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计划《黑夜密语》
- 格式:docx
- 大小:14.71 KB
- 文档页数:3
大班主题活动《黑夜秘语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黑夜的特点,知道黑夜中的一些现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黑夜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黑夜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黑夜图片、星星贴纸、彩笔、画纸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在黑夜中观察星星的经历。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黑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黑夜的特点。
2. 主体活动一:幼儿在画纸上绘制自己眼中的黑夜,可以用彩笔、星星贴纸等材料。
3. 主体活动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星星,了解星星在黑夜中的特点,并尝试用语言表达。
4. 延伸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黑夜寻宝游戏,增强幼儿对黑夜的兴趣。
四、活动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
五、活动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反思活动的组织过程和幼儿的参与情况,为下次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内容:1. 黑夜的起源:让幼儿了解黑夜的形成,知道太阳、地球和黑夜之间的关系。
2. 黑夜中的生物:引导幼儿认识黑夜中的一些常见生物,如猫头鹰、蝙蝠等,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黑夜的安全:教育幼儿在黑夜中如何保护自己,如走夜路时要有成人陪同,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等。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黑夜图片、实物等,了解黑夜的特点。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就黑夜中的生物、安全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
3. 游戏法:通过黑夜寻宝游戏等活动,增强幼儿对黑夜的兴趣。
八、教学评价:1.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表达、合作等。
2. 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在绘制黑夜、表达黑夜生物等方面的作品。
3. 幼儿的安全意识:通过提问、情景模拟等方式,了解幼儿在黑夜中的安全意识。
九、教学难点:1. 让幼儿理解黑夜的形成和太阳、地球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幼儿观察并表达黑夜中的生物特点。
大班主题活动《黑夜秘语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动物在夜晚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的叫声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动物图片、黑夜背景图、手电筒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夜晚观察动物的经历。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夜晚观察活动,激发幼儿对黑夜动物的兴趣。
2. 基本部分:a) 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动物在夜晚的生活习性,如:睡觉、觅食等。
c) 教师播放不同动物的叫声,让幼儿辨别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d)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用手电筒照射黑夜背景图,观察动物在夜晚的行为。
3.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夜晚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夜晚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黑夜动物”主题展示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夜晚动物的认识程度。
2. 倾听幼儿在活动中的表达,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搜集幼儿在家庭和班级环境中的观察成果,评价他们对夜晚动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六、活动一:夜晚动物的认识1. 目标:让幼儿认识常见的夜晚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准备:动物图片、黑夜背景图、手电筒等。
3. 过程:a)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动物图片,说出动物的名字。
b) 教师讲解动物在夜晚的生活习性,如:猫头鹰、蝙蝠等。
c) 教师播放动物的叫声,让幼儿辨别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d) 教师组织幼儿用手电筒照射黑夜背景图,观察夜晚动物的行为。
4. 延伸: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夜晚观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夜晚动物”主题展示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大班主题活动黑夜秘语教案一、主题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黑夜的特征,知道黑夜中的一些现象和动物的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黑夜的兴趣,消除他们对黑夜的恐惧感。
二、主题活动内容:1. 黑夜的定义:让幼儿了解黑夜的概念,知道黑夜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
2. 黑夜中的现象:让幼儿观察黑夜中的星星、月亮,了解它们的变化。
3. 黑夜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一些黑夜活动的动物,如猫头鹰、蝙蝠等,并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4. 黑夜的故事:让幼儿听一些关于黑夜的故事,如《夜莺》、《狼与七只小羊》等,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黑夜故事。
5. 黑夜的艺术创作: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黑夜的理解和想象。
三、主题活动步骤:1. 导入:利用图片、歌曲等形式,引导幼儿关注黑夜,激发他们的兴趣。
