部并发症,需进行伤口清创处理,并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若伴有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需给予抗酸药、胃粘膜保护药物等治疗。
对于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如血小板减少症等,还需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也多样化。
过敏性紫癜的分型*导读:……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养生疾病库就为大家介绍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型,帮助大家了解这种疾病。
一、紫癜型:最常见,以真皮层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无菌性炎症为特征,血管壁可有灶性坏死及血小板血栓形成。
大多数皮肤瘀点,瘀斑反复出现为主要表现,最常见于下肢和臀部,对称分布,作物,瘀点大小,紫红色,可融合成片或略高于皮肤表面的。
出血性丘疹或小的像麻疹,伴随着轻微的瘙痒。
严重者可合并成一个大水泡,中心呈出血性坏死。
瘀点,瘀斑可在几天后消失,也可出现反复,几例眼脸,嘴唇,手,脚和其他局限性血管性水肿。
皮肤紫癜呈对称分布,批量,在四肢和臀部反复发作,尤其是下肢伸侧是很少的,包括面部和躯干。
皮肤瘙痒发生前下肢紫癜,其次是小型荨麻疹或红色圆形丘疹,高出皮面,颜色逐渐加深,紫红色,压之不退色。
严重的水泡,溃疡和坏死。
个别情况下可以用荨麻、血管神经性水肿,头面发生。
二、腹型(Henoeh紫癜):主要表现为腹痛,位于肚脐或下腹部,常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血。
浆液性分泌物进入肠壁,引起粘膜水肿,出血,肠蠕动引起的不规则的肠套叠。
症状发生在皮肤紫癜误诊为急腹症之前。
三、关节型(Schonlein紫癜):过敏性紫癜有几种类型?除皮肤紫癜,关节肿胀和疼痛,有时局部压痛。
在膝关节多见,踝关节腔积液,可以,但不化脓。
反复发作的痛苦,一个流浪的,红,肿,运动障碍,一般在几个月内消失,积液吸收无畸形。
在例紫癜前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四、肾型:又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在青年中更常见,除皮肤紫癜,也有蛋白尿,血尿的功能,甚至尿尿管。
少数病例少尿,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尿管,经常在紫癜出现后的1个星期,我已经延长至7~8周。
有时伴有肿胀,在几周内恢复,也有反复发作,持续数月的。
甚至一些病变累及整个肾脏和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的发展,个体发生尿毒症。
过敏性紫癜治疗指南过敏性紫癜治疗指南:[概述]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
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诊断要点】(一)诊断依据:①典型皮疹为棕红色斑丘疹,突出于皮表,压之不退色,单独或互相融合,对称性分布,以四肢伸侧及臀部多见,很少侵犯躯干,可伴有痒感或疼痛,成批出现,消退后可遗有色素沉着。
除紫癜外,还可并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或溃疡坏死等。
②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腹痛位于脐部或下腹部周围,可伴有呕吐和血便。
③ 大关节肿胀和疼痛,活动受限,单个或多个。
④病程中(多数在6个月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可伴有高血压和水肿,诊断为紫癜性肾炎。
⑤ 大约一半的患者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小板计数正常,出血时间或凝血时间和血栓消退时间正常,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同时具体第①、⑤项可确诊此病。
(二)临床分型诊断:① 皮肤类型(单纯):仅上述诊断依据项目①. ② 腹型:有两种类型① 和② 根据上述诊断依据。
③ 关节类型:有一些项目① 和③ 根据上述诊断依据。
④ 肾型:有两种类型① 和④ 根据上述诊断依据。
⑤混合型:有上述诊断依据第①项,伴有第②、④项中的2项或2项以上。
(三)肾型临床分型诊断:① 孤立性血尿:离心尿红细胞>5/高倍视野(儿童医院离心尿红细胞>10/高倍视野)。
②孤立性蛋白尿:为24h尿蛋白定量>0.15g,或每小时>4mg/kg。
③ 血尿和蛋白尿:上述血尿和蛋白尿同时存在,无其他异常。
④急性肾炎型:有血尿和蛋白尿,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一般正常。
⑤ 肾病综合征类型: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依据。
⑥急进性肾炎型:起病急,有急性肾炎型表现,并有持续性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7)慢性肾炎:起病缓慢,持续性血尿和蛋白尿。
儿童常见过敏性紫癜指南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其特征为皮肤出现紫红色瘀点或瘀斑,并伴有皮肤瘙痒、关节疼痛、肾功能异常等症状。
本指南旨在为儿童常见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指导。
以下将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是研究表明,遗传、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有些孩子可能对某些食物或药物过敏,进而引发过敏性紫癜。
此外,感染如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也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生有关。
二、症状1. 皮肤瘀点或瘀斑:过敏性紫癜最典型的症状是皮肤出现紫红色瘀点或瘀斑,大小不一。
这些瘀点或瘀斑可出现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多见于下肢、臀部、腰背部等处。
2. 皮肤瘙痒:瘀点或瘀斑出现时,常伴随皮肤瘙痒感,有时还会出现疼痛或刺痛的感觉。
3. 关节疼痛:部分患儿在皮肤瘀点或瘀斑出现的同时,会出现关节疼痛或关节肿胀的症状。
4. 肾功能异常:少数患儿在过敏性紫癜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
三、诊断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主要基于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实验室检查。
但有时医生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四、治疗1. 休息和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患有过敏性紫癜的儿童来说,休息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家长应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并避免过度劳累。
2. 积极控制原发病:如果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某种食物或药物引发的,应积极控制原发病的发生。
在饮食方面,家长应避免给孩子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在用药方面,应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
3. 应用药物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患儿,医生可能会考虑给予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等进行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皮肤瘙痒、瘀点或瘀斑的出现,缓解关节疼痛,防止肾功能异常的发生。
