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急救知识-止血(亲自编辑,绝对是百度最好的)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17
如何紧急止血
当发生意外流血情况,尤其是遇到大量出血,很容易让人不知所措。
因此,平时就掌握紧急止血的方法,就显得非常实用和必要。
(1)包扎止血
此方法适用于无明显动脉性出血。
小创口出血,有条件时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创口,绷带或三角巾包扎。
无条件时可用冷开水冲洗,再用干净毛巾或其他软质布料覆盖包扎。
如果创口较大而出血较多时,要加压包扎止血。
(2)指压法止血
用于处理较急剧的动脉出血。
手头一时无包扎材料和止血带时,可用此方。
具体做法是:手指压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的邻近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
方法简便,能迅速、有效地达到止血目的,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止血不易持久。
(3)止血带法止血
如果是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而且从运送伤员方便考虑,应当使用止血带。
没有止血带时,用橡皮带、宽布条、三角巾、毛巾等替代均可。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止血带上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1)上肢出血:止血带应结扎在上臂的上1/3处,禁止扎在中段,避免损伤桡神经。
(2)下肢出血:止血带扎在大腿的中部。
上止血带前,先要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并用敷料垫
好局部,然后再扎止血带。
日常急救止血知识点总结急救止血是指在意外伤害或急症发生时,采取一些紧急措施,停止出血,防止病情恶化,为伤者争取时间,并将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止血是急救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止血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减少伤者的血液流失,保证伤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止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出血种类在日常生活中,出血的情况不同,需要采取的急救措施也会有所不同。
主要的出血种类包括: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皮下组织出血等。
不同类型的出血需要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因此在进行急救时务必要准确判断出血情况,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1. 了解出血速度:动脉出血流速较快,每分钟能流失约半升以上的血液;静脉出血流速较慢,每分钟流失约半升以下的血液。
2. 判断出血部位:出血部位和面积也是判断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如头部、脖颈、股动脉等部位出血,往往都会比其他部位的出血更加危险。
3. 判断伤者的临床表现:出血过多时,伤者会出现脸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出冷汗等症状,甚至有发生休克的可能。
在进行急救时,要根据出血的情况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
三、止血基本原则1. 判断出血原因:出血可能是因为创伤导致血管破裂,也可能是出血性疾病引起出血。
因此,在进行急救时,要先判断出血的原因。
2. 停止出血:对于动脉出血,要迅速压迫伤口停止出血;对于静脉出血,要举高患肢并用纱布包扎止血;对于皮下组织出血,要冷敷或使用止血粉、止血气囊等辅助止血。
3. 防止感染:在进行急救时,要尽量避免用不洁的物品接触伤口,以免引起感染。
四、常见的止血方法1. 压迫止血法:对于动脉出血,要采用直接压迫伤口的方法进行止血。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纱布或干净的衣物直接覆盖在伤口上,然后通过手掌或肘部等处用力对伤口进行压迫,直到出血停止。
2. 提升止血法:对于静脉出血或毛细血管出血,可以采取提升伤肢来减缓出血的速度。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伤肢举高,以减少静脉压,减缓出血流速。
止血不论是平时还是战时,人体受到外伤之后,往往首先看到出血。
成人的血液占其体重8%。
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血液约为4000毫升。
失血总量达总血量20%以上的,出现头晕、头昏、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和尿量减少等症状。
当受外伤引起大出血时,失血量达到40%就有生命危险。
因此,止血是救护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措施,必须迅速、准确和有效地进行止血,这对抢救伤员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外伤出血分类内出血主要从两方面判断。
一是从吐血、咯血、便血或尿血,判断胃肠、肺、肾或膀胱有无出血;二是根据有关症状判断,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脉搏快弱、以及胸、腹部有肿胀、疼痛等,这些是重要脏器如肝、脾、胃等的常见出血体征。
外出血可分为三种。
(1)动脉出血:因外伤所致动脉破裂时,血流呈鲜红色的喷射状流出,失血量多,危害性大,若不立即止血,要危及生命。
(2)静脉出血:因外伤所致静脉血管破裂时,血液呈暗红色的非喷射状流出,若不及时止血,时间长、出血量大,也会危及生命。
(3)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受伤面向外渗出呈水珠状,颜色从鲜红变暗红。
夜间血管出血的判断凡脉搏快而弱,呼吸浅促,意识不清,皮肤凉湿,表示伤势严重或有较大的出血灶。
大出血时禁止饮水。
人体主要表浅动脉示意图止血法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上部(近心端),用力压向骨方,以达到止血目的。
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部、颈部和四肢的外伤出血。
1.头项部出血:在伤侧耳前,对准耳屏上前方1.5厘米处,用拇指压迫颞动脉(图3-3)。