2. 黑夜的定义:通过讲解和互动,让幼儿了解黑夜的产生原因。
3. 黑夜中的现象:带领幼儿观察黑夜的星星、月亮,了解它们的变化。
4. 黑夜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幼儿观察黑夜活动动物的图片,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5. 黑夜的故事:讲一些关于黑夜的故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黑夜故事。
6. 黑夜的艺术创作:提供绘画、手工制作等材料,让幼儿创作黑夜主题的作品。
四、主题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黑夜的认识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观察、表达和交流方面的能力提升情况。
3. 关注幼儿在黑夜艺术创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主题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黑夜中的星星、月亮,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黑夜主题的自然角:在班级自然角摆放与黑夜相关的动植物标本、模型等,让幼儿持续关注黑夜主题。
3. 黑夜主题的表演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黑夜主题的戏剧表演,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六、主题活动六:黑夜中的动物(续)1. 活动目标:a.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更多黑夜活动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大班主题活动《黑夜秘语教案》一、主题活动目标1. 了解黑夜的特点,知道动物在夜晚的活动习性。
2. 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黑夜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二、主题活动内容1. 黑夜的由来2. 黑夜中的动物3. 黑夜中的植物4. 黑夜的故事5. 黑夜的游戏三、主题活动过程1. 主题导入:教师通过讲解黑夜的由来,引导幼儿了解黑夜的形成,激发幼儿对黑夜的兴趣。
2. 观察黑夜中的动物:教师带领幼儿观察黑夜中活动的动物,如猫头鹰、蝙蝠等,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观察黑夜中的植物:教师带领幼儿观察黑夜中植物的特点,如荧光植物等,让幼儿了解植物在黑夜中的生长状态。
4. 欣赏黑夜故事:教师讲述黑夜故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体验黑夜的神秘与有趣。
5. 黑夜游戏:教师组织幼儿开展黑夜主题的游戏,如捉迷藏、猜灯谜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主题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黑夜中的动植物,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分享。
2. 环境创设:教师与幼儿一起创设黑夜环境,如用黑色布料装饰教室,模拟黑夜氛围。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黑夜中的动植物图片。
2. 故事:黑夜故事。
3. 游戏材料:捉迷藏、猜灯谜等游戏材料。
4. 视频:黑夜中的动植物视频。
六、主题活动六:黑夜中的自然现象1. 目标:让幼儿了解黑夜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如星星、月亮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内容:讲解星星、月亮的变化,观察黑夜中的自然现象。
3. 过程:a. 教师讲解星星、月亮的变化,引导幼儿观察黑夜中的自然现象。
b. 幼儿观察黑夜中的星星、月亮,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黑夜观测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黑夜中的自然现象。
七、主题活动七:黑夜中的安全常识1. 目标:让幼儿了解黑夜中的安全常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 内容:讲解黑夜中的安全常识,如行走、交通安全,防火、防盗等。
黑夜秘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轻松促进孩子音乐感知与表达能力的文章导入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对音乐的天生热爱,而运用音乐进行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拓展孩子们的思维,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与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黑夜秘语大班音乐活动,轻松促进孩子们的音乐感知与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本活动的目标是:1. 帮助孩子们认识不同的乐器及其声音,以及音乐的节奏、旋律和节拍;2. 通过游戏、歌曲和舞蹈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音乐欣赏力和表演能力;3. 能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活动流程一、导入环节为孩子们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让孩子们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节拍。
引出本次活动的题:黑夜秘语,今天我们要一起用音乐探索黑夜秘语。
二、乐器认知环节1.带领孩子们看图认识乐器并介绍各乐器的特点及演奏方法。
2.播放不同乐器的声音,通过听音辨乐器的游戏,检验孩子们对乐器的认知程度。
3.小组合作,分配不同乐器让孩子们模拟演奏,熟悉和了解乐器声音的特点。
三、音乐制作环节1.引导孩子们跟着旋律编排一个短小的节奏或谐曲,使用乐器或身体音乐制作,让孩子们体验音乐创作的过程。
2.引导孩子们跟着旋律,在游戏中演唱和合唱歌曲,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四、表演舞蹈环节1.引导孩子们跟着音乐舞蹈,学习舞蹈动作和编排。
2.分组合作,每组编排一首简单的音乐舞蹈,通过展示互相学习,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音乐认知、感知和表达的能力,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也得到了提升。
并且,在小组合作和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更好地体验到了自己的自信和艺术潜能,也更加热爱音乐和艺术。