五、预防预防是控制过敏性紫癜的重要手段,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减少过敏性紫癜的发生:1. 避免接触过敏原:孩子遇到过敏原后容易引发过敏性紫癜,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症(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
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过敏性紫癜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病人可有胃肠道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可有关节疼痛;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等,多见于儿童。
治疗包括尽力找出过敏原因并加以避免;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安其敏、扑尔敏等及糖皮质激素等。
该病患者常见皮肤出血点,故心理较紧张,应安慰病人,介绍康复病例,使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应注意生活调节,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少活动,因活动可加速血液循环,加重出血,缓解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应积极清除感染灶,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应避开一切过敏原,防治该病的诱发因素。
饮食调节也很重要。
过敏性紫癜又称紫癜,是侵犯皮肤或其他器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多发生于男性儿童,特点是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腹痛及关节症状。
临床表现1、症状及体征1)前驱期症状发病前1~3周常有低热、咽痛、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2)典型症状及体征临床上由于病变的部位不一而有不同的表现(1) 皮肤症状:以下肢大关节附近及臀部分批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样紫癜为主,反复发作于四肢臀部,少数累及面和躯干部皮损初起有皮肤瘙痒,出现小型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多形性红斑(2) 关节症状:可有单个或多发性游走性关节肿痛或关节炎,有时局部有压痛,多发生在膝踝、肘、腕等关节关节腔可有渗液,但不留后遗症。
临床称关节型(3) 消化道症状:约2/3患者可出现以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为主,同时可伴有呕吐、呕血或便血严重者为血水样大便。
过敏性紫癜的鉴别诊断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紫斑性疾病,通常由于全身性过敏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炎症而发生。
在临床实践中,要正确诊断过敏性紫癜,需要进行细致的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紫癜的疾病,建立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特点过敏性紫癜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皮肤紫癜:常见的表现是紫癜斑或斑丘疹,呈对称性散在分布,在臀部、下肢等部位较为常见。
2.过敏性皮炎:紫癜伴有皮疹、瘙痒等过敏性皮炎表现,常见于首次发病或复发时。
3.关节症状:可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关节症状,多见于婴幼儿和儿童患者。
4.全身不适:伴有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多见于急性发作期。
过敏性紫癜的鉴别诊断与感染性疾病的鉴别1.化脓性疾病:如败血症、细菌感染等,紫癜常伴有局部感染表现,需进行病原学检查以明确感染原因。
2.病毒感染:如病毒性出血热、登革热等,紫癜可与其他出血热症状相似,需要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SLE患者可出现紫癜和多种皮肤损害,需要根据自身免疫学指标和病理学检查加以鉴别。
2.过敏性紫癜伴发的肾炎:部分患者可合并肾脏损害,需进行肾脏功能检查和肾脏活检进行鉴别。
与药物性疾病的鉴别1.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类、阿司匹林等可引起皮肤紫癜,需根据用药史和过敏试验进行鉴别。
2.药物性紫癜: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可引起紫癜,需根据药物史和皮肤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方法1.临床表现和病史: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史,观察皮肤表现和全身症状。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免疫学指标(IgE、C3、C4等)、特异性致敏原检测等。
3.皮肤病理学检查:可行皮肤活检或皮肤穿刺涂片检查,帮助明确病理类型和诊断。
4.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腹部B超等,对合并腹膜、肺部等实质器官损害进行评估。
小儿过敏性紫癜分型及表现
*导读:除以上常见类型外,少数本病患者还可因病变累及眼部、脑及脑膜血管,而出现视神经萎缩、虹膜炎、视网膜出血及水肿、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体征。
……
多数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病前1-2周有全身不适、低热、乏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随之出现典型临床表现。
依其症状、体征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①单纯型:是最常见类型。
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
紫癜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形成瘀斑。
紫癜主要局限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及臀部,躯干极少发生,可同时伴有皮肤水肿、荨麻疹,经7-14日逐渐消退。
②腹型:除皮肤紫癜外,因消化道粘膜及腹膜脏层毛细血管受累,而产生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及体征(约2/3患者发生),如:恶心、呕吐、呕血、腹泻及粘液便、便血等。
其中腹痛最为常见,常为阵发性绞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发作可因腹肌紧张及明显压痛、肠鸣音亢进而误诊为外科急腹症。
在幼儿可因肠壁水肿、蠕动增强等而致肠套叠。
腹部症状、体征多与皮肤紫癜同时出现,偶可发生于紫癜之前。
③关节型:除皮肤紫癜外,因关节部位血管受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等表现(约1/2患者有关节症状),多发生于膝、踝、腕、肘等大关节,关节肿胀一般较轻,呈游走性,
反复发作,经数日而愈,不遗留关节畸形。
④肾型:病情最为严重,发生率高达患者12%-40%。
除皮肤紫癜外,因肾小球毛细血管炎性反应而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
肾脏症状可出现于疾病的任何时期,但以紫癜发生后一周多见。
一般认为尿变化出现愈早,肾炎的经过愈重,少数病例因反复发作而演变为慢性肾炎(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尿蛋白3。
5g/d、低血浆白蛋白血症30g/L、水肿、血脂升高),甚至肾功能衰竭,过敏性紫癜所引起的这些肾脏损害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⑤混合型:除皮肤紫癜外,其他三型中有两型或两型以上合并存在。
⑥其它:除以上常见类型外,少数本病患者还可因病变累及眼部、脑及脑膜血管,而出现视神经萎缩、虹膜炎、视网膜出血及水肿、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