(头部出血止血法)2.颜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伤侧下颌骨与咬肌前缘交界处的面动脉(图3-4)。
(颜面部出血止血法)3.鼻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压迫鼻唇沟与鼻翼相交的端点处(图3-5)。
(鼻出血止血法)4.头面部、颈部出血:四个手指并拢对准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处(图3-6)。
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
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时间也不能太久,以免引起颈部化学和压力感受器反应而危及生命。
人体止血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止血的意义止血是指在受伤后通过一定的处理方法使伤口不再持续出血,从而防止大量出血导致失血休克以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止血是急救的重要环节,对于救治伤者至关重要。
因此,掌握一定的止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止血知识点1. 外伤止血外伤止血是指受伤后进行的一系列处理方法,包括直接压迫、局部止血药品、绷带包扎等。
对于一般的皮外伤,可以采用直接用手指、手心或纱布等物品进行局部直接压迫伤口的方法,通过施加压力来阻止血液的持续外流,使伤口的血管闭合,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2. 内伤止血内伤止血是指在内脏出血的情况下进行的处理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快就医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对于大面积创伤所引起的内伤出血,应尽快就医,进行输血、手术治疗等紧急处理。
3. 抗凝药物引起的出血一些患者因为特殊的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这类药物可以促使患者出现一些异常的出血情况。
对于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出现出血情况时应该立即停止服药,并就医寻求帮助。
同时也需要及时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进行紧急处理。
4. 急救包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急救包,包括止血敷料、绷带、纱布、消毒棉签等物品。
这些物品可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提供急救处理所需。
同时,也要了解使用急救包物品的基本方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使用急救包。
5. 创伤后避免感染在进行外伤止血处理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伤口感染。
因此,需要在进行止血处理之后进行清洁消毒,并使用干净整洁的绷带包扎伤口。
6. 急救知识的学习对于常见外伤的急救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参加相关课程或者接受急救培训来学习。
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有效的帮助。
7. 保持冷静在面对意外情况时,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
慌乱会使情况更加恶化,因此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冷静应对。
8. 及时就医在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之后,如伤情比较严重或者无法控制,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
止血急救知识地震、灾难之后最迫切的是帮助伤员止血,止血才能保命!越紧急,越需要冷静,特别是科学,安全的人员救护。
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止血急救方面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止血急救知识一:A、一般止血法:针对小的创口出血。
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患部,然后覆盖多层消毒纱布用绷带扎紧包扎。
注意:如果患部有较多毛发,在处理时应剪、剃去毛发。
B、指压止血法:只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注意压迫时间不能过长。
▲头顶部出血: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颌耳屏上前方1.5厘米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
▲头颈部出血:四个手指并拢对准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
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
压迫时间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险。
▲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个手指对准上臂中段内侧压迫肱动脉。
▲手掌出血:将患肢抬高,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部的尺、挠动脉。
▲大腿出血:在腹股沟中稍下方,用双手拇指向后用力压股动脉。
▲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颈后动脉。
C、屈肢加垫止血法: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膝窝内放以纱布垫、棉花团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作8字型固定。
但骨折或关节脱位者不能使用。
D、橡皮止血带止血:常用的止血带是三尺左右长的橡皮管。
方法是:掌心向上,止血带一端由虎口拿住,一手拉紧,绕肢体2圈,中、食两指将止血带的末端夹住,顺着肢体用力拉下,压住“余头”,以免滑脱。
注意使用止血带要加垫,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
每隔45分钟放松止血带2—3分钟,松时慢慢用指压法代替。
E、绞紧止血法:把三角巾折成带形,打一个活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带子外侧绞紧,将绞紧后的小棒插在活结小圈内固定。