《黑夜秘语》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一、教学内容《黑夜秘语》主题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教材第四章“自然奇观”中的第二节“神秘的夜晚”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夜晚的自然现象,探索月亮、星星的奥秘,了解夜晚生物的生活习性,通过故事、游戏、观察等形式,培养幼儿对黑夜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夜晚的自然现象,认识月亮、星星,了解夜晚生物的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黑夜的探索欲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夜晚生物的生活习性,掌握观察月亮、星星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黑夜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挂图、故事书、手电筒、星星模具、月亮模具。
2. 学具:画纸、彩笔、水彩、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夜景,引导幼儿讲述对夜晚的认识。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害怕黑夜的原因,引导幼儿学会克服恐惧。
2. 故事分享(10分钟)(1)教师讲述《黑夜秘语》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夜晚生物和自然现象。
(2)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夜晚生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黑夜的兴趣。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月亮、星星模具,讲解月亮、星星的奥秘。
(2)引导幼儿观察模具,讲述月亮、星星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指导幼儿画夜晚的景色。
(2)幼儿用水彩、调色盘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游戏环节(15分钟)(1)“寻找夜晚宝藏”:教师将星星模具藏于教室各个角落,组织幼儿用手电筒寻找。
(2)找到宝藏的幼儿可获奖励,提高幼儿对黑夜的探索欲望。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黑夜的认识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黑夜秘语》2. 内容:(1)夜晚的自然现象(2)月亮、星星的奥秘(3)夜晚生物的生活习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夜晚2.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对夜晚的认知和感受。
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和心智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合大班幼儿的音乐活动——黑夜秘语,以期为幼儿教育教师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黑夜秘语是一种集合了唱、跳、打等多种音乐元素的活动,它可以启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增强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节拍、节奏和乐器的声音,从而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神奇。
以下是一份适合大班幼儿的黑夜秘语音乐活动教案:一、活动背景在夜晚,一切都变得神秘而美好,而这个活动就是要通过音乐,让孩子们感受到夜晚的美好和神秘。
二、活动目的1.增强孩子们的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
2.帮助孩子们感受和理解音乐节奏和乐器的声音。
3.增强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活动准备1.准备音乐:选择一些适合孩子们的音乐,最好是一些轻松明快的节奏。
2.准备乐器: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鼓、手铃等。
3.准备道具:可以准备一些黑色的布料,用来遮盖孩子们的眼睛。
四、活动过程1.打开音乐:教师需要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通过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节拍。
2.孩子们跳起舞: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站在一起,跳起音乐舞蹈。
在跳舞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表现他们的情感和感受。
3.唱歌: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唱歌。
选取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孩子们可以跟着节奏和歌词唱,加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4.引导孩子们打乐器:孩子们可以轮流拿起乐器,跟着音乐的节奏打鼓、敲手铃等,体验音乐的美妙和奇妙。
5.盲音乐堂:教师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穿上黑色布料遮盖眼睛,然后再放音乐,让他们用身体去感受,去表现音乐的情感和节奏。
五、活动总结在本节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唱、跳、打等方式,感受了音乐的美妙和奇妙,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合作意识。
音乐活动对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同时也可以为幼儿们的身体和心智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主题活动名称:大班下册《黑夜秘语》主题活动二、主题活动目标:1. 了解黑夜的特点,知道黑夜中的一些现象。
2. 能够用语言、绘画等表达自己对黑夜的理解和感受。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主题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黑夜图片、星星图片、月亮图片、夜色背景图等。
2. 教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3. 环境布置:教室布置成黑夜风格,悬挂星星、月亮等装饰。
四、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黑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黑夜的特点,引发幼儿对黑夜的兴趣。
2. 基本环节:a. 教师讲述黑夜的故事,引导幼儿想象黑夜中的场景。
b. 幼儿分享自己对黑夜的观察和感受。
c.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黑夜主题的绘画活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黑夜的理解。
3. 拓展环节:a. 教师引导幼儿用彩泥制作黑夜中的事物,如星星、月亮等。
b. 幼儿分组进行黑夜场景的创作,如夜色背景图、黑夜中的动植物等。
五、主题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夜晚观察天空,了解黑夜中的自然现象。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教室公共区域,供其他班级幼儿欣赏。
3. 后续活动:开展“黑夜探索”主题活动,带领幼儿深入了解黑夜的奥秘。
六、教学活动一:黑夜中的动物1. 活动目标:a. 让幼儿了解黑夜中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b. 培养幼儿对黑夜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c.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活动准备:黑夜动物图片、视频等。
3. 活动过程:a. 教师出示黑夜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特点。
b. 教师播放黑夜动物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c. 幼儿分享自己对黑夜动物的观察和感受。
d.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黑夜动物的绘画活动。
4. 活动延伸:a.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察黑夜中的动物。
b.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教室公共区域。
七、教学活动二:黑夜中的植物1. 活动目标:a. 让幼儿了解黑夜中植物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大班下册《黑夜秘语》主题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对黑夜产生探究的兴趣,了解黑夜的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进同伴间的交流。
4.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体验创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黑夜图片、星星贴纸、月亮贴纸、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布置:教室布置成黑夜风格,挂上星星和月亮的装饰。
三、活动过程1. 主题导入:教师出示黑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黑夜的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分享交流: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黑夜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3. 创作环节: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黑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4. 贴纸装饰:教师发放星星和月亮贴纸,引导幼儿在画纸上进行装饰,增加美感。
5. 作品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四、活动延伸1.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教室一角,营造黑夜的氛围。
2. 家庭作业: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与家长一起观察黑夜,记录下来并与同伴分享。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黑夜的兴趣和认识。
2. 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家长和同伴的反馈意见,了解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4. 总结活动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次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内容1. 黑夜的动物:介绍一些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如猫头鹰、蝙蝠等,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黑夜的自然现象:解释黑夜中的自然现象,如月亮的变化、星星的闪烁等,让幼儿了解其原因。
七、教学活动1. 夜间动物观察:组织幼儿观察夜间活动的动物,如猫头鹰、蝙蝠等,让幼儿亲身体验黑夜的神秘。
2. 月亮和星星的变化:带幼儿观察月亮和星星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其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八、教学方法1. 图片观察:通过展示黑夜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黑夜的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2. 亲身体验:组织幼儿进行夜间动物观察、月亮和星星的变化等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了解黑夜。
当湖东升幼儿园主题活动计划
主题:黑夜的秘密时间:2011、5、9——5、27 班级大班
项目
内容
主题
说明
这个主题讲述的是“白天”没遇见的另一半景象——“黑夜”,“白天”和“黑夜”构成了整个世界。
让我们把“夜”讲一点给孩子们听吧,他们不仅不会被“吓坏”,而且还能拥有“夜晚经验”。
走进黑暗的世界里,孩子们要面对恐惧,他们将依靠各种感官来认识自己生活的另一半世界,建构对黑夜的认识。
而每个孩子眼中的“夜”又是独特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因为他们有一颗敏感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心灵。
家庭的温情、独特的视觉感受、有趣的文学作品,都会让幼儿对黑夜充满好奇和无穷的想象,由此,他们将会慢慢转变对黑夜的看法,发现黑夜中隐藏的美。
活动
目标
1、感受黑白分明的世界,并尝试在黑暗中绘画、粘贴,体验在黑暗中游戏的新奇感。
2、幼儿克服怕黑的心理,对黑夜工作的人们心生感激与敬佩之情。
活动
内容
语言:《梦来过了》、《我喜欢长长的夜》、《不开灯的晚上》、《夜晚不黑暗》、《兔子不喜欢黑夜》
科学:《白天和黑夜》、《分灯笼》、《动物的尾巴》等
艺术:《夜空》、《小小萤火虫》、《黑白配》、《黑暗中的艺术家》等
健康:《盲人取物》、《猫头鹰的夜晚》
社会:《忙忙碌碌》
教育
重点
及
措施
1、通过开展的各种活动,让幼儿初步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转换关系,感受夜晚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和快乐,并对夜晚产生探究兴趣。
2、进一步理解白天和黑夜是一种自然规律,能说出白天和黑夜的特点,模拟在黑暗中游戏、绘画,体验黑暗中行动的新奇感。
3、了解黑暗中工作的人们,对他们产生感激与敬佩之情。
习惯
培养
1、培养幼儿养成勤剪指甲、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培养上课时积极动脑,大胆举手的习惯
环境
创设
1、布置展示墙“滑稽的艺术杰作”,展示幼儿的蒙眼绘画作品。
2、将“黑白配”及幼儿自制的“星空”物品悬挂于活动室内,任其自由旋转供幼儿观赏。
张贴一些在夜晚工作的人们的照片或图片。
家园
共育
家长引导孩子观察黑夜中满天繁星和星星点点的灯光交相辉映的景象,与孩子一同收集一些夜景照片。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