F、填塞止血法:将消毒的纱布、棉垫、急救包填塞、压迫在创口内,外用绷带、三角巾包扎,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
止血急救知识二:一、指压止血:适用于中等以上的动脉出血。
用手指(拇指)或手掌压住出血血管(动脉)的近心端,使血管被压在附近的骨块上,从而中断血流,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急救止血技术一、引言急救止血技术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迅速止血,以避免大量失血导致的危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止血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必要的注意事项。
二、常见的急救止血技术1. 直接压迫止血法直接压迫是最常见且有效的止血方法之一。
当出血部位易于压迫时,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手帕等物品直接压迫出血点,以阻止血液流动。
应该用力均匀地施加压力,但不要过度压迫,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2. 提升伤肢止血法当四肢出血时,可以采用提升伤肢的方法来减缓出血速度。
将伤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可以减少血液流入伤口的压力,从而减少出血量。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提升,以免影响伤者的舒适度。
3. 包扎止血法包扎止血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出血或无法直接压迫的部位。
首先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覆盖伤口,然后用力包扎固定,使其紧密贴合伤口,达到止血的效果。
包扎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阻断血液循环。
4. 压迫止血法当伤口较深或出血较为严重时,可以采用压迫止血法。
用手指或手掌直接压迫伤口,阻止出血。
同时,可以结合包扎或提升伤肢的方法来增加止血效果。
5. 使用止血剂止血剂是一种常见的急救工具,可以帮助快速止血。
常见的止血剂包括止血粉、止血喷雾等。
在使用止血剂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正确使用,注意避免过量使用。
三、急救止血的注意事项1. 保持冷静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
急救止血时,应保持冷静的心态,迅速判断出血原因和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保护自己和伤者在急救止血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戴上手套,避免直接接触伤者的血液,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同时,也要确保伤者的头部和颈部保持稳定,避免二次伤害。
3.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出血无法控制或伤者状况严重,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
急救人员将会根据情况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并在到达现场后进行相应的救治。
4. 预防感染在急救止血后,应及时清洁伤口,并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以预防感染。
急救止血技术一、引言急救止血技术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住手出血的过程。
这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拯救生命。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急救止血技术及其操作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希翼能为您提供匡助。
二、常见的急救止血技术1. 直接压迫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是最常见、最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 先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无菌敷料覆盖伤口,然后用手掌或者手指直接压迫伤口,用力均匀、持续地施压。
- 如果出血点较小,可以用手指直接压迫在伤口上,直到出血住手。
- 如果出血点较大,可以用手掌压迫在伤口上,并用力包扎固定。
2. 提升患肢止血法提升患肢止血法适合于四肢出血较多的情况。
操作步骤如下:- 先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无菌敷料覆盖伤口,然后将患肢抬高,使之高于心脏水平。
- 抬高患肢的同时,用力包扎固定,保持患肢的高位。
3. 包扎止血法包扎止血法适合于较大面积的出血或者无法直接压迫的部位。
操作步骤如下:- 先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无菌敷料覆盖伤口,然后用绷带或者绷带夹固定纱布。
- 从伤口远端开始,将绷带缠绕至伤口处,然后再缠绕回去,保持适当的紧度。
- 包扎时应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 使用止血剂止血剂是一种可以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可以加速止血过程。
常见的止血剂有止血粉、止血海绵等。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先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无菌敷料覆盖伤口,然后将止血剂撒在伤口上。
- 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止血剂。
- 使用止血剂后,应用绷带固定伤口。
三、急救止血技术的注意事项1. 保持镇静在急救过程中,保持镇静是非常重要的。
惟独保持镇静才干正确判断和操作,避免浮现错误。
2. 保护自己在急救止血时,要注意保护自己。
可以佩戴一次性手套,以防止感染或者传染病的传播。
同时,避免直接接触他人的血液,以免感染。
3. 不要拆除原有的敷料如果患者已经有敷料覆盖伤口,应尽量不要拆除原有的敷料,以免加重出血。
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止血处